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

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

发布时间:2021-03-03 15:18:07

A. 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德国在短短30年间,“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

答案D
本题考查了德国迅速发展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

B. 德国现代化之路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直到1870年至1900年,德国的工业发展才形成一股真正的洪流,把这种

(1)此前,德意志长期处于分裂状态,阻碍工业革命发展。1871年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德意志统版一,权建立帝国,为工业革命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获得了法国的50亿法郎和阿尔萨斯等矿产资源,又抓住了刚刚兴起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所以,迅速崛起。
(2)一战前,德国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主要经济指标赶超英法,机械制造和化工业处于领先地位,诞生了电气和化学等新兴工业部门。城市人口剧增,1900年6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3)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恶性膨胀,德国统治集团挟工业化的巨大力量,热衷于对外殖民扩张,导致战争危机。

C. 西奥·平森的基本资料

西奥·平森
球队:Oak Ridge Military Academy
位置:得分后卫
生日:
身高:
体重:180磅
出生地:美国北卡罗州格林斯伯勒(Greensboro, NC)

D. 2009高考全国二卷文综答案,不要图片版WORD版要手打能用手机在知道看的两小时内要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据此完成1~3题。
1. 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厂应接近
A.原料产地 B.销售市场
C.能源基地 D.研发基地
2. 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用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
A.减轻大气污染 B.减轻“白色污染”
C.促进生物多样性 D.减轻酸雨危害
3. 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
A.河南省 B.山东省
C.四川省 D.吉林省
图1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读图1完成4~5题。

4. 1951-2000年,该国
A.是人口净迁入国 B.人口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
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 D.人口增长了15.1%
5.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
A. 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
B. 可能位于欧洲
C. 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
D. 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
图2中,H地给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相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约200千米的速度东移。据此完成6~8题。

