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十堰历史事件

十堰历史事件

发布时间:2021-03-08 09:01:21

① 求湖北十堰发展的历史

湖北,有18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境内以江汉平原为代表的大小冲击平原,以及以鄂西浅丘和平坝河谷相间地带等具备中国最好的农业生产条件的地区占本省面积的2/3还强.境内大多数地区水资源及其丰富,气候适宜,是中国最早的水稻生产地和以铁犁和水稻生产为特征的南方农业文明的发源地,大多数水田可以种两季甚至三季稻.自古以来就号称鱼米之乡.
湖北,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中国腹心地带,水陆交通及其发达,长江沿线城市大多可通行万吨轮船,武汉铁路局位居我国四大铁路枢纽中心.自古号称九省通衢.
湖北,汉文化的重要单元楚文化的发源地,屈原的故里,生长明妃应有村的所在,张居正,李时珍,孟浩然,皮日休,李四光的故乡.近代中国将星最为璀璨的地域.悠久的古代文明和天上九头鸟的近代俚称.高考收分位列全国前三的这个所在.
湖北,湖广熟,天下足的所在,一个拥有武汉这个曾经全国第二的城市,拥有襄樊,荆州,孝感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一个拥有宜昌水电城,十堰汽车城,这样的城市群的省份.
湖北,在任何一个人的心目中.即使不得今日外向型经济之便,它也当是繁荣的,富足的和文明的.因为他是九省通衢,是鱼米之乡,是九头鸟的聚居地,是拥有灿烂的文明和深厚的人文积淀的省份.
然而,今日湖北之落后,今日湖北之尊严无存,今日湖北人之不自信,今日湖北人之不自爱,今日湖北人之不作为.即使做为一个不相干的外地人,看着也是触目惊心和我见犹叹的.
湖北,你应该为自己哭泣!

一:宜昌:
宜昌的城市人口有75万余,加上对周边就业人口的吸引,宜昌已经具备100万人口级别大城市的雏形.
依托于三峡大水电建设,以及国家的移民资金的投入,并且,鄂西山地的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蓬勃兴起的掘宝运动中.宜昌在15年的时间里实现了经济的腾飞.06年宜昌的GDP有约700亿,这个数字在中西部的非副省级的城市里,排名非常靠前.
不过,这个GDP数字中间,三峡等中央直属企业的贡献犹大,因为从湖北城市的财税收入排名来看,宜昌只有宜都一个区的财税收入能够排在第10名.显然是因为三峡等中央直属企业的财税支付关系不在宜昌的原因.
按照市面的繁荣指数来看,宜昌的市容市貌也支持不了约700亿的GDP的经济数字.或者又是另外一场的数字出官的游戏吧!
宜昌当地,出国有垄断行业和大国资以外,平均收入水平较低.尤其不懂对于一个450万人口,700亿GDP的城市来讲.这样的收入水平是怎么得来的,或者说,宜昌的700亿GDP是怎么算出来的.
在湖北的城市中间,宜昌算是城市环境比较清洁,城市规划相对合理,城市秩序相对有序的地方了.
赞一个,在湖北如此粗砺的人文环境底下,宜昌总算是没有把一个城市混沌成一个自由市场,
虽然出宜昌国贸附近和长江沿线的滨江路以外.宜昌的城市建设还是显得有些破旧,有些凋敝,对于沿公路的生资市场,汽车修理.临时的商铺等比较有伤形象的商铺,没有统一规划,集中经营.
但在这样的人文环境地下,做成这样,已经殊为不易了.
但有一点必须提醒宜昌兄弟.
宜昌的妓院太多了,而且当地是乎对此熟视无睹.
一个地方,一个政府,基本的尊严是要的.虽然色情业的存在是全国普遍存在的事实.但请把它们搬离进城的主干道好不好!但请把亮红灯的铺子在一条街上的数量控制到不要超过十家八家好不好!
对于这个状况的熟视无睹,可否能够看成是一个地方的人民失去尊严的表示呢!?

二:荆州和沙市:
对不起,在荆沙,我既没有看到州,也没有看到市,我只看到了荆村和沙庄.
从经济数字来讲,荆州06年有440亿的GDP,荆沙的城市人口有约60万.这个数字,在中西部地区也算是过得去了.
但我第一眼看见荆沙的时候,我清楚的记得我被震惊的感觉:
要怎样一个无能的政府,才能把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维持的如此破败和凋敝?
要怎么样的懒惰和无能的人群,才能把一个地势平整,交通方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所在摧残的如此惨不忍睹.
要怎么样的麻木和不求上进,才能忍受生活在这样一个村庄级别的”城市里”!
漂亮的荆州古城墙和破旧的荆州市区的反差是如此的强烈.蝗虫一般绝对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群和蛮横霸道横冲直撞的乱鸣喇叭的汽车简直就是一副末世的图景.所有的商店以超过120分贝的喇叭的叫卖以及满地的甘蔗渣.任何一个垃圾回收桶及周围的混乱使你产生一个错觉:这个是非洲还是中国,是蛮荒的不开化之地还是21世纪的现代都市.
更加可笑的是,这个60万人口的城市居然没有一个人行横道的红绿灯.整个城市没有一片干净的让一个绅士好意思立足的土地.
在我游历中国的经历中,我还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的一个城市,地处亚热带城市的绿化比北方城市还要萧条,人口达到中等城市规模却象一个农村集市一样混乱和缺少秩序.具备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基础条件却贫穷落后如斯而且不思进取.有着南方的地理和气候却沿袭着北方人的生活习惯和品行,以刁蛮凶横为荣却不愿意为改变自己的生活而努力.对于自己城市的破败和萧条熟视无睹且自己也亲自参与到积极破坏城市秩序的阵列中间.
对不起,荆州的兄弟们,请原谅我的恶毒吧!
但荆州真的是我在中国南方看到的最糟糕的城市之一.

