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需要《大国崛起》中日本历史大事年表
1、日本开国
日本开国指19世纪50年代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武力强制日本放弃“锁国政策”,对外实行以建立国交和开港贸易为中心的开放政策。“开国”是对“锁国”而言。
在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日本推行“锁国政策”(见锁国令)期间,英、美、法等国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并挟其武力和商品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侵略扩张,同时也把锋芒指向日本。
从18世纪末起,俄、英、美等国不断向日本叩关,要求建交和开港通商,均遭拒绝。19世纪中叶,美国为开辟横跨太平洋的航路,并为捕鲸船只寻求停泊港,于1852年派遣其东印度舰队司令海军准将M.C.佩里前往日本交涉。
1853年7月8日佩里率舰队驶抵江户湾的浦贺,要求日本“开国”。因美舰身涂黑漆,日本人称为“黑船”。
在美国舰队武力威胁下,1854年 3月31日,德川幕府被迫签订《日美和好条约》(通称《神奈川条约》)。
条约规定,日本开放下田、箱馆(今函馆)两港作为美国来往船只的停泊港,并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等优惠。
1858年(安政五年),日本又被迫与美国、荷兰、俄国、英国、法国分别签订通商条约,总称<安政条约>。
德川幕府锁国政策破产和被迫“开国”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在严重的民族危机下,日本广大人民和爱国志士展开了反对侵略、反对幕府统治的斗争,揭开了日本近代史序幕。
2、戊辰战争
1867年日本孝明天皇死,明治天皇即位。1868年(戊辰年)1月3日,天皇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废除幕府,令幕府将军德川庆喜“辞官纳地”。
1月8日及10日,德川庆喜在大阪宣布“王政复古大号令”为非法。1月27日,以萨、长两藩为主力的天皇军5000人,在京都附近与幕府军1.5万人激战,德川庆喜败走江户,戊辰战争由此开始。
天皇军大举东征,迫使德川庆喜于1868 年5月3日交出江户城,至11月初平定东北地区叛乱诸藩。1869年春,天皇军出征北海道,于6月27日攻下幕府残余势力盘踞的最后据点五棱郭(在函馆市),戊辰战争结束。
这场内战把日本从腐朽落后的幕府封建统治下解放出来,为日本建立统一的近代国家奠定基础。就此,一个新生的日本帝国,开始出现在亚洲的东部。
然而,依靠枪炮建立的明治政权不久就准备依靠枪炮,去实现“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的野心了。
3、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
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需要指出的是,日本的明治维新并不彻底,大量的封建残余思想得以保留。通过明治维新,日本的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并跻身帝国主义列强行列。
日本帝国海军、帝国大学等大量充满军国主义性质和国家荣誉感的社会、文化符号应运而生。日本最终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4、西南战争
西南战争发生于日本明治十年(1877年)2月至9月间,是明治维新期间平定鹿儿岛士族反政府叛乱的一次著名战役。因为鹿儿岛地处日本西南,故称之为“西南战争” 。
西南之役的结束,亦代表明治维新以来的倒幕派的正式终结。
5、中日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朝鲜半岛称:清日战争,西方国家称: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此时的清朝是一个通过洋务运动回光返照的帝国,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这场战争使得日本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扩张,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唯一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大国崛起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日本开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戊辰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明治维新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西南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日甲午战争
『贰』 大国崛起讲述是什么历史
《大国崛起》虽然讲述的是葡萄牙、荷兰、西班牙、德国、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九个国家的发展史,实则是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历史的经验和借鉴。它如果作为异国风光片或高中世界历史教科书教辅片,其不乏可圈可点之处;但若以历史政论片论之——其得出需要借鉴的结论种种,甚至不如“洋务运动”及“五四运动”这两个时期对中国的启迪来得深刻。
时下,“大国”、“崛起”、“盛世”等一些宏大的词汇除了被不少专家学者热议,它们也成了很多国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这种现象,固然说明了中国发展的事实,但总给人一种错觉——回顾历史,《大国崛起》所涉九国,它们崛起的时候是否总把“大国”或“崛起”常挂嘴边?
