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科学与宗教冲突的历史事件

科学与宗教冲突的历史事件

发布时间:2021-03-05 10:23:06

A. 历史上有哪些宗教被科学打脸的例子

如果信仰能够使人高尚,那我们应该观察到很多一直笃信宗教的民族内拥有一部完美的高尚历容史,而事实并非如此。中国历史上一直以来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教,这是由世俗政权的强大决定的,当一个宗教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统治者就会干预,或直接打击压制或扶持其他的宗教相抗衡。所以一个宗教要想长期流传下去就必须吸收兼容其他教派的某些思想,这也就使它的宗教性削弱了,因为宗教的一大特性就是排他性。集权的国家只能存在兼容性的信仰,分权的国家才会有统一的宗教信仰。所以在中国寺庙、道观、土地庙、家族宗祠可以相安无事的存在一条街上。

B. 历史上因民族和宗教问题产生的冲突事件有哪些

法国的“胡格诺战争”。法国自古以来是个信仰天主教的国家。从德国开始的马丁版·路德发起的宗权教改革运动,影响波及到很多国家,尤其是法国。在法王亨利二世·去世后,出现了继承危机。身为胡格诺教徒之首的纳瓦尔亨利,就是后来的亨利四世与玛格丽特公主结婚。后来王太后玛丽·德·美第奇策划杀害了很多胡格诺教徒。亨利在玛格丽特公主的帮助下逃脱了。这场战争持续了很多年。在亨利的努力下才慢慢恢复过来。

C. 宗教与科学的冲突

迟到的邂逅:读《基督教世界科学与神学论战史》

蒋劲松

这是一本早该翻译引进的书。可以说,在科学与宗教关系领域中,《基督教世界科学与神学论战史》是一本产生了广泛影响的经典著作。作者安德鲁·迪克森·怀特(1832-1918)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学者、外交家,康乃尔大学的创始人和第一任校长。他才华出众,博学多识,荣获了不同国家多种学科的博士学位。在很大程度上,本书的写作,是在当时教会思想垄断的局面下,怀特为康奈尔大学以及整个人文主义思想和科学发展争取思想自由的可贵努力。所以,他的着眼点始终落在科学如何不断冲破神学教条的束缚而发展方面。本书的写作历时20多年,征引了多种学科的丰富资料,研究了大量的史实,论述翔实。因此,虽然出版多年,迄今为止仍然是一本重要的参考书。
在我们对宗教文化相对隔膜的人看来,这样一本坚持科学,反对神学教条主义的书,一定是位无神论者反对宗教的著作。然而事实恰恰相反,怀特本身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他只是反对神学教条对科学发展的阻碍作用。他认为这种神学教条违背了基督教的实质精神,实际上是对基督教起到了破坏作用。
有必要说明的是,宗教是人类的一种文化现象,其内容丰富,包括教会的组织建制、宗教仪式以及教义体系等等;而神学则是教义的理论化、抽象化和系统化。在历史上,宗教与神学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一方面,为了澄清教义,回应异教的论战,宗教需要神学的系统化整理。另一方面,系统化、理论化的神学,往往又会使得作为信仰生活的宗教僵化、教条化,给宗教的发展带来沉重的理论包袱。因此,宗教发展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神学发展的历史,也是一个不断突破神学教条的历史。本书就是从科学发展不断突破神学教条,从而促进基督教与时俱进的角度撰写的一部宗教思想史。
以往,我们只是简单地认定科学与神学教条之间存在着冲突,但具体的史实了解不多,所以相关理解也显得空洞抽象。本书翔实的资料可以使我们更充分地认识到思想垄断的弊端,认识到思想自由对于科学发展的极端必要性,从而自觉地反对一切形式的思想垄断和控制,对于我国的科学发展与科学精神的弘扬很有裨益。虽然中国宗教不够发达,宗教神学的教条主义对于科学阻碍的现实性现在还不是很大,但是其它形式的教条主义,包括科学主义的教条主义,我们却并不陌生。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与本书迟到的邂逅弥足珍贵。
但是另一方面,20世纪西方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突飞猛进,新见迭出。这本1896年出版的书,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不可否认在许多方面已经有所过时。例如,在史实的认定上面就存在非常严重的硬伤。本书中布鲁诺因宣传哥白尼日心说而被教会烧死的说法,在国内流传很广。而20世纪的研究者经过细致的研究认定,布鲁诺之受到迫害,主要是因为他热衷于赫尔墨斯神秘主义法术宗教的复兴,期望以此替代败坏了的基督教。这已经成为科学史上公认的事实。
作者的科学观基本上还是非常朴素的经验主义观点。科学基本上被看作是经验的归纳,被简单地当作对世界的正确表象,是与宗教教义竞争和冲突的命题系统。科学知识被当作是真理或者至少是不断接近的真理,被认为是仅仅与客观的世界有关,与人类的文化、信念、实践无关。20世纪科学哲学主要流派都对上述观点提出质疑。例如,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与宗教教义的核心内容并无交集,分属不同文化领域,功能不同,并不存在冲突。卡尔·波普尔的理性批判主义则认为,科学知识与神话、宗教一样都是人类心灵的自由创作,大胆猜测,而非经验的严格归纳,不是绝对可靠的真理。库恩、费耶阿本德等人代表的历史主义学派,则更是揭示了科学知识与人类文化的千丝万缕联系,否定了那种科学知识纯粹客观的假定。科学知识社会学通过社会学的案例研究,说明了科学知识和人类其他领域的文化现象一样,也是社会建构的产物。总之,19世纪流行的科学中立客观的形象已经完全褪色,宗教与科学之间存在截然区别的假定不再有效。书中所说的科学与神学教条之间的冲突,许多情况下实际上既可能是具有持有不同科学观点的神学家之间的分歧,也可能是持有不同神学观点的科学家之间的矛盾。神学和科学的分歧纠缠在一起,远比书中所描绘得简单图景要复杂得多。
另一方面,作者的神学和宗教观同样也过于朴素。关于科学和宗教的关系,学界现在主流的观点是,科学与宗教神学之间除了相互冲突之外,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学科和不同方面,还存在着一致关系以及互补关系。虽然由于当时特定的环境,怀特强调二者之间的冲突可以理解,但毕竟不够全面。20世纪同样也见证了基督教神学观点的巨大突破。例如,卡尔·巴特为代表的新正统神学,就反对通过自然来证明上帝存在的自然神学,强调基督教对于世界的超越性,强调科学发展的独立自主性与神学的超越性。这样一来,神学与科学冲突的基础就不存在了。从这种角度看,怀特这本讲述科学与神学教条冲突故事的书,实际上是在讲述一种当时处于边缘化的基督教神学。(遗憾的是,目前中国的大多数基督教徒仍然陷在这样一种边缘化神学的泥潭中)
因此,即使内容上有些过时,我们仍然认为本书的翻译介绍是非常有益的。因为,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仅需要关心潮流动向,追踪前沿发展;更需要踏实补课。虽然本书早已不能代表西方学界最新成果,也不能体现主流见解,但仍不失为有代表性的一家之言,可以折射近代西方历史上科学与宗教关系值得关注的阶段性思想。如果此书的翻译介绍能唤起对科学与宗教、科学与神学关系的更深入的关注,能引发更多相关经典著作的翻译介绍,乃至促进国内学术界关于宗教与科学关系的原创研究,那也许才是本书翻译引进的真正意义所在。

