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谁知道桑氏在历史上最有名的人物,谢谢啊
桑氏的来源有三: 1 、我国的桑氏,根据考证,是由穷桑氏而来的,十分的源远流长。关于桑氏的源流,《姓谱》及《万姓统谱》都有记载:“出自少昊的穷桑氏,子孙以桑为氏。”古代的穷桑,位于现在山东省曲阜市的北方,而少昊君临天下之后,都城就设在曲阜。少昊又称为金天氏。后来因为居住在穷桑,并且在他居住在穷桑的时候登上了帝位,所以又号穷桑氏。他的子孙的一部分以他的号作为姓氏,称为穷桑氏,后来简化为桑氏 。 换言之,桑姓中国人的老家,是在黄河下游的山东境地曲阜市北方。2、 到了二三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古老的桑家放族,又加入了另一支庞大的阵容,那就是当时秦国公族后裔的以桑氏为姓。当时,秦国公有人改以桑为姓的情形,《姓苑》记载清楚:“秦穆公,公孙枝字子桑,其孙以王父字为氏。”出自秦国。春秋时期秦国公族有叫公孙枝的,他在秦穆公时期担任秦国的大夫,他的后世子孙以他的字作为姓氏,称为桑氏。 3 、相传,神农氏娶了桑氏作为自己的妻子,他们的后代于是有以桑为姓的,称做桑氏。
二 迁徙分布
桑氏的望族居住在河南(今天的河南洛阳东北)、黎阳(今天的河南浚县东北)。安徽省固镇县,宿州,太和有大量桑姓人。今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鹤山乡的东皋村、大辛庄、小辛庄、桑家庄以及桃源村等约有万余桑姓人;山东省肥城市桃源镇屯头村也有数千桑姓人。山东各地的桑姓人均源于宁阳县鹤山乡的东皋村,该村(原名(音)桑家海子)有桑姓人家庙及家谱(先祖山西洪洞县,明初迁徙定居于此)。在今河北高碑店市阎家务村有桑氏一族,约400人,据称祖上来自山东境内。今山东省莱芜市黄庄镇有金水河,东王家庄,南北通香峪,台子村,茄子峪村,桑家庄等村约有数千桑姓人。 山东寿光也有大量桑姓人,但他们和安徽固镇桑姓人同出一宗,均来自山西。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1 黎阳郡:黎阳县设置于西汉初期,北魏的时候改黎阳县为黎阳郡。在今天的河南省中部。 2 河南郡:汉高帝的时候设置。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堂号】: 1 枢密堂、淮翼堂:明朝的时候,桑世杰被封为秦淮翼元帅,连克镇江以东诸州县,判行为枢密院事。2 铁砚堂
四 历史名人
传说中有桑魁星点状元封百官一说。
1 桑弘羊:西汉洛阳人。出身于商人家庭。武帝的时候担任治栗都尉,领大司农。主张重农抑商,推行盐铁酒类商品由国家统一出售的政策。武帝临终的时候,授给他御史大夫的职位,与大将军霍光一起受遗昭,共同辅佐少主(昭帝)。始元六年许多官吏大臣要求取消盐铁酒类专卖的制度,桑弘羊坚决不允许。后来桑弘羊因为朝廷上有人政治阴谋而被杀害。终年70岁。
2 桑钦,北魏郦道元所注之《水经》,据说就是他撰写的。他曾从平陵人涂浑受《毛诗》,而造诣极深。他还精通《古文尚书》。
3桑馥三国时魏音乐家。
4桑维翰:字国侨。五代后晋河南人。开始去参加考进士,主考官因为厌恶他姓桑而没有录取他。有人于是劝他改姓,他不肯。有人劝他改业,不要读书了,他也不肯。他自己铸造了一方铁砚,发誓说:“要是等到我把铁砚磨破的时候还不能中进士,我酒改业。”他勤学苦练,结果铁砚还没有磨穿的时候他就考中了进士。为石敬瑭掌书记,主谋引契丹兵灭后唐。敬唐建立了后晋王朝以后,桑维翰累官中书侍郎平章事兼枢密使,接受贿赂积累了巨万财产。后来契丹军队打败后晋以后,原来的后晋将军张彦泽想要夺取他的财产,于是派人杀死了桑维翰。终年48岁。
5 桑世昌:淮海人,宋朝时期著名学者,陆游的亲戚,编辑有回文类聚,著作有《兰亭考》。
6桑容:字文耀,常熟人。明代画家,著有《竹窗集》。
7桑春荣:清朝刑部尚书,道光进士。职掌刑部十余年,平反大狱,执法公平,他的名声在当时很大。
8桑调元清朝工部主事
『贰』 桑姓的历史名人
