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上是否曾经有过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先例究竟危害有多大
尽管最近美国科学家分析了1918年导致2000万至5000万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的流感病毒的8个基因片段,而且推测可能是直接由某种动物传播到人类身上的,并与亚洲的H5N1禽流感病毒变异情况十分相似,但正式报道禽流感病毒感染人是在1997年,即在“香港禽流感”事件中有18人因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而住院,6人死亡。2004年,越南等国相继报道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至今已报道121人受到感染,并造成62人死亡。此外,2003年,荷兰国家流感中心报道养禽工人及其家属成员83人受到H7N7亚型的禽流感病毒感染,受到感染的大多数病人表现出结膜炎等临床症状,一些病人有类似流感症状,并从一位死于急性呼吸道窒息综合征(ARDS)兽医体内分离到H7N7亚型禽流感病毒。
从目前报道的病例来看,无论受到感染或死亡的病例,都有与禽流感发病禽或死亡禽接触的历史,也就是说只有那些与感染或死于禽流感的鸡、鸭密切接触人员才有可能受到感染。而且在目前流行的禽流感病毒毒株中,也不是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能感染人。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H5N1亚型的禽流感病毒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尽管如此,我们要充分认识禽流感病毒感染人所引发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禽流感病毒的变异性,加之目前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流行面在扩大,对禽流感病毒因变异而造成在人际之间传播的可能性应予以高度重视。
2. 西班牙流行性感冒的事件经过
西班牙型流感可以简单分为三波,第一波发生于1918年春季,基本上只是普通的流行性感冒;第二波发生于1918年秋季,是死亡率最高的一波;第三波发生于1919年冬季至1920年年春季,死亡率介于第一波和第二波之间。第一波有记录的流感发生于1918年3月4日一处位于美国堪萨斯州的军营(Camp Funston, Kansas),但当时的症状只有头痛、高烧、肌肉酸痛和食欲不振而已。然而在当时的说法则指出,这波流感是源于中国南部,由1917年中国支援欧战的劳工所传播,但并无相关证据。4月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也传出流感,3月中国、5月西班牙、6月英国,也相继发生病情,但都不严重。
同年8月刚离开西非国家塞拉利昂的英国船上发生了致命的流感,在该船抵达英国之前,75%的船员被感染,7%的船员死亡,另外多艘船只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另一说第二波的源头是当时苏联的阿什哈巴德(今属土库曼斯坦)。8月27日,流感传回美国,并在波士顿的码头工人间传播,而法国的布莱斯特(Brest)也在几乎同一时间爆发了流感;9月开始在欧洲和美国普遍传播,并在数星期内传到世界各地。第二波流感和过去的流行性感冒不同,在20~35岁的青壮年族群中死亡率特别高,其症状除了高烧、头痛之外,还有脸色发青和咳血等。许多人早上还正常,中午染病,晚上便死亡。许多城市限制市民前往公共场所,电影院、舞厅、运动场所等都被关闭长达超过一年。同年10月是美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个月,20万美国人在这个月死去,1918年美国的平均寿命因此比平常减少了12年。
第三波流感在大约1919年冬季开始在许多地方出现,至1920年春季起便逐渐神秘地消失(除了澳大利亚和夏威夷之外 )。此流感漫延全球,从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部落到太平洋中央的萨摩亚岛,无一幸免;许多爱斯基摩部落是一村一村的死绝,在萨摩亚死亡率更高达25%。亚马逊河口的马拉若岛是当时世界上唯一没有感染报告的人口聚集地。
西班牙流感的影响,在约6个月内夺去2千5百万到4千万(一说7千万或一亿)条生命,比持续了52个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还多。此外此流感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提早结束的原因之一,因为各国都已没有额外的兵力作战。
在一波的大流感也传入台湾,在当时造成约两万五千人的死亡。
西班牙型流感在18个月内便完全消失,而其病株从来都没有被真正的辨认。
3. 流感病毒及其疫苗的发展史
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属正粘液病毒科,流感病毒属,包括甲、乙、丙三型,甲型抗原变异性最强,感染人类和其他动物,引起中、重度疾病,侵袭所有年龄组人群,常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乙型变异性较弱,仅感染人类,一般引起轻微的疾病,主要侵袭儿童,可引起局部爆发。丙型抗原性比较稳定,仅引起婴幼儿感染和成人散发病例。
抵抗力
流感病毒在外界抵抗力较弱,对热相当敏感,56℃经30min、65℃经5min、100℃经1min即可灭活病毒的感染性和酶的活性。病毒在低温环境中较稳定,保存4℃冰箱中,可存活1周至1个月。-70℃以下至少可保存数年。
病毒在PH7.0~7.8范围内较稳定,PH3.0时病毒感染力即被破坏。紫外线、X射线等能灭活流感病毒。病毒对乙醇、升汞、氯、酸、酚、福尔马林、乙醚、氯仿等化学药物均较敏感,肥皂和去污剂对流感病毒亦有灭活作用。
流感病毒的分类
根据病毒抗原特性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根据H和N抗原不同,又分为许多亚型,H可分为15个亚型(H1~H15),N有9个亚型(N1~N9)。其中仅H1N1、H2N2、H3N2主要感染人类,其它许多亚型的自然宿主是多种禽类和动物。其中对禽类危害最大的为H5、H7和H9亚型毒株。一般情况下,禽流感病毒不会感染鸟类和猪以外的动物。但1997年香港首次报道发生18例H5N1人禽流感感染病例,其中6例死亡,引起全球广泛关注。1997年以后,世界上又先后几次发生了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事件。具有高致病性的H5N1、H7N7、H9N2、等禽流感病毒,一旦发生变异而具有人与人的传播能力,会导致人间禽流感流行,预示着禽流感病毒对人类已具有很大的潜在威胁。
