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急求初二上下、初一下历史与社会材料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位军人都掠夺很多。进入皇宫的宫殿后,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英国《泰晤士报》
材料二: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处。
---瓦德西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军人”“皇宫的宫殿”分别指什么?
(2)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事件分别发生在什么侵华战争期间?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想。
2、阅读下列歌谣: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叫;树树(里格)梧桐,叶也叶落光;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江西民谣《十送红军》
请回答:
(1)这首民谣产生于长征时期,它包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今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红军长征行军路线简图。(4分)
遵义、中央革命根据地、雪山草地、泸定桥、吴起镇、金沙江
中央革命根据地 → → → 泸定桥→
→ 。
(3)从红军长征这一历史事件中,你感受到的长征精神是什么?(2分)
3.以下是西安事变发生后有关各界作出的反映,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
亲日派:这种不管蒋介石死活,命令讨伐张、杨。调动大军进逼西安,派飞机轰炸西安附近的县城和车站,并促使在德国的汪精卫回国取代蒋介石。
亲英美派:力主用和平方式营救蒋介石,反对讨伐张、杨。
中间派:主张以政治手段和平解决事变。
张、杨的部下将士、西安民众、红军官兵及根据地人民中的多数:主张严惩,甚至杀掉蒋介石。
日本:希望挑起中国大规模内战,威胁南京国民政府不得与张、杨妥协。
(1) 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提出什么具体解决方案?提出这样方案的出发点是什么?(4分)
(2)事件的解决对国内形势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2分)
4.时间回转,你回到了七十多年前的中国烽火大地。你是一位勇敢的战地记者,你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1931年你到了东北,1936年你到了西安,1937年底你来到了南京,1938年你去了山东台儿庄,1945年你又来到延安……你怀着一颗爱国心,用你的笔与中国人民共呼吸,共抗争。
(1)请你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你在以上五个时间段的所见所闻写一个提纲式的报道。(不超过五十字)(5分)
(2)时光飞逝,当你在今天得知日本政府企图借教科书事件篡改这段历史时,你想对日本新一代的中学生说些什么?(2分)
5.阅读下列材料 :
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率团访问大陆,他在《答谢胡锦涛辞》中说:“诚如总书记刚才所讲,今天的聚会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六十年来头一次,也是在两岸的情况之下党和党见面交换意见高层次的一次,难能可贵。”
(1)连战访问第一站是南京,拜谒了中山陵。请问:中山陵是为了纪念谁而修建的?列举这位伟大历史人物的事迹两件。(3分)
(2)请问六十年前国共两党最高层次的见面指的是什么事件?当时国共双方领导人分别是谁?(3分)
学制表格(6分)
5 19世纪,西方发明的轮船、火车两种近代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在滇越铁路通车前,从昆明到上海,需要半年左右时间才能到达,通车后,全程仅需短短的几天。
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商人可以用它来传达生意信息,记者可以用它从外地发挥新闻报道,老百姓与亲友联系也用上了电报。
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长相和电影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我们可从中了解过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创办了外文报纸。后来,中文报纸也出现了,其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
(1)根据上述材料,请你列表格,概括出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的有效信息。(提示:从交通、通讯、文化生活三方面提取有效信息。注意不要原文引用,要用概括性的语言)
1(1)提示:军民之间依依不舍的思想感情。2分
(2)遵义、金沙江、雪山草地、吴起镇。4分
(3)答案提示:红军具有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乐观向上、不怕牺牲的长征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等。2分
2(1)只要蒋介石答应抗日就释放他,以争取一切力量抵抗日本侵略。2分
从全民族利益出发。2分
(2)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形成。2分
3(1)东北锦绣河山沦于敌手,东北军奋勇抗争,局部抗战开始; 1分
中共调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结束,团结抗战开始; 1分
血债累累,日寇杀害南京军民30万同胞; 1分
台儿庄我军扬威歼敌一万,取得抗战以来重大胜利; 1分
抗战即将胜利,中共七大召开,为抗战胜利指明道路; 1分
(答对相关内容即可)
(2)提示:作为年轻人,要正视历史,历史给人以警示,年轻人更要以史为鉴,热爱和珍惜今天的和平局面。不能被一些好战分子或右翼势力所蒙骗,如果这样的话,最终受伤害的是年轻人。2分 (言之有理即可)
4.(1) 孙中山,1分
成立兴中会、成立中国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等。2分(答出任意两件即可)
(2)重庆谈判。1分
蒋介石和毛泽东。2分
学制表格
5.(1)列表格,能按要求画出表格,表格形式不限。1分
交通 火车、轮船的传入。 1分
通讯 有线电报的出现。 1分
文化生活 照相、电影传入中国。 1分
出现中文报纸—《申报》。 1分
说明:答案只要有概括性,内容相符即可得分。
(2)如:轮船是何时传入我国的?1分
说明:提出的问题只要与材料有关,且有合理性即可得分。
一.1953年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什么发展?
