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教历史学考研,名词解释
马家浜文化
江浙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59年在浙江嘉兴马家浜首先发现而得名,其年代约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时,主要分布在浙江北部、江苏南部和上海市,重要遗址是马家浜、青浦崧泽、常州圩墩、吴兴邱城和钱山漾等。陶器以夹沙红陶和表红胎黑、外红里黑的泥质红陶为主,未见彩陶。早期有釜,晚期多鼎。石器磨制较精。晚期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大汶口文化
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下游的一种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4300—前2400。因1959年首先发现于山东泰安大汶口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和鲁南,南达苏皖北部,西到河南平顶山、偃师、郑州,北达辽东半岛。根据大汶口文化内涵的不同特点,一般分为早、中、晚三期。生活用品主要是陶器,盛行三足和圈足器,早期全系手制,多红色,晚期出现轮制,多黑色和灰色。早期只见单色黑彩,中期彩陶增多,红、白、黑、赭等色均有,几何纹是其彩陶的主要图案。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早期制造粗槽,中期以后磨制精致,并用琢钻和管钻法打孔。装饰品做工精致,中期以后出现雕刻镶嵌技术。葬式以俯身直肢为主,所土坑竖穴,晚期流行二层台结构。早期出去母系氏族社会,晚期出现男女合葬,已确立父系家长制,出现贫富分化。大汶口文化的前身是以滕州北辛遗址为代表的文化,到约公元前2400年发展为山东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28年首先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而得名。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和安徽北部等地区。陶器多是轮制,少数手制,质料有细泥、细沙和粗沙三种;陶色有黑、灰、红和少数白色,火候较高,质地坚硬。除有素面磨光外,纹饰有弦纹、划纹、附加堆纹和镂孔等。器形复杂,种类繁多,盛行三足、圈足或平底,常见器有盆、豆、杯、盘、罐、鼎、鬲等。黑陶是最早发现的龙山文化的典型陶器,质地细腻,造型美观,过去又有“黑陶文化”之称。 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有孔半月形石刀和石铲是此文化中出现的新工具。居住主要是半地穴式的圆形房屋,也有长方形,单间居多。墓地多在住地附近,多单人仰身直肢,亦有少数男女合葬。龙山文化经历时间长,分布辽阔,各地区有不同特点与类型,一般分为山东龙山文化(约前2500—约前2000)、河南龙山文化(约前2600—约前2000)、陕西龙山文化(约前2300—约前2000)等,又各分为若干类型。龙山文化的人们已处于父系氏族社会,已出现城堡,到晚期又出现铜器。
良渚文化
江浙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36年最先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阵而得名。距今约四、五千年左右。主要分布于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市,还有杭州水田畈、吴兴钱山漾和邱城、嘉兴双桥等。陶器以夹沙的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普遍采用轮制。种类繁复,圈足器、三角器和平底器较多,常见有簋、鬶、豆、盆、盘、罐、碗、壶等,器表有时施以种种刻划纹饰,还有少数漆绘陶器。生产工具有石、骨、木等制作的。石质工具种类多,制作细,专用性强,主要有磨制精细的大型三角犁形器、扁薄长方形穿孔石斧、半月形石刀和石镰、有段石锛和石镞等。玉器种类很多,工艺水平甚高形较大的有玉琮、玉璧等礼器。手工编织发达,出土有竹编和丝、麻织品。据研究,良渚文化应是马家浜文化的继续和发展。
三星堆文化