流感病毒命名
根据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抗原性特点,人们将甲型流感病毒进一步分为许多亚型。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发现了15种不同的血凝素亚型和9种神经氨酸酶亚型。1980年,WHO公布了流感病毒新的统一命名法。甲型流感病毒的命名内容和顺序是:型别/宿主/分离地点/毒株编号/分离年代(血凝素抗原亚型和神经氨酸酶抗原亚型)。宿主是人则省略不写,其他宿主必须写明。如:甲/香港/1/68(H3N2)。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的命名法与甲型相同,但由于没有H和N亚型的划分,故不加注明,如乙/沪防/1/77;丙/猪/京科/10/81。有时为了叙述方便,国内还把H1N1、H2N2、H3N2亚型称为甲1、甲2、甲3型等习惯名称。
抗原变异
流感病毒的变异以甲型最为重要,常与世界性大流行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讲,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变异就是指H和N抗原结构的改变,在亚型内部经常发生小变异(量变),称为抗原漂移。尽管它只是微小的变异,但可使病毒能够轻易的躲过宿主的免疫系统。与以前面发现的毒株相比,如果在血凝素分子特异性抗原决定簇(抗原表位)上发生了突变,新的毒株被认为是先前毒株的异种变异类型,具有流行病学意义,可以造成流感的流行。
抗原变异仅发生于甲型病毒。它可能是由于同一细胞感染了人类和动物的2种病毒,病毒之间发生基因重配而产生的。由此产生的病毒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发生全新结合,而使得人群没有免疫力。抗原转变是造成流感全球大流行的原因。甲型流感病毒大约每隔十几年发生1次大变异。自1933年以来甲型病毒已经历了4次抗原转变:1933~1946年为H0N1(原甲型,A0),1946~1957年为H1N1(亚甲型,A1),1957~1968年为H2N2(亚洲甲型,A2),1968年以后为H3N2(香港型,A3)。一般新旧亚型之间有明显的交替现象,在新的亚型出现并流行到一个地区后,旧的亚型就不再能分离到。乙型流感染毒间同样有大变异与小变异,但未划分成亚型转变。丙型流感病毒尚未发现抗原变异。
流行性感冒的流行与危害
流感的传染源
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其次是隐性感染者。动物亦可能为重要贮存宿主和中间宿主。病人自发病后5d内均可从鼻涕、口涎、痰液等分泌物排出病毒,传染期约1周,以病初2~3d传染性最强。
流感的传播途径
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其次是通过病毒污染的茶具、食具、毛巾等间接传播,密切接触也是传播流感的途径之一。传播速度和广度与人口密度有关。
流感的人群易感性
对于流感病毒,人群普遍易感,感染或接种疫苗后1周出现抗体,2~3周达高峰,1~2个月后开始下降,1年左右降至较低水平,流感病毒3个型别之间无交叉免疫。
流感流行的季节性
同许多其它的呼吸系统病毒性疾病相似,流感也是一种季节性疾病,它在夏季的发病率较低,冬季的发病率较高,但在某些地方这种病毒一年四季均可流行。流感的发病时间与地理位置有关,在温带地区,流感会在整个冬季流行,北半球通常在1、2月份达到高峰,南半球的流行时间较晚。通常在5~9月。在热带地区,流感病毒一年四季均存在,倾向于雨季流行。
流感的特点是经常性的,不可预测的局部流行和罕见的全球大流行。在某些年份中流感的局部流行是由于抗原漂移导致不断有新的流感病毒株产生,同时部分人群缺少或根本无防护措施而造成的。1889年以来已出现几次由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变异导致的世界性大流行。
1.1889~1891年大流行 1889年5月从俄国发现,当年10月传到西欧,1年内席卷全球,某些城市记载发病率40%~50%。大多数地区流行呈3个波,第1波死亡率最低,第3波死亡率最高,死亡者大多数为老年人。据血清学追溯认为,甲3型是当时大流行的最可能的病原体。
2.1918~1920年大流行 此次流行的首发于1918年1月美国东部,1918年4月在法国军队中流行,以后迅速蔓延,波及全球。此次大流行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瘟疫,造成的死亡总数估计约2000万人。关于这次大流行的病原,据血清学溯源,认为是由猪型Hsw1N1(H1N1)流感病毒引起。
3.1957~1958年大流行 1957年2月首发于我国贵州西部,2月中旬在贵阳分离出病毒为H2N2(称为甲2型),3月传播到全国,4月在香港流行,以后经东南亚和日本传播到全世界。H2N2型病毒出现后,H1N1型病毒即在人群中消失。
4.1968~1969年大流行 1968年7月我国广东和香港地区新亚型流感流行,新分离病毒抗原为H3N2(称为甲3型)。传播路线与H2N2型相似,1969~1970年波及全球,低于H2N2型。H3N2病毒出现后,H2N2病毒在人群中消失。
5.1976年美国发生猪型流感小爆发 1976年1月在美国一兵营中有流感爆发,分离毒株中,6株属于甲3型,但有5株与猪型病毒Hsw1N1(H1N1)非常相似,实际上该兵营发生了一次甲3型和猪型的混合流行。猪型流感病例均较甲3型为轻。
6.1977年新甲1型(H1N1)的出现和流行 1977年5月在我国丹东、鞍山和天津的流感流行中,分离到新甲1型,1977年7月以后从北向南扩散,随后遍及全国,但未引起世界性大流行。流行主要发生在8~20岁青少年中,隐性和轻型感染较多。新甲1型出现后,甲3型并未消失,出现甲1和甲3在人群中并存的局面。
流感流行伴随着死亡率的增加。增加的死亡率不仅仅由流感和肺炎引起,也与流感引起的心肺疾病和其他慢性病恶化有关。
在美国1972-1995年的流感流行研究中,23年中有19年发生流感流行并造成超额死亡。在11次不同的流感流行中,估计每次都有2万例与流感有关的死亡,其中6次超过4万例。在这11次流行中,约90%以上的死亡是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幼儿以及有潜在疾病的任何年龄的人群比健康的少年儿童和青年人因患流感而导致并发症、住院和死亡的危险性要高。如0-4岁年龄组的住院率,健康儿童为100/10万,而潜在疾病的儿童高达500/10万。
