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收复失地的历史事件

收复失地的历史事件

发布时间:2021-03-09 09:09:01

⑴ 介绍几例皇帝收回军权的历史事件。。

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的典故,源于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自从陈桥兵变,一举夺得政权之后,却耽心从此之后他的部下也效仿之,想解除手下一些大将的兵权。于是在961年,安排酒宴,召集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叫他们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从此解除了他们的兵权。在969年,又召集节度使王彦超待宴饮,解除了他们的藩镇兵权。

宋太祖的做法后来一直为其后辈沿用,主要是为了防 止兵变,但这样一来,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能调动军队的不能直接带兵,能直接 带兵的又不能调动军队,虽然成功地防止了军队的政变,但却削弱了部队的作战能 力。以至宋朝在与辽、金、西夏的战争中,连连败北。http://ke..com/view/6062.html?wtp=tt

雍正对年羹尧的恩宠怨怒

年羹尧的失宠和继而被整肃是以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第二次
进京陛见为导火线的。在这次赴京途中,他令总督李维钧、巡抚范时
捷等跪道迎送。到京时,黄缰紫骝,郊迎的王公以下官员跪接,年羹
尧安然坐在马上行过,看都不看一眼。王公大臣下马向他问候,他也
只是点点头而已。在京期间,年羹尧“传达旨意,书写上谕”,俨然
成为总理事务大臣。更有甚者,他在雍正面前,态度竟也十分骄横,
“无人臣礼”。结束陛见回任后,年羹尧接到雍正的朱谕:“凡人臣
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若倚功造
过,必致反恩为仇。”这件朱谕一反过去嘉奖赞赏的词语,向年羹尧
敲响了警钟,此后他的处境便急转直下。

探究年羹尧失宠获罪的原因,大致有这样几点:第一,擅作威福。
他位尊权重而不能自谨,过多地干预朝中政务,攘夺同僚权力,滥用
朝廷名器。他对待内外官员狂傲无礼,给各省督抚发送咨文直呼其名,
不仅蒙古王公,就是皇帝的女婿阿宝入见,也要行跪拜礼。第二,结
成朋党。他排斥异己,任用私人,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以陕甘四川
官员为基干,包括其它地区官员在内的小集团。第三,贪赃受贿。他
侵蚀钱粮,累计达数百万两之巨。客观地讲,由于雍正宠信过分,赞
誉过高,征询过多,致使年羹尧权力膨胀。而年羹尧骄横傲慢,忘乎
所以,不守臣节,则渐渐引起了雍正的警觉和不满,终于下决心惩治
这个天下“第一负恩人”。http://www.gmw.cn/01gmrb/1999-02/12/GB/17966^GM7-1210.htm

宋元发展时期:(背景条件)唐中期以后藩镇割据;五代十国政权林立;北宋政府防范割据;元朝大一统后急需加强封建统治和辽阔疆域管辖。(措施特点)北宋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兵权,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又组建禁军并由皇帝直接控制,大力削弱地方权力和剥夺大将兵权、收回财权与行政权归中央。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设行中书省;设澎湖巡检司,台湾隶属管辖;又在中央创立宣政院,专门管理西藏事务。(作用认识)北宋强干弱枝,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对于防止地方割据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后期官僚机构臃肿,财政开支问题严重,为北宋中期以后积贫积弱局面的出现埋下了隐患。元政府诸多措施是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成功尝试,也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其中行省制度是古代郡县制度的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
http://..com/question/42898790.html?si=6

