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很多历史学家不能成为政治家
这就是为什么北宋是个文弱的朝代,金国曾近说要三年拿下北宋,结果十三年都没有拿下……文人文弱,骨子里却有所取舍。
2. 古今中外,有哪些名人(政治家,音乐家,科学家等等都可以)怪癖比较多。
竹林七贤 国外的 天才离疯子只一步之遥,这是很早就有的一种说法。但要把每一个天才都称作疯子,也缺少些情理。然而,文明世界中许多声名显赫的人有自己不少鲜为人知的怪癖和习惯却是事实:
司汤达在每天早晨写作前,总要读几页《民法大全》;
果戈里习惯于站在斜面写字台前写作;
马克·吐温总是俯卧着写作;
安徒生喜欢在森林中构思童话;
埃米尔·左拉走到街上就要数灯柱;
美国作家海明威、英国童画家卡尔洛和英国女作家伍尔夫都喜欢站着写作;
英国诗人雪莱常在一个地方动也不动地读书长达16小时;
马可尼常常独自一人放声狂笑;
希腊演说家摩斯缔尼演说时,舌头下面总是要放置一些小石子。
福楼拜写书的时候别有一番情趣,他会同他塑造的主人翁一道呻吟或哀叹。他还一会儿哭,一会儿笑,要不就大步流星地在办公室来回地走和抑扬顿挫地朗读。
挪威剧作家易卜生,认为瑞典剧作家斯特林堡是他的竞争死敌,他要把斯特林堡的像放在他的书案上,时时相对,才能写出好剧本来。
菲力普·贝松的要求未免有些过分:他认为写作就像怀孕,在作品完成之前决不能提起,否则就有可能“流产”。所以他在写作的时候,除了保姆和几个亲人之外,禁止任何人未经允许擅自闯进去。如果有人不经意地瞥了一眼他的稿纸,他就会大发雷霆;
最奇特的作家要数弗朗索瓦·韦耶冈了。他喜欢把切肉的小案板放在膝盖上写作,而且由于需要安静总是在夜里工作。他经常从晚上10点钟开始,喝着中国的绿茶,一连写上12个小时。这还不算,奇就奇在他非要有电灯光照在白色的稿纸上才能写作,所以早晨他也不打开百叶窗,不想知道太阳是否已经升起,以至于在冬季,他有时甚至整整一个星期都不见阳光,他认为这是写他那样的作品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我国的一些名作家也有自己的怪癖:
唐朝文学家王勃,每次写诗作文之前,先磨墨数次,饮酒数杯,然后用被子蒙头构思。起来后提笔挥洒,一气呵成。
北宋初年著名隐逸诗人林逋,酷爱梅花和鹤,甚至终身未娶,人称“梅妻鹤子”。
清代诗人袁枚是个“食癖”,他有名作《随园诗话》,另有一本烹饪专著《随园食单》,收录了“食谱”几百种,大都亲自制作品尝过。
当代诗人艾青,自称“癖好”是收集海螺。他有时会在海边寻寻觅觅,有时会在地摊前徘徊,他搜集的海螺,大的像皇冠,小的像珍珠,黄的像玛瑙,绿的像翡翠。
作家孙犁的癖好——不倦地包书皮。为了包书皮,他四处寻找皮纸,甚至动员亲朋好友广为搜罗。
夏衍、王蒙都喜爱养猫,成为“猫癖”。夏衍的母亲徐绣笙,特别爱猫,从小培养了夏衍对猫的感情。猫成为夏衍一生的伙伴。王蒙自己的饮食由别人侍候,而猫的饭食则由他亲自下厨制作。
。。。。。
其实,拥有怪癖者自是不可胜数,我们完全可以发挥我们无限的想象力,在政界、文艺界、军事界等等这诸多的领域,必然也有这无数的名人拥有怪癖的例子,而我这里虽举了很多例子但仍然不免是挂一漏万的。不过,我想说的是,之所以举这么多例子,我不是想要简单地论证历史上不乏有怪癖的名人,更不是仅仅想让大家了解这些鲜为人知的事实。
我想说的是,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其实这些名人的做法与其说是“怪癖”倒不如说“至情至性”来得贴切一点。的确,他们的行为也许有点与众不同,甚至让人感觉不可思议,但是个人认为,其实他们所谓的怪癖,甚至可以说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成功不无关系。
比如说,如果司汤达不是认真研究《民法大全》的话,他的文章语言有如此精妙吗?如果海明威、卡尔洛、伍尔夫不是坚持站着写作,他们的作品能如此精要吗?如果雪莱不是坚持一动不动的读书16个小时,他能够成为如此著名的诗人吗?如果演说家摩斯缔尼不是坚持在演说时在舌头下放一块石子,他的演说能如此鼓动人心吗?如果福楼拜写作之时不是如此地忘我,他的作品能如此著名吗?如果易卜生不是将他的竞争死敌斯特林堡的像放在他的书案上,时时相对,他能写出如此好的作品来吗?如果菲力普·贝松不是潜心写作,不受世俗打扰,他的作品能如此之好吗?如果朗索瓦·韦耶冈不是夜以继日的写作,他能写出如此好的作品吗?如果林逋不是一心远离世俗,他能写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佳句吗?如果袁枚、艾青、孙犁、夏衍、王蒙对于文学没有像热爱他们所谓的怪癖一样的热情,他们能取得如此成就吗?
