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八下历史知识点总结word

八下历史知识点总结word

发布时间:2021-03-06 11:33:10

㈠ 求八年级历史电子课本word文档版

都电子版了, 好象没有word版

㈡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历史作为非热门考试科目,却也在中考中占据一定比重,近年来的历史中考中,开放性题目的比重在不断增高。因为开放性试题最能体现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人文素养的要求。昂立新课程小编为大家带来中考历史19大必考知识点,让这万能的模板助你得高分。
一、大国崛起
1. 常考设问:对大国发展/崛起的认识
2. 答案模板
(1)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发展经济的基础和前提;
(2)不断改革,大胆创新;制度创新是大国崛起的关键;
(3)善于学习外国的长处和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大力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等。
二、中日关系
1. 常考设问:中日双方妥善处理两国关系、为中日关系良性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 答案模板 (1)总体做法(建议、启示、看法)
① 正视历史,以史为鉴,面对未来;
② 加强交流,增进互信;
③ 睦邻友好,合作共赢。
(2)日本方面:应正视历史问题,积极、主动、妥善解决战争遗留问题,不要做伤害中国人民情感的事,努力发展中日两国互惠互利、友好合作的睦邻关系。
(3)中国方面:应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努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加强和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努力促进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
三、中美关系
1. 常考设问:发展中美两国新型大国关系的看法、建议
2. 答案模板
(1)求同存异、增强政治互信;
(2)促进经济合作与共赢、加强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事务合作;
(3)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坚持和平发展,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珍惜和平发展机遇期。
四、三次科技革命
1. 常考设问: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和认识
2. 答案模板
(1)积极影响: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2)消极影响:环境污染,交通拥挤,高科技犯罪,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
(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要正确利用科技,减少消极影响。
五、对外交往
1. 常考设问:对外交往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2. 答案模板
(1)开放利于进步,闭关导致落后;
(2)独立自主、平等互利是外交的保障;
(3)国家利益是外交的出发点;
(4)维护国家安定和统一是外交发展的保障;
(5)外交政策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
六、民族复兴
1. 常考设问: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答案模板
(1)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3)青少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世界观,为发展贡献力量。
七、战争与和平
1. 常考设问:怎样才能有效地避免战争
2. 答案模板
(1)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2)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打击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防止军国主义和极右势力抬头;
(4)力争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5)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八、民族团结
1. 常考设问:如何维护民族统一
2. 答案模板
(1)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2)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自觉同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行为作斗争;
(3)实行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
(4)加大对民族分裂势力的打击力度,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都注定失败。
九、两岸关系与祖国统一
1. 常考设问:如何推进两岸关系进一步(和平稳定)发展,实现祖国统一
2. 答案模板
(1)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九二共识;坚决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2)互相尊重、互补互利,加强经济、科技、文艺、旅游等方面的交流;
(3)加强领导人对话和两岸人员往来;
(4)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坚决反对“一中一台”等各类台独言行,坚决维护国家统一;
(5)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聪明才智,积极参与海峡两岸的交流活动等。
十、改革与制度创新
1. 常考设问:从中外的改革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2. 答案模板
(1)改革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改革必须立足国情,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改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是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之源;
(4)改革是强国之路,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十一、侵略与反抗
1. 常考设问:对中国近代遭受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抗争的认识
2. 答案模板
(1)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2)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对外开放,只有提升综合国力,才能在国际上立足;
(3)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国人民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等。
十二、思想解放
1. 常考设问:思想解放的作用及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2. 答案模板
(1)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社会进步;
(2)思想解放为社会进步奠定思想基础,社会进步推动思想解放。
十三、党的发展历程
1. 常考设问:对党的发展历程的启示
2. 答案模板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3)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4)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抓住机遇,发展壮大自己,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我,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等。
十四、改革开放
1. 常考设问:由中国改革开放得到的启示
2. 答案模版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
(2)要结合本国国情,实事求是,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
(3)要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十五、民主与法制
1. 常考设问:对民主法制建设的认识
2. 答案模板
(1)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民主与法制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3)不同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借鉴;
(4)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十六、经济全球化
1. 常考设问: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2. 答案模板
(1)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重视区域合作,与各国实现互利共赢;
(2)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重视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3)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
十七、世界政治格局
1. 常考设问:面对复杂多变的政治形势,中国应该如何做/如何应对
2. 答案模板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教育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综合国力;
(2)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加快自身发展,积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
(3)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十八、传统文化
1. 常考设问: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 答案模板
(1)坚持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自觉抵制西方落后思想和意识的侵蚀;
(3)积极宣传民族传统文化;
(4)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坚持发展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十九、三农与民生
1. 常考设问: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
2. 答案模板
(1)重视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2)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坚持税费改革;
(3)加强、加大向农民宣传农业技术等的力度;
(4)注重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历史学科注重记忆理解与背诵,学生们不可忽视历史对我们的学习成长的作用,在初中阶段就应该打好基础。

