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历史八上15课重点知识

历史八上15课重点知识

发布时间:2021-03-05 01:31:16

『壹』 求八年级上册的历史1—15课的总结大纲

§1.1

1、为什么北京人要过群居生活?

答:在北京人生活的时代,环境险恶,生产工具简陋,生产力极其低下,靠个人的力量无法生存。那时的人们,只能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

§1.2

2、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是怎样产生的?

答:大约在一万年以前,气候变得温暖湿润起来。环境的变化和人口的增加,仅靠采集狩猎难以满足人来对事物的需求。于是,在一些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人们经过长的尝试摸索,栽培了某些野生植物,驯养捕捉到的一些野生动物,以补充食品。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逐渐产生了。

§1.3

3、《吉尔加美什》写到了什么?

答:史诗写道吉尔加美什力大无比,强迫居民为他构筑城桓,只是民怨沸腾.居民纷纷向天神控诉。天神派来半人半兽的勇士,经过一番激烈的搏斗,两人最终结为好友,一同为民除害。他们杀死了种种害人的怪物,成为受人爱戴的英雄。

4、《特洛伊木马》在哪部历史典著中,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答:《荷马史诗》。特洛伊王子拐走了美丽的斯巴达王后,斯巴达王的兄长迈锡尼国王,为此联合十万希腊大军攻打特洛伊,但围攻了9年也没有打下来。后来希腊军假装撤退,留下一个巨大的木马。特洛伊将木马当作战利品带进城里,当晚,藏在木马里的希腊士兵冲杀出来,里外应和,一举攻下了特洛伊城。

5、黄帝、炎帝各有什么发明?

答:相传炎帝发明耒耜,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因此号称神农氏。他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黄帝开始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打井,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6、为什么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答:炎帝和黄帝,是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那时候,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炎帝部落和皇帝部落联合起来,打败了东方强大的蚩尤部落。后来,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因此我们也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2.1

7、犹太人的来历是什么?

答:在两河流域还有希伯来人。希伯来人建立的国家,位于地中海东岸巴勒斯坦一带,后来分裂为以色列和犹太两个王国。几个世纪以后,这两个王国先后为外族所灭。以后漫长的岁月里,希伯来人流散到世界各地,统称为犹太人。

§2.2

8、汉谟拉比是一个怎样的人?

汉谟拉比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国王。他勤于朝政,在位四十年中,使巴比伦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他确立了绝对的王权统治地位,自称“巴比伦之王”和“世界四方之王”,并建立了官僚统治机构,各级官吏由他直接任免。他还建立了军队,指挥官由他任命。汉谟拉比极力宣扬自己与神灵的密切关系,称自己是天神和地神的宠人,他的王权来自神的授予。

9、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样的?

答:第一等级是婆罗门,他们掌握祭祀大权;第二等级是刹帝利,由国王、武士和官吏等组成;第三等级是吠舍,包括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供养前两个种姓;第四个等级处在社会最底层,叫做首陀罗,包括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其中婆罗门和刹帝利是统治阶级,吠舍和首陀罗是被统治阶级。

10、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有怎样严格的规定?

答:下一级的人不能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能互相通婚。

11、我国商朝的奴隶生活是怎样的?

答:奴隶主要来源于战俘和触犯刑法的罪犯,他们毫无人生自由,经常被国王和贵族用于赏赐和买卖。贵族除了强迫努力做苦役之外,有时还把他们杀死,作为祭祀祖先的贡品,或者为死去的贵族殉葬。

12、我国第一位出现在文字中的女将军是谁?她是怎样一个人?

答: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也是中国第一位出现在文字记载中的女将领。她英勇善战,功绩卓著,曾经率领一万多人出征。在她的墓中随葬了大量的兵器,在其中的一件钺上,刻着她的名字,它是妇好可以领兵打仗的权利的标志。

13、《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是怎样的?

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发现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

§2.3

14、星期制度和计时法的来历是怎样的?