《基督教世界科学与神学论战史》,(美)安德鲁·迪克森·怀特著,鲁旭东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定价:99元(上、下卷)。
---------------------------------------------------------------------
科学与基督教信仰的本质区别

最近看到一本基督教护教性书籍(里程:《游子吟———永恒在召唤》),被认为是“向知识分子传福音的参考书”,该书很注意利用现代科学发展的新成果,用差不多三分之一的篇幅讨论了科学与基督教信仰的关系,得出结论说:基督教信仰与科学是“和谐一致的,它不仅符合科学而且大大地超越科学。”果真如此吗?科学与基督教信仰的本质不同

科学与基督教信仰的界限在哪里?科学是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认识,是从物质世界的各种实在形式和运动形式出发的,因而是可以接收实践检验的(逻辑证明是第二位的),也只有在实践检验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改善和发展;基督教信仰宣扬的则是超自然、超物质的力量,因而归根结底是不可接受实践检验的,所以该书中说,“心灵和诚实是认识神的唯一途径”,“灵界存有的智慧远远高于人类的智慧”,“相对于灵界,人类既无量度标准可用,其智慧又远所不及,科学只有望洋兴叹”(202页)。

科学的精神是理性的批判精神,倡导独立思考,倡导质疑和探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基督教信仰宣扬的则是虔诚的心理,这样就不会怀疑神的存在。如该书中说:“有人坚持说,要弄清楚了才信,看见了才信。殊不知,在信仰问题上,逻辑恰恰相反:信了才能明白,信了才能看见!”(205页)只要你坚信有一个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全知全能的上帝,那么上帝就一定是无所不能的。这样,你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来“论证”你的论断是正确的。

科学的精神所以是理性的,还因为领会科学的精神,不仅需要懂得一定的科学知识,还需要了解科学知识是从哪里来的,即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否则你就弄不清哪些看法是科学的,哪些则是虚假的。但是,基督教信仰却否定科学的方法。该书中说:“然而,如果把这种重实验数据的研究方法,不恰当地由物质世界扩展到灵性世界、由研究被造的自然界扩展到探知造物主时,就成了谬误”(200页)。“如果没有神的启示,我们是无力认识宇宙的”(169页)。

科学与基督教信仰能够相安无事吗

科学与基督教信仰在本质上不同是一回事,它们彼此之间是否发生实际冲突则是又一回事。二者既密切相关而又有区别。事实是,它们在历史上确实曾经发生过严重的冲突,存在过势不两立的斗争;然而也有相安无事、和平共处的时候。那么,科学与基督教信仰之间的这种种状态应该如何来理解呢?