三:荆门:
荆门位于江汉平原的腹地,市区人口有约30万人,境内有荆门石化,葛洲坝水泥以及金龙泉啤酒等较大的企业,是新兴的工业城市.人均的GDP过万元,在湖北算是相对富裕的城市之一.
荆门的城市比较小,与农村融合在一起,显得比较土气,城市改造的进程任重道远,老房子显得比较多.所以,仍然具备一个湖北城市的典型特征:城市缺少规划,旧城改造的进度比较慢,城市绿化差,市容市貌乏善可陈,城市管理秩序混乱等.
但荆门这个小城却给了我比荆州这等更大的城市更多的信心.因为我觉得当地的政府有城市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城市改造的具体举措.无论是步行街的改造也好,从东方到中商等商场的开设也好.还是行政中心的外移以及依托与行政中心外移所带动的新市区的建设也好.荆门还算是举措比较具体,行动的比较早的城市.
再有,荆门境内,有工业化的基础和一年7亿多的地税收入.在经营城市的基础之上再加上招商引资和对本地资源的善加利用,荆门总体给人一种比较有希望的,事业初创的感觉.
再有,同情一下,当地出行政及垄断行业以外,工资水平很低,一般服务性行业员工的薪水很难过千元,但当地的物价水平并不算太低.
湖北所有的城市都有这个情况,无论当地的经济数字如何煌煌,但体现在居民收入和消费指数上的水平让人同情,这个也是大多数以国有资本为经济主渠道的城市的共有特征,如经济远远比湖北发达的山东和略微强一点的辽宁,莫不如此.
莫非国资是最狠心的那部分资本?
再有就是荆门地处江汉平原腹心,离襄樊和荆州各有100多公里,沿途的小集镇建设和县城建设极差,形成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机构.在湖北人口密度如此之大,一个县动辄百万人口的情况底下,县域经济的萧索,小城镇建设的不作为,城市化率的低水平,可能就是湖北在经济数字尚可,但实则老百姓穷困潦倒的内在机制之一吧!
总体来讲,荆门代表着苏醒的那部分湖北城市,虽然基础很差,但已经开始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步伐.
祝福荆门,一路走好.

四:十堰:
著名的汽车城,在中国今天的汽车工业的发展中又显得有点落寞.不但很不幸的被一汽远远抛在后面,上汽,广起,北汽都成了横埂在二汽人面前的一坐大山.搞的不好,连重庆长安,安徽奇瑞都有可能把二汽甩在后面了.
是二汽选错了湖北,还是湖北辜负了二汽呢?
更加让十堰人沮丧的是,就连这个五六七八汽,也被武汉政府把其中最有油水的轿车部分端到武汉去了.剩在十堰的,是载重汽车和配件项目.
不过,我要说,湖北政府的决策是正确的,如果二汽还仍然萎缩于十堰,最多在十年以内,在中国汽车供应商的名单上,再也不会有第二汽车这个名字了.
十堰,深挖洞时代的产物,湖北人均GDP最高,平均工资最高的城市,湖北工业化水平最高的城市.
十堰,于鄂西山脉的深处,美丽的武当山和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的中心枢纽水库丹江口水库就在城市的附近.有着山水城市的先天的条件.
十堰,湖北唯一进入市民化消费的时代的城市,在湖北,只有三个城市会出现塞车的情况,那就是车多路窄不讲交通规则的武汉,路窄车不多的襄樊,和汽车市民化时代的十堰.在出高速公路到十堰市区的公路两侧,有很多的"农家乐",生意还颇为兴旺.食客的汽车停满了停车场.这个其实才是一个地方的经济是否发达的最好的标志.
不是豪华的场所,标志性的建筑物,辉煌的经济数字,而是老百姓开得起普通的车否,吃得有没有讲究.生活的有没有情趣.生活的范围的宽窄.
在整个湖北的行走过程中,只有十堰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关于百姓生活的"清河上明图".
但深入了解的十堰,仍然是让人失望的.
十堰,一个由高素质的移民构成的城市,
一个由高度组织起来的工人阶级构成的城市,
一个由一个企业主导发展,政令统一的城市.
不晓得是湖北的水土浸瑞了二汽人的精神气质,
还是二汽人本身就出生草莽,不晓得城市生活的个中三味.
十堰的气质不是工业化的,现代化的和都市化的.十堰也没有实现产业结构的转移和优化.
相反,十堰的气质是粗鲁的,农业的,混乱的和无序的.
十堰的精神气质象一个夹手夹脚,咋富还贫的乡镇企业.
以十堰的地方财力,
以二汽人主导地方经济发展的组织性来讲.
十堰的城市建设,商业及其他三产的发展,城市规划,城市绿化,城市清洁,城市管理是非常的令人失望的.
特别是步行街之混乱,破烂,秩序,基础设施的完整等等等等.不向是一个从事着现代化的大产业的富裕城市应该有的水平.
十堰应该是湖北的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标兵,去浸染了湖北的粗砺和农村气息.
十堰本该有山水城市的美名.却象一个衣衫破旧的乡村女子一样蓬头垢面.
十堰应该明白,通过城市建设和管理,是实行居民福利的重要途径.
十堰应该明白,城市建设和管理是带动三产发展, 完善产业梯度的必由途径.
十堰应该明白,良好的城市管理,是锻造一只高素质的市民队伍的必然条件.是改变城市气质和实现十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十堰,请你还我们一个山水园林城市的明珠吧!!