有调查结果表明,法国1989年由于流感而消耗的卫生服务费约为19亿法郎,而潜在的经济损失更高达143亿法郎;美国每年由于流感而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0-30亿美元,而潜在的经济损失更高达100-150亿美元。我国香港地区近期爆发的禽流感,据估计损失也高达8000万港币。我国是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地区,20世纪发生的4次世界性流感大流行中有3次起源于我国,近年来新发现的流感病毒株也大多源自中国。从1953-1976年,我国已有12次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流感流行,尽管目前还缺乏详细的流行病学资料,但可以肯定,我国每年因流行性感冒而导致的经济损失也是十分惊人的。
日本在控制流感发病过程中曾采用给学龄儿童免疫接种的方法。从1962年至1987年,日本为大部分学龄儿童接种了流感疫苗,使原来过高的死亡率由最初是美国的3~4倍降到与美国相同的水平。该免疫措施使日本每年有37000~49000人免于死亡,即每接种420名儿童就可以使1位老年人免于死亡。在美国,整个90年代流感疫苗的使用量呈稳定增长趋势,1997年达到每1000人中有281人使用流感疫苗的水平。同年,西欧29个国家都对流感疫苗接种作出了基于年龄的建议使用方法。老年人接种率:法国70%、比利时45%~50%、意大利36%、美国65.5%。其中许多国家通过国家财政或社会健康保险提供流感疫苗接种所需的费用,为某些建议使用疫苗的人群进行免费接种。当然,在大部分国家中,多数人还是自费支付流感疫苗所需的费用。不同国家疫苗使用水平与人均健康花费无关。疫苗使用水平反映了人们对流感的重视程度,也反映了疫苗接种的有效性。而且,预防接种是花费-收益比最好的预防措施。调查统计,美国每年因流感的直接医疗花费为46亿美元,通过疫苗接种每人每年平均直接节约117美元;对于公司,投入接种疫苗1美元就可为公司节省2.58美元。阿根廷因接种计划的实施,使每个接种儿童节约10.04美元。
流感的临床特征和并发症
临床特征
本病潜伏期数小时至4d,一般为1~3d。流感发病严重程度与个体免疫状况有关,一般说来,仅约50%的感染病人会发展成典型流感临床症状。
流感典型症状以突然发热、头晕头痛、肌痛、全身症状轻、同时可伴有喉咙痛和咳嗽、鼻塞、流涕、胸痛、眼痛、畏光等症状。发热体温可达39~40℃,一般持续2~3d后渐退。一般是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道症状并不严重。
并发症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炎。一般以继发性细菌性肺炎较常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和嗜血杆菌为多见。原发流感病毒肺炎较少见, 多见于原有心、肺疾患者(特别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或孕妇,病死率较高。
其他并发症包括Reye's综合征、中毒性休克综合征。Reye's综合征限于2~16岁的儿童,主要与B型流感(或水痘、带状疱疹)有关。临床上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数日后出现恶心、呕吐、继而嗜睡、昏迷、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进一步发展为昏迷,近年来认为与服用阿司匹林有关。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多在流感后出现,伴有呼吸衰竭,胸片可显示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但肺炎病变不明显。血液中可有流感抗体上升,气管分泌物可找到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多见。
流行性感冒的免疫预防
在流感流行期间,约1%~5%的人群可以感染发病,在敬老院的老年人和其他高危人群中,发病率可达40%~50%以上。至少在西方国家人群中,细菌性并发症(如肺炎)常与流感有关;在流感流行期间,年死亡率估计为7.5~23/10万。根据卫生保健资源的消耗和生产能力的丧失,流感对社会和个人都构成很大的经济负担。由于流感病毒经常发生变化,因此为了对当前流行的主要的病毒毒株产生保护作用,流感疫苗的成分每年都发生改变。对个人来说,每年都必须接种疫苗。
一、流感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避免患流感最有效的方法。由于流感病毒经常变异,疫苗使用中的主要问题是毒种的选择,制造疫苗的毒株力求接近流行株。每年9月和2月,WHO全球流感规划小组分别建议南半球通常5~6月开始和北半球11~12月开始的下一个流感流行季节使用流感疫苗的成分。成分是基于国家流感中心和WHO合作中心的全球网络的监测资料。现行流感疫苗含有2个亚型甲型流感病毒抗原(H3N2和H1N1)和1个乙型流感病毒抗原。这些疫苗有3种类型,
1.全病毒疫苗 由整个灭活的病毒构成,所以副作用也比较大。接种全病毒体疫苗的方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其它方法所取代。
2.裂解病毒疫苗 由经去污剂处理裂解的病毒颗粒组成,裂解流感疫苗包括表面抗原、血凝素、神经氨酸酶、核蛋白和基质蛋白等成分。此疫苗适合于成年人和儿童。
3.亚单位疫苗 主要由已去除其他病毒成分的、只产生抗体保护反应的HA和NA组成。由于纯度较高,安全性和耐受性均较强,尤其适用于儿童。
流感疫苗通常不加佐剂。但最近欧洲联盟已批准一种亚单位疫苗,含有新型水包油佐剂(MF59)。此种疫苗似对老年人可增强抗体应答,但这一研究结果的临床意义需要进一步阐明。流感活疫苗已在前苏联和其他一些国家使用。流感活疫苗的鼻腔应用试验目前正在美国进行。
现有灭活流感疫苗对高危人群的有效性已被证实,但其保护期有限,每年均需接种,并在注射后可能的副反应,以及缺乏局部和细胞免疫,促使研制一种喷雾型减毒流感活疫苗。在早期,前苏联和日本都研制过喷雾型减毒流感活疫苗,但报道的的有效性数据不能令人信服。最近,冷适应和重配病毒株经过较周详的试验,取得极好的效果。儿童试验表明高度有效,成人试验表明活疫苗对灭活病毒的免疫原性有协同作用。
接种流感疫苗能预防流感病毒感染,不能够预防禽流感病毒。但根据WHO“关于在H5N1病毒感染高危人群中应用流感疫苗的指引”,流感疫苗虽然不能保护接种者免除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感染,但却能降低接种者同时感染人和禽流感病毒病毒的机会,从而降低流感病毒发生病毒基因重组的机会并降低可能出现新型流感病毒大流行的危险性。
二、疫苗种类的选择
在我国使用的流感疫苗有灭活的全病毒、裂解、亚单位疫苗。12岁及以下儿童严禁使用全病毒疫苗。12岁以上人群使用全病毒、裂解、亚单位疫苗,免疫原性和副作用相差不大。
