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教版七年级上下历史知识点总结
一、大运河的开凿(七下P3-4)“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将杜之转输,其为利耶博哉!”隋朝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是隋朝对后世最重要的贡献。1、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2、开凿时间:605-610年。3、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开凿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公里。(沿途经过江苏的扬州、常州、无锡、苏州 ) 4、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5、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百姓的困苦。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二、“贞观之治”(七下P7)“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因为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故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①政治上,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沿用和发展隋朝的三省六部制;②文化上,发展科举,重视教育; ③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开元盛世”(七下P10)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比较稳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唐玄宗这一时期的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是:唐玄宗统治前期①任用贤能 ②整顿吏治 ③重视农业生产 ④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及劳动人民的安居乐业四、科举制:隋创立,唐完善。“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太宗皇帝真长策,赚足影响尽白头。”“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1、含义: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2、诞生:(七下P15)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3、完善:(七下P16)唐朝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4、发展:明清的科举制改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人的实际能力,使科举考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才智。5、结束:清朝末年。1905年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6、作用: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五、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七下P21)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六、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1、遣唐使:(七下P27)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他们全方位学习中国,使唐文化对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其中著名的有晁衡(日本名字叫阿倍仲麻吕)。2、鉴真东渡:(七下P28)唐玄宗时,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3、玄奘西行:(七下P29)唐太宗时,玄奘西去天竺取经,回国后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七、雕版印刷术:(七下P32)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八、艺术宝库莫高窟:(七下P38)甘还有很多,
2.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1、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p8
措施:①吸取隋亡教训②轻徭薄赋③勤于政事④廉洁奉公⑤减轻农民赋税劳役⑥戒奢从简
⑦合并州县⑧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房(房玄龄)谋杜(杜如晦)断”,谏臣魏征(镜子)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
吸取隋亡教训,重视人民的力量,搞好君与民的关系,统治者要执政为民。
贞观之治表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此句话还可用于评价“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
2、开元之治:(唐玄宗李隆基)p12
措施:①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的姚崇、宋璟等为宰相②重视地方吏治,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地方,亲自考核县令政绩③戒奢从简
3、科举制的创立p17 (清朝1905年科举制废除)
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
隋炀帝——正式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设状元。
武则天——设武举和殿试。 唐朝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
唐玄宗——诗赋成为主要考试内容。
科举制的影响:①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③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促进了唐诗的发展。
4、(隋炀帝)京杭大运河的开通P4
开凿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605年开始。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E.涿郡F.余杭G.洛阳
京杭大运河沟通的水系:由北向南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京杭大运河开通的历史意义: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评价大运河的诗作:
唐 皮日休《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 胡曾《汴水》
千里长河一但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汴河怀古》:大家都说隋朝灭亡是因为京杭大运河,但直到今天南北航向仍然靠它运输。如果没有隋炀帝巡行江都的事,他的功绩和大禹相比也是可以的。他的观点比较客观,全面。
《汴水》: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奏响了隋朝灭亡的前奏。巡行的锦帆还没落下部将叛变之事就发生了,炀帝更是没有返回都城,客死江都。
《汴河怀古》较为正确,它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去评价大运河的开凿,既看到了但是人们看到的消极面,又看到了当时人们没有看到的积极面,将问题一分为二来看待.而《汴水》只是从消极方面去评价大运河。
5、隋唐对外友好往来:P30
唐朝唐玄宗时高僧鉴真东渡日本,设计了唐招提寺,传播了唐朝文化,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唐朝唐太宗时高僧玄奘出使天竺(古印度),在那里的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写成《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x疆地区的历史和佛学典籍。
6、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P33
7、宋朝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史实P56
农业:唐宋时期,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宋朝时,水稻居粮食生产首位。
手工业:北宋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发展成著名瓷都。宋朝造船业居世界首位。
商业:宋朝大都市开封(北宋都城)和杭州(即南宋都城临安)。广州和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宋朝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纸币的出现: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纸币的产生,利于商业发展。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P59纸币图识记,北宋称为交子,南宋称为会子)
8、宋朝社会风俗(P61--P64)
宋朝由于一些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陋习逐渐传开。北宋肉食以羊肉为多,南宋以吃鱼多。
宋朝交通发达,供住宿的邸店很多,宋诗里“邸店如云屯”,就是形容旅店业的兴旺。
宋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城里有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宋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反映的节日是春节。
9、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建立蒙古国。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占领临安,南宋灭亡。P67
