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一历史知识网络图(结构图)
还是自己整理印象深刻 而且上学的人没有这个闲工夫给你打这个
2. 求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网络结构图
在网络上搜电子教材
有个人教网的 电子课本 里面有
具体内容如下:
1.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首先由导入框的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疑问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回答。在学生充分议论的情况下,教师加以归纳指出: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而四处扩张,广阔的中国市场就成为它首选的对象。英国曾经采用外交、贸易等手段想打开中国的大门都未能遂心如意,后来发现从事毒品贸易可以牟取暴利。(当时拥有鸦片专卖权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其鸦片每箱成本200多卢比,1817年在市场上的拍卖价为1785卢比,在中国的卖价为2 618卢比,差额833卢比,折合银元400元或白银280多两。)于是英国积极向中国走私鸦片。指导学生看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
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指导学生看自由阅读卡,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吸毒现象和我国政府的禁毒决心,让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再概括归纳:鸦片是一种用罂粟汁熬制而成的麻醉毒品。人一旦吸食鸦片就不易戒除,一染上毒瘾,则使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请同学朗读炮子谣,老师再解释含义。引用英国第一任印度总督哈斯丁斯在1773年的宣称:“鸦片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一种有害的奢侈品,除仅仅为对外贸易的目的外,它是不被容许的,明智的政府应该严格地限制鸦片的国内消耗。”在这里,英国资产阶级认为鸦片有害,应严格限制国内消耗;而一方面为了获取巨额利润而鼓励外销。这一目的彻底暴露了英国资产阶级的无耻和伪善,认识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马克思曾引用英国史学家蒙哥马利马丁的话来痛斥鸦片贸易的罪恶:“鸦片贸易比奴隶贸易更残酷,因为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世界,还折磨他们的肉体。” 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非法的鸦片贸易年年靠摧残人命和败坏道德来充实英国国库。
3.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教师提出你将如何面对这因鸦片走私所带来的严重局势的问题。在学生充分讨论、各抒己见后,教师再归纳鸦片走私已严重危及清王朝的统治,所以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讲清楚鸦片的危害,林则徐为何禁烟即不言而喻)
4.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教师指出,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决心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教师提问: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的禁烟引起的?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引用德国近代著名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的名言,指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这场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保护鸦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必然和继续,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是要这样做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由于这场战争是因鸦片走私引起的,所以马克思说:“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接受一种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因此,这场战争就被称为鸦片战争。
5.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让学生阅读课本回答,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以清政府战败的原因作为小讨论的主题,让学生有自主学习、自由发挥、自我表现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看鸦片战争示意图,讲述鸦片战争的两个阶段:一是攻广州、陷定海、逼天津,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二是占香港、进吴淞、到南京,清政府被迫签订城下之盟。再归纳提示:由于清王朝入主中原后,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失去了通过对外经济文化交往来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的机遇,却造成了固步自封、愚昧落后、夜郎自大的心理,结果“落后就要挨打”,在战争中吃了败仗。尽管中国所进行的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尽管有关天培这样的爱国将士的英勇抵抗,但仍然挽回不了失败的结局,腐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6.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师提示,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让学生阅读《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看割让香港岛示意图。引导学生将条约的主要内容归纳为割地、赔款、通商六个字。再与学生交流讨论、分析,得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论。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来侵略、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斗争,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 九年级政治、历史(上、下册)知识结构图!