㈢ Word的发展历史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和使用技巧

八十年代初出现了大量的“字处理软件”, 使用较广的有文字处理系统 WPS,字表编辑软版件CCED, 文书编辑系统WordStar等。权这类软件集编辑、排版、 打印于一身,在当时受到用户的好评。 但这类字处理软件是基于DOS环境下的,操作命令复杂, 且排版效果不能直观地显示在屏幕上。 进入九十年代,随着 Windows平台的问世, 具有Windows风格的应用软件层出不穷。 Word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Windows环境下的 字处理软件,经过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其版本从Word 5.0、Word 6.0发展到现在的Word 97、Word 2000。Word 2000中文版是Microsoft 为中国用户推出的汉化版本。

㈣ 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历史复习提纲
第1课 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 ,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 。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1839年, 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斤 。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
3.虎门销烟的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4.中英《南京条约》
时间: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 条约。
内容①割 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元;
③开放 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 社会,是中国 的开端。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1856-1860年, 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 。占领北京后,火烧 。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 平方公里。(结合第8页表格和第9页图掌握)
3.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占领 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1860年8月, 率领太平军在 打败洋枪队。1862年,在浙江宁波 的战役中,击毙 。

第3课收复新疆
1. 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1878年收复除 外的新疆地区。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 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 。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1.原因:1894年,日本为实现 的梦想而发动。在黄海海战中,致远号管带 英勇作战,与舰同沉。
2.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规定:
①清政府割 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 ;
③允许日本在 开设工厂;
④增辟 等。
3.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化程度。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 侵略势力。
2. 组成八国联军。
3.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
①清政府赔偿白银 亿两,以 等税收作担保;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 铁路沿线要地;
④划定北京 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辛丑条约》的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6课 洋务运动
1.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掀起一场“ ”的洋务运动,前期以“ ”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 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 、张之洞创办的 、湖北织布局等。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62年创办的 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2.评价洋务运动(第30页内容,重点掌握)
①在甲午中日战争中, 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破产。
②失败的根本原因,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
③但引进了先进技术,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第7课 戊戌变法
1.1895年春, 签定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领导的“ ”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 ,继续宣传维新变法。不久,他们在北京组织 ,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了。
2.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内容( P33):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思想五个方面掌握。
3说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是 。 说“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做第一个吧!”的是