⑵ 西班牙人开始收复失地的标志性事件是

公元前9世纪凯尔特人从中欧迁入。公元前8世纪起,伊比利亚半岛先后遭外族入侵,长期受罗马人、西哥特人和摩尔人的统治。西班牙人为反对外族侵略进行了长期斗争,1492年取得“光复运动”的胜利,1516年卡斯蒂利亚女王胡安那和王夫腓力一世的儿子查理一世(西班牙文名:卡洛斯)以特拉斯塔马拉家族的外孙资格继承卡斯蒂利亚、莱昂、阿拉贡、瓦格纳等国的王位,是为卡洛斯一世。建立了欧洲最早的统一中央王权的共主邦联的国家。 十六世纪是海上强国,以后渐衰。1837年伊莎贝尔二世在通过君主立宪的法案之后将其正式合并为一个国家,决定用西班牙一词“Espa?a”(腓尼基语,意为“野兔”)命名,自此结束了历经300多年的共主邦联模式。 1931年王朝被推翻,成立共和国,1936年成立由人民阵线领导的联合政府。1936年佛朗哥发动西班牙内战,于1939年夺取政权,1947年宣布为君主国。 1492年10月,哥伦布发现西印度群岛。此后,西班牙逐渐成为海上强国,在欧、美、非、亚均有殖民地。1588年“无敌舰队”被英国击溃,开始衰落。1873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第一共和国。1874年12月王朝复辟。在1898年的美西战争中,失去在美洲和亚太的最后几块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关岛和菲律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1931年4月王朝被推翻,第二共和国建立。1936年2月成立有社会党和共产党参加的联合政府。同年7月佛朗哥发动叛乱,经三年内战,于1939年4月夺取政权,实行独裁统治达36年之久。1943年2月与德国缔结军事同盟,参加侵苏战争。1947年7月佛朗哥宣布西班牙为君主国,自任终身国家元首。1966年7月立末代国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孙胡安·卡洛斯为承继人。 1975年11月佛朗哥病死,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恢复君主制。1976年7月,国王任命原国民运动秘书长阿·苏亚雷斯为首相,开始向西方议会民主政治过渡。 在西班牙发现最早的人类考古学遗迹大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万到五万年,穴居人类的史前岩画为我们提供了伊比利亚半岛史前文明的生活场景。在西班牙发现的最重要的遗迹包括“黑窟”洞穴和“松林”洞穴,当然还有著名的阿尔塔米拉岩洞。

⑶ 卫国战争中俄军收复失地在历史上有哪些记载

俄军和游击队又在多罗戈布日、杜霍夫希纳及里亚霍沃村附近歼敌1万余人。被击溃的拿破仑军队的残部撒向斯摩棱斯克。敌人大多数军团只保留着番号。法军在斯摩棱斯克的粮食储备和预备队也已消耗殆尽。拿破仑被迫急忙率领残部继续后撤。

但是,俄军在克拉斯内村附近又追上法军,并再次将其击败。法军在11月16~18日的3天交战中伤亡6000人,被俘2.6万人,几乎丧失了全部炮兵。被打散的法军残部,其中包括与维特根施泰因军团相对峙的部队均沿波里索夫大道向别列津纳河方向撤退。俄西线第3集团军各部队从卢茨克和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向波里索夫逼近,准备与维特根施泰因的部队会合。

11月16日,他们攻占了明斯克,歼灭了驻守在该城为数不多的法军驻防军。11月22日,齐查戈夫集团军进逼波里索夫,在与达布罗夫斯基将军的部队交战之后,占领了波里索夫和津宾至乌沙的别列津纳河右岸地区,切断了法军向西和西南方向的退路。守卫彼得堡方向的维特根施泰因军团在得到来自里加地区的民团和部队的加强之后,也随即转入了进攻。俄军在同法圣西尔军团进行激战后,于10月20日占领波洛次克。俄军渡过西德维纳河,迫使法军南撤,随即又向列波利推进,并予占领。

后来,又在10月底至11月初的数次战斗中击败了法军的维克多和乌迪诺所部,占领了恰什尼基。俄西线第3集团军和维特根施泰因军团各部在向别列津纳推进的途中,在波里索夫地区布成了一个“口袋”,使被俄军主力从东面逼退下来并已陷入四面被围的法军陷入袋内。

