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初中历史学科主题式活动

初中历史学科主题式活动

发布时间:2021-03-07 17:22:16

Ⅰ 求教:初中历史教学模式有哪些

课程改革的目标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教师扮演的角色不仅是学生的导师、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的朋友、学习知识的顾问。教师的任务是创造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气氛,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独立性与创造性,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一、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兴趣,陶冶情操。
创设历史情景并将它引入课堂是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进行的。教科书是通过文字和图片反映历史,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离我们今天的生活相距很远,学生只能通过文字和图片来想象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们有必要尽可能引入历史情景,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具体做法如展现文物、音乐渲染、电视和电影播放等;今天大多数学生家里都有电脑,上网查阅资料和参与在线活动都成为可能,我校的电教设施比较齐全,我把网络搬进课堂用歌曲渲染气氛。教学《难忘九一八》时,上课前,我播放了《松花江上》,悲壮、哀转的歌声把同学们带入了三十年代,渲染了课堂的气氛,奠定了本课的情感基调。在课中,我讲完由于蒋介石不抵抗,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东北人民背井离乡,到处流浪后,又播放《松花江上》,同学们不约而同地看着书上的歌词跟唱起来,感受到了流浪的痛苦,体会到了那种国破家亡的凄凉,从而激发了他们痛恨日本侵略,痛恨蒋介石不抵抗,痛心国土沦丧,忧国忧民的感情。我又说:“日本继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国民政府继续妥协卖国,中国人民能做亡国奴吗?”“不能!”群情激奋。“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一片哗然。这时我又播放了《义勇军进行曲》。高亢、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仿佛把学生们带入了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课堂气氛得到最大程度的渲染,爱国的情感得到最生动的表达,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二、阅读与知识梳理:落实“双基”,学生自学。
用创设情景把学生引入历史课堂后,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例如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由老师或学生来梳理一下课文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对本课的历史知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有个初步的了解。这一教学环节的设置,是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重视知识的保留和演变。
看似简单的知识梳理,对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掌握基础知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具体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当场说出,重要的地方老师要予以强调或指导在自学要求方面,对初中学生要求能正确地阅读课文(包括地图),能划出重要年代、地名、人名、事件,基本上能讲得出重大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的过程及其评价。例如引导学生学习秦王朝的建立和秦末农民战争,可以向学生展示秦始皇和大泽乡起义的大幅彩色画,告诉学生秦的历史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四年,但创造了两个“第一”,即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一系列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的措施对以后二千多年的历史影响极大;又爆发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中国封建社会数以千百计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由此开始。因此认真学习秦朝历史对今后学习全部封建社会的历史有重要意义。
三、合作交流探究:合作交流,进行探究。
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形式可以是分组讨论、辩论,演历史剧,收集资料后以讲故事,办小报等形式展示。学习《血肉筑长城》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论证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学习《内战烽火》一课时。我运用了角色扮演。要求学生课外收集材料,以“重庆谈判”为中心,设置场景:一幕地点在重庆,重点在揭示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一幕地点在延安,重点在表现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人的大智大勇,阐明为什么要去重庆谈判。
四、释疑与知识巩固:释疑解难,巩固知识 。
通过双边和多边的活动,或在课堂上有什么疑难问题,学生们可以提出来,由学生回答或老师回答,不能回答的课后再解决。知识巩固采用习题训练的方式来进行。现在的学生,相对来是说见多识广,在课堂上有很多问题,有些是超出了历史学科的范围的,不一定予一一回答,不能回答的作个说明下去查阅资料或求教于他人。如“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清朝为什么要白给俄国一块领土?”、“我们为什么不向俄罗斯要回曾经割占的领土?”“西安事变后为什么不置蒋介石于死地”等等。象这样的问题一般要指导学生再认真阅读教材的有关章节、句段,或进行全班讨论,尽量启发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知识的巩固方面:学完《中国历史》第三册后,整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八十年历史基本线索,一方面,通过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动五次侵华战争,强迫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历史史实,理出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这条线索;另一方面,通过以三次革命高潮为主的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史实,理出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前赴后继地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这条线索。这两条线索就构成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基本线索。
五、课外拓展延伸:动手动脑,拓展思维。
新课程的“教学目的”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意识”“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将课堂有机地向课外延伸是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个拓展和运用。
如上完《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课后,我布置学生根据历史材料,根据自己的所学所得,以《北京人的一天》为题目写一篇想象作文。很多同学充分发挥了想象力,文章写得生动具体,且符合有关历史内容。学习了毕升的活字印刷术,我要求学生课外制作活字,并进行印刷。学生交上来的活字及印刷作品五花八门。有橡皮、土豆、胡萝卜、橡皮泥等做的活字,印刷的有自己的名字,成语和诗句等。在讲到抗日战争时,我要求学生课外收集一下抗战的史料,最好是访问抗战老人或参观抗战的历史遗址,做好记录拿到课堂上进行展示。此外,我还开展了“编辑历史小报”和“社会调查”活动。学习了《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我让学生以五四爱国运动和党的成立为主题办一期历史手抄报。学完《改革开放》,我发动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家乡的昨天和今天”,并填写“关于家庭电视机的购置情况”的调查问卷。
该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师生平等交流,在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当然,每个教学环节的实际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每节课都有固定的这五个环节,实际的运用要结合教学课时的具体情况来定。