二.材料一:清政府被迫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伤害5处通商口岸,等等.
材料二:1980年,中央首先批准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深圳自建立经济特区以来,经济增长迅速,已成为广东的排头兵,发挥着实验田的示范作用,并利用资金,技术和制度优势,向周边地区发挥辐射
作用.特别是近年来,与香港的合作,交流在不断加强.
材料三:位于广东南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东南沿海经济发展最突出的地区.1992年以后,这一地区成为中国吸引外资投入的热点之一.到2006年,不包括香港和澳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内地9省区国内生产总值66344亿元,占全国的1/3,比上一年增长13.3%,高于全国2.6个百分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1800美元.
(1)材料2中,中央作出建立经济特区的决策,得益于我国什么政策的确立?确立这一政策是在哪一年的什么会议上决定的?
(2)比较材料1和2,说说两次开放有什么不同?
(3)读材料3,从地理位置和吸引外资两方面,说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取得成就的原因.
(4)结合材料2和3,简要说说深圳市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应扮演好什么角色.
三.材料一:"我国三大盟国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处罚日本之侵略......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材料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美国同意对台湾问题三原则的基础上,中国政府与美国政府逐步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1)材料2中的台湾问题是怎样形成的?与材料1中台湾问题的实质是否一样?为什么?
(2)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你认为解决台湾问题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你对解决台湾问题有什么好的建议?
四.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出怎样的状态?结合史实概括分析制约两党关系的中国社会因素,并指出国共两党关系对中国社会政局的影响.
五.材料一.朱元章建立明朝后,发现丞相胡惟专权,就罢免了他,并从此废除丞相.
材料二:摇头摆尾,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1)材料二是讽刺明清时期的什么社会现象?
(2)两则材料反映的问题有什么本质关系?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1,改革开放.1978年的11届三中全会
2.第一次是被迫第二次是主动的
3.珠江三角洲面向港,奥地区.对外出口方便.背靠大陆.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和广阔市场
4作为发展经济的领头羊.以高新技术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及周边地区发展.为珠江三角洲打开国外市场,引进外资.
三,1.1949年因中国大陆解放国民党残余势力逃亡台湾形成台湾于大陆长期分离状态....(不会)
2.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
五1。讽刺了读书人只钻进八股文里,,以考取功名为读书的唯一目的,不问时事,投机钻营只想当官不给百姓办事的现象。
2。本质上反映了皇权和中央君主专制的强化。第一则资料是指皇权在政府行政体制上的加强,第二则资料则是皇权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加强,反映了对人思想的钳制。
材料::这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长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在这场革命中,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厂手工也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
1.材料中的"革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请写出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
答案:使生产力大为提高,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促进了美、俄、德、意的革命、改革,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在工业社会中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19世界30、40年代,工人运动兴起;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传播到各地,冲击着旧制度、旧思想;东方从属于西方,殖民侵略导致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材料一:2005年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7月1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纪念大会,并把7月11日定位中国的”航海日”.郑和是举世闻名的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创举.开展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旨在弘扬中华民族热爱和平 睦邻友好的优良传统,增强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社会的发展.
材料二: 1992年,由西班牙 葡萄牙 意大利 等国共同组织的航队从西班牙出发,沿着哥伦布当年发现新大陆的航线环球航行,以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500周年
1. 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西行开辟新航路分别开始于哪一年?
2. 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远航分别出自什么目的?
3. 他们最远分别到了哪里?分别对世界造成了什么影响?