在最后一集“大道行思”里,《大国崛起》对“大国之谜”有这样一段结论性的语言:“回顾500年来各个世界大国发展的历程,讨论大国崛起的关键性因素。单一的因素一定是错误的,但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却值得关注:重视科学和教育、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模仿别国的道路、后发国家在国家力量主导下加快现代化步伐等。”这结论说了等于没说,这是分析大国崛起因素的败笔。
《大国崛起》的创作者们,希望该片为讨论国家发展问题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资源和文明资源”,企图“让历史照亮未来的行程”。从该片总编导“不太喜欢这种解读方式”(指有人在片子中读到自由、民主)不难看出,它想传达的主要并不是西方发展历程中被提炼及传承的理念。它借鉴的是什么历史?传达的是什么理念?从《大国崛起》多见“国家”少提“个人”的全局而论,其与中国儒家关于国家的思想其实是不谋而合——《大国崛起》巧妙地回避了西方九国崛起或没落时,“国家”与“个人”的互动关系。
这导致了《大国崛起》试图达到的结果,可能最终还是脱离不了历史中那些曾经崛起但现已没落的“大国”的某种窠臼,而且,忽视了与儒家并立的中国另一主流思想——道家思想中的“大国”。
老子说,“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而“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些话,听起来好像玄之又玄,但其旨趣却颇为简单:大国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样,作为天下百川河流交汇之所,大国歉下,天下自然归附;而治理大国,就应该像烹小鱼一样,不要经常去翻动它。道家这些治理国家的思想和谋略,说白了,就是大国对外要注意处下守静,对内则应重视个体的自由权利。说到这里,笔者倒觉得,《大国崛起》一片所涉葡、西、荷、法、英、德、日、俄、美诸国,如今还能称得上“大国”者,是因为它们处理好了“国家”与“个人”的关系,对内而言,已经将尊重个体的权利和自由制度化了。时下,作为中国传统资源的道家思想被一些学人扬抑,他们以共和及宪政的理念继承了道家思想——这些思想,与今日“大国”的治国方略是可以接榫的。
“崛起”或许不错,但崛起之后何为是个必须思考的问题。《大国崛起》其实并没有告诉观众真正的答案:曾经崛起的大国为何走向沉沦?如今依然屹立的大国如何保持长治久安?话说回来,如北欧诸国“小国寡民”,但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不用忧虑年轻的时候因为学费贵而上不起大学,老了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养老金被挪用而造成空账。民众福祉若能如斯,国“大”或国“小”,又何必去计较呢。
『叁』 大国崛起所述的历史事件
西班牙和葡萄牙: 地理大发现;
英国: 首开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革命;
荷兰: 资本主义工商业内的制度创新(公司容与股票制), 造船业的兴盛;
法国: 法国大革命,进而引起一系列的思想开放(这是法兰西的风气之先, 但个人感觉并非法兰西强盛之源, 其强盛或曾经的辉煌, 一是因为工业革命的历史贡献, 二是因为有政治强人拿破仑的军事成就);
德国:德意志的军事统一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端;
日本:明治维新, 学习西方, 赶上西方潮流;
蘇俄:彼得大帝的学习西方, 以及列宁的社会主义大生产, 但因制度的问题却终究分崩离析;
美国:建国伊始即开创了完备的制度体系, 加之与德国同时开启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之後首开第三次科技革命. 独特的地理位置也住其免除欧战的祸端, 并通过两次世界大战迅速崛起, 开创了至今仍兴盛的全球霸权.
『肆』 《大国崛起》分别写出这些国家的重大事件
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九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并总结大国崛起的规律。
海洋时代(开篇暨葡萄牙、西班牙)
小国大业(荷兰)
走向现代(英国·上) (16—17世纪)
工业先声(英国·下) (18 — 19世纪)
激情岁月(法国)
帝国春秋(德国)
百年维新(日本)
寻道图强(沙俄)
风云新途(苏联)
新国新梦(美国·上)
危局新政(美国·下)
大道行思(结篇) 一、大国之谜 二、大国之惑 三、大国之路 四、大国之思
『伍』 大国崛起讲述什么历史
《大国崛起》虽然讲述的是葡萄牙、荷兰、西班牙、德国、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九个国家的发展史,实则是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历史的经验和借鉴。它如果作为异国风光片或高中世界历史教科书教辅片,其不乏可圈可点之处;但若以历史政论片论之——其得出需要借鉴的结论种种,甚至不如“洋务运动”及“五四运动”这两个时期对中国的启迪来得深刻。
时下,“大国”、“崛起”、“盛世”等一些宏大的词汇除了被不少专家学者热议,它们也成了很多国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这种现象,固然说明了中国发展的事实,但总给人一种错觉——回顾历史,《大国崛起》所涉九国,它们崛起的时候是否总把“大国”或“崛起”常挂嘴边?