答:两河流域的人们,通过观察月亮圆缺变化的规律,编制了太阴历。他们规定七天为一星期,每天各有一位星神“值勤”,从星期天到星期六分别是太阳神、月神、火星神、水星神、木星神、金星神、土星神。在计时方法上,他们把一天分为12小时,每小时60分,每小时60秒。我们现在使用的七天一星期的制度和计时法就是由此演变而来的。

15、佛教的传播、发展顺序是怎样的?

答: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在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得到很大发展,并且开始向外传播。他在印度兴建了许多佛寺、佛塔,召集佛教徒聚会,让他们整理和编纂佛教经典。他还派僧侣到邻近的国家去传教。从此,佛教开始广为传播,向东南传入东南亚,向西北传入中亚。公元前后(西汉末年),佛教经由中亚传入中国内地,此后又由中国传入朝鲜和日本。

§3.1

16、陶片放逐法是怎样的?

在雅典,为了防止某些人权力大而破坏民主度,雅典人还发明了陶片放逐法。每年专门召开一次公民大会,公民们把他们认为是民主制度的敌人的名字写在陶片(或贝壳)上。如果出席大会的人数超过6000,得票最多的人就会受到为期十年的放逐。

17、雅典的民主制度是完善的吗?为什么?

答:不是。雅典的民主制度,使公民积极地参加议政,但是,这种民主建立在奴隶制的基础之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占大多数人口的努力、妇女和外国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政治权利仅限于成年男性公民手中。总之,雅典的民主制度虽然不够完善,但从历史角度看是一个飞跃。

18、为什么说雅典城邦“斯巴达”就像一座大兵营?

答:斯巴达人崇尚武力,热衷于征服邻邦。斯巴达人的一生都必须服从城邦的军事需要,男婴出生时,残弱的即被丢弃,健壮的7岁时就要开始军事训练,女孩也要练习跑步、投矛等,以便将来成为强壮的母亲。因此我们说,整个斯巴达就像一座大兵营。

19、“法西斯”一次的来历是什么?

答:罗马共和国建立后,共和国的执政官有很大权力,他们出行时有12名扈从跟随。扈从肩上扛着象征权力和威信的束棒,叫做“法西斯”。

20、罗马的军队是怎样的?

答:罗马人是个尚武的民族,他们崇拜英雄,教育孩子要勇敢、善战。罗马军队作战英勇,战术高超。罗马军团由青年兵、壮年兵、后备兵三个战列组成,每个军团配有工兵、机械兵和骑兵,具有多兵种协同作战的“集团军”优势。

21、为什么称地中海是“罗马人的小澡盆”?

答:随着版图的日益扩大,共和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统治的需要。公元27年,屋大维自称共和国的“元首”,独揽大权,实际上成为皇帝。从此,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取代。在帝国期间,政治相对安定,经济上也出现繁荣。到2世纪,罗马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海,有人戏称它为“罗马人的小澡盆”。罗马帝国是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国家之一。

22、《十二表法》地位在历史上是怎样的?

答:《十二表法》是罗马法与欧洲法学的渊源。罗马法对后世欧美各国的法律影响很大,成为近代西方各国法律体系的基础。

23、“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谚语的来源是什么?

答:罗马人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这些道路数量众多,饱经风霜而坚固依旧,所以会有“条条大路通罗马”之说。

24、西方文化之根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答:是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古希腊人与古罗马人创造出许多自然科学和人文成就,他们的科学知识与科学思想成为西方近代科学的源头。

§3.2

25、封建制度是怎样形成的?

答:查理曼帝国几十年的扩张战争,使广大人民深受其苦,许多破产的农民被迫投靠封建主,变成了依附于封建主的农奴。同时,查理把征服得来的大部分土地分封给臣下。在这一过程中,封建制度逐步形成了。

26、英吉利王国是怎样形成的?

