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党史故事有哪些
《党史故事——周恩来一生中的三次重要谈话》:
周恩来一生,居功之伟,他是全党工作的典范,也是团结的典范。他终身从事的工作,就是如何把党内力量聚焦起来。这从他一生三次重要的谈话中,即可略见一斑。
第一次谈话
1934年长征之初,毛泽东曾经给中央写了一封信,表示自己不走,要带领一三军团和红九军团的20师留下来,坚持苏区的斗争,最后欢迎中央再回来。这封信交到了中央主要负责人博古手中。博古当时很年轻,不知道怎么办,于是把信交给了周恩来。
周恩来看完信,带着三个警卫,连夜骑马从中央所在地瑞金赶到毛泽东的住处,与毛泽东彻夜长谈。那天晚上毛泽东与周恩来谈话的内容没人知道,但是,毛泽东在谈话后就决定和大部队一起走了。这个决定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是周恩来对中共极为重大的贡献。
第二次谈话
遵义会议开过以后,博古不适合再担任党的主要领导,由张闻天同志接任。但是博古同志不愿意把权力交出来。所以,周恩来与博古彻夜长谈。周恩来对博古讲,你我都是留过洋的,我们这些留过洋的人对中国的情况都不是那么了解。自从我领导的南昌起义失败,我就知道中国革命靠我们这些人搞不成,我们要另外找人,找真正懂中国的人。
毛泽东就是这样的人,他懂中国。我们共同帮助毛泽东,把中国革命搞成功。听了周恩来的这番话,第二天一早,博古就把全部权力交到了中共中央。在后来毛泽东与张国焘、与王明的斗争中,博古也坚决地站在毛泽东一边。博古后来说,周恩来那一席话影响了他的一生,中国革命确实一定要由一个懂中国的人来搞。
中国共产党的领袖集团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这样的领袖的结合,他们相互弥补,彼此完善。他们都是伟人,但并不是完人。他们互相之间也会有分歧,也会有意见。不像现在所拍摄的领袖电视剧那样,毛泽东不出来谁都不出来,毛泽东一出来大家都跟着出来。毛泽东不说话大家都不吭气,毛泽东一说话大家都赞同,都争着去执行。
我们党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党,领袖之间的矛盾是难以避免的,意见分歧,方法观点不一样的地方俯拾皆是。他们之间的斗争,他们之间的矛盾,使我们党更加有了生命力。中国共产党正是依托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活力四射的整体,才能够战胜中国近代史上空前强大的蒋介石集团。
第三次谈话
1935年6月,一、四方面军会合。张国焘骑着一匹白色的骏马,在十余骑警卫簇拥下飞驰而来,毛泽东率领政治局全体委员走出3里路,于蒙蒙细雨中恭候。当时,毛主席给予了张国涛极大的尊重。因为,自中共“一大”至“六大”,张国焘一直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一直在中共中央核心层。当时,张国焘在中共党内的资格,除了陈独秀,谁都盖不过他。
毛泽东却长期游离于中共中央核心层之外,一直到1927年8月的八七会议,才被增补为政治局候补委员。所以,以毛泽东当时在中共党内的资格,跟张国焘还无法相比。张国焘当时很感动,但张国焘随后发现,中央红军人数很少,而且衣衫褴褛,枪支长短不齐,没有一件重武器。一渡赤水后,最后一门50毫米山炮被扔到赤水河里面了,中央红军一门重火力炮都没有了,最重的火力就是60炮,这在今天属于步兵轻武器。
所以,一、四方面军会合后就出现了问题,四方面军8万人,中央红军1万人。张国焘对遵义会议的合法性产生了质疑。事实上,一、四方面军分裂不是因为政治的原因分裂,而是因为力量失衡。对于一、四方面军的分裂,今天有些描述写的很轻易:张国焘南下,走向失败,走向黑暗;毛泽东北上,走向胜利,走向光明。其实,当时毛泽东把一四方面军分裂和被迫北上称为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比1927年大革命失败还要黑暗。
毛泽东很难判断自己这7000人到底能坚持多长时间,他甚至准备把这7000红军打散,做白区地下工作,后来幸亏发现了陕北根据地。到陕北一看,红二十五军已经把陕北完全控制了。红二十五军是原来张国焘的势力。而陕北正在搞肃反扩大化,红军的高岗、刘志丹、习仲勋都被抓起来了。当时红二十五军的军长徐海东,他如果听张国焘这个伪中央的指挥,那中共中央真是毫无希望了。
毛泽东给徐海东写了一封信,要借2000大洋渡过难关。因为这时中央红军就剩6000多人,财政基本上已经完全破产。当然借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要试探徐海东的态度。徐海东接到信,把军中供给部长叫来问:我们还有多少钱。供给部长告诉他,我们还有6000多大洋。徐海东吩咐:我们留1000就行了,给中央红军5000大洋。是给,不是借。
还附了一封信,表示红二十五军完全服从中央红军指挥,毛泽东这才一块石头落了地。他后来多次提到,徐海东是于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如果徐海东在那个关键时刻,听张国焘的指挥,那中央红军的前景不堪设想。徐海东同志一生受伤9次,由于严重伤病,没有能够参加解放战争。1955年授衔时,徐海东同志讲,我不授衔也可以,因为解放战争我没有参加。但是毛泽东坚持给徐海东授衔,而且授大将,地位仅次于粟裕。
到延安后,张国焘与毛泽东的矛盾日益加深,周恩来与张国焘进行了长谈,但是这次谈话却失败了,最终没能说服张国焘。1938年张国涛叛变出走,做了戴笠的办公室主任,告诉了戴笠很多中共党内的派系斗争。1949年中共获得全国胜利,张国焘跑到香港,后来从香港跑到台湾,1979年12月病死于加拿大多伦多的养老院。
②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三大事件
1、南昌起义。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专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属坚定立场和坚强决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一面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人民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开端。
2、秋收起义。
意义: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道路,是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的起点。
3、井冈山会师。
意义:
1、壮大了革命武装力量。
2、保存、培养和锻炼了红军事干部。
3、开创了革命根据地的崭新局面。
(2)漳州党史历史事件扩展阅读
秋收起义: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控制下的武汉国民政府公开宣布“分共”,背叛了革命。
中国共产党从此转入地下,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在群众基础较好的湘鄂粤赣四省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
③ 关于党的历史事件及时间
你的问题[chenjingedwina]已经告诉了你,但是这是属于一般的会议,如果你想内知道更具体最好容在香港或美国这些地方找详细资料,因为那些相对比较客观,你提出的问题是包括行政、和某些运动建议你只找1953年前的党史和1978年至今的党史会比较好,因为1953年-1978年前的党史就不大光彩,党是不想别人去提的。你最好还是去香港跑一趟,找比确实的资料,大陆的资料是秽史。
④ 中国共产党党史 年代及其主要事件
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2年在上海召开。
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7年五大召开,大会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召开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
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
1935年长征过程中,遵义会议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也开始进行全国性抗战。
1938年的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也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940年,百团大战由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指挥。
1941年根据地经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
1942 年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经过激烈的争论,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又名《双十协定》。
1945年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党的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48年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