四川地区的古文化,1929年发现于四川广汉南兴乡。以三星堆遗址为代表的文化,学者称为“三星堆文化”,自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至商、周之际,分布于成都、新繁、广汉、阆中、汉源一带。陶器以夹沙褐陶为主,多手制,少数轮制,除盉外,不见三足器;纹饰以绳纹为最多,至晚期出现云雷纹。生产工具主要是小型磨制石器。青铜器和玉石器造型夸张,成为三星堆文化的典型特征。
殷墟
商代晚期都邑遗址。位于今很难安阳西北小屯村一带。东起后岗,西至北辛庄,南至铁路苗圃,北至三家庄,总面积约24平方公里,即古本《竹书纪年》所云“自盘庚迁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的殷。北宋以来时有商文物出土,清末又出土甲骨文。自1928—1937年,中央研究院曾进行十五次大规模发掘,建国后历年又进行钻探、发掘。其布局是:宫殿和宗庙区在小屯村东北洹河以南的中心地区,发现建筑基址五十多座,建在凹形、方形、长方形的夯土台基上,并发现圆形铜柱基,其下有天然大卵石。还发现建筑物奠基、置础、安门、落成典礼时杀害的人骨。这里还出土大量遗物和十万余片甲骨。也还发现一些中、小墓葬,妇好墓亦在此处。宫殿区以西,发现宽7—12米,深5—10米的大灰沟,当是人工挖成的防卫设施。洹河北岸至侯家庄西北冈、前小营村之间是殷王陵区和祭祀场,发现大墓十三座和上千小墓。出土大批铜器、玉器、骨器、陶器和用于祭祀和殉葬的人、狗、马、象、鹰等骨骸。殷墟中心区以外,大司空村、高楼庄、四盘磨等地发现小型房基、墓葬,当为平民居住区。殷墟西区发现近千座小墓,可分八区,当为族葬
㈡ 历史学考研最高分是多少
从07年起历史学考研改为全国统考,专业只考一门国家统一出题的历史基础,满分300分,公共课外语和政治满分各100分,总分是500分
至于今年考研历史学专业的最高分,那我不太清楚了
㈢ 考研历史名词解释,求批改满分10。看我能得几分
直接买仝晰纲老师的 名词解释吧 那个比较全 长孙博的适合最后冲刺阶段用 因为比较精简 其他资料的话 可以去免费考研论坛历史学板块去下载
㈣ 历史系考研 名词解释
正确格式是:比如绍兴四年(即公元1134年)。只写一个给全分。但是在同一题里面写了年号就不能再写公元纪年,写了公元纪年就不能写年号纪年。如果阅卷老师心情好,混写了会给分的。
㈤ 考研历史学基础多少分算高分220分难度大吗
历史学考研,专业课历史学基础总分300分,
一般超过240分就算高分了,
如果想被录取,那么200-220分是底线了,
所以,220分不难的。
㈥ 历史考研的名词解释,如何取得好成绩
其实名词解释很简单复的,先买几本制考研历史学的书,比如山大的,北师大的,还有高教的,我的意思不是让你全背下来,我是让你看一看那上面的重要的名词都是甚么,了解一下,这是第一步,然后看历年真题当然就看统考以后的了虽然很少当但是非常的有价值,看一看甚么样的会考,甚么养的不可能考,201年名词有个新变化,不知道你看了没有,就是增加了对人名的考察。第三部就是自己整理了,因为没有那本考研书会把答案整理成标准答案除非让我出,哈哈。所以你要自己整理,当然了你会问,凭什么能呢,告诉你吧,看真题的标准答案,名词一个10分,那就是说你要答5点,所以你看吧,所有的标准答案都是5句话。所以你整理的时候就可以整理出5句话来,当然了,如果你不放心你可以写6句7句。仅此而已。虽然说起来简单但是还要靠你自己了。我也是这麽过来的。祝你成功啊。钥是还有关于别的历史学题型的问题可以随时问我,但是别忘了给分哦。
㈦ 考研历史专业要考哪些科目,分数线是多少
历史专业考研分中国史(上古-1992年)和世界史(上古-1991年)两大范围。
其中:中国古代史内 约容30%
中国近现代史 约20%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约20%
世界近现代史 约30%
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试卷题型结构:(总分300)
选择题 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名词解释 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史料分析题 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30分,共120分
分数线视学校、地区、当年的具体情况而定。
历年的你可以去考研论坛的历史专业查看或
http://wenku..com/view/7a1caf5177232f60ddcca170.html