答:公元5世纪,日耳曼人的一支盎格鲁""撒克逊人进入不列颠,他们就是今天英国人的祖先。起初,他们建立起许多小国,后来经过兼并战争,9世纪早期,形成了统一的王国,从此有了英吉利这个名称。

27、基督教对欧洲有什么影响?

答: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许多国王先后皈依了基督教,教会也利用国王的力量扩大自己的影响。教会不仅通过各种手段占有大量地产,还经常干涉和控制各国的事务。在中世纪,基督教成为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文化教育也为之所垄断。

28、查理这个统治几乎整个西欧的国王,却跪在教皇面前接受加冕,这是为什么?

答:查理为了取得基督教的支持,巩固自身统治,需要加强与教会的关系,而基督教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也须借助查理的势力,通过加冕仪式,代表队查理称帝的认可,意味着查理有传播与捍卫基督教的义务,标志着教权与皇权之间的相互利用的关系及其联盟的成立。

29、中世纪的庄园中,农奴的生活是怎样的?

答:农奴从主人那里领取一小块土地耕种,维持生活,但也要按时向主人缴纳租税。此外,还要承担各种杂役。他们缺乏人生自由,结婚也要获得主人的允许。由于生活极端贫困,农奴很少有人活过40岁。

30、中世纪乡村中的庄园生产和生活状况是怎样的?

答:庄园几乎成为自给自足的小世界。庄园的主人可以时国王、贵族或教会,劳动者是依附于封建主的农奴。庄园的大小不一,通常由一个或几个村落组成,庄园内有封建主的城堡、教堂、磨坊、耕地,以及农奴的住宅。庄园中的一切产品都用于封建主和劳动者自身的消费,只有极少数自己不能生产的物品,如盐和铁,需从外部购买。

31、中世纪时,新兴城市如何兴起的?

答:在中世纪初期,由于战乱不断,古代的城市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城市经济也随之衰败。从11世纪起,经济逐渐恢复,人们开始频繁地把剩余产品拿到市场上去交换,原有的城市复苏,新兴的城市也不断涌现,比如巴黎、伦敦、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

32、行会是什么?

答:随着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和手工业生产的繁荣,为了保护同行手工业者的利益不受外人侵犯,城市中手工业者成立了一种新的社会组织——行会。后来,行会的代表还可以通过选举进入市政会。

§3.3

33、伊斯兰教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答:6世纪末,阿拉伯部落间为争夺水源和牧场相互仇杀,阿拉伯半岛内部矛盾重重,阿拉伯人渴望建立起统一的国家。在这一形势下,伊斯兰教应运而生。

34、伊斯兰教的清真寺的格局是怎样的?

答:清真寺是伊斯兰建筑风格的代表,它一般以原定寺庙为主体,坐落在正方或长方形院子的中央,四周带有拱门的轮廓。它的墙壁上还装饰着各种镶嵌图案,整个清真寺看上去华美壮丽,别具一格。

35、阿拉伯文化有什么突出特点?

答:阿拉伯文化在当时具有领先地位和融合的精神,地跨亚、非、欧和阿拉伯帝国的形成,促进了伊斯兰文化的传播,也推动了帝国范围内各个地区文化的融合,它是在吸收、消化埃及、两河流域、波斯帝国和罗马希腊文化的基础之上形成的。既有鲜明的特点,又有很强的包容性。

36、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有什么作用?

答:阿拉伯帝国时期,阿拉伯人把古希腊、罗马和古印度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世界文化得以保存,不少阿拉伯人穿梭往来于三大洲,带去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知识和伊斯兰教,带回了东方的特产和先进的技术。它也把中国和东方国家一些文化传递到欧洲,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阿拉伯文化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桥梁作用。

§4.1

37、周朝发展并完善了什么文明,它包括哪些制度?