第8课
1.1894年,孙中山组织了革命团体 。1905年,他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孙中山当总理,通过了“ 的革命纲领。 也就是: 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创办的机关刊物《 》,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 三民主义。 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1911年12月 被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 正式成立。
3.辛亥革命的意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 ,使 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 窃取,没能完成 的任务。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1.1915年,陈独秀等知识分子高举“ ”和“ ”两面旗帜,以《 》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以四提倡四反对为主要内容,即提倡 反对 ; 提倡 反对
提倡 反对 ; 提倡 反对 。 向尊孔复古逆流进行攻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2.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 》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进行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年底在北京创办了《 》。
3.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后来。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举行示威,要求“ 、内除国贼”、取消“ ”、反对在 上签字、惩办卖国贼要求,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工人阶级起了巨大的作用,结果政府被①迫释放学生、②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 革命的开始。
2.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中心任务是: 。
中共诞生的伟大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1922年中共二大,确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第11课 北伐战争
1.1924年创办的黄埔军校由 任政治部主任。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 奠定了基础。
2.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目的:推翻 的统治,统一全国;对象: 、 、 ;主要战场: 、湖北;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出师不到半年,北伐军从 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 。
3.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在 成立“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 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1927年 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
2.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进攻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革命根据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3.1928年4月, 领导了井冈山会师。两军会师后,改编为 。由 任军长。 任党代表。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1.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未能粉碎敌人第 次“围剿”后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
2.1935年1月,党中央召开 ,会议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途中,红军 ,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 ,跳出敌人的包围,爬雪山,过草地。
4.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 ,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 和红四方面军同 军胜利会师甘肃会宁,宣告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1.1931年 月 日,日本侵略军有预谋的制造了 。
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蒋介石要求驻守东北的张学良实行 ,使东北三省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到半年时间全部沦于敌手。
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
①东北人民和部分东北军部队,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②中共派 等组织东北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 抗战开始。
2.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提出建立全国 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 接受了中共主张,为了逼蒋抗日,1936月12月12日,发动“ ”。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 解决。它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1.1937年日军向 中国守军发动进攻,制造七七事变,中国人民的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在事变中, 、 先后为国捐躯。平津相继陷落,这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在 周时间内,屠杀中国居民达 人以上。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1.①在全面抗战期间,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取得“ ”,这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②为粉碎敌人的“ ”政策,1940年8月在 指挥下组织了百团大战,作战的地点是: ,主要目标是: 。 这是抗战中,中国军队 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③国民党军队在李宗仁指挥下1938年春取得 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2.抗战胜利前夕,1945年4月,在 召开中共七大,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3.1945年 月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第17课 内战烽火
1.在抗战胜利后, 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1945年8月到10月,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 ,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最后达成和平建国的“ ”。
2.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 发动进攻,标志 爆发。
3.1947年夏, 、 率军挺进 ,威胁南京和武汉。标志战略反攻的开始。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 、 、 三大战役。 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陈毅曾说, 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 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掌握P93图)三大战役的胜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了,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 ,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状元实业家 ,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情况下,提出“ ”的口号,创办了 等一系列企业,同时兴办学校和开展慈善事业。 (时间)企业由于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但大战结束后被吞并。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时期:
时间 发展状况 原因
①从洋务运动到清末 民族工业的萌芽,难以生存和发展 封建制度的阻碍

②1912~1914年 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
③1914~1918年
④1919~1945年
⑤1945~1949年 民族工业也没能得到
很好的恢复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
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征
①总的来说是比较 的。
②从行业上来看,主要集中在 部门 。
③地区间发展也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 大城市。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1、中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是 ;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运营的铁路是 。
2、我国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我国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是 。
3、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4、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报纸是

第21-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 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2.揭开制碱奥秘的 撰写了《制碱》一书,他的制碱法被命名为“ ”。
3.近代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中代表人物有 和 。魏源他编成的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 ”。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翻译了《天演论》,阐述了“ ”,“ ”的进步观点。
4.戊戌变法期间,创办了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5. 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6.鲁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孔乙已》等;徐悲鸿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美术大师徐悲鸿的作品有 等;郭沫若为适应抗战需要,创作了 。赵树理的作品是 ;丁玲的作品是 。

㈤ 历史的知识体系怎么写呀八年级上册的历史知识体系.如果有的话,最好给我.

这上面有人回答很完备了,还有http://..com/q?word=%B0%CB%C4%EA%BC%B6%C9%CF%B2%E1%B5%C4%C0%FA%CA%B7%D6%AA%CA%B6%CC%E5%CF%B5&lm=0&fr=search&ct=17&pn=0&tn=ikaslist&rn=10,你没说是哪回个版答的……

㈥ 跪求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人教版)!!电子版!