爱因斯坦对科学与宗教关系的看法是全社会尤其是宗教学界十分关注的一个话题,就让我们来看看他的分析吧。他认为:对于科学,就我们的目的来说,不妨把它定义为“寻求我们感觉经验之间规律性关系的有条理的思想”,科学直接产生知识,间接产生行动的手段。至于宗教,则相反,它所涉及的是目标和价值,并且一般地也涉及人类思想和行动的感情基础。所以,尽管宗教的和科学的领域本身彼此是界线分明的,可是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牢固的相互关系和依存性。科学只能由那些全心全意追求真理和向往理解事物的人来创造。然而这种感情的源泉却来自宗教的领域。同样属于这个源泉的是这样一种信仰:相信那些对于现存世界有效的规律能够是合乎理性的,也就是说可以由理性来理解的。我不能设想一位真正科学家会没有这样深挚的信仰(参阅《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

基督教信仰主张“神借着他创造的大自然(包括人类本身)向人们启示他自己,这是在任何时间、地点,人人均可领受的启示”(《游子吟》2页)。“人可以凭借由神赋予的理性去认识神所创造的宇宙万物,进而认识神、荣耀神”(181页)。在这样的场合,基督教信仰与科学一般是可以相安无事的。

既然这样,为什么科学与宗教之间还会“引起残酷的斗争”呢?我们也来看看爱因斯坦的分析。他指出:宗教领域同科学领域之间的冲突的主要来源在于人格化了的上帝这个概念。比如,当宗教团体坚持《圣经》上所记载的一切话都是绝对真理的时候,就引起了冲突。这意味着宗教方面对科学领域的干涉;教会反对伽利略和达尔文学说的斗争就是属于这一类。

正是宗教传统的这种神秘的内容,或者更确切些说,这种象征性的内容,可能会同科学发生冲突。只要宗教的这套观念包含着它对那些原来属于科学领域的论题所作的一成不变的教条式陈述,这种冲突就一定会发生。因此,为了保存真正的宗教,宗教代表人物们应当有魄力放弃那个人格化的上帝的教义,也就是放弃过去曾把那么大的权力交给教士手里的那个恐惧和希望的源泉。在他们的劳动中,他们应当利用那些能够在人类自己的身上培养出来的善、真和美的力量。在宗教代表人物们完成了上述的净化过程以后,他们必定会高兴地认识到:真正的宗教已被科学知识提高了境界,而且意义也更加深远了。(参阅《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基督教信仰者对进化论态度说明了什么《游子吟》一书中专辟有一章讨论“创造论与进化论”的,提出进化论只是一种尚未被证实的假说,挑出了不少“毛病”,罗列了各种理由,结论为:还是“创造论”高明,应当相信《圣经》的说法———“生物是神各从其类造的,不是进化来的。虽然微小的进化,如从野生到驯养所引起的变化,育种学家培育的动、植物新品种等,可能发生,但难以超过‘种’或‘属’的水平,因而不可能导致进化的发生”(254页)。

基督教信仰既然与科学是“和谐”的,那么为什么对进化论却如此另眼看待呢?那是因为进化论对《圣经》的权威提出了置疑,触动了基督教信仰的根基,造成了后者的“致命伤”,这是万难容忍的。

达尔文的进化论,综合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成果,通过大量的观察与实验,尽可能令人信服地论证了物种起源的科学假说,至今它已具有古生物学、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等各方面的证据。不管新的科学发现还会如何难为进化论,不管进化论在一些内容上还需要作什么样的充实和改变,它已经是能够对生物进化、人类起源等问题给出较好解答的科学理论了。随着遗传学的发展,现在又能从遗传学的角度进行重要的补充和阐发,使生物进化的理论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基督教信仰者对进化论的态度说明了爱因斯坦所说的“宗教净化过程”还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它将是一个艰难、长期的过程。即使在高弹“和谐”论调的时候,基督教的护教卫士也决不会放弃对进化论等击中其信仰要害的科学理论发难。

基督教信仰利用和歪曲现代科学成果

由于科学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影响的日益强大,因此基督教信仰对科学更加“友善”,对现代科学的成果更加关心,更加强调:神的存在“一方面写在《圣经》上,一方面写在自然界,尽管在形式上有所不同,却绝对不能彼此发生冲突”;“我们需要做的是,坚信《圣经》,坚信科学与《圣经》决不会彼此相悖”(255页)。于是,基督教护教卫士也很重视学习、研究现代科学,企图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成果来为《圣经》辩护。为什么说基督教信仰与科学“相符合”呢?因为《圣经》中充满了“科学预见”,神创造了宇宙规律,科学家只是发现了而已,科学再发展,也脱离不开神的“掌心”;“神不仅是宇宙的创造者,也是宇宙的维护者”,“人即使可以认识宇宙,却决无力维持宇宙。所以,无论科学怎样发展,人类永远需要神”(170页)。就这样,基督教信仰“大大地超越科学”了。

基督教信仰还抓住一切机会,歪曲地利用

现代科学成果。在说到如何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时,竟然能联系到:“我们读《圣经》时,也同样面对很多难解的地方,比如,道成肉身的耶稣,既有人性又有神性,既是人又是神。我们是否也可像科学家接受光的两重性一样,谦卑下来,凭信心接受耶稣的神、人两重性呢?”(第164页)这也算得上宣讲《圣经》的一点儿“发展”吧。

D. 历史上关于宗教和科学发生的事件或者人物,越多越好

布鲁诺:乔尔来丹诺·布鲁诺源.通常认为,布鲁诺是因为捍卫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被罗马教廷判为异端,用火烧死.
开普勒:能够推翻日心说应该算是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三人戮力同心的结果.
第谷: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曾提出一种介于地心说和日心说之间的宇宙结构体系:地球静居中心,行星绕太阳运行,而太阳则带领行星绕地球运转.
达尔文: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
塞尔维特:西班牙医生,文艺复兴时代的自然科学家,肺循环的发现者.他亦是一位神学家.他的书,被天主教徒与基督教徒视为异端邪说,宗教裁判所对他进行缉捕并判处火刑.他拒绝放弃自己的观点,于 1553年在日内瓦被烧死在火刑柱上.
伽利略、哥白尼