鉴于流感的危害十分巨大,我国卫生防疫部门对流感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视。卫生部已将流感列为“十五”期间重点防治的传染病。2004年3月在日内瓦召开的流感会议上,世界卫生组织也呼吁采取措施应对可能的流感大暴发。
哪些人需要接种流感疫苗
根据我省流感防治工作需要,流感疫苗的重点接种人群包括:医院急诊科、感染科(发热门诊)、传染科等医务人员;60岁以上人群;慢性病患者及体弱多病者;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养老院、老年人护理中心、托幼机构的工作人员;出租车、民航、铁路、公路交通的司乘人员,商业及旅游服务的从业人员;家禽等动物从业人员。
推荐接种人群:经常出差或到国内外旅行的人员。
其他接种人群:年龄在6个月以上希望减少患流感可能性而非接种禁忌者。
禁止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群:
6个月龄以下的婴幼儿;对鸡蛋或疫苗成分过敏者;格林巴利综合症患者;怀孕3个月以内的孕妇;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慢性病发作期;严重过敏体质者;医生认为不适合接种的人员。
慎用流感疫苗的人群:
怀孕3个月以上的孕妇。
可选用的疫苗:
目前,在我省使用的流感疫苗有三种:全病毒流感灭活疫苗、裂解流感疫苗和亚单位流感疫苗。
需注意事项:
12岁以下的人群严禁使用全病毒流感灭活疫苗,只能使用裂解流感疫苗和亚单位流感疫苗。
12岁以上的人群三种类型的流感疫苗均可使用。
流感疫苗的接种时间:
在流感流行高峰前1~2个月接种流感疫苗能更有效发挥疫苗的保护作用。各省可根据当地流行的高峰季节或疫情监测预测分析,确定当地的最佳接种时间。
我国北方地区流感流行的高峰在冬季(11月份至次年的1月份),南方如广东省流行高峰季节是4~7月份。因而北方地区接种疫苗的活动最佳时间每年10~12月份,我省接种流感疫苗的适宜时间是在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对于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尤其是有流感并发症的高危险人群,即使流感已经在该地区开始流行,为避免发生流感,仍应该接种疫苗。
免疫保护期与联合免疫
全程接种流感疫苗后要在2周后产生抗体,可以保护与疫苗毒株抗原性类似的毒株感染发病或减轻发病症状。所以应在流行期到来之前至少半个月接种疫苗为宜。由于抗体水平下降,每年疫苗所含毒株因流行优势株不同而不同,每年都需要接种当年度的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的目标人群有明显重叠,对于以前没有接种过肺炎球菌疫苗的高危人群,可将2种疫苗在不同部位同时接种。对患流感并发症高危险性的儿童,可以在接种常规疫苗的同时接种流感疫苗。
免疫接种副反应
少数人注射后12~24h,注射部位会出现红、肿、痛、硬结和痒等,全身反应则表现为发热、头晕、寒战、虚弱、头痛、出汗、肌痛、关节痛等,上述反应一般1~2d会自然消失,无需治疗。罕见反应有神经痛(疼痛沿神经通路分布),感觉异常(对触、疼、热或振动的感觉异常),惊厥和一过性血小板减少。过敏反应导致休克、一过性肾性脉管炎和神经系统紊乱都极为罕见。
预防流感小帖士
预防流感,除接种流感疫苗外,还需注意个人卫生习惯:
1、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洗澡、不要共用毛巾、口杯等日常用品,做到不随地吐痰,以防接触传播流感病毒。
2、居室和办公室,都要经常通风,减少室内聚集的细菌和病毒数,保持室内清新的空气。
3、疾病流行期应尽量避免到公共场所,比如商场、电影院等人群密集的地方。与打喷嚏的人要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
4、到医院看病,最好戴口罩。呼吸道疾病大多由空气传染,医院就诊者多为各种疾病的患者,易被传染。戴上口罩可以有效地阻挡细菌和病毒。同时勤洗手对预防流感有一定作用。
5、一定要根据气温的变化,适当地增减衣服,防止因感冒着凉引起的免疫力低下。
6、日常饮食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定时定量,多喝水,不吸烟,少嗜酒。同时要保证睡眠充足,避免过度劳累。
7、要加强体育锻炼,经常坚持户外运动,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尤其是过集体生活的大中小学的师生,要多到室外进行体育活动,劳逸结合,保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尽量减少在室内活动和集会。
4. 人类历史上6次流感大爆发,你怎么看呢
流感是影响人类健康最厉害的传染病之一。从16世纪以来,在过去的400年里,有记载的全球性的“大流感”至少有30次。本文主要描述20世纪以来,在全球范围内爆发的6次重要的“大流感”,通过科学地学习历史,来了解流感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西班牙流感”
2009年4月初,在墨西哥和美国出现一种新型甲型 (H1N1) 流感病毒。该病毒通过人-人传播迅速在全球范围蔓延,并导致 21 世纪的首次流感大流行。截至 2010年8月6日,向 WHO报告的实验室确诊的全球因感染2009甲型 (H1N1) 流感而死亡的官方统计人数为18449人。
5. 历史上挪威对抗流感病毒的大事件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历史上流感有过几次大规模流行 ,曾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目前 ,流感作为一种古老的病毒性传染病 ,其危害性也许不及令世人恐慌的爱滋病 ,但它带来的损失不容忽视。据美国科学技术委员会报告 ,近年来美国每年死于流感的人数为 2~ 4万 ,流感成为致死率最高的病毒性传染病 ;每年用于预防流感的费用及流感引起的劳动力损失超过了 1.2亿美元。由此可见 ,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 ,仍然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病毒性传染病。公元前412年,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就已经记述了类似流感的症状,两千多年过去,不断变异的流感病毒还在侵扰着人类,引起人类的恐慌。最近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已经在全球迅速蔓延。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哪几次严重的流感呢?