的确,历史是没有如果的,你可以说说作家们的成功与怪癖是没有必然关系的,但是,我却坚信,这其中必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不敢说,是这些怪癖造就了这些名人,但是我敢说如果没有这些所谓的“怪癖”,这些名人是否也有现在的成就那肯定是一个未知数。或者准确地来说,不是这些怪癖造就了这些名人,而是这些怪癖体现的一种精神造就了他们。那就是,对于自己的事业,那种至情至性地热爱并且为之而不懈努力的勇气与恒心。
而于常人而言,我们自然不是要模仿他们的“怪癖”,因为那是很浅显的东西,我们要做的是,透过“怪癖”现象的本身,直入“怪癖精神”的本质,并且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全力地去贯彻,如此,方能从中受益。
极端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所做之事并且为之而付出不懈努力,也许这就是名人怪癖给我的启示。
3. 说出中国五位著名的科学家的历史贡献及五位政治家的历史贡献
科学家
1.祖冲之(ZǔChōngzhī ,公元429年—公元500年)
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南北朝时期人,汉族人,字文远。祖冲之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Л)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3.1415927之间。他提出约率22/7和密率355/113,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所以有人主张叫它“祖率”。
2.钱学森(1911.12.11~今)
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浙江杭州人,生于上海,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3.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
,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寒人家。(也有一说是1889年11月18日)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 李四光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从理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的结论,肯定中国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
4.邓稼先
,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5.钱三强(1913~1992)
:原名钱秉穹,浙江湖州人.导师是居里夫人的女儿、诺贝尔奖获得者伊莱娜·居里及其丈夫约里奥·居里.从新中国建立起,钱三强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原子能事业的开创。他在中国科学院担任了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改名原子能研究所)的副所长、所长,并于1954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5年,中央决定发展本国核力量后,他又成为规划的制定人。1958年,他参加了苏联援助的原子反应堆的建设,并汇聚了一大批核科学家(包括他的夫人),他还将邓稼先等优秀人才推荐到研制核武器的队伍中。
政治家
1.内维尔·张伯伦(二战时英国首相)
(1869~1940年),英国政治家,20世纪30年代绥靖政策的代表人物。1869年3月18日出生于伯明翰。1918年当选下议院议员,1922年起历任邮政大臣、卫生大臣、财政大臣等职,为保守党领袖。1937年5月28日,张伯伦出任首相,在随后出现的苏台德危机中,张伯伦于1938年9月间两次飞往德国亲自与希特勒会谈。9月28日至30日,与希特勒、墨索里尼和达拉第在慕尼黑会议,同意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要求,并迫使捷克政府同意慕尼黑协定。9月30日张伯伦同希特勒签署了《英德互不侵犯宣言》。
2.列宁(Ле́нин,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此为笔名)
笔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Vladimir Ilich Lenin 俄文(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Ленин)1870年4月22日出生于俄国辛比尔斯克(今乌里扬诺夫斯克),是俄国共产主义革命政治家,马克思和恩格斯事业和学说的继承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和伟大领袖,并亲自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成为苏联第一位领导人。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被普遍成为列宁主义。1924年1月21日,去世,遗体经防腐处理后被安放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红墙下的列宁墓中。他被美国《时代》杂志(Time Magazine)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之一。
3.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1732年-1799年)
美国开国总统。早年当过土地测量员。在美国独立战争中,他任大陆军总司令,为美国的独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789年当选总统,1793年再选连任。由于他对争取美国独立、发展美国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和巩固联邦基础所作的贡献,被美国人尊称为“国父”。1797年两届任满后,华盛顿拒绝再参加竞选,隐退回乡。此举开创了美国历史上摒弃终身总统制及和平转移权力的范例。
4.富兰克林· 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