Ⅱ 浅谈历史课堂怎样开展教学活动 详细

浅谈历史课堂怎样开展教学活动[基础教育教学] 房小娟 约3240 字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正在不断的涌现。而在新的教学理念中, 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教学正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旧课程过于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而新课程强调的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要实现三维目标、发展学生个性,就势必要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即是创新的一种。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应如何开展教学活动来取得实效呢?本文在实践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析。 关键词历史课堂 教学活动 误区 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中学历史教学是基础教育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在我国未来人才培养和国家的全面建设和发展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 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也在逐渐地深入发展,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当前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活动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举办历史故事会、编演历史剧、知识竞赛、编辑历史小报、动手制作教具、举办历史文物展览、参观历史遗址等等,花样层出不穷。新的教学理念特别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活动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目的,正是对这一理念的实践。由于活动教学引入课堂,过去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带来的消极影响,比如学生对学习历史没有兴趣,认为历史只是一门可学可不学的学科,认为学习历史不需要思考只要记忆就可以“背多分”,这些情况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但是在活动教学取得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大家对教学中“学生活动”的认识和设置还存有许多误区和问题,甚至于不少地方出现了,学校人为规定历史课堂上必须挪出多少时间来组织学生活动的现象。经过笔者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和观察,存在的问题主要归结为三个方面: 1 过分重视活动本身,忽视学生的思维活动 这一点也可以表述成为了活动而活动,忽视学习知识这一主要目的。 现在历史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上,如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的阅读、讨论、回答问题等,与教师的讲授及其它教学方式进行恰当的组合, 就可以设计出不同风格的课堂教学样式。并且,“从活动本身来分类,又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动手活动;一类是动脑活动。虽然这两类活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其各自又带有很强的独立性,在本质上也具有很大的差异,不能相互替代。”对于这一方面,教师应该要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在历史教学实践中不可以把它二者随意混淆。基于以上要求,教师在开展历史课堂教学中,在设计学生的活动时,就必须依据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在这两类活动中进行科学的选择和恰当的运用。众所周知在历史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活动才是活动的核心部分,因此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动手活动应该是为学生动脑,也就是思维活动的展开服务。 在目前的中学历史课堂上,很多所谓的学生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形式,并且有逐渐向模式化方向发展的倾向。其中特别应该引起我们关注的是,有不少这样的实例正被当作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范例而加以推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即开展的学生活动,能够有益于全面落实教学目标,而不是纯粹为了活动而活动。还有一点也要注意,在历史课堂上调动学生动手活动要遵循适度原则,要和教师的讲解及其它教学方式方法相互配合。教师应该给予详细的点评,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和纵向联系。 历史这门课是一个非常讲究前后连贯性的学科,一味强调活动,忽视学生在活动中对于问题的思考与解决,忽视讲解,容易造成学生知识链的断裂,这和过去的“一言堂”同样不可取。同时,这种纯粹为了教学方式创新而活动的教学活动,已经流于表面,失去其实效了。 2 教师备课不充分,课堂控制力低 教师准备充分,有能力掌握课堂控制权,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很多教师由于对活动气氛和发展情况的预期失误和活动前准备不足,导致无力控制课堂气氛, 出现放得出、收不回的尴尬局面。在课堂上既要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要使活动的开展不偏离主题,操作起来是有一定的困难。 在中学实习时,我曾遇到过这种情况。那位老师规定每堂课上课前用五分钟时间,由学生先讲一个与本课有关的小故事。结果班上部分同学性格活泼口才极佳,讲的故事引人入胜,超过五分钟。再加上别的同学总是会进行辩论,这就导致这位老师的课常常被占用超过十分钟, 当然也无法完成一课时本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这就是教师本身的课堂控制能力的问题,需要教师进行反思和改进。 此外,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还常常有这种情况出现。有一次去听一位年轻老师上《鸦片战争》这一课,她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通过表演历史短剧的形式。(下转第181 页)(上接第178 页)安排两个同学做讲解员,其余同学分组表现其中的一段。这一课被她编成了几段短剧,由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这一幕开始,然后随着林则徐的述说切换到英国大量走私鸦片以及鸦片战争带来的危害,接下来依次是虎门销烟、英军入侵,直到英军抵达南京下关江面,签订南京条约。从她的设想看来这节课确实新颖有吸引力,但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却因为准备不充分,屡屡出错, 整堂课支离破碎。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课堂教学活动朝预期的轨迹发展,为了学生在活动中按照教师的思路去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就必须对教学活动进行周密的设计,讲知识点合理地镶嵌进活动过程中,这样的一堂既有趣又达到灌输知识目的的活动课,才是我们所应该追求的境界。 3 活动设计缺乏针对性、启发性 教师设计活动的时候,不能只注重娱乐性和气氛,必须要明确进行学生活动的目标,即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寓教于乐,在活动中领悟知识。具体来看主要有三个要求, 即针对性、启发性和科学性,符合这两个要求的教学活动才是成功的。 首先,所谓针对性是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在设计活动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活动流程,还要针对历史教材的实际,譬如针对历史事件爆发的背景和意义,针对历史人物的功与过等涉及教材重难点的地方。同样以上文《鸦片战争》一课为例,关于鸦片战争背景的场景设计还是不错,顾及到了教材的重点。除了针对教材之外,还要针对学生,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疑问和实际水平。比如课堂问题讨论,如果教师提出超出学生知识储备的问题,必然造成“冷场”,或者出现“胡答乱猜”的情况,拖延教学进度,影响课堂效果。 其次,所谓启发性是指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该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最简单的课堂问题讨论为例,教师不能过多地设计学生回答“是”与“不是”这种简单的问题。或者是提出来的问题只需学生复述教材上的某段内容就可以解决。这将会限制学生的创造新思维的发展和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诸如围绕“结合苏联社会经济改革失败和中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对比分析其原因,并理解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与曲折性”这种开放式、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开展活动,会取得更好的成效。 总的说来,笔者是支持在历史课堂上加强学生的活动的。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学过程中大量学生活动的增加,符合青少年时期身心发展的特点,大大改变了过去历史教学中教师注重说教、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 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前许多历史课堂上的学生活动确实存在着明显局限,在我们实施“学生活动”这一教学模式时,往往过分注重形式的花哨,而忽视了教学的实效,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马卫东.谈谈对当前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中几个热点问题的认识[J].历史教学,2002(1):25-28.