答:古代礼乐文明。礼乐文明包括宗法制、分封制和礼乐制度。

分封制是周武王除了王都周围地区由周王直接统治外,还将其他地区先后封赐给亲属、功臣等,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国王命令,交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务,保卫周王室。分封制确立了周王的权威,扩大了周朝控制的区域。

宗法制是周代分封制的基础,它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利的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结合起来,密切了周王室和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周王迅速发展为幅员辽阔、对周围民族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家。

同时,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就连如何称呼“死”,不同等级的贵族也不一样。相传周朝的礼乐制度是周公制定的。

38、“春秋”和“战国”名称的由来是什么?

答:“春秋”,取自于鲁国编年史《春秋》。这部书记载了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的历史,这段历史被称为春秋时期。“战国”一词原指当时不断战争中的诸国,西汉《战国策》一书编定后,“战国”成为公园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时代专用名词。

39、请分析为什么齐桓公能最先称霸。

答:齐国背陆面海,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经济。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增强了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齐桓公采用管仲的建议,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即在尊重周王室的名义下,团结其他诸侯,抗击威胁中原的周边少数民族,还出兵阻挡北上的南方强国楚,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后来,齐桓公召集诸侯国在葵丘会盟,周王室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霸主的地位。

40、战国七雄确立统治地位,有哪些变法?

答:战国七雄为了确立统治地位,维护自己的利益,打着“富国强兵”的旗号,先后进行变法。主要有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变法。

41、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结果分别是什么的?

答: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Ⅰ 废除土地国有,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Ⅱ 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Ⅲ 奖励军工,立了军工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Ⅳ 建立县制,把原来居民聚落合并为县,由国家直接任命官吏管理。

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大大增强,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42、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答: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一个拥有学识的文士阶层,同时由于社会的动荡和变革,士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四处游说讲学,针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43、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什么?

答:⑴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在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地方设郡、县,官员都有皇帝直接任免;⑵经济措施:统一货币和度量衡,货币采用圆形方孔钱(秦半两);⑶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为标准文字,后演变为隶书;⑷思想上:采纳李斯的建议,进行焚书坑儒;⑸交通上:大修驰道,拆除路障,统一车轨⑹军事上: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北拒匈奴,开凿灵渠(连接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南统越族。

44、“皇帝”一词的来历是什么?

答: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的功德高过古代的三皇六帝,于是采用“皇帝”的称号。从此,“皇帝”一词成为此后两千多年中国古代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4.2

45、“文景之治”是指什么?

答:汉文帝、汉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徭役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文景之治”。

46、“七国之乱”是指什么?

答:吴王刘濞很早就有篡夺皇位的打算。当朝廷着手削夺他的封地时,他联合其他六位诸侯王起兵反叛。这次叛乱,历史上称作“七国之乱”。七国都是当初刘邦分封的同姓诸侯王,他们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借口起兵。汉景帝被迫杀死晁错,以安抚叛乱的诸侯王。但刘濞不仅没有退兵,反而扬言“我已为东帝”。景帝于是起用大将周亚夫平定了叛乱。

47、汉武帝的主要政绩有什么?

答:⑴政治上:①实行“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②采取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巩固了思想上的统一,出现了“大一统”局面;③加强监察制度,对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员进行监督,以加强皇帝的权威;⑵经济上:把铸币、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亲治黄河,使农业生产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⑶民族关系上:①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往来②北击匈奴(卫青和霍去病),取得决定性胜利,使北部边境安定。③在西南设立郡县,疆域大大扩展了;⑷文化上:在长安设立太学,地方设立官学,大大推行了儒学教育(西汉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48、西域是指今天的哪里?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历史作用?

答: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包括今天新疆以及更远的地区。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的良种马、石榴、核桃及乐器和歌舞开始传入中原。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绸、漆器、金属工具等也传到了西域。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49、“光武中兴”是指什么?

答:在刘秀(光武帝)统治时期,减轻赋役负担,作用清廉官吏,社会安定,经济好转,史称这一时期为“光武中兴”。

50、我国的经济重心是怎样转移至南方的?

