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魏晋南北朝历史知识

魏晋南北朝历史知识

发布时间:2021-03-04 22:17:42

㈠ 帮我整理一下从元谋人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知识,谢谢了

原始社会 约170万年前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80万年前 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 约20——70万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000年前 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5000——7000年前 河姆渡 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4000——5000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 传说中的黄帝 尧舜 禹时期 奴隶社会 夏(约公元前21世纪到约公元前16世纪) 约公元前21世纪 禹传子启 夏朝建立 商(约公元前16世纪到约公元前11世纪) 约公元前16世纪 商汤灭夏 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4世纪 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 约公元前11世纪 周武王灭商 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 共和元年 我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镐京 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 东周开始 封建社会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 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 秦始皇确立郡县制 统一货币 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 陈胜 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 刘邦攻入咸阳 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 119年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 王莽夺取西汉政权 改国号新 17 18年 绿林赤眉起义爆发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 东汉建立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 蔡伦改进造纸术 184年 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 官渡之战 208年 赤壁之战 三国(220年到280年) 220年 魏国建立 221年 蜀国建立 222年 吴国建立 263年 魏灭蜀 265年 西晋建立 魏亡 西晋(265年到316年) 280年 西晋灭吴 316年 匈奴兵攻占长安 西晋结束 东晋(317年到420年) 317年 东晋建立 383年 淝水之战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 南朝的开始 485年 北魏实行均田制 494年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隋(581年到618年) 581年 隋朝建立 北朝结束 589年 隋统一南北方 南朝结束 605年 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 隋末农民战争开始 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

采纳哦

㈡ 求中国古代“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资料!

建筑概况

三国建立后,经济有所恢复。魏的国力最强,先后兴建邺、许昌、洛阳三个都城及宫殿。其中洛阳在东汉旧址上重建,将东汉时南北两宫改为只有一个北宫,加强了宫前主街的纵深长度,这些为以后的都城建设所遵循。它创建的宫殿中,主殿太极殿与东堂、西堂并列的布局,也沿用了三百年之久。魏在都城宫室上的创新,对后世颇有影响。吴和汉(蜀汉)是小国,在都城、宫室方面无重大建设。

南北朝时,在都城宫室上都有巨大变化,梁时的建康成为全国最繁荣的商业中心。北朝的北魏为与南朝抗衡,公元493年由北方的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至中原的洛阳,大力推行汉化,在重建的洛阳城外发展出方格网街道的外郭,开中国城市布局的新局面,为隋唐长安城的前奏。

佛教自东汉时传入中国,寺院佛塔时有兴建。两晋十六国时,战乱残酷,人民苦难,佛教遂得到巨大的发展,到社会安定、经济有所发展时,南北双方都大兴修佛寺建佛塔之风。大建寺塔和修都城宫殿一样,对这一时期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其中南朝寺塔建造对木结构发展作用尤大,对摆脱汉以来宫室建筑中土木混合结构残余,向全木构架发展起了关键作用。
佛教石窟

南北朝时大量开凿佛教石窟,在石工和石雕艺术上也有较大的发展。在崖壁上开凿石窟至迟汉代已有,都用为墓室,如西汉之满城汉墓、铜山小龟山汉墓和四川彭山诸东汉崖墓。佛教开石窟之风传入中国后,由于有这传统技术为基础,得到迅速发展。南北朝石窟最著名的是大同云冈和洛阳龙门的北魏石窟。云冈石窟在砂岩中开凿,施工较易,难度更大的是在石灰岩中开凿的龙门石窟。云冈、龙门大型石窟都是椭圆形平面穹窿顶,仿草庐形式。前壁下开窟门,上开明窗。自上部明窗向内开凿,自下部窟门出石渣,自上而下,逐步凿成。以后石窟逐渐建筑化和中国化,或在石窟中心雕塔形中柱,象征以塔为中心的寺庙,或凿作前有空廊后有正室的佛殿形式。至北齐、北周时,天龙山石窟、南响堂山石窟和麦积山石窟都凿有外观、内部作佛殿式样的石窟,宛如嵌在崖壁中的殿宇,表现出很高的石雕技术。石窟内所雕佛像早期直接传自印度、西域,多是梵僧像貌,图案和纹饰也多外来样式。北魏南迁洛阳以后,龙门、巩县等石窟的佛像逐渐变为汉僧形象,窟内陈设也改为汉族传统的床、帐,外来图案也经过改造,具有中国风貌,表现出外来佛教石窟的中国化过程和中国传统文化吸收融会外来文化以丰富自己的能力。
http://www.aaart.com.cn/cn/article/show.asp?news_id=10306&ca_id=15
上面这个网页中有更多的知识.