Ⅲ 初中主题教育活动有哪些

初中主题教育活动有:价值观教育;政治立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观念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以“爱国爱校·健康防疫·感恩奋进”为主题,分为校会班会爱国教育、防疫科普健康教育、开学典礼感恩奋进教育三部分。

“树家国情怀,展济中风采”爱国爱校教育。首先,班主任播放教育短片《全球抗疫中的中国担当》,向学生介绍了国家在疫情防控中的采取的重要举措,以及无数“逆行者”在抗击疫情中的英雄事迹;然后,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疫情防控的举措,使学生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最后,通过展示中国在全球疫情防控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告诉学生中国是有能力、有担当、负责任的大国,从而树立学生的爱国情怀。

学校也对学生寄予厚望,希望济南中学的莘莘学子能够将爱国之情付诸实践,爱校爱家,珍惜来之不易复学机会,扎实学习,进取向上,为祖国的腾飞和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3)初中历史学科主题式活动扩展阅读

1、关注孩子健全人格的养成。健全的人格是做人的基础,当今社会发展之下隐藏了许多心理的畸变,骇人听闻的时事新闻层出不穷,究其本源,是人格的扭曲与变形。

十二、三岁的孩子们正值生理、心理迅速变化的时期,容易被不良风气蛊惑。家长们在这一阶段更应该充当孩子们的朋友,理解、交流、引导他们成长,多与他们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理解他们的幼稚和困惑。