答案:中国 郑和下西洋 1405~1433年
新航路 哥伦布远航 1492~1504年
郑和下西洋目的:
①我国郑和下西洋主要是为宣扬国威,充当中外交往的友好使者,因为不计经济效益故缺乏强劲的驱动力(商品经济发展极不充分);②从政治方面看: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重农抑商、闭关政策等)。
哥伦布远航目的:
西欧人开辟新航路的动因是经济利益,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刺激下对黄金的狂热追求,是以侵占殖民地、掠夺财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为主要形式;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所以说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最远:郑和下西洋到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哥伦布远航美洲、印度范围最广
影响:1.因为动机不同,带来的影响不同。哥伦布航海是为了大通商贸通道,甚至是去发现新的资源,因而他发现美洲大陆后,疯狂对其进行掠夺;而郑和是受明王朝皇帝的委派,去西方远播大明帝国的威名,是为了以中国人传统的政治道德理念,尝试建立和平与和谐的国际社会秩序。商贸是其次的。
2.郑和下首次下西洋是在1405年,哥伦布远航是在1492年,前后相差近90年,在时间上,证明我国航海技术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
3. 郑和所到之处都是已经为人们所知的有封建文明的地方,而哥伦布发现的是一个新大陆,住的是处于原始社会的土著居民,这为欧洲的殖民主义创造了客观上的可行性。
有一个中年妇女提着带鱼上车,蹭脏了中学生小刚的新校服,中年妇女说:“衣服脏了没关系,回家洗洗就行了。”小刚笑了:“阿姨,我该说的话都让您说了,我该说‘对不起’了”众人向小刚投来赞许的目光,中年妇女也被着幽默的批评羞红了脸。
(1)你对中年妇女的行为有何评价?
(2)小刚笑对中年妇女的不礼貌的行为给你什么启示?
答案:1)这位中年妇女的行为,反映了她道德修养水平的低下,从法律角度讲是行使权利时不尊重他人权利的表现,理应受到人们的鄙视和舆论的谴责。
(2)它启示我们:①做一个合格公民,既要正确行使权利,又要忠实履行义务;②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只有尊重他人权利,承担起自己对他人应负的法定义务和道德责任,才能更好地享有自己的权利;③不仅要履行法定义务,而且要履行道德义务,这有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1.简答题
(1)蒋励夫妻共有存款40万元,蒋励有一个母亲,一个弟弟和一对儿女,儿子蒋勤刚参加工作,女儿蒋俭读初中.蒋励因脑溢血突发死亡.蒋妻在清理丈夫的遗物时,发现他亲笔书写,签名并注明年月日的遗嘱一份,其中写明在他死后将5万元留给蒋俭读书用.
请问(1)这份遗嘱是否有效?为什么?
(2)蒋励的遗产如何被承继?
2.材料分析题
(1)1年10月,甲县种粮大户赵某在交完国家的公粮任务后,还剩下5吨余等待出售.听说毗邻甲县的乙县粮价较高,11月23日,赵某便驾驶载有5吨粮食的拖拉机到乙县出售.在距离乙县5公里处,被县工商局的工作人员拦住,他们以本县粮食不得处卖为由,将赵某车上的粮食予以没收.对此,赵某不服.
请问(1)甲县工商局作出上述处罚合理吗?为什么?
(2)请给赵某献策,使其采取有效方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答案:(1)有效。
公民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公证遗嘱由遗嘱人经公证机关办理。
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
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
以录音形式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
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者录音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40万元存款,妻子可以分到50%,剩下20万元由母亲、弟弟、儿子、女儿四人平分,即每人5万元。
(2)不合理。不应采取没收处罚。
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有可能出现行政违法现象.当其违法实施没收财产的行政处罚,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依法撤消裁决,或予以行政赔偿,以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
根据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行政机关违法没收财产侵犯公民财产权的,返还财产(原物或金钱).违法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解除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造成财产损坏的,能够恢复原状的恢复原状;不能恢复原状的,按照损害程度给付相应的赔偿金.造成财产灭失的,给付相应的赔偿金.
好像有16道,累死我了
⑵ 王重鸣的学术论文
1] 王重鸣,陈民科. 管理胜任力特征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J]. 心理科学,2002,25 ⑸ _4 . [2] 朱晓妹,王重鸣. 中国背景下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契约结构研究 [J]. 科学学研究,2005,23 ⑴ _5 .
[3] 刘小平,王重鸣. 组织承诺及其形成过程研究 [J]. 南开管理评论,2001,4 ⑹ _5 .