五:襄樊;
襄樊,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诸葛亮隐居的所在,伍子胥的老家,也是传说郭大侠血战蒙古人的地方.
襄樊是中西部较大的城市之一,06年GDP约630亿元,城市人口80万左右.是湖北出武汉以外最大的城市.
湖北文化,受两个亚文化圈的影响.既楚湘文化和中原文化.而襄樊则明显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更大一些.襄樊的很多县市,口音已经是很明显的河南口音.我以为这个也是透视襄樊的城市性格的性格密码!
襄樊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襄樊硕大无朋的火车站和低矮破旧的商业街,华洋堂商品和管理的档次以及襄樊整个商业规划的混乱和无序.车不多但混乱拥挤的交通,以及随意横穿马路的行人.
襄樊是一个初具规模但匪气十足的城市.这个跟荆沙不同,荆沙是土气,襄樊是匪气,在襄樊的三天里,听说过太多的江湖仇杀,目睹了三个吸毒的混混抢出租车50块钱并导致司机死亡的事件.50块钱,就买了活生生的三条人命呀!
襄樊人,以当混混为荣,以礼貌斯文为耻!
另外,对于襄樊的经济发展模式存疑,襄樊的工业,有来源于二汽的产业梯度转移,有以前的老军工,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比如纺织,火电,化纤等制造业.但我很迷惑沿高速公路沿线,没有看到过象样的集镇和中小企业群体,没有看到开发区经济,郊区经济,小城镇经济,中小产业带等经济形式.所以,我以为出二汽的”天籁”项目和发电项目以外,襄樊的工业发展是完全的假象.
很难想象一个制造业发达的城市,城郊居然没有递展,出城以后就直接面对成片的农田.
也很难想象,一个民间经济不活跃,城市的房地产业不活跃,空具一个中大型城市的规模,但缺乏经营城市和管理城市的思维的地方,支撑得起经济的秩序发展和民生的改善.
襄樊,是一个还在梦着自己是个大城市的乡下

六:随州:
随州是2000年立市的地级市.古代随国的故地,随州因此得名,随州的历史悠久,曾侯乙墓及战国编钟就出土在随州.境内有诸多的战国遗址,是国家的历史文化名城.
随州是传统的农业经济区,境内工业基础薄弱,06年GDP总量有210亿元,城市人口近28万.是湖北经济基础较差的城市之一.
对于随州我不想有更多的恶评,因为着毕竟是一个刚刚立市7年的城市.
对于随州我也不想苛刻,因为随州的破落和羸弱已经经不起任何的打击.
对于随州我只想给出两点建议.
一,随州立市是正确的决策,所以,广水的兄弟们也不需要可以强调什么随县,孝感的分别了。
湖北人口巨大无朋,到处都是人口100几十万的县城,这样的县城,城镇规模过小,农村化的比例太高,县域管理范围过大,管理职能不容易履行,在这样的行政框架下,小城镇发展不起来,城市化率提高不起来,依托与城市的三产和工业也无从发展.就只有一个穷字到头了.
湖北境内,行政区划极不合理,人口分布与行政力量一点都不匹配.
设立随州,不但在襄樊和孝感之间完善了行政布局和城市布局,也有利于促进城市发展,增加就业和提高经济水平.
我以为,随州立市,在行政区划上走的还不彻底,象曾都区这样的人口170万的区还是过分巨大了,还有进一步划分的必要.
我以为在当前湖北的地理人口分布情况底下,以每50万设立一区县为宜.
二:随州的城市建设毕竟是从新开始,应该充分吸取先进省份,先进城市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上的经验,高起点,长远规划,和科学布局.
不要走湖北城市在城市建设上的弊病,摆脱湖北城市建设混乱无须的惯性.
说句实话,我不太看好随州行政当局的能力,
那一条随州商业街,规划得,怎么说呢?
一个农村供销社!!
实在是为随州担心,低水平的建设将浪费随州立市百年难得的机遇,遗祸无穷.
随州,在没有希望的田野上!