答:自东汉以来,西部和北部周边的少数民族不断地向内地迁徙,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相互影响。后来,由于战乱、灾害等各种因素,大量北方人民纷纷迁徙到江南各地。北方人民的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到隋唐五代进一步发展,到了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已完成向长江流域的转移。

5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答:主要内容:⑴政治:①采用汉族统治政策②从平城迁都至洛阳⑵经济:使用均田制⑶文化习俗:①改汉姓②穿汉服③讲汉话④提倡与汉族通婚。

作用:北魏孝文帝废除鲜卑旧学,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改革,有利于少数民族接受先进的经济文化,有利于北方民族融合的实现,为隋唐重新实现统一准备了条件。

52、唐太宗是如何治理国家的?

答:⑴政治上: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扩大科举选拔,重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⑵经济上:减免租赋和力役,重视农业生产;⑶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促进民族关系的融合。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称为“贞观之治”。

53、“贞观遗风”是指什么?

答: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统治时期重视人才,社会生产继续,发展史被称为“贞观遗风”。

54、“开元盛世”是指什么?

答:在唐玄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55、“安史之乱”是怎样的?

答:唐玄宗后期,爆发了以边防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是唐朝开始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56、《史记》是怎样的一部书?

答:《史记》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史学巨著。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时期,约三千年的主要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体例完善,史料翔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7、道教是怎样的?

答: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尊老子为教主,宣扬通过修身养性和炼丹服药,可以长生不老。因老子姓李,唐代统治者对道教特别推崇。唐玄宗曾亲自为道教经典《道德经》作注,把它列为诸经之首,颁布天下,命令所有人都要学习它。

58、丝绸之路是什么?

答:张骞通西域以后,各国商人、使者东来西往,通过河西走廊,开通了一条从长安向西,往中亚、西亚,直达欧洲的交通大道,中国的丝绸等物品可以运到古罗马。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59、丝绸之路传递的物产主要有哪些?

答:除了丝绸,中国的陶瓷、铁器、漆器等商品也是通过这条道路运送到西方。而西方商人则利用这条道路把毛皮、香料、药材、珠宝等物品运到中国。

60、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好吗?为什么?

答:从主观原因看,隋炀帝是为了加强北方和东南地区的控制,到江南巡游,而开凿运河沉重的经济负担却压在了百姓的肩上,这也是导致隋朝很快灭亡的一个直接原因,因此这是没有益的;从客观角度看,由于我国主要河流走向都是由西到东,开凿一条南北向的运河以后,可以较好地促进南、北方地区文化交流,有利于经济发展,因此这也是有益的。

§4.3

61、“澶渊之盟”是指什么?

答:1004年,辽军大举进攻北宋,直逼黄河岸边的澶州城,都城东京局势危急。有人主张迁都避让,宰相寇准坚决反对,力劝宋真宗亲自率兵出征。当宋真宗来到澶州时,宋军士气大振。此后,宋辽议和,辽退兵,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和绢。这次协议,历史上称为“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带来了宋辽间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

62、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更好的统治,元朝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⑴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⑵中央设宣政院,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行政区。⑶建立比较完善的驿站系统。

63、“陶瓷之路”是指什么?

答:“陶瓷之路”就是“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古代的丝绸除了通过河西走廊大量输往中亚、西亚、非洲、欧洲的国家外,也经由海上航路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地。因此,人们称东西方的海上航路为“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陶瓷也经由这条海上航路销往各国,于是,它又被称为“陶瓷之路”。

『贰』 八年级上册|一15课历史重点

第1课来 鸦片战争
1.林则徐虎门销烟自
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237多万斤鸦片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的影响: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虎门销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
2、鸦片战争(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原因:直接原因:是以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借口,保护鸦片贸易。
根本原因: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3.中英《南京条约》 (1)时间: 1842年8月29日(2)内容: 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②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③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英国还取得了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建立了租界;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外国人犯法中国不能处罚;片面的最惠国待遇。(3)危害:《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