[4] 刘小平,王重鸣. 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组织承诺及其形成 [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24 ⑴ _5 .
[5] 刘小平,王重鸣,Brigitte Charle-Pauvers等. 组织承诺影响因素的模拟实验研究 [J]. 中国管理科学,2002,10 ⑹ _4 .
[6] 王重鸣,郭维维,Michael Frese等. 创业者差错取向的绩效作用及其跨文化比较 [J]. 心理学报,2008,40 ⑾ _9 . DOI:10.3724/SP.J.1041.2008.01203.
[7] 曾照英,王重鸣. 创业融资决策过程中的感知风险分析——展望理论在创业融资决策领域的应用 [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 ⒅ _3 .
[8] 王重鸣,唐宁玉. 虚拟团队研究:回顾、分析和展望 [J]. 科学学研究,2006,24 ⑴ _8 .
[9] 蒋勤峰,田晓明,王重鸣等. 企业动态能力测量之实证研究——以270家孵化器入孵企业为例 [J]. 科学学研究,2008,26 ⑶ _8 .
[10] 刘帮成,唐宁玉,朱晓妹等. 基于社会文化差异的在华外资企业组织学习研究 [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 ⑺ _5 .
[11] 田晓明,蒋勤峰,王重鸣等. 企业动态能力与企业创业绩效关系实证研究——以270家孵化企业为例分析 [J]. 科学学研究,2008,26 ⑷ _8 .
[12] 张炜,王重鸣. 高技术企业创业智力资本结构验证性因素分析 [J]. 科学学研究,2007,25 ⑹ _5 .
[13] 朱晓妹,王重鸣. 员工心理契约及其组织效果研究 [J]. 管理工程学报,2006,20 ⑶ _3 .
[14] 颜士梅,王重鸣. 战略联盟与并购:两种企业组织方式的比较分析 [J]. 科学学研究,2002,20 ⑶ _4 .
[15] 王重鸣,邓靖松. 团队中信任形成的映象决策机制 [J]. 心理学报,2007,39 ⑵ _7 .
[16] 刘帮成,王重鸣. 影响跨国知识转移效能的因素研究:以在华进行跨国创业企业为例 [J]. 科研管理,2007,28 ⑹ _11 .
[17] 吴冰,王重鸣. 小型创业企业生存分析 [J]. 科研管理,2007,28 ⑸ _5 .
[18] 刘帮成,王重鸣. 技术能力如何转化为竞争优势:组织动态能力观点 [J]. 管理工程学报,2007,21 ⑴ _5 .
[19] 张炜,王重鸣. 高技术企业智力资本形成机制的实证研究 [J]. 科学学研究,2007,25 ⑷ _6 .
[20] 刘帮成,王重鸣. 国际创业模式与组织绩效关系:一个基于知识的概念模型 [J]. 科研管理,2005,26 ⑷ _8 .
[21] 颜士梅,王重鸣. 并购式内创业维度及其特征的实证分析 [J]. 科学学研究,2007,25 ⑶ _8 .
[22] 任旭林,王重鸣. 基于认知观的创业机会评价研究 [J]. 科研管理,2007,28 ⑵ _4 .
[23] 王重鸣,田茂利. 技术创业企业知识创造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J]. 科研管理,2006,27 ⑹ _5 .
[24] 林士渊,王重鸣. 国际创业高管团队结构因素及其有效组合研究 [J]. 技术经济,2007,26 ⑾ _7 .
[25] 吴冰,王重鸣,唐宁玉等. 软件企业创业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J]. 科学学研究,2007,25 (z2) _5 .
[26] 金杨华,王重鸣,杨正宇等. 虚拟团队共享心理模型与团队效能的关系 [J]. 心理学报,2006,38 ⑵ _9 .
[27] 苗青,王重鸣. 基于企业竞争力的企业家胜任力模型 [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⑶ _4 .
[28] 马可一,王重鸣. HR捆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视角 [J]. 科研管理,2004,25 ⑴ _5 .
[29] 王重鸣,田茂利. 战略性人力资源计分卡构建和实施框架研究 [J]. 科研管理,2006,27 ⑷ _8 .
[30] 何志聪,王重鸣. 企业成长与公司创业精神的培育 [J]. 科研管理,2005,26 ⑶ _4 .
[1] 莫申江,王重鸣. 国外商业伦理研究回顾与展望 [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31 ⑺ _8 .