桑春荣(?-1882),清臣。直隶宛平(今属北京)人,字柏侪。道光进士。道光二十二年(1842)任河南道监察御史,掌四川道监察御史。继任云南临安知府,调任云南府知府。曾镇压属境回民反清起义,擢迤南道咸丰元年(1851)兼署盐法道,督办官钱局,简化章程,禁止苛征,商民称便。三年授贵州按察使,次年授云南布政使。五年升任巡抚,兼署云贵总督。因镇压广西天地会起义屡遭失败,被劾,九年任内阁学士。英法联军进犯北京,奉命督办直隶、顺天团防事宜后任刑部户部右侍郎。同治十一年(1872)授刑部尚书日夕研读历代律例和清代刑律,亲自审理积案。后病死。
其他桑姓名人有
三国魏音乐家桑馥;
西晋大臣桑冲;
唐大臣桑道茂;
五代后晋将领桑汉颙;
明大臣桑乔,将领桑世杰、桑敬,学者桑悦、桑学美、桑日升,剧作家桑绍良,诗人桑贞白;
清将领桑赛、桑额等。
近当代桑姓名人有政治家桑珠、桑逢文、桑结加,化学激光专家桑凤亭,土壤专家桑以琳,临床药理学家桑卫国,医药学家桑国卫,民族学家桑耀华,经济学家桑恒康,历史学家桑兵、桑润生、桑秀云,图书馆学家桑健,现代文学研究专家桑逢康,作家桑地、桑新华,诗人桑恒昌,作曲家桑桐,钢琴教育家桑叶舟,书法家桑凡,美术家桑吉雅,记者桑布,豫剧演员桑殿杰,体操运动员桑兰,羽毛球运动员桑洋,乒乓球运动员桑亚蝉,跳水运动员桑雪,演员桑可舟,登山运动员桑珠等。
桑世昌:淮海人,宋朝时期著名学者,陆游的亲戚,编辑有回文类聚,著作有《兰亭考》。
桑容:字文耀,常熟人。明代画家,著有《竹窗集》。
『叁』 桑这个姓是怎么来的
一 姓氏源流
桑氏的来源有三: 1 、我国的桑氏,根据考证,是由穷桑氏而来的,十分的源远流长。关于桑氏的源流,《姓谱》及《万姓统谱》都有记载:“出自少昊的穷桑氏,子孙以桑为氏。”古代的穷桑,位于现在山东省曲阜市的北方,而少昊君临天下之后,都城就设在曲阜。少昊又称为金天氏。后来因为居住在穷桑,并且在他居住在穷桑的时候登上了帝位,所以又号穷桑氏。他的子孙的一部分以他的号作为姓氏,称为穷桑氏,后来简化为桑氏 。 换言之,桑姓中国人的老家,是在黄河下游的山东境地曲阜市北方。2、 到了二三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古老的桑家放族,又加入了另一支庞大的阵容,那就是当时秦国公族后裔的以桑氏为姓。当时,秦国公有人改以桑为姓的情形,《姓苑》记载清楚:“秦穆公,公孙枝字子桑,其孙以王父字为氏。”出自秦国。春秋时期秦国公族有叫公孙枝的,他在秦穆公时期担任秦国的大夫,他的后世子孙以他的字作为姓氏,称为桑氏。 3 、相传,神农氏娶了桑氏作为自己的妻子,他们的后代于是有以桑为姓的,称做桑氏。
二 迁徙分布
桑氏的望族居住在河南(今天的河南洛阳东北)、黎阳(今天的河南浚县东北)。安徽省固镇县,宿州,太和有大量桑姓人。今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鹤山乡的东皋村、大辛庄、小辛庄、桑家庄以及桃源村等约有万余桑姓人;山东省肥城市桃源镇屯头村也有数千桑姓人。山东各地的桑姓人均源于宁阳县鹤山乡的东皋村,该村(原名(音)桑家海子)有桑姓人家庙及家谱(先祖山西洪洞县,明初迁徙定居于此)。在今河北高碑店市阎家务村有桑氏一族,约400人,据称祖上来自山东境内。今山东省莱芜市黄庄镇有金水河,东王家庄,南北通香峪,台子村,茄子峪村,桑家庄等村约有数千桑姓人。 山东寿光也有大量桑姓人,但他们和安徽固镇桑姓人同出一宗,均来自山西。山东烟台栖霞有一个村子叫桑家庄(原名上庄),全村皆为桑姓。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1 黎阳郡:黎阳县设置于西汉初期,北魏的时候改黎阳县为黎阳郡。在今天的河南省中部。 2 河南郡:汉高帝的时候设置。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堂号】: 1 枢密堂、淮翼堂:明朝的时候,桑世杰被封为秦淮翼元帅,连克镇江以东诸州县,判行为枢密院事。2 铁砚堂
四 历史名人
传说中有桑魁星点状元封百官一说。
