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英国海军之父是谁
海军元帅约翰·阿巴斯诺特·费舍尔爵士, 基尔维斯顿第一费舍尔男爵(Admiral of the Fleet Sir John Fisher, 1st Baron Fisher of Kilverstone 1841-1920),是英国海军史上最杰出的改革家和行政长官之一,他对英国海军的各个领域进行了广泛的探索,通过他的努力,皇家海军得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确保海上优势,从而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甚至有时还被称为是纳尔逊以后最卓越的皇家海军军官。“战争的本质是暴力,战争中的中庸便是低能(The essence of war is violence; moderation in war is imbecility!)!”成了他一句有名的格言,他在海军上的任何改革措施也是忠实地履行了这个格言,而这些改革中的任何成败,以及他由此获得的赞誉和非难,其本源还是在于这“战争中的中庸便是低能”一言。
他于1841 年1月25曰在锡兰的一个军人的家庭出生。费舍尔在十三岁的时候便作为少年水手加入了皇家海军,并在1854年6月12曰在朴茨茅斯在著名的特拉法尔加战役中纳尔逊旗舰“胜利(Victory)”号服役。不久便参加了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随后又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参加了侵占广州(1857年12月)以及在1859年6月20曰的大沽炮台攻击战,这次战斗以英军的失败而告终,这也是英国海军在十九世纪唯一的一场主要败北。
在海军中,费舍尔在炮术和鱼雷战中颇有造诣,并逐渐显出了其卓越的才能,对于修订《射击教范》发挥了主要作用。1872年,他被指派到被称为“卓越舰(HMS Excellent)”的皇家海军炮术学校任职,在 1874 年费舍尔在33岁的时候便晋升为海军上校,不久以后的1876年,他又创设了被成为“弗农舰(HMS Vernon)”的独立组织,以专门负责鱼雷和水雷作战的训练。
1882 年,他又参加了炮击埃及亚历山大港的行动,他指挥的是赫赫有名的中央炮塔战列舰“不屈(Inflexible,当时我国清代曾以‘英弗来息白’的音译来称呼之,‘定远’、‘镇远’两舰的炮塔配置等便是参考了该舰的设计)”号,共发射十六寸巨炮炮弹88发,并显示出了其极为高强的炮术水准。
1890年费舍尔晋升为海军少将,并担任朴次茅斯海军造船厂总监,这期间,他创造了雷击舰驱逐舰,也就是以后驱逐舰的鼻祖以对=益加剧的因鱼雷兵器的诞生和普及而逐渐产生的新威胁,并打破了法国计划中的以大规模的轻型鱼雷舰艇控制英吉利海峡的计划。
1892年到1897年之间,费舍尔被委以第三海务大臣,以主管海军审计,这期间他打破传统,力行改革,同时他在工作中充分显示了他异乎寻常的旺盛精力和独特气质。比如在到海军部上任时,他便在脖子上挂了一块牌子,上书:“我无所事事(I have no work to do!)”。
1897-1899年,他又返回前线担任北美和西印度洋海军站司令,1899年又作为英国海军的利益代表参加第一次海牙和平会议,同年他晋升为海军中将以后,又担任了地中海方面总司令。
1902年费舍尔返回海军部担任了负责人事、教育、训练和征募的第二海务大臣,并得到了海军上将的军衔。此任中,他进行的一项最有名的改革便是他顶着极大的传统压力,打破一般军官和轮机军官之间的阶级隔阂,实现了这两个部门之间人事的平调,使军官可以更为全面地了解现代化的舰艇。1903年在担任了一年多朴次茅斯总司令以后,终于在1904年10月21担任了英国海军第一海务大臣。
费舍尔本人也充分利用了他的这次晋升,尽管当时的第一海务大臣对军事行动没有什么控制权,但他却在管理、计划和政策方面行使了绝大的权力。丘吉尔曾经非议过费舍尔:“全国的船厂由他自由支配,连国库的钥匙也几乎听他调遣”。费舍尔一心想使皇家海军现代化,不知疲倦地积极工作,实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对这些改革既遭到非议也有人赞成。他支持军官教育,通过积极淘汰被他称为“守财奴的垃圾堆”的废旧舰只,实现了装备现代化,并赞同能使备用军舰迅速进入临战状态的核心船员制度,他通过削减海外驻军而强化本土周边的舰队实力。通过这一系列不懈的努力,英国在海军竞赛中的优势地位得到了巩固。
费舍尔最大的一个成果便是在1906年竣工的单一主炮的“无畏(Dreadnought)”号战列舰,这是一艘使别的战列舰在一夜间旧式化了的划时代军舰,甚至于其名称也成了这种新型战列舰的代名词:无畏舰。1909年,他又建成了无畏舰化的装甲巡洋舰:“无敌(Invincible)”号,这种装甲和航速如同巡洋舰,而火力则如同无畏舰的崭新军舰以后被称为战列巡洋舰。