E. 科学与信仰发生冲突的历史事例

基督教和现代科学
一直以来,流传着“伽利略与教会对抗”的传说,一向被援引为基督教长期与科学对立的首要例证,这种情况一直至19世纪末才达到顶点。科学和基督教的基本关系,被描述成一种敌对和无可避免的冲突。然而,这些描述忽略了一个事实,这种敌对的态度是源自18世纪和19世纪哲学的发展,而并非出自那几位伟大科学先驱的见解。
基督教是现代科学的重要伙伴而非敌人。
首先,科学是在基督教一神论为主导的哲学思想文化中发展起来的,这是一个历史事实。圣经启示中的上帝,在个性上是一致的,在创造活动上则是有条不紊的。那么,一切事实存在都有其固有的规律这个观念,也是可以理解和可以预言的,而这些都成为任何理性或科学活动的基础。
第二,自然界具有偶然性这样一个重要概念,乃是具有基督教根源的。存在于规律性中的整个宇宙,都是上帝所创造的,也是上帝所维持的——这个信念在牛顿思想中占重要地位,在他的著作中表述得明确而有力。根据圣经创世的教义,偶然的可理解性这一概念成为经验科学的根基。换句话说,要理解自然界,不能靠那些固有的、不解自明的原则,而必须靠科学的观察和实验。万物本身并不是透过我们的想象而存在;宇宙之存在,是上帝自由独立创造的结果。它正是上帝所创造的那样,有一个偶然的、结构开放的规律,已经超过我们有限的定理和方程式所能掌握和界定的范围。宇宙因此而有意想不到的迂回曲折。
科学是永远前进又永无止境的。科学知识那怕只是关乎现实微小的一部分,也永不是完全和彻底的。不过,尽管科学家知道的只是某部分,但通过他们在宇宙中的持续漫游,总可在“真理”里赢取某些领悟。我们研究过的几位科学家就深信,他们的理论绝非为迎合数据而臆造的数学构想,而是对物质世界的真实描写,正像上帝所创造的那样。
四位科学革命的先驱者全是基督徒,其他许多的科学家如培根、玻义耳、帕斯卡、雷也都是基督徒。他们绝不以为他们的科学研究及其结果会跟他们的基督教信仰相抵触,相反地,他们把探索自然一事看作是一个神圣的职责和殊荣。
最后,宗教改革对新科学做出了难以估计的贡献,这一点与人民一般的观念相反。欧洲大陆的改革家在神学的背景下对科学持守一个正面的观点。加尔文写道:“如果我们把上帝的灵看作是真理的唯一根源,我们便不可背弃真理,在任何情形下藐视它,否则,我们便使上帝的灵蒙羞了。”他又说:“天文学不仅有趣,且非常有用;无可否认,这门艺术揭示了上帝的惊人智慧。”不过,加尔文和路德都注意到,过分致力于科学,会将人们的注意从上帝移开,并给人们一种错觉,认为自然界的进程并不受上帝的掌管。
17世纪的英国却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与历史学家常常假定的那种冲突不同,科学和宗教双方都从肯定的方面互相影响。新派教徒渐渐接受新科学的看法,认为新科学是支持传统基督教哲学的,因为当时的科学家们正在清除对自然界有物质倾向的力学观点。清教徒在确立牛顿科学的活动中成为主导,并在许多大学中渗透。甚至在牛顿以前,哥白尼学说就广被处于新旧英格兰的清教徒思想家所接受。及至17世纪末,他们在皇家学院中占了大多数。后来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率先开始,也使英国成为19世纪最强盛的国家。
基督教神学和科学是密不可分的,从新教徒乘五月花号到达美洲开始,从1776年以基督教新教思想为基础制定了《独立宣言》并建立美国以来,经历了不到200年,美国就成为最强大和科技最发达的国家,这也成为基督教促进科学发展的见证。
—— 引自《自伽利略之后》——

F. 科学战胜宗教谬误的故事

神学对科学进攻的三部曲

科学是人类探索自然真理的活动,其根本目的当然不是冲着神学和上帝去的,但是科学的发现给基督教教义带来的常常是毁灭性的冲击。面对这种随科学揭示真理而 来的根本性打击,教会自然不会听之任之。所以历史上和现实中就上演了一幕幕神学进攻科学的活剧。

神学对科学的进攻一般来说分三个阶段。

1.在一般意义上引用圣经的经文和陈述来反对科学的新发现。基督教神学的傲慢使得教会和神学家们对刚出炉的重大科学发现往往不屑一顾。也许是因为这些发现 还处在萌芽期,也许是因为这些发现表面上看来对教义无害,使得它们看起来似乎不值得神学界关注。即便拨冗发表一下看法,神学家们认为使用圣经的字句,即使 仅仅用字面上的意思,就完全可以驳倒这些科学小玩闹了。可是教会往往低估了科学的能力和科学发现对教义的破坏力,所以第二阶段就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2.使用神学中的重大学说和观点来和科学争斗。在这个阶段,科学的新理论被越来越多的证据所支持,对神学的冲击甚至对教义根基的动摇已经迫在眉睫,在普通 民众里也渐渐获得同情和赞许,呈现不可当的势头。教会这才发现没有下重手把这科学的“异端”扼死在摇篮之中的失策,所以就出动权威的神学家们架起各种神学学说的喀秋莎火箭炮,向蒸蒸日上的科学新理论发动轮番猛攻。然而,科学真理在人类探索自然的原动力驱使下,顶着宗教和世俗的压力,如钻石般越琢越璀璨,真真切切地成熟起来了。这时候,什么重大著名的神学学说和权威,在科学理论散发的纯朴光辉前,只能无奈地昭示着自己的委琐,不得不挣扎着进入第三阶段。

