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唐朝公主与少数民族通婚
宏化公主
文成公主
新兴公主
金城公主
东光公主
东华公主
② 列举唐朝时期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两例。
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政府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8世纪中前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玄宗封 (mohe)首领为渤海郡王。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大唐西域记》。
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唐朝长安是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特产居唐朝进口首次。
③ 历史上促进民族融合的事件有哪些
民族融合指民族间的自然融合,它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对于多民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均有经济促进作用. 在中国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中心.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从游牧经济转向定居农耕经济的过程.从社会形态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从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从游牧经济转向定居农耕经济的过程.从社会形态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从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 民族融合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民族迁徙:当时指从东汉以来周边各族的内迁,这也是民族融合的必要前提;友好交往:当时北方各族逐渐改变以往的游牧生活,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成为农业居民,而汉族也学到了各少数民族丰富的畜牧业经验;联合斗争:指在反抗各族统治者的斗争中,各族人民加强了联系和了解;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如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春秋时期,由于争霸战争普遍进行,华夏族与周边各少数民族如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等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齐、秦、楚、燕等国成为所在地区民族融合的核心. 自东汉时期开始,北部和西部的游牧民族匈奴、鲜卑、渴、氏、羌等陆续内欠,居住于今甘肃、陕西、山西以至河北、辽宁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存在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明显差异.由于东汉和西晋统治者对内迁各少数民族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造成尖锐的民族矛盾,这是形成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国家大分裂的重要原因.而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局面,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相互影响.北方各少数民族逐渐改变原来的游牧生活,学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成为农业居民.汉族人民也学到各兄弟民族的畜牧业经验,丰富和提高了生产知识.他们还在反抗各族统治者的斗争中,加强了联系和友谊.北魏孝文帝改革就是在北方民族融合的背景下,为巩固统治,发展经济,增强国力而进行的.其中最重要的措施是均田制,它使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少数民族由游牧生活向农耕生活的转化,对民族融合产生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其余措施如迁都洛阳、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等,都加速了民族融合,成为国家统一不可或缺的条件. 宋元时期,民族政权长期并存,战争连绵.尽管这些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但客观上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这突出表现在战后的议和活动上,例如北宋和辽订立的“擅渊之盟”,有利于满足各族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增进了各族人民的友谊,加强了边疆地区同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因此和平共处仍是本阶段民族关系的主流.特别是元朝统一后,又一次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现象,并出现了汉族外迁、形成新民族等新特点. 民族融合指民族间的自然融合,它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对于多民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均有经济促进作用. 在中国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中心.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从游牧经济转向定居农耕经济的过程.从社会形态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从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从游牧经济转向定居农耕经济的过程.从社会形态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从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 民族融合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民族迁徙:当时指从东汉以来周边各族的内迁,这也是民族融合的必要前提;友好交往:当时北方各族逐渐改变以往的游牧生活,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成为农业居民,而汉族也学到了各少数民族丰富的畜牧业经验;联合斗争:指在反抗各族统治者的斗争中,各族人民加强了联系和了解;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如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春秋时期,由于争霸战争普遍进行,华夏族与周边各少数民族如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等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齐、秦、楚、燕等国成为所在地区民族融合的核心. 自东汉时期开始,北部和西部的游牧民族匈奴、鲜卑、渴、氏、羌等陆续内欠,居住于今甘肃、陕西、山西以至河北、辽宁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存在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明显差异.由于东汉和西晋统治者对内迁各少数民族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造成尖锐的民族矛盾,这是形成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国家大分裂的重要原因.而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局面,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相互影响.北方各少数民族逐渐改变原来的游牧生活,学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成为农业居民.汉族人民也学到各兄弟民族的畜牧业经验,丰富和提高了生产知识.他们还在反抗各族统治者的斗争中,加强了联系和友谊.北魏孝文帝改革就是在北方民族融合的背景下,为巩固统治,发展经济,增强国力而进行的.其中最重要的措施是均田制,它使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少数民族由游牧生活向农耕生活的转化,对民族融合产生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其余措施如迁都洛阳、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等,都加速了民族融合,成为国家统一不可或缺的条件. 宋元时期,民族政权长期并存,战争连绵.尽管这些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但客观上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这突出表现在战后的议和活动上,例如北宋和辽订立的“擅渊之盟”,有利于满足各族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增进了各族人民的友谊,加强了边疆地区同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因此和平共处仍是本阶段民族关系的主流.特别是元朝统一后,又一次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现象,并出现了汉族外迁、形成新民族等新特点.