⑷ 西班牙收复失地的历史进程是怎么样的

从10世纪初开始,恢复失地运动进入了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10世纪初年,阿斯图里亚王国扩张领土后,分裂为雷翁王国和卡斯提王国,其后它们又重新合并为强大的卡斯提王国,这个王国在运动中起着主要的作用。在半岛东部形成了加泰隆尼亚与亚拉冈和那瓦尔国家。1137年加泰隆尼亚与亚拉冈合并为亚拉冈王国。11世纪末年,在卡斯提王国西面兴起了葡萄牙伯爵领地。1139年,葡萄牙伯爵大败摩尔人,被军队拥立为国王,称阿尔方索一世,他继续扩大胜利,于1147年定里斯本为首都。三个国家好像三把利剑,刺向南方伊斯兰教艾米尔国家的统治心脏,推动了收复失地运动的迅速进行。

在11世纪,在穆斯林的艾米尔国家分裂成为许多小国之后,雷翁王国的阿尔方索六世带头反对异教徒,凭借其强大国力,团结南北方的基督教徒力量,几乎将穆斯林完全征服,取得了收复失地的巨大胜利。后来,西班牙的阿拉伯人向非洲狂热的阿尔摩拉维德派的穆斯林求援,结果把阿尔方索六世的反攻暂时遏止。然而阿尔方索六世在不久后又继续向前推进,扩大征服地区。沿大西洋南下夺取了特茹河岸的里斯本、辛特拉及圣塔伦等地并向半岛的中部及东部不断蚕食,扩大占领地区。而在他的长期收复失地的斗争中,法兰西的勃艮第大公等外国基督教军队,因垂涎于穆斯林国家的财富和战利品,也在“十字架反对弯月旗”的幌子下,纷纷前来投效,加速并扩大其反阿拉伯人斗争的战果。可是,在这位基督教国王逝世后,国内发生内乱,阿拉伯人又乘机反攻,收复失地运动又经历了一次曲折。

13世纪是收复失地运动的关键时刻。自从12世纪中叶新的征服者阿尔摩哈得人由北非来西班牙代替阿尔摩拉维德派穆斯林之后,他们向基督教国家发动强大的反攻,像其先辈一样蹂躏许多地方。这样“十字架反对弯月旗”的斗争终于形成了1212年拉斯·那瓦斯·德·陶罗萨地方的大决战。这时正是教皇英诺森三世当政时期,教皇权力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他号召欧洲各国发动十字军以支援西班牙的基督教国家共同反抗穆斯林。托勒多大主教作为信使奔走于欧洲各国宫廷,请求各国王公贵族组织十字军。英、法带头派遣大军到达,组成基督教联军,由卡斯提国王阿尔方索八世率领,对穆斯林发动攻击。双方于1212年7月16日,在哥多瓦以东70公里的拉斯·那瓦斯·德·陶罗萨小山丘进行决战,那瓦尔和亚拉冈国王率领西班牙大军,从右翼和左翼配合阿尔方索八世作战。而大主教罗德立哥则千方百计地鼓舞士气,大声疾呼:“教友们,让我们为圣战而牺牲在这里吧!”经过一场血战之后,哈里发穆罕默德·纳绥尔(1199—1214年)所统率的60万大军,幸存而遁逃者仅有1千人,几乎全军覆灭,其中阵亡者达10万以上,其余则被俘获,哈里发本人逃脱。

西班牙诸基督教国家在联合反攻穆斯林的同时,他们之间也在进行着你死我活的争夺。基督教徒的内部兼并与反穆斯林斗争交互作用,推动了西班牙各国的合并与统一。拉斯·那瓦斯·德·陶罗萨战役尚未结束,西班牙北方各基督教王国之间就展开了激烈的火并,最后仅剩下亚拉冈、卡斯提和葡萄牙三个王国。其中亚拉冈王国占有了加泰隆尼亚、马约卡岛、米诺卡岛和瓦伦西亚等地区,在半岛的东海岸具有极大的势力,而卡斯提王国则并吞了雷翁王国,从半岛的中央向南逐渐伸张势力,先后从穆斯林手中夺回了哥多瓦、塞维尔,莫西亚、直布罗陀等地,从三面包围了保留在穆斯林手中的狭小而又极强固的格兰那大王国。从12到14世纪期间,卡斯提与葡萄牙不断发生争夺领土的战争。