3.试图把经文和科学证实的事实用极其牵强附会的方式调和在一起。至此,教会和神学家们心知肚明也黔驴技穷,轻慢、谩骂、压制、诅咒和争斗都不管用了。成熟的科学理论已经在指导进一步的科学探索并深入人心。继续用经文来诅咒无济于事,接着用神学的那一套来辩驳也软弱无力而且可笑。看来基督教会也深谙“和为贵”的我中华祖训,只好抛出橄榄枝,向科学求和。可是教会毕竟放不下尊贵的神的架子,求和也要整出个“招安”的味道来。所以神学家们放下鹅毛笔,使出拉面的绝顶神功,翻出发霉的经文来上下左右一阵子猛抻,得出结论说这科学的新发现不过是在圣经中早就预表了的,不信你看一、二、三,云云。教会和教皇则如获至宝,抓住救命稻草后就傲慢地宣布,感谢科学家在神启示下的做工,又一次彰显了神的荣耀。

至此,神学的妥协和失败,宣告了科学真理的胜利。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 文章作者:刘立群
上帝论是基督教教义的核心,也是西方的科学与宗教之争的焦点。按照基督教教义,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上帝创造的,但是人们不能直接看见上帝,那么怎样认识上帝的存在及伟大呢?在基督教看来有两个途径,第一是通过上帝的启示即圣经去认识上帝,由此获得的真理叫“天启真理”;第二是通过认识上帝的创造物即认识自然(包括人)去认识上帝,由此获得的真理叫“自然真理”。这就是说,通过研究自然界也可以去认识上帝,这是认识上帝的途径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基督教和科学研究似乎不矛盾,而且基督教还鼓励自然科学研究。不过这只是事物的一面,而另一面则是二者必然发生矛盾和冲突。最著名的有两大争论,一是围绕日心说与地心说的争论,二是围绕生物进化论的争论。

日心说最初的萌芽在古希腊就出现了,同时也出现了地心说。形态比较完整的地心说是古希腊著名学者托勒密(约90-168年)提出的,这个模型比较好解释了当时所观测到的许多天文现象,比较有说服力。此外,地心说一方面符合人们的直观体验(人们通常无法想象是地球在转动,因为一方面人们感知不到地球的转动,另外也无法解释如果地球在转,那为什么人不掉到天上去,因为当时人们并不知道有地球引力作用),另一方面也符合当时人们狭窄生活范围的心态,习惯于从自我出发,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是世界乃至宇宙的中心,所以地心说得到广泛的承认和流行。中世纪著名神学家托马斯·阿奎纳(1224-1274)接受了托勒密的地心说理论,把它纳入到他的神学学说当中。

在基督教看来,人是上帝根据自己的形象而创造的,而日月星辰又是上帝为了人而创造的,所以人居住的地方理应是宇宙的中心。基督教思想与托勒密地心说相结合,就形成“地球在宇宙中心,上有天堂、下有地狱”这样的构想或假想。托勒密的地心说成为基督教思想的佐证,反对它就等于反对基督教教义。不过在另一方面,依照托马斯·阿奎纳的学说,允许通过认识自然而去认识上帝,而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等通过观察研究自然界,却发现不是日动、而是地球在动,他们认为自己所发现的宇宙图景才是上帝真正创造出来的,所以引起激烈的争论。哥白尼写作和出版《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说,其本意并不是想通过自己的天文学研究向基督教神学的统治地位提出挑战,他本人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并且写有一篇献给教皇保罗三世的“序言”,说希望这本书“会对全体基督徒、对陛下所拥有的最高权力做出某些贡献”。他认为托勒密的地心说由于采用十分复杂的所谓“本轮、均轮”体系(有79个),像一个“怪物”,认定这不符合上帝的旨意,说“造物主不造出累赘无用的东西”。他认为自己所创造出的体系(用今天的表达就是模型)“显示出宇宙具有令人赞叹的对称性”,从而显示出“神圣的造物主的庄严作品是何等的伟大”。即实际上他自认为是在基督教神学的范围内来研究天文学、提出新的学说。这无疑表现出他的历史局限性,也反映出西方当时浓厚的宗教有神论氛围。

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1548-1600)则比哥白尼走的要远得多,他认为太阳系在宇宙中不止一个,而是有无数个。这样就剥夺了太阳在宇宙中的特殊地位,与基督教的宇宙结构画面完全不同,激起天主教神甫们的恼怒,1600年被罗马宗教裁判所判以火刑。卷入日心说和地心说之争的第三个重要人物是伽利略(1564-1642),他起初赞同托勒密的地心说,后来通过自己制造的望远镜观察到许多新的天文现象,对这些观测结果进行分析之后,他认识到哥白尼体系比托勒密的体系要优越得多,并开始宣传、论证哥白尼学说,被罗马宗教法庭在1633年判为重大“异端”嫌疑,处以终身监禁。后来天文学的一系列进展都证明地心说是错误的。罗马教廷于1882年被迫承认日心说正确;1979年开始重新审查伽利略案件,经过13年“复查”,认定伽利略学说不是异端,于1992年10月底正式平反。