1.公元前412年
早在公元前412年,“现代医学之父”——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就已经记述了类似流感的症状。但直到1580年,菲利浦二世统治西班牙期间,才有明确的流感大流行的记录。
2. 1580年对流感大流行最早的详尽描述是1580年。这一年,数月之间,罗马便死亡9000人,马德里变成了一座荒无人烟的空城,意大利、西班牙增加了几十万座新坟。当时的人们把流感称为“闪电般的瘟神”。很多科学家认为,菲利浦国王的军队将流感病毒带到了欧洲其他国家。
3. 1658年 在整个17世纪,世界上出现了3次流感大爆发。1658年,意大利威尼斯城的一次流感大流行使6万人死亡,惊慌的人们认为这是上帝的惩罚,所以将这种病命名为“Influenza”,意即“魔鬼”。今天,虽然科学已经证明流感是病毒感染所致,可这个名称却一直沿用了下来。当时,尽管医生们全力以赴,但因为他们对流感知之甚少,所以并没能有效地阻止流感的爆发。
4. 1837年,由于城市不断扩大,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流感爆发持续到19世纪。1742年~1743年,由流行性感冒引起的流行病曾影响90%的东欧人。
1837年1月,在欧洲爆发的流感非常严重。在柏林,流感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了出生人数,巴塞罗那所有的公共商业活动停止。
5. 1889年~1894年
这几年发生的流感席卷了整个西欧,发病广泛、死亡率高,造成严重影响。
6.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因战争死亡者达1000多万,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然而,在这场浩劫快要结束的时候,一场流感的爆发夺去了2000万人~4000万人的性命,据称此乃保守估计。据说当时全球17亿人口中,有7亿人发病,这就是20世纪人们闻之色变的西班牙流感,或称1918年流感。
西班牙流感并不是从西班牙起源的,它最早出现在美国堪萨斯州的芬斯顿(Funston)军营中(1918年2月),后来流感传到西班牙,总共造成800万西班牙人死亡,因此被称做“西班牙流感”(Spanish Lady)。据说,在这场流感之后,美国人的平均寿命减少了10年。
最新研究表明,西班牙流感病毒其实是禽流感病毒的一种类型,与禽流感H5N1病毒一样,都是先在鸟类身上发生的。
7. 1957年
流感再度在全世界肆虐,它越海跨洋,势不可当。1957年,爆发了亚洲流感(病毒类型H2N2),流感两周后骚扰了亚洲的所有国家,接着又在美洲和欧洲登陆。
科学的进步让科学家很快就能够确定出流感病毒,卫生官员也能够快速做出反应,生产出疫苗,但是,全球仍然有200多万人遭遇厄运。随着科学家对流感研究的深入,全球的疫苗产量也逐日增多。
8. 1968年7月,由甲型流感病毒(H3N2)所致的香港流感在香港大规模爆发,并引致全球流感大流行。据统计,美国共有3.4万人因感染致死,整个伦敦很多人染病,需要大批志愿者进行护理。
9. 1976年
1976年,驻扎于美国新泽西州福特迪克斯军事基地的一名美军士兵感染“猪流感”致死,很多卫生官员担心“西班牙流感”卷土重来,引发了全国性恐慌。但是,该病毒当时只在美国的猪之间传播,而且也研制出了疫苗,1/4的美国人注射了疫苗,因而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疫情。
10. 1977年~1978年
1977年1月,俄罗斯流感(病毒类型H1N1)在苏联出现并流行,1978年1月开始在美国在校学生及征募的新兵中爆发。俄罗斯流感大大不同于以往历发流感,引发此次流感流行的致病病毒为1957年流行的H1N1病毒株的变异体,成年人均为轻微感染,青少年发病率很高。
11. 2003年
自从2003年以来,全球已有400多例禽流感致死的病例。2003年10月底至2004年1月15日,越南发生14例严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其中3例经实验证实感染H5N1,12人死亡。2003年12月10日,韩国爆发禽流感,200多万只鸡和鸭被屠宰掩埋。摘自《当流感来袭:疫情第一现场目击实录》
6. 历史上引起灭国性的瘟疫的微生物名称以及有关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
第一次流行瘟疫(自2400多年前至19世纪中后期)
雅典瘟疫
2400多年以前的一场疾病几乎摧毁了整个雅典。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雅典的市民们生活在噩梦之中,身边强壮健康的年轻人会突然发高烧,咽喉和舌头充血并发出异常恶臭的气味。
不幸的患者打喷嚏,声音嘶哑,因强烈的咳嗽而胸部疼痛。一位医生发现用火可以防疫,从而挽救了雅典。
流感
早在公元前412年的古希腊时期,希波克拉底就已经记述了类似流感的疾病。到了19世纪,德国医学地理学家Hirsch详细列表记述了自公元1173年以来的历次类似流感的流行病爆发情况。明显由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第一次流行病发生在1510年的英国。
后来在1580年、1675年和1733年也曾出现过流行性感冒引起大规模流行病的情况。而对流感大流行最早的详尽描述是在1580年,自此以后,文献中共记载了31次流感大流行。其中,1742年至1743年由流行性感冒引起的流行病曾涉及90%的东欧人,1889年至1894年席卷西欧的“俄罗斯流感”,发病范围广泛,死亡率很高,造成严重影响。
鼠疫
历史上首次鼠疫大流行发生于公元6世纪,起源于中东,流行中心在近东地中海沿岸。公元542年经埃及南部塞得港沿陆海商路传至北非、欧洲,几乎殃及当时所有著名国家。这次流行疫情持续了五六十年,极流行期每天死亡万人,死亡总数近一亿人,这次大流行导致了东罗马帝国的衰落。