对孩子的不良情绪、焦躁不安要及时化解,对于孩子错误的言行要及时引导;多关注孩子身边交往的人和朋友,避免因交友不慎而误入歧途。

不盲目跟风、攀比、崇拜金钱。家长们从现在开始应更多关注孩子坚强意志品质的培养,关注孩子健康心理的养成,有意识地树立他们独立、进取的精神。一个健全的心,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

2、注重孩子思想品德的修养。步入青春期,孩子们要学会独立思考,做一个有思想的人,成为一个品德优良的人。

希望家长们可以教育孩子养成认真做事的态度,踏实做人的品德,抵御一切不良习气的侵袭,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增强自信信念与成才欲望,拒绝恶意伤害、严防言语攻击,摒弃校园欺凌、告别小偷小摸、严禁敲诈勒索、禁止网游成瘾、杜绝打架斗殴,努力展示自我、超越自我,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3、告诫孩子惜时、知恩。孩子们正值奋发图强之时,要有时间观念、效率意识。希望家长们可以告诫孩子,在小学生涯的最后阶段不虚度、不浪费,珍惜当下认真学习。同时也要做到知恩感恩:一感恩国富民强、国泰民安;

二感恩父母养育,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三感恩老师们的谆谆教导;四感恩朋友,行来北凉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五感谢学校和社会创造的成长、学习环境。不卑不亢,以积极的态度成长与学习,努力成为国家未来可靠的建设者与合格的接班人。

Ⅳ 什么叫历史主题式教研

主题,是指来文艺作品中自或者社会活动等所要表现的中心思想,泛指主要内容。

语出老舍《四世同堂》五一:“每个演员都极卖力气的表演,而忘了整部戏剧的主题与效果。”