九年级上册政治历史资料
复习课题:第一课 :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复习
复习目的:
1、巩固旧知识,为中考做准备。
2、进一步使学生认识: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必须了解社会发展史
复习重点与难点
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理解、分析、归纳能力。
2、材料分析题的训练
复习准备:预习复习题、材料
复习方法:问题式教学法、提问式、启发式、讲解式
复习内容
一、知识结构图
二.基础题复习及归纳:
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生产劳动
2.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劳动者
3.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生产工具
4.什么是生产关系? 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5.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是由什么决定的? 由当时极端低下的生产力决定
6.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产力的发展
7.国家的本质是什么? 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8.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文字的出现
9. 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是什么? 封建土地所有制
10.封建剥削的主要形式? 榨取地租
11.封建等级制度以什么为基础? 封建土地所有制
12.工业革命的标志是什么? 蒸气机的发明和应用
13.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什么? 电的广泛应用
1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和空间科学技术的发明及应用为标志
15.新的科技革命的兴起及其影响表明什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6.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是什么? 资本主义私有制
17.工人无法摆脱被资本家雇佣的命运,根子就在于什么?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工人没有任何生产资料
18.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在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带有隐蔽性
19.什么是剩余价值?
20.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是什么? 靠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而发财致富的
21.决定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什么?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因为它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集中反映
22.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什么?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
23.资本家付给工人高工资的目的是什么?
24.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25. 当今国际社会的基本事实是什么? 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共存和斗争
三.重点问题
1.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P13
2.奴隶制度是最野蛮的剥削制度和最残暴的压迫制度。
3.中国封建社会的科技文化成就,代表了全人类在封建时代所达到的水平,在当时独领风骚。P17
4.在资本主义国家,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这是以资本家榨取更多剩余价值为前提的,所以工人被雇佣、受剥削的地位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也没有改变。P29、P30--P31
5.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结果,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P31
6.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复杂、曲折、长期的过程。P33
7.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将长期共存和斗争,这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基本事实。P34(面对这一事实要怎样做呢?两方面)
四、巩固练习: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市风景名胜奇特,尤其唐宋似来的文物古迹众多,如开元寺、洛阳桥、祁风石刻等。目前该市正举全市之力,依托文物古迹,以"海上丝绸之路东端--泉州"为题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问:(1)泉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所依托的文物古迹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我国封建时代的什么史实?清简要说明这一史实。
(2)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泉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看法。
答案:(1)①在封建社会的发展阶段,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曾在世界上长期独领风骚。②中国封建时代的科技文化成就,代表着全人类经历封建社会发展阶段时取得的成就,是世界科技文化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页。封建时代的中国为推进世界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①申报"世遗"有利于保护文物古迹。文物古迹是历史的见证,是国家宝贵的遗产,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②申报"世遗"有利于泉州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的发展。③我们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努力学习,为泉州(世界)科技文化发展做出贡献;同时,积极同破坏文物的行为作斗争,为泉州申报"世遗'尽一份力。
小结:复习时应牢牢抓住生产力三要素的内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应把握人类历史演变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最终动力。
4. 中考历史的知识网络图或者记忆方法。
框架很重要,买本小册子就可以了,我们高中用的叫《名校直通车》好像哈,专但那只是看哈结构,最属重要的是看书,一遍一遍的看,仔细看。答题的时候要注意知识的串联,还有,平时注意比较记忆,相关的全部拿到一块儿记。。。其实属于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祝你金榜题名哈。。。
5.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网络结构图
6.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网络图。框架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网络图
