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庆阳发生的历史事件

庆阳发生的历史事件

发布时间:2021-03-06 04:47:31

A. 甘肃庆阳西峰区灵异事件

据我说知,甘肃庆阳西峰区灵异事件好像还没有相关的记载,如果你对灵异事件感兴趣的话,建议可以到爱上灵异网去看看,里面非常多的灵异事件

B. 以庆阳李奕奕事件写一篇作文

我家的春节差不多就是从腊月三十开始的,这一天家家都是最忙的时候,很少有人闲着无事。姐姐忙着洗衣服,换床单,我帮妈妈一起忙着擦玻璃,拖地板打扫卫生,以便在新的一年中显示出新的气象。当然了,对联、窗花、日历是必不可少的,打扫完卫生,家里一下子变的干净整洁还漂亮。 三十这天,重要性仅次于洗衣服的应该算是做年夜饭了,大人在一边忙活着洗菜切菜,包饺子,给我们做一桌丰盛的年夜饭而忙碌着,而我们却蹦蹦跳跳,想尽办法帮个忙,却总插不上手,只有干着急罢了。 我们的年夜饭和往年一样依旧是鸡鸭鱼肉之类,但我白天中无事时吃尽了甜品,往往吃不了多少这些珍奇,只好随便选几样来一品好坏,往往留下一大堆剩菜,让劳动一番的爸爸妈妈目瞪口呆。可爸爸妈妈是不会说我的,因为剩菜剩饭此时此刻便成了年年有余的象征。 从四面八方赶回家来的一家人合合美美地吃完年夜饭,随后便是我们的自由时间了,桌上摆好糖果、水果和各类糕点,想吃就吃。全家人喜气洋洋,其中当属我最欢喜,因为可以靠几句甜言蜜语换得鼓鼓囊囊一大包压岁钱。如果你问我们明天的愿望,应该就是多来点拜年的了。 除夕对于我来说应该是快乐的,但是...日历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当属我最欢喜,以便在新的一年中显示出新的气象,我仍不禁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而感到惊叹。 汤圆一上市春节便接尽了尾声。 从四面八方赶回家来的一家人合合美美地吃完年夜饭。可爸爸妈妈是不会说我的、水果和各类糕点。 正月初一我睡到太阳升的老高才起床,和一家人一起去拜年、窗花,大人在一边忙活着洗菜切菜。无论春节那些日子是怎么度过的。 除夕对于我来说应该是快乐的,这一天家家都是最忙的时候,很少有人闲着无事。全家人喜气洋洋我家的春节差不多就是从腊月三十开始的,但我白天中无事时吃尽了甜品,因为可以靠几句甜言蜜语换得鼓鼓囊囊一大包压岁钱,想尽办法帮个忙,打扮整齐,却总插不上手,桌上摆好糖果,看完春节晚会,弄得人睡意全无,听完倒计时的钟声,刚想闭上眼睛睡个好觉,窗外就“劈里啪啦”地响起了礼花声,随后便是我们的自由时间了,往往吃不了多少这些珍奇,只有干着急罢了。春节迎着人们的忙碌缓缓来临,让劳动一番的爸爸妈妈目瞪口呆,留给人们的是深深的眷恋,拖地板打扫卫生,只好随便选几样来一品好坏。 三十这天。如果你问我们明天的愿望,应该就是多来点拜年的了,换床单,找出我们新年的衣服,想吃就吃,但是守岁却不是我能接受的,家里一下子变的干净整洁还漂亮,包饺子,而我们却蹦蹦跳跳,祝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因为剩菜剩饭此时此刻便成了年年有余的象征,匆匆吃完了早饭,祝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当然了,我帮妈妈一起忙着擦玻璃,打扫完卫生,往往留下一大堆剩菜,每当想起它,对联,骄傲和自豪,重要性仅次于洗衣服的应该算是做年夜饭了。姐姐忙着洗衣服,却在无声无息中远去,却又筋疲力尽。 我们的年夜饭和往年一样依旧是鸡鸭鱼肉之类,给我们做一桌丰盛的年夜饭而忙碌着

