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网络结构图
② 高中历史必修2,必修3的知识网络图,框架
我也在找
③ 历史必修3知识点
儒家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观点
儒家
孔子
①核心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②政治思想:主张“德治”
孟子
① “仁政” ②“民贵君轻”
荀子
①天人关系:“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重要思想(唯物主义);
②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道家
老子
哲学思想:① “道”是世界的根本
② 朴素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法家
韩非
①法、术、势结合,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② 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崇尚节俭(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利益)
注:“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3.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提出“存天理,去人欲”的主张。
4.明末清初
(1)“异端”李贽挑战正统思想:反对“存天理,灭人欲”,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①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
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③思想上:“经世致用”,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
5.戊戌变法(1898年)
(1)康有为著《孔子改制考》等,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利用孔子权威来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
(2)目的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
6.新文化运动(1915年)
(1)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攻击以孔子和儒学为代表的旧礼教,旧道德)
(2)新文化运动是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彻底批判封建专制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④ 高中必修3历史前三个单元的复习框架
历史必修模块(Ⅲ)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3.1.1诸子百家及主要代表人物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法家:韩非子、商鞅;墨家:墨子。
3.1.2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及其历史意义
背景:春秋战国大变革时期(经济、政治、阶级关系、思想文化)
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3.1.3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
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⑴教育思想:①“有教无类”,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扩大受教育者范围。②“因材施教”
⑵政治思想:
①思想体系的核心——“仁”(仁者爱人)和“礼”(克己复礼)。
② “为政以德”,体现了民本思想。
孟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发展儒家思想)
①核心思想: “仁政”
②重民,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伦理观:“性本善”。
④价值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荀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发展儒家思想)
① 主张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 ②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③“性恶论”,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④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
3.1.4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1.董仲舒的儒学主张:
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纲常学说
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法家思想
2.影响:
①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巩固国家统一。
②确立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1.5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对儒学的发展
1.代表:
程朱理学: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著作《四书章句集注》,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思想:17页
陆王心学:陆九渊(南宋),王阳明(明朝)思想:17-18页
2、对儒学的发展: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制人的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3.1.6明清时期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及其对儒学的发展 (B)
1.李贽:(明朝后期的思想家)著作有《焚书》《藏书》等
①否认孔孟思想权威。
②提出人皆有私
2.黄宗羲(《明夷待访录》)、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读通鉴论》
共同主张: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②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工商皆本”。
③思想上:经世致用思想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3. 6. 1古代希腊智者学派、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人文精神的内涵
1)古希腊智者学派:代表及观点
2)人文精神内涵:52页
3)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认识你自己
4)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3. 6. 2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1)文学三杰:
薄伽丘《十日谈》,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2)美术三杰及作品
3)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它倡导个性解放。
4)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认为只要信仰上帝,灵魂便可以得救。即“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3. 6. 3四位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国家
人物
代表作
主要观点
备注
法
国
伏
尔
泰
①猛烈抨击天主教会②倡导君主立宪制。③提倡平等和自由
孟
德
斯
鸠
《论法的精神》
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其学说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卢
梭
《社会契约论》
①人民主权②天赋人权③提倡“社会契约论”
德意志
康
德
《纯粹理性批判》
人非工具
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63页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3. 2. 1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造纸术:①西汉时就发明了纸。②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③造纸术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指南针:①战国时期发明司南;②北宋时发明了指南针并用于航海。③13世纪传入西欧
印刷术:①隋唐雕版印刷术,《金刚经》;②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③13世纪中期传到欧洲。
火药:①唐末,火药已用于战争。②五代和宋朝时,火药广泛应用于多领域。③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①造纸术和印刷术——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教育的发展和思想解放,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②火药——有利于增强资产阶级力量一战胜封建势力; ③指南针——有利于地理大发现和世界市场开拓。.