在最后一集“大道行思”里,《大国崛起》对“大国之谜”有这样一段结论性的语言:“回顾500年来各个世界大国发展的历程,讨论大国崛起的关键性因素。单一的因素一定是错误的,但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却值得关注:重视科学和教育、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模仿别国的道路、后发国家在国家力量主导下加快现代化步伐等。”这结论说了等于没说,这是分析大国崛起因素的败笔。
《大国崛起》的创作者们,希望该片为讨论国家发展问题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资源和文明资源”,企图“让历史照亮未来的行程”。从该片总编导“不太喜欢这种解读方式”(指有人在片子中读到自由、民主)不难看出,它想传达的主要并不是西方发展历程中被提炼及传承的理念。它借鉴的是什么历史?传达的是什么理念?从《大国崛起》多见“国家”少提“个人”的全局而论,其与中国儒家关于国家的思想其实是不谋而合——《大国崛起》巧妙地回避了西方九国崛起或没落时,“国家”与“个人”的互动关系。
这导致了《大国崛起》试图达到的结果,可能最终还是脱离不了历史中那些曾经崛起但现已没落的“大国”的某种窠臼,而且,忽视了与儒家并立的中国另一主流思想——道家思想中的“大国”。
老子说,“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而“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些话,听起来好像玄之又玄,但其旨趣却颇为简单:大国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样,作为天下百川河流交汇之所,大国歉下,天下自然归附;而治理大国,就应该像烹小鱼一样,不要经常去翻动它。道家这些治理国家的思想和谋略,说白了,就是大国对外要注意处下守静,对内则应重视个体的自由权利。说到这里,笔者倒觉得,《大国崛起》一片所涉葡、西、荷、法、英、德、日、俄、美诸国,如今还能称得上“大国”者,是因为它们处理好了“国家”与“个人”的关系,对内而言,已经将尊重个体的权利和自由制度化了。时下,作为中国传统资源的道家思想被一些学人扬抑,他们以共和及宪政的理念继承了道家思想——这些思想,与今日“大国”的治国方略是可以接榫的。
“崛起”或许不错,但崛起之后何为是个必须思考的问题。《大国崛起》其实并没有告诉观众真正的答案:曾经崛起的大国为何走向沉沦?如今依然屹立的大国如何保持长治久安?话说回来,如北欧诸国“小国寡民”,但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不用忧虑年轻的时候因为学费贵而上不起大学,老了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养老金被挪用而造成空账。民众福祉若能如斯,国“大”或国“小”,又何必去计较呢。
『陆』 《大国崛起》,根据片中内容写出9个大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影响最重大的历史事件
西班牙,葡萄牙 :新航路的开辟 1492-1521 哥伦布,迪亚士,达·迦马,麦哲伦,是欧洲爆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直接促使欧洲资本主义诞生和发展,促进资产阶级大传的和封建阶级的衰落。
荷兰 尼德兰革命 1566-1609 使荷兰获得了独立,走上了自由发展的道路,成为欧洲海上强国
英国 英西海战,1588,德雷克 伊丽莎白一世 英国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西班牙从此一蹶不振,为英国成为新海上霸主奠定了基础
工业革命 1765-1840? 瓦特 极大提高了生产力,促进资本主义飞速发展,是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法国 法国大革命 1789.7.14-1794 罗伯斯比尔等 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铺平了了道路,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秩序,也是宣扬民主,自由,平等的革命
美国 独立战争 1775-1783 华盛顿 富兰克林等 使美国获得了独立
南北战争 1861-1865 林肯 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为美国资本主义飞速发展扫平了障碍
德国 德意志统一 1864-1871 俾斯麦 威廉一世 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德国从此经济高速发张,工业总产量达到世界第二
俄罗斯(苏联) 不断的改革 包括:1689彼得大帝改革,1763叶卡特琳娜改革,1861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917 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 1925年的斯大林工业建设
日本 明治维新 大葆玖利通 木户孝允 伊藤博文等 1868 推翻了幕府统治,为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化铺平了道路,使日本成为东亚强国
『柒』 《大国崛起》一书中所提到 的历史事件
【大国崛起•全书籍系列•目录(1——661)】
1、【大国崛起•葡萄牙西班牙】(2)
2、【大国崛起•德国】(75)
3、【大国崛起•法国】(181)
4、【大国崛起•日本】(331)
5、【大国崛起•美国】(425)
6、【大国崛起•英国】(551)
因资料有限,荷兰和俄国版本未找到。
【大国崛起•全电视纪录片系列•目录(662——748)】
7、海洋时代•葡萄牙西班牙(663)
8、小国大业•荷兰 (672)
9、走向现代•英国•上 (681)
10、工业先声•英国•下 (689)
11、激情岁月•法国 (696)
12、帝国春秋•德国(702)
13、百年维新•日本 (708)
14、寻道图强•沙俄 (714)
15、风云新途•苏联 (721)
16、新国新梦•美国•上 (728)
17、危局新政•美国•下(734)
18、大道行思(741)
『捌』 求知大国崛起各个国家古代近代现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与时间,谢谢
只能找到大国崛起这个纪录片上的可以整理一下,至于古代的重大时间估计你也不需要,也不好找工作量太大了,
第一是葡萄牙西班
15世纪,葡萄牙一代代航海家们开辟了从大西洋往南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线;1492年哥伦布代表西班牙抵达了美洲。
当麦哲伦完成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原先割裂的世界终于由地理大发现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世界,世界性大国也就此诞生。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相互竞争中瓜分世界,依靠新航线和殖民掠夺建立起势力遍布全球的殖民帝国,并在16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成为第一代世界大国。
