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关于山西的革命历史演讲稿怎么写600字
感受山西的魅力“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国庆佳节期间,我们乘坐旅游团包机,从滨城大连飞往西北高原.航程只一小时客机就徐徐降落太原机场,瞬间我们就来到了“东有太行,西有吕梁”的山西省境内.我们是第一次踏上这块陌生的土地,伴随着旅游过程才日渐对它有所了解和认识.山西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东缘,因地处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它东立千里太行巍峨屏障,西伏吕梁缠绕汹涌九曲黄河天堑,北临内蒙古苍茫塞外大漠,南踞汾河两岸富饶原野沃土.这一方夹峙于黄河峡谷和太行丛山之间呈桑叶形的沃土,山河壮丽,风光无限,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九曲十八弯的黄河水,古老的黄土地孕育了山西博大精深的古老文化、建筑文化、商业文化、装饰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和佛教文化.山西竟有这么丰厚的文化底蕴,不来旅游是难以想像到的.无怪乎有人戏言,到山西旅游脚一落地就踩着文化了.这句戏言也并非夸饰,我们到这里来旅游方知确实如此.山西从北到南,都是文化的锦绣相联结——晋北五台山佛国圣域的佛教文化,晋中晋商院落群的民俗文化,晋南洪洞大槐树的根祖文化.山西既有古代遗址,佛教圣地,又有众多的革命史迹,人文景观星罗棋布.风光秀丽的北岳恒山,景色如画的武当山,排山倒海的黄河壶口瀑布……自然景观也引人入胜.真是走进山西,才见别有天地.我们这次山西的旅游观光,仅仅去了晋中与晋北的一部分景区,但也初次看到了山西的“庐山真面目”.我们先后游览了豪华气派的乔家大院、气势恢宏的平遥古城、高耸险峻的雁门关、惊险奇绝的悬空寺、巍峨壮观的云岗石窟、规模宏大的五台山佛教圣地等,都在脑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痕.无论听导游讲解,还是实地观看景物,都使我们沉浸在历史的文化的氛围之中,经受了一次悠久历史文化的熏陶.在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零距离接触时,耳闻目睹其历史兴衰与现实状貌,我们思维凝结在久远而深邃的历史天空.祖先巧夺天工的非凡创造力,英勇悲壮抗击入侵敌寇的爱国精神,晋商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智慧和辉煌业绩,都使我们深感震惊和喟叹!华夏文明“地上看山西”我们刚到山西,当地导游就向我们介绍说:“中华五千年文化,地上看山西,地下看陕西.”这一语破的是我们首次耳闻,说明创造中华民族文明,山西与陕西是紧密相连而又具有悠久历史.并且,山西的历史文化是留在地面上可见的.
Ⅱ 山西近现代史上历史名人或重大事件论文
阎锡山(1883年10月8日—1960年5月23日),字百川、伯川,号龙池,汉族,山西五台县河边专村人,属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毕业生,清朝陆军步兵科举人、协军校,同盟会员,组织与领导了太原辛亥起义。民国时期,历任山西省都督、督军、省长、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太原绥靖公署主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山西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国防部部长。一级上将。解放前夕去台湾,1960年5月23日,病逝台北,终年77岁。葬于七星区阳明山。奉行“中庸哲学”的阎锡山,从辛亥革命开始统治山西达38年之久。徐向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范富山(1914-1996),山西省定襄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范慕韩(1917-1996),山西繁峙人。北京大学肄业。曾任国务院机械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经委经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1996年5月19日在北京逝世
Ⅲ 写山西的作文