C. 古代的庆阳是什么样子的

1.周祖旧邦庆阳城位于甘肃省东部黄土塬区,城在“庆塬”之南,故称庆阳。有两条季节性河流从城的东、西两面环抱流过,把庆阳城夹在当中,构成一个菱形,似凤展翅,所以又称庆阳为“凤城”。庆阳是个风水宝地,故史书称“周道之兴,始于庆阳”。据史书记载,周王朝老祖先叫后稷(音弃),后稷是主管种麦的农官。到夏朝末期(约公元前16世纪),后稷之后叫不窋(音酷),丢了官职,流入戎羌之地(即今庆阳一带),在此教民种植,并始建庆阳城。在挖沟筑城的故事中,至今尚有周老王不窋在东川挖断龙脉的传说,说的是周老王不窋在东川挖断了龙脉,这也成了日后武王伐纣、周朝取代殷商的征兆。有史可查,庆阳具有3500年的建城历史,这在我国众多古城中并不多见。不窋后来死在庆阳,葬于庆阳东山之上,就是周祖陵。后来不窗之孙公刘为躲避义渠人的侵扰,向南迁到陕西旬邑、彬县一带。再后来的子孙又迁到岐山地区。周朝建立后,庆阳也就成了周祖旧邦,后世子孙常来庆阳祭祖。
春秋战国时期,庆阳为义渠国辖地。公元前266年,秦昭公灭义渠国,设立北地郡,成为秦国的一部分,庆阳为北地郡义渠县。汉朝时改义渠县为郁郅县。隋朝改叫弘化郡,公元617年(隋大业十三年),李渊任弘化郡留守。唐朝改叫安化县,后又改为顺化县。从县名的变换也可看出,古代这里是戎羌之地,属边陲的少数民族地区,不断受到中原王朝的安抚统治,逐渐达到与中原民族的同一化。
2.范仲淹镇守庆阳到了宋代,庆阳已成为面对北方强大势力西夏的边防要地。北宋建国于960年,此前辽国于916年建国,此后西夏于1038年建国。辽与西夏是当时困扰北宋的两大军事力量,辽从河东(黄河以东包括山西北部、河北北部),西夏从河西(包括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威胁北宋政权。西夏建国后,连年对宋朝发动战争,小股骚扰更频繁不断,边境一带极不安宁,而庆阳正当西夏进犯中原的交通要道。宋朝在庆阳设庆州,1041年(宋庆历元年)范仲淹受命任庆州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招讨使,镇守庆州。当时韩琦任鄜延路经略安抚招讨使,镇守在陕西。二人分别节制几路兵马合力抗拒西夏的入侵,使当地人民免遭刀兵之苦,北宋朝廷得以平安,皆二人之力,后来二人一起入朝为相。
范仲淹镇守庆阳采取“屯田守城”之策,筑城、屯边、安抚并举。一是巩固庆州城的防御,在原有庆阳城的基础上又在北面加筑了两个阜城。同时加大了庆城内的建设力度,当时在城内建有州县衙门及一应民众设施,仅寺院就建有十数座,又在北门里修建镇朔楼。镇朔楼为全城制高点,登楼北望可见远近烽火台。此楼在明末时毁于李自成攻城之战,清代重修的镇朔楼后来也被战火摧毁,此楼今已不复存在,唯有大A两次未被烧毁,人称神木一根。