但是,这两个依靠掠夺迅速崛起而没有发展工商业的帝国很快盛极而衰。
第二个 小国大业(荷兰)
建立起一个充分保障商人权利的联省共和国。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发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
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17世纪成为荷兰的世纪。
由于国土面积等天然因素,17世纪末,荷兰逐渐失去左右世界的霸权。但直到今天,荷兰人的生活依然富足,荷兰人开创的商业规则依然在影响世界。
第三 走向现代(英国)
(16—17世纪)
在1588年与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海战中大获全胜,使这个地处边缘的岛国,迎来了早期的辉煌。
随着英国殖民扩张和海外市场的成熟,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手工工场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为了鼓励发明创造,英国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专利法》。这一切,使得英国出现了全民热衷于发明、生产和贸易的景象。
当牛顿发现了宇宙运行的规律后,科学的精神渗透到英国社会中;当瓦特最终以万能蒸汽机解决了最核心的动力问题后,英国工业化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全面展开;当亚当·斯密以《国富论》指出了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后,英国人开始在本国强大工业能力的支持下,推行自由贸易,拓展全球市场。
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在此期间,英国打败了强邻法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殖民帝国。
19世纪中后期开始,殖民地日益成为英帝国的负担,而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也逐渐显现,英国的发展开始减慢,最终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第五 激情岁月(法国)
17世纪时,国王路易十四在法国建立起欧洲大陆最强大的绝对王权,并籍此将法国的经济、文化、军事力量都带到了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巴黎城就在那一时期诞生。路易十四对文化艺术的喜好培育了国民对思想文化的推崇,席卷了整个欧洲的启蒙思想在法国得到了普遍传播。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与公民权宣言》颁布。
拿破仑一世以大革命之子的形象出现,用征服欧洲的方式再次将法国带向巅峰。
第六 帝国春秋(德国)
铁血宰相俾斯麦以三场对外的战争,在1871年完成了德国统一。
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教育、科技的德意志,迅速站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沿,用30多年的时间超过英国,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第七 百年维新(日本)
1868年,明治维新正式开始。
二战后的日本,以《和平宪法》为基础,在美国扶持下,经济迅速发展。在1968年,即明治维新百年之际,成为当时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经济强国。
第八 寻道图强(沙俄)
1697年,俄国沙皇彼得一世用强硬手段推行了一场社会变革。
继承彼得改革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引进欧洲的启蒙思想,重视教育,并试图起草法律,但改革无法触动农奴制。女皇的业绩最终只能表现在领土扩张上,在18世纪后期,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美的大国,并成为欧洲事务中的重要角色。
第九 风云新途(苏联)
1917年,苏维埃政权在十月革命后诞生
列宁去世后,斯大林决定加快工业化进程,开始实施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随着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一跃成为工业强国,令当时正处于经济危机中的欧美各国惊叹不已。工业化成就的光芒掩盖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而很快到来的二战检验了这一工业化成果。苏联新工业区的威力和苏联人民的巨大牺牲,使它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也赢得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有的地位。
第十新国新梦(美国·上)
(17世纪—19世纪)
1620年,五月花号载着一百多名英国清教徒来到北美大陆。遵照登陆前签订的《五月花号公约》,清教徒开始了在新大陆上自治管理的生活。
1776年,北美13个英殖民地宣布成立美利坚合众国
1787年制定了对美国发展影响深远的成文宪法,建立起中央政府。
1860年导致了南北战争的发生。林肯总统带领北方打赢了这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中央政府也由此逐渐壮大。在政府推动下,历时一个多世纪的西进运动成果斐然。
1894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这个年轻的国度已站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头。
1929年,波及全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来临,美国损失惨重。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加大了政府管理经济的力度,通过一系列新政措施,使美国逐步走出困境,也由此开创了看得见的手(政府)和看不见的手(市场)共同作用于经济的混合经济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美国历史新的转折点,美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并由此开始主导世界。
『玖』 《大国崛起》里的各国历史大事年表
英国的
公元前2000年:凯尔特人出现在布列塔尼半岛.