3. 2. 2古代中国天文、数学、医学和农学等科技成就
数学:东汉《九章算术》,标志古代数学体系形成。
天文:《石氏星表》世界最古老星表;张衡水云浑象仪、郭守敬简仪;
农学: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元朝王祯《农书》、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有西方科学知识);
历法:元朝郭守敬《授时历》;
医学:《黄帝内经》奠定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东汉末年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临床学基础;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东方医学巨典”。
3.2.3汉字、绘画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1、汉字的演变:
1)商代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
2)汉字按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演变,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2、书法艺术:
1)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2)书体及主要代表:
行书:东晋 王羲之《兰亭序》
楷书:唐朝 欧阳询 颜真卿 柳公权(颜筋柳骨;注重规范法度)
草书:唐朝 张旭(盛唐)怀素(高峰)
宋明书法突出个性,更平民化,世俗化。
3、绘画的演变:
1)战国楚帛画《人物龙凤图》;马王堆汉墓出土帛画;
2)东晋顾恺之强调“以形写神”,《女史箴图》
3)盛唐吴道子“吴带当风”《送子天王图》
4)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宫廷画活跃,风俗画是最大亮点。
风俗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原因:商业的兴盛;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文化的普及。
5)绘画的特点:写实与写意两大风格;融诗、书、画、印为一体;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
3.2.4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四言体;西周到春秋;分风、雅、颂三部分。
2、楚辞:战国时期屈原等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的新诗体;句式自由灵活;《离骚》;爱国忧民情怀。
3、汉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司马相如。
4、唐诗:
1)繁荣原因: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科举取士制度的确立。
2)代表人物:
(盛唐)李白、孟浩然、(安史之乱时期)杜甫、(晚唐)白居易
5、宋词:代表人物
苏轼、辛弃疾(豪放派)柳永、李清照(婉约派)
6、元曲(散曲和元杂剧合称元曲) 代表人物 马致远 关汉卿等
7、明清小说:
1)繁荣原因:商品经济发达,新兴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扩大。专制制度的强化社会矛盾的尖锐。
2)代表作:四大名著(略);
批判现实的著作:《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红楼梦》
3.2.5京剧的产生、发展
产生:乾隆时期,徽班进京;道光时期,徽汉合流形成京剧;
发展:第一繁荣期:同治光绪时期(“同光十三绝”)
⑤ 高中历史人教版 必修一二三 总提纲(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1•政治史》复习纲要(仅供参考)
中国政治文明进程 世界政治文明进程
时代 特征 内容
中
国
早
期
政
治
制
度 夏
(前2070----前1600年)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
① 夏朝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
商
(前1600
----前1046年)
② 夏商时期实行王位世袭制,代替了原始社会时期的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③ 夏商时期已经有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国家行政管理制度。
西周
1.西周的分封制(“封邦建国,广建诸侯,以藩卫宗周。”)
2.西周的宗法制
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春 秋
(前770-前476年)
社会大变革,从奴隶制度过渡到封建社会 1.诸侯争霸
2.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魏文侯改革、楚国吴起变法 古
代
欧
洲
民
主
政
治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1. 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前8~6世纪)
2. 雅典民主政治
奠定基础:梭伦改革
确立民主:克利斯提尼改革
黄金时期:伯利克里改革 民主政治条件:①保证城邦的独立和发展②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③奴隶劳动提供了物质保证④亚非文明的影响
2.民主政治的作用:①铸就了希腊人的民族性格②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 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
特征:全民参政、公民平等、法律至上、轮番而治
阶段特征 中央官制 地方行政 认 识
中
央
集
权
制
度
的
形
成
发
展 战国:萌芽)(前475年—前221年)
封建制度确立 1. 战国七雄
2. 封建制度的确立:
3.各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建立县制
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①皇帝制。②中央行政制度。③地方行政制度,其核心是集一切权力于皇帝。
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是:①皇权至上原则。②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③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④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司法、行政等独断权力。⑤宣扬“君权神授”。⑥思想文化的专制统治。
在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①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②皇权与相权矛盾(中央政府内部矛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从汉至元中国政治制度屡经变化,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地方基层行政组织长期稳定,人身控制严厉,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以实施有效治理。
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
(1)积极作用:①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2)消极作用:①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②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箝制了思想。③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 1. 罗马共和国时期
《十二铜表法》(前450年成文法诞生)
2.罗马帝国时期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完成)
核心内容: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实质(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经济利益
作用: 1。(对罗马)维系和稳定了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2。对欧美)是近代欧洲法律体系的基础;为近代欧美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武器;3。(对东方)对日本和中国也有很大影响。局限: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男女权利不平等。
秦朝(确立):
(前221年-前207年) 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奠定二千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皇帝制度:皇权至上
中央官制: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诸卿 郡县制:
设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郡
郡守、县令均由中央任命。
汉朝(巩固)
前202-220年) 汉承秦制, 汉承秦制:皇帝制
新变化 中朝—决策
外朝—执行
尚书台—中枢 汉初:郡、国二制并行
汉武帝:分十三州,设刺史
东汉末:州郡县三级
三国两晋
魏晋南北朝(220—589年) 三省体制逐步形成 尚书省
三省 中书省
门下省
隋唐
(完善)
581—907年 三省合作,互相牵制和监督,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重大创造 三省:
中书省—决策机构
门下省—审议机构
尚书省—执行机构(下设吏、户、兵、刑、工六部) 隋:州县
唐:道州县
北宋
(加强)
960—1127年 相权进一步削弱,皇权进一步加强 二府:门下省—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相行政权
三司—管财政,分相财权 北宋:路•州县
元
(发展)
1271—1368年 1. 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
2. 开创行省制度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政机构
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 中书行省
路府州县
宣慰司
明清
(强化、衰落) 封建社会步入晚期,矛盾尖锐,君主专制达到逐步顶峰。 明:1。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
2.内阁的创立
影响:君主专制达到新高度。 废行省,设三司
近
代
欧
美
代
议
制
民
主
政
治 英国君主立宪制 1. 确立: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2. 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3. 完善:普选权的扩大