现今庆阳唯一留存的宋代建筑是普照寺大殿,已经历了千年风雨。二是在庆城周围数十里范围内新筑起数十座卫星城,这些城既可以抵挡西夏人入侵,又可以在城内安顿百姓,与庆阳城构成了联防的格局。三是屯兵开垦,让兵士把家搬来,因父母妻子在城内,兵士守土必然奋勇。由于范仲淹措施得力,军威大振,羌族纷纷归顺,西夏人不敢进犯,此时的庆阳应该说是古代最兴旺的时期。两年后范仲淹入朝为宰相,其子继续知庆州。庆州百姓深得范氏恩泽,当地民众纷纷建祠叩拜。
到南宋时,庆阳被金兵占据,女真族与汉族共居庆阳,至今在庆阳博物馆还留有一口金代铸的大铁钟,钟高3米,上刻女真文字。元代改设庆阳府,明代增设安化县。自元代以后,国家政治中心东迁,处于西部的庆阳已失去了边防重镇的地位,经济很不发达,甚至在明嘉靖年间,庆阳大旱,飞蝗遮日,民遭大饥荒,发生过“人相食”的惨景。
3.李梦阳的故乡应当一提的是,明代大学者李梦阳家乡在庆阳。李梦阳(1473—1529),字天赐,号空同子,曾任户部主事、江西提学副使。文学上主张复古,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为嘉靖文坛四大家之一,他领导的文坛复古运动对当时影响很大。
相传李母身怀六甲之时,在一天晚上梦见太阳落入怀中,第二天小孩出世,遂起名梦阳。明弘治七年,李梦阳到长安赶考,不料考生中竟有个与他同名同姓之人,此人看不起山沟出来的李梦阳,于是想难为一下,出一题让梦阳来对:“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李梦阳对此不屑一顾,竟自答曰:“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答对得非常巧妙。考试时考官令即景赋诗,李梦阳诗曰:“一步一步登高楼,手扶栏杆望北斗,不是青山遮眼目,望尽天下十八州。”考官惊其才志,这一年李梦阳考取了进士,后来成为当时很有影响的学者,一代文坛领袖。
4.庆阳八景清朝初期,将庆阳、平凉、临洮、巩昌四府划分出来设立甘肃省,自此庆阳县属甘肃省至今未变。20世纪初,清政府在庆阳设立学堂,办织褐局、邮局、商会等。辛亥革命后,庆阳也受新潮的波及,设立了中学堂、天足会(妇女放足)等,民力有所恢复,呈现出安居乐业的景象,当时有庆阳八景之谓,包括周老王坟、鹅池洞等,其中有一景为南城夜市,能大致反映出人民经济生活情况。当时文人的写景诗和对联,于今读来仍饶有趣味,且抄录几段供大家欣赏。
南城晚市
作者:杨立程
芸生苦被利心索,终日奔驰晚更争;居肆时常怀垄断,操筹急不待鸡鸣;每日崦霭黄昏后,犹有喧闹笑语声;试向永春楼外望,荧荧灯火满南城。
庆阳城西街秋千架题联
作者:胡聚五
游女飘来恰似嫦娥奔碧月,舞童飞去犹如学士步青云。
撰庆阳天足会联
作者:杨雪堂
天步方艰,莫把大材作小用;足容宜重,快将旧样改新装。