6. H地与甲聚落的相对高差约为
A.800米 B.1500米
C.1800米 D.2100米
7.上午10时,H地气温为12 ℃,甲聚落气温为17 ℃。到15时甲聚落的气温最接近
A.15 ℃ B.18 ℃
C.21 ℃ D.24 ℃
8.甲聚落第三天的天气状况为
A.晴天转阴雨 B.大风有浮尘
C.晴暖有微风 D.阵风间暴雨
某旅游团希望在杭州西湖欣赏“雷峰(塔)夕照”的同时,也领略“月到中天(亮高度最大),水面风来”的情境。(注:月球公转周期约为30天,农历初一月球在天中的视位置最靠近太阳)。完成9~11题。
9.若该旅游团在某日16时左右看到了“月到中天”,则该日是农历
A.初二 B.初五
C.初八 D.十一
10.若该旅游团在某日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则该日是农历
A.初三 B.初五彩缤纷
C.初八 D.十一
11.若该旅游团在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并欣赏到“雷峰夕照”,那么这时
A.华北平原小麦丰收在望 B.长江三角洲由菜花盛开
C.松嫩平原稻谷飘香 D.山羊半岛瑞雪迎春
12.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宜¬……氏于事,则巫乙匠陶。”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A.族号 B.邑名 C.爵号 D.官名
13.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
A.废除五铢钱 B.市坊分区
C.实行两税法 D.草市兴起
14.图3所示战役是
A.明朝与瓦刺之战
B.明朝与后金之战
C.清军反击喝尔丹之战
D.清军平定大小和旱之战
15.表1 1979、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 国有及国有
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工业 其他经济类
型工业
1978年 77.6 22.4
1997年 25.5 38.1 17.9 18.5
表1反映了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份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16.17-18世纪,欧洲大陆仍处于以土地贵族和依附农民为主体的社会,而英国较早发展成以土地贵族-中间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这表明
A.英国工业发展水平远高于欧洲大陆 B.欧洲大陆农业发展水平远高于英国
C.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工业革命 D.社会结构变迁与工业革命同步发生
17.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63-197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
A.背离了美国革命的原则 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
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持 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
18. 1835年,印度总督本丁克决定:“英语政府的伟大目标洞庭湖 该是在印度本地人中间提欧洲文艺和科学,所拔出的一切教育经费最好完全用在英语教育上。”这表明英国当力图
A.将英语教育融入印度本士教育
B.以行政手段促进印度基督教化
C.在印度大力推行西方文化
D.推动英语文化与印度文化结合
19.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德国在短短30年间,“从一个‘诗人思想家’的民族变为以工艺技术、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的显著特征的民族”。成这一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A.垄断组织大量出现 B.从殖民地攫取巨额利润
C.自法国获得割地赔款 D.德意志统一的完成
20.在20世纪,奥利帝国、德意志帝国、大英帝国、大日本帝国等帝国渐次消失。这映出
A.资本主义扩张的方式发生变化 B.第三世界兴起
C.经济实力的提高受到普遍重视 D.民主政体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1. 1951年,美、英等国在旧金山召开对日嫦和会议,签订了对日和约。中国、朝鲜越南被排除在会议之外,参加过对日作战的印度和缅甸拒绝参加会议,苏联等国绝在和约上签字。该和约的签订违反了
A.《联合国家宣言》 B.印度
C.《雅尔塔协定》 D.泰国
23.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总结20世纪的历史时说,最简单明了的一点,就是到80年代,保加利亚与厄瓜多尔之间的相似之处,远比其各自与1939年时的本国或方更为接近。他强调的是
A.走向现代化的国家经济上共同之处增多
B.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C.不同国家之间的社会发展水平差距缩小
D.各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24. 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
A.720万元,6元 B.720万元,5元
C.600万元,5元 B.600万元,6元
25.2009年4月,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5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①将扩大人民币的职能从而使其成为世界货币
②使人民币在一些国际贸易中发挥流通手段的职能
③有利于中国国内物价保持稳定
④有利于降低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汇率风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目前,全国各地纷纷开展“家电下乡”活动,政府对农民购买家电产品给予补贴家电下乡受到农民的欢迎。回答26~27题。
26.“家电下乡”活动的推出有利于
①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②闰动国内的消费需求
③通过消费带动家电企业的生产
④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
A. ①② B. ①②③④ C. ①④ D. ①③
27.方出现了不法商家借“家电下乡”销售伪劣产品坑害农民的现象,这种不法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
①自主选择权 ②知情权 ③公平交易权 ④求偿仅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美国科研人员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青蛙触电般立即窜逃出去;又将青蛙放入凉水中,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温度变化,却没有立即跳出去而逐渐丧失逃生能力。这种现象被称为“青蛙效应”。回答28~29题。
28.“青蛙效应”说明的关于事物发展状态的哲理是
①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是引起质变的量变
②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
③事物的质变就发生在无形的量变之中
④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9.人可以避免“青蛙效应”在于能居安思危,并因“思所以危”而“安”,其哲学道理是
①认识“危”的条件、根源和前景是实现“安”的必要前提
②认识“危”的必须性,则可以安之若素、秦然处之
③认识“安”与“危”的依存、贯通关系,顺应和迎接安危转化的趋势
④认识“安”与“危”的包含、转化关系,努力实现转危为安和趋安避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0.中国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做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指出:“我之所以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就是因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发展的肯定,其中包含的深刻哲理是
①认识对象在变化发展,不能囿于静止的观点而无视其变化
②认识对象的改变,必然引起人们认识的改变
③看问题观点的改变,是认识结论变化的前提和基础
④看问题观点的不同,会导致对客观事物判断的差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③
31.胡杨树生长在中国西北浩瀚的沙漠中,它扎根深,抗干旱,迎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强。人们赞美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倒,倒而千年不朽”,称其为“英雄树”,誉之为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精神的象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①可以激发人们昂扬的精神状态,体现了意对物质的积极的反作用
②可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国,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相对独立性
③可以调动人的精神能量,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特殊决定作用
④可以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32.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下列选项中,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基本原则的是
①各级代表大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②在法律的制定上实行少数服从多数
③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大常季委会负责
④在贯彻执行上实现严格的责任制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33.在2009年3月十一届全国政协二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们就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化教育等建言献策,会议提案组共收到委员提案5571件。这说明
①政协是我国制定政策法律的重要机构
②人民政协建言献策是我国实现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
③提交议案是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根本途径
④提交议案是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34.民族区域自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国务院公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侯办法》第四条规定,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从这里可以看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①是该地方的提高权力机关
②可以依法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关法规
③有权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制定行政法规
④其自治权即立法和文化管理彼治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5.自1990年到2008年11月,中国共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22项,累计派出维和人员上万人次。2008年在海外执行维和任务的官兵有1900多人,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这充分表明
①中国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力量
②维和行动有利于实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③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④维和行动有利于扩大中国同联合国其他成员国的军事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4大题,共160分。
36.(36分)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同期,图4所示国家成为所在大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国。