六:孝感:
孝感,因24孝的故事而得名,24孝的故事,有三个都发生在孝感,分别是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温衾,孟宗哭笋.我想,能够在一地集中这么多的孝悌的先贤,当然不是侥幸,而是有其内在的文化基因.
孝感,位于江汉平原腹心,距离武汉60公里,06年GDP约400亿,城市人口30万左右.
在湖北的城市中间,孝感的城市是最干净,最整洁的,城市的主要街道的路面和绿化看起来都是有规划的和付出了彻实的努力的。城市不大,街面平整宽敞,主要的街道也不象襄樊,荆州等城市,显得人流特别拥挤,所以显得很有秩序.
另外,具不完全统计,貌似孝感是湖北所有城市中极少数安装了人行横道红绿灯的城市.
其间,与孝感人有一些交流,总体觉得孝感人可能是因为有好文重仪的传统,觉得市民的平均文明程度较湖北其他城市为高.说话的方式和言行举止显得更加文明.
所以,我倒觉得民间关于孝感人奸猾的传言不地道!
孝感是个小城,有着小城本有的寒酸和拘谨,但这个小城让人的感觉觉得是自爱的,自珍自重的,有教养的,小家碧玉一样的城市.街道虽然谈不上宏伟壮观,但至少干净整洁.城市虽说谈不上现代都市,但至少规划合理,节制有度,城区的商业街,从业态分布,商铺装潢,经营环境来看,在湖北都是秩序井然,布局合理和运营规范的.
这个也体现出孝感行政当局在湖北的环境底下的先知先觉和孝感人的基础素养.
整个湖北的工业,目前出了能源以外,几乎都依托于二汽带动下的汽车产业链.孝感的工业也是如此.当地富有磷矿,盐矿和石膏矿,可惜这些矿种都不是很有效益的矿种,还有一些机械,纺织,电子,食品一类的工业门类.工业基础较差,产业竞争能力不强,严格意义上来讲应该还没有有竞争力的工业门类和产业带.所以,我觉得孝感辖地内400亿的GDP都多有水分.
以孝感衔接武汉,交通方便,劳动力丰富,教育资源发达的情况来看,工业化显然是孝感最短的那块板.
孝感,寒门中的孝子,一个贫穷但自尊的城市.
祝福孝感,知道自爱的人不会没有春天.

八:鄂州:
鄂州是个很有传统的城市,曾经的吴王故城,并且,真正的承接了云梦大泽,百湖之城的血统,最能代表江汉平原的地理特征的所在,同时也是武昌鱼的故乡.
鄂州,城区人口约28万,06年GDP约合130亿元,是一个袖珍的小城.
鄂州城市建设依西山傍洋澜湖,背依长江,是真正的江南水城,鱼米之乡.
特别是从高速下来,洋澜湖湖滨公路一带,那真正植被葱茏,水面初平,微风袭来,锦波粼粼.城市建筑夹杂其中,即使西湖之美,犹不及洋澜湖壮阔,是我平生所见城市水景之美之大成也.
然穿越湖滨,进入到城区以后,鄂州与任何一个湖北城市并没有什么不同.商业凋敝,市容破败,城市比较农村化,从核心失去来看,城市气质拘谨小气,有比较重的乡村印象在里面,好在城市犹小.城市虽破,还不显得乱.
从鄂州行政区划,和开发区的设立等措施看,可以见得湖北有拿鄂州做经济社会改革的试点的意思.
一是划小行政区划,进行小城镇建设和特色产业区的建设,二是建立产业开发的高薪技术园区.再有就是农业的产业化开发和以旅游等三产业的发展.
这一思路本身,有高层见甑的大局观,并且应该也是适合湖北情况的好路子.
可惜鄂州开发经有十数年.以湖北省支持,和鄂州所占之区位优势.
鄂州试点,可以总结成画虎不成反类犬.鄂州在十几年的开发过程中成果乏善可陈,结局可比喻为一地鸡毛.
这个也可见历届执政当局之无能,或者说湖北的草莽文化对现代化建设的迟滞力之巨大.
鄂州,一个眼高手低,前途渺茫的城市.

九:黄冈"
黄冈出了有200多个将军以外,还有就是有一个比黄冈还出名的中学:
黄冈位于鄂豫交界之地,长江北岸,大别山南麓.黄冈城区人口在30万以内,06年全市GDP约近400亿元.全市人口超过700万.是出恩施以外人均GDP最低的湖北城市.
对黄冈有个误会,一直以为黄冈境内皆是山地,所以,可以理解为黄冈之穷,在于地理环境限制,其实黄冈境内真正的山地只有三成不到,其余地方,皆是具备很好的农耕条件的平原和丘陵.黄冈之穷,得抛开地理限制的原因另究根源.
后来听朋友说到一个典故,我以为可以揭开黄冈贫困的原因.那就是在红安县,温州商人投资之出租汽车公司,被当地人租赁以后,既不还车,也不缴款,温州商人集体败走红安.
黄州民风之彪悍由是可知,在革命的时代,表现出的是反抗精神,在治平之世,这种反抗精神就表现为刁蛮和凶悍了.
但黄州的民风又是这样的奇怪,在这样的民风底下,黄州人又是及其重视教育的,这里是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升,明代医圣李时珍,现代地质科学巨人李四光,爱国诗人学者闻一多,国学大师黄侃,哲学家熊十力,文学评论家胡风的共同的故乡,这里有全国最出名的高中黄冈中学,还有在全国也比较高的教育普及率和中学升学率.
另外黄冈地区的黄梅县,还是黄梅戏的故乡,婉约细腻的黄梅戏,一直是我最喜欢的戏种.
彪悍和细腻,蛮横和教化,哪一个才是黄冈的真相呢?
黄州市区,面积较小,城市分新旧两个部分,新城建了一个很漂亮的澳康步行街,不过旧城仍然是目前的商业中心和行政中心.
黄州的建设,受制于黄州薄弱的财力,显得寒酸和局促.整个城市的格局看起来更象是一个小县城,而不应该是一个700万人口的行政中心.服务业,零售业,等各业的水平很差,当地的购买力明显不足.市场吸引力很差.
其实在整个武汉周边的所有城市都有这个问题,羸弱的武汉不但无力负担牵引周边发展的责任.而且以中心城市的虹吸作用吸取周边城市的资源和机会.武汉和周边城市不是一种分工关系,而是一种竞争关系.甚至在零售业这种初级产业上,武汉巨大的市场吸引力也扼杀了周边城市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空间.而湖北政府在行政区划上的设置也是在胡闹.
为什么把一个700万人口的行政中心设立在整个地区的边缘,武汉的旁边呢?,为什么不设置在这个地区的中心,比如麻城等城市呢?
一个依附于武汉的地区的行政中心,出了对黄州的市民有益以外,对于其他的600多万居民是一个正解吗?
嘿嘿,整个湖北省的行政区划的设置,不但多变,而且及其业余,湖北的落后,可见湖北的官老爷是要承担主责的呀!
霍霍,说远了.
黄冈,一个谜语一样的城市.