从客观上说,哥白尼虽然并没有得出完全正确的结论,也并不想真正打破基督教神学的垄断地位,但是他毕竟把自然科学研究向前推动了一大步,在解放思想方面的意义尤其重大,使人们开始逐步以事实为依据,而不是简单地以过去的学说、教义、教条为依据,无论这些学说多么权威、有多少人支持。

第二是关于生物进化论方面的争论。圣经《旧约·创世纪》声称整个世界以及所有生物都是上帝创造的,这就是“神创论”,它是对“上帝论”的引申。17世纪爱尔兰一位大主教甚至“推算”出上帝是在公元前4004年10月17日开始创造世界,经过6天到10月22日 完成。“神创论”还与“目的论”相结合成为神学“目的论”,例如《圣经》说:上帝创造女人是为了让男人不至于孤独无偶,上帝创造蔬菜和水果是为了赐给人做食物,上帝创造水是为了养育鱼类,等等。

从16-18世纪,欧洲科学界逐步积累了许多现有生物以及生物化石的资料,法国博物学家布丰(1707-1788)通过大量观察和分析,发现物种是可变的,在1749年《动物自然史》一书中提出物种可变论,认为现代的动物起源于少数原始类型,并且把物种变化的原因与地球的变迁联系起来。但是由于受到基督教势力的压力,他后来在这本书再版时删去了与圣经内容明显矛盾的部分。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1809年在《动物哲学》一书提出生物进化学说,反对林奈的物种不变论,并且用“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来解释物种变化的原因。

生物进化论的集大成者达尔文(1809-1882)1828年进入剑桥大学学习神学,准备将来做一名牧师。但是达尔文努力钻研博物学和自然史,1831年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身份到英国海军部的水文地理战舰“贝格尔号”上进行环球科学考察,参加科学考察之前他是正统的基督徒,坚信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但是在5年的环球科学考察过程中,他发现了许多物种进化或变异的事实,使他在观念上发生很大变化,并影响到他对基督教的信仰,他在《回忆录》中说:“我逐渐意识到,《旧约全书》中有明显的伪造世界历史的事实……我逐渐不再相信基督教是神的启示了”。他在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核心观点是“自然选择”学说,即“生存竞争、适者生存”,“物竞天择”, 认为生物进化是依照自然选择机制进行的。生物进化论直接冲击基督教的核心教义“上帝创世论”,由此出发的一系列教义例如“原罪说”、“赎罪说”等就都失去了依据和意义,所以引起基督教势力的强烈诽谤和攻击,其中包括许多没有摆脱基督教思想束缚的自然科学家,例如,1864年有30名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和40位医学博士联名发表声明,反对达尔文的进化论。不过,逐渐有更多的科学家加入到赞成进化论的行列中,并且用更多的事实和研究结果证明进化论正确。

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至今仍是阻碍美国社会进步的一股力量,一百多年来他们想方设法阻挠作为现代生物学基础的进化论的教学。在20世纪20年代,阿肯色、密西西比、田纳西等州都通过立法禁止在公立学校讲授进化论。1925年在田纳西州一位中学教师因为教进化论而受审,震惊了世界,直到1967年,田纳西州议会才撤销了反进化论法。1968年,阿肯色州小石城一位高中生物教师挑战该州的反进化论法,官司一直打到了美国最高法院,由最高法院判决这样的法律违宪。此后,神创论者发起所谓“科学神创论”运动,声称神创论是和进化论一样的“ 科学理论”,应该在生物学课堂上同时教学。在80年代初,他们成功地游说阿肯色和路易斯安纳州的议会通过法律,要求公立学校用“同等的时间”教进化论和神创论。1987年,美国最高法院判决这样的法律违宪,认为神创论是宗教,而不是科学,不能像进化论那样做为一种科学理论来教。

此后,神创论者再次改变策略,为了不被视为宗教,他们避免使用“上帝”的字眼,不说生物是“神创”的,而改说生物是“智能设计”(intelligent design)的,要求把“ 智能设计论”作为一种科学理论来教。提出和论证“智能设计论”的主要是美国一个叫“发现研究所”的机构,《世界网络日报》在今年2月21日刊登该研究所514名科学家联合签署的声明,称“我们质疑达尔文宣称的生物随机变异能力和自然选择论来解释复杂的生命。谨慎的检验达尔文理论证据的行动应该被鼓励” 。我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达尔文进化论有没有一定的缺陷,而在于任何形式的“神创论”都是完全错误、完全不科学的。可见科学与宗教的斗争之复杂、艰难。科学研究有缺陷和不足是完全正常的,因为科学研究本身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是不断完善和进步的过程,包括迄今各种自然科学理论学说,但是不应把有缺陷的学说给完全否定,而只能去进一步纠正和完善,更不能把诸如进化论有一定缺陷去反过来证明“神创论”的正确的。