㈧ 考研历史专业中的名词解释需要背多少个一千个几百个还是几十个
名词解释的出来题形式自比较灵活,比如把简答或是论述题修改都有可能成为名词解释,其实准备名词解释,不需要死记硬背,在准备名词解释的时候,你一定解释清“名词”的时间,范围,性质,用一句话阐明,就相当于盖个帽子,然后再具体阐述一下详细的内容,就像穿个衣服,最后阐述这个“名词”的影响,可以比喻为履靴。
比如“典制体”作名词解释。
典制体:又叫典制体,典制体史书,以典制为中心,记述历代典章制度及其因革损益而发展成的史书体裁。(盖帽)
它以分门别类为表述上的特点,比较有代表的典制体有唐朝刘知己编修的《通典》等。(穿衣)
典制体的出现丰富我国史书体裁,记述了历代的典章制度,为历史研究提供更多的史料。(履靴)
通过例子,可以对名词解释这类题目做个分类。一般名词解释不外乎出自政治制度,经济专用,文化方面等。所以在做名词解释的时候,第一句话一定点明是什么性质,出现的时间等这些基本的因素。即便你记不清它的详细内容或是影响,也可以做到有话可说了。
㈨ 历史学考研名词解释题怎么答求解答
历史学考研中名词解释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考查方式,本身的分值在整个试卷中占有很高的比重,而且历史名词在其他题型中一直也是有关联的考查,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它当做重点来进行准备。
在这里博仁主要为大家分析一种很常见也是很有效的一种答题形式——三段论的答题模式。
从整体上看,三段论的答案呈现的是“总-分-总”的答题形式,这种形式与考研英语大作文的三段模式很相似。
按照三段论,名词解释的答案应包括概括句、分述部分、影响与作用句(结尾句)。其实三段论不是说答案要分三个段落,而是说完整的答案是由上述三部分构成的。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每个名词解释都要写出以上七项,而是根据名词的具体特点而有选择的使用。一般而言,中国古代史的名词要指出朝代,世界史的名词要指出国别(包括已经消亡的),中国近现代史的名词则要灵活的多,即可根据晚清、民国、中共来划分时间,亦可根据重大历史事件如洋务运动、五四运动等来划分所属时间。
三段论的第二段是分述,此部分是详细解释名词的具体内容。一般而言战争类应写明交战双方、原因、经过、结果;改革应主要写明改革内容。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该部分是对每个点深入的写还是尽量简洁地多写要点?我倾向于后者,毕竟阅卷老师是按点给分的。
就第一段与第二段的关系而言,尽管两者有着明显的不同,但两者还是有一定联系的,即有些内容可放在第一段亦可放到第二段,如战争的原因等。
第三段是影响与作用,这部分较为简单。应予注意的是与第二段的分述不同,第三段应指出名词对历史的最主要的影响与作用。
由于阅卷的时候,是按点给分的,如果考生能够答出了参考答案上的所有要点,即使字数不足百字,依然能获得高分。但是要以不足百字的答案答全参考答案上的所有要点,几乎是不可能的。从三段论来看,最难答全要点的是第二段。由于名词的要点很多,而参考答案只给出部分重点,而考生在考场上则是尽量求全,这就使得考生的答案字数比参考答案的字数要多出很多。而三段论中的第一段和第三段在字数上一般差别不大。
尽管我们在答题字数上要多于参考答案,但并不意味多多益善,因为我们还要给后面大题留下足够的答题时间。
考研无小事,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点都有可能影响最终的结果。名词解释这一部分内容比较多比较碎,大家在备考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总结和分析,希望大家都能取得好的成绩!
㈩ 历史学考研考哪几门啊分值又是多少呢
分为以下几门:
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个部分中。
分值:
试卷题型结构:(总分300分)
选择题 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名词解释 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史料分析题 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30分,共1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