㈢ 求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概况...谢谢...

求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概况...谢谢...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 魏(公元220—265年)、蜀(公元221—264年)、吴(公元222—280 年)三个鼎立对峙的政权。公元280 年,继承魏的西晋(公元265—317 年)统一全国,但西晋仅稳定统治了20余年便在各种矛盾的影响下土崩瓦解。西晋灭亡后,江南相继出现东晋(公元317—420 年)、宋(公元420—479年)、齐(公元479—502 年)、梁(公元502—557年)、陈(公元557—589年)等五个前后相承的政权,北方则经历了汉族和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成汉、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前凉、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燕、南凉、北凉、西凉、夏和北燕等十六个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公元304—439年)、北魏(公元386—534年)、东魏北齐(公元534—577年)及西魏北周(公元535—581年)等政权的统治。公元439 年北魏统一北方后,与江南的宋、齐、梁、陈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史称南北朝时期。公元581年,隋取代已统一北方的北周政权,并于公元589 年灭陈,重又统一全国,魏晋南北朝历史时期结束。上接秦汉,下启隋唐的魏晋南北朝,是介于两个统一帝国之间的分裂动荡时期,同时也是继承秦汉的历史遗产,孕育隋唐新的统一帝国的时期。

㈣ 魏晋南北朝史的历史

魏晋南北朝是指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段,始于东汉的灭亡,终于隋朝的建立,主要包括三国、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朝与北朝。

㈤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1、河阴之变

河阴之变,发生于建义元年(528年),是北魏权臣尔朱荣策划并实施的、针对北魏皇族和百官公卿进行屠杀的政治事变。因事件发生于河南河阴县(今河南荥阳市),因而得名。

528年(北魏建义元年),胡灵太后擅权秉政,鸩杀了北魏孝明帝元诩,册立元姑娘和元钊为帝。并州契胡酋长尔朱荣假托孝明帝旨意,兴兵攻打洛阳,守将望风而降。

四月十三日,尔朱荣在河阴之陶渚(今河南孟津县)溺死胡太后和幼帝元钊,纵兵围杀王公百官两千多人,北魏诸王元雍、元钦、元略、元邵等全部遇害,史称“河阴之变”。

尔朱荣借助河阴之变,将迁到洛阳的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的汉世族大家消灭殆尽,完全控制了北魏朝政,彻底改变了北朝统治集团的素质结构,最终改变了北朝社会的历史走向。

2、高平陵之变

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

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件。

3、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4、永嘉之乱

永嘉之乱,是西晋后期匈奴军攻破晋都、俘虏晋帝、最终使西晋灭亡的历史事件。因该事件主要发生于晋怀帝永嘉年间(307-313年),故名。八王之乱后,西晋政权衰弱,经济残破,社会矛盾尖锐,内迁各族趁机起兵反晋。永兴元年(304),南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起兵,建立汉政权。

永嘉三年(309),南匈奴两次进攻洛阳,被西晋击退。永嘉五年(311),刘渊之子刘聪遣石勒、王弥、刘曜等率军攻晋,在宁平城之战中歼灭晋军主力,杀晋太尉王衍及诸王公,随即第三次进攻洛阳并将之攻破,俘获晋怀帝,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建兴四年(316), 刘曜又攻入长安,俘晋愍帝,西晋灭亡。

5、六镇之乱

六镇之乱,又称六镇起义(沃野镇,怀朔镇,武川镇,抚冥镇,柔玄镇,怀荒镇)。指的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北方六镇戍卒和各族人民发起的动乱。起因是因北魏首都南迁洛阳後,六镇鲜卑和鲜卑化贵族与将士的待遇及升迁不如洛阳鲜卑贵族,最后发起叛乱的大起事。

北魏孝明帝末年,政治腐化,权贵奢侈,守宰暴敛,赋役、兵役繁重,百姓纷纷逃亡或依附豪强。而长期戍守北边的沃野等六镇的将卒因待遇骤降而不满,遂于正光四年(523)爆发六镇起义,关陇、河北各族纷纷起兵响应,北魏统治濒临崩溃。边镇军事豪强乘机扩充实力,其中尔朱荣实力最盛。

㈥ 求魏晋南北朝的(皇帝,帝王,君王)的资料,历史知识,历史故事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在从魏至隋的三百六十余年间,以及在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过程中,上述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的结果,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也趋于复杂化。