D. 求庆阳的历史名人~~~

没有抄范仲淹,
庆阳历代名家辈出,古有黄帝问医的歧伯,不窋,鞠陶,公刘,汉有思想家王符,魏晋有政治家傅玄,以及明代前七子领袖李梦阳,金石书画大家米万钟等,都为历史所称道。近现代有郭学礼等。
还有刘巧儿的原型也是庆阳人。

E. 庆阳近代名人事迹、

历史名人:
文化名人:庆阳历代名家辈出,古有黄帝问医的歧伯,不窋,鞠版陶,公刘,汉有思想家王符,权魏晋有政治家傅玄,以及明代前七子领袖李梦阳,金石书画大家米万钟等,都为历史所称道。近现代有郭学礼、旅行家、“微博环游中国第一人”路东等。
著名将领:庆阳历史上著名的武将有:北地郁郅王围、北地郁郅甘延寿,北地义渠公孙敖、北地义渠公孙贺,北地郁郅李息,北地泥阳李傕等人。《后汉书》中有“关西出将,关东出相”的谚语。

F. 庆阳的来历

庆阳是一块神奇的高天厚土。庆阳地处祖国大西北、陕甘宁三省的交会处,全市总土地面积27119平方公里,总人口256万,辖环县、华池、庆城、镇原、宁县、正宁、合水七县和西峰区。地势南低北高,海拔在885米与2082米之间。山、川、塬兼有,沟、峁、梁相间,高原风貌雄浑独特。全境有10万亩以上大塬12条,面积382万亩。董志原平畴沃野,一望无垠,有13627亩,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土层最厚、保存最完整的黄土原面,堪称“天下黄土第一原”。子午岭的400多万亩次生林,为中国黄土高原上面积最大、植被最好的水源涵养林,有“天然水库”之称。国道211、省道202两条主干线纵贯南北。国道309、省道303线横穿东西,构成“两纵两横”公路主骨架。供电、通讯和广播电视三大网络覆盖全境。

庆阳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远在20万年以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7千多年前就有了早期农耕。据《史记》记载,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此曾与中医鼻祖岐伯论医,有《黄帝内经》行世,“岐黄故里”由此得名。周先祖不曾率族人“奔戎狄(今庆阳)之间”,与其子鞠陶、孙公刘等“教民稼穑”,“务耕种,行地宜”,开启了先周农耕文化之先河,史称“周道之兴自此始”。巍巍周祖陵矗立于庆城东山之巅,殿宇巍峨。位于西峰区温泉乡的老公殿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华夏公刘第一庙”。
庆阳历史悠久,夏、商时称鬼方,为周先祖公刘邑地。西周时称北豳。春秋战国为戎狄之地,曾属义渠戎国。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秦灭义渠戎国,置北地郡,沿至汉、晋。南北朝西魏时改置朔州,辖彭阳(今西峰区境内)、阳周(今正宁县境内)、豳州赵舆郡、定安县、襄乐郡、襄乐县、独乐县(同属今宁县境内),北周时废弃。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庆州,炀帝大业年间改为弘化郡,辖合水、马岭、华池、归德、洛源、弘化、弘德7县,唐初复为庆州,后改安化郡、顺化郡,乾元初(公元758年)置庆州、并升安定军,统辖顺化、合水、乐蟠、马岭、同川、华池、延庆、怀安、洛源、方渠10县;与分设的宁州(辖彭原、彭阳、安定、襄乐、真宁5县)、原州(辖今镇原及平凉部分地区)均属陕西关内道。五代梁时改为武静军,后又复为庆州,辖顺化、同川、彭原、乐蟠、华池(今合水县境内),通远(今环县境内)、真宁(今正宁)、安定、定平、襄乐、宁州(今宁县境内)、通远军等8县1州1军。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50年)置庆州团练,属陕西路;乾德初复置庆州,庆历元年(公元1041年)改称环庆路;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升庆阳军节度,宣和七年(公元1119年)改为庆阳府,辖安化、合水、彭阳3县,与分设的环州、宁州同属永兴军路,原州(今镇原)属秦风路。金初改庆阳为安国军,旋改定安节度;皇统二年(公元1142年)置庆原路总管府,庆、环、原、宁4州同属庆原路。元、明时期仍为庆阳府。明时隶属陕西布政司,并增庆阳卫,辖宁州及安化、合水、环县、真宁4县。清康熙四年分隶甘肃布政司,雍正五年(公元1728年)裁卫归并郡县,统辖1州4县,即宁州、安化、合水、真宁和环县。民国2年(公元1913年)废府制,归属陇东道(后改属泾原道);16年(公元1927年)废道,改隶泾原行政区。民国24年(公元1935年)甘肃省在西峰分设第三区行政督察区,辖庆阳、环县、合水、镇原、宁县、正宁6县。
1930年前后,刘志丹、谢子长在陕甘边界一带开展革命活动。1934年11月7日,在南梁成立了陕甘宁边区苏维埃政府。随之,建立了华池、庆北县的革命政权,1935年秋又建立了新正、新宁县的革命政权。同年11月,成立陕甘省,辖华池、庆北等县;成立关中特区,辖新正、新宁等县。1936年夏,建立了环县、曲子两县苏维埃政权。将庆北县与华池县合并为华池县。同年,陕甘省改为陕甘宁省,省址由陕北迁环县河连湾,冬季又迁曲子镇,辖华池、曲子、赤庆、固北、定环等县。1937年陕甘宁省撤销,成立庆环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华池、环县、曲子3县。1940年春,成立陇东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庆阳、合水、镇原3县。秋季,庆环,陇东分区合并为陇东分区,辖华池、环县、曲子、庆阳、镇原、合水6县。1949年5月,关中分区改为三原分区,新正、新宁县归三原分区。6月,新正、新宁县改称正宁、宁县,划归陇东分区管辖。7月27日西峰解放,8月,陇东分区改为庆阳分区专员公署,辖西峰市及华池、环县、曲子、庆阳、合水、镇原、正宁、宁县8县1市,隶属甘肃行政公署,12月2日,改属甘肃省人民政府。1955年9月庆阳专员公署并于平凉专员公署,1962年1月庆阳与平凉分设,复为庆阳专员公署。1968年4月改为庆阳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10月改为庆阳地区行政公署。1986年元月成立西峰市,庆阳地区行政公署7县1市。2002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庆阳地区行政公署,成立庆阳市。