1 桑弘羊:西汉洛阳人。出身于商人家庭。武帝的时候担任治栗都尉,领大司农。主张重农抑商,推行盐铁酒类商品由国家统一出售的政策。武帝临终的时候,授给他御史大夫的职位,与大将军霍光一起受遗昭,共同辅佐少主(昭帝)。始元六年许多官吏大臣要求取消盐铁酒类专卖的制度,桑弘羊坚决不允许。后来桑弘羊因为朝廷上有人政治阴谋而被杀害。终年70岁。
2 桑钦,北魏郦道元所注之《水经》,据说就是他撰写的。他曾从平陵人涂浑受《毛诗》,而造诣极深。他还精通《古文尚书》。
3桑馥三国时魏音乐家。
4桑维翰:字国侨。五代后晋河南人。开始去参加考进士,主考官因为厌恶他姓桑而没有录取他。有人于是劝他改姓,他不肯。有人劝他改业,不要读书了,他也不肯。他自己铸造了一方铁砚,发誓说:“要是等到我把铁砚磨破的时候还不能中进士,我酒改业。”他勤学苦练,结果铁砚还没有磨穿的时候他就考中了进士。为石敬瑭掌书记,主谋引契丹兵灭后唐。敬唐建立了后晋王朝以后,桑维翰累官中书侍郎平章事兼枢密使,接受贿赂积累了巨万财产。后来契丹军队打败后晋以后,原来的后晋将军张彦泽想要夺取他的财产,于是派人杀死了桑维翰。终年48岁。
5 桑世昌:淮海人,宋朝时期著名学者,陆游的亲戚,编辑有回文类聚,著作有《兰亭考》。
6桑容:字文耀,常熟人。明代画家,著有《竹窗集》。
7桑春荣:清朝刑部尚书,道光进士。职掌刑部十余年,平反大狱,执法公平,他的名声在当时很大。
8桑调元清朝工部主事
『肆』 《诗经》中“桑”的意象
在中国古代"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在文学作品中桑意象频频出现。作为中国文学史的开端,《诗经》中所写的桑不仅是自然意义上的植物,更是一种原型性的审美象征意象。这一意象的产生与先民对桑的生殖崇拜观念、古代社会的祭祀习俗及风俗习惯等有关,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文化意蕴。
内容简介: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诗经》出自周朝·尹吉甫编撰
写作背景:
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于农业,“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绵瓜瓞》等诗篇都表明周是依靠农业而兴盛,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周族在武王伐纣之后成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纣暴虐无道,主要与其实行奴隶制经济制度有关。西周建立以后,为缓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尖锐矛盾,缓和阶级斗争,变奴隶制为农奴制。
正如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所言:“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的三大变革,自其表而言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西周较之殷商,由于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作者简介:
尹吉甫(前852—前775),春秋时期庸国人,黄帝之后伯儵族裔,尹国的国君,字吉父,一作吉甫,兮氏,名甲,金文作兮甲、兮伯吉甫。尹吉甫本姓姞,因被封为尹,所以又称尹吉甫,尹吉甫仕于西周,征战于山西平遥、河北沧州南皮等地。
尹吉甫不仅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采风者、编纂者,也是尹姓族、吉姓族人共同的太始祖,尹吉甫是周宣王时的太师,西周时期著名的贤相,辅助周宣王中兴周朝,因为是流传后世的《诗经》的总编篡者,所以又被尊称为中华诗祖。