美国31位、第32任总统(1933年3月4日——1937年1月20日,1937年1月20日——1941年1月20日,1941年1月20日——1945年1月20日,1945年1月20日——1945年4月12日 ) 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第四届未任满)的总统。罗斯福在20世纪的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被学者评为是美国最伟大的三位总统之一。
5.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8.15~1821.5.5)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年 - 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及百日王朝的皇帝(1804年 ~ 1814年,1815年),军事家、政治家,曾经占领过西欧和中欧的大部分领土。法兰西共和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发动了雾月政变并获得成功,成为法兰西共和雾月政变国第一执政,实际为独裁者。
4. 历史上著名的历史学家有哪几位
有司马迁、班固、陈寿、范晔、司马光等。
1、司马迁
司马迁(前年或前135年-不可考)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班固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
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
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过世,班固从京城洛阳迁回老家居住,开始在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与其弟班超一同撰写《汉书》,后班超投笔从戎,班固继续撰写,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
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大将军窦宪率军北伐匈奴,班固随军出征,任中护军,行中郎将,参议军机大事,大败北单于后撰下著名的《封燕然山铭》。后窦宪因擅权被杀,班固受株连,死于狱中,时年六十一岁。
班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
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
同时,班固还是经学理论家,他编辑撰成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3、陈寿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
陈寿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
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蜀降晋后,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元康七年(297年)病逝,年六十五。
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后,陈寿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
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4、范晔
范晔(398—445年),字蔚宗,南阳顺阳(今河南省淅川县)人,南朝宋官员、史学家、文学家,东晋安北将军范汪曾孙、豫章太守范宁之孙、侍中范泰之子。
出身士族家庭,博览群书。元熙二年(420年),宋武帝刘裕即位后,出任冠军长史,迁秘书丞、新蔡太守;
元嘉九年(432年),得罪司徒刘义康,贬为宣城太守,开始撰写《后汉书》,迁宁朔将军。
元嘉十七年(440年),投靠始兴王刘浚,历任后将军长史、南下邳太守、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随从孔熙先拥戴彭城王刘义康即位,事败被杀,时年四十八岁。
一生才华横溢,史学成就突出。著作《后汉书》,博采众书,结构严谨、属词丽密,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5、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
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
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司马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司马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陈寿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范晔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班固
5. 我国历史上有“史学八大家”是哪八位都是哪朝人
史学八大家:
左丘明:
春秋时鲁国人,著有《左传》,编年体史书创始人。
司马迁:
西汉人,作《史记》,首创正史纪传体。
班固:
东汉人,著《汉书》,开创断代史体例。
刘知几:
唐代人,编著《史通》,我国第一个史学批评家。
杜佑:
唐代人,著有《通典》,为我国第一个记叙典章制度的通史。
司马光:
北宋人,编成《资治通鉴》,为编年史第一部巨著。
袁枢:
宋代人,著《通鉴纪事本未》,创立了纪事本未的体裁。
顾炎武:
明清学者,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都君(今属山东省)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而关于左丘明的姓名,长期以来由于先秦及汉代文献对左传作者左丘明的记载非常有限,历代学者就左丘明氏字名情况问题争论不休、众说纷纭。 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但史载,左丘明乃姜子牙后裔,嫡系裔孙丘(邱)氏较为可靠,旁系左氏有待商酌。
东周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散文家、军事家。与孔子同时或者比孔子年龄略长些。曾任鲁国史官,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又称《左氏春秋》) ,又作《国语》,作《国语》时已双目失明,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详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山东肥城建有丘明中学以纪念左丘明。