10、活字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将粘土做成陶活字。既经济,又省时,促进了文化传播。比欧洲早400年。
指南针:战国时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P73三幅图要识记,右边竖文字看看)
火药: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的发明。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火枪、火箭、火炮等。11、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12、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
①戚继光抗倭:(P96)明朝时,日本的倭寇骚扰我国东南沿海,明政府派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组成“戚家军”开赴台州,九战九捷,荡平浙江的倭寇。保卫了东南沿海边疆,戚继光是民族英雄。
戚继光的话:“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P104)1661年,郑成功率领将士攻打盘踞台湾的荷兰殖民者。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意义:郑成功捍卫了国家主权,维护了领土完整,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1683年,郑成功后代归顺清朝。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意义: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的内在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边防。
郑成功致信荷兰殖民长官揆一: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③雅克萨之战: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烧杀抢掠。为保卫祖国疆土,康熙帝命令军队两次围攻雅克萨,沙俄政府被迫同意谈判解决中俄边界问题。
1689年,中俄在尼布楚谈判,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意义: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P106
13、郑和下西洋:P94
目的:为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过程:1405年,明成祖(朱棣)派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从刘家港出发,到1433年,先后七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伟大的航海家。以丝绸、瓷器换回各国的珠宝、香料、药材。
历史意义: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注意:郑和下西洋和九年级所学的新航路开辟进行比较
14、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x藏:P110
①顺治帝赐予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位佛教领袖“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②1727年清朝设驻藏大臣。后来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x藏事务。
③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金瓶掣签制度)
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政府对x藏的管辖。
x疆:P111
①乾隆帝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②乾隆帝时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x疆地区,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③土尔扈特部(蒙古族)不堪沙皇压迫,在渥巴锡的领导下,返回x疆。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15、“闭关锁国”P118
清朝统治着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实行“闭关锁国”只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管理经营海外贸易。
“闭关锁国”影响:
①积极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②消极影响: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6、北京城与明长城:P121
紫禁城(今故宫)是皇帝居住的地方。(P122图)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P122图)
17、古代书法和绘画
唐朝颜真卿(颜体),代表作《颜氏家庙碑》 并称“颜筋柳骨”,见P39上图
柳公权(柳体),《玄秘塔碑》
隋朝展子虔《游春图》;唐朝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像》和《步辇图》,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宋朝画家张择端(潍坊人)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汴河沿岸的风景和繁华景象。
元代画家赵孟頫,当时人们称他的画属于“神品”,代表作《秋郊饮马图》 P80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明朝董其昌的书法有“颜(颜真卿)骨赵(赵孟頫)姿”之美。 P129
明末画家徐渭善用泼墨《墨葡萄图》
3. 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
一、大运河的开凿(七下P3-4)“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将杜之转输,其为利耶博哉!” 隋朝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是隋朝对后世最重要的贡献。 1、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凿时间:605-610年。 3、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开凿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公里。(沿途经过江苏的扬州、常州、无锡、苏州 ) 4、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5、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百姓的困苦。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二、“贞观之治”(七下P7)“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因为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故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 ①政治上,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沿用和发展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②文化上,发展科举,重视教育; ③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三、“开元盛世”(七下P10)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比较稳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唐玄宗这一时期的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是:唐玄宗统治前期①任用贤能 ②整顿吏治 ③重视农业生产 ④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及劳动人民的安居乐业 四、科举制:隋创立,唐完善。“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太宗皇帝真长策,赚足影响尽白头。”“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1、含义: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 2、诞生:(七下P15)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3、完善:(七下P16)唐朝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 4、发展:明清的科举制改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人的实际能力,使科举考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才智。 5、结束:清朝末年。1905年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 6、作用: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五、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七下P21) 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六、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1、遣唐使:(七下P27)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他们全方位学习中国,使唐文化对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其中著名的有晁衡(日本名字叫阿倍仲麻吕)。 