Ⅳ 初中历史有哪些主题值得课堂教学研究

一般来说 有中国近代史 什么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等等。。。。

Ⅵ 如何开展初中历史课外活动课

很多年来,历史学科在初中阶段是一门不被重视的学科,由于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只有30 分(还要看是否被抽考),与生物、地理一起被当成了“被抽考”的学科,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其实历史不应成为“副科”,历史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有着不可低估的社会价值,列宁同志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充分体现了历史的社会重要性。但是由于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许多学生的学习带有强烈的功利性:中考要考的就学,不考的就不感兴趣。为了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也为了学生终生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我们必须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非智力因素,但对智力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学生对某一学科兴趣如何,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各学科教师都很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发展问题。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希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想方设法启动学生的内驱力。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形成了内在的需要和动机时,教学目标的实现才有保证。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分析和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采取各种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我在历史教学中,除了精心准备每一次的课堂教学,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外,还开展了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参与活动,置身于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和事件中,把抽象地传授变成直观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使历史知识的抽象学习成为一种实际尝试或“模拟”。为了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表现自我,学生会主动通过各种途径去收集活动所需的历史材料,这样就极大在增强了学生学习历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习历史的兴趣会十分高涨。下面是我开展历史课外活动的几点做法,请老师们指正:
1、活动安排要紧扣现行历史教材,为历史课的学习服务
开展历史课活动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其主要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活动的安排不能脱离现行历史教材。我对教材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教材中适合开展活动的内容,精心制定活动计划和时间安排。例如:初一阶段除教材上已经有的活动课以外,我还安排了以下活动内容: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的相互走访(目的是掌握农耕文明的主要内容),商鞅舌战群儒(目的是掌握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秦始皇功过的辩论会(目的是掌握秦始皇统一的功绩和巩固统一的措施以及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另外还有学期末的历史人物表演(目的是对全学期所学的历史人物及主要历史事件进行复习)等……;初二阶段我安排了以下活动内容:火烧圆明园历史电影观看(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一课的内容并适当在情感价值观方面拓展),长征组歌演唱(目的是掌握红军不怕远征难及配合活动课“重走长征路”),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目的是掌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及培养学生爱热爱南昌),家庭相片展(目的是充分认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初三安排了古代文明之光小报编辑活动(巩固中外古代文明成就方面的知识),近代世界艺术作品欣赏课等;组织学生进行以庆祝建国六十周年为主题编写手抄报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活动准备中充分学习课标要求的有关历史知识,学习兴趣较浓,对提高学生初中历史课的学习效果是很有帮助的。
2、活动要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
初中生的观察、记忆、逻辑思维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的能力和抽象地表达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与成人相比较少有保守性,他们喜欢进行奇特的幻想,在许多方面都都有创新的见解并且愿意和渴望以一定的方式表现自己,自我实现的欲望强烈,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为此,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活动方案的设计,采用了多种活动方式:如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举行历史故事会,举办历史讲座,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和遗迹,采访历史见证人,编演历史剧,撰写历史小论文,写家庭简史、社区简史和历史人物小传,编辑历史题材的小报,观看影视剧、举办小型历史专题展览等活动,我力求活动进行得丰富多彩。如“商鞅舌战群儒”活动中,让一位学生扮演商鞅,再找几位学生扮演反对他的守旧大臣,一场商鞅舌战群儒的场面就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就会有身临其境之感,活动有声有色,学生对有关历史知识的理解也会更深刻;再如,历史人物表演活动中,我精心布置会场,让学生置身于一个良好的表演环境中,感受到老师对表演活动的重视和对表演者的尊重,他们会认真地对待这次活动。活动中,学生做了充分的准备,自己制作了道具、服装,还查阅大量资料收集所扮演的人物的故事、言行等,编写台词,甚至把头发做成古人模样,表演栩栩如生,令人叹服。我还给活动全程录相,活动后回放给学生看,大家欢声笑语,兴趣盎然。又如,在“我的家庭影展”活动中,同学们纷纷拿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自己的相片,按时间先后排序,有的同学还认真编写了相片说明,标注拍摄时间、地点、人物及当时的历史背景等,活动让学生切实认识到几十年来我们国家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从枯燥的“背历史”中解放出来,能更好地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对历史学习极为有利。
3、活动一定要注重实际效果,避免只有形式而无内容
一次有效的历史课外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育活动的结束,必须及时巩固和深化活动的成果。在这方面,我们通过让学生写日记,做作文、开座谈会、办壁报等方式,帮助他们从思想上总结自己的感受。总之,要把学生在历史课外活动上引发的感情冲动、形象的感染,上升为历史的反思、理论的思维,逐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觉悟程度,达到深化教育效果的根本目的,真正为历史教学服务。历史课外活动课要促使每一个学生提高历史素质,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地参加历史课外活动,为此,在安排活动时,我力争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活动,决不是仅仅让一部分学生在“活动”,而大部分学生袖手旁观。如:历史人物表演中,我要求大家尽量扮演不同的历史人物,既提高了参与率,又丰富了内容,增强了活动的实效性。观看了历史记录片《南京》后,我让学生写出观后感,学生纷纷表达了观看影片后的感受,大家对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累累罪行义愤填膺,都表示要好好学习,为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而努力。……
历史课外活动既要生动活泼,又切实有效。历史课外活动无疑应该做到具体形象、活泼有趣,让学生喜闻乐见,学得轻松愉快,但又决不能因此而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而忽略了切实有效的指导形式。进行扎实的历史学习,教师特别要考虑什么样的历史教学内容适宜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怎样的活动过程对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有促进作用,使活动课既有声有色,又实实在在,让每个学生既乐意参加,又都各有收获。
总之,开展好历史课外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了对教材的理解,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历史课外活动,广大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古代文明,我们为自己是龙的传人而自豪,从近代中华民族屈辱与抗争中,领悟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训,要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要抓住机遇,加快改革,迎接世界的挑战;有利于提高历史教师的整体素质,历史课外活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每次活动中要求教师要参阅大量的资料,要在如电脑、音像、美术等多方面进行准备,必定会提高历史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学生在活动中,要自主查阅资料,整理出对活动有用的信息,有时,还需要几位同学一起完成活动 ,这对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都有极大的提高。

Ⅶ 政治历史地理教研组的活动主题有什么

政治教研组的活动主题:如何提高政治学科课堂讨论有效性

通过“同课异构”听评课活动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当下政治课堂讨论呈现的问题。 教师在课堂上用好课堂讨论这一教学形式,提高其有效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变得发散而流畅,能变通而有独创,避免观点、目的、心理和方法的定势,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然也对教学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障。

2、积极展开课外的活动。如组织研究性课题的展开,选择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地理相关的课题,组织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养成合作交流的团队精神。如开设地理学科讲座,丰富学生的地理学科的课外知识,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Ⅷ 历史课堂教学学生活动方式有哪些

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历史教学是师生相互回交往、答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逐步推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学生要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历史学科特点、历史活动课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主要形式大致分为(1)读书阅读类活动
(2)历史创作类活动
(3)艺术表现类活动
(4)技能展示类活动
(5)社会实践类活动

阅读全文

与初中历史学科主题式活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