㈦ 魏晋南北朝历史资料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在从魏至隋的三百六十余年间,以及在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过程中,上述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的结果,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也趋于复杂化。

汉魏之际,曹操崛起于北方,其所遵循的思想和采取的政治措施皆为名法之治而重道德名节,从而影响了整个时代。在思想理论上,体现道法结合的刑名之学曾一度占据主导地位。

魏晋之际,道法的结合逐渐趋于破裂,以道家思想为骨架的玄学思潮开始扬弃魏晋早期的名法思想,转而批评儒法之士。这样,魏初在道法结合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玄学进一步得到强化。

西晋后期,玄学思潮同极端发展,至此,玄学所主张的放达,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行为上,都对封建政权构成破坏瓦解的作用,故引起玄学内部及儒家学者的不满,从而掀起对道家和玄学的批判思潮。

东晋时期,佛教的流行,特别是般若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道家、玄学的思想、语言及方法,故出现玄佛合流的趋向。因此,这一时期的儒家学者,除继续批判道家、玄学外,又以儒家的入世主义和人文传统批评佛教。他们站在维护儒家名教的立场上,分别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伦理等方面清算佛教的影响,力图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但都缺乏足够的理论系统和创造性。

南北朝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不同于两晋时期的新形势,玄学思潮归于沉寂,佛道二教继续发展。佛教大量译经,广泛流行,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民俗及文化的各个层面。儒学面临严峻挑战。由于佛教的急剧膨胀,使原来儒、玄、佛、道的相互关系及其历史格局发生新的变化。儒家学者在思想、文化上的批评焦点,由老庄玄学转向佛教,出现了大批反佛思想家。

尽管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趋于复杂化,但儒学不但没有中断,相反,却有较大发展。孔子的地位及其学说经过玄、佛、道的猛烈冲击,脱去了由于两汉造神运动所添加的神秘成分和神学外衣,开始表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就魏晋南北朝的学术思潮和玄学思潮来说,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改革、发展和补充儒学的愿望。他们不满意把儒学凝固化、教条化和神学化,故提出有无、体用、本末等哲学概念来论证儒家名教的合理性。他们虽然倡导玄学,实际上却在玄谈中不断渗透儒家精神,推崇孔子高于老庄,名教符合自然。此时期虽然出现儒佛之争,但由于儒学与政权结合,使儒不始终处于正统地位,佛道二教不得不向儒家的宗法伦理作认同,逐渐形成以儒学为核心的三教合流的趋势。

所谓的「魏晋南北朝」,它是一个朝代名称的复合词,虽然只有五个字,但其中所包括的朝代或国家,可以多达几十个。

我们不妨就先从「魏晋南北朝」一词开始,「魏」指的是三国里的曹魏,「晋」主要指的是司马氏所建上的西晋与东晋(此时北方是「五胡十六国」时代),「南北朝」则指当时南北对峙的几个朝代,南方包括宋、齐、梁、陈四朝,北方则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及最后统一全国的隋朝。

除了魏晋南北朝一词外,也有以「六朝」来指称这个时期的用法,六朝指的是孙吴、东晋、宋、齐、梁、陈,这几个朝代的时间基本上与魏晋南北朝相当,它的特点是这六个朝代都立国於江东地区,而且国都都在建康(或称建业、建邺,即今日之南京)。

三国包括了魏、蜀、吴,分别是曹操父子、刘备父子及孙权父子所建立。

曹魏的年代始於西元220年,曹丕篡汉,建都洛阳,史称魏或曹魏。统治范围有整个黄河流域、淮河流域,以及长江中游的江北及甘肃、陕西、辽宁的大部分地区。亡於西元265年,共历五帝、46年。

蜀汉为刘备所建立的国家,西元221年,刘备称帝於成都,国号曰汉,史称蜀或蜀汉。统治区域有今四州、云南、贵州全部和陕西的一部分。西元263年为曹魏所灭,共历二帝、43年。

孙吴为孙权所建立的国家,西元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称帝,国号吴,建都於建业,史称孙吴或东吴。统治区域有今长江中下游、浙江、福建和两广地区。西元280年为晋朝所灭,共历四帝、59年。

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西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晋武帝),国号曰晋,建都洛阳,史称西晋。西元280年灭吴,统一全国,秦汉以来的分裂,至此再度统一。统治疆域东、南至海,西至葱岭,西南至云南、广西,北至大漠,东至辽东。