感受山西的魅力“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国庆佳节期间,我们乘坐旅游团包机,从滨城大连飞往西北高原。航程只一小时客机就徐徐降落太原机场,瞬间我们就来到了“东有太行,西有吕梁”的山西省境内。我们是第一次踏上这块陌生的土地,伴随着旅游过程才日渐对它有所了解和认识。山西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东缘,因地处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它东立千里太行巍峨屏障,西伏吕梁缠绕汹涌九曲黄河天堑,北临内蒙古苍茫塞外大漠,南踞汾河两岸富饶原野沃土。这一方夹峙于黄河峡谷和太行丛山之间呈桑叶形的沃土,山河壮丽,风光无限,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九曲十八弯的黄河水,古老的黄土地孕育了山西博大精深的古老文化、建筑文化、商业文化、装饰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和佛教文化。山西竟有这么丰厚的文化底蕴,不来旅游是难以想像到的。无怪乎有人戏言,到山西旅游脚一落地就踩着文化了。这句戏言也并非夸饰,我们到这里来旅游方知确实如此。山西从北到南,都是文化的锦绣相联结——晋北五台山佛国圣域的佛教文化,晋中晋商院落群的民俗文化,晋南洪洞大槐树的根祖文化。山西既有古代遗址,佛教圣地,又有众多的革命史迹,人文景观星罗棋布。风光秀丽的北岳恒山,景色如画的武当山,排山倒海的黄河壶口瀑布……自然景观也引人入胜。真是走进山西,才见别有天地。我们这次山西的旅游观光,仅仅去了晋中与晋北的一部分景区,但也初次免费范文网免费范文网 www.zuowenw.com看到了山西的“庐山真面目”。我们先后游览了豪华气派的乔家大院、气势恢宏的平遥古城、高耸险峻的雁门关、惊险奇绝的悬空寺、巍峨壮观的云岗石窟、规模宏大的五台山佛教圣地等,都在脑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痕。无论听导游讲解,还是实地观看景物,都使我们沉浸在历史的文化的氛围之中,经受了一次悠久历史文化的熏陶。在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零距离接触时,耳闻目睹其历史兴衰与现实状貌,我们思维凝结在久远而深邃的历史天空。祖先巧夺天工的非凡创造力,英勇悲壮抗击入侵敌寇的爱国精神,晋商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智慧和辉煌业绩,都使我们深感震惊和喟叹!华夏文明“地上看山西”我们刚到山西,当地导游就向我们介绍说:“中华五千年文化,地上看山西,地下看陕西。”这一语破的是我们首次耳闻,说明创造中华民族文明,山西与陕西是紧密相连而又具有悠久历史。并且,山西的历史文化是留在地面上可见的。
Ⅳ 山西的历史事件
赵杀鸣犊
公元前复1106年,周制成王封他的弟弟叔虞于唐,这就是广为流传的“桐叶封弟”的传说。
叔虞的儿子燮父,因国内有晋水,就把唐改称为晋。后来,人们为纪念唐叔虞,给他修建了一个祠堂,这就是太原著名的旅游胜地——晋祠的来历。
西周第九代国君周厉王,贪财好利,昏庸残暴,激起了国人的暴动,周厉王被放逐到彘,“彘”就在今山西省霍县境内。厉王死后,幽王即位,比厉王更加昏庸荒唐,被犬戎进犯的军队杀死,导致西周灭亡。
晋文公在北方称霸后,山西对当时全国的局势影响很大。
公元前 453年发生了晋阳之战,赵,魏、韩三家联合消灭智氏,三分晋国,史称“三家分晋”,所以山西也被称为“三晋”。
........
详细的请点击参考资料
近代古代都有
Ⅳ 描写山西省东冶村的历史作文
痛苦是涩的,美丽是甜的。人生百态,味道也是酸甜苦辣一应俱全的,登
临峰顶,虽然疲惫,但独享一览众山小的滋味,还是让人在涩中品味到了甜美。
品味人生,涩的甜的痛苦的美丽的。
雄鹰搏击长空,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努力,痛苦着,但美丽着。在搏
击中成长,在搏击中奋斗,人生的价值也蕴含其中。海明威完成《老人与海》
的背后隐藏他巨大的毅力,正是这种巨大的力量像海浪一样,直至把这部书推
向了顶峰,海明威曾经参过军,在部队中受伤无数次,身上的伤也是不计其数,
最严重的一次他身中炮弹及其碎片
230
余块,没想到他越挫越勇,动了
13
次手
术,并没有使他倒下,并成就了《老人与海》的经典著作,把这种精神传给了
每一个为生活而搏击的人。应该可以说,海明威的一生,穿梭于痛苦之中,痛
苦成就了他的美丽。
河蚌裹含沙粒,一次次的错误,一次次的包含,痛苦着,但美丽着。包容
别人的错,拓宽自己的心灵,正所谓海纳百川。
三国时期的曹操能成建三国鼎立之一的魏国,与他的谋士郭嘉是密不可分
的。郭嘉是曹操最看重的谋士,但郭嘉却是从曹操的对手袁绍那里投奔来的。
对于一个从前是敌人的下属,曹操并没有杀掉他,而重其贤能,包容了他,任
用了他,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与实践,从此,在曹操的道路上便多了一个航帆,
可谓是一帆顺风,每战必捷,创下了辉煌业绩。
秋蝉鸣叫生命,一次次的奄奄一息,一次次的乐观高唱,痛苦着,但美丽
着。我们都知道,蝉生命中绝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地下的,当其来到地上时,