『叁』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之间进行的
辽沈战役共歼敌47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连同其他战场的胜利,人民解放军上升为300万人,国民党军队则下降为290万人。全国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此,人民解放军不仅在质上占了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占了优势。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得人民解放军拥有了一个巩固的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战略后方,并拥有了东北野战军这支近百万的战略预备队,为以后解放平津与华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这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和平的实现已经迫近的标志。”
淮海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发起,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
淮海战役胜利结束。这次战役共计歼敌55.5万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的地区。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带京、沪一带完全暴露于人民解放军的攻击之下。

平津战役是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之间进行的
平津战役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尤其是和平解放北平,进一步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人民群众胜利地完成了与敌主力的战略决战。三大战役共进行了142天,歼灭敌人173个师,共计154万多人。连同在此期间其他地区的作战,人民解放军共计歼敌182万人。这意味着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已被消灭殆尽。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

『肆』 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历史复习提纲
第1课 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 ,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 。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1839年, 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斤 。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
3.虎门销烟的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4.中英《南京条约》
时间: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 条约。
内容①割 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元;
③开放 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 社会,是中国 的开端。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1856-1860年, 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 。占领北京后,火烧 。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 平方公里。(结合第8页表格和第9页图掌握)
3.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占领 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1860年8月, 率领太平军在 打败洋枪队。1862年,在浙江宁波 的战役中,击毙 。

第3课收复新疆
1. 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1878年收复除 外的新疆地区。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 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 。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1.原因:1894年,日本为实现 的梦想而发动。在黄海海战中,致远号管带 英勇作战,与舰同沉。
2.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规定:
①清政府割 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 ;
③允许日本在 开设工厂;
④增辟 等。
3.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化程度。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 侵略势力。
2. 组成八国联军。
3.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
①清政府赔偿白银 亿两,以 等税收作担保;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 铁路沿线要地;
④划定北京 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辛丑条约》的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6课 洋务运动
1.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掀起一场“ ”的洋务运动,前期以“ ”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 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 、张之洞创办的 、湖北织布局等。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62年创办的 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2.评价洋务运动(第30页内容,重点掌握)
①在甲午中日战争中, 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破产。
②失败的根本原因,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
③但引进了先进技术,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第7课 戊戌变法
1.1895年春, 签定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领导的“ ”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 ,继续宣传维新变法。不久,他们在北京组织 ,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了。
2.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内容( P33):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思想五个方面掌握。
3说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是 。 说“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做第一个吧!”的是