阿拉伯—摩尔人自拉斯·那瓦斯·德·陶罗萨战役遭到惨败后,再也无法恢复元气,收复失地运动的历史进程大大地加快了。到了13世纪末年,阿拉伯人只剩下南部弹丸之地——格兰那大,这是半岛上最富庶的地区,阿拉伯人凭借内部雄厚实力,依靠外部非洲穆斯林的支援,负隅顽抗。基督教国家的收复失地运动最后再一次经历着艰难曲折的道路。

15世纪末叶,西班牙王国占领格兰那大,夺取反侵略斗争的最后胜利。

穆斯林统治下的格兰那大凭借有利条件,利用基督教国家内部矛盾,不但长期负隅顽抗,而且还不断侵袭基督教国家,阻碍其最后收复失地,完成统一事业。15世纪中叶,卡斯提王国成为雄视半岛的头等强国。但在1454年名王夫瓦驾崩后,因长子亨利四世与次子阿尔方索争夺王位进行内战,前者统治托勒多以北各城市及地方,后者则占有托勒多、哥多瓦、布哥斯、塞维尔等南部城市。这就使卡斯提王国陷于分裂状态,两王互相争战,全国处于一片混乱之中。这时,格兰那大王国的阿拉伯一摩尔人伺机准备大举反攻,力图拯国家于危亡,伊比利亚半岛大有被穆斯林重新征服之危。

可是,随着卡斯提公主伊萨伯拉与亚拉冈王子斐迪南的联姻(1469年),两个王国合并为西班牙王国。这种中央集权化的国家的建立,使王权空前强化,国力大为加强。与此同时,格兰那大王国在其首都格兰那大虽然拥有人口25万、驻有精兵5000,兵精粮足,为西班牙各基督教国家所望尘莫及。但其国王哈桑父子之间争夺王位,骨肉相残。哈桑死后他的弟弟叶兹扎噶尔继位。叔侄之间纠纷不断,斗争十分剧烈。这种客观形势为西班牙王国完成收复失地大业创造了可能性与现实性。

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与女王伊萨伯拉利用格兰那大王国内乱及其国王哈桑扰乱边境(1481年)之机,由加的斯侯爵攻陷了格兰那大要塞阿拉玛,建立了进军格兰那大的前哨,鼓舞了西班牙人民最后收复失地的热情和信心,翌年,国王及女王虽数度率领空前庞大的精兵亲征,但因格兰那大新王叶兹扎噶尔既英勇善战,又深得民心,使西班牙军虽付出高昂代价,仍屡遭挫败。而且,正当西班牙军队攻陷马拉加之际,原亚拉冈王国威雷那侯爵伺机起兵作乱,致使国王与女王不得不分兵回国平定内乱,使反攻进程一度停顿。

在格兰那大方面,因王室成员之间发生冲突以至演成内战,抗击西班牙实力大受影响。斐迪南伺机加紧进攻,使西班牙在1492年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收复失地运动是在双方都以宗教斗争为外衣和争取外来援助的情况下,经历着上述反复、缓慢又曲折的斗争道路而完成的,它构成这个运动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⑸ 滇缅会战中,收复失地,两军会师的时间线是什么

中国远征军攻克龙陵以后,入侵滇西的日军大部被歼灭,卫立煌为了迅速打通中印公路,命令第2军、第71军、第53军兵分3路,沿滇缅公路及其两侧,向芒市和遮放进攻。这是一场对残余日军的追歼战。中国远征军似猛虎下山,势如破竹。

芒市位于龙陵西南的滇缅公路上,是日军第56师团司令部所在地。芒市向东,可以渡怒江,入保山;向西,可以逃退畹町,地理位置重要。芒市据点,是日军在滇西最大的一处巢穴。第71军于11月中旬进抵芒市近郊。驻守芒市的日军虽然构筑了坚固的工事。

但是,由于滇西日军各部大势已去,残余日军自知回天无力,士气低落,斗志松散。第71军包围芒市后,这些残余的日军不等远征军发起总攻,纷纷向遮放、腊勐撤退。远征军顺利收复芒市。