[2] 金杨华,陈卫旗,王重鸣等. 管理胜任特征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 [J]. 心理科学,2004,27 ⑹ _3 .
[3] 韦雪艳,王重鸣. 民营企业家创业压力源的结构及验证性因素分析 [J]. 软科学,2009,23 ⑶ _3 .
[4] 韦雪艳,王重鸣,段锦云等. 变革背景下民营企业家创业压力源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J]. 软科学,2009,23 ⑾ _6 .
[5] 唐宁玉,王重鸣. 虚拟团队学习效能研究:社会认知因素的影响 [J]. 心理科学,2007,30 ⑴ _6 .
[6] 吴冰,王重鸣,唐宁玉等. 高科技产业创业网络、绩效与环境研究:国家级软件园的分析 [J]. 南开管理评论,2009,12 ⑶ _10 .
[7] 韦雪艳,王重鸣,段锦云等. 民营企业二元社会网络模式及演化特征研究 [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 ⑵ .
[8] 莫申江,王重鸣. 国外伦理型领导研究前沿探析 [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32 ⑵ _6 .
[9] 曾照英,王重鸣. 关于中国创业者创业动机的调查分析 [J]. 科技管理研究,2009,29 ⑼ _3 .
[10] 唐宁玉,王重鸣. 虚拟团队学习和团队效能及组织效能问关系的实证研究 [J]. 中国管理科学,2006,14 (z1) _6 .
[11] 孟晓斌,王重鸣,杨建锋等.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模型研究综述 [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29 ⑽ _8 .
[12] 颜士梅,王重鸣. 创业的机会观点:存在、结构和构造思路 [J]. 软科学,2008,22 ⑵ _4 .
[13] 胡剑影,蒋勤峰,王重鸣等. 女性企业家领导力模式实证研究 [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6 ⑹ _6 .
[14] 徐建平,王重鸣. 创业精神的区域文化特征:基于浙江的实证研究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29 ⑿ _5 .
[15] 王重鸣,刘帮成. 技术能力与创业绩效:基于战略导向的解释 [J]. 科学学研究,2005,23 ⑹ _7 .
[16] 袁登华,王重鸣. 目标激励对创业行动效能影响的情景模拟实验 [J]. 心理学报,2005,37 ⑹ _7 .
[17] 张炜,王重鸣. 企业孵化器创业机制的理论研究 [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 ⑾ _3 .
[18] 段锦云,王重鸣. 框架效应发生机制的辨优启发加工 [J]. 心理学探新,2011,31 ⑴ _6 .
[19] 王重鸣,邓靖松. 不同任务情境中虚拟团队绩效过程模式 [J]. 心理学报,2005,37 ⑸ _6 .
[20] 倪宁,王重鸣. 创业学习研究领域的反思 [J]. 科研管理,2005,26 ⑹ _6 .
[21] 孟晓斌,王重鸣. 创业精神模型的构思与测量研究进展 [J]. 心理科学,2008,31 ⑴ _4 .
[22] 倪宁,王重鸣. 从资源配置到知识创造 [J]. 科学学研究,2005,23 ⑸ _6 .
[23] 马可一,王重鸣. 组织压力管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J]. 心理科学,2003,26 ⑸ _3 .
[24] 杨建锋,孟晓斌,王重鸣等. 家族企业特征对其国际化进程的影响——基于组织学习视角的探讨 [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30 ⑷ _8 .
[25] 邓今朝,王重鸣. 团队多样性对知识共享的反向作用机制研究 [J]. 科学管理研究,2008,26 ⑹ _4 .
[26] 颜士梅,王重鸣. 知识型企业如何获取竞争优势——一个基于SHRM观的分析 [J]. 科研管理,2002,23 ⑹ _6 .
[27] 陈卫旗,王重鸣. 人-职务匹配、人-组织匹配对员工工作态度的效应机制研究 [J]. 心理科学,2007,30 ⑷ _3 .
[28] 孟晓斌,王重鸣,杨建锋等. 企业组织变革中的动态能力多层适应性探析 [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30 ⑵ _9 .
[29] 杨建锋,王重鸣. 类内相关系数的原理及其应用 [J]. 心理科学,2008,31 ⑵ _4 .
[30] 刘帮成,王重鸣. 跨国知识转移过程中人力资源实践作用机制研究 [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20 ⑸ _8 .
