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雨果 生活的年代 有什么重要的历史事件 他是法国人吗 他的作品大都反映了什么
恩,法国大革命,1848欧洲革命,第二次鸦片战争.....他反对侵略战争,批判现实
2. 雨果的事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80卷之多。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短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
早年经历
1802年2月26日,维克多·雨果出生于法国贝桑松(Besançon)的一个军官家庭。从中学时代,雨果爱好文学创作,对文学发生浓厚兴趣,便开始写诗。他的文学活动是从他为《文学保守派》杂志写稿开始的。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汉·伊斯兰特》获得了小说家诺蒂埃的赞赏。与诺蒂埃的结缘,促使雨果开始转向浪漫主义并逐渐成为浪漫派的首领。
1819年,雨果与诗人维尼等人创办《保守文艺双周刊》。由于从小受家庭的影响,雨果最初的作品大多是歌颂保王主义和宗教。1822年发表第一本诗集《颂歌集》,获得路易十八的年金赏赐。后相继出版《新颂歌集》和《颂诗与长歌》,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突破。在此期间,还发表两部中篇小说《冰岛魔王》与《布格·雅尔加》。
1823年,随着自由主义日趋高涨,雨果的政治态度发生改变,他与浪漫派文艺青年缪塞、大仲马等人组成“第二文社”,开始明确反对伪古典主义。
锋芒渐露
1827年,雨果为自己的剧本《克伦威尔》(Cromwell)写了长篇序言,即著名的浪漫派文艺宣言。在序言中雨果反对古典主义的艺术观点,提出了浪漫主义的文学主张:坚持不要公式化地而是具体地表现情节。他特别宣扬了滑稽丑怪与崇高优美的对照原则。这篇序言则成为声讨古典主义的檄文、浪漫主义运动的重要宣言、浪漫主义文艺理论的经典,在法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小说巴黎圣母院封面
1830年,法国发生了“七月革命”,封建复辟王朝被翻。雨果热情赞扬革命,歌颂那些革命者,写诗哀悼那些在巷战中牺牲的英雄。七月革命后,雨果也在政治上进一步走上左翼的道路。
1831年,雨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Notre-Dame de Paris)问世,这部小说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义小说。小说通过描写善良的吉普赛少女爱斯梅拉尔达在中世纪封建专制下受到摧残和迫害的悲剧,反映了专制社会的黑暗,反动教会的猖獗和司法制度的残酷, 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题。故事情节复杂,人物性格夸张,整部作品以色彩浓郁的笔墨写出,情节曲折离奇,紧张生动,变幻莫测,富有戏剧性和传奇色彩,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小说的特点。
低迷时期
1841年,雨果被选入法兰西学士院(Academie français)。
1843年,雨果创作的神秘主义剧本《卫戍官》,在上演时被观众喝倒彩而遭到失败。
1845年,雨果被路易·菲力浦封为法兰西贵族世卿,还当上了贵族院议员。
1848年六月革命后,雨果逐渐走向共和的立场。在总统选举中,雨果投票支持拿破仑三世。
1851年12月,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宣布帝制,大肆进行镇压,雨果被迫流亡国外,达19年之久。流亡期间,雨果从未停止过文学创作,不断地创作文学作品对拿破仑的独裁政权进行斗争。
1852年,雨果出版了一本辛辣嘲笑拿破仑三世的政治小册子——《小拿破仑》,同时还撰写了揭露政变过程的小册子《罪恶史》。
1853年,雨果文学作品中著名的政治讽刺诗集《惩罚集》问世。《惩罚集》充满革命气势,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鼓舞爱国志士反纳粹的斗志。
1856年,雨果出版了诗集《静观集》,诗集中概括了雨果在1830年~1855年间的思想感情。
1861年11月25日,雨果写了《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这封信已经选入了中国多个版本的中学语文课本。
晚年高峰