7. 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网络结构图
是世界史,有一战,一二次科技革命,还有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和俄国农奴改革与日本的明治维新是重点,其他应该是非重点,如日本的大化改新
从第10课起: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
1.“铁幕”降临
(1)美苏矛盾的初步体现。p57
(2)战后美国的形势。二战后,美国经济和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大国。p57
(3)铁幕演说。――揭开“冷战”的序幕。1946年。p57
(4)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正式展开的重要标志。1947年。美国进入全球扩张阶段。p58
(5)马歇尔计划。p58--59
2.“两极”对峙
(1) 北约的建立。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p59--60
(2) 华约的建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东欧8个国家。p60--61
(3) 两极格局。北约和华约对峙。p61
(4) 两极格局的发展和结束。1991年,华约正式解体,两极对峙局面瓦解,“冷战”结束。p61
3.局部“热战”p62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第11课 梦幻超级大国
1.经济“巨无霸”
(1) 战后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原因。p65 (a)二战时期的资本积累;(b)政府采取有效的经济发展政策;(c)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2)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p65 战后美国经济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对外直接投资大大增加,跨国公司飞速发展,资本输出不断扩大。
2.“世界警察”
(1) 美国充当“世界警察”的原因。p66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强大。
(2) 目的。p66力图按自己的意志建立和维护国际秩序。
3.从爵士到摇滚。p67
4.好莱坞。p68
第12课 苏东的艰难探索
1.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 1953年。
(1) 经济改革 (a)农业改革:背景; p71 措施:削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业投资,大规模开垦荒地。P71--72
(b)工业改革p72
(2) 政治改革 :背景: 斯大林统治时期,个人崇拜现象严重,社会民主遭到严重破坏。P72 措施:赫鲁晓夫提出要反对个人崇拜,并昭雪了一批冤假错案。P72 评价。取得一定成效。但未能找到问题的真正根源,最终重蹈覆辙。P72
2.“东欧消费者天堂”p73—74 匈牙利的社会主义改革,1968年,卡达尔领导的。
第13课 挑战“两极”
1.欧洲的联合
(1) 背景。p77(小字)
(2) 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p77—78 (a)1951年,“欧洲媒钢共同体”成立。(b)1957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c)1967年,成立“欧洲共同体”。(d)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3) 欧盟的建立。p78—79 1991年,12个欧共体成员国签订《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2.走向经济大国之路
(1) 日本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p79美国利用单独占领日本的有利地位,政治上迫使日本进行民主改革,经济上采取扶持政策。
(2) 内部条件。p79(小字)
第14课 殖民废墟上的重建
1.翱翔的“蓝孔雀”
(1) 背景。p82 二战后,印度国内此起彼伏的士兵起义、农民暴动和工人罢工。
(2) 经过。p82
(3) 发展。p82—83 印度经济有了长足进展,粮食基本上实现自给,建立起比较齐全的工 业体系。
2.“黑暗大陆”现曙光
a) 开始。p84 1952年12月21日,利比里亚宣布独立,成为北非第一个独立的国家。
b) 过程和完成。p85 1990年,纳米比亚获得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世界殖民体系也最终瓦解。
3.艰难发展中的拉丁美洲
(1) 古巴的独立和发展。p85 1959年,推翻亲美政府。顶住美国的重重压力。
(2) 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p86 1999年。
(3) 拉美各国经济上的联合。p87
第四单元 和平与发展
第16课 告别“雅尔塔”
1.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1)勃列日涅夫当政。(1985年)p97 其改革,注重解决农业问题,扩大企业自主权。
(2)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p97 提出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发展战略”。
(3)政治改革。p98 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
(4)改革的发展与影响。p98
2.苏东剧变
a) 改革造成的混乱局面。p99 (小字)
b) “八一九事件”。p99 时间:1991年8月19日。
c) 苏共分裂。p99 1991年8月29日。
d) 苏联解体。p99
e) 独联体的成立。p99—p100 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正式宣告结成独立国家联合体(即“独联体”)。
f) 苏联解体的原因。p100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错误路线、方针和政策。外部原因:西方国家对苏联长期实行的“和平演变”战略。
g) 苏联解体的影响p100
第17课 干戈不息
1.和平路漫漫
(1) 中东战争爆发的原因。p103 原因:巴勒斯坦问题;宗教问题;领土问题;西方大国的干预。
(2) 五次中东战争简介。p103—104(可参考书p128—129)
(3) 巴以和谈。p104—105 和谈的原则:“以土地换和平”。
2.海湾危机p105
(1) 海湾危机。P105 原因:关于石油政策;领土纠纷;债务问题。
(2) 海湾战争及其影响。P105
3.非接触性战争
(1) 科索沃问题。p106
(2) 北约轰炸南联盟。p106
4.伊拉克战争p107
第18课 梦想成真的时代
1.日益发达的电脑
(1) 计算机的诞生。p110 时间:1945年。
(2) 网络时代的到来。p112
2.“生命工业”的兴起
(1) 现代生物技术。p112 含义。
(2) 克隆技术。p112
(3) 对克隆人问题的看法。p113
3.天机无限p113 载人飞船;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航天飞机。
第19课 机遇与挑战
1.走向全球化
(1) 经济全球化的原因。p118
(2) 经济全球化现阶段的特点。p119
(3)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p119
(4) 发达国家面临的挑战。p119
2.应对全球性挑战
(1) 人类社会面临的普遍性问题。p119 有:战争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毒品问题;艾滋病问题和恐怖主义问题。
(2) 各国应对挑战采取的措施。p121 措施:(a)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b)加强环保投资、保护有限资源;(c)加大禁毒和反恐怖的力度;(d)加强国际合作、重视有关的舆论宣传和落后地区的科教工作等。
3.日不落的联合国。p121
8.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希望有详细的知识网络结构图.