其生命也将走到尽头,有人说这是生命的绝唱,是让人怜悯的,我却认为这是
值得钦佩,它不甘心生命的短暂,所以它要让生命变得灿烂,使生命充满声音
震憾,在死亡面前高歌,是对死亡的挑战,虽然痛苦着,但美丽着。
痛苦中孕育了美丽,就像雄鹰、河蚌与秋蝉一样,有平凡的生命,却不平
凡的经历,每个人都会尝到痛苦的味道,关键是在你的人生道路中,你能否把
这苦涩孕育成甘甜,在痛苦中孕育美丽。
Ⅵ 关于山西历史的作文
悠久辉煌的历史,美丽富饶的山河,为山西造就了众多的优秀人才,在山西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特殊的人才,同时又影响着山西乃至全国的命运.在中国文明史上,山西大地上涌现的各种优秀人物,若群星璀璨.
传说中的人或神,经常听人们说起的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神农炎帝、轩辕黄帝、伏羲、后裔、被誉为“蚕祖”之称的嫘祖,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张果老这些神奇美妙的故事都发生在山西.
其中女娲炼石补天发生在山西晋城市中村乡的水东村的浮山上,人们把女娲乘坐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将伏羲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在山西高平长治两县的交界有“神农岭”、“白谷山”等有关炎帝的造迹,愚公移山的太行山位于山西.说起吕洞宾各位首先想到的是“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这要源于一个有趣的故事,吕洞宾有个同乡好友姓苟名杳,她父母双亡,吕洞宾家境很好,便把他叫到自己家里,并让他专心读书,日后好图个一官半职,有位客人了解到苟杳的家世,又见他谈吐文雅有道,举止端庄有礼,有心将自己的妹妹家给他,而苟杳早就慕这家姑娘
的芳蓉了,于是就让吕洞宾作媒,当吕洞宾将此事告给苟杳时,他非常乐意,这是吕洞宾给苟杳提出一个条件“贤弟成亲,必得先让我与与新娘同住三日”苟杳顿时噎的说不出话来,若不答应有怕娶不上娇妻,只好硬者头皮应承了.以便心里骂自己无能,怨恨吕洞宾缺德.
Ⅶ 山西的一处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作文
城市较小,底蕴不多。
网上这类的文章不多,建议你多去看下《莱芜日报》,或许有所收获。祝好运。
去年,莱芜日报社出版发行了十卷书《村庄》,俺看了以后,受启发不少,悟出了不少东西。翻着厚厚的村庄史,更激发了我们干好工作,建好家园的决心。
我们鲁西村,是个大村,人口多,文化厚,传说广,影响大。《村庄》收录了我们村建庄以来的故事、人物,事件,变化,给了我们一个了解村庄的机会,特别是我们村在明清期间就有青龙街,并有多家老字号商家店铺,这对于开发今天的人才优势 、发展村庄经济,有很大帮助。
《村庄》厚厚的十本书,载录的,不仅是文字,也是有形的资产,尤其是对于在外的名人志士,村庄以外的人,了解我们的村庄,是一个很好的窗口。比如我们鲁西村,这几年发展就是通过各形式的宣传推介,使招商引资项目来了九个,成了九个,带动了全村的经济发展。
《村庄》是一笔精神财富,看看过去,想想现在,展望未来,我们建设家乡的信心更足了,决心更大了。我们很自豪地展望,在党的阳光照耀下,鲁西村的明天会更美好。在这里,我代表鲁西村人民,感谢为写好编好《村庄》,特别是写我们鲁西村的作者们。祝你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新年快乐。
我们因拥有我们的村庄而骄傲。
我们因建设我们的村庄而自豪。
(张成功 钢城区方下镇鲁西村党支部书记)
“救史”之妙举
《村庄》的出版,是莱芜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喜事。数百名作者,怀着对家乡真挚的感情,从不同中角度,“勾画出了1072幅生动的图画”,成为一既是记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史书,又是无不涉及、包罗万象的志书。更重要的是《村庄》“抢救”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
由于文化落后,茫茫千百万年的历史已难以考证。就连600年内的历史都不确切,只好千篇一律地明代某某年间,由某姓自山西洪洞或河北强迁此立村等等。实际上有水有土的平原地带早有人烟,且许多村庄曾相当繁荣。
清末民国以来的历史也已残缺不全,难以确考。书籍毁于“文革”,碑文垒了地堰、修了水渠。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只能靠“口碑” 保存下来,在夏夜乘凉、冬天晒太阳时,老年人讲给中年人,中年人老了又讲给另一代年轻人。幸存下来的史料年号数字都不准确,令人扼腕而叹,如果《村庄》早写30年该有多好。现在《村庄》能把现有的历史资料“抢救”出来,也实在是难能可贵,功不可没。现在的老年人和中年人还有“口碑”,如果再过“30年”,“口碑”就恐怕寥寥无几,绝无仅有了。当代的青年人才不会去陪那些老头子晒太阳呢。