2、鉴真东渡:(七下P28)唐玄宗时,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3、玄奘西行:(七下P29)唐太宗时,玄奘西去天竺取经,回国后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七、雕版印刷术:(七下P32)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 八、艺术宝库莫高窟:(七下P38) 甘肃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大部分是隋唐是开凿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保存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彩色塑像,如飞天、仙女等。 九、交子:(七下P53-54)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十、铁木真统一蒙古:(七下P61) 1206年,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建立蒙古国,被尊称为成吉思汗。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十一、行省制度(七下P63) 1、目的: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 2、内容:①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②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③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台湾(当时称琉球); ④设立“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藏族地区的政务。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域。 3、作用:①是秦朝郡县制的重大发展; ②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③为后来明清所沿用。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十二、活字印刷术:(七下P67) 北宋的毕升发明的陶活字,进行排版印刷。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后陆续传到世界各地。15世纪欧洲才有,比我国晚约400年。 十三、指南针:(七下P68) 1、战国时期,叫“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2、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3、南宋时,广泛用于航海,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4、作用: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十四、火药:(七下P68-69)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中期已有配方,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十五、《清明上河图》:(七下P74) 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 十六、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七下P71) 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十七、八股取士:(七下P80)“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1、目的:为了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2、考试范围:四书五经 3、形式:八股 4、后果:只顾读书,不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 十八、明朝郑和下西洋:(七下P86)“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 1、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 2、时间:1405-1433年 3、经过:1405年,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率庞大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到1433年,郑和前后航海七次,经历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历史意义: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它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十九、戚继光抗倭:“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七下P87) 明朝戚继光率戚家军取得台州九战九捷,肃清了倭寇(日本)的骚扰。被称为“民族英雄”。 二十、军机处的设立:(七下P91) 1、目的:加强君主专制 2、时间: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3、作用: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二十一、郑成功收复台湾及台湾府设立(七下P94-95)“开辟荆榛逐荷夷” 1、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中收复台湾,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2、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二十二、达赖、班禅册封制度 驻藏大臣的设置(七下P99-100)“国家百余年升平累洽,中外一家。”——《须弥福寿之庙碑记》 1、顺治帝时册封“达赖喇嘛”;康熙帝时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2、1727年,清朝设立驻藏大臣,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 二十三、伊犁将军的设置:(七下P101) 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说明新疆等地区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二十四、土尔扈特部回归:(七下P101) 1、原因:受到沙俄的控制和压迫 2、时间:1771年(乾隆帝) 3、首领:渥巴锡 4、意义: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渥巴锡成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二十五、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七下P107) 1、出现时间:出现在明朝中后期; 2、萌芽地区:在苏州、松江等江南和东南沿海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3、典型表现:“机户(手工工场主)出资,机工(雇佣劳动者)出力”,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工人,他们是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4、影响:标志我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 二十六、清“闭关锁国”政策(七下P108) 1、原因:1、清朝政府对内坚持“重本抑末”的传统政策,压制、打击工商业,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清政府认为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的统治。清朝实施了闭关政策。 2、主要表现:在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实行禁海政策,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特许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影响:1、清朝实施闭关政策对西方的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2、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式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3、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4、启示: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4.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对于一个复初一的学生来说制,学习完中国古代史,首先要知道中国古代有哪些王朝,这是一个常识。还有就是多注意课本上出现的一些图片,比如十一课有一个宋代妇女庖余图,从图中反映了宋代在服饰和饮食方面的那些特点。还有就是课本上的一些竖体句子,比如“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问题。再比如“国家百余年来升平累洽,中外一家”,谁说的,什么意思,反应了什么问题。等等。总结起来还是以课本为根本,总体把握,注意细节。
5. 七年级下册历史每个单元的知识结构图
金榜学案上有。
6. 初中七年级历史学习要点
分享到一键分享QQ空间新浪微博网络搜藏人人网腾讯微博网络相册开心网腾讯朋友网络贴吧豆瓣网搜狐微博网络新首页QQ好友和讯微博更多...网络分享
864847108
我的主页帐号设置退出五级(2818)
|个人中心
我的文库我的贡献我的课程我的任务||私信(0)|网络首页 新闻网页贴吧知道音乐图片视频地图网络文库 帮助 全部 DOC PPT TXT PDF XLS 网络文库教育专区初中教育政史地初一政史地上传文档文档信息ゞ灬讉莣爱ɑ贡献于2010-02-15
4.0分(6275人评价)我要评价캧*总体评价:请帮我们完善下面的评价,这会帮到更多的用户:
丰富度: 阅读体验:点击标签,留下你对这篇文档的印象五个以上用户留下相同印象即可显示在页面中。最新专业适合入门内容过时好多错误文不对题
确认提交大家印象:有用(45)专业(19)适合入门(18)最新(15)文不对题(6)内容过时(6)好多错误(5)没用(5)展开贡献者等级:初试锋芒 二级
最近更新时间:2013-02-26
格式:doc
关键词:暂无
同系列文档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专题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
1/2相关文档推荐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要点归...
