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过渡
客观地讲,在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的历史教学内容是连贯的,也是符合中学生回的认知心理要求答的。初中历史教学体系是以主题形式呈现给学生(约35个主题),基本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即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编排的,体现了时序性的原则。作为初中生来讲,还是比较容易接受和学习。而高中的历史内容对初中的历史知识体系了作为重新的修改,包括三个必修模块(政治文明、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历程),选修包括历史上重大的改革、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等共六个模块,且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穿插学习。显然,这样的安排避免了初中和高中历史知识的简单重复,有利于高中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
2. 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学科的衔接
摘要:文章就工作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明确了教学衔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专了属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有利于高一历史教学的顺利开展。关键词:学历史;教学衔接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5-0044-02因为在江苏高考中文科生历史必考,所以历史成为了江苏高中加二学科中比较重要的一门科目。(剩余2453字)
3. 高中历史教学与初中历史教学有何联系与区别
1 课程理念的联系与区别 初、高中的历史课程标准理念都包括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形成对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可见,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指导思想上具有统一性。在此基础上,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增加了对“关注现实、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课设置的多样性”的理念,以体现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特点和要求。 2 课程目标的联系与区别 知识方面,初中主要从宏观角度入手,兼顾了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系统性。高中则选取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纵深发展的知识,更强调历史知识的专题性。在能力方面,初中要求掌握基本的历史能力,比如: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历史想象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能力。高中除了进一步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方法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之外,主要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初中主要要求学生在探究与合作学习和积累历史知识的同时感知历史、对历史的发展形成初步的认识。高中则重点强调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探究的方法、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同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习。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课程标准都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放在了首位。在初中,主要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科学的态度和一定的国际意识;高中则强调了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和历史意识的培养。 总之,对于三维目标,课程标准都强调三者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同时,强调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学习的终极目标,而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 3 课程内容的联系与区别 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初中主要以主题(44个)的形式,基本按照历史发展的线索,即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要求学生初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在主题形式的同时,初中历史还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历史的时序性和线索性。高中课程内容对历史知识的体系进行了重新组合,突破了以往历史课程内容的编排体系,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历史内容的呈现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专题的形式构建了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内容。其中必修包括3大模块(共25个专题),主要涉及政治(9个专题)、经济(8个专题)、文化(8个专题);选修共6个模块,包括历史上重大的改革、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时间、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这样,避免了初中和高中历史知识的简单重复,更有利于高中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不管是初中的主题还是高中的专题,都力主在课程内容的呈现形式上打破过去的“通史”模式,主题是专题学习的基础,专题是主题学习的提高和深化。 4、教学建议的联系与区别 初、高中的教学建议都提出了落实课程目标,把握好课程内容、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和方式的转变等三方面的要求。初中的教学建议,着重强调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强调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高中强调了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客观和及时的评价。在探究学习方面,初中主要要求教师给学生更多参与探究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高中则要求学生在探究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教学除了以上三方面的要求外,还提出了深化对课程理念的认识,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的能力。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有利于学生全面的看待历史问题,特别是历史与语文、地理、英语的联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有利于学生历史意识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学生可以通过科学的历史方法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总之,整体熟悉和把握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特别是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于我们整体把握基础教育历史的教育目标,进行课堂设计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说初中历史教师有必要了解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高中历史教师有必要熟悉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具有连续性和前瞻性。
4. 如何做好历史初高中衔接ppt免费资料
转一篇文章供参考
因为在江苏高考中文科生历史必考,所以历史成为了江苏高中加二学科中比较重要的一门科目。可能正是基于这一点原因,教育部门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规定初升高历史科目成为考试科目。寄希望初中的历史考试可以为高中的历史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比较残酷的。笔者作为一位从教十年的高中历史教师,接手了一届又一届的高一新生,切身的感受是通过初中历史考试升上高一的学生不见得在高中历史学习上就比以往的不参加历史考试的初中生显得轻松。那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呢?初中多背点了历史难道是无用功吗?笔者从高一历史教学的角度进行了一定的反思,觉得问题主要是师生没有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工作。
一、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心理状态方面。学生中考完毕整个身心松弛下来,中考过后彻底放松了两个月,步入高一,整个身心很难一下子进入学习状态。并且高中学习才刚刚开始,还未到突击用功的时候。这种侥幸心理的存在,使得松懈情绪继续蔓延,让高一的历史学习一开始就显得苦难重重。
2.教材方面:
(1)初中历史教材较通俗易懂、难度小,且大都介绍的是基本的历史概念和历史现象,特别强调基础知识的死记硬背。而高中教材的内容迅速增加,而且题目的难度也迅速增加,比较注重历史情景材料的分析和运用。《江苏省考试说明》中强调“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相统一的考核目标,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1]使得从初中跨上高中这一阶“台阶”显得过高,学生一时很难适应。
(2)从教材的编写体例来看,初中的历史教材还是传统的编年史形式出现,学生按照时间把握中外历史的基本发展脉络。而新一轮课程改革后高中历史教材以专题史的形式出现,用学习模块加学习专题的形式来呈现课程内容,包括9大模块(必修3个,选修6个)和66个学习专题(必修25个,选修41个)。而且根据教科书多样化的要求,历史教科书由“一纲一本”向“一标多本”过渡,促进了教科书的多元化。这就使得刚进高一的学生一下子看花了眼,难以适应新的教学体例。
3.教学方法方面。“初中历史教材每课内容较少,教学进度较慢,对重点内容和疑难问题,教师均有较多的时间反复强调和答疑解惑。”而高中历史教材每课内容通常较多,而且高一每周仅有两课时,教学进度较快,对于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很难在第一时间就吃透教材的内容。而教师顾及到进度也不会在课堂上多次的反复,导致部分同学对高一的历史消化不良。同时初中历史习题难度较低,学生只需记住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即可很好的应付考试。而高中历史习题难度较高,考试注重对学生能力的检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把有限的时间重点放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很多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需要学生自己理解掌握。教学侧重点的转换也让学生一时难以适应。甚至有的时候还会用初中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去解答高中的历史习题。让高中教师觉得心里十分矛盾,究竟应该感谢初中历史教学还是归咎于初中历史教学呢?