(可整合选修2第二、四单元相关内容) 特点:国王作为国家的象征,“统而不治”;议会掌权,是国家权力中心,最高立法机关。内阁(首相)是真正掌握实权(行政权)的。
作用:1.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把政治斗争规定在一个相对有序的状态中,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冲突。
3.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树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模式。(或表述为:对欧美有深远影响。)
清:1。康康熙设南书房
2.雍正设军机外—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美国总统共和制 《1787年宪法》
1. 联邦制
2. 分权与制衡原则
3. 总统共和制
(可整合选修2第四单元相关内容) 意义:(1)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础。(2)它保障了资产阶级政治和经济利益,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确立了联邦制,地方自治权与中央政权形成较为和谐统一的关系,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有利于地方的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局限性:它承认奴隶制和黑奴贸易,留下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 比较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同:君主立宪制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一种组织形式,他们的共同点是国体一致,都是资产阶级专政。
异:他们的政体不一样。君主制是国家元首世袭的一种政治体制,自古就有。但是,在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中,世袭的君主只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其权利受到宪法的限制,是统而不治的虚君。以资产阶级为主体的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利机关,内阁对议会负责,如英国。共和制是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治体制,也是自古就有。到了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分为议会制和总统制两种。总统制的民主共和制,指总统由选举产生,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是国家武装力量的总司令;行政权集于总统,总统决定对内对外政策,拥有极广泛的权利,如美国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阶段 特征 列强的侵略 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近
代
中
国
政
治
文
明
进
程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列强以武力打开中国市场,加紧商品输出;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限于器物层面。
推动历史前进仍是农民阶级,但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鸦片战争(1840—1842年)
《南京条约》(1842年) 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②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③太平天国 运动(开始、全盛、转折、失败) 太平天国(1851~1864年)
A.《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了土地分配和产品分配的原则。
B.《资政新篇》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作用:太平天国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局限性:阶级、时代局限
法国共和制 1.(整合选修2相关内容,简略补充法国经历专制—立宪—共和—帝制—共和—帝制的反复较量)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内容①行政权归总统,他是国家元首及军队最高统帅,他由国民议会选出,任期7年; ②立法权归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产生。
作用:①共和派掌握实权;②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③促进法国工业资本的发展。 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特别注意对比两国行政和立法机构之间的关系:
表面上看:君主立宪制与共和制;君主立宪制有世袭君主;共和制的国家首脑由选举产生。从行政和立法机构之间的关系上看:法国:议会拥有立法权;议会中拥有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内阁;总统由议会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总统又有行政大权。德国:德国首脑(德意志帝国皇帝)拥有官吏任免权(帝国官吏及宰相);德意志帝国皇帝拥有立法权;德国皇帝可以召集或延期或结束两院,因此,德国首脑拥有绝对的实权。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瑗珲条约》 ①洋务运动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列强的政治侵略(战争和瓜分土地)和经济侵略(资本输出为主)并行,并形成宰割中国的同盟;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农民阶级让位于资产阶级领导革命,民主革命是主流。 中日甲午战争
(188年—1885年)
《马关条约》(1885年) ①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左宝贵、邓世昌)
②反割台斗争(刘永福、徐骧)
③戊戊变法
辛亥革命功绩:1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民主共和观念深入;3.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4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5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较广泛的影响。
失败表现: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根本改变。
失败原因: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 德国君主立宪制 1. 德意志的统一
2.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
内容①皇帝:作为国家元首,拥有宣战、媾和、缔约、召集和解散议会的权力以及统率权;②首相:作为政府首脑,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③议会:分为两院: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权力较小,对政府没有监督作用。 .评价《德意志宪法》
积极意义:①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帝制国家建立起来。②德意志的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
局限性:①保留了普鲁士的君主制度和军国主义的传统,②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辛丑条约》(1901年) ① 义和团运动
(口号:扶清灭洋)
②辛亥革命
(民主思想传播、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条件:①社会条件:1825年经济危机②理论条件: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③阶级条件: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运动)
.2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1848年)
内容①第一次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②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断言资本主义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③进一步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就是通过阶级斗争,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共产党宣言》的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的开展起来。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5——1949.9)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国民大革命时期(1919.5~1927.7) 社会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列强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突出的特征是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实行国民大革命。 五四运动
(背景、口号、结果) 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主力:工人;先锋:青年学生)
影响: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 巴黎公社正式宣告成立(1871年3月28日)
性质:无产阶级政权; 教训:没有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没有争取广大农民的支持。
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它的经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
⑥ 急。。。高中历史必修3重点知识整理