呵呵,.你是作B啊,很简单,把同学的拿到复印店,请他帮你扫描
然后再打印(可以重新排版),简单实用,

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一课 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绪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3.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P5)
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①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 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以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3.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全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1853年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
第三课 收复新疆
1.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讨伐阿古柏。.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新疆.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1876年左宗棠进军新疆,1881年中国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2.意义:新疆的收复,不仅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而且维护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尊严,同时对新疆的开发和建设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四课 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年7月-----1895年4月 2、主要战役:黄海海战,威海卫之战
2、在黄海海战中,爱国将领: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牺牲。
3、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结果:清朝战败, 签订《马关条约》 时间:1895年4月
5、内容: 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6、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割台湾等领土,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而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赔款是清政府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开埠通商,使日本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允许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第五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900年,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侵略中国。
2、《辛丑条约》(1901年)的主要内容:①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3、危害:它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答:开始沦为: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列强通过发动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不断扩大侵略特权,使中国沦为其半殖民地,清朝政府成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六课 洋务运动
1、目的: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2、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3、口号: 前期(60年代)以“自强”为口号, 后期(70年代)以“求富”为口号。
4、主要内容:①、创办军事工业;②、创办民用工业; ③、筹建海军;(北洋,南海,福建三支海军)
④、兴办新式学堂(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
5、评价: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第七课 戊戌变法
1、公车上书(时间:1895年春)
2、背景:《马关条约》的签定 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作用:为维新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
3、百日维新
(1)时间:1898年6月到9月慈禧发动政变,前后103天,最终失败.
(2)内容: 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军事:训练新式军队;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文化教育:开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废除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文,创办报刊。
(3)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但不可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不可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
第八课 辛亥革命
1.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为汇集革命力量,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 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2.时间:1905年8月。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孙中山为总理。
3.性质: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5.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6.革命旗帜(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7.影响: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8..武昌起义:时间:1911年10月10日
9.中华民国成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地点:南京。 人物:孙中山。
10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1.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局限性: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第九课 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①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 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鲁迅。 ③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等。
2.“新世纪曙光”:指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李大钊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1918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3、评价: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条件,推动五四运动的发生。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十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爱国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
(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3)结果:初步胜利,罢免了三个卖国贼职务,并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历史意义:①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 ②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③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④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共成立准备条件。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成立时间:1921年7月23日
(2)成立地点: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
(3)成立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4)大会通过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新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成立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领导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第十一课 北伐战争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即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了。
2、北伐战争(1926年)目标: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主要对象:张作霖;吴佩俘;孙传芳。
北伐的先遣队:叶挺独立团。 3、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南京国名政府”。
第十二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标志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2、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
毛泽东领导,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建设一支新型人民军队奠定基础。起义队伍后来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创中国革命胜利道路。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者: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意义:井冈山等农村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这就是从城市转向农村,创建农村根据地,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这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胜利道路。
第十三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1、红军的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泛滥。
(2)开始: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
(3)经过:中央根据地(瑞金)------向贵州进军-----解放遵义-----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军的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过草地———三军大会师
(4)胜利的标志:1936年10月甘肃会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5)胜利的历史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遵义会议:(1935年在遵义召开)
(1)内容: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2)意义:①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②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 ③(3)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④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十四课 难忘的九一八
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沈阳柳条湖村南满铁路的路轨,蒋介石不抵抗政策,接着进攻沈阳。半年内东北三省沦陷。 这是日本为了转嫁经济危机,大规模侵略中国的开始。
2、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
中国共产党从民族解放事业的大局出发,采取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十年内战局面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第十五课 “宁为战死魂,不做亡国奴”
1、1937年1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并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史称“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2、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3、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又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接着又向南京进犯。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被日军屠杀的中国军民和士兵达三十万以上。
第十六课 血肉筑长城
1、平型关大捷
时间:1937年9月,由八路军一一五师取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意义:这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2、台儿庄战役
1938年春,在李宗仁指挥的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意义: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一次重大胜利。
3、百团大战
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1940年8月,由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取得。目的:粉碎敌人“囚笼政策”“三光政策”
目标: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意义: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4、中共七大
(1)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解决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发展前途问题。
(2)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七大。
(3)会上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大会为争取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5、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加速日本法西斯投降的事件:①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②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 。③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全国战略大反攻。
(2)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改变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局面,第一次取得反侵略的完全胜利。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十七课 内战烽火
1、重庆谈判(P88):
(1)目的: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2)时间:1945年8月-10月
(3)中共谈判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4)结果:签定了《双十协定》(1945、10、10)
2、转战陕北(P89)
(1)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进攻中原解放区(陕甘宁)
(2)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揭开反攻序幕。(P90-91)
第十八课 战略大决战
1、三大战役(P93-96):
(1)辽沈战役: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解放东北。
(2)淮海战役: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指挥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3)平津战役: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合力,北平和平解放,基本解放华北地区,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基础。
(4)三大战役的意义: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军队,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渡江战役(P96):江西湖口到江苏江阴。
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的机会, 进入了“黄金时期”。
2、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火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
3、1876年,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淞沪铁路。
4、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由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京剧名篇《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拍摄的《歌女红牡丹》。
5、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6、中文报纸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
7、国民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女子停止缠足,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夫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负责京张铁路设计勘测,施工总工程师詹天佑。
2、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一些爱国的思想家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代表人物先后有魏源和严复。其中魏源编著的《海国图书》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翻译了《天演论》,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
3、戊戌变法期间,作为“新政”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来的重要成果,他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4、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华文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弘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成为进步文学艺术家的神圣使命。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文学巨匠鲁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孔乙己》;美术大师徐悲鸿,代表作有《愚公移山》,人民音乐家聂耳合冼星海,代表作分别有《义勇军进行曲》和《黄河大合唱》。