[1] 杨建锋,王重鸣. 薪酬策略与公司竞争战略的匹配机制研究 [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 ⑸ _5 .
[2] 杨建锋,王重鸣. 效度概化的理论研究述评 [J]. 心理学探新,2008,28 ⑷ _5 .
[3] 庞涛,王重鸣.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无边界职业生涯研究进展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24 ⑶ _4 .
[4] 肖永松,王重鸣. 人力资源系统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的测量误差: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 [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 ⑶ _5 .
[5] 赵晓东,王重鸣. 产业集群背景下创业者社会网络构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8 ⑵ _8 . DOI:10.3785/j.issn.1008-942X.2008.02.017.
[6] 严进,王重鸣. 两难对策中价值取向对群体合作行为的影响 [J]. 心理学报,2000,32 ⑶ _5 .
[7] 陶祁,王重鸣. 管理培训背景下适应性绩效的结构分析 [J]. 心理科学,2006,29 ⑶ _5 .
[8] 段锦云,王重鸣,钟建安等. 大五和组织公平感对进谏行为的影响研究 [J]. 心理科学,2007,30 ⑴ _4 .
[9] 梁建,王重鸣. 中国背景下的人际关系及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J]. 心理学动态,2001,9 ⑵ _6 .
[10] 王重鸣,邓靖松. 虚拟团队中的信任机制 [J]. 心理科学,2004,27 ⑸ _2 .
[11] 严进,王重鸣. 群体任务中合作行为的跨阶段演变 [J]. 心理学报,2003,35 ⑷ _5 .
[12] 蒋勤峰,王重鸣,唐宁玉等. 基于因子分析的创业策略之探索性研究 [J]. 心理科学,2007,30 ⑸ _4 .
[13] 沈超红,王重鸣. 创业绩效结构探索与合约解释 [J]. 南京社会科学,2011,⑴ .
[14] 周劲波,王重鸣. 论管理学在当代科学体系中的学科地位和意义 [J]. 科学学研究,2004,22 ⑶ _4 .
[15] 倪宁,王重鸣. 组织创业学习的焦点问题——以万向公司的创业历史为例 [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19 ⑴ _8 .
[16] 龚志周,王重鸣. 虚拟团队理论研究及其发展趋势 [J]. 心理科学,2004,27 ⑵ _3 .
[17] 赵晓东,王重鸣. 产业集群背景下创业者社会网络结构演变实证研究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8 ⑶ _4 .
[18] 王重鸣,徐小军. 中国公务员绩效评估公平性结构的实证研究 [J]. 心理科学,2007,30 ⑵ _5 .
[19] 刘帮成,王重鸣. 跨国创业导向与创新能力关系研究:基于知识的视角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8 ⑴ _7 .
[20] 颜士梅,王重鸣. 并购式内创业中的人力资源整合水平和模式研究 [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7 ⑴ _12 .
[21] 严进,王重鸣. 两难情景下任务结构与价值取向的效用特征转换 [J]. 心理学报,2002,34 ⑸ _5 .
[22] 范巍,王重鸣. 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研究 [J]. 心理科学,2004,27 ⑸ _4 .
[23] 韦雪艳,王重鸣. 虚拟团队类型及其对领导效能的影响机制 [J]. 软科学,2007,21 ⑴ _4 .
[24] 刘小平,王重鸣. 不同文化下企业员工组织承诺概念的调查研究 [J]. 科技管理研究,2004,24 ⑶ _4 .
[25] 张炜,王重鸣. 中小高技术企业创业者组合模式与胜任特征研究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5 ⑶ _5 .
[26] 颜士梅,王重鸣. 内创业的内涵及研究进展 [J]. 软科学,2006,20 ⑴ _5 .
[27] 王重鸣,阳浙江. 创业型领导理论研究及发展趋势 [J]. 心理科学,2006,29 ⑷ _4 .
[28] 陈林芬,王重鸣. 网络消费者行为与电子商务服务质量的关系 [J]. 消费经济,2005,21 ⑶ _5 .
[29] 陈学军,王重鸣. 绩效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 [J]. 心理科学,2001,24 ⑹ _2 .
[30] 李国军,王重鸣. 组织创新的研究进展 [J]. 心理科学,2006,29 ⑸ _3 .