第二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必修Ⅰ 政治文明历程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①分封制的内容与作用②宗法制的内容与作用 ③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①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重要内容、历史影响)②汉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平定叛乱、设中朝和刺史、实行推恩令) ③隋唐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三省六部制、藩镇割据威胁集权)④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分割相权、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⑤元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废三省、设中书省)⑥明清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废丞相,设内阁;设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军机处)
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与影响:①基本特点②影响
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的民主政治:①产生的历史条件 ②主要内容 ③历史影响
2、罗马法:①主要内容 ②历史作用 ③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三、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①《权利法案》的内容与作用 ②责任内阁的形成与影响 ③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的特点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①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②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总统制的异同
3、法国共和制的确立:①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与影响
4、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的政体特点与发展演变
四、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1840年-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人民反抗斗争:(1)侵华: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2)反抗:①虎门销烟 ②太平天国 ③义和团运动
2、辛亥革命:①革命的过程 ②历史意义
3、五四运动:①五四运动的过程、特点、五四精神 ②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五、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①诞生标志 ②意义
2、巴黎公社的出现及经验教训
3、十月革命:①革命的基本过程 ②历史意义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②工人运动 ③国民革命 ④武装割据 ⑤合作抗日⑥解放战争
六、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①政权建设 ②法制建设(《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③制度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
2、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①“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②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标志、主要成就、意义)
3、“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①理论的提出与内涵 ②香港、澳门回归 ③台湾问题
七、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1、两极格局的形成:①冷战政策及其内容 ②格局的形成 ③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多极化趋势:①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欧共体、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 ②多极化趋势加强(两极格局的解体与影响、多种政治力量的成长)
3、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②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 ③新时期的重要外交活动
必修Ⅱ 经济成长历程
一、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1、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①精耕细作(生产工具的进步、水利建设、男耕女织的模式、农书) ②土地制度(井田制、土地私有制)
2、农耕时代的手工业:①主要成就(金属冶炼、防治、制瓷) ②发展特征(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由官营到私营的发展)
3、农耕时代的商业:①商业发展概貌(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表现、城市的繁荣与发展、重农抑商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二、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世界的冲击
1、新航路的开辟:①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海上通道 ②整体世界开始形成
2、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①早期殖民的特点②荷兰与英国的殖民扩张 ③殖民扩张与掠夺的影响
3、工业革命:①工业革命的进程(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②工业革命的影响(经济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
4、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①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 ②对世界发展趋势的影响 ③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影响
三、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冲击(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1、传统经济结构的瓦解:①瓦解原因(列强攫取经济特权、商品倾销)②表现(小农经济破产、新的经济因素出现)
2、民族工业的产生与曲折发展:①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背景与表现) ②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重要发展阶段、发展原因与阻碍因素) ③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3、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①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习俗(服饰变化、习俗改变、饮食起居、大众媒介等方面的表现、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②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铁路建设、水运和空运、邮政发展、电报和电话,注意与工业革命成果的关系)
四、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1)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②新经济政策 ③斯大林模式
(2)苏联的经济改革:①三大改革 ②改革内容与成效(注意与苏联解体的关系)
2、罗斯福新政:①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②罗斯福新政(背景、改革内容、特点、历史作用)
3、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①凯恩斯主义的出现与发展 ②国家政策的调整(国家干预经济、福利政策) ③企业经营策略的调整
五、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1、建国初期的正确道路:①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的成就 ②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③中共“八大”的正确方针
2、经济建设的失误与教训:①指导方针的失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左倾错误) ②重大举措(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历史影响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①改革开放的决策 ②农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国有企业改革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⑤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注意图上知识)
4、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①经济发展 ②城镇化进程 ③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化 ④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化
六、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①布雷顿森林体系(战后国际经济形势、布雷顿森林会议) ②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③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特点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①欧盟 ②东盟 ③亚太经合组织 ④北美自由贸易区
3、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合对中国的挑战:①发展原因 ②存在问题
⑦ 历史必修三知识框架 记住是框架 不是知识点
保证全是框架啊 优点是较为简洁 嗯...有一些太简洁,你适当补充一下就行了。不过全部要点里面都有了,还算全吧。望采纳!