㈧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八年级上下复习提纲

世界近代史(上):

一、 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的萌芽——文艺复新与新航路的开辟
文艺复兴:时间:14—16世纪;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性质:最先在意大利(后传到西欧)掀起的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提倡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实生活)。代表:①但丁(先驱,是有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神曲》。②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③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利叶》、《哈姆雷特》等。意义:冲击了封建神学;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
新航路的开辟:(1492)哥伦布:向西横渡大西洋——发现了新大陆美洲。(1497)达.伽马:——到达印度,第一个找到了直通东方的新航路。(1519)麦哲伦——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中国郑和下西洋:明初,到达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 意义: ①开始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②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③引发了西欧人殖民掠夺的狂潮。(77 页图)

二、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名称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0-1688) 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1894)
根原 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英国的殖民压迫严重阻碍北美经济发展。 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导火线 波士顿倾茶事件 三级会议的召开
经过
1.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2.内战:克伦威尔——新模范军;3.1649,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4.克伦威尔军事独裁统治;5.斯图亚特王朝复辟;6.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 1、开始标志:1775列克星顿枪声2、建军:1775第二届大陆会议,建大陆军,华盛顿总司令3、建国:1776.7.4《独立宣言》—美国(国庆日)4、转折:1777萨拉托加大捷5、胜利:1781约克镇英军投降6.独立:1783英美《巴黎和约》——结束。 1.开始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国庆)2、1789《人权宣言》3、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处死路易十六4、雅各宾派专政(罗伯斯比尔)—把革命推向高潮,使之成为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5、1794,“热月政变”——结束。
巩固:拿破仑帝国:1、上台—1799“雾月政变”;2、内外措施:对内改革;对外战争(前期正义—巩固革命成果、打击封建势力;后期侵略、掠夺、争霸—灭亡。)3、灭亡:1814年滑铁卢决战。
结果 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国家 独立,建立起联邦总统制国家 最终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重要文献 1689《权利法案》目的:限制王权。内容:确定议会为最高权利机关;国王征税须经议会同意。意义:限制了王权,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政权 1776. 7. 4《独立宣言》内容:自由、民主、平等;2宣告北美13州独立,标志美国诞生—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1789《人权宣言》内容:自由、平等、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影响:成为革命纲领,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要求。
意义 它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性质:双重性);使美国赢得了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欧洲和拉丁美洲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但革命所争取的权利却为少数人所有。
人物评价 华盛顿: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领导北美独立战争并取得伟大胜利;2.就任总统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完善法制、创立合众银行等)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被益为“美国国父”。 拿破仑: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对内改革,对外与反法同盟开战,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但由于他的侵略战争引起了被奴役人民的反抗,最终导致了帝国的灭亡。
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双重性) 资产阶级革命