前900年:凯尔特人出现在英格兰;爱尔兰文明出现.
829年:英格兰第一个王朝——盎格鲁萨克逊王朝建立.
1066年:诺曼王朝建立.
1086年:末日审判书出版.
1190年:金雀花王朝的国王狮心王理查发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1204年:诺曼地公国被兼并.
1215年:自由大宪章建立.
西元1337年~1453年百年战争爆发.
西元1455年:玫瑰战争爆发.
西元1461年:约克王朝建立.
西元1487年:玫瑰战争结束.
1534年:英格兰从罗马教廷分离,英格兰国教会初步成立.
1588年:英格兰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西元1620年:五月花号抵达北美.
西元1689年:光荣革命.
1707年:英格兰王国与苏格兰王国合并,联合王国 (英国)成立.
西元1775年:乔治三世颁布印花税制度.
西元1783年:和法国共同承认美国独立.
西元1837年:英国进入维多利亚女王时期.
西元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参加.
西元1918年:打败德国.
西元1930年~1931年:经济大恐慌.
1939年:英国向德国宣战,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5年:德国及日本相继投降,二战结束.
西元2005年:发生伦敦地铁轰炸事件.
美国
1620年,“五月花”号载着100多名英国清教徒来到北美大陆。遵照登陆前签订的《五月花号公约》,清教徒开始了在新大陆上自治管理的生活。最终,在这块欧洲各国都没能统治的大陆上诞生了新的“主宰者”——美利坚合众国。1894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这个年轻的国家站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头。1929年,在波及全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中美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新政措施,使美国逐步走出困境。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美国历史新的转折点,促使其从一个移民国家跃为世界第一强国。
1607.5 英国伦敦公司在弗吉尼亚的詹姆斯敦建立第一个永久居留地。
1775.4.19 列克星敦和康科德人民对英军进行反抗,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
1776.7.4 大陆会议通过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草案。
1787.5.25 制宪会议在费城召开,草拟了新宪法。1789年3月4日,宪法正式生效。
1789.4.30 美国联邦政府成立,乔治·华盛顿就任第一届美国总统。
1789.9.24 根据联邦政府条例,最高法院成立。
1791.12.15 美国宪法增列十条修正案,即权利法案。
1792.4.2 美国国会通过造币法,在费城建造一座造币厂。
1800.12.1 联邦政府首都从临时所在地费城迁往华盛顿特区。
1803.4.30 美国从法国拿破仑手里廉价购买路易斯安那全部土地,使美国领土面积增加一倍。
1863.1.1 林肯签署《解放宣言》。
1865.4.9 南部邦联军投降,美国内战结束。
1941.8.12 罗斯福总统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大西洋的纽芬兰岛附近的军舰上举行会谈,发表《大西洋宪章》。
1941.12.7 日本偷袭珍珠港。次日,美国对日宣战,正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2.6.4 美日爆发中途岛之战,这是太平洋上的关键一战。
1944.6.6 美国军队及盟军在诺曼底登陆。
1945.2.4 美国、英国和苏联领导人举行克里米亚会议,发表克里米亚声明,并于同月11日签订雅尔塔协定。
1945.7.16 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
1968.4.4 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遭暗杀身亡。
1969.7.20 “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人类首次踏上月球。
1972.2.21 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为期8天的访问,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会谈。访问结束时,中美签署上海公报。
日本
约公元1世纪,日本各地有100多个小国(其中有的与东汉建立了外交关系)。后来,这些小国逐渐得到统一。
到了公元4世纪,在关西地方建立了比较大的国家,据说最终将它们统一起来的是当今天皇族的祖先。当时,日本国的范围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国。