第二次大流行发生于公元14世纪,其起源众口不一。此次流行此起彼伏持续近300年,遍及欧亚大陆和非洲北海岸,尤以欧洲为甚。到1665年8月,每周死亡达2000人,一个月后竟达8000人。直到几个月后一场大火(史称“伦敦大火灾”),烧毁了伦敦的大部分建筑,老鼠也销声匿迹,鼠疫流行随之平息。这次鼠疫大流行就是历史上称为“黑死病”的那一次。
狂犬病
狂犬病毒的面貌清晰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仅仅百余年的历史,但明确的病毒致病的记载早在400多年前就有了。早在1566年,疯狗咬人致病的案例已经被记录下来,但直到1885年,人们还不知道狂犬病到底是由什么引起的。
在细菌学说占统治地位的年代,法国著名科学家巴斯德(Pasteur,1822-1895)的试验,为狂犬病的防治开辟了新的路径。巴斯德从实践中发现,将含有病源的狂犬病延髓提取液多次注射兔子后,再将这些毒性已递减的液体注射于狗,以后狗就能抵抗正常强度的狂犬病毒的感染。
第二次流行瘟疫(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结核病
据资料介绍,自1882年柯霍发现结核菌以来,迄今因结核病死亡人数已达2亿。而今日重提防治结核病,是因为最新资料表明,全世界结核病人死亡人数已由1990年的250万增至2000年的350万。75%的结核病死亡发生在最具生产力的年龄组(15至45岁),全球已有20亿人受到结核病感染,每年感染率为1%,即每年有约6500万人受到结核病感染。
第三次鼠疫
第三次鼠疫大流行始于19世纪末(1894年),它是突然爆发的,至20世纪30年代达最高峰,总共波及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的60多个国家,死亡达千万人以上。
此次流行传播速度之快、波及地区之广,远远超过前两次大流行,目前,鼠疫在北美、欧洲等地几乎已经绝迹。但在亚洲、非洲的一些地区,人鼠共患状况还时有出现。
流感
1918年,一场致命的流感席卷全球,造成了2000万至5000万人死亡。尽管这场流感在美国被称为“西班牙女士”,但是它似乎首先起源于美国,有可能是从猪身上传播的。在那一年,近1/4的美国人得了流感,导致50多万人死亡,几乎一半的死者是健康的年轻人。
平时流行的流感虽然没有这么致命,但是平均每年在美国也导致11万多人住院,3.4万人死亡。作为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流感没有特效药可治,可以注射流感疫苗预防,有效率为70%至90%。由于流感病毒极其容易发生变异,每年流行的流感病毒类型不一样,因此必须每年注射疫苗才能发挥作用。
天花
天花原来只在“旧世界”(亚洲、欧洲和非洲)流行,在17和18世纪,它是西方最严重的传染病,但是在历史上的影响却比不上鼠疫,这可能是因为其受害者以儿童为主(约1/10的儿童因天花夭折),活下来的成年人大多已有免疫力能力。天花是感染天花病毒引起的,无药可治,1980年世界卫生大会正式宣布天花被完全消灭,天花病毒在自然界已不存在。
第三次流行瘟疫(20世纪中期至21世纪初)
流感
世界上又出现过三次以上流感大流行,即:1957年开始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2N2)所致的“亚洲流感”、1968年出现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3N2)所致的“香港流感”以及1977年发生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1N1)所致的“俄罗斯流感”。
在1957年“亚洲流感”及1968年“香港流感”爆发流行期间,各年龄组均易感染,死亡率升高,65岁以上老年人尤为显著。在具有高危因素(如心肺疾病)的人群中也出现了较高的死亡率,这两次流感均波及世界多个地区。据美国公布的统计数字,在1957年“亚洲流感”流行期间,美国共有7万人因此死亡。而在1968年“香港流感”流行期间,共有3.4万人在美国因感染致死。1977年11月至1978年1月在苏联“俄罗斯流感”流行。1978年1月,“俄罗斯流感”开始在美国在校学生及征募的新兵中爆发流行。至1978年冬,其他许多国家也纷纷出现感染流行。
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由伊蚊传播登革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登革一词源于西班牙语,意为装腔作势,乃为描写登革热患者由于关节、肌肉疼痛,行走步态好像装腔作势的样子。登革热是一种古老的疾病,20世纪登革热在世界范围内发生过多次大流行,患病人数多达数百万之多。
1998年时,登革热已成为仅次于疟疾的最重要的热带传染病。在东南亚地区呈地方性流行趋势,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及华南各省也发生过不同程度的流行。
西尼罗河病毒
2002年的夏季,“西尼罗河”病毒在美国再次爆发,从1999年到2002年四年间,这种由蚊子传播的疾病,夺去了几十人的生命,100多人受到感染。西尼罗河病毒是在1937年从乌干达西尼罗河区的一位妇女身上分离出来的,近年出现在欧洲和北美的温带区域。
专家认为,每200个感染“西尼罗河”病毒的人中只有1个可能引发致命疾病,但对老人和慢性病患者等免疫系统较为脆弱的人,感染可能引发脑炎直至死亡。
艾滋病
艾滋病是“后天免疫缺损综合征”(AIDS)的英文简称。艾滋病病毒终生传染,它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1981年6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首先报道了5例这样的病例,他们都是同性恋者,随后,在美国和其他国家都陆续发现了类似症状的病人,后在全世界大规模传播开来。
埃博拉病毒