② 湖北十堰历史上有名人吗

有呀,西汉元帝时期当时湖北十堰的丙吉当过丞相.还有很多都做过大官.

③ 十堰市名称的由来

十堰地名抄由来:十堰历史袭悠久,过去农民为了饮水灌溉,在当地的白二河和张湾河上修建了10个小水库,分别为一堰二堰,十堰由此得名。后来历尽变迁,堰就成了地名。

十堰最早的地名叫陈家街。曾经是郧县的一个区。实际上“十堰”这个地名早就有了,是个村庄名,在现今火车站附近,后来推而广之,泛指整个市区。

(3)十堰历史事件扩展阅读:

十堰市地处中纬度地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域内多年平均气温15.4℃,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1.9℃(1996年7月19日),年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1.9℃(1976年1月16日);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69.6mm,降雨量多集中在6、7、8、9四个月;

降水量达456mm,占全年降雨量的59.2%。降雨量表现为东南部略多于西北部。区内年总平均降水日数为115-120天,夏季最多(34.5天),秋季略高于春季(分别为32.2天和30.7天),冬季最少(仅15.8天)。

十堰市境内以青峰断裂为界,南属扬子准地台区的青峰台褶束,北为秦岭褶皱系。其中秦岭褶皱系区又以两郧断裂、竹山断裂分别隶属于金鸡岭复向斜区、武当山复背斜区及北大巴山褶皱区,各区构造形迹差异明显。

④ 十堰历史上的大水患

周孝王七年(公元前903年),郧县雨雹,汉江冰。

西汉高后八年(公元前回180年),夏,南郡(郧县)水复溢,答流六千余家。

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房县大水,个别地方人食人。

民国二十年(1931年),十堰郧县、丹江口、房县大水,死亡2000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汉江大水,郧县、郧西、丹江口、竹山、房县遭灾。仅8月,受灾人数47481人,因灾死亡1100人,灾民食、住皆无。

1975年8月8日至10月8日,全区138个社(镇),16620个生产队遭受水灾。农作物受灾面积96万亩,占秋收总面积的29%,其中基本无收35万多亩。毁坏耕地23万亩,其中有10万亩水田。有5000公里渠道、堤坝毁坏。34条公路干支线约1000多公里多处塌方,交通中断。冲走、倒塌房屋23000多间。5万灾民无住处。因灾死亡248人,伤残341人。省里当即给予310万元用于救灾。

1982年7月29日至30日。特大暴雨袭击十堰。丹江口市六里坪、官山镇和郧县茶店镇损失最重。山洪暴发,河水陡涨,崩山塌方,泥沙俱下。受灾人口33.5万人。小二型水库垮坝5处,冲毁塘堰2774处,死亡106人。

你可以查阅《郧阳志》

⑤ 十堰市的诞生

十堰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上游,武当山北麓中低山区,汉江南岸,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历年平均气温15.2℃,年平均降雨量828毫米。跨东经109°29′至111°16′,北纬31°30′至33°16′。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唯一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位于华中、西南、西北三大经济板块的结合部,地处五省交界处,承担着东进西出、南北相连的作用,是鄂西北部周边地区人流、物流、教育、卫生和文化的集散地。

中文名称: 十堰市
外文名称: Shiyan City
别名: 汽车城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下辖地区: 丹江口市,郧县,郧西县,房县等
电话区号: 0719
面积: 2.36万平方公里
人口: 340万(2009年)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著名景点: 武当山,丹江口水库,野人谷野人洞,黄龙古镇,五龙河风景区等
车牌代码: 鄂C

汉时属汉中郡长利县;东汉、魏时属锡县;唐、宋时属武当郡郧乡县;元代始设郧县。现今的城区,由于清朝因人们在百二河和犟河拦河筑坝十处以便灌溉,由此得名十堰。1967年,国家为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东风汽车公司),设立了郧阳十堰办事处,196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十堰市(县级市),1973年升级为省辖市。1994年10月,原十堰市和郧阳地区合并,成立新的十堰市。十堰是道教和“武当拳”的发祥地,武当道教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武当山古建筑群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⑥ 十堰的历史有什么呢

十堰有着悠久的历史,东临“三国”名城襄阳、南望神农架、西依大巴山、北屏秦岭,汉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境。现在的城区于清朝因人们在百二河和犟河拦河筑坝十处以便灌溉,由此得名十堰。196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十堰市(县级市);1973年,升格为省辖市。1994年10月,成立新的十堰市(地级市)。
十堰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20世纪八十年代末,国家考古学者在郧县青曲的曲远河学堂梁子上发掘出了古人类颅骨化石,被国际古人类学者认定为直立人,并命名为“郧阳人”,距今100多万年,证明十堰地域为古人类的起源地。