1862年,雨果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问世,书中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尖锐矛盾和贫富悬殊,描写了下层人民的痛苦命运,提出了当时社会的三个迫切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猛烈抨击了资产阶级法律的虚伪。全面反映了19世纪前半期法国的社会政治生活,小说也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欢迎。
1870年3月,拿破仑三世垮台后,雨果回到巴黎,受到巴黎人民的热烈欢迎。在普法战争期间,雨果以激昂的爱国主义热情投入斗争,他发表演说鼓舞人民斗志,并报名参加国民自卫军。
1871年,雨果当选国民大会代表。
1871年3月,巴黎公社起义时,雨果并不理解这次革命。但当公社失败后,反动政府疯狂镇压公社社员时,雨果又愤怒谴责反动派的兽行,他呼吁赦免全部公社社员,并在报纸上宣布将自己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住宅提供给流亡的社员作避难所。
1872年,雨果刊行诗集日记《凶年集》,表达了对普法战争和在巴黎公社时期的思想感情。
1874年,雨果最后一部重要作品《九三年》问世。雨果自1862 年时开始创作,1872年完成,以1793年法兰西共和国军队镇压旺岱地区反革命叛乱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中惊心动魄的历史内容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斗争规律。书中封建贵族的凶狠残暴、雅各宾专政时期的革命气氛、共和军的英勇善战,都得到了生动的描绘。
1876年,雨果当选法国参议员。
1883年,雨果完成《世纪传说》。雨果自1859年开始创作《世纪传说》,直至1883年完成,全书共3卷,以圣经故事、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为题材。
小说悲惨世界封面
1885年5月22日,维克多·雨果在巴黎与世长辞。法国人民为雨果
个人生活
30岁的雨果与26岁的女演员朱丽叶·德鲁埃邂逅,并坠入爱河,雨果每天都要给朱丽叶·德鲁埃写一封情书,直到朱丽叶·德鲁埃75岁去世,他将近50年来从未间断,共给朱丽叶·德鲁埃写了将近两万封的书信。雨果与德鲁埃的爱情故事成为法国人对雨果津津乐道的浪漫事迹。
3. 雨果有没有来过中国历史上雨果有太多关于中国的事情
“老天哪!整个瓷器在地上跌得粉碎!”这是雨果的诗《跌碎的花瓶》中的第回一句,这首诗写答的是雨果家的女仆不小心打碎诗人心爱的花瓶后,其孙女主动承认错误保护女仆的故事。在诗中,雨果痛惜他的中国瓷器花瓶被打碎。接下来,他又写道“我真喜欢,码头是我买花瓶的地方”。据雨果的《根西岛记事本六册》,这位中国古董的爱好者和收集者,在这个被他称为“码头”的地方———孤岛根西上,先后买了48次中国
艺术
品,共花了3000多法郎。雨果当时为自己的情人朱丽叶买下住宅“高城仙境”花费是14000法郎。
为情人布置“中国客厅”
雨果把买来的部分中国古董在“高城仙境”中布置了一个“中国客厅”,后来,整个“中国客厅”被搬到巴黎孚日广场的雨果故居博物馆的第三层。这座“中国客厅”摆满了中国的瓷器、佛像、宫灯和家具,四面墙上有几十幅“中国题材”的烙画。
4. 谁知道雨果的历史背景和简介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 - 1885年5月22日)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的人物。
雨果出生于法国东部紧挨瑞士的杜省贝桑松,他的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一位将军,儿时的雨果随父在西班牙驻军,10岁回巴黎上学,中学毕业入法学院学习,但他的兴趣在于写作,15岁时在法兰西学院的诗歌竞赛会得奖,17岁在“百花诗赛”得第一名,20岁出版诗集《颂诗集》,因歌颂波旁王朝复辟,获路易十八赏赐,以后写了大量异国情调的诗歌。以后他对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为共和主义者,他还写过许多诗剧和剧本。写有大量具有鲜明特色并贯彻其主张出小说
1841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845年任上院议员,1848年二月革命后,任共和国议会代表,1851年拿破仑三世称帝,雨果奋起反对而被迫流亡国外,流亡期间写下一部政治讽刺诗《惩罚集》,每章配有拿破仑三世的一则施政纲领条文,并加以讽刺,还用拿破仑一世的功绩和拿破仑三世的耻辱对比。
1878年革命推翻拿破仑三世后,他回到巴黎。雨果一生著作等身,几乎涉及文学所有领域,评论家认为,他的创作思想和现代思想最为接近,他死后法国举国志哀,被安葬在聚集法国名人纪念牌的“先贤祠”。
雨果最为法国人津津乐道的浪漫事迹是:他于30岁时邂逅26岁的女演员朱丽叶·德鲁埃,并堕入爱河,以后不管他们在一起或分开,雨果每天都要给她写一封情书,直到她75岁去世,将近50年来从未间断,写了将近两万封信。