但晋武帝死后不久,宗室之间爆发「八王之乱」,曹魏以来入徙塞内的游牧民族也乘机起兵称帝,全国又陷入分裂混战的局面。

匈奴人刘渊建立汉政权(后改国号曰赵,史称前赵),西元316年,刘渊族子刘曜攻占长安,俘晋愍帝,西晋亡国,共历四帝、52年,北方从此进入所谓的「五胡十六国」时代。

晋朝宗室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晋王朝,占有今长江、珠江及淮河流域,建都於建康,史称东晋。西元420年,刘裕代晋,改国号曰宋,东晋亡,共历十一帝、104年。两晋共历十五帝、156年。

五胡十六国,自西元304年刘渊称王起,北方各民族纷纷建立起各霸一方的王国,直到西元439年被鲜卑拓跋氏所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为止,共历135年。在此期间,共有六个种族各自建立王国,包括.运、

匈奴、鲜卑、氐、羌、羯;这些王国的统治区域分布在北方和四川一带,共计有成汉(巴氐人李氏)、夏(匈奴赫连氏)、前赵(匈奴刘氏)、后赵(羯族石氏)、前秦(氏族付氏)、后秦(羌族姚氏)、西秦(鲜卑族乞伏氏)、前燕(鲜卑族慕容氏)、后燕(鲜卑族慕容氏)、南燕(鲜卑族慕容氏)、北燕(汉族冯氏)、前凉(汉族张氏)、后凉 (氏族吕氏)、西凉(汉族李氏)、南凉(鲜卑族秃发氏)、北凉(匈奴族沮渠氏)等十六国。但另外还有汉人冉闵的魏、鲜卑族慕容氏的西燕、及北魏前身的代国等不被计算在内,此即史称的「五胡十六国」时代。

这时诸国彼此混战,仅有前秦苻坚时,曾经一度统一北方,但为时不久。

南朝分为宋、齐、梁、陈四代。宋乃刘裕於西元420年夺取东晋政权后所建立,国号曰宋,建都建康,因皇室姓刘,故史称刘宋。

犟盛时统治区域有今黄河以南、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是南朝当中疆域最大者,后来河南、淮北渐为北魏所夺。西元479年为萧道成所篡,共历八帝、60年。

齐,西元479年萧道成所建,国号曰齐,建都建康,为了与北朝的北齐加以区别,史称「南齐」,也因皇室姓萧而称「萧齐」。

统治区域有今长江抭域和珠江流域各省,东昏侯时国内大乱,西元502年为萧衍所篡,共历七帝、24年。

梁,西元502年萧衍所建,国号曰梁,建都建康,皇室姓萧,故称萧梁」。梁武帝时国力颇盛,统治区域有今长江及珠江流域各地,曾一度取得淮北和汉中。西元557年为陈霸先所夺,共历八帝、56年。

陈,西元557年陈霸先代梁称帝,国号陈,建都建康。统治区域有今长江、珠江流域各省,是南朝当中版图罪小者,589年为隋所灭,共历五帝、33年。

北朝主要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及隋朝。

北魏乃鲜卑族拓跋部所建,其前身在十六国时代为代国,淝水之战后拓跋珪重建代国,后改国号曰魏,史称北魏,或称后魏、拓跋魏、元魏。

西元398年建都於平城(今山西大同),西元399年改号称帝,逐步并吞十六国中的夏、北燕、北凉诸国。

西元439年统一北方,统治区域北至蒙古高原,西至新疆东部,东北至辽西,南大致以淮河、秦岭为界,与南方的刘宋对峙。

北魏国力颇犟盛,孝文帝拓跋宏於西元493年迁都洛阳,进行一连串的汉化运动,但因种种因素,却造成汉化与反汉化两大阵营的对抗,引起「六镇之乱」,瓦解了北魏王朝。

西元534年分裂 东魏与西魏,隔黄河而治,东魏后为北齐所代、西魏为北周所代。从拓跋珪建魏,到西元557年西魏亡,共历十七帝、171年,是所有魏晋南北朝王国中立国最长久者。

东魏,西元534年,北魏孝武常受权臣大将高欢胁迫,逃往关中。

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孝静帝,迁都於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史称东魏。

统治区域有原北魏领土洛阳以东的地区。西元550年为高洋(高欢子)所代,东魏共历17年。

西魏,西元534年北魏孝武帝西入关中,将领宇文泰迎之。西元535年宇文泰毒死孝武帝,另立元宝炬为魏文帝,定都长安,史称西魏。统治区域有今原北魏领土洛阳以西的地区及益州、襄阳等地。西元557年 宇文觉(子文泰子)所代,西魏共历三帝、24年。