费舍尔的一系列改革自然也遭到了形形色色的非议,1910年,在获得男爵爵位以后,他“体面”地从海军部退休。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又让这员老将官复原职,重新出任第一海务大臣,这时正值英军在科罗内尔海战中被德国海军中将马克西米里安·冯·施佩伯爵(Graf Maximilian von Spee)麾下的远东舰队击溃,他果断地投入了他的看家宝贝,战列巡洋舰“无敌”号和“不屈(Inflexible)”号,终于在福克兰群岛全歼了施佩舰队。
同时,他热切希望通过两栖作战打破战争的僵局,其核心是英俄联军的波罗的海强袭计划,并为了这个计划进行了庞大的舰队建设,建成了许多性格独特的舰艇。由于这个作战计划和丘吉尔的达达尼尔远征相抵触,因而引起了这两个性情激烈的人之间的不和。1915年5月英军在达达尼尔海峡的攻击作战以失败而告终,费舍尔因此愤而辞职,尽管丘吉尔进行了挽留,但是他还是在1915年5月15曰离开了他为之奋斗了61年之久的海军。
1920年7月10曰,费舍尔在伦敦去世,享年79岁。在前一年,他的回忆录:《回忆与记录(Memories and Records)》被出版发行。
⑵ 历史学上著名的历史学家有哪些国外的
古希腊,希罗多德(Herodotus)(前年?—前425年?),《历史》,历史之父
古希腊,修昔底德(Thucydides)(前460年?—前400年?),《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罗马,尤利乌斯·恺撒(Gaius Julius Caesar)(前100年—前44年),《高卢战记》和《内战记》
罗马,李维(Livy)(前59年—17年),《罗马史》
古希腊,普鲁塔克(Plutarch)(46年?—120年?),《希腊罗马名人传》
罗马,塔西佗(Gaius Cornelius Tacitus)(55年?—117年?),《编年史》
英国,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1737年—1794年),《罗马帝国衰亡史》
德国,兰克(Leopold von Ranke)(1795年—1886年)
德国,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年—1895年),《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德国,戴布流克(Hans Delbrück)(1848年—1929年),《战争艺术史》
英国,丘吉尔(Sir Winston Churchill)(1874年—1965年),《英语民族史》
法国,费夫尔(Lucien Febvre)(1878年—1956年),年鉴学派创始人之一
法国,布洛赫(Marc Bloch)(1886年—1944年),年鉴学派创始人之一
英国,阿诺尔德·约瑟·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年—1975年),《历史研究》
法国,布劳岱尔(Fernand Braudel)(1902年—1985年),年鉴学派第二代学者,《菲利浦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美国,费正清(John K. Fairbank)(1907年—1991年)
德国,戈洛·曼(Golo Mann)(1909年—1994年)
美国,L·S·斯塔夫里阿诺斯(L.S. Stavrianos)(1913年—2004年),《全球通史》
⑶ 英国皇家海军的发展历史
亨利八世组建了一支装备了大型火炮的无敌舰队,并建立了海军行政机构。在伊利莎白一世的领导下,海军发展成为当时英国主要的防御力量,并成为大英帝国向全球扩张的手段。查理二世将海上力量定名为皇家海军,虽然在英国内战期间(1642~1651)军队是由国会控制的。到了18世纪中,皇家海军与法国海军为争夺海上霸权进行了漫长的斗争;1688~1763年间经过4次战争,英国战胜了法国。在英国抵御拿破仑入侵的战争当中,皇家海军具有十分关键作用;1805年赢得特拉法加海战(Battle of Trafalgar)之后,皇家海军再未遇到法国的挑战。这一时期纳尔逊勋爵可能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海军上将。在19世纪剩余的岁月里,皇家海军有助于维持所谓英国式的和平;即由于主要欧洲国家间力量平衡而出现的长期相对和平局面,这完全取决于使用英国的海上霸权。