三、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的产发展——两次工业革命
名称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时期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叶 19世纪70年代开始
范围 英国——欧美 欧洲——世界
主要标志(特征) 瓦特改良蒸汽机和机器的广泛使用,把人们带入“蒸汽时代” 电力的广泛使用,把人们从“蒸汽时代”带入“电气时代”

主要成就 开始:纺织业: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机器)。
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
交通:富尔顿——汽船 “克莱蒙号”、史蒂芬孙——火车 “旅行者号”。 电力: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爱迪生(“发明大王”)——电灯。
电讯:(贝尔——发明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动力:狄塞尔—内燃机。
交通:卡尔.本茨(“汽车之父”)—第一辆汽车;亨利福特—四轮汽车(使美国成为装在轮子上的国家);莱特兄弟—飞机“飞行者一号”
影响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人类从手工工场时代进入机器大生产时代。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但发展不平衡;密切世界各地的联系;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共同说明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四、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美国内战;日、俄改革
1861-1865美国内战 根原 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在全国的发展(矛盾焦点:黑奴制的存废)
经过 林肯当选为总统—导火线; 1861年南方挑起内战;1862年林肯政府通过《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战局; 1865年北方胜利结束。
影响 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性质),废除了黑奴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1861俄国农奴制改革 根原 封建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性质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内容 农奴有人身自由,农民 “解放”时可赎买一块份地(但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全)
影响 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改革不彻底,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
日本明治维新 背景 幕府的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最先打开日本的大门。
性质 明治天皇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内容 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近代工业; 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 努力发展西方教育; 军事:建立皇军。
影响 摆脱了被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使日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担改革不彻底,保留了不少封建残余;

五、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殖民扩张和民族解放运动
马克思主义诞生 条件: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阶级—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争取普选权),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思想条件——三大思想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欧文、傅立叶);实践—马、恩的实践活动。
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第一个革命纲领)。
巴黎公社 原因:普法战争法国失败。性质: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政权。失败:“五月流血周”。意义:是无产阶级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其革命精神鼓舞无产阶级为争取解放继续斗争。
殖民扩张和民族解放运动 三角贸易:欧洲(最早的殖民者西、葡;最大的英国)——非洲(黑奴)——美洲——欧洲。影响:给欧洲殖民者带来巨额财富;给非洲带来灾难。
民族解放运动:拉美:玻利瓦尔——“拉丁美洲解放者”
亚洲:①中国太平天国运;②印度反英:章西女王