尹吉甫奉周宣王命与南仲出征猃狁,获大胜,反击到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附近。后又发兵南征,对南淮夷征取贡物,深受周王室的倚重。遗物有“兮甲盘”,曾有子伯奇、尹伯封。尹吉甫晚年任周幽王佐命之臣,最终因岁数过高,无疾而终。
『伍』 有没有姓桑的历史人物
1.桑弘羊:西汉洛阳人。担任过治栗都尉,领大司农,后任御史大夫。主张重农抑商,推行盐铁酒类商品由国家统一出售的政策。因被告政治阴谋而被杀害,终年70岁。
2.桑钦:据传是郦道元所注之《水经》的原撰者,精通《古文尚书》。
3.桑馥:三国河南(治所在今河南洛阳东北)人,魏音乐家,师从杜夔,官至太乐丞。
4.桑维翰:字国侨。五代后晋河南人。为石敬瑭掌书记,主谋引契丹兵灭后唐。敬唐建立了后晋王朝以后,桑维翰累官中书侍郎平章事兼枢密使,后晋败亡,将军张彦泽想要夺取他的财产杀死了桑维翰。终年48岁。
5 桑世昌:淮海人,宋朝时期著名学者,陆游的亲戚,编辑有回文类聚,著作有《兰亭考》。
6.桑容:字文耀,常熟人。明代画家,著有《竹窗集》。
7.桑春荣:清朝刑部尚书,道光进士。职掌刑部十余年,平反大狱,执法公平。
8.桑调元:字伊佐,清朝钱塘(今杭州)人。雍正十一年进士,授工部主事。精于史学与性理之学,在教学方面卓有成就,著有《大梁书院学规》、《江西瀛溪书院》、《泺源书院学规》、《道山书院学规》等。另有《五岳诗集》、《文集》、《桑弢甫诗集》和续集近百卷和《桑孝子旌门录》、《论语说》、《躬身实践录》等著作。
『陆』 姓桑的名人有哪些
桑弘羊、桑钦、桑珠、桑逢文、桑结加等。
1、桑弘羊
桑弘羊河南洛阳人,西汉时期政治家、理财专家、汉武帝的顾命大臣之一,官至御史大夫。桑弘羊出身商人家庭,十三岁时以精于心算入侍宫中。历任侍中、大农丞、治粟都尉、大司农等职。
2、桑钦
桑钦(生卒年不详),字君长,东汉河南洛阳人,据传为《水经》一书的作者。此书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记述水系的专著。后北魏郦道元为此书作注,即著名的《水经注》。
3、
桑珠,男,1954年12月出生于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1979年9月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无线电专业。
现任任西藏大学党委副书记、农牧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4、桑逢文
桑逢文(1939.11~2012.12.05),男,汉族,山东平阴人,吉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中国共产党党员,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
吉林省第七次、第八次党代会代表,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12年12月5日16时40分,桑逢文同志因病在吉林长春逝世,享年74岁。
5、桑结加
桑结加,1942年11月生,青海平安人,藏族,研究生学历,197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9月参加工作。
曾任青海省政协主席。
『柒』 桑姓氏从何而来
一、姓氏源流
桑(Sāng)姓源出有三:
1、出自嬴姓,以祖字为氏。春秋时期秦国公族有叫公孙枝,字子桑。他在秦穆公时期担任秦国的大夫,他的后世子孙以他的字作为姓氏,称为桑氏。
2、出自穷桑氏(金天氏),是少昊的后代,以地名(号)为氏。少昊又称为金天氏。后来因为居住在穷桑,并且在他居住在穷桑的时候登上了帝位,所以又号穷桑氏。他的子孙的一部分以他的号作为姓氏,称为穷桑氏,后来简化为桑氏 。
3、相传,神农氏娶了桑氏作为自己的妻子,他们的后代于是有以桑为姓的,称做桑氏。