进入20世纪后,皇家海军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皇家海军主要任务是从海上对敌方进行封锁。1916年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的北海海域与德国海军爆发日德兰海战,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唯一一次全面出动的最大规模的舰队主力会战。随着敌方展开潜艇战其舰只,任务逐渐转向保护海运船只不遭潜艇袭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海军建立了海军航空兵部队。1937年,所有舰载飞机由舰队航空兵管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皇家海军在规模上仅次于美国海军居世界第二位;依然是海上作战特别是反潜作战方面领先的国家,其主要任务还是保护海运航线。20世纪后期皇家海军规模缩小,在美国海军和苏联海军之后居世界海军第三位。
1964年海军委员会并入国防部,1967年以后海军的行政事务都由海军政务次官负责。皇家海军的编制机构包括︰舰队司令部、海军本土部队、海军航空兵和皇家海军陆战队。虽然从1960年代起皇家海军的规模缩小了,但它于1969年承担了核威慑任务保持着一支装备核武器的潜艇部队。
阿根廷在1980年代初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大规模反对以加尔铁里总统为首的军政府的政治运动;阿根廷政府试图通过对马尔维纳斯群岛采取军事行动,转移视线以解决国内政治危机。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军率先登陆南乔治亚岛并升起国旗。4月2日,加尔铁里总统下令对马岛发动进攻。
随后,英国派出海空军对马岛和周边海域的阿根廷军队发动反击登陆并收复马岛。阿根廷在一系列的军事失败后,于同年6月14日与英国签订停战协议。英国通过本次战争重新控制了马岛,伴随着战争而来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加强了撒切尔夫人为首的政府的权威,并帮助英国保守党赢得1983年大选。这场战争在英国与阿根廷关系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并成为不少书籍、电影和歌曲的题材。
⑷ 英国海军历史上有哪些名将
英国海军历史上的名将有安德鲁.坎宁安爵、纳尔逊、弗雷泽、霍华德。
⑸ 历史上有中国人在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吗
有。
1、萨镇冰:
萨镇冰 (闽东语拼音:s'ak d'heing bing;1859—1952年),字鼎铭。祖籍山西代县,出身于福建福州,著名的色目人萨氏家族。中国近代著名的海军将领。萨镇冰先后担任过清朝的海军统制(总司令)、民国海军总长等重要军职,还曾代理过国务总理。
早年进马尾船政学堂,学习驾驶。光绪三年(1877年)受派赴英国学习海军。
2、叶祖珪:
叶祖珪(1852-1905年),字桐侯,清末著名海军将领。福建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第一批留学英国。
归国后,历任“镇边”、“靖远”"管带",参加1894年之中日甲午海战,所领之“靖远”舰在甲午海战中一度作为旗舰指挥舰队。北洋水师覆灭后被革职。
1899年撤销革职处分,加提督衔,授北洋水军统领、浙江温州镇总兵、广东水师提督。1904年奉旨总理南北洋海军兼广东水师提督,首次统一清朝南北海军。
3、刘步蟾:
刘步蟾(1852(清朝咸丰二年)-1895) ,字子香,汉族,出生于福建侯官(今福州市)。清末海军将领、北洋水师右翼总兵。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
1875年被送往英国学习枪炮、水雷等技。回国后,由李鸿章推荐,升游击,会办北洋草房,协助制定海军军制、营规。1882年赴德国购领船舰,任北洋水师右翼总兵。
1894年中日战起,黄海战役中丁汝昌受伤,他代为督战指挥,鏖战三时许,多次击中敌舰。次年,为威海卫海战中英勇抗敌,以身殉国。
4、方伯谦:
方伯谦(1853年-1894年),清朝福建侯官县人,字益堂,北洋水师将领。福建船政学堂首届驾驶专业毕业生。方家兄弟四人,方伯谦居长,父亲是个私塾教师。
1867年,十五岁的方伯谦考取福建船政学堂,从此开始学习海军。1877年—1880年,在英国学习驾驶军舰。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毕业回国,任济远号管带。黄海海战畏惧倭寇阵前逃走,被朝廷处斩。
5、严复:
严复(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县人,近代极具影响力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物。