第8课
1.1894年,孙中山组织了革命团体 。1905年,他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孙中山当总理,通过了“ 的革命纲领。 也就是: 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创办的机关刊物《 》,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 三民主义。 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1911年12月 被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 正式成立。
3.辛亥革命的意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 ,使 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 窃取,没能完成 的任务。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1.1915年,陈独秀等知识分子高举“ ”和“ ”两面旗帜,以《 》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以四提倡四反对为主要内容,即提倡 反对 ; 提倡 反对
提倡 反对 ; 提倡 反对 。 向尊孔复古逆流进行攻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2.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 》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进行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年底在北京创办了《 》。
3.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后来。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举行示威,要求“ 、内除国贼”、取消“ ”、反对在 上签字、惩办卖国贼要求,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工人阶级起了巨大的作用,结果政府被①迫释放学生、②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 革命的开始。
2.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中心任务是: 。
中共诞生的伟大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1922年中共二大,确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第11课 北伐战争
1.1924年创办的黄埔军校由 任政治部主任。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 奠定了基础。
2.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目的:推翻 的统治,统一全国;对象: 、 、 ;主要战场: 、湖北;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出师不到半年,北伐军从 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 。
3.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在 成立“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 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1927年 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
2.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进攻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革命根据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3.1928年4月, 领导了井冈山会师。两军会师后,改编为 。由 任军长。 任党代表。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1.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未能粉碎敌人第 次“围剿”后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
2.1935年1月,党中央召开 ,会议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途中,红军 ,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 ,跳出敌人的包围,爬雪山,过草地。
4.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 ,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 和红四方面军同 军胜利会师甘肃会宁,宣告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1.1931年 月 日,日本侵略军有预谋的制造了 。
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蒋介石要求驻守东北的张学良实行 ,使东北三省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到半年时间全部沦于敌手。
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
①东北人民和部分东北军部队,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②中共派 等组织东北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 抗战开始。
2.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提出建立全国 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 接受了中共主张,为了逼蒋抗日,1936月12月12日,发动“ ”。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 解决。它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1.1937年日军向 中国守军发动进攻,制造七七事变,中国人民的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在事变中, 、 先后为国捐躯。平津相继陷落,这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在 周时间内,屠杀中国居民达 人以上。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1.①在全面抗战期间,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取得“ ”,这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②为粉碎敌人的“ ”政策,1940年8月在 指挥下组织了百团大战,作战的地点是: ,主要目标是: 。 这是抗战中,中国军队 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③国民党军队在李宗仁指挥下1938年春取得 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2.抗战胜利前夕,1945年4月,在 召开中共七大,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3.1945年 月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第17课 内战烽火
1.在抗战胜利后, 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1945年8月到10月,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 ,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最后达成和平建国的“ ”。
2.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 发动进攻,标志 爆发。
3.1947年夏, 、 率军挺进 ,威胁南京和武汉。标志战略反攻的开始。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 、 、 三大战役。 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陈毅曾说, 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 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掌握P93图)三大战役的胜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了,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 ,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状元实业家 ,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情况下,提出“ ”的口号,创办了 等一系列企业,同时兴办学校和开展慈善事业。 (时间)企业由于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但大战结束后被吞并。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时期:
时间 发展状况 原因
①从洋务运动到清末 民族工业的萌芽,难以生存和发展 封建制度的阻碍

②1912~1914年 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
③1914~1918年
④1919~1945年
⑤1945~1949年 民族工业也没能得到
很好的恢复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
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征
①总的来说是比较 的。
②从行业上来看,主要集中在 部门 。
③地区间发展也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 大城市。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1、中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是 ;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运营的铁路是 。
2、我国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我国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是 。
3、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4、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报纸是

第21-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 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2.揭开制碱奥秘的 撰写了《制碱》一书,他的制碱法被命名为“ ”。
3.近代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中代表人物有 和 。魏源他编成的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 ”。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翻译了《天演论》,阐述了“ ”,“ ”的进步观点。
4.戊戌变法期间,创办了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5. 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6.鲁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孔乙已》等;徐悲鸿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美术大师徐悲鸿的作品有 等;郭沫若为适应抗战需要,创作了 。赵树理的作品是 ;丁玲的作品是 。