④ 唐朝皇室与少数民族联姻的历史事件
最著名的是唐与吐蕃的两次和亲: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成亲;尺带珠丹玉与金城公主成亲。
⑤ 唐朝皇室与少数民族联姻的历史事件并说明唐朝实行了哪些政权
少数名族风那个不太一样有很好
⑥ 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例子
唐太宗---文成公主入藏
唐中宗---金城公主入藏
唐穆宗---唐蕃会盟碑
唐玄宗封渤海郡王
唐玄宗封怀仁可汗
唐玄宗封云南王
唐太宗设立安西都护府
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
⑦ 联姻和亲是我国古代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之一。你知道汉族与哪些少数民族联姻和亲的历史故事
文成公主入吐蕃。
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
汉藏联姻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
还有汉派王昭君外出与匈奴呼韩邪单于和亲
⑧ 简述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突厥:突厥兴起于阿尔泰山,6世纪中期建立突厥汗国。隋初分裂为东、西突厥。
东突厥:贞观年间,唐打败东突厥,俘虏颉利可汗东突厥灭亡。唐太宗采取开明政策,不改变原有的部落组织、风俗等,设都督府,仍以突厥贵族为都督、将军
西突厥:隋唐之交实力强大,控制天山以南的西域各国,影响丝绸之路的畅通,唐太宗征服依附其的高昌,设安西都护府管辖高昌故地;唐高宗时,灭西突厥;武则天时设北庭都护府管辖其故地,后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
回纥(回鹘):7世纪初,活动在色楞格河一带。8世纪后期,改为回鹘。9世纪中期瓦解。
唐太宗任命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唐玄宗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安史之乱期间,回纥出兵助唐平叛;双方经济文化交流密切。
靺鞨:7世纪中期以后,黑水河粟末强大起来。
8世纪唐朝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都督府,正式归属唐朝;7世纪末,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统辖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渤海正式归属唐朝版图。
南诏:8世纪前期,南诏首领皮罗阁在唐玄宗的支持下统一六诏,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吐蕃: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贞观年间,文成公主入藏;8世纪初再次和亲,金城公主入藏;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9世纪中期,与唐会盟,史称“长庆会盟”。
⑨ 唐太宗 到 唐玄宗 时期 与什么国家联姻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当不同民族的几个政权相互对立的情况下,以相互间的联姻关系.作为双方谋求并保证和平友好往来的纽带,这就是被后世称为和亲政策的来由和实质.若把它看成是屈辱或者欺骗,那是不符合当时历史实际的. 在唐开国之前,隋文帝杨坚即曾先后以宗室女大义、安义两公主嫁突厥可汗,又以光化公主妻吐谷浑夸吕可汗的儿子伏。同时伏也请以女备文帝后庭,为文帝所辞却。可见当时不同民族王室间婚姻往来,并不是一件稀奇事,也不仅汉公主出嫁少数民族。当唐开国之后,未待吐蕃请婚,唐公主已分别出嫁到突厥、吐谷浑等诸国去了。在初唐来说,吐谷浑尚不成为唐王朝的威胁力量,可见和亲只是当时一种和平缔交方式,是为了沟通双方在文化、政治、经济方面的交流,促进兄弟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友好,并不存在大国、小国,谁强谁弱以及什么相互利用欺骗等问题。 松赞干布即位后,吐蕃势力方盛,他本人也正有志于四方,对唐王国自然也就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他听说突厥、吐谷浑都尚唐公主,便也奉表遣使向唐求婚。请婚自然是一项结好的表示。从当时情势看,除了这是一种带有传统性的和平缔交方式外,还有对中原地区先进文明羡慕与向往的时代因素,并不单纯是效法他人的时髦做法。因为当时的长安,不仅是华夏文化的中心所在.东方诸国的观瞻所系,也是西域文明的荟萃之处。吐蕃当时歆慕上国文化,可从唐书记载中不难看得出来:这种记载,虽出自汉官,不无抑扬。但从文成公主人吐蕃时所带佛像、经书、工艺品,绸缎、农作物种于及乐器、工匠等情况,和随着派留学生来长安学习等史实,说明吐蕃不仅通过和亲自唐传人了佛教文化,也引进了汉族传统文化和生产技术,促进了边疆与内地之间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交流,也繁荣了吐蕃的文化。