夏朝十堰地域分属梁州和豫州。今郧县、郧西县、房县、竹山县、竹溪县等地域属梁州,丹江口属豫州。商朝十堰是古代方国的领地,先后有庸、彭、微等封国和部落方国在此生存。庸国中心在今竹山上庸北坝地区,彭国中心在今房县地域,微国中心在今张湾黄龙附近。
西周十堰仍为古方国并存地,有庸、微、麇、钖、绞、均等国。庸国占竹山及陕西安康地区,微国在张湾黄龙,钖国和麇国先后在郧县五峰乡一带,绞国中心在丹江口习家店镇,均国在丹江下游的丹江口与河南淅川的交界处。
春秋时期公元前611年前后,楚国北略,灭庸、麇后,在庸地设汉中郡,在庸都设上庸县,十堰地域属楚,楚与秦在此域设有上庸六县。楚于公元前611年前后灭庸、麇后,十堰地域属楚,有上庸六县。按后承前制的建置规律,从西汉建置中可考楚之“上庸六县”除有上庸县外,还有房陵、钖、武陵、长利、武当五县。
战国时期十堰初属楚国之上庸六县(上庸、房陵、钖、长利、武当、武陵)。公元前312年秦张仪取上庸后,十堰属秦。公元前304年,秦昭王将上庸地还于楚。公元前296年楚怀王死于秦后,十堰终属秦。
秦朝统一全国后实行郡县制。十堰分属汉中郡和南阳郡。十堰地区有房陵县(今房县),钖县(今郧县五峰),武陵县(今竹溪县),上庸县(今竹山上庸),长利县(今郧西观音)属汉中郡。长利县(今郧县西北),武当县(今丹江口市)属南阳郡。
西汉武帝划分全国为十三刺史部州,置刺史。十堰分属益州刺史部汉中郡和荆州刺史部之南阳郡管辖。益州刺史部汉中郡辖十二县,十堰地域有房陵、钖县、武陵、上庸、长利属之。长利县有郧关。荆州刺史部南阳郡辖三十六县,十堰地域有武当县属焉。
东汉承西汉建制。东汉长利县并入钖县、武陵县并入上庸县。东汉末年,十堰境有上庸郡、新城郡,以及上庸郡之上庸县、武陵县,新城郡之房陵县,西城郡之钖县,南阳郡之武当县。
三国时期,十堰地域属曹魏之荆州,境域有两郡八县。即上庸郡、新城郡、上庸县、北巫县、武陵县、建始县、房陵县、昌魏县、钖县、武当县。两晋时期,本区域建置有二郡十一县:即上庸郡、新城郡和上庸县、安富县、北巫县、武陵县、微阳县、钖县、郧乡县、长利县、房陵县、昌魏县、武当县。南北朝时期,十堰地区分属各朝州郡管辖。本域北方诸县(除北周外)大致是南北朝分界地。(北周辖全境)
隋朝建置为州、县二级制。炀帝时废州为郡,以郡统县。十堰地域分属西城、房陵、上洛和淅阳四郡。境内有房陵郡和丰利县,光迁县,永清县,竹山县,上庸县,上津县,安福县,郧乡县,武当县。武当县于隋文帝开皇初改为均州,炀帝大业初废州为县。
唐朝贞观年间划分全国为十道,十堰为山南道所辖。开元时期将全国划分为十五道,十堰地区分属山南东道和山南西道。唐地方为州、县二级制。十堰地区分属山南道之房州、均州、商州所辖。境内有房州、均州和房陵、永清、竹山、上庸、武当、郧乡、丰利、上津和武陵、安福、堵河。五代十国时期,十堰地区建置基本上承唐代,十堰有房州、均州领房陵、竹山、上庸、永清,郧乡、武当诸县,上津县仍为商州所辖。
北宋将全国划分为十五路,南宋划分为十六路。宋行政区划分路、州、县三级制。十堰分属京西路南路和陕西路永兴军路。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实行省、府、州、县四级行政建制。十堰分属河南江北等处行省和陕西行省管辖。十堰地区建置州县有均州、房州和武当县、郧县(郧县之名始此)、房陵县、竹山县,上津县。
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十堰属湖广承宣布政使司襄阳府所辖。十堰地域有均州、武当县、郧县、房县、竹山县、上津县。弘治十一年(1498年)割房县脩文、宜阳等乡置保康县。成化十二年后郧阳府辖郧县、房县、竹山县、郧西县、上津县、竹溪县,弘治十一年后增保康县。郧阳府隶湖广下荆南道(初治襄阳,后移郧阳)。明洪武年间,废武当县入均州,成化十二年后,均州仍属襄阳府,此后州无领县。成化十二年以后,郧阳府和襄阳府及诸县统属郧阳抚治管辖。
郧阳抚治于成化十二年(1476年)底由第一任巡抚左副都御史原杰建镇,总镇治所设郧县,并在此设有湖广行都指挥使司、下荆南道。抚治辖河南南阳府各州县,湖广安陆府(后为承天府,治今钟祥市)、荆门州、沔阳州、郧阳府、荆州府各州县,陕西汉中府各州县,以及陕西西安府之商州各县,四川夔州府各县。所辖共八府、九道、九州、六十四县。郧阳抚治自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建立,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裁汰。经历两朝共205年,先后有120位朝廷重臣在抚治任职。抚治于明万历十八年修纂有《郧台志》,今存。
清朝改明湖广为湖北、湖南两省。十堰地区仍为郧阳府,属湖北承宣布政使司所辖。郧阳府辖郧县、房县、竹山县、竹溪县、保康县、郧西县六县。明之上津县省入郧西县。均州属襄阳府管辖。