★★★得姓始祖:少昊。我国的桑氏,根据考证,是由穷桑氏而来的,十分的源远流长。关于桑氏的源流,《姓谱》及《万姓统谱》都有记载:“出自少昊的穷桑氏,子孙以桑为氏。”古代的穷桑,位于现在山东省曲阜的北方,而少昊君临天下之后,都城就设在曲阜。换言之,桑姓中国人的老家,是在黄河下游的山东境地。到了二三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古老的桑家放族,又加入了另一支庞大的阵容,那就是当时秦国公族后裔的以桑氏为姓。当时,秦国公有人改以桑为姓的情形,《姓苑》记载清楚:“秦穆公,公孙枝字子桑,其孙以王父字为氏。”望族居黎阳郡(今河南省浚县东北)。桑氏后人尊少昊为桑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桑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桑姓出自嬴姓。春秋时候,秦国有个贵族叫作公孙枝,字子桑。他的后代以他的字作为姓氏,称为桑氏,世代相传,形成里今天的桑姓。关于桑姓的起源还有一个说法。远古时候有个地名叫作穷桑(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北),上古五帝之一的少昊是著名的氏族部落首领,他就建都于穷桑,并以地名为姓氏,称为穷桑氏。后来,少昊的后代将姓氏简化为一个桑字,成了桑氏。桑氏的望族居住在河南(今天的河南省洛阳东北)、黎阳(今天的河南省境内)。今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鹤山乡的东皋村、大辛庄、小辛庄、桑家庄以及桃源村等约有万余桑姓人;山东省肥城市桃源镇屯头村也有数千桑姓人。山东各地的桑姓人均源于宁阳县鹤山乡的东皋村,该村(原名桑家海子)有桑姓人家庙及家谱,家谱中讲该桑姓人明初迁徙于山西洪洞县。在今河北高碑店市阎家务村有桑氏一族,约400人,据称祖上来自山东境内。今山东省莱芜市黄庄镇有金水河,东王家庄,南北通香峪,台子村,茄子峪村,桑家庄等村约有数千桑姓人。在古代,桑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河南。(余略)
三、历史名人
桑 钦:北魏郦道元所注之《之经》,据说就是他撰写的。他曾从平陵人涂浑受《毛诗》,而造诣极深。他还精通《古文尚书》。
桑 容:字文耀,常熟人。明代画家,著有《竹窗集》。
桑弘羊:西汉大臣,政治家,洛阳人。他积极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坚持将冶铁、煮盐和铸铁收归管营,充实国家实力;还设立平准、均输机构,控制全国商品,平抑物介,使商贾不得从中获取大利;他还反对屈辱的“和亲” 政策,主张积极抵抗匈奴贵族的进攻,并曾组织 60万人屯垦,以防匈奴袭击。
桑维翰:字国侨。五代后晋河南人。开始去参加考进士,主考官因为厌恶他姓桑而没有录取他。有人于是劝他改姓,他不肯。有人劝他改业,不要读书了,他也不肯。他自己铸造了一方铁砚,发誓说:“要是等到我把铁砚磨破的时候还不能中进士,我酒改业。”他勤学苦练,结果铁砚还没有磨穿的时候他就考中了进士。为石敬瑭掌书记,主谋引契丹兵灭后唐。敬唐建立了后晋王朝以后,桑维翰累官中书侍郎平章事兼枢密使,接受贿赂积累了巨万财产。后来契丹军队打败后晋以后,原来的后晋将军张彦泽想要夺取他的财产,于是派人杀死了桑维翰。终年48岁。
桑世昌:淮海人,宋朝时期著名学者,陆游的亲戚,编辑有回文类聚,著作有《兰亭考》。
桑春荣:清朝刑部尚书,道光进士。职掌刑部十余年,平反大狱,执法公平,他的名声在当时很大。