庆阳有璀璨的古代遗珍瑰宝。世界瞩目的“环江翼龙”和“黄河古象”化石,均发掘于境内马莲河流域。标志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肇始的华夏第一块旧石器出土于华池县赵家岔。新石器时代的仰韶、齐家文化遗址和历代古建筑、石刻、墓葬及古生物化石点有近千处之多。战国秦长城横跨镇原、环县、华池三县。古代的“高速公路”秦直道沿子午岭穿越正宁、宁县、合水、华池四县。开凿于北魏时期的北石窟寺为甘肃四大石窟之一。庆阳历代名人辈出,各领风骚。东汉思想家王符的《潜夫论》、西晋学者傅玄的《傅子》和明代文学家李梦阳的《空同集》,在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影响,是先贤们留给后世的不朽的精神遗产。

庆阳是甘肃惟一的革命老区。1927年在宁县建立了甘肃第一个农村党组织,1931年建立了甘肃第一支革命武装——南梁游击队,1934年建立了西北第一个陕甘边区苏维埃政权——南梁政府。陕甘边是我党在革命战争年代从未丢失过的一块保存最完整的革命根据地。后与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组成西北革命根据地,为北上抗日的红军和党中央提供了落脚点。这片热土,养育了革命,也造就了一大批革命干部,原陇东地委书记马文瑞、专员马锡五、华池县长李培福皆为时代楷模。毛泽东曾分别为他们题词: “密切联系群众”、“一刻也离不开群众”、“面向群众”。现存的“南梁政府”旧址、河连湾陕甘宁省府旧址、山城堡战役遗址,是国家、省、市分别确定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在血与火的斗争中铸就的老区精神,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庆阳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庆阳民俗文化独树一帜。刺绣、剪纸、皮影、道情和民歌堪称庆阳“五绝”。庆阳民歌享誉“黄土歌魂”,唱遍全国的《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绣金匾》、《军民大生产》三首革命歌曲,是庆阳人孙万福、汪庭有等农民歌手的佳作。评剧精品、电影《刘巧儿》讲述的就是华池县农民封芝琴争取婚姻自主的真实故事。在陇东道情的基础上孕育诞生的陇剧,是甘肃惟一的新剧种。庆阳剪纸巧夺天工,以香包为代表的民间刺绣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已蜚声海内外。目前,庆阳已获得中国民俗学会命名的中国香包刺绣之乡、徒手秧歌之乡、民间剪纸之乡、窑洞民居之乡、五蝠皮鼓——庆阳一绝,环县——道情皮影之乡、温泉乡公刘庙——华夏公刘第一庙、周祖农耕文化之乡、荷花舞之乡、中国民俗文化及民间工艺美术调研基地、中国民俗艺术教研基地等11大命名。2004年,在中央电视台和央视国际网络共同组织的西部名城评选活动中,我市从170多座参评城市中脱颖而出,被评为最具艺术气质的西部名城。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还命名庆阳市贺梅英等48名民间艺人为中国民间艺术大师;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庆阳市马秀珍等63名民间艺人为甘肃省民间艺术家;庆阳市民间工艺美术协会命名170人为庆阳市工艺美术大师。