[编辑]
作品
[编辑]
剧本
《克伦威尔》 1827年发表的韵文剧本。剧本的“序言”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戏剧运动的宣言,是雨果极为重要的文艺论著。
《爱尔那尼》(爱格尼) 1830年,它的首演是法国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彻底胜利的标志。
[编辑]
小说
《巴黎圣母院》 1831年,是雨果著名的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小说中的两个人物,卡西莫多和副主教克罗德是一对比,前者外貌丑陋,但心地纯洁善良。后者道貌岸然。女主人公爱丝美拉达则是美的化身。
《笑面人》发表于1869年 小说有着和巴黎圣母院一样的美丑对比。主人公格温普兰出生贵族,但因宫廷内的勾心斗角,小时候被毁容。后来被民间艺人"熊"(或音译"乌苏斯")收养。所以说,格温普兰是人民的儿子。后来小说峰回路转,格温普兰命运大起大落,可是因为爱人"女神"(音译"蒂")的病逝,彻底绝望,投河而去。《笑面人》的创作标志着作者向现实主义迈出了一大步。
《海上劳工》
《悲惨世界》历时三十余年,从1828年起构思,到1845年动笔创作,直至1861年雨果才终于写完全书。是最能反映雨果文学手法,思想观念的文学巨著。在小说中,雨果描述了下层人民的深重苦难。并且通过主人公冉阿让的遭遇,表达了雨果悲天悯人的思想。
《九三年》 是雨果最后一部小说。小说的两个对立人物,革命派郭文和保皇派郎特纳克侯爵是雨果的又一善恶对比。郭文在捕获郎特纳克侯爵之后,因念郎特纳克侯爵救了三个孩子,竟不惜把自己送上断头台,而放走了敌人头子。这种安排,最能体现雨果对慈悲为怀,对纯洁良心的信仰。
5. 雨果的悲惨世界里描述了哪些历史事件
《悲惨世界》是由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862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内和之后容的十几年的时间。
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土伦苦刑犯冉·阿让(Jean Valjean)的个人经历,融进了法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该作多次被改编演绎成影视作品。
6. 历史上雨果是个怎样的人
雨果是法国民族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政论家和文艺理论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他的创作活动长达60余年,对整个19世纪的法国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用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的话来说,雨果是法国“极少数的真正受到民众欢迎的作家之一,可能是惟一的一位”。
在漫长的创作岁月里,雨果写了大量的诗歌、戏剧和小说。
他的作品描写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罪恶,反对贵族和教会的专制统治,歌颂人民群众的斗争精神,饱含着爱国主义的激情,在法国和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仍是世界文坛的一份宝贵遗产。
雨果一生追随时代步伐前进,是法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也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从小崇拜法国早期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的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和以爱制恶。
雨果是一位充满战斗精神的诗人,他曾以《处罚集》、《凶年论》等气势恢宏、感情奔放的动人诗篇,吹响了反对帝制、歌颂光明的斗争号角。
雨果曾经用自己的著作和朗诵诗歌的报酬买了两门大炮,并捐献给国家用以抗战,表现雨果自身的崇高爱国精神。
雨果继承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来进步的思想传统,是一位杰出的民主斗士,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卓越代表。
罗曼·罗兰曾如此赞扬过雨果:“在文学界和艺术界的所有伟人中,雨果是惟一活在法兰西人民心中的伟人。”
7. 雨果的人生经历
生平