于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国家才得以统一。所以很难对日本国诞生的确实年代作出准确的判定。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并即位,即位日相当于现在的公历2月11日,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
绳文时代
从洪积世起,日本列岛上就有人类的祖先生活,日本人种及日语原型的形成则被认为是1万年前至公元前3世纪前后的绳文时代。当时,人们数人或十人一户居住在竖坑式草屋,以狩猎、捕捞及采集为生,构成了贫富与阶级差别的社会。
弥生时代
公元前3世纪,水稻种植和金属器具使用技术由朝鲜转入九州北部。稻作技术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它扩大了生产,产生了贫富等级差别,使农村共同体趋向政治集团化。农耕带来的信仰、礼仪、风俗习惯也逐渐传播开来,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原型。
飞鸟时代
公元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随着国家的统一,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古坟广大到各个地方。这个时期是中国许多知识和技术传入日本的时期。4世纪,大和政权吸引了大陆的高度物质文明。到了5世纪,来自朝鲜半岛的外来人(归化人)带来了铁器生产、制陶、纺织、金属工艺及土木等技术。同时已开始使用中国的汉字。6世纪,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
7世纪,圣德太子致力于政治革新,并以“大化革新”为契机,着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个做法仿效了隋、唐,而且此时更加积极地摄取大陆文化。至9世纪末期先后共派出10多次遣隋使和遣唐使。
奈良时代
公元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现在的奈良市以及近郊),迎来了律令国家的兴盛时期。但是,此时农民贫困、游民增加,由于庄园扩大而导致公地公民制的实质上的崩溃等,矛盾开始暴露出来。
这个时期由于国家极力保护佛教,因此,佛教文化,特别是佛教美术开始繁荣起来。如7世纪初期开创日本佛教文化的飞鸟文化;7世纪后期独具一格的白凤文化;8世纪中叶在唐代鼎盛期文化的影响下以写实手法体现人类丰富情感的天平文化等等。
与佛教美术相媲美,这个时期文化方面的金字塔是《万叶集》。《万叶集》收集了8世纪中叶前约400年间,下至庶民上至天皇所作的大约4500首和歌,如实反映了古代日本人的朴素的生活情感。此外,现在还保存着的日本最古老的历史书籍《古事记》(712年)最古敕撰历史书《日本书纪》(720年)、最古的汉诗集《怀风藻》(751年)等等都是这个时期的文化遗产。
平安时代
8世纪末,日本将都城移至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市),试图重建律令体制。但由于公地公民制的崩溃,国家陷入了财政困难。894年派出最后一批遣唐使后便告终止,就此不在大量摄取大陆文化。
10—11世纪,藤原氏垄断政权,以庄园为经济基础,势力最为强盛。但是,由于地方政治的混乱,导致治安混乱,武士集团强大起来。到11世纪末,为对抗藤原开始实行“院政”(指日本平安时代后期上皇、法皇代理天皇执政)。于是,武士进入了中央政界。
平安时代以中国文化为特色。9世纪时受唐朝影响,密教和汉学方面的弘仁、贞观文化还十分繁荣。但是10世纪后与大陆的直接交流断绝后,便产生了日本独特的贵族文化。其代表有第一部敕撰和歌集《古今和歌集》(10世纪初)、世界上最古老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11世纪初)、随笔《枕草子》(公元1000年前后)等等一批文艺作品。
镰仓时代
12世纪末,源赖朝受封第一代征夷大将军,并在镰仓建立幕府,从此诞生了武士政权,由此产生了武家政治和公家(指朝廷公卿、贵族)政治的对立。13世纪后期,幕府的武士统治开始面临困难,镰仓幕府逐渐走上灭亡的道路。
在文化方面,以过去的贵族文化为基础,摄取宋朝时传入日本的禅宗文化,培育了生动、写实、朴素及独特的武家文化。在宗教方面,由法然、亲鸾、日莲等著名僧人创建了镰仓佛教,获得了各阶层的信仰。12世纪传入日本的禅宗受到了关东武士的重视,艺术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倾向。文学方面出现了以源平合战为背景小说《平家物语》(原作诞生于13世纪初),是日本古代军记物语的杰出代表。
室町时代
14世纪的前半期,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稳定了京都的室町幕府以后,2个多世纪内在政治、文化方面,武家都压倒公家,处于优势。由于室町幕府是聚集了各有力大名而建立的,因此幕府本身的统治能力薄弱。应仁元年(1467年)一月,应仁之乱爆发,全国各地的大名纷纷而起,室町幕府摇摇欲坠,日本进入战国时代。战国大名成了统治当地土地及人民的强而有力的独立政权。
在文化方面,无论是贵族还是武家的文化,都受到禅宗的影响。14世纪末期以金阁寺为代表的北山文化及15世纪末期以银阁寺为代表的东山文化都十分发达。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来到日本,传入了枪炮和基督教。那是文化方面充满生气的时代。
战国时代(室町末期及安土、桃山时代)