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
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期间,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并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
⑹ 英国皇家海军的发展历史
英国皇家海军是英国三军中最老的军种。英国的海军组织,负责海上国防、保护航运、履行国际军事协议。 从大约1692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皇家海军是世界上最大、最强的海军;并帮英国成为18和19世纪最强盛的军事及经济强国;也是维持大英帝国重要工具。虽然现已式微,皇家海军仍是欧洲最大、世界上第二大的海军;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海军之一。它是大多数现代海军的先驱;许多英联邦(Commonwealth of Nations)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的海军官兵仍到英国接受训练。苏联瓦解、冷战结束之後,皇家海军在21世纪主要任务已由一个吓阻性的武力转变为一个能在全球展现英国外交政策的部队。在英国,首次使用有建制的海上力量的人是韦塞克斯(Wessex)的阿佛列大帝(Alfred the Great),他派遣舰只抵御北欧海盗的入侵。海军的行动一直是地方性的、防御性的和暂时的,直到13世纪,法国人占领了诺曼底,贸易活动扩展到西班牙和葡萄牙为止,那时开始用船来输送步兵投入陆上作战。但在1340年斯卢以斯战役(Battle of Sluis)中,英海军已从事海上作战。 亨利八世组建了一支装备大型火炮的舰队,并建立了海军行政机构。在伊利莎白一世的领导下,海军发展成为英国主要的防御力量,并成为英帝国全球扩张的手段。查理二世将海上力量定名为皇家海军,虽然在英国内战期间(1642∼1651),军队是由国会控制的。 18世纪中,皇家海军与法国海军为争夺海上霸权进行了漫长的斗争,1688∼1763年间经过4次战争,英国战胜了法国。在英国抵御拿破仑的战争中,皇家海军具有关键作用,1805年赢得特拉法加海战(Battle of Trafalgar)之后,皇家海军再未遇到法国的挑战。这一时期,纳尔逊鉴爵可能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海军上将。在19世纪剩余的岁月里,皇家海军有助于维持所谓英国式的和平,即由于主要欧洲国家间力量平衡而出现的长期相对和平局面,这完全取决于使用英国的海上霸权。 进入20世纪后,皇家海军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皇家海军主要任务是从海上对敌方进行封锁。1916年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北海海域与德国海军爆发日德兰海战,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唯一一次全面出动的最大规模的舰队主力会战。随着敌方展开潜艇战其任务逐渐转向保护海运不遭潜艇袭击,战争期间英国建立了海军航空兵。1937年,所有舰载飞机由舰队航空兵管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皇家海军在规模上仅次于美国海军居世界第二位,依然是海上作战,特别是反潜作战方面领先的国家,其主要任务还是保护海运航线。20世纪后期,皇家海军规模缩小,在美国海军和苏联海军之后居世界海军第三位。 1964年,海军委员会并入国防部,1967年以后海军的行政事务由海军政务次官负责。皇家海军的编制机构包括︰舰队司令,海军本土部队,海军航空兵和皇家海军陆战队。虽然从1960年代起皇家海军的规模缩小了,但它于1969年承担了核威慑任务,保持着一支装备核武器的潜艇部队。从17世纪到20世纪40年代,英国皇家海军一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它是英国国家战略的基石。在经历战后的低谷后。冷战的终结使它面临作战使命和作战模式的彻底改变,1998年《联合王国战略防御评审》对英国皇家海军的使命、任务、规模和结构提出了指导性意见。40多年徘徊后,英国皇家海军终于又回到了全球舰队的道路上来。
⑺ 英国海军历史上有那些名将
1、英国海军上将安德鲁.坎宁安爵士