[1] 姜红玲,王重鸣,倪宁等. 基于因子分析的创业特质探索研究 [J]. 心理科学,2006,29 ⑷ _3 .
[2] 陈松林,王重鸣. 基于知觉论和特质论的信用研究 [J]. 心理科学,2006,29 ⑶ _2 .
[3] 符健春,黄逸群,潘陆山等. 履历资料测评技术回顾与展望 [J]. 人类工效学,2009,15 ⑶ _5 .
[4] 王重鸣,邓靖松. 虚拟团队沟通模式对信任和绩效的作用 [J]. 心理科学,2005,28 ⑸ _4 .
[5] 段锦云,王重鸣. 创业风险决策框架效应特征研究 [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08 ⑵ .
[6] 张中杰,王重鸣. 认知决策中锚定效应的量子模型研究 [J]. 应用心理学,2010,16 ⑴ .
[7] 莫申江,王重鸣. 国外跨组织领导研究前沿探析 [J]. 管理学报,2011,08 ⑵ .
[8] 曾照英,王重鸣. 创业者的认知意焦点对融资决策的影响 [J]. 现代管理科学,2009,⑻ _3 .
[9] 周劲波,王重鸣. 基于价值特征的决策模型研究 [J]. 心理科学,2005,28 ⑹ _6 .
[10] 李效云,王重鸣. 中小企业领导愿景的结构和内容 [J]. 工业工程与管理,2006,11 ⑵ _4 .
[11] 马可一,王重鸣. 中国创业背景中的信任 [J]. 南开管理评论,2004,7 ⑶ _6 .
[12] 苗青,王重鸣. 企业家能力:理论、结构与实践 [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 ⑴ _3 .
[13] 刘帮成,王重鸣. 影响FDI在中国的模式因素分析 [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⑴ _7 .
[14] 李效云,王重鸣. 企业领导愿景的内容和结构研究 [J]. 软科学,2005,19 ⑶ _3 .
[15] 马可一,王重鸣. 创业合作中的信任-承诺-风险 [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⑷ _5 .
[16] 李效云,王重鸣. 领导愿景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⑵ _4 .
[17] 李德忠,王重鸣. 管理评价判断模型与策略获取 [J]. 心理科学,2005,28 ⑴ _2 .
[18] 李效云,王重鸣. 愿景式领导的关键特征研究 [J]. 心理科学,2004,27 ⑶ _4 .
[19] 曾照英,王重鸣. 创业融资决策领域与消费行为领域的感知风险对比分析 [J]. 上海管理科学,2008,30 ⑷ _4 .
[20] 苗青,王重鸣. 组织创新前沿: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24 ⑵ _4 .
[21] 符健春,王重鸣,孟晓斌等. 创业者领导行为与企业绩效:创业企业发展阶段的调节效应 [J]. 应用心理学,2008,14 ⑵ _12 .
[22] 唐琳琳,王重鸣,孟晓斌等. 多层次承诺影响技术员工离职意向的比较研究 [J]. 人类工效学,2008,14 ⑴ _5 .
[23] 杜红,王重鸣. 领导—成员交换理论的研究与应用展望 [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2 ⑹ _7 .
[24] 柯年满,王重鸣. 现实工作预览研究综述 [J]. 心理科学,2004,27 ⑸ _3 .
[25] 邓靖松,王重鸣. 虚拟团队的两种新型薪酬方案 [J]. 商业研究,2003,⑷ _3 .
[26] 苗青,王重鸣. 内隐知识:战略决策的一个视角 [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26 ⑹ _5 .
[27] 陈学军,王重鸣. 内隐绩效模型对管理决策的影响作用研究 [J]. 心理科学,2004,27 ⑵ _2 .
[28] 谢小云,王重鸣,忻柳春等. 共享心理模型的前因变量研究:群体合成特征的视角 [J]. 应用心理学,2007,13 ⑵ _8 .
[29] 严进,王重鸣. 群体讨论过程中信息策略的变化 [J]. 心理科学,2004,27 ⑴ _4 .
[30] 王重鸣,严进. 团队问题解决的知识结构转换研究 [J]. 心理科学,2001,24 ⑴ _4 .
[1] 金杨华,王重鸣. 人与组织匹配研究进展及其意义 [J]. 人类工效学,2001,7 ⑵ _4 .