⑦ 十堰市历史简介

来源于十堰镇。相传古时此地原名张家庄,后改名陈家街,清代中叶,人们在陈家街东侧的百二河拦河筑坝,沿河先后筑起头堰、二堰、三堰、四堰、五堰、六堰,

在花果园犟河上拦河修起了头堰、二堰、三堰、岳竹堰,两处共有十个堰;自此筑起十个堰以后,十堰便成为行政区划的一个专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十堰只是一个荒凉小镇,因明朝筑十堰引溪水灌溉田地得名。1963年开始的三线建设政策,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第二汽车制造厂(东风汽车公司)等工程和企业的陆续上马,

推动了当地工业大跃进式的发展,正是基于这种政策才催生了一座新的城市的诞生,十堰一跃成为一座现代化的汽车城。

今十堰市城区原为郧县的一部分,是随中国二汽落户此地发展起来的新型工业城市。1967年划郧县的十堰、黄龙两区和茶店区的茅坪公社成立十堰办事处,1969年成立县级十堰市,1973年将十堰市升为地级市。

1949年设两郧专区,属陕南行署区领导。两郧专署驻郧阳县,辖郧阳、均县、房县、竹山、竹溪、郧西等6县;

1950年两郧专区划回湖北省,改称郧阳专区,郧阳县改为郧县,郧阳专署驻郧县;

1952年撤销郧阳专区,原郧阳专区所属各县并入襄阳专区;

1965年复设郧阳专区,专署驻郧县;襄阳专区所属郧县、均县(驻丹江镇)、房县、竹山、竹溪、郧西6县划入郧阳专区;

1969年设立十堰市,属郧阳专署领导;郧阳专区辖1市、6县;

1970年郧阳专区改称郧阳地区,行署驻十堰市,辖十堰市及郧县、房县、竹溪、均县(驻丹江镇)、竹山、郧西等6县;

1973年十堰市改由省直辖,郧阳地区辖6县;

1994年9月29日,原郧阳地区与十堰市地、市合并为新的十堰市至今,代管原省辖县级市:丹江口市;

2014年12月17日,郧县改为郧阳区,十堰现辖房县、竹溪、竹山、郧西、丹江口市、张湾区、茅箭区、郧阳区。

(7)十堰历史事件扩展阅读:

十堰位于湖北与河南、陕西和重庆四省市交界处,南与重庆市巫溪县、湖北神农架林区接壤,东南和湖北保康县、谷城县和老河口市为邻,东北与河南省邓州市、淅川县交界,北与陕西省商南、山阳县毗邻,西和陕西镇安、旬阳、白河、平利和镇坪县相邻。

大巴山东段逶迤于南,秦岭余脉屏障其北,汉水自西向东穿越全境,最高海拔2740米,最低海拔87米。境内的最大河流为汉水,自西向东贯穿全境,流经郧西、郧县、丹江口两县一市;境内50公里以上的有堵河、滔河、马栏河、神定河等30余条。

有丹江口水电站,位于丹江口市境内,连接三省五县市,总水域面积745平方公里。

⑧ 政治制度的革新指的是哪些历史事件

我改革是哪些历史事件?我感觉对的话是非常多的意见,组成了这个政治改革

⑨ 湖北的历史故事

湖北黄鹤楼的历史故事

从前有位姓辛的人,卖酒为业。有一天,来了一位身材魁伟,但衣着褴褛的客人,神色从容地问辛氏:“可以给我一杯酒喝吗?”辛氏不因对方衣着褴褛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

如此过了半年,辛氏并不因为这位客人付不出酒钱而显露厌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请这位客人喝酒。有一天客人告诉辛氏说:“我欠了你很多酒钱,没有办法还你。”于是从篮子里拿出橘子皮,画了一只鹤在墙上,因为橘皮是黄色的,所画鹤也呈黄色。

座中人只要拍手歌唱,墙上的黄鹤便会随着歌声,合着节拍,蹁跹起舞,酒店里的客人看到这种奇妙的事都付钱观赏。

如此过了十年多,辛氏累积了很多财富。有一天那位衣着褴褛的客人又飘然来到酒店,辛氏上前致谢说,我愿意供养您,满足您的一切需求。

客人笑着回答说:我哪里是为了这个而来呢?接着便取出笛子吹了几首曲子,没多久,只见朵朵白云自空而下,画上的黄鹤随着白云飞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鹤背,乘着白云飞上天去了。

辛氏为了感谢及纪念这位客人,便用十年赚下的银两在黄鹄矶上修建了一座楼阁。起初人们称之为“辛氏楼”。后来便称为“黄鹤楼”。

(9)十堰历史事件扩展阅读:

湖北的美丽景色

全省有武汉、荆州、襄阳、随州、钟祥等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屈原出生的秭归县;被誉为“东方第八大奇迹”的曾侯乙编钟;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和越王勾践剑、商代的盘龙城。

湖北省蕲春县是明代伟大医学家李时珍的故里、武当山的道教建筑群及武术、汉文化代表的王昭君故里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全省还有以荆州古城、蒲圻赤壁、襄阳古隆中、当阳长坂坡为代表的三国文化。

武当山古建筑群,位于湖北省十堰武当山风景区内,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年—649年),宋、元时进行规模建筑。明成祖朱棣将武当山道场辟为皇室家庙,永乐历时12年,建成8宫、2观、36个庵堂、72岩庙等33组建筑群,总建筑面积达160万平方米。