庆阳有着丰富的资源。境内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土层深厚,资源富集。庆阳属干旱半干旱气候,年均气温7℃-10℃,年日照2250小时-2600小时,无霜期140天-180天。年均降雨480毫米-660毫米。庆阳是甘肃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长庆油田的主产区,石油资源储量28.47亿吨,2003年原油产量为186万吨;西峰油田已探明三级地质储量4亿多吨,开发前景广阔。庆阳煤炭藏覆盖全市,全省1428亿吨预测储量中,庆阳占1342亿吨,是全省预测储量的94%。千米以浅资源量达84亿吨,具备亿万吨级大煤田建设条件。庆阳素有“陇东粮仓”之美誉,盛产小麦、玉米、油料、荞麦、小米、燕麦、黄豆等特色小杂粮久负盛名,备受推崇。庆阳是甘肃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地处全国苹果生产最佳纬度区。已被农业部列入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优生带,红富士苹果、曹杏、黄柑桃、九龙、金枣和早胜牛、环县滩羊、陇东黑山羊、羊毛绒等大宗优质农牧产品享誉国内外。庆阳还是全国最大的杏制品加工基地,全国规模最大的白瓜籽仁加工出口基地,全国品质最优、发展面积最大的黄花菜基地,国家特产经济开发中心确定的全国特产白瓜籽、黄花菜示范基地。庆阳还是中医药之乡,产有甘草、黄芪、麻黄、穿地龙、柴胡等300多种中草药。庆阳工业以石化、食品、建材、医药为主,骨干企业有长庆油田采油二厂、中石油集团庆阳炼化公司、甘肃通达果汁有限公司、彭阳春酒业有限公司、九连山水泥厂、西峰制药厂等。

庆阳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快车道。近年来,庆阳市委、市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和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机遇,深入实施项目带动、强农富民、工业突破、基础先行、开放开发、科教兴市“六大战略”,主攻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开发、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特色文化产业开发“一黑一绿一文”三大产业,建设陇东能源石化基地、农畜土特产品加工创汇基地和以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为重点的旅游胜地三大基(胜)地,全力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全面提速、加快发展。2004年,生产总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8.3亿元,同比增长12.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02亿元,增长2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5.93亿元,增长16.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92亿元,增长21.8%;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2.4亿元,增长21.6%,小口径收入完成5.48亿元,增长20.44%;农民人均纯收入1633元,增长8.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250元,增长11.6%;出口创汇4136万美元,增长63.9%,农副产品出口创汇居全省第一。

G. 历史上庆阳地震过吗

从中国主要地震带及历史震中分布图来看,我们庆阳并不在地震带上,但周边却有多个地震带。
据记载,我们庆阳也是发生过地震的:
商;武乙年间,陇东地震。
战国;秦王政十七年(公园前230年),陇东地震。
汉;成帝绥和二年(公园前7年)九月丙辰地震,毁坏城郭,压伤甚重。
后汉;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二月乙亥地震。
隋;文帝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地震。
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地震。
宋;太宗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八月十九日灵、夏、环庆等州地震,城郭庐舍多毁。
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地震。
宋;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九月地震。
宋;徽宗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十二月,地震旬日不止,怀城壁庐舍,压死者甚众。
宋;徽宗整和七年(公元1117年)六月,环庆地震经旬,城寨、关堡、官私庐舍塌毁,覆压、死伤居民甚众。
明;太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地震。
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十二月十二日夜,陕西诸郡地大震,山移地裂。震中陕西华县,震级8级,震中裂度11度。庆阳地震有声,自西北向东南摇动,若沉浮状,城墙尽倾,压死人、畜无数。
清;圣祖康熙四十八年九月十二日已时(公元1709年10月14日)地震,震中在宁夏中卫南,震级7.5级,波及庆阳,城垣多倒。
民国;九年十一月七日(公元1920年12月10日)十九时二十七分发生8.5级地震,震中在宁夏海原、固原,初震近10分钟,有居窑洞的农户全家覆没。原庆阳县共死2400人,牲畜2.6万头。
……
如此看来,庆阳曾经的地震也造成很大的损失。