38页8财富值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要点归...
25页5财富值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
22页1财富值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3页5财富值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要点归...
4页5财富值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9页免费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精...
8页免费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
5页免费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30页免费七年级 地理下册复习 提纲
12页免费七年级英语下册英语复习提...
12页免费如要投诉或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网络文库投诉中心反馈。
举报文档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要点归纳总结91936人阅读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隐藏>>
分享到:使用一键分享,轻松赚取财富值, 了解详情 嵌入播放器: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预览复制
你可能喜欢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中华书局历史七年级下... 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学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5页 免费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15页 免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12页 免费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人教版) 5页 2财富值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总复习(提纲) 20页 1财富值
更多与“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相关的文档>>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人教版) 13页 免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20页 免费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人教版 6页 10财富值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16页 免费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_人教版[1] 10页 免费
更多与“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相关的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考试复习提纲 5页 免费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总提纲 9页 免费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 10页 免费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新) 3页 免费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5页 1财富值
更多与“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相关的文档>>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标准测试卷01 4页 免费
74-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9页 免费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8页 免费
中国历史学案(七年级下册) -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3页 免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复习资料打印 14页 免费
更多与“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相关的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5页 免费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课... 29页 免费
七年级历史下册 20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课... 36页 免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1] 5页 免费
七年级历史下册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课件新人... 43页 免费
更多与“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相关的文档>>
七年级下册历史(中华书局)复习资料 9页 免费
(中华书局)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课件 44页 2财富值
中华书局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7页 免费
中华书局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5页 2财富值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 3页 1财富值
更多与“中华书局历史七年级下册”相关的文档>>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4页 免费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5页 免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4页 免费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3页 免费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 4页 免费
更多与“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相关的文档>>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2013 Bai 使用网络前必读 | 文库协议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关闭
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复制 | 分享文字已复制分享至: × 캧您还没有文辑,请创建文辑
0 财富值/25
七年级下册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
1
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
1
、隋的建立:
581
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
、隋的统一:
时间:
589
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隋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
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
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
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
衰弱。
意义:
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
对峙局面,
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
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
、隋的灭亡: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
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
1
、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
、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
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大运河的开通
1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
、开通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
象,
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
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
的可能性。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
、时间、人物:隋炀帝从
605
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
、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
、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
、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
、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
、流通七省区:(略)
9
、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
2
课