在自然科学不断取得长足进步、对基督教教义产生很大威胁之后,教会、尤其是天主教会也逐步顺应时代潮流的变化,可以说也是在“与时俱进”,以保持自己的势力和影响。例如1869年第一次梵蒂冈会议就强调信仰与理性的和谐,其理由是:上帝既是信仰的来源,也是理性的来源,因此上帝不会自己反对自己。1879年教皇利奥十三世发布《永恒之父》通谕,要求基督教要与自然科学的发展结合起来。进入20世纪后,天主教会进一步放弃与自然科学界对抗的路线,极力宣传宗教与自然科学一致。1936年成立罗马教皇科学院,聘请一大批著名科学家为院士。1979年在罗马一家科学院举行爱因斯坦诞生一百年纪念会,教皇保罗二世发表讲话,说“承认科学在探索创世过程中由上帝的手指所写下的真理的作用方面的自治性”。

20世纪在西方流行的主要是“宗教与科学没有矛盾”的观点,并且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此做出论证,主要是认为宗教和科学分别属于人类不同的思想范畴。许多自然科学家也接受了这种观点。例如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海森堡说:“科学是同客观的物质世界打交道,……宗教是同世界的价值观念打间道,它研究的是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或我们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科学所关心的是发现什么是真理或谬误。宗教所关心的却是什么是善良或邪恶”。他认为科学与宗教的冲突是出于误解,认为这种“争论的结果是毫无意义的”。

G. 宗教和科学到底有没有矛盾

有矛盾,但二者关系最正确的评价应为对立与统一。
一、宗教阻碍科学发展的对立性
1、14世纪以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科学力量大增。17世纪以后的西欧,启蒙运动中的唯物主义、自然主义和简化论解释彻底改变了中世纪普及于世的关于世俗世界和关于生前不可能到达永恒世界的观念。
2、哥白尼
哥白尼主义的兴起完整地发展了日心说理论, 他的作品因被教会视为异端直到临死前才得以付诸印刷。追随他的布鲁诺则被教会处以火刑。
3、达尔文
1859 年“物种起源”的发表推翻了对上帝创造的生物保持原样的看法。
4、牛顿
牛顿力学和数学体系的形成对宗教世界观产生了巨大冲击,物理世界至此变成一个充满确定性和运行精确的没有思维的机器, 没有空间留给上帝自由发挥了。
5、无神论。
19世纪末,在进化论基础上产生了无神论。罗素在1929年写道: “世间拥有创造普遍幸福的知识; 而宗教学说则是利用这一知识谋求幸福道路上的主要障碍。”
科学的冲击,让宗教在许多方面无法自圆其说:《圣经》的权威性质,创世叙述的真实性,亚当失落神恩的意义及基督的救赎使命的意义;上帝在世界中活动的性质和范围,设计论的说服力,人类按神的形象被创造的意义;道德价值的最终基础等。
上述的每一点,科学观点和宗教观点之间都存在着矛盾。

二、宗教对科学的促进
1、宗教吸引科家学对新事物的探索兴趣
伽利略曾明确指出:“而对整个(天文)科学的禁止就等于是对一百多段的《圣经》进行责难。正是这部分的《圣 经》教导我们,我们能在全能上帝的所有工作中惊奇地发现他的荣耀, 我们能在打开着的宇宙书卷中庄严地读到全能上帝的伟大。”
2、基督信仰客观上促进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兴起
宇宙作为“上帝之书”,为世人提供了对上帝的间接、的可知性,因此,探索宇宙自然,发现宇宙的美与和谐,既是对上帝本身的间接感知和把握,也是对上帝的赞颂。这并不是宗教人士单方面的解释,同样得到了许多科学家的认同。
3、爱因斯坦就是资深宗教分子
“宇宙宗教感情是科学研究最强有力、最高尚的动机。在科学上有伟大成就的人都浸染着真正的宗教的信念。唯有那些具有真挚宗教感情的人才是认真探索的人。”
4、宗教(基督)信仰奠定近代自然科学观的基本信念
(1)事物是理性的,行为是有序的。
(2)物质世界是对人类思维开放的,人类思维可以理解世界。
按照宗教理论,人是按照上帝自身的形象创造出来的。同时上帝赋予人类自由意志以行事。这是奥古斯丁借以开辟基督教哲学新纪元的基本观点。因此在奥古斯丁以后的基督教观念下, 遵循自由意志的探索是被允许的, 自然是向人类文明敞开的, 科学的发生可以说是去实践理解自然的回报。如果说对自由意志的追问是对人的自由存在的觉醒, 那么对自由的这种觉醒首先是哲学从宗教信仰开显出来的。
对人的自由和全面自觉是近代启蒙哲学和近代科学的核心精神。
以上两点几乎构成了实证哲学的双重基础: 世界是可以透过人类的思维来理解的, 世界又同时有另外一个展现方式-人类必须通过实践来学习自然的法则。
(3)基督信仰推动科学向前沿问题和新领域发展
例1: H2+O2=H2O这是科学,问题是氢气和氧气从哪里来的呢?
例2:人类是进化而来的这是科学,问题是,人类为什么要进化?
例3:人的肉体是生物科学,那么人的精神或灵魂又如何研究呢?
例4:霍金曾说过:“如果宇宙是答案,那么,问题是什么?”这个问题根本无法从科学获得解释,只能从哲学和宗教得到解释。
还有很多......
(4)宗教与科学不可能存在真正的对立
普朗克说:“宗教与科学之间,绝不可能存在真正的对立,因为二者之中一个是另一个的补充。”
开普勒说过:“我们天文学家是至高无上的神在大自然方面的代言人,大自然提供我们研究的机会,并非让我们自命不凡,而是为了荣耀神。”
(5)哥白尼、牛顿、焦耳、巴斯德、爱因斯坦等都是基督教徒,有的甚至是虔诚的圣徒,他们都相信,揭示出宇宙的法则和秩序,显示出宇宙巨大的和谐与美,正是对上帝最高的颂扬和赞美。若把科学喻为人体 ,则促进生长的维他命与荷尔蒙 ,乃是圣经的因素。
宗教在社会生活中被边缘化, 面向现实作一系列变革(它既退却, 也进攻; 既与科学冲突, 也与科学合作) 。
5、追求真理,宗教与科学相互相承
(1)结果
科学研究物质的真理,增进物质生活幸福,宗教研究灵性的真理,增进精神生活幸福
(2)研究内容
科学是研究物质的,是对外的部分,是形而下的。它的目的固然是研究真理,但偏于知识与理论,偏重于“世界是什么?”宗教是维系心灵的,是对内的部分,是形而上的,它的目的同样是为研究真理,但侧重生命与经验,这属于“世界为什么?”。
(3)研究方法
量子力学发现:“不论用多么精确的实验仪器,测量物质的位置与速度的误差,始终大于一个常数。也就是说,我们永远无法同时了解物质的位置与速度,不是今天不可能,明天不可能,而是永远不可能。”
伽利略曾说过:“实验就可以证明一切吗?”
科学是靠实验,而信仰则靠体验,世界上无法实验的事物太多,但却能靠体验而去相信它。