雨果出生于法国东部紧挨瑞士的杜省贝桑松,他的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一位将军,儿时的雨果随父在西班牙驻军,10岁回巴黎上学,中学毕业入法学院学习,但他的兴趣在于写作,15岁时在法兰西学院的诗歌竞赛会得奖,17岁在“百花诗赛”得第一名,20岁出版诗集《颂诗集》,因歌颂波旁王朝复辟,获路易十八赏赐,以后写了大量异国情调的诗歌。以后他对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为共和主义者,他还写过许多诗剧和剧本,几部具有鲜明特色并贯彻其主张的小说。
1841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845年任上院议员,1848年二月革命后,任共和国议会代表,1851年拿破仑三世称帝,雨果奋起反对而被迫流亡国外,流亡期间写下一部政治讽刺诗《惩罚集》,每章配有拿破仑三世的一则施政纲领条文,并加以讽刺,还用拿破仑一世的功绩和拿破仑三世的耻辱对比。
1870年法国不流血革命推翻拿破仑三世后,雨果返回巴黎。雨果一生著作等身,几乎涉及文学所有领域,评论家认为,他的创作思想和现代思想最为接近,他死后法国举国志哀,被安葬在聚集法国名人纪念牌的“先贤祠”。
雨果最为法国人津津乐道的浪漫事迹是,他于30岁时邂逅26岁的女演员朱丽叶·德鲁埃,并堕入爱河,以后不管他们在一起或分开,她每天都要给雨果写一封情书,直到她75岁去世,将近50年来从未间断,写了将近两万封信。
8. 急求关于雨果的故事
1、永难磨灭的呼唤
在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中午,十六岁的雨果路过巴黎法院门前的广场,猛然发现一群人吵吵嚷嚷的围在那里。雨果挤进去一看,只见一个衣服褴褛的姑娘被绑在粗大的木桩上。她脖子上锁着油黑发亮的铁圈,头上钉着一个告示,她的脚下搁着一盆烧得通红的炭,炭火里插着一把木柄烙铁。
雨果正要看告示,突然听见教堂里的钟声敲响了十二下。一个赤裸上身的汉子走到姑娘身后,解开姑娘背上的绳子,让她的背一直袒露到腰部,然后拿起烧的通红的烙铁,迅速地从姑娘的肩上往下烙。白色的烟雾冒了起来,姑娘的惨叫声夹杂着焦臭味儿在空中回荡,雨果赶紧闭上了眼睛。
这一人间惨剧正是当年残暴社会的缩影,在雨果的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四十多年后,雨果在给友人的信中还心有余悸地说:“在我的耳朵里仍然响着那被折磨的女子的惨痛的呼喊——在我心灵上永远不能磨灭的呼喊。”我们在雨果的小说人物身上,常常可以发现这一可怜女子的影子。
2、法兰西剧院的风波
1830年2月25日晚上,巴黎的法兰西剧院正在上演雨果的浪漫新剧《欧那尼》。可是舞台下却乱成了一团糟:喝彩声、掌声、争吵声、斥责声和嘘声此起彼伏,闹得不可开交。保守的反对派说:“你的舞台一会儿是西班牙广场,一会儿是德国城市,难道西班牙距德国就这么几步吗?”
因为根据迂腐的古典主义原则,一个舞台就只能代表一个地方。拥护雨果的大都是开明的年轻人,他们中有文艺家、音乐家、画家、雕刻家和建筑家,其中还包括法国另一位文学巨匠巴尔扎克。保守派收集了全院的垃圾,爬上屋顶向雨果的拥护者劈头倒下。巴尔扎克就挨了一个白菜根。
可这些义愤填膺的年轻人毫不屈服,拼命为演出叫好。他们人数不多,却以一当十,把保守阵营冲击的落花流水。《欧那尼》的成功上演,标志着法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决定性胜利。
3、《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
在剧院风波后,雨果另迁新居,潜心小说《巴黎圣母院》的创作。一年后,一部浪漫主义杰作诞生了。这部小说写巴黎圣母院教堂的副主教企图占有街头卖唱的少女爱斯梅哈尔达,没能如愿后就诬告她为杀人凶手,让她被判处死刑。
圣母院相貌奇丑的敲钟人加西莫多劫法场将爱斯梅哈尔达救出,并藏在圣母院中。可教会却诬陷爱斯梅哈尔达是女巫,法院决定予以逮捕。流浪汉和乞丐们闻讯纷纷赶来围攻圣母院。混战之中,副主教劫持爱斯梅哈尔达并威逼她屈从于他,在遭到拒绝后,便将她交给官兵判处绞刑。
愤怒的加西莫多将监刑的副主教推下楼顶摔死,他最后也自尽于爱斯梅哈尔达的坟前。《巴黎圣母院》情节紧张曲折,充满着积极浪漫主义色彩,反映了中世纪封建专制的黑暗现实,揭露了反动教会的荒淫和虚伪。小说一出版,立即轰动了法国乃至世界的文坛。
《悲惨世界》则是雨果花费了近二十年时间创作的另一部浪漫主义巨著,全书共五部。小说主人公冉阿让因为生活所迫偷了一块面包,却被判处五年苦役。四次逃跑不成,反被加刑至十九年。获释后冉阿让又偷窃主教银器,结果被主教感化,于是改名马德兰,经营工业,同情穷人。
做了不少改良社会的好事,最后被选为市长。不久冉阿让被新任警长沙威认了出来,被迫向法院自首,再次被捕。机智的冉阿让从狱中逃出,履行自己的诺言,重金赎出被迫害致死的芳汀的女儿柯赛特,隐居巴黎。柯赛特长大后与青年马吕斯相爱了,马吕斯后来参加了共和党人的起义。