『伍』 八上历史的重点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1课 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1839.6.3~6.25,虎门销烟)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3.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42.8.29中英《南京条约》)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掠夺中国领土最多国家)(结合第8页表格和第9页图掌握)
3.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第3课 收复新疆
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新疆.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2.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学生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 洋务运动
1.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从 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2.评价洋务运动(第30页内容,重点掌握)
第7课 戊戌变法
1.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2.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内容( P33):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思想五个方面掌握.
第8课 辛亥革命
1.1894年,孙中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他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当总理,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创办的机关刊物《民报》,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1.1915年,陈独秀等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以四提倡四反对为主要内容,向尊孔复古逆流进行攻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2.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进行宣传马克思主义.
3.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后来.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举行示威,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要求,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工人阶级起了巨大的作用,结果政府被迫释放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3.1922年中共二大,确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第11课 北伐战争
1.1924年创办的黄埔军校由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
2.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主要战场:湖南,湖北;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出师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3.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1927年8月1日(八一建军节),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
2.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进攻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1.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第五次"围剿"失败后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
2.1935年1月,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会议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途中,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1.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蒋介石要求驻守东北的张学良实行不抵抗政策,使东北三省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到半年时间全部沦于敌手.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东北人民和部分东北军部队,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共派杨靖宇组织东北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2.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共主张,为了逼蒋抗日,1936年12月12日,发动"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1.1937年7月7日,日军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动进攻,制造七七事变,中国人民的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在事变中,佟麟阁,赵登禹先后为国捐躯.平津相继陷落,这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在六周时间内,屠杀中国居民达三十万人以上.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1.在全面抗战期间,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了百团大战,这是抗战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国民党军队在1938年春取得台儿庄大捷.
2.抗战胜利前夕,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中共七大,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发动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3.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17课 内战烽火
1.在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1945年8月到10月,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毛泽东在周恩来,王洛飞的陪同下,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最后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1945年10月10日)
2.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标志全面内战爆发.
3.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军挺进大别山威胁南京和武汉.标志战略反攻的开始.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陈毅曾说, 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P98)三大战役的胜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了,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统绐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状元实业家张謇,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情况下,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同时兴办学校和开展慈善事业.一战期间企业由于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但大战结束后被吞并.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中文报纸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1.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2.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撰写了《制碱》一书,他的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3.近代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中代表人物有魏源和严复.魏源他编成《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 师夷长技以制夷".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翻译了《天演论》,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1.戊戌变法期间,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2.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3.鲁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孔乙已》等;徐悲鸿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

『陆』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3.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结合第8页表格和第9页图掌握)
6.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7.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新疆.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8.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9.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10.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学生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从 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12.评价洋务运动(第30页内容,重点掌握)
13.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14.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内容( P33):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思想五个方面掌握.
15.1894年,孙中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他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当总理,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创办的机关刊物《民报》,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6.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17.1915年,陈独秀等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以四提倡四反对为主要内容,向尊孔复古逆流进行攻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18.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进行宣传马克思主义.
19.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后来.
20.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举行示威,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要求,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工人阶级起了巨大的作用,结果政府被迫释放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1.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22.1922年中共二大,确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3.1924年创办的黄埔军校由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
24.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主要战场:湖南,湖北;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出师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25.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26.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
27.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进攻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28.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未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后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
29.1935年1月,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会议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0.长征途中,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31.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蒋介石要求驻守东北的张学良实行不抵抗政策,使东北三省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到半年时间全部沦于敌手.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东北人民和部分东北军部队,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共派杨靖宇组织东北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32.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共主张,为了逼蒋抗日,1936月12月12日,发动"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3.1937年日军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动进攻,制造七七事变,中国人民的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在事变中,佟麟阁,赵登禹先后为国捐躯.平津相继陷落,这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4.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在六周时间内,屠杀中国居民达三十万人以上.
35.在全面抗战期间,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了百团大战,这是抗战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国民党军队在1938年春取得台儿庄大捷.
36.抗战胜利前夕,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中共七大,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发动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37.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38.在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1945年8月到10月,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毛泽东在周恩来,王洛飞的陪同下,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最后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39.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标志全面内战爆发.
40.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军挺进大别山威胁南京和武汉.标志战略反攻的开始.
4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陈毅曾说, 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P98)三大战役的胜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了,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2.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统绐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43.状元实业家张謇,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情况下,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同时兴办学校和开展慈善事业.一战期间企业由于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但大战结束后被吞并.
44.中文报纸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45.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46.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撰写了《制碱》一书,他的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47.近代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中代表人物有魏源和严复.魏源他编成《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 师夷长技以制夷".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翻译了《天演论》,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
48.戊戌变法期间,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49.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50.鲁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孔乙已》等;徐悲鸿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

希望能够帮到你!

阅读全文

与历史八上15课重点知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