后世有的藏文记载中把逻安建立佛寺、供奉神像的设计蓝图,完全归功于文成公主的星算术和地理风水,这自然是宗教语言,但以文成公主作为大唐文化的象征,是自有其历史脉络的。吐蕃最初向唐求婚的历史因缘,虽如上述,但其结成,却还费了一定的周折。唐与吐蕃初通使后,吐蕃向唐请婚.唐当时对吐蕃还可能缺乏了解,一时未能允如所请,加上吐蕃使者把唐廷的未允联姻归罪于吐谷浑的阻挠,于是松赞干布先出击附唐的吐谷浑,逼它退出湟水和浩门河流域。并迫白兰与党项东移。然后派大兵二十万攻松州,扬言唐若不许嫁公主,即将深入。和亲既是和平缔交方式,当然不能以兵威来强致。因此唐太宗在击退吐蕃军队的这次进犯后,当赞普再遣使来谢罪并请婚时,才允许以宗女文成公主妻松赞干布,吐蕃献黄金五千两和其它一些宝物作为聘礼。唐蕃联盟便从此开始。从此开始的唐蕃关系又和历史上的民族、地缘和文化上并不完全相同,是在既有历史关系上的进一步发展。其主要历史标志,有如下三项: 1.甥舅关系的建立。文成公主入蕃,唐派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为特使护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黄河源柏海以子婿礼相见。其后赞普对唐帝均自称甥,此种关系,通过金城公主的再度入蕃更形加强。所谓“戎王子婿宠,汉国舅家慈”,在历史上传为美谈。 2.册封关系的建立。公元六四九年唐高宗李治即位,册封松赞千布为驸乌都尉(官职)、西海郡王(封爵)。他写信给唐宰相长孙无忌说:“天子初即位,下有不忠者,愿勒兵赴国共讨之。”并以金琲十五种唐太宗昭陵。唐又加封他为賨王(或作宾主),并刻他与其他十三位少数民族王公将领的石像同列于昭陵。在此后一段很长的时期内,赞普死后一定向唐告哀。新任的赞普,也须经唐朝的册命才算合法。不论其后各个历史阶段内有若何曲折和变化,而吐蕃与祖国中央政权的蕃属关系,早在那时节已明确地建立了。甚至在接受唐的官职和封爵前,赞普就已上书太宗,贺他征辽获胜归来说:“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并臣治之”既然是日月所照,无疑地也把吐蕃包括在内。接着,唐派王玄策出使天竺,途为中天竺所抄劫。王玄策向吐蕃请援,松赞干布即发精兵从王玄策讨破之,并献俘长安报捷。这些都是以从属地位(即现在的中央与地方政府)出现的。等到安史乱起后,情况有了急剧地变化,双方冲突争夺加甚,上述关系便又以会盟订约的形式出现,显然是相互对峙起来了。但总的趋向是仍以和平往来为主的,建立于公元八二三年的《唐蕃会盟碑》文,把这种社稷如一,各守分疆,友好往来的平等关系正式确定下来,直至吐蕃国内部贵族集团之间的纷争而解体为止。综计自唐贞观时双方通好,其间使臣来往共达一百九十多次,儿乎年年有使节往来。这为以后吐蕃与中央结为一体,建立了稳固的基础,也就是从此迈出了新的一步。 3.汉藏文化交流与吐蕃文化的形成。吐蕃从泥婆罗和唐引进了佛教文化,又从唐引进了汉族文化,这就是吐蕃文化的两大渊源。佛教影响于吐蕃的政治社会,非常深厚,而农工生产技术,历法医药以及音乐绘画,甚至是儒家经典,都成为吐蕃文化的构成部分。唐著的联姻与结盟,文化上相互影响,结为一体,而共同的民族心理状态,在以后对付英、俄等帝国主义势力的侵略过程中,表现得异常突出,这并不是偶然的。 以和亲政策为纽带,而产生这样直接与间接的成果,是为近代西方国家所难理解的,但它却正是象中国这样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形成过程中促使互相更加接近的成功方式。 唐王朝与在中国境内各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联姻,无论是册封的蕃属或者是对立的敌体,都是在平等友好的地位上进行的。因此,除吐蕃以外,突厥、吐谷浑、回纥可汗,均曾尚唐公主;同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又娶泥婆罗公主,而赤德祖赞赞普为了结好唐属国小勃律,也曾把自已的女儿嫁给小勃律王,以联姻作为结盟的手段和方式。但是西方的有些藏学家和帝国主义的喉舌们,(却把唐与吐蕃的联姻关系,说成是唐王朝的欺骗与讹诈。他们以为文成公主是宗女,金城公主是雍王守礼的女儿,都不是皇后所生,都冒称公主入蕃。而唐中宗在送别金城公主时,又假意表演了一番怆别之情,以蒙骗吐蕃使者.甚至他们还指责唐太宗和唐中宗都借公主出嫁,索取黄金、珠宝和良马,大做其赚钱的买卖。这种违背历史事实而进行挑拨现代西藏与祖国关系的用心,实在是极端恶毒的。而所谓赚钱买卖云云,无疑是帝国主义面目的自我揭露。须知当时公主的身分,是由皇室出身与赐封决定的。这在前代就已如此,无论是乌孙、匈奴、突厥、吐谷泽、吐蕃、都未曾提出过异议。这个问题是在唐肃宗的女儿宁国公主嫁给回鹘骨咄禄毗伽厥可汗时,唐使者为了争执可汗以大礼迎接册命,便说这是大唐天子的真女,合有礼数。可汗也就以聘得真公主为莫大光荣。这说明唐王朝也并不是一定概以宗女嫁外藩,除此之外,唐代宗女儿咸安公主嫁回纥合骨咄禄毗伽可汗;唐宪宗女儿太和公主出嫁登罗羽录没蜜施句主毗伽可汗等,都是显例。至于一定要是皇后嫡出的才算公主,那恐怕只是现代某些西方学人别有用心的借口;因为依他们说来,唐与吐蕃和元以后中国与西藏的关系,只是大汉族主义的欺诈侵凌而巳。这完全是无视中国历史发展事实的谰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