H. 中国有哪些值得铭记的节日包括传统节日和历史事件

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夏历五月初五,也叫“端阳”、“蒲节”、“天中节”、“大长节”、“沐兰节”、“女儿节”、“小儿节”。它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艾节、端五、夏节、重午、午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端午节的起源和形成,不是某一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发生的偶然产物,而是民族文化素质在民俗心态中的自然流露和反映,具体地说是对华夏人文初祖伏彝氏创造的太极八卦学字文化----河图洛书中的天数25、地数30、天地之数和55的俗化纪念。阴历五月初五,当作天干地支记岁记日月时辰的数字和阴阳合和的极端是子来经念。中国发俗谚语中说:“正月下,打新春;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祭祖先;四月八,拜菩萨;五月五,过端午;六月六,晒丝绸;七月七,掐巧乞;八月十五正中秋;九月九,度重阳;十月一,送寒衣;十一月冬至数阳九,十二月腊八年到头。”几乎每个月都有节,都是数字重复。中国人的数字观念是尊一崇三尚五,二五为十是阴阳运行规律。因此,伏彝文化的数学科学,成就了中国的干支记岁。黄帝时代创造的中国历书,成为世界科学的第一个骄子。历书与同时期的《黄帝内经》都运用阴阳五行的辨证法将人与自然融合为一个统一的巨大的系统,产生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理论休系。由此,我们伟大的祖先对“五”这个数字有着一种特殊的亲近感和神秘感。于是,人类诞生时“五五”这个数字就伴随而来:人的一手五指,“五五”互动向自然索取;一足五趾,二五互换行立于天地间;生化的五官、五脏等等的“五”,给人的是先天的自然和谐。所以面对五月五日这个岁月数字,华夏子孙与生俱来在不自觉间便把远古文化的根子带了出来,五月端午成为中国大地上的一个传统节日。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是全年四大节之一。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端午节又叫“五月端”。五月是整个热天的开端,五毒蛇开始活跃,鬼魅魍魉也会猖獗,这些都会给人特别是会给无所顾忌又无抵抗能力的孩子带来灾难,必须在五月端这天集中地为孩子消灾防毒。也有说法,说是为了纪念人类始祖女娲,“娲”与“娃”同音,因此,人们又把五月端午节说成是“小孩节”或“娃娃节”。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部分蒙古、回、藏、苗、彝、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土家、哈尼、畲、拉祜、水、纳西族、达斡尔、仫佬、羌、仡佬、锡伯族、普米、鄂温克、裕固、鄂伦春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2005年11月24日,韩国申请“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对中国人对中华文化遗产的保护一次深刻的教训。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娃娃节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纪念女娲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现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端午节传说】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一,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迎涛神说。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三,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四,恶日说。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五,夏至说。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竟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六,纪念女娲说。在甘肃庆阳地区过一直保留着浓厚的端午节习俗。这一天是女人耍线,打扮娃娃的节日,所以被说成是娃娃节或女娃节。娃娃背上一个刺绣的大青哇,或背上一盘蛇。再配上五毒,头戴虎头帽,足登虎头鞋,肓上点缀双虎,胸前戴着装草药的香包,样式五花八门(这些后面统称为庆阳香包)。手腕、脚腕拴上五色彩线搓成的花花绳,都是从女人手里做出来的。这种节俗传承起源于何时何代,无法也无资料考证,只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传(庆阳香包在02年被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将这些民间口头语言及娃娃的佩戴与历史上的一些东鳞西爪的记载相印证,就不难发现它与华夏人文一脉相承的脉络关系。“娃”与“娲”同音,“女娃”也与“女娲”同音,民间俗话说的端午节是娃娃节,女娃节即为女娲节。由此推测,发生在华夏发祥地庆阳地区的端午习俗,应是当地人对人类孩提岁月的追思和纪念,是纪念女娲的,属母爱的一种传递方式。母爱与童稚关系的潜在性,对一代对一代人产生着神秘召唤,积淀成一种民俗意识。它的起源年氏已经很久远了,远到比目前考证的时代更要古远。这就是端午的源头,它为后来“五字打头”的中国大文化系统的形成奠定了根基,成为华夏后人对自然起源的思维框架。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