2000年10月14日在乌北部的古卢地区突发埃博拉病,目前有51人被感染,其中31人已经死亡。埃博拉病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乌干达出现。这种病由埃博拉病毒通过身体接触传染。感染病毒的人出现高烧,肌肉剧烈疼痛,鼻腔、口腔和肛门出血等症状,有可能在24小时内死亡。据报道,乌干达的邻国苏丹和刚果(金)曾先后在70年代和1995年流行过埃博拉病,不少人因此被夺去了生命。
7. 历史上的恐怖疾病事件~~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最短缺的商品是棺材
1918年5月,英国的格拉斯哥首先出现了“西班牙流感”的魔影。
当时住在格拉斯哥的医生罗伊·格利斯特描述了受传染者可怕的症状与表现:“一开始,病人得的似乎是普通的流感。但是当人们把他们送到医院后,流感立刻会变成一种从没有见过的肺炎。病人送入医院后2小时,颧骨上就会出现红褐色的斑点,再过几个小时,病人的耳朵开始发青,那是极度缺氧造成的。这种青色会从耳朵扩展到整张脸。随即,病人唯一的动作就是拼命地呼吸,直到最后因为窒息痛苦地死去。”
仅仅几周的时间,病毒便扩散到英国南部。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全英国有22.8万人被这种病夺去了生命。
病毒迅速地从欧洲传播至全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幸免。在太平洋的西萨摩亚群岛,20%的人死于非命。在印度,大约有1200万人丧生。
当“西班牙流感”跨越大西洋来到美国时,惨祸达到了颠峰:由于病毒的肆虐,墓地管理员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尸体在仓库中堆积,许多人被迫掘开祖坟以埋葬新死者,棺材也严重短缺,有意大利移民甚至用原本用于装通心粉的木盒来装亲人的骨灰。
“西班牙流感”是如此厉害,以至于当时美国人的平均寿命也因此减少了10岁。美国许多地方政府因此严禁外来人口流入,严禁人们握手,严禁每次葬礼举行的时间超过15分钟。1918年夏天和秋天,疫情到了顶峰,田里的谷物已经成熟,但是没有人去收割。结果,一场流行病居然导致了严重的农业欠收。
1919年,肆虐已久的“西班牙流感”却突然神秘地消失了。
1998年,一队美国科学家来到美国阿拉斯加州和俄罗斯北冰洋地区的永久性冻土地带,他们在1918~1919年的瘟疫爆发区,挖掘出一些保存完好的尸体。通过对尸体肺动脉组织切片的长期研究,他们得出结论:“西班牙流感”病毒最早是出现在鸟类中的。这种病毒与现在流行的禽流感病毒极为相似。也许,目前流行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就起源于“西班牙流感”病毒。
“欧洲病”侵袭新大陆:美洲人口减少90%
当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欧洲殖民者对这块新大陆的疯狂掠夺也紧接而来。美洲土著的印第安人为了保卫自己的家乡,与欧洲殖民者展开了战斗。起先,欧洲殖民者们损失惨重,但是不久,他们就发现自己并不用太过慌张,因为那些印第安人不知为什么开始大量死亡,欧洲殖民者们只要占领一个地方,接下来所要做的,仅仅是呆在那里,等着附近地方的印第安人死个精光,然后再由他们进入里面接收地盘。
当时,欧洲已经经历了几个世纪的传染病肆虐,人们对鼠疫、天花、伤寒、麻疹、流感等烈性传染病都有了免疫力,但是美洲从来没有类似的传染病大爆发,其居民也不具备免疫力。因此,当欧洲人大量进入后,瘟疫如同洪水一样席卷了整个美洲大陆。
当时,一个地方有疫病出现后,没有表现出症状的人立刻逃得远远的,结果一方面使病毒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另一方面也因为几乎没有任何人肯留下照顾病人,使得疾病死亡率高得惊人。
此外,印第安人对付疾病的方法,居然是蒸桑拿和用冷水洗澡以提高免疫力。这种不科学的方法使病人更加虚弱,死亡率也进一步上升。
根据统计,这次的传染病大流行,使得美洲人口减少了90%。由于可供奴役的劳动力几乎死光,欧洲殖民者不得不从非洲贩运黑奴到美洲,世界历史上臭命昭著的“黑奴贸易”因此兴盛起来。
15世纪梅毒大流行:哥伦布作的孽?
1492年,经过艰苦的海上跋涉,哥伦布来到了美洲大陆。第二年3月,他兴高采烈地回到了欧洲。但是与此同时,他也给欧洲带来了另一种瘟疫——梅毒。
由于哥伦布手下的一些水手在美洲时的行为很不检点,因此当他们回到欧洲时,便将这种性病带到了西班牙和意大利。
2年后,也就是1494年,法兰西国王查理八世带领军队远征意大利。当时意大利国内正是梅毒大爆发时期,而查理八世手下的军队随军带着妇女。他们和敌人交换女人。最终当法军攻陷那不勒斯时,法军士兵们中爆发了梅毒大流行。这导致军队战斗力锐减,查理八世被迫将军队从意大利撤退。
查理的军队中,有不少来自西班牙、德国、瑞士、英国、匈牙利和波兰的雇佣兵。军队解散后,这些雇佣兵返回了各自的家乡,也把梅毒带了回去。到1499年,整个欧洲,包括俄罗斯都出现了梅毒的身影。此后,这种疾病不但在欧洲肆虐,而且还随着葡萄牙殖民者的脚步,来到了非洲和东方。
8. 历史上,有哪些重大的病毒事件(急,在线等)
“MSN性感鸡”,网络提前遭遇“禽流感”
2005年,禽流感席卷全球,让人闻鸡色变。而网络上的“禽流感”更是早于现实,从2月3日开始,席卷全球互联网。
2月3日上午,金山、瑞星、江民等国内多家安全软件厂家,接到大量MSN用户中毒信息,一个名为“MSN性感鸡”的病毒迅速在互联网上疯狂传播。msn用户感染后会向所有好友发送病毒文件。MSN性感鸡除了利用MSN向外界发送病毒文件、消耗系统资源外,还会在中毒电脑里放置后门程序,使黑客可以远程控制该电脑,从而使用户面临极大的安全威胁。
在相对平静的2005年网络环境中,“MSN性感鸡”造成危害最严重的一个病毒。随着各大门户网站的即时通讯工具的推出,以及金山加加、盛大圈圈等的加入,病毒制造者利用IM(即时通讯工具)做为传播,已经成为了病毒传播的首选方式。金山毒霸反病毒服务中心整个2005年接到的感染报告中,通过IM工具传播的病毒高达270万次,排在所有病毒之首。这也使的国内IM厂家高度重视,腾讯推出的QQ2005,就在业界率先与杀毒厂商合作,与金山公司合作推出了国际首创的“QQ安全中心”。