第一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一分封制
1.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2.作用:加强统内治,稳定秩序的作容用
3.在春秋末期分封制分解
二宗法制
1.含义:是按照血缘关系来分大宗小宗。
2.目的:巩固王权
3.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利
4.作用:(1)宗法制是西周最重要的政治制度
(2)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3)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团结
(4)对封建政治的影响(皇位继承)
(5)对社会生活影响(等级观念、重视人情)
三礼乐制
1.含义:礼乐制是维护封建制度的文化制度。
四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1.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得体现;分封制是分配权力的制度,宗法制是分配权力的原则
2.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3.以血缘关系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9. 初中历史知识网络结构图
就历史知识而言,历史知识可以分为历史背景、历史经过、历史影响等。 历史背景又可分为动机、条件和原因。原因又分为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内因和外因,必然性原因和偶然性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等。
历史经过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政党、团体、阶层、阶级、事件、现象、著作、制度等。
历史影响包括结果、性质、功绩、经验、教训、意义等等。
历史知识还可分为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特征、历史线索等。其中最为基本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历史概念。
历史概念是以历史理论为指导,对历史现象进行抽象概括而成,是基本史实的拓展和深化,它反映着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由于历史知识是由众多有联系的历史概念所组成,因此,形成并掌握历史概念,也就成了掌握历史知识的关键。
另外,大家还要学会自学历史课本。 一般来说,自学历史课本应包括以下几个程序:
一、逐段写出小标题。知道各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问题,能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粗知教材梗概。
二、全面写出教材要点提纲。逐段找出知识点和层次结构,进行适当加工,形成提纲。
三、找出教材的内在联系。就是要搞清历史的发展是怎样一环套着一环,搞清它的发展线索,形成一个">。
四、总结基本观点。通过以上步骤,总结出一些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五、找出必须记住的内容并设法记牢。什么是重要的历史内容,就是历史三要素和重要事件、制度和政策等。
六、对教材做出评价。这是对读书提出的最高的要求,也是善于读书的标志。尽信书不如无书。课本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可商榷的地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应该大胆质疑。
第二部分:掌握方法,增强信心。
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
(1)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正确的东西就比较容易记住。
(10) 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16)对比记忆法:在记忆相类似的事物时,可将两种事物进行对比,找出异同。
(17)归类记忆法:把要记忆的内容列出提纲,分门别类整理归纳,然后进行记忆。
(18)重点记忆法:记住整个内容中的公式、定理、结论、基本概念、重要句子等重点,作为记忆的“链条”来联系全部内容。
(19)理解记忆法:只有深刻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牢固地记住它。
(20)推理记忆法:利用一事物引出接近的事物或引出有因果关系的事物来记忆。
(21)网络记忆法:如能把所学的各知识点连成线,组成面,编成网的话,那么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就清晰可见了。
最后,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重复是记忆之母。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学者顾炎武,可以背诵14.7万字的十三经。据《先正读书诀》记载:“林亭(即顾炎武)十三经尽皆背诵。每年用3个月温故,余月用以知新。”我国当代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80多岁高龄还能熟练地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以内的数。有人向他请教记忆诀窍,他的回答是:“重复!重复!再重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记忆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