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 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过世,班固从京城迁回老家居住,开始在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大将军窦宪率军北伐匈奴,班固随军出征,任中护军,行中郎将,参议军机大事,大败北单于后撰下著名的《封燕然山铭》。后窦宪因擅权被杀,班固受株连,死于狱中,时年六十一岁。
班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同时,班固还是经学理论家,他编辑撰成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刘知几(661年-721年),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年)举进士。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开始担任史官,撰起居注,历任著作佐郎、左史﹑著作郎﹑秘书少监﹑太子左庶子﹑左散骑常侍等职,兼修国史。长安三年与朱敬则等撰《唐书》八十卷,神龙(705年~707年)时与徐坚等撰《武后实录》。玄宗先天元年(712年),与谱学家柳冲等改修《氏族志》,至开元二年(714年)撰成《姓族系录》二百卷,四年与吴兢撰成《睿宗实录》二十卷,重修《则天实录》三十卷﹑《中宗实录》二十卷。
杜佑(735年-812年),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政治家、史学家。
杜佑出身于京兆杜氏,历任济南参军、剡县县丞、润州司法参军、主客员外郎、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江淮水陆转运使、户部侍郎、饶州刺史、岭南节度使、淮南节度使等职。
贞元十九年(803年),杜佑升任司空、同平章事。后又进拜司徒、度支盐铁使,封岐国公。元和七年(812年),杜佑以太保之职致仕,不久病逝,追赠太傅,谥号安简。
杜佑曾用三十六年撰成二百卷《通典》,创立史书编纂的新体裁,开创中国史学史的先河。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 ,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袁枢(517—567 ),字践言,梁吴郡太守君正之子,陈郡阳夏人也。美容仪,性沈静,好读书,手不释卷。家世显贵,赀产充积,而枢独居处率素,傍无交往,端坐一室,非公事未尝出游,荣利之怀淡如也。起家梁秘书郎,历太子舍人,轻车河东王主簿,安前邵陵王、中军宣城王二府功曹史。侯景之乱,枢往吴郡省父,因丁父忧。时四方扰乱,人求苟免,枢居丧以至孝闻。王僧辩平侯景,镇京城,衣冠争往造请,枢独杜门静居,不求闻达。绍泰元年,征为给事黄门侍郎。未拜,除员外散骑常侍,兼侍中。二年,兼吏部尚书。其年出为吴兴太守。永定二年,征为左民尚书。未至,改侍中,掌大选事。三年,迁都官尚书,掌选如故。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他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
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6. 古今中外许多政治家科学家都向我们证明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的什么
古代:头悬梁 锥刺股;,凿壁偷光;韩信(胯下之辱),李白(铁杵磨针)
范仲淹版,家境贫穷,苦读诗书,权他经常在冬天煮一盆粥,待其结冻后,用刀切成两半,分两餐吃,就着咸菜吃。最后终于读书有成,成为北宋名臣。
现代: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他的志向,最后他也成功成为建设新中国的一员。
爱迪生,他只读了三个月,却运用这些知识成为了一个发明家。
爱因斯坦,曾经白天工作,晚上挑灯夜读,常常读个通宵达旦,最后才成为了一个伟大的人。
居里夫人(应该也算吧),她的生活中,没有娱乐时间,没有聊天时间,只有读书。她拼命地苦读,甚至忘记了照顾自己的身体。玛妮雅就这样苦读了两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物理学学士学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取了数学学士学位。
7. 谁说寒门难出贵子背景没美貌的贾玲是怎么出人头地的
经济的高速发展,让现在的中国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最起码大多数人不会为了吃饭而纠结了,就是一般家庭都能让下一代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对于80后或者90后来说,很多朋友还是多多少少经历过小时候的几年比较困苦的生活的。
在这样的心理下,父母都想把最好的给孩子们,在能力范围内,都尽量让现在的孩子生活在“福窝”里,所以也就出现了很多“穷生富养”的现象,也衍生出了很多关于“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言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非常需要寒门中功成名就的那些人榜样的力量。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贾玲能让这么多人喜欢,想必在台下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看到贾玲,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家世背景不好不能成为理由,容貌不好也不能成为理由,唯一的理由就是你努力了吗?你们说对吗?
8. 丘吉尔在哈罗公学的成绩不佳,后来却成为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传记作家。请结合文中他的表现分析他成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抄的问题:
要有自己的爱好并努力学习和奋斗。丘吉尔尽管拉丁语、希腊语、数学成绩不好,但历史、文学、母语成绩很好。(2)父母应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为孩子选择生活志向。丘吉尔的父亲见丘吉尔喜欢军事游戏,就同意他进军事学院。(3)要刻苦自学。如丘吉尔在战争期间,广泛阅读了历史、哲学、宗教和经济方面的著作,以弥补自己书本知识的不足。总之,人要有理想,并靠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实践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