明嘉靖年间又大规模维修和扩建。武当山古建筑群现存较完好的古建筑129处,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100多万平方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武当山古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⑩ 十堰的前身是什么

成名由来 十堰地名始于明朝。明成化二十年 (公元1484年) ,薛刚纂修《湖广图经志》载有:“十堰,在县 ( 今郧县 ) 南,因溪筑十堰,以灌田”,这是关于十堰地名的最早记载。由此可见,十堰是因为在百二河上垒石为埂,拦蓄河水,共修筑十道堰,以灌溉农田而得名的。志中录有明代韩弼诗一首——《十堰春耕》:“布谷声中水满溪,南畴北陇把锄犁,劝农不费田官力,腰鼓一声人自齐”,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十堰人民辛勤劳作的情景。
历史变迁 现在的十堰地域古称郧阳,位于鄂、豫、渝、陕毗邻地区,秦巴山区腹地,汉江中游,汉江在境内流程 216 公里,襄渝铁路自东向西穿境而过,老 ( 老河口市 ) 白 ( 白河 ) 公路、 316 和 209 国道纵横其间。 20 世纪 60 年代,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 ( 今东风公司 ) 建于这里。境内还坐落着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占建筑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区三其境内。十堰市是一座年轻的汽车城、旅游城、生态园林城和区域性中心城市。
十堰是人类的发祥地之—。据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对郧县梅铺西寺沟口龙骨洞、郧西县神雾岭白龙洞猿人牙齿化石和郧县曲远河口古遗址中猿人头骨化石的考证,大约在距今 80~100 万年之前,就有人类在十堰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相传黄帝时代,在汉水之南有彭、庸两个部落,属现在十堰市南三县 ( 竹山、竹溪、房县 ) 的地域。在郧阳设府建制前,十堰市所辖疆域之归属不定。大禹治水,划中国为九州,那时十堰属于雍、梁两州。到了商朝,大体也是如此。春秋时期,五霸竞相争斗,当时庸、彭、麇 ( 今郧县 ) 等国,先后败于楚国,那时十堰属于楚国疆域;战国时期,七雄互相征伐,十堰归属常有变化,故史有“朝秦暮楚”之说。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分天下为 36 郡,十堰一部分属汉中郡 ( 今陕西汉中 ) ,一部分属南阳郡 ( 今河南南阳 ) 所辖。
汉承秦制。到汉武帝时,为加强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在全国设 13 个州部 ( 监察区 ) ,十堰属益州 ( 今四川成都市 ) 管辖。
三国时期,十堰先属蜀国,后属魏国的荆州。西晋时期,十堰仍属荆州,后来曾一度属梁州 ( 今陕西勉县 ) 所辖。到了南北朝时,前期属成国,后期属南朝。
隋朝建立后,先袭汉制,后废郡,置州县,那时的十堰属豫州 ( 今河南省汝南 ) ,后又划归梁州 ( 今陕西省 ) 管辖。唐初承隋制。贞观年间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把全国划分为十个监察区,称为“道”。十堰属山南道东道 ( 今湖北省大部,陕西省南部和河南一部 ) 。
五代十国时期,十堰属前蜀管辖。宋朝中期以后将道改为路,下设府、州、郡县,十堰初属京西路,中期以后改属京西南路,以襄阳守臣兼任。元朝实行行省制,省下设路、府、州、县,十堰属湖广行省襄阳路管辖,这样的行政区划一直延续到明朝中叶。
明成化十二年 (公元1476 年 ) ,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十堰山区流民的管理,设立郧阳府,府治郧县,辖郧县、房县、竹山、竹溪、上津和保康 6 县 ( 后改上津县为郧西县,将保康县划归襄阳府。 1936 年又将属襄阳府管辖的均县划归郧阳专署,从而奠定了现在十堰市行政区划格局 ) ,属湖广行省下荆南道 ( 监察区 ) 管辖。
清朝初期,仍沿明制,郧阳府属湖广承宣布政使司管辖。清康熙六年 (公元1667年) ,全国地方行政机构实行省、府、县三级管理制度,划全国为 23 省。将湖广布政使司划分为湖北、湖南两省,郧阳府属湖北省管辖。这种区划一直沿袭到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湖北省划为 11 个行政督察区,郧阳隶属第八行政督察区。
1949 年 5 月,十堰全境解放后,在十堰设立两郧专署,归属陕南公署 ( 今陕西省 ) 管辖。 1950 年 2 月将该地区划回湖北省,将两郧专署改为郧阳专员公署。 1952 年 12 月,襄阳、郧阳两专署合并。 1965 年,为加快山区建设,又分设襄阳、郧阳两专署,郧阳专署辖郧县、竹山、竹溪、郧西、房县、均县 6 县。 1967 年,中央决定在十堰建设我国第二汽车制造厂。先后划出郧县的十堰区、黄龙区及茶店区的茅坪公社,成立十堰办事处,隶属郧阳地区管辖。 1969 年撤销十堰办事处,在境内设置十堰市,由郧阳专署领导。 1973 年 2 月,十堰市升格为地级市,为湖北省直辖。 1994 年,郧阳地区和十堰市合并,仍称十堰市,辖丹江口市、郧县、竹山、竹溪、郧西、房县及张湾、茅箭两区至今。

阅读全文

与十堰历史事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