应仁之乱后,日本各地大名纷纷崛起,战火纷飞,民不聊生。16世纪中叶,一位决心以武力统一日本、结束乱世的枭雄出现,他就是织田信长。永禄三年(1560年),织田信长在桶狭间以两千人马击败今川义元四万大军,名声大振。尔后逐步统一尾张、近畿,并准备进攻山阴、山阳。在此期间,信长修筑了气势宏大的安土城。因此,信长的时代被称为“安土时代”。
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变爆发,信长030600.net身亡。织田重臣羽柴秀吉先后击败明智光秀及柴田胜家,确立了自己的继承人地位。此后经过四国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战,逐步统一日本。后被天皇赐姓“丰臣”,并受封“关白”一职。丰臣秀吉的时代被称为“桃山时代”。
庆长三年(1598年),丰臣秀吉在伏见城病逝。丰臣家裂分为近江(西军)和尾张(东军)两派。身为丰臣政权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于庆长五年(1600年)发动关原合战,大败西军,建立德川政权。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战国时代结束。
江户时代
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家康受封征夷大将军,在江户(现东京)建立幕府政权,此后260多年,德川家统治全国。这段时期被称作江户时代。德川幕府严格控制天皇、贵族、寺院神社,并费尽心计统治着支撑幕藩体制的农民。元和九年(1623年),德川家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就职,下令锁国。除开放长崎、界作为对外港口外,一律禁止外国人来日本,也禁止日本人远渡海外。由于闭关自守,幕藩体制迎来了安定时期。但是随着产业的发达、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自给自足的经营体制系崩溃,18世纪起幕藩体制开始动摇。
庶民文化是这个时期的特色。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初期的元禄文化是以京都、大阪等上方(日本关东地方人称京都、大阪为上方)地区为中心的武士和商人的文化。人偶净琉璃、歌舞伎、浮世绘、文人画等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商人文化。
明治时代
江户幕府末期,天灾不断,幕府统治腐败,民不聊生。且幕府财政困难,使大部分中下级武士对幕府日益不满。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以坚船030600.net利炮叩开锁国达200余年的日本国门。
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日本人逐渐认识到,只有推翻幕府统治,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才是日本富强之路。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展开了。在这场推翻幕府统治的运动中,萨摩、长州两藩武士起着重大的作用。1868年1月3日,代表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倒幕派,在有“维新三杰”之称的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的领导下,成功发动政变,迫使德川幕府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交出政权,并由新即位的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诏书。这就日本历史上的“明治维新”。日本从此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868年(明治二年),明治天皇迁都江户,并改名为东京。之后从政治、经济、文教、外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明治初期,日本重视轻工业,19世纪90年代,生丝和棉花纺织业已经为典型工业。生丝全国出口量第一,棉花和纱代替了茶叶,出口量仅次于生丝。渐渐地,日本成了生丝和棉的出口大国。但与此相对照的是,日本的重工业在此时期发展缓慢。日本国力逐渐强大。后来在甲午中日战争(日本方面称“日清战争”)及日俄战争中打败中国北洋舰队,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日本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之一。
大正时代、昭和时代
与明治时代取得的历史性进一步相比,大正030600.net天皇被称为“不幸的大正”。大正天皇在位15年(1912—1926年),政绩还不如明治,而且他一生为脑病所困,最后被迫让权疗养,由裕仁亲王摄政。
1926年,裕仁登基,年号“昭和”,即昭和天皇。昭和时代前30年,对于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人民来说,是黑暗的30年。这时的日本政府致力于侵略扩张。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不久后侵占中国满洲。1937年7月7日,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时期,不仅给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这是日本历史以及中日关系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1945年8月15日,日军投降。美军占领日本,改日本专制天皇制为君主立宪制,天皇作为日本的象征被保留下来。