北齐,西元550年东魏大将高欢子高洋夺取东魏政权称帝,国号齐,建都於邺,为与南朝的萧齐区别,史称北齐,因皇室姓高,故亦称高齐,统治区域相当於东魏领土。西元557年 北周所灭,共历八帝、28年。

北周,西元557年,西魏大将禹文泰子宇文觉夺取西魏政权称帝,建国号周,都於长安,史称北周,因皇室姓宇文,故也称宇文周。

西元557年灭北齐,统一中国北方,并继续攻取江北、淮南,统治区域扩大到长江北岸。西元581年 隋所代,共历五帝、25年。

隋,西元581年,北周大臣杨坚篡夺称帝,国号曰隋,西元583年建都大兴(今陕西西安),西元589年灭南方的陈朝,结束南北朝分裂的局面,全国再度统一。

统治疆域东、南至海,西到新疆东部,西南至云南、广西,北到大漠,东至辽河。西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被杀,隋亡,共历二帝、38年。

㈧ 魏晋南北朝时的历史的知识点总结

公元年张角领导黄巾军起义。
公元189年董卓进洛阳。
公元190年关东州郡起兵讨董卓。
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城。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曹操大致袁绍。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军大破曹军。
公元214年刘备进占益州。
公元220年曹操死。曹丕称帝,国号魏。东汉亡。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公元222年彝陵(猇亭)之战,刘备被陆逊所败。
公元225年诸葛亮平定南中,七擒孟获。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
公元234年诸葛亮屯兵五丈原,病死。
公元249年司马懿杀曹爽。
公元263年钟会、邓艾攻蜀,蜀亡。
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魏帝,建立西晋,魏亡。
公元280年晋杜预、王浚等伐吴,吴亡。
公元291—306年八王之乱。
公元301年氏族人李特率流兵起义。
公元308年匈奴人刘渊称帝。
公元316年匈奴刘曜攻占长安,西晋亡。
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即位,东晋开始。
公元319年羯族人石勒称赵王。
公元354年桓温北伐,到达灞上。
公元376年前秦苻坚统一北方。
公元383年淝水之战,苻坚大举进攻东晋失败。
公元399年孙恩起义。
公元420年刘裕建立宋朝(刘宋),东晋亡。南北朝开始。
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公元462年祖冲之创大明历。
公元479年萧道成称帝,建立南齐,宋亡。
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公元502年萧衍称帝,建立梁朝,南齐亡。
公元523年六镇起义。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西魏、东魏。
公元548—552年侯景之乱。
公元550年高洋建立北齐,东魏亡。
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建立陈朝,梁亡。字文觉建立北周。西魏亡。
公元531年杨坚称帝,建立隋朝,北周亡。
公元589年隋灭陈,统一中国。

㈨ 谁能说说魏晋南北朝的历史

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西元年司马炎代魏称帝(晋武帝),国号曰晋,建都洛阳,史称西晋。西元280年灭吴,统一全国,秦汉以来的分裂,至此再度统一。统治疆域东、南至海,西至葱岭,西南至云南、广西,北至大漠,东至辽东。

但晋武帝死后不久,宗室之间爆发「八王之乱」,曹魏以来入徙塞内的游牧民族也乘机起兵称帝,全国又陷入分裂混战的局面。

匈奴人刘渊建立汉政权(后改国号曰赵,史称前赵),西元316年,刘渊族子刘曜攻占长安,俘晋愍帝,西晋亡国,共历四帝、52年,北方从此进入所谓的「五胡十六国」时代。

晋朝宗室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晋王朝,占有今长江、珠江及淮河流域,建都於建康,史称东晋。西元420年,刘裕代晋,改国号曰宋,东晋亡,共历十一帝、104年。两晋共历十五帝、156年。

五胡十六国,自西元304年刘渊称王起,北方各民族纷纷建立起各霸一方的王国,直到西元439年被鲜卑拓跋氏所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为止,共历135年。在此期间,共有六个种族各自建立王国,包括.运、