1922年,他被任命为一支驱逐舰分队的指挥官。1929年,他被调任为新式战列舰“罗德尼”号的舰长。在1938年,时任第一海务大臣的罗杰.布菜克豪斯爵士把他作为自己的副手。可是很快他就厌倦了这一职务,要求回到第一线。
1939年,他得以取代庞德成为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的司令。6月5日他正式上任,他的旗舰是“厌战”号。上任伊始,他就力图改变庞德在任时舰队内部拖沓的工作作风。经过几个月的整顿,地中海舰队终于焕发了活力。
在法国投降后,他成功的说服停泊在亚历山大港的法国舰队解除了武装,从而避免了一场流血冲突。
其后的日子里,他指挥了偷袭意大利军港塔兰托的行动。但是在纳粹占绝对优势的空军和潜艇的打击下,地中海舰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尤其是在克里特岛,这种损失达到了高潮。
坎宁安以他铁一般的意志顽强的将与敌人的周旋进行下去,当他得到了“不屈”号后。他立即进行了马塔潘角夜战,取得了巨大的战果。
1942年4月他被招回伦敦,丘吉尔想让他取代托维,指挥本土舰队。但是他坚决的拒绝了这一提议。很快他被任命为“火炬”计划的海军指挥官。在二战剩下的日子里,他主要进行行政方面的工作。
二战胜利后,为表彰他为英国作出的巨大贡献,英皇授予他子爵爵位。
2、纳尔逊
3、弗雷泽
4、霍华德
⑻ 欧洲近代历史学家 有哪些
德国,兰克(Leopold von Ranke)(1795年—1886年)
德国,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年—1895年),《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德国,戴布流克(Hans Delbrück)(1848年—1929年),《战争艺术史》
英国,丘吉尔(Sir Winston Churchill)(1874年—1965年),《英语民族史》
法国,费夫尔(Lucien Febvre)(1878年—1956年),年鉴学派创始人之一
法国,布洛赫(Marc Bloch)(1886年—1944年),年鉴学派创始人之一
英国,阿诺尔德·约瑟·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年—1975年),《历史研究》
法国,布劳岱尔(Fernand Braudel)(1902年—1985年),年鉴学派第二代学者,《菲利浦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美国,费正清(John K. Fairbank)(1907年—1991年)
德国,戈洛·曼(Golo Mann)(1909年—1994年)
美国,L·S·斯塔夫里阿诺斯(L.S. Stavrianos)(1913年—2004年),《全球通史》。
⑼ 为什么英国皇家海军士兵都弄着白头发 比如说《加勒比海盗》里就是这样
根据来历史学家和民俗学家自的研究,英国人戴假发的流行时尚传统大约始于十二世纪,上层社会的人都将戴假发视为一种时尚,是出席正式场合或沙龙聚会时的正规打扮。
假发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古埃及和古罗马帝国的文献就有相关记载。然而在欧洲上层社会的流行,一般认为是1620年前后,路易十三为了掩盖自己的秃顶而戴假发,引起经常出入宫廷的贵族效仿,随后风靡欧洲,以至于连妇女都戴着各式的假发出席社交场合。到十七世纪六十年代,这一时髦又由英王查理二世传到英伦三岛。十七世纪的英国人萨缪尔.佩皮斯(Samuel Pepys)的日记,真实的记录了假发在英国流行的历史。1663年11月2日,佩皮斯得知国王和公爵都将戴假发的传闻,第二天就急不可耐的将头发剃光,定作了假发。佩皮斯写道:“告别自己头发还是有些许伤感,但一切结束了,我就要戴假发了”。由此可见,假发在英国流行,榜样起了很大的力量。
目前,英联邦国家及原英殖民地的很多地区的法律系统仍然保存着这一习俗。
⑽ 关于 英国 历史学家 巴勒克拉夫 的资料
作为20世纪中期全复球史观的制首倡者,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对全球史研究涉及的理论与方法问题进行了探索。他在实践过程中采取了破立结合的做法,在批判"欧洲中心论"的同时倡导树立全球史观,从宏观的角度对当代史和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做出新解读。本文梳理了巴勒克拉夫对全球史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并对其学术价值和历史局限进行了客观评价,进而指出巴勒克拉夫全球史研究对中国世界史研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