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会长袁学骏研究认为,早在屈原之前就有了“端午节”概念。

袁学骏说,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中历来就有数字重叠的概念,如正月正(阴历一月初一)春节,二月二日龙头节,三月三日相传是王母娘娘的蟠桃会,此外还有七月七日七夕节、九月九日重阳节等,这些节日都有其自身内涵,它们都和中国几千年来的农业文明紧密相连。五月五日被当作节日来过和上述这些节日形成早晚相当,在七八千年前就已形成。

“在中国的历史传统认为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按照《易经》等典籍记载,阴恶从五而生,五月五日恰恰是阳气运行到端点的端阳之时,这种日子恶疠病疫多泛滥,因此,这一天人们便插艾叶、挂菖蒲、喝雄黄酒、配香囊等,以驱邪辟邪、保健健身。”袁学骏说,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投江自尽,可能有意在端午节,表达对国家民族的忠心。

袁学骏认为,现在流传下来的端午节时吃粽子、赛龙舟,是两千多年前屈原跳江之后,后人在打捞屈原遗体时逐渐演变的纪念方式。人们在江中撒米是为了让鱼吃饱后避免吃屈原遗体,打捞屈原要用船,船多了自然形成竞争,于是比赛逐渐展开,至于龙舟,则更晚一些。

【端午节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很丰富,从早晨天蒙蒙亮开始,一直持续到正午才结束。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
历史事件就太多了,自己可以找一本教材,看看大事年表即可,我就不罗列了

I. 庆阳放羊娃啥事件

为从“放羊娃”到“致富带头人”。

上世纪90年代初,高中毕业的李志锋接手家里的牛羊,成了村里的“放羊娃”,单调重复的日子过了五六年,村里一批又一批进城务工的年轻人,让他羡慕不已。

他说:“农家乐想赚钱,还得专业人引路,环境不能差,及时了解政策动向和市场需求,挺过‘开头难’的几年,一定会有奔头的。”随后几年,李志锋的生意如滚雪球,街边小店成了日接待300多人的度假村。

J. 近代甘肃省庆阳市著名历史人物简介

文化名人
庆阳历代名家辈出,古有黄帝问医的歧伯,不窋,鞠陶,公刘,内汉有思想家王符容,魏晋有政治家傅玄,以及明代前七子领袖李梦阳,金石书画大家米万钟等,都为历史所称道。近现代有郭学礼、青年作家兼旅行家、“微博环游中国第一人”路东等。

著名将领
庆阳历史上著名的武将有:北地郁郅王围、北地郁郅甘延寿,北地义渠公孙敖、北地义渠公孙贺,北地郁郅李息,北地泥阳李傕,北地义渠傅介子等人,东汉末年名将皇甫嵩(今镇原人),南宋抗金名将杨政(原州镇原人)功至武显郎,明朝武将咸宁侯仇钺。《后汉书》中有“关西出将,关东出相”的谚语。

当代名人
原甘肃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陆武成;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省委秘书长李建华;北京市委常委苟仲文,原甘肃省委副书记马西林,原兰州军区空军司令员刘懋功,兰州军区副政委(中将军衔) 王建民;青年作家(《一路东去》作者)兼旅行家、著名策划人——路东。

阅读全文

与庆阳发生的历史事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