“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618
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思考: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
秦亡汉兴,
隋亡唐兴的相同点:
①秦隋都是在完成统一后很快灭亡的。
秦隋后期都爆发
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灭亡的原因都是统治者残暴道,政治黑暗,滥用民力,经济倒退,人
民生活困苦,
社会矛盾尖锐。
②汉唐的兴起都是统治者吸取前朝的教训,
都出现了繁荣的局
面并且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
汉唐两朝初的统治者,都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
产,都整顿吏治,任用贤良。
二、“贞观之治”
1
、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①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②重视
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③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④合并州县,整顿吏治。⑤
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魏征为著名谏臣。⑥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2
、效果: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
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3
、评价: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
和政治远见,
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
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
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
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项目
汉武帝
唐太宗
政治
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
中央集权;重视人才
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
纳谏;发展科举
经济
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亲临
治理黄河,重视兴修水利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和徭役
军事
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
河西走廊,使匈再无力与西汉对抗
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
机构
-
安西都护府
思想文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
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
员。
民族关系
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友
好
中国古代出现治世的原因:
①政策因素:
农民战争的作用
(农民起义迫使统治者调整统
治政策)
。
②政治交往因素:
民族间融合和中外交往的加强。
③群众作用:
人民的辛勤劳动。
④个体作用:杰出帝王将相的个人政治品质。
三、女皇武则天
1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2
、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
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
3
课
“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
唐玄宗即位以后,
“励精为治”
:①任用贤才
(姚崇)
;②重视地方吏治;
③注意节俭。
这些改革措施,使得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
、农业方面: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②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③茶
叶生产的发展: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茶经》
,
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
“茶神”
。
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
④生产工具的改进:
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
创制新灌溉
工具──筒车。
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②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
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商业繁荣:①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②长安城:城内分为坊和市,
坊是居民宅区,
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
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
市。
4
、“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
增加,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5
、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和发展的共同原因:①继承性因素:前朝经济基础的继承。②社
会环境因素
(政治因素)
:
社会安定。
③政治因素:
国家统一、
政治清明。
④经济政策因素:
统治者调整经济政策,
鼓励发展生产。
⑤经济交往因素:
民族间的经济交流和中外交往的加
强。⑥群众作用:人民的辛勤劳动。⑦生产力(科技)因素:生产技术革新(生产工具是生
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水利的兴修。
第
4
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科举制的诞生
1
、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以分科举人取代了魏晋以来九品官
人的制度。
思考:隋朝为什么要采用科举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师:科举制创立前(魏晋以来),土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是做高官的基本条件。官员大
多只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
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为朝廷
和国家出力。官员的选拔权力集中在地方权贵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利用考试选拔官员。
普通读书人和贫穷人家的子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官府的考试,
这样就扩大了选官范围,
选官
权力也就牢牢控制在中央手中。
2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
、意义:从此门弟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
朝廷。
二、科举制的完善
1
、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唐朝时期完善科举
制度的关键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2
、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3
、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
4
、唐玄宗: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人物
贡献
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诞生阶段
隋炀帝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
完善阶段
武则天
增设殿试、武举
唐玄宗
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三、科举制的影响
1
、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风气盛行。
3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也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4
、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第
5
课
“和同为一家”
唐朝时,
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一、西南──吐蕃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
、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2
、
7
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3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
好关系。
4
、
8
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
“和同为一家”了。
二、北方──回纥的勃兴
7. 关于七年级下册历史的知识点
一、大运河的开凿(七下P3-4)“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将杜之转输,其为利耶博哉!”