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56年八大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党的九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在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郑重地向全国人民提出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1969年九大召开,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党的十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1973年党的十大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党的十一大:文化大革命中后的首次大会
1974 年,中国赶走南越侵略军,收复西沙群岛。
1975 年的全面整顿工作由邓小平主持进行。
1977年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党的十二大: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
1982年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党的十三大: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87年十三大召开,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大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大会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经济发展分三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必然结果。社会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自然科学,必然包括在社会生产力之中。科学技术一旦渗透和作用于生产过程中,便成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状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生产力诸要素全面渗透,同它们融合。
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1992年10月十四大召开,这次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党的十六大:与时俱进的大会
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定新世纪中国发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党的十七大: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大会
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党的十八大:中共十八大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过去5年的工作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实践,回顾总结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全面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战略部署,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⑤ 中国共产党的典型人物和历史事件
一、1927年毛泽东、卢德铭领导的武装起义——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是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部队在文家市会师,毛泽东主持前委会议,及时作出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的决定,
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另一个是1927年中共党人发动反抗国民党右派的起义——广州起义)。中国人民革命史开始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二、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南昌起义
八一南昌起义常简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部分国民革命军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的武装起义。
起义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领导。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三、毛泽东、朱德、陈毅、贺龙——井冈山会师
井冈山会师,是指1928年4月28日(三月初九)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与贺龙领导的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原宁冈县龙市镇) 的胜利会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
井冈山会师后根据中共湘南特委决定,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壮大了井冈山的革命武装力量,对巩固扩大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推动全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四、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蒋先云——安源大罢工
在中共湘区委员会毛泽东等领导下,1922年5月1日成立安源 路矿工人俱乐部,保护工人权益。李立三(能至)任主任。9月上 旬,路矿当局拒发拖欠工人的工资,并企图勾结军阀封闭工人俱乐部。刘少奇、李立三、蒋先云在党的派遣下,通过工人俱乐部, 领导全路矿17000多名工人,于14日举行大罢工。
俱乐部全权代表刘少奇,大罢工总指挥李立三。当日晨,俱乐部监察队持白旗 密布街市及工厂附近,张贴“候俱乐部通告方准开工”、“各归住房,不得扰乱”等告示,并发布罢工宣言。路矿当局竭力破坏 罢工,先是设法收买工人,此计不行,又密遣暗探刺杀李立三, 悬赏大洋600元,也未能得逞。后勾结军阀,想用武力镇压,将安源划为特别戒严区,设立戒严司令部,重要地段架机关枪,军警数百,每人每日2元赏钱。
五、李立三、蔡和森、刘少奇——五·卅运动
五卅(sà)运动是一次伟大的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它大大提高了全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力量,在全国范围内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并将国民革命推向高潮,从而揭开了1925-1927年中国大革命的序幕。
正如著名工人运动领袖邓中夏所说:“五卅运动以后,革命高潮,一泻汪洋,于是构成一九二五至一九二七年的中国大革命”。
⑥ 党史的重大事件
中国共产党成立、成立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⑦ 中国共产党1921年至1978年重要历史事件时间列表
1、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2、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周恩来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
3、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的队伍到达井冈山。
4、1928年上半年逐渐建立了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
5、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的队伍和湘南的工农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6、中央红军主力长征 1934年10月,红军从江西瑞金等地出发,开始实施战略大转移。
7、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它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的党走上成熟的党的标志。从此,中国革命就在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指引下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
8、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了“八一宣言”。
9、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它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基本经验,批评了“左”倾关门主义,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来得及解决的党的政治策略问题,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