总结:
1、宗教信仰要理性化
不能愚昧的相信教义而否定科学证明的真理和知识。马克思:“宗教是欺骗人民的精神鸦片!”要谨记在心,并有效地将二者融合,在追求和运用科学中,辩证的运用宗教信仰,对宗教观点的怀疑和促进科学发展,服务人类。
2、科学仍在发展,绝非完全的定论,科学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从宗教信仰中或许能够得到灵感,柳暗花明。
3、人生需要科学知识,也需要精神与信仰。

H. 由宗教引发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

主要事件有以下几个:
十字军东征
马丁路德改革
加尔文改革
亨利八世改革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根本原因:15~世纪,德意志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搜刮主要原因
3、直接原因导火线: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经过
1、开始:“九十五条论纲”
时间:1517年
内容:教皇无权免罪,他只能宣示和确证上帝对罪行的赦免
实行当钱落入钱箱丁当一响,贪婪和爱财的欲念就会增加
基督教徒凡诚心忏悔者,不用免罪符也可以赦罪免罚。
意义:揭开了宗教改革开始的序幕,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
2、1520年马丁·路德发表了《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提出其改革
主张

1、思想的核心是“因信称义”
2、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
3、信仰的惟一依据是《圣经》
反映了正在兴起的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平等的愿望和反封建的思想
4、减少教堂和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并主张神甫可以娶妻
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5、俗权高于教权,并最终支配教权
6、建立本民族教会
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彻底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加强王权,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治要求

加尔文改革

1、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
2、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3、核心:主张先定论,宣扬选民或弃民
4、主张发财致富
5、主张自由、平等,个人主义
6、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主张选民要有奋斗精神具有简朴、诚实、讲信用等高尚美德
反映了早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
7、主张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度(神职人员选举产生)
8、建立政教合一政权(教会监督国家、社会和家庭)
使教会组织和国家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的形式,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

亨利八世改革
内容
1、1534年,颁布《至尊法案》断绝英国教会在行政和经济上与罗马教廷的关系
2、规定国王为英国最高首脑,拥有任命教职、召开教会、审查教规的权力
3、保留天主教的教阶制度,教义和仪式
4、没收修道院财产归王室所有

I. 在欧洲历史上,科学与宗教是否有过冲突若有请列举告知为盼!

一、科学与宗教是相互对立的。20世纪以前,是科学与宗教背道而驰,科学不专断挑战宗教;属20世纪以来,则是宗教与科学背道而驰,宗教在不断挑战科学。科学是真理!宗教是谬论!
二、在欧洲历史上,科学与宗教存在冲突是无疑的。小的冲突还有待细查历史资料。就较大的冲突而言,历史资料显示“科学与宗教经历了两次较大的冲突”,其内容如下:
第一次,是中世纪末期。这时的欧洲,教会统治一切,具有绝对的权威。教会就是第二政府,控制着大量财产,掌管法庭、监狱和意识形态,科学只是为教会服务的恭顺的婢女。教会对所有违背《圣经》的科学研究的人,一律加以打击迫害。由于教会的强大和专横,大量的科学家惨遭残酷的迫害。近代科学的诞生,可以说是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甚至牺牲鲜血换来的。
第二次,是19世纪的下半叶。这时科学已经得到蓬勃发展,教会的力量已经削弱,尽管达尔文的进化论与圣经的创世纪的说法大相径庭,但教会也只能采取舌战和笔伐的方式进行攻击、讽刺,再也没有中世纪宗教裁判所那样的酷刑。

J. 有关西方世界科学与宗教的矛盾问题

信教是西方人的一种宗教信仰,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就像中国信仰佛教一样。信仰支撑他内们,失去了信容仰,内心深处就无所顾忌,这跟野兽也就没区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就是自己内心深处神圣不可侵犯的。只是西方人表现的比较明显,而我们较低调.

阅读全文

与科学与宗教冲突的历史事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