4.学习方法方面。初中学生习惯于跟着老师转,用记忆的方法,不太善于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历史问题。而高中历史学习中需要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脉络。很多新升上高一的学生往往沿用初中那套历史学习的老方法,甚至考试前还要求历史老师划出考试范围,好临时突击背诵应付考试。最后才发现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二、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途径
1.教学心理的衔接。新高一的班主任在七月初拿到新生入学名单的时候就应该和新生及其家长及时沟通,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初高中学习的差异,让学生在中考后适当放松的同时,能够适当的作一些学习的准备工作,不要将两个月暑假完全荒废掉。劳逸结合迎接高一的到来是最佳的选择。而新高一的历史老师在上第一堂历史课的时候,就应该向学生明确介绍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高中历史学习的艰巨性,以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同时对于初高中教材的差异、教学方法的差异,学习方法的差异也要做出详细的介绍。让学生在对高中历史有着清楚认识的状态下进入高一的历史学习。
2.教材的衔接。高中教学内容增多了,但很多地方还是与初中内容具有相似点和联系性的。教师应该注意初高中历史教材中相关知识点的衔接。已教过的相同知识点应注意复习,并侧重相同知识点之间存在的细节上的差异。而高中新增的内容则应重点介绍和分析,并注意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差别和联系。学生在旧知识上可以温故而知新,在新知识上可以触类旁通。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体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让高一新生尽快适应这种变化,教师应该紧扣历史课程标准和江苏省考试说明,注重教材知识结构的构建,使其尽快和高一新生的认知结构相适应,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教学方法的衔接。适当放慢起始的教学进度,让高一新生有两三个星期的适应时间,再逐步加快教学的节奏,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尽快适应,又不会影响到整个的历史教学进度。教师在课堂上讲清历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创设新问题和新情境,加强学生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编写必要的历史学习提纲来引导学生阅读和消化高中日益增多的历史教学内容,并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4.学习方法的衔接。教师首先得明确初中那一套死记硬背的历史学习方法其实并不适合高中。同时在课堂上利用专门的时间给学生上一堂学法课,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才能产生出最佳的学习效率。同时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要不时的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只有通过不时的训练和指导,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当然每一个高一学生都是不同的学习个体,老师介绍的学习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位学生。因此学生自己应该在历史学习中不断摸索,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多指点,学生多探究,互相配合,尽快跨过高一新“台阶”。
实践证明,按照上述方法,大约经过一个月的学习时间,绝大部分学生可以适应高一的历史学习,说明上述一些方法对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还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笔者希望通过以后的实践和改进能够将学生适应的时间变得更短。
5. 如何进行历史教学内容的衔接60
通过对初高中历史课标的对比并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比较初高中历史教学的差异,针对差异提出若干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对策,希望对初高中历史教学顺利过渡有所裨益。
6. 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摘要:文章就工作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明确了教学衔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内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容有利于高一历史教学的顺利开展。关键词:学历史;教学衔接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5-0044-02因为在江苏高考中文科生历史必考,所以历史成为了江苏高中加二学科中比较重要的一门科目。(剩余2453字)
7. 历史应该怎么进行初高中衔接
目前国内,初中一般是通史,高中一般是专题史,思路是一脉相承,但是讲课形式不一样。建议上高中之前读一读老版的高中教科书,最好是06年之前的,那时候高中也是通史,补充的背景知识比较多。
8. 如何做好初中和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衔接
高中历来史只不过是在初中历源史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 你想学好高中历史 先去温习初中历史 把主要的大事年表记下了 高中历史不是死记硬背 要理解去背 就行历史高考选择题 每个选择都对 意思也相近 纯靠背你完全做不出来 这就需要你理解题目 根据课本去做了
9. 如何做好高,初中的历史教学的衔接的
悄悄告诉抄你,初中和高中教的历史是没有太大深度的,可以当背着故事看。
高中历史其实就是初中历史的深化版和扩充版,只需要做好并熟练初中历史的时间轴 ,再将高中的历史事件填充进去,就一目了然了。他们的逻辑都差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