金融机构成为网络钓鱼最青睐对象
2005年,美国超过300万的信用卡用户资料外斜,导致用户财产损失,同时,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先后成为黑客们模仿的对象,设计了类似的网页,通过网络钓鱼的形式获取利益。这一现象在2005年以平均每个月73%的数字增长,使很多用户对于网络交易的信心大减。导致年底各家银行对于网络交易安全提高重视。
针这些对愈演愈烈的网上银行诈骗事件,中国人民银行于10月30日向社会公布《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对银行从事电子支付活动提出了指导性要求,对银行针对不同客户在电子支付类型、单笔支付金额和每日累计支付金额等方面作出合理限制。
各杀毒厂家纷纷披露主动防御计划反病毒欲改被动劣势
5月,业界一条以“网络安全惊曝黑幕”为题的报道,在原本还算平静的网络安全行业搅起千层巨浪。这篇报道毫不客气地将杀毒软件比做“过期药”,更将信息安全厂商们斥之为贩卖“过期药”的贩子。随后,国内著名信息安全厂商金山公司对外宣布,其杀毒软件“主动防御(ADP)”业已完成第二层(网络自防御)计划,并且证实该计划已经应用到当天发布的金山毒霸2005中小企业版当中。至此,包括金山、瑞星在内的国内主流信息安全厂商均做出高调反应,表明中国的信息安全厂商正试图扭转在与病毒竞争中长期被动的局面。
“主动防御”更像是一个贴身的保镖,勤勤恳恳、认认真真的监视着周围的可疑人物,让危险总能在最后一刻之前化解。“主动防御”以事实为依据,掌握用户计算机真实的安全状况,在用户还没有意识到之前,能给予用户更多的提示与建议,帮助用户构筑专家级水准的计算机安全防线。它是传统杀毒软件的超集,虽然它也需要传统方法的补充,但它的理念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杀毒,而是全面保护用户计算机的安全。它是安全软件未来的发展方向。
流氓软件引起公愤,人人喊打
6月21日,北京市网络行业协会联合新浪、搜狐、金山、瑞星等16家网络和软件企业联合起草了《软件产品行为安全自律公约》,联合承诺共同防范“流氓软件”带给网民的麻烦。随后,在北京市网络行业协会的网站上,接受网民的投诉,引起众多网民的关注与投诉。7月11日,网络行业协会根据网民的投诉,点名公布了10家流氓软件名单,包括了3721、淘宝、e趣、DUDU等家加知名软件。
2005年,间谍软件已经大面积闯入了我们的网络生活中。间谍软件从以前单一的收集用户信息和盗取有价账号等方式扩展到恶意广告。恶意广告的典型特征为:悄悄安装;不易卸载;保护自己使用低层技术与多种软件冲突;随时随地弹出骚扰广告。而目前在国内用户被侵扰最多的间谍软件就是恶意广告和盗号木马。90%以上的网民都直间或间接的受到此类间谍软件的侵扰。
狙击波,与时间赛跑的病毒
8月15日,金山公司率先截获了被称为历史上最快利用微软漏洞攻击电脑的病毒“狙击波”,危害程度直指当年的震荡波。在随后的24小时内,变种迅速,出现多个变种,给相对平静的2005年网络环境,带来阵阵涟漪。该病毒源自欧洲芬兰,之后在欧洲迅速流传。其中在美国蔓延,美国国会、美国有线电视台(CNN)、美国广播公司(ABC)、纽约时报等重要企业和政府机构遭受此次蠕虫狂潮的袭击,并造成部分网络瘫痪。在国内,华南地区尤其是广州地区的个人及企业用户中毒的较多。
名人、热点新闻成为病毒载体
2005年8月30日,被全国关注的“超级女声”总决赛进行之际,一个借着“超级女声”的名气传播的QQ病毒现身网络,盗窃用户的信息。“超级女声”也成为了2005年带毒的明星、热点事件最为突出的事件,其前后,包括:拉登、羽泉、周杰伦、禽流感、伦敦地铁爆炸等等,也成为了一个特别的现象。每当网上出现热点新闻或者热点人物的时候,各病毒监测中心的精神也都高度集中,不知道下一个遭毒手的会是哪一个?
9. 简述世界流感大流行史
在18-19世纪曾来有七次世界性流感大自流行,但记载简略。以下是1889年以来的几次世界性流感大流行。
一、1889-1890年大流行
流行首先于1889年5月从当时俄国中亚布哈拉发现,在一年内席卷全球。
二、1918-1919年大流行
这次大流行被称为人类现代史上最大的瘟疫,估计造成2000万人死亡。
三、1957年甲2型流感大流行
此次流感首发于我国贵州西部,4月在香港流行,以后经东南亚和日本传播到全世界。
四、1968年甲型流感流行
当年7月在我国广东和香港出现的新亚型流感流行。在1969年~1970年波及全球,发病率为30%。
五、1976年美国发生的猪型流感小暴发
1976年1月初,在美国新泽西州一兵营中有猪型流感暴发,但并未散播开。
六、1977年新甲1型的出行和流行
1977年5月在我国丹东、鞍山和天津的中、小学校流感流行中分离出新甲1型毒株。1977年7月以后从北向南扩散,随后遍及全国。它没有引起世界性大流行,在全球各地多为中小规模流行。
10. 甲型H1N1流感发展史
甲型H1N1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的来历
1918年西班牙流感,H1N1病毒,首发于1917年的澳大利亚版,死亡人数估计5千万权。 1976年2月美国新泽西洲迪克斯堡新兵营中发生了一起猪(H1N1)亚型毒株流感事件,约200余人被感染,一人死亡。 2005年12月至2009年1月,美国只发现过12例人感染猪流感病例,其中11人与猪有过直接接触。 2007年菲律宾猪流感。死亡率占到受感染人的10%。 2009年4月,墨西哥爆发大规模的猪流感,美国和墨西哥的绝大多数患者并未接触过猪,墨西哥政府现阶段已排除吃猪肉感染病毒的可能性。这种病毒已被证实经由人-人形式传播。在人际传播时,科学家指出,打喷嚏、咳嗽和物理接触都有可能导致新型猪流感病毒在人群间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