冉阿让为了促成他们的婚事,冒着生命危险去找马吕斯,却和仇人沙威狭路相逢。他以德报怨,放走了沙威,使沙威羞愧自杀。起义失败后,冉阿让将重伤的马吕斯救了出来,在成全了马吕斯与柯赛特的婚事后溘然长逝。
《悲惨世界》以丰富多彩的笔触,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历史场景,有力地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社会道德和法律制度,成为了一部具有史诗般风格的巨著,在世界文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4、巨星的陨落
在政治上,雨果是一个人道主义者。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他在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斥责法兰西和英吉利是“两个强盗”,“将受到历史的制裁”。雨果,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普法战争中法国失败,在群众的强烈要求下,法国重建了共和国政府。雨果从海外归来,报名参加了国家近卫军。
这时他已经六十八岁了。雨果还用稿酬捐助了近卫军两门大炮,其中一门就命名为“雨果”。不久雨果因事到了比利时,这时巴黎爆发了震惊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巴黎公社”起义。雨果虽然不赞成这次革命,可公社失败后。他出于人道主义立场,还是大胆地保护受迫害的公社成员。
并建议他们到自己住所避难。结果他家的玻璃很快被人砸碎了,自己也被比利时政府勒令离境。1885年雨果因病逝世了,法国举国致哀,以悼念一代文坛巨星的陨落。巴黎公社的参与者也发表宣言,号召社员参加雨果的葬礼。雨果用他伟大的人格和不朽的作品,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重。
5、雨果写完《悲惨世界》之后,将书稿投寄给一位出版商。稿子寄出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回音,于是,他在纸上画了一个很大的“?”,寄给了出版商。隔几天,出版商回信了,雨果拆开一看,上面也是一个字没有,只画了一个“!”。他知道有希望了。
果然,他的《悲惨世界》不久就出版了,并大获成功。有一次雨果出国旅行到了边境,宪兵要检查登记,就问他:“姓名?”“雨果。”“干什么的?”“写东西的。”“以什么谋生?”“笔杆子。”于是宪兵就在登记簿上写道:“姓名:雨果,职业:贩卖笔杆。”
9. 雨果的历史是怎样的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2.26~1885.5.22),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雨果1802年生于法国东部的贝尚松城。祖父是木匠,父亲是共和国军队的军官,曾被拿破仑的哥哥西班牙王约瑟夫波拿巴授予将军衔,是这位国王的亲信重臣。 雨果天资聪慧,9岁就开始写诗10岁回巴黎上学,中学毕业入法学院学习,但他的兴趣在于写作,15岁时在法兰西学院写的《读书乐》受到法兰西学士院的奖励,17岁在“百花诗赛”得第一名,20岁出版诗集《颂诗集》,因歌颂波旁王朝复辟,获路易十八赏赐,以后写了大量异国情调的诗歌。以后他对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为共和主义者,他还写过许多诗剧和剧本。写有大量具有鲜明特色并贯彻其主张出小说 。 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及其序言。剧本虽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却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成为文学史上划时代的文献。它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830年,雨果的剧本《欧那尼》在法兰西院大剧院上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确立了浪漫主义在法国文坛上主导地位。 《欧那尼》写的是16世纪西班牙一个贵族出身的强盗欧那尼反抗国王的故事,雨果赞美了强盗的侠义和高尚,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倾向。 1830年7月,法国发生了“七月革命”,封建复辟王朝被翻了。雨果热情赞扬革命,歌颂那些革命者,写诗哀悼那些在巷战中牺牲的英雄。 1831年发表的《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最富浪漫主义的小说。小说的情节曲折离奇,紧张生动,变幻莫测,富有戏剧性和传奇色彩。 故事发生在中世纪。