桑调元:字伊佐(1695-1771),一字砎甫,自号独往生、五岳诗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雍正四年举顺天乡试,十一年召试,钦赐进士,授工部屯田司主事。后引疾归田,历主九江濂溪、嘉兴鸳湖、滦源书院讲席。著有《五岳诗集》二十卷、《文集》三十卷、《桑礰甫诗集》十四卷、续集二十卷等。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黎阳郡:黎阳县设置于西汉初期,北魏的时候改黎阳县为黎阳郡。在今天的河南省中部。 2 河南郡:汉高帝的时候设置。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2、堂号
枢密堂、淮翼堂:明朝的时候,桑世杰被封为秦淮翼元帅,连克镇江以东诸州县,判行为枢密院事。
============================================================
【桑姓宗祠通用对联】
〖桑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法行平准;
赋著扶桑。
——佚名撰桑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大臣桑弘羊,洛阳人,出身商人家庭。武帝时,官治粟都尉,领大司农,制定、推行盐铁酒类的官营专卖,设立平准、均输机构控制全国商品,从富商大贾手中夺回盐铁和贸易的控制权,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又积极主张抵抗匈奴贵族的攻扰,反对和亲政策,曾组织六十万人屯垦,以防御匈奴袭击。昭帝幼年即位,他与霍光、金日殚共同辅政,任御史大夫。始元年间,召开盐铁会议,坚持盐铁官营政策。下联说五代时洛阳人桑维翰,字国侨,因相貌丑陋,又姓桑(古与“丧”同音),考进士时几次被主考官刷下,有人劝他改业,他铸了个铁砚,对人说:“这个砚磨穿了,我就改业!”并写《日出扶桑赋》以表示心志。后唐同光年间终于中了进士,任石敬瑭的掌书记,又帮他称帝。后晋时,官集贤殿大学士、枢密院使等职。
旌常载绩;
文阵称雄。
——佚名撰桑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桑世杰,与俞通海等结水寨于巢湖,为宋太祖所抚,后攻江阴石牌寨,没于阵(见上是头《四、郡望堂号·2、堂号》)。下联典指明·桑悦,成化年间举人,敢为大言以凌人。
-----------------------------------------------------------------
〖桑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矢志磨穿铁砚;
同居雍穆闺门。
——佚名撰桑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后晋·桑维翰屡试不第,铸铁砚示人曰:“砚穿则改业。”下联典指晋·桑虞五世同居,闺门雍穆,时人重之。
============================================================
附录:【桑姓典故、趣事——乾隆桑家留对联】
清代乾降年间,社会经济逐渐恢复与发展,采矿业、纺织业发展较为迅速。清政府在江宁、南京、苏州、杭州等各地设织造衙门,派内务府亲信前往管理。这些派出大臣,依仗朝中有人撑腰,大肆吸吮民脂民膏,贪得无厌,个个敛财巨万。乾隆皇帝并不声张,为了解民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和贪官污吏们的丑恶嘴脸,先后三次下江南微服出访。
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第一次下江南微服私访,经洛阳至徐州,到泗洪,过明光去南京,一路无人认得,一路留下无数神奇的传说,在过明光时就有乾隆留对联的传说。