1972年7月,田中角荣出任日本首相,开始执行“多边自主”外交。同年9月田中访华,于9月29日与周恩来总理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宣布中日正式建交。1978年8月中日两国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78年10月邓小平副总理应邀访问日本,宣布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中日两国关系从此趋于正常化。
1989年1月7日,昭和天皇病逝。皇太子明仁即位,改年号为“平成”。
『拾』 大国崛起。 第3、 4、 5、10、 集整理四集中所讲述的历史事件(时间、历史人物)
大国崛起》读书笔记世界历史波澜壮阔,大国兴衰构成了其中的篇章。 15世纪以来,先后有九个国家—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在历史兴衰和发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义,阐述其发展历史,探询其发展轨迹,总结起经验教训,对于今天的中国大有裨益。本书以历史为线索,分别对这些大国在兴衰沉浮中的重大事件,特殊时期,重要人物以及功过得失等做了系统的讲述,我则主要谈谈自己对这本书中的几个片段的自我理解。一 民族国家 为什么是小小的葡萄牙呢?我想谁都无法否认葡萄牙率先进行扩张是多种因素的结果,其中我们可以简单的罗列几条:面积狭小,资源有限;三面被陆地包围,发展被局限在海上;王室对于探险的热爱;来至东方的吸引等,不管怎样,我想有一个原因是怎么也不能被忽视的,那就是葡萄牙民族的率先形成,而民族的形成则冲破了欧洲中世纪被宗教笼罩下的愚昧状态,焕发出对未知世界的强烈渴求,成为进行海上大规模探险的无形的却是无比强大的动力,也就使全民上下形成一种合力。二 消耗与生产 同样是通过海外殖民扩张建立起来的帝国,我们却发现:最开始的葡萄牙,西班牙以及稍后的荷兰,帝国所维持的时间,以及创造的价值都不能和后来英国相提并论,当然这当中有人口,战争等方面的原因,然,我们却可以下定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前面的三国都把所掠夺的财富用于消费与享受,而后者则把掠夺的财富用于国内的生产,这就是英国的“重商主义“,特别是后来发展成的”重工主义“。其结果的不同是,前者使前三国的国内,从上到下形成一种奢华靡费,只知道享乐的风气,以及本国白银的大量外流,而后者则使英国日渐强大,建立起完备的工业体系。这让我想起了那句话:生产才能产生价值,消费不能产生价值。三 经济,政治与军事 由下面的这样一个史实可以得出这样的论断:经济,政治,军事三者本是一家,那就是德国的统一之路。到十九实际上半时期,德意志还是一块分崩离析的土地,当时的欧洲列强都不希望德意志的统一,而德意志内部的分歧也是及其严重,内部各邦国之间互收税费,极大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为了完成统一,德意志民族的代表普鲁士采用了政治,经济,军事三种手段,最终成就统一弘愿。政治上拉拢沙俄,钳制法国;经济上李斯特提出德意志内部互免关税,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军事上打败奥地利与法国。而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在于经济手段,当德意志达成经济上的统一时,政治上的统一就只是时间问题了。这便是典型的经济影响政治。四 效率与公平 苏联的历史让人感叹,曾经的无比强大在瞬间剥落,在解体的那一刹那。 对于苏联解体的原因,自然有很多争论,并且很多都是对的,我个人认为一点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基于其性质要过多的强调公平,并且很容易在公平的理解上走向极端,认为大家都完全一样就是公平,其结果就是在体制的创新上赶不上以效率为上的资本主义,以至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事实上后来为了赶上美国,苏联的后几任领导人都曾尝试着政治,经济向效率侧重的改革,只不过是戈尔巴乔夫下的药最猛最急,于是苏联就败在了他的手里。效率与公平似乎是两个对立的矛盾体,在现实中必须有所侧重,而这个度将决定一个国家的发展与稳定。五 霸权主义 历史上有很多个人,有很多强国都妄图依仗其自身实力称霸世界,其结果呢,各个殖民帝国相继土崩瓦解,拿破伦兵倒,希特勒自杀,日本战败,苏联解体。历史反复证明: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永远独霸天下,最多只是暂时的,九个大国的兴衰沉浮变是最好的证明。世界必然向多级化发展,这是一个简单的纳什均衡,是历史的潮流,是发展的必然。然而,很显然,美国人并不愿意承认这一点,所以才有现在的伊拉克战争和反恐困境。我想这为我们国家在不久的将来崛起之后的对外政策是一个警示吧!注:个人意见,可能有史实记错或理解上的偏差,希望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