[2] 韦雪艳,段锦云,王重鸣等. 基于交互作用理论的民营企业家压力应对机制 [J]. 上海管理科学,2010,32 ⑶ .
[3] 陈学军,王重鸣. 内隐绩效模型对绩效评估一致性的效应分析 [J]. 心理科学,2003,26 ⑵ _3 .
[4] 范巍,王重鸣. 创业意向维度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J]. 人类工效学,2006,12 ⑴ _3 .
[5] 刘燕,王重鸣. 知识型员工主动离职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J]. 人类工效学,2006,12 ⑴ _3 .
[6] 刘燕,王重鸣. 内隐领导理论:影响因素、结构及其研究效度 [J]. 人类工效学,2007,13 ⑴ _3 .
[7] 柯年满,王重鸣. 多层次团队决策理论及其进展 [J]. 心理科学,2003,26 ⑶ _2 .
[8] 王重鸣,徐小军. 中国公务员绩效评估公平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J]. 应用心理学,2007,13 ⑵ _5 .
[9] 袁登华,王重鸣. 心理实验设计的程序化思路 [J]. 心理科学,2002,25 ⑶ _3 .
[10] 邓靖松,王重鸣. 经济全球化时代员工适应力的开发 [J]. 商业研究,2003,⑽ _2 .
[11] 王重鸣,洪自强. 差错管理气氛和组织效能关系研究 [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0 ⑸ _1 .
[12] 杜红,王重鸣. 经理人员成就动机与不确定性任务决策的实验研究 [J]. 心理科学,2003,26 ⑴ _2 .
[13] 杜红,王重鸣. 外资企业跨文化适应模式分析:结构方程建模 [J]. 心理科学,2001,24 ⑷ _3 .
[14] 袁登华,王重鸣. 品牌转化为核心竞争力的障碍与出路 [J]. 商业研究,2002,⒀ _2 .
[15] 范巍,王重鸣. 个体创业倾向与个性特征及背景因素的关系研究 [J]. 人类工效学,2005,11 ⑴ _3 .
[16] 王重鸣,陈学军. 投资决策风险的周边组织因素和多阶段评估 [J]. 心理科学,2002,25 ⑴ _3 .
[17] 任旭林,王重鸣. 基于创业的承诺升级研究 [J]. 人类工效学,2006,12 ⑵ _3 .
[18] 莫申江,王重鸣. 转型时期民营企业组织伦理构思的案例研究 [J].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9,2 ⑹ _14 .
[19] 李国军,王重鸣. 评价中心结构效度研究的进展 [J]. 人类工效学,2006,12 ⑶ _3 .
[20] 林士渊,王重鸣. 跨文化领导模式在跨国创业不同阶段的效能转化研究 [J]. 应用心理学,2006,12 ⑶ _7 .
[21] 谢小云,王重鸣. 评价中心测验构思效度研究进展 [J]. 人类工效学,2006,12 ⑴ _3 .
[22] 苗青,王重鸣. 20世纪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理论综述 [J]. 人类工效学,2003,9 ⑴ _5 .
[23] 王重鸣,邓靖松. 信任形成过程的映像理论观点 [J]. 应用心理学,2005,11 ⑴ _6 .
[24] 梁立,王重鸣. 启发式在警觉任务中的交叉复合作用 [J]. 心理科学,2000,23 ⑴ _5 .
[25] 陈松林,王重鸣. 薪酬战略:获取竞争优势的工具 [J]. 人类工效学,2005,11 ⑷ _3 .
[26] 王重鸣,成龙,张玮等. 囚徒困境决策中分离效应验证性与机制研究 [J]. 应用心理学,2010,16 ⑵ .
[27] 沈超红,王重鸣. 敏捷性与创业绩效关系的边界条件研究 [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 ⑹ _9 .
[28] 李德忠,王重鸣. 核心员工激励:战略性薪酬思路 [J]. 人类工效学,2004,10 ⑵ _3 .
[29] 王重鸣,姜金栋. 外派人员与组织的期望匹配模式对绩效的影响 [J]. 应用心理学,2005,11 ⑷ _6 .
[30] 洪自强,王重鸣. 工作情景中差错概念与差错取向因素分析 [J]. 心理学报,2000,23 ⑸ _5
(万方数据库搜索,先提供150篇,未完待续……)
⑶ 台湾学者蒋勤
你说的是蒋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