匈奴、鲜卑、氐、羌、羯;这些王国的统治区域分布在北方和四川一带,共计有成汉(巴氐人李氏)、夏(匈奴赫连氏)、前赵(匈奴刘氏)、后赵(羯族石氏)、前秦(氏族付氏)、后秦(羌族姚氏)、西秦(鲜卑族乞伏氏)、前燕(鲜卑族慕容氏)、后燕(鲜卑族慕容氏)、南燕(鲜卑族慕容氏)、北燕(汉族冯氏)、前凉(汉族张氏)、后凉 (氏族吕氏)、西凉(汉族李氏)、南凉(鲜卑族秃发氏)、北凉(匈奴族沮渠氏)等十六国。但另外还有汉人冉闵的魏、鲜卑族慕容氏的西燕、及北魏前身的代国等不被计算在内,此即史称的「五胡十六国」时代。

这时诸国彼此混战,仅有前秦苻坚时,曾经一度统一北方,但为时不久。

南朝分为宋、齐、梁、陈四代。宋乃刘裕於西元420年夺取东晋政权后所建立,国号曰宋,建都建康,因皇室姓刘,故史称刘宋。

犟盛时统治区域有今黄河以南、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是南朝当中疆域最大者,后来河南、淮北渐为北魏所夺。西元479年为萧道成所篡,共历八帝、60年。

齐,西元479年萧道成所建,国号曰齐,建都建康,为了与北朝的北齐加以区别,史称「南齐」,也因皇室姓萧而称「萧齐」。

统治区域有今长江抭域和珠江流域各省,东昏侯时国内大乱,西元502年为萧衍所篡,共历七帝、24年。

梁,西元502年萧衍所建,国号曰梁,建都建康,皇室姓萧,故称萧梁」。梁武帝时国力颇盛,统治区域有今长江及珠江流域各地,曾一度取得淮北和汉中。西元557年为陈霸先所夺,共历八帝、56年。

陈,西元557年陈霸先代梁称帝,国号陈,建都建康。统治区域有今长江、珠江流域各省,是南朝当中版图罪小者,589年为隋所灭,共历五帝、33年。

北朝主要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及隋朝。

北魏乃鲜卑族拓跋部所建,其前身在十六国时代为代国,淝水之战后拓跋珪重建代国,后改国号曰魏,史称北魏,或称后魏、拓跋魏、元魏。

西元398年建都於平城(今山西大同),西元399年改号称帝,逐步并吞十六国中的夏、北燕、北凉诸国。

西元439年统一北方,统治区域北至蒙古高原,西至新疆东部,东北至辽西,南大致以淮河、秦岭为界,与南方的刘宋对峙。

北魏国力颇犟盛,孝文帝拓跋宏於西元493年迁都洛阳,进行一连串的汉化运动,但因种种因素,却造成汉化与反汉化两大阵营的对抗,引起「六镇之乱」,瓦解了北魏王朝。

西元534年分裂 东魏与西魏,隔黄河而治,东魏后为北齐所代、西魏为北周所代。从拓跋珪建魏,到西元557年西魏亡,共历十七帝、171年,是所有魏晋南北朝王国中立国最长久者。

东魏,西元534年,北魏孝武常受权臣大将高欢胁迫,逃往关中。

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孝静帝,迁都於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史称东魏。

统治区域有原北魏领土洛阳以东的地区。西元550年为高洋(高欢子)所代,东魏共历17年。

西魏,西元534年北魏孝武帝西入关中,将领宇文泰迎之。西元535年宇文泰毒死孝武帝,另立元宝炬为魏文帝,定都长安,史称西魏。统治区域有今原北魏领土洛阳以西的地区及益州、襄阳等地。西元557年 宇文觉(子文泰子)所代,西魏共历三帝、24年。

北齐,西元550年东魏大将高欢子高洋夺取东魏政权称帝,国号齐,建都於邺,为与南朝的萧齐区别,史称北齐,因皇室姓高,故亦称高齐,统治区域相当於东魏领土。西元557年 北周所灭,共历八帝、28年。

北周,西元557年,西魏大将禹文泰子宇文觉夺取西魏政权称帝,建国号周,都於长安,史称北周,因皇室姓宇文,故也称宇文周。

西元557年灭北齐,统一中国北方,并继续攻取江北、淮南,统治区域扩大到长江北岸。西元581年 隋所代,共历五帝、25年。

隋,西元581年,北周大臣杨坚篡夺称帝,国号曰隋,西元583年建都大兴(今陕西西安),西元589年灭南方的陈朝,结束南北朝分裂的局面,全国再度统一。

统治疆域东、南至海,西到新疆东部,西南至云南、广西,北到大漠,东至辽河。西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被杀,隋亡,共历二帝、38年

阅读全文

与魏晋南北朝历史知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