相传,这日乾隆爷原安排在泗浦古道,又名“江淮中道”去浦口,不知怎的糊里糊涂踏上了古招信至濠州的驿道。沿女山湖南岸,一路感叹大自然赋予这片神奇土地瑰丽风光,路经桑大郢(明光市大郢乡)觉得有些口渴,便到村里讨水喝。刚进村就见路旁一桑姓人家门前人声鼎沸,门庭若市。乾隆爷是个爱凑热闹的人,就朝人堆处走去。原来这桑家建房正上梁,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纷纷赶来庆贺,前来庆贺之人大都携带礼物。门前桑家主人身着马褂长衫,笑容可掬迎接前来贺喜的亲友。桑家主人见乾隆爷面生,互相礼罢,乾隆爷主动向主人说明来意,桑家主人生来爱交天下朋友,便客气地请至家中用茶。乾隆爷也客气地说:“主家不必客气,我喝碗白水便走。”桑家主人道:“哪里话,进了桑家门,就是桑家客,我这备有好茶,客官请品尝。”说着招呼家人为客人沏茶。客堂里还有两位先生,是桑家特意请来写上梁对联的,一副对联,两个先生,他们互相谦让,谁也没好意思动笔。推让了一会,一位姓汪的先生说是内急先方便一下,那位李先生见汪先生出门,也不好意思留下,找了个借口便离开了。桑家主人跟着出去送两位先生,客堂里就剩下了乾隆爷一人。乾隆爷见文房四宝放在桌上,手有点痒痒。心想:这乡村的先生就是酸劲大,这有什么可谦让的。乾隆爷喝了大半壶茶,见还没有人来,起身欲走,转念一想,这家主人大方、热情、好客,有文房四宝在此,何不留下一副对联以谢主家的半壶茶,于是提起笔饱墨挥毫写下一联:
上梁正逢黄道日;
竖柱巧遇紫微星。
接着为中梁写下:“乾元亨利贞”五个大字,写完后乾隆爷用茶壶压在联上角。乾隆爷怕露了身份,便起身出门。门口桑家主人招呼着前来祝贺的亲友,见过路之人茶饱要走,赶忙跑过来说:“因事多,在下没有陪客官,失礼了,请客不如遇客,既遇上了也是有缘,不如留下吃了饭再走。”乾隆爷拱拱手道:“先生客气了,我还赶路,谢了!后会有期。”桑家主人确实事多,认为一个过路人走就走吧,于是也拱拱手道:“客官慢走,后会有期。”桑家主人和乾隆爷哪里还有什么“后会有期”唷!皇帝爷哪有那么好见的唷!
汪先生方便后又回到客堂,一看对联已写好,那字雄浑泼辣,刚健清新,那意思更是精妙无比。心想这李先生的水平怎么提高的这么快。正在这时李先生回来了,一看汪先生手中的对联,从字到意,越看越惊讶,不由自主地说:“汪先生这般水平刚才还谦让,我要真的写了,还不羞煞我也!”汪先生听李先生这么一说,再细看对联,方才猛然大悟,慌忙出门要追那过路人,过路人早已走远。二位先生把此事告之桑家主人,桑家主人一拍脑门后悔道:“我真无用,真是有眼无珠,见他那貌相决非凡人。”
乾隆爷走了,但在桑家留下了墨宝,消息传开后,每天都有很多人前来观看。桑家主人把此对联留作传家之宝,多少年过去了,现在乾隆书写的真迹早不知下落了,但此联至今还在明光市城乡流传。
『捌』 具体说说姓"桑"的由来..
一 姓氏源流
桑氏的来源有三: 1 、我国的桑氏,根据考证,是由穷桑氏而来的,十分的源远流长。关于桑氏的源流,《姓谱》及《万姓统谱》都有记载:“出自少昊的穷桑氏,子孙以桑为氏。”古代的穷桑,位于现在山东省曲阜市的北方,而少昊君临天下之后,都城就设在曲阜。少昊又称为金天氏。后来因为居住在穷桑,并且在他居住在穷桑的时候登上了帝位,所以又号穷桑氏。他的子孙的一部分以他的号作为姓氏,称为穷桑氏,后来简化为桑氏 。 换言之,桑姓中国人的老家,是在黄河下游的山东境地曲阜市北方。2、 到了二三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古老的桑家放族,又加入了另一支庞大的阵容,那就是当时秦国公族后裔的以桑氏为姓。当时,秦国公有人改以桑为姓的情形,《姓苑》记载清楚:“秦穆公,公孙枝字子桑,其孙以王父字为氏。”出自秦国。春秋时期秦国公族有叫公孙枝的,他在秦穆公时期担任秦国的大夫,他的后世子孙以他的字作为姓氏,称为桑氏。 3 、相传,神农氏娶了桑氏作为自己的妻子,他们的后代于是有以桑为姓的,称做桑氏。
二 迁徙分布