10、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清晨,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合法生存与喘息休整、壮大的机会,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开辟了发展壮大的前景,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地位。
11、洛川会议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县冯家村召开扩大会议。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任务和各项具体政策,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指明了方向。
12、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25日,日军精锐部队板垣师团一部进入平型关,八路军发起攻击,取得了抗战以来歼灭战的第一个胜利。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为八路军在华北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13、《论持久战》发表 1938年5月,毛泽东写的《论持久战》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它不仅在国内成为指导抗日战争的科学的军事理论,而且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也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14、百团大战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八路军出动百余个团,沉重打击了日军。百团大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巩固了华北抗日根据地;策应了正面战场作战,抑制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逆流;
15、皖南事变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突袭。中国共产党的坚定立场和维护抗战大局的态度,赢得了多方面同情,扩大了群众影响,提高了政治地位。
16、大生产运动 1942年底,中共中央开展了大规模的生产运动。 历史意义:生产运动起到了支持长期抗战,战胜困难,渡过难关,继续坚持长期抗日的目的;缓解了军民供需的重大矛盾,打破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和扼杀中国共产党革命力量的企图。
17、延安整风运动 1942年春,延安整风运动开始。延安整风彻底揭露、批判和清算了党内历次“左”右倾错误,特别是王明“左”倾错误在党内的恶劣影响,使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18、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45年4月20日,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
20、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在首都北京天安门,进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庄严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2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基本完成,中国进入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
22、1950年10月至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进行抗美援朝战争。
23、1952年,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得到巩固,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在此基础上,
24、1953——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25、1955年周恩来出席亚非国家首脑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和促进世界和平的十项原则,展示了新中国的风采与和平外交政策。
26、1958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7、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28、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9、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30、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
31、1971年10月,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从此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登上政治舞台。
32、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史的一件大事。
33、1973年著名专家袁隆平培育成功一种茎秆粗壮、穗大粒多、米质优良、适应性广的釉型杂交水稻。
34、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
⑧ 谁有党史大事记只要简要的就好,不用每年的都有!
在中国共产党辉煌的80年历史中,有很多值得纪念的影响中共和中国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专件。每一件事就像属前进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人民网约请中国革命博物馆研究室的刘建美撰写了这一专栏,将中共党史上的80件大事奉献给广大网友,以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80周年。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323/23/602820_104039548.shtml
⑨ 1921年到1936年中共重大历史事件
中共在1921-----1936年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初 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
1922年7月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23年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4年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4年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1925年 孙中山逝世
1925年 五卅惨案、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
1926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3月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
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15日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 国民革命失败
1927年4月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7日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 湘赣边秋收起义
1927年8月 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
1927年底 广州起义
1928年4月 井冈山会师
1928年 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1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2年 一.二八事变、十九陆军抗战
1932年 伪满洲国成立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1935年 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
1935年10月 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
1935年 一二.九运动
1936年10月 红军第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等地,长征结束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