《村庄》是部好书,读起来趣味盎然,不忍释卷,令人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随着时代的发展,岁月的流失,《村庄》的价值会更高。
(魏光才 钢城区艾山街道办事处教师)
丰畅美惠之《村庄》
经文友处,终于有幸借读《村庄》十卷,不禁欣然为其叫好。笔者以为其可赞处有四:一曰丰。内容翔实,包罗万象,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有天文地理历史,有文物古迹景观,有山河丘陵平原,有物产故事人物,通古今、系万物,大气而丰满,叹为观止。二曰畅。文笔流畅,雅俗共赏。全文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既面向大众,有动人的故事传说、平白的记实述,又尊重历史,有严谨的史记引证。读来令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三曰美。图文并茂,印制精美。全书运用了大量的图片,加上精美的印刷,可信可目。四曰惠,编篡全书,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工程规模较大,而其意义也同样重大而深远。无论是从政治经济方面还是从历史文化角度,其必将惠及民众,惠及社会。而对于盛世多收藏的爱好者来说它也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以上仅为笔浅见,对于广大文字工作者的辛苦劳动绝不敢妄片菲薄,书中趣味实谓非读不能体会。(孟宪政 中国移动莱芜分公司杨庄经营部经理)
不可多得的好书
《十卷书村庄》一经出版,我就迫不及待地购买了一套,并一气呵成地读完了它。
《十卷书村庄》给我留下的印象是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它的价值在于:一是具有较高的审美性。《十卷书村庄》印刷、装祯精美,图文并茂,它虽记录的是史,却运用了隽永、精丽的散文语言、真实性与文学性有机统一,使人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了种种美的享受。二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十卷书村庄》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全面展示了一个村庄的人文历史、风俗民情等,内容之广泛、材料之丰富,无书能及。一书在手、不用出门,一个个流动的村庄便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因而,《十卷书村庄》是我们了解莱芜每一个村庄的现成的字典。三是具有较好的收藏性。《十卷书村庄》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也是将来的。今天它让我们受益无穷,几十年、几百年后它仍将以鲜活的面容展现在子孙后代面前。
收藏一套《十卷书村庄》无疑是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历史财产。
一部村庄发展史
千幅田园风光图
工作之余,我很喜欢看书,莱芜日报社编篡的《十卷书村庄》更是我经常翻阅的好书之一。它的涉猎内容、写作文风以及编排质量都让人佩服,可以说图文并茂,有滋有味,让人爱不释手。细读细品,使人从全方位了解了我们莱芜,更加热爱生我养我的这片热土,更增加了我们嬴牟儿女的故乡情怀!它既让今人受益匪浅,又可以传之后世,堪称是莱芜历史文化的“网络全书”,是价值极高的文史资料集成,更是地方文化史上的首创之举。
《十卷书村庄》从谋划采写到编辑出版,费了不少工夫,不知有多少人为此付出了艰辛劳动,衷心感谢莱芜日报社的领导和编辑教师为全市人民献上的这份厚礼!它全面系统地挖掘,整理、总结了莱芜古今文明史,真可谓古往今来大事小事事事均有记,前人新人文武人人人皆表述,读来如临其境,亲切感人,活灵活现。博大精深的文化浓缩于每篇文稿的字里行间和精选的图片之中,如同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千姿百态的田园风光画。它的出版发行,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是一部难得的好书,我们将好好阅读学习和珍藏,使其真正成为我们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十卷书村庄》所载内容均是我们身边曾经发生过的事、真实朴实,有根有据,如震惊中外的“莱芜战役”期间发生在我村附近著名的“小洼战斗”等事件,都有翔实记载,读来令人亲切可信,深受教益。
读着每一篇文章,观看每一幅图片,我们仿佛听到了每个村庄在各个时期发展的脚步声,看到了我们莱芜美好的前景!