桑氏的望族居住在河南(今天的河南洛阳东北)、黎阳(今天的河南浚县东北)。安徽省固镇县,宿州,太和有大量桑姓人。今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鹤山乡的东皋村、大辛庄、小辛庄、桑家庄以及桃源村等约有万余桑姓人;山东省肥城市桃源镇屯头村也有数千桑姓人。山东各地的桑姓人均源于宁阳县鹤山乡的东皋村,该村(原名(音)桑家海子)有桑姓人家庙及家谱(先祖山西洪洞县,明初迁徙定居于此)。在今河北高碑店市阎家务村有桑氏一族,约400人,据称祖上来自山东境内。今山东省莱芜市黄庄镇有金水河,东王家庄,南北通香峪,台子村,茄子峪村,桑家庄等村约有数千桑姓人。 山东寿光也有大量桑姓人,但他们和安徽固镇桑姓人同出一宗,均来自山西。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1 黎阳郡:黎阳县设置于西汉初期,北魏的时候改黎阳县为黎阳郡。在今天的河南省中部。 2 河南郡:汉高帝的时候设置。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堂号】: 1 枢密堂、淮翼堂:明朝的时候,桑世杰被封为秦淮翼元帅,连克镇江以东诸州县,判行为枢密院事。2 铁砚堂
四 历史名人
传说中有桑魁星点状元封百官一说。
1 桑弘羊:西汉洛阳人。出身于商人家庭。武帝的时候担任治栗都尉,领大司农。主张重农抑商,推行盐铁酒类商品由国家统一出售的政策。武帝临终的时候,授给他御史大夫的职位,与大将军霍光一起受遗昭,共同辅佐少主(昭帝)。始元六年许多官吏大臣要求取消盐铁酒类专卖的制度,桑弘羊坚决不允许。后来桑弘羊因为朝廷上有人政治阴谋而被杀害。终年70岁。
2 桑钦,北魏郦道元所注之《水经》,据说就是他撰写的。他曾从平陵人涂浑受《毛诗》,而造诣极深。他还精通《古文尚书》。
3桑馥三国时魏音乐家。
4桑维翰:字国侨。五代后晋河南人。开始去参加考进士,主考官因为厌恶他姓桑而没有录取他。有人于是劝他改姓,他不肯。有人劝他改业,不要读书了,他也不肯。他自己铸造了一方铁砚,发誓说:“要是等到我把铁砚磨破的时候还不能中进士,我酒改业。”他勤学苦练,结果铁砚还没有磨穿的时候他就考中了进士。为石敬瑭掌书记,主谋引契丹兵灭后唐。敬唐建立了后晋王朝以后,桑维翰累官中书侍郎平章事兼枢密使,接受贿赂积累了巨万财产。后来契丹军队打败后晋以后,原来的后晋将军张彦泽想要夺取他的财产,于是派人杀死了桑维翰。终年48岁。
5 桑世昌:淮海人,宋朝时期著名学者,陆游的亲戚,编辑有回文类聚,著作有《兰亭考》。
6桑容:字文耀,常熟人。明代画家,著有《竹窗集》。
7桑春荣:清朝刑部尚书,道光进士。职掌刑部十余年,平反大狱,执法公平,他的名声在当时很大。
8桑调元清朝工部主事
参考资料:http://mem.netor.com/wjx/frame.asp?id=286&name=桑%20%20%20%20%20%20%20%20
『玖』 百家姓里有姓桑的么
百家姓有姓桑的。
当代桑姓的人口大约有26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21%,排在第二百五专十九位大姓姓氏。自宋朝至属今1000年中,桑姓人口的增加率呈V形的态势。
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湖北、黑龙江、安徽、江苏、山西、山东、河北,这八省大约占桑姓总人口的64%。河南为当代桑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桑姓总人口的20%。
(9)历史学家桑扩展阅读
桑姓名人:
1,桑钦
桑钦,汉学者。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字君长,尝从平陵涂恽受《毛诗》,今世传之《水经》三卷,旧题桑钦撰。
2,桑虞
桑虞,十六国后赵将领。字子深,魏郡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人。桑冲子。少以至孝见称。后出仕后赵石氏,历武城令、祝阿太守,累迁宁朔将军、青州刺史。
3,桑维翰
桑维翰(898-947),五代后晋臣。字国侨。洛阳人。随石敬瑭历数镇。后唐末帝李从珂疑敬瑭,敬瑭遂反,命维翰作书致契丹主耶律德光求援,请结为父子,割地称臣。
『拾』 历史上有记载第一位姓桑的
《姓氏考略》记载:“神农娶承桑氏,亦作桑水氏,其后有桑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