隋朝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是隋朝对后世最重要的贡献。
1、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凿时间:605-610年。
3、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开凿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公里。(沿途经过江苏的扬州、常州、无锡、苏州 )
4、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5、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百姓的困苦。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二、“贞观之治”(七下P7)“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因为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故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
①政治上,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沿用和发展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②文化上,发展科举,重视教育; ③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三、“开元盛世”(七下P10)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比较稳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唐玄宗这一时期的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是:唐玄宗统治前期①任用贤能 ②整顿吏治 ③重视农业生产 ④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及劳动人民的安居乐业
四、科举制:隋创立,唐完善。“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太宗皇帝真长策,赚足影响尽白头。”“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1、含义: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
2、诞生:(七下P15)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3、完善:(七下P16)唐朝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
4、发展:明清的科举制改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人的实际能力,使科举考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才智。
5、结束:清朝末年。1905年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
6、作用: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五、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七下P21)
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六、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1、遣唐使:(七下P27)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他们全方位学习中国,使唐文化对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其中著名的有晁衡(日本名字叫阿倍仲麻吕)。
2、鉴真东渡:(七下P28)唐玄宗时,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3、玄奘西行:(七下P29)唐太宗时,玄奘西去天竺取经,回国后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七、雕版印刷术:(七下P32)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
八、艺术宝库莫高窟:(七下P38)
甘肃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大部分是隋唐是开凿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保存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彩色塑像,如飞天、仙女等。
九、交子:(七下P53-54)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十、铁木真统一蒙古:(七下P61)
1206年,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建立蒙古国,被尊称为成吉思汗。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十一、行省制度(七下P63)
1、目的: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
2、内容:①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②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③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台湾(当时称琉球);
④设立“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藏族地区的政务。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域。
3、作用:①是秦朝郡县制的重大发展;
②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③为后来明清所沿用。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十二、活字印刷术:(七下P67)
北宋的毕升发明的陶活字,进行排版印刷。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后陆续传到世界各地。15世纪欧洲才有,比我国晚约400年。
十三、指南针:(七下P68)
1、战国时期,叫“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2、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3、南宋时,广泛用于航海,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4、作用: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十四、火药:(七下P68-69)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中期已有配方,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十五、《清明上河图》:(七下P74)
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
十六、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七下P71)
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十七、八股取士:(七下P80)“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1、目的:为了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2、考试范围:四书五经 3、形式:八股
4、后果:只顾读书,不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
十八、明朝郑和下西洋:(七下P86)“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
1、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
2、时间:1405-1433年
3、经过:1405年,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率庞大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到1433年,郑和前后航海七次,经历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历史意义: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它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十九、戚继光抗倭:“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七下P87)
明朝戚继光率戚家军取得台州九战九捷,肃清了倭寇(日本)的骚扰。被称为“民族英雄”。
二十、军机处的设立:(七下P91)
1、目的:加强君主专制
2、时间: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3、作用: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二十一、郑成功收复台湾及台湾府设立(七下P94-95)“开辟荆榛逐荷夷”
1、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中收复台湾,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2、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二十二、达赖、班禅册封制度 驻藏大臣的设置(七下P99-100)“国家百余年升平累洽,中外一家。”——《须弥福寿之庙碑记》
1、顺治帝时册封“达赖喇嘛”;康熙帝时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2、1727年,清朝设立驻藏大臣,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
二十三、伊犁将军的设置:(七下P101)
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说明新疆等地区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二十四、土尔扈特部回归:(七下P101)
1、原因:受到沙俄的控制和压迫
2、时间:1771年(乾隆帝) 3、首领:渥巴锡
4、意义: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渥巴锡成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二十五、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七下P107)
1、出现时间:出现在明朝中后期;
2、萌芽地区:在苏州、松江等江南和东南沿海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3、典型表现:“机户(手工工场主)出资,机工(雇佣劳动者)出力”,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工人,他们是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4、影响:标志我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
二十六、清“闭关锁国”政策(七下P108)
1、原因:1、清朝政府对内坚持“重本抑末”的传统政策,压制、打击工商业,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清政府认为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的统治。清朝实施了闭关政策。
2、主要表现:在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实行禁海政策,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特许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影响:1、清朝实施闭关政策对西方的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2、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式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3、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4、启示: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