专题一
⑧ 必修三历史框架从古至今 从中到外
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1)林则徐: 近代眼看世界第 魏 源:《海图志》提师夷技制夷思想 派别:主阶级抵抗派 目:习西军事技术抵御侵略维护清朝统治 评价:缺乏具体实践;具思想启迪作用 (2) 体西用(理解) 背 景:①西传播猛烈冲击着儒核传统文化②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 派 别:主阶级洋务派 含 义:体(强调纲名教作决定家社命运根本); 西用(主张采用西资本主义家近代科技术) 口 号:自强、求富 作 用:举办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办新式海军、创办新式堂派遣留近代化端 局 限:由于没改变封建制度体西用思想能使走富强路 3)维新思想代表物:康、梁启超、谭嗣同、严复派 别:资产阶级维新派 共同主张:① 变图存;② 兴民权、设议院、君主立宪制;③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历史作用:①维新思潮近代第思想解放潮流 ②功绩社起思想启蒙作用推近代化进程 4)新文化运:① 经济基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② 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队伍壮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 ③ 思想基础——西启蒙思想进步传入 ④ 直接原——袁世凯复辟造舆论掀起复古尊孔逆流 标 志:1915陈独秀海创办《青杂志》(改名《新青》) 派 别:资产阶级知识激进派 基:北京 主要阵:《新青》 主要内容:① 提倡民主科反专制愚昧、迷信;(民主科新文化运核内容) ② 提倡新道德反旧道德;(竖起打倒孔家店旗) ③ 提倡新文反旧文;(胡适早提倡白文反文言文)(鲁迅《狂记》新文典范) ④ 十月革命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历史意义: ① 性质:辛亥革命思想文化领域延续场民主主义思想启蒙文化革新运 ② 弘扬民主与科摇封建思想统治位(主要功绩)空前解放思想 ③ 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利条件推五四运发 ④ 推自科发展 ⑤ 促进文化平民化推民素质提高 局 限 性:① 脱离广群众; ② 东西文化看存着绝否定或绝肯定片面性 5)李钊宣传马克思注意主要文章 (6)三民主义内容及评价(简单应用) 内容:民族主义即反民族压迫反满洲贵族专制统治;(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华民;(政治革命) 民主义即解决土财富重配问题平均权(社革命) 核:民权主义 实践:指导辛亥革命;指导制定《华民临约》 评价:① 比较完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要求反映 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共同愿望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发展 ② 没明确提反帝要求没彻底土革命纲领;决定资产阶级革命派能彻底完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任务 (7)三政策内容(识记) (8)新三民主义提及作用 另外附张图 图" class="illustration_alink"> 希望帮请支持谢
⑨ 高二历史必修三孔子与老子的知识框架
知道儒家和来道家,了解孔子和老源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一课孔子和老子的主张及其地位
第二课介绍了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以及战国时期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一介绍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地位
二介绍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地。着重讲述“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
理解孔子的主张;结合现实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认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价值。
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图片的解读和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模拟孔子和弟子、国君的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通过对今天城市管理问题的思考和对1987年美国国情咨文引用老子话语的分析,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以德治国主张,领会道家的智慧,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⑩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分单元列知识框架(前三单元)
我是高三的,单元列知识框架 每专题最后一面那个 专题学习小结与测评 就不错,不过你自己列一遍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