第2军进至腊勐和蛮牛坝时,日军虽然进行了抵抗,但已经不堪一击。12月中旬,第2军进至勐古街附近。

第53军11月15日从河头街出发,向遮放挺进。18日,第53军进抵劳山附近,稍经补充,就向中缅边境城镇畹町前进。

畹町原来是中缅边境德昂族聚居的一个小村寨,自从滇缅公路从这个小村寨前开通以后,畹町成为滇西通往缅甸的一个出国口岸,逐渐繁荣起来。从畹町南面过一小轿,即进入缅北的重镇腊戍,往西即是滇西的另一个口岸瑞丽,从瑞丽出境,可到达缅甸的重镇八莫。

1945年1月上旬,远征军3路人马先后进抵畹町,围攻盘踞在畹町的日军。

1月24日,中国远征军攻占滇西境内最后一块失地畹町。至此,入侵滇西的日军全部被歼灭,残部日军不到百人逃入缅甸的丛林里去了。

为了庆祝滇西反攻战役的伟大胜利,中国远征军在畹町举行了庄严的升旗典礼。典礼结束后,第11集团军各部队出师国门,分头追击日寇。

与此同时,中国驻印军也向缅北的残余日军发起攻击。

1月15日,中国驻印军攻克南坎后,为了迅速打通中印公路,指挥部队乘胜追击。

1月16日,驻印军命令第38师向芒友进攻,第30师围歼老龙山地区的日军。

1月24日,第38师对芒友日军的核心阵地发起攻击,于27日歼灭日军第56师团1部。

至此,中国西南的国际补给线被完全打通,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完成了一项艰巨的战略任务。

1月28日,中国远征军与驻印军两路大军在芒友举行了隆重的会师典礼,卫立煌、索尔登、郑洞国、孙立人等中美将领,都参加了这一历史性的盛大典礼。3月,中国远征军奉命凯旋归国。

不久,新编第1军相继占领了贵街、新维、腊戍、细包等要点,全部肃清了中印公路沿线及其周围地区的日军。中国驻印军历时1年半的缅北反攻战役即告结束。不久,中国驻印军班师回国,总指挥部、副总指挥部分别撤销。这个胜利来之不易。

在滇缅会战中,不仅军队伤亡达6.7万人之多,云南人民也作出了重大牺牲。龙陵当时只有6万多人口,为支援远征军反攻,牺牲者数以千计。滕冲的人口虽然比龙陵多,但他们为了支援抗日,不惜牺牲一切,承受了罕见的战争创伤。滕冲攻坚战,村舍变成了战场,战斗结束后,全城被夷为平地,损失不计其数。远征军反攻时,16万大军所需粮食主要来自滇西,云南各族人民群众纷纷派骡马运输。滇西反攻战中的马帮运输,成了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观,仅潞江土司,就派人送了3万多箩军粮。

卫立煌司令长官在滕冲攻坚战胜利的庆祝大会上,激动地说:我们的胜利,一半是战士用命,一半是父老们的支援。

这个胜利影响巨大。

⑹ 历史上收复失地的战争那么多,为什么郑成功的故事那么为人称道呢

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原王朝的海外领土。

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约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夏商时期台湾属于九州中的扬州。在《尚书·禹贡》成书之时,台湾已经在中国的管辖范围之内。隋代大陆和台湾的接触增多。宋元时期汉族人民在澎湖已有相当数量。明朝以后大陆与台湾的人民往来不绝。


郑成功之所以能在海战中无往不利,其麾下船员高超的航海技术亦是重要因素。

郑成功船队的船员,无不是久经风浪的水手。丰富的航海经验,让他们在海战中能游刃有余地操作战船,在打击敌人的同时规避风险。

当时,在郑成功的船队中,还有不少由民船改装而来的战船。我们知道,一般来说民船(商船及渔船)不论从坚固度还是火力上都无法与战船媲美,为什么郑成功要挑选这些船只参与海战呢?原来,这些民船虽然无法配备太多火力,但它们的航速较快,且擅长运输物资。

经过简单改装后,这些民船既能运输军事物资,又有与敌船一战之力,真可谓“一船多用”。更关键的是,这些改装后的民船亦起到了“凑数”的作用。要知道,在此前的欧洲海域,外国人的海战中从未出现过四百艘战舰同时参战的“豪华阵容”。