“愚人节”那天,流浪的吉卜赛艺人在广场上表演歌舞,有个叫爱斯梅拉达的吉卜赛姑娘吸引了来往的行人,她长得美丽动人舞姿也非常优美。 这时,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罗德·弗罗洛一下子对美丽的梅拉达着了迷,他内心燃烧着情欲之火,疯狂地爱上了她。于是他命令教堂敲钟人,相貌奇丑无比的卡西莫多把爱斯梅拉达抢来。结果法国国王的弓箭队长弗比斯救下了爱斯梅拉达,抓住了卡西莫多。他把敲钟人带到广场上鞭笞,善良的吉卜赛姑娘不计前嫌,反而送水给卡西莫多喝。这一举动使奇丑人十分感动。他干枯的眼睛里第一次流出了泪水。 敲钟人虽然外貌丑陋,内心却纯洁高尚,他非常感激爱斯梅拉达,也在后面的故事发展中报答了她。天真的爱斯梅拉达对弗比斯一见钟情,两人约会时,弗罗洛悄悄在后面跟着,出于嫉妒,他用刀刺伤了弗比斯,然后逃跑了。爱斯梅拉达却因此被仇恨已久的教会冠以“女巫”“杀人犯”的罪名,爱斯梅拉达屈打成招,被判处死刑。卡西莫多把爱斯梅拉达从绞刑架下抢了出来,藏在巴黎圣母院内。诗人甘果瓦引诱救埃斯梅拉达的乞丐群众与卡西莫多大战,弗罗洛找到爱斯梅拉达后,实则重新向她表达自己的爱意,遭到拒绝后,把她交给了国王的军队,爱斯梅拉尔达被送上绞架。失去爱斯梅拉尔达而绝望的加西莫多,在无限愤怒之下,将副主教从高楼顶上推下,活活摔死。自己拥抱着爱斯梅拉达的尸体,直到风化。
记得采纳啊
10. 雨果的简介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 - 1885年5月22日)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的人物。
雨果出生于法国东部紧挨瑞士的杜省贝桑松,他的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一位将军,儿时的雨果随父在西班牙驻军,10岁回巴黎上学,中学毕业入法学院学习,但他的兴趣在于写作,15岁时在法兰西学院的诗歌竞赛会得奖,17岁在“百花诗赛”得第一名,20岁出版诗集《颂诗集》,因歌颂波旁王朝复辟,获路易十八赏赐,以后写了大量异国情调的诗歌。以后他对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为共和主义者,他还写过许多诗剧和剧本。写有大量具有鲜明特色并贯彻其主张出小说
1841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845年任上院议员,1848年二月革命后,任共和国议会代表,1851年拿破仑三世称帝,雨果奋起反对而被迫流亡国外,流亡期间写下一部政治讽刺诗《惩罚集》,每章配有拿破仑三世的一则施政纲领条文,并加以讽刺,还用拿破仑一世的功绩和拿破仑三世的耻辱对比。
1878年革命推翻拿破仑三世后,他回到巴黎。雨果一生著作等身,几乎涉及文学所有领域,评论家认为,他的创作思想和现代思想最为接近,他死后法国举国志哀,被安葬在聚集法国名人纪念牌的“先贤祠”。
雨果最为法国人津津乐道的浪漫事迹是:他于30岁时邂逅26岁的女演员朱丽叶·德鲁埃,并堕入爱河,以后不管他们在一起或分开,雨果每天都要给她写一封情书,直到她75岁去世,将近50年来从未间断,写了将近两万封信。
剧本《克伦威尔》 1827年发表的韵文剧本。剧本的“序言”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戏剧运动的宣言,是雨果极为重要的文艺论著。
《爱尔那尼》(爱格尼) 1830年,它的首演是法国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彻底胜利的标志。
小说
《巴黎圣母院》 1831年,是雨果著名的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小说中的两个人物,卡西莫多和副主教克罗德是一对比,前者外貌丑陋,但心地纯洁善良。后者道貌岸然。女主人公爱丝美拉达则是美的化身。
《笑面人》发表于1869年小说有着和巴黎圣母院一样的美丑对比。主人公格温普兰出生贵族,但因宫廷内的勾心斗角,小时候被毁容。后来被民间艺人'熊'(或音译'乌苏斯')收养。所以说,格温普兰是人民的儿子。后来小说峰回路转,格温普兰命运大起大落,可是因为爱人'女神'(音译'蒂')的病逝,彻底绝望,投河而去。《笑面人》的创作标志着作者向现实主义迈出了一大步。
《海上劳工》
《悲惨世界》历时三十余年,从1828年起构思,到1845年动笔创作,直至1861年雨果才终于写完全书。是最能反映雨果文学手法,思想观念的文学巨著。在小说中,雨果描述了下层人民的深重苦难。并且通过主人公冉阿让的遭遇,表达了雨果悲天悯人的思想。
《九三年》是雨果最后一部小说。小说的两个对立人物,革命派郭文和保皇派郎特纳克侯爵是雨果的又一善恶对比。郭文在捕获郎特纳克侯爵之后,因念郎特纳克侯爵救了三个孩子,竟不惜把自己送上断头台,而放走了敌人头子。这种安排,最能体现雨果对慈悲为怀,对纯洁良心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