Ⅷ 山西省发生的历史事件
历史名人有 关羽 柳宗元 ==
李渊 是在太原起的兵
五代十国时 北汉的首都在太原
还有就抗日战争时著名的平型关大捷
Ⅸ 关于山西的历史故事
1、东汉时期,道教在山西基本形成,少数地方修建了道教庙观。《清凉山志》记载:东汉永平年间五台山境即有道士,道教称五台山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庙。南北朝是山西道教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
北魏王朝统治下的山西是北天师道的策源地和活动中心,山西道教进入了第一个历史高峰期。唐朝统治者欲借用老子李聃巩固统治地位,山西道教进入又一个历史兴盛时期。清朝尊佛抑道,道教各派均有所停滞。
2、春秋晋灵公时期,山西赵盾一家三百多口尽被武将屠岸贾谋害诛杀,仅留存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即赵氏孤儿。
为保存赵家唯一血脉,晋国公主即赵氏孤儿的母亲托付草泽医生程婴将孤儿带走,并自缢身死。程婴将赵氏孤儿藏在药箱中,欲带出宫门,可又偏遇到屠岸贾部下韩厥。韩厥深知此乃忠良之后,便放走程婴和赵氏孤儿,后自刎身亡。
屠岸贾搜不到赵氏孤儿,遂下令将全城一月到半岁间的孩子都囚禁起来,并称如果窝藏赵氏孤儿者再不交出孩子,就将这些孩子全部杀死。程婴走投无路之下找到了晋国退隐老臣公孙杵臼,并与公孙杵臼商定,用自己的孩子替代赵氏孤儿。
一切安排妥当后,程婴假意告发公孙杵臼,引屠岸贾到公孙杵臼家中搜到了假孤儿;屠岸贾杀死假孤儿后,公孙杵臼撞阶自杀。
程婴忍辱负重抚养赵氏孤儿,20年后赵氏孤儿长大成人,得知真相后杀死屠岸贾,报了血海深仇。
3、山西有座很著名的山,叫绵山。绵山的风景的确不错,但如果没有介之推,绵山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山头而已。而因为介之推的缘故,绵山有了灵魂。
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4、山西有个洪洞县,地方不大,名气不小。洪洞之所以出名,一个是大槐树,另一个就是苏三监狱。
“若问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大槐树之所以有名,是因为牵扯着明朝那场规模庞大的移民史。不过,近千年的历史过后,那颗大槐树早已荡然无存。倒是著名的苏三监狱,依旧是当年的模样。
苏三自王顺卿走后,矢志不接客。鸨儿用计将其卖与山西富商沈燕林为妾,沈妻与赵监生私通,毒死沈,反诬告苏三,县官受贿,将苏三问成死罪。老解差崇公道提解苏三自洪洞赴太原复审,途中苏三诉说遭遇,崇公道加以劝慰。
5、山西北部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生存环境的恶劣迫使晋北很多人到口外谋生。“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的山西旧谣充分说明“走西口”者多为自然灾害引起的饥民。
清光绪三年至五年,山西等省大旱三年,出现被称为“丁戊奇荒”的近代最严重的旱灾,甚至部分地区寸雨未下。
自然灾害引起的人口流迁,以忻州、雁北等晋北地区最为突出。晋北各州县贫瘠的土地,恶劣的自然环境迫使大批百姓离开故土。
例如“阳高地处北塞,砂碛优甚,高土黄沙,满目低土,碱卤难耕……地瘠民贫,无所厚藏,一遇荒歉,流离不堪。”
在贫瘠的土地,寒冷的气候,无川流灌溉的恶劣自然环境里,晋北人生活困苦。每遇灾歉,人们不得不流离失所,奔赴口外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