当荷兰元帅听说,有一支由四百艘战舰组成的船队正汹汹杀来时,可想而知他的面部表情有多僵硬。

⑺ 什么是收复失地运动过程中的最后一次挫折

阿拉伯—摩尔人自拉斯·那瓦斯·德·陶罗萨战役遭到惨败后,再也无法恢复元气,收复失地运动的历史进程大大地加快了。到了13世纪末年,阿拉伯人只剩下南部弹丸之地——格兰那大,这是半岛上最富庶的地区,阿拉伯人凭借内部雄厚实力,依靠外部非洲穆斯林的支援,负隅顽抗。基督教国家的收复失地运动最后再一次经历着艰难曲折的道路。

⑻ 西班牙收复失地运动的历史意义

收复失地运动,又称再征服运动、列康吉斯达运动,是公元718至1492年间,西班牙人反对阿拉伯人占领,收复失地的运动。1492年格拉纳达被西班牙军攻陷,奈斯尔王朝灭亡,为时七世纪的收复失地运动正式告终。

西班牙在收复失地运动中所获得的经验使其有能力征服和管理新大陆。收复失地运动标志旧欧洲与新大陆的第一次碰面,从而改变了15至16世纪的世界面貌。——常识历史篇。

⑼ 历史上收复失地的的人有哪些

夏代少康复国、越王勾践、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唐太宗李世民、抗倭名将戚继光、左宗棠收复新疆····法王查理七世、彼得大帝收复芬兰、戴高乐光复法国···最近普京收复克里米亚、