世界历史 九年级(下)
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比较表(第1课)
名称 时间和地点 性质 革命任务 结果 意义
二月革命 1917年3月
彼得格勒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沙皇统治 两个政权并存
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7日
彼得格勒
领导人:列宁
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无产阶级革命 推翻临时政府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斯大林模式”(第2课)
形成标志时间 特点 形成背景 评价
1936年新宪法制定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
但这一模式也具有严重的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里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所以,从长远看,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在时间、地点、操纵国、涉及的地域方面的不同点(第3课)
项目 时间 地点 操纵国 涉及的地域
巴黎和会 1919年 巴黎 法、英、美 欧洲、西亚、非洲
华盛顿会议 1921~1922年 华盛顿 美、英、日 东亚、太平洋地区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第4课)
时间 爆发国家 特点 影响 各国摆脱危机的办法
1929—1933年 美国开始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涉及范围特别广
持续时间比较长
破坏性特别大 人民深受其害。工人大量失业,造成生产力破坏,劳动人民生活恶化,社会矛盾加深;垄断资本家大量销毁商品,生产破坏;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第4课)
时间 特点 目的 内容 成效和影响
1933年 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先河 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国家工业复兴法》)
整顿银行、调整农业、兴建公共工程 美国经济缓慢的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为以后美国参加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但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表(第6、7课)
时间 原因 交战双方 经过和结果 性质 影响
1939.9.1到
1945.9.2 帝国主义国家固有的矛盾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在起作用(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绥靖政策,加速了大战的爆发(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点。时间:1938年9月。制造者:德(希特勒)、意(墨索里尼)、英(张伯伦)、法(达拉第)四国。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实质:大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牺牲弱小国家利益。影响: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刺激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反法西斯同盟国家:苏、中、美、英等与法西斯国家:德、日、意大利 1、德国进攻波兰:1939年9月1日,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德国进攻苏联:1941年6月
3、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4、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1日;主要国家: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标志: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内容:保证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跨法西斯国家;意义:改变了力量的对比,成为战胜法西斯国家的有力保证。)
5、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参加国首脑: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苏联(斯大林);地点:苏联的雅尔塔;内容:会议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进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6、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作战双方:苏联、德国,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7、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作战双方: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军、德国,标志: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快了德国灭亡进程
8、攻克柏林战役:1945年5月2日,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作战双方:苏联、德国,标志:二战欧洲战场结束,德国溃亡。
9、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结束 1945年9月2日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1、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
2、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亚非拉独立与振兴历史进程表(19世纪5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第12课)
地区时间 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
1947年 “蒙巴顿方案” 印度独立,领导人:尼赫鲁
1960年 非洲独立年
90年代 纳米比亚独立1990.3——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1999年底

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简表(第8课)
时期 表现(特点) 原因
五六十年代 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尤其迅速,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工业的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政府宏观调控,改善人民生活,创造经济发展环境。
七八十年代 1、70年代危机,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经济地位下降;
2、70年代后到80年代初,经济缓慢回升,但受到通货膨胀的困扰;
3、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调整,经济形势逐步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经济发展受限。 1、经济发展弊端显露,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1974—1975年世界性经济危机。
2、通货膨胀
3、债务沉重
九十年代 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这一时期美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都和以往有很大不同,进入了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改革社会经济;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冷战政策(第14课)
概念 原因 冷战开始标志 表现 两极格局形成和结束的标志 影响
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为,以“遏制”共产主义。 国家利益的冲突;
意识形态的差异。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时间:1947年3月,提出者:杜鲁门,内容:“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 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形成:
美国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
苏联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1955年)
结束:
1991年苏联解体 1、两强相争,造成世界动荡不安,地区冲突;
2、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16课)
表现 影响
1、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2、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
3、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4、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1995年1月1日 利:国家之间经济往来障碍逐步减少,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竞争,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竞争。
弊: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境地,拉大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有些跨国公司的不公平行为;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关系——既是机遇也是挑战(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第九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领导人会议、20001年11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第三次科技革命简表(第17课)
时间 主要标志及核心 主要成就 特点 影响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突破。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生物工程核心是基因工程。 核电站、电子计算机、互联网、克隆技术等 首先,这次新技术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其次,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革命;
第三,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1、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变化;
2、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3、大大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
三次科技革命简表
名称 时间及兴起国家 主要标志 主要发明及成就 特点 影响
工业革命(产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 英国 蒸汽机的广泛运用 珍妮机的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汽船、火车 1、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发明机器的大都是具有实践经验技师和工人
3、开始于轻工业部门
4、首先发生在英国,缓慢向周边地区扩展
5、纺织、机器制造、冶金、采矿、交通运输等部门成为五大支柱 1、生产力提高
2、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对世界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局面
3、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分化与对立
第二次科技革命(电力革命)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运用 发电机、有轨电车、有线电话、无线电报、电灯、内燃机、汽车、飞机 1、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地结合起来;
2、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并迅速传播;
3、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
4、电力广泛运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引起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
2、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广泛途径

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核电站、电子计算机、互联网、克隆技术等
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生物工程核心是基因工程。 1、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2、科技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1、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2、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3、大大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

阅读全文

与八下历史知识点总结word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