⑽ 我国历史上哪支军队收复失地最多

左宗棠吧,纵观左宗棠的一生,最辉煌的是收复六分之一的国土。这是他个人的荣耀和骄傲,更是国家之福。 乾隆时代,清军平定西域大小和卓叛乱,收复全部土地,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把西域命名为新疆。新疆其实一点儿都不新,这是一片自汉代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同治六年(1867年),匪首阿古柏在新疆自封为王,自立国号为哲德沙尔汗国,宣布脱离清廷。俄国乘机占据了伊犁,英国也虎视眈眈,意图瓜分西北。
160万平方公里的新疆,从大清的实际版图上消失了。
十年后的一日早朝,权倾朝野的三朝重臣李鸿章向慈禧太后奏曰:“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乾隆年间平定新疆,倾全国之力,徒然收数千里旷地,增加千百万开支,实在得不偿失。依臣看,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收回伊犁,更是不如不收回为好。”
陕甘总督左宗棠说话了:“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
左宗棠铮铮铁骨:“我朝定鼎燕都,蒙部环卫北方,百数十年无烽燧之警……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而况今之与昔,事势攸殊。俄人拓境日广,由西向东万余里,与我北境相连,仅中段有蒙部为之遮阂。徙薪宜远,曲突宜先,尤不可不豫为绸缪者也。”
在左宗棠看来,“若此时即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冠进尺”,收复新疆,势在必行。胜固当战,败亦当战。倘若一枪不发,将万里腴疆拱手让给别人,岂不会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民族情感在左宗棠心里最为浓烈,最为深刻,当民族最危急的时刻到来之际,只有了一种选择,那就是为和平而战,为捍卫民族的光荣而战,直到最后胜利。
看起来是“海防”与“塞防”的分歧,是两个人的辩论,两种思维方式的对比,实质上是两条路线的斗争。面对滚滚硝烟笼盖天山南北,一个是要紧快扑灭硝烟、平息浩劫;一个是听之任之,只求不伤元气。李鸿章有一批支持者,自从独掌淮军,平定捻军功居第一后,历任湖广、直隶总督,官拜文华殿大学士。他是安徽合肥人,而左宗棠是湖南人。李鸿章从心眼里看不起这个湖南人,认为他三试不第,要想入阁拜相是不可能的事情。左宗棠不介意,在同治十三年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他向皇帝写奏章,准备赴京参加殿试。已是陕甘总督的一品大员,怎么可能去参加当官晋级的入门考试呢?两宫皇太后聪明,马上下道谕旨:特升东阁拜为东阁大学士。李鸿章闻讯丧气,无奈之下还要写信祝贺。自古以来,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而湘黔多坚毅不拔之人。江淮平原,水乡曲港,则人性柔和,其间也不乏圆滑怕死之辈。李鸿章属于后一种人。他说的话,他对祖国河山的冷漠,他以“海防”重于“塞防”来搪塞收复新疆之举,实在骇人听闻。生命一旦失去民族感,就会在瞬间变得卑贱起来,而无论物质上是如何殷实和富足,地位是如何高贵和显赫。虽然李鸿章后来热心洋务,以图自强,后人有过一些赞誉,但在收复新疆问题上的态度,伤了许许多多中国人的心,于是他成了卑??拇??省?快快擂响收新疆的战鼓吧!中华民族已是忍无可忍了。在民族利益上的一味退缩,怎么可能换来和平与安宁?比如曾国藩在处理“天津教案”时滥杀无辜,向洋人屈膝讨好,换来的是侵略者的步步紧逼。左宗棠拍案而起,“中国有萧墙之忧,各国岂独无池鱼之类!”为此与曾国藩失和,他主张用战争换和平,用战争维护国家的统一。现在,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强硬主张,终于得到了两宫皇太后的首肯。在朝廷看来,危急关心更能显示忠臣良将的忠君爱国的热忱,考验出他们的赤胆忠心。
没有风,没有月,没有人送行,左宗棠是在一天夜里出京的,慈禧任命他为钦差大臣,督为新疆军务,他要去兰州作出征的准备。这个刚毅、坚韧、雄心未老的湖南汉子,面对内忧外患,且“兵疲、饷绌、粮乏、运艰”,但信心百倍。
“六十许人,岂尚有贪功之念?所以一力承担者,此心想能鉴之。”他带着当年林则徐绘制的新疆地图,背负着千万中国人的重托,心胸燃烧着正义的烈火,他将要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
撤换了一批骄横荒淫的满洲军官,整训了队伍,左宗棠率领六万湖湘子弟从兰州出发了,这是光绪二年(1876)春天。总督府响起了三声炮响,左宗棠的队伍一路西行,浩浩荡荡。这是一条官道,车辚辚,马萧萧,汉唐以来,多少人在这里长途跋涉,远赴绝域,开辟了今天的疆域,祖宗遗业,岂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丢掉?
左宗棠是真正的军事家,一是因为自身的天赋才能;二是在战场上与之对阵的大体上是处于同一层次的对手;三是收复新疆的石破天惊的功业。当年在长沙,翼王石达开最大的遗憾是放走了偶遇的左宗棠,惊呼放虎归山,他日与太平军对阵的必定会是此人。后来果不出所料,左宗棠指挥部队与太平军、回军、捻军作战,双方的强悍使战争的品格相当不俗。姑且不去评价这些大战胜负的意义,单从进行战争的地域看,从两湖到两广,从淮南到淮北,数万大军互相对峙,这样壮阔的舞台堪称战争史上的奇观。那战斗何等惨烈,马蹄击溅,金属碰撞,喷射的热血染成漫天彩虹。多少次化险为夷,左宗棠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投入战斗。
他是在绝望中诞生的强者,是善于扼住命运咽喉的伟丈夫。他从司令部的参谋做起,在万锋箭矢间逐步成为叱咤风云的统帅。
收复新疆的战争没有退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下,猎猎长风卷起了大纛。这不是一般意义的决胜负,这是一场维护民族尊严的战争。征战的将士情绪高昂,出奇制胜。这是为祖国的统一和完整而战,于是冷血变得沸腾,怯懦者变成了红眼的怒狮。左宗棠引以为自豪,湖湘子弟在血雨腥风中冲锋陷阵,在追求和捍卫战争精神,实际上也是在重塑自己的民族精神。
一年后,新疆全境收复。这是晚清历史最扬眉吐气的一件大事,是晚清夕照图中最光彩的一笔。
左宗棠借此进入了中国历史上伟大民族英雄的序列。

阅读全文

与收复失地的历史事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