(1) 简述该国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10分)
(2) 说明该国有利于花卉生长的自然条件。(13分)
(3) 概述该国发展花卉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13分)
37.(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国必有学而始立,学必以粹为有用。国不学则不国,学非粹则非学。非学不国,其将何以自存矣!
——邓实:《国粹学》(1902)
国学者何?一国所自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者也。国学者,与有国以俱来,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去。君子生是国,则通是学,知爱其国,无不知爱其学。
——邓实:〈国学讲习记〉(1905年)
十五世纪为欧洲古学复兴之世,而二十世纪则为亚洲古学复兴之世。夫周秦诸子,则犹之希腊七贤也。土耳其毁灭罗马图籍,犹之赢秦氏之焚书也。旧宗教之束缚,贵族封建之压制,犹之汉武之罢黜百家也。呜呼!西学入华,宿懦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于是而周秦学派遂兴,吹秦灰之已死。扬祖国之耿光。亚洲古学复兴,非其时邪?
——邓实:〈古学复兴论〉(1905年)
(1) 根据指出邓实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异同。(8分)
(2) 邓实认为“亚洲古学复兴”犹如欧洲文艺复兴。评析这一观点。(12分)
(3) 邓实的主张代表了当时的一种思潮。指出这一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作用。(12分)
38.(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党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废除人民公社,确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粮食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农产品供应日益丰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十三亿人口吃饭问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蓬勃发展,农村市场兴旺繁荣,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亿万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据统计,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在1978年约有2.5亿,到2007年末减少为1479万;农民人均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
材料二
表2 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构成统计
年份 家庭人均纯收入指数
(1978年=100) 食品支出% 交通通讯
支出% 文教娱乐用品
及服务支出%
1985 268.9 57.79 1.8 3.9
1990 311.2 58.80 1.44 5.37
1995 383.6 58.62 2.58 7.81
2000 483.4 49.13 5.58 11.18
2005 624.5 45.48 9.59 11.56

(1) 根据表2描述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指出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什么问题。(6分)
(2) 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途径是大力发展农业,根据所学经济学知识,提出发展农业的有效经济措施。(6分)
(3) 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从党的宗旨出发解决农民脱贫致富问题的,(10分)
(4)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改革发展中为什么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10分)
39.(60分)阅读分析资料和图5,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鲁)肃对(孙权)曰:“•••••••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缝隙,可乘之机)••••••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刘表死,肃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材料二
(鲁)肃对(孙权)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今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困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阴,西和谐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熟收不箪食壹将以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鲁和诸葛亮对荆州认识的相同之处。(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鲁肃和诸葛亮提出的战略目标及实现步骤。(12分)
(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荆州问题对孙、刘双方未来关系的影响。(4分)
如4示意古荆州部分地区。

(4)据图5分析古荆州地区的交通地位。(12分)
(5)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当时荆州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8分)
材料三
三国时斯的荆州地区包括现在的湖北、湖南部分地区。这一区域位于我国经济梯次发展战略的中部。为统筹区域经济发展,近年来国家推进“中部崛起”战略,确定其为重点开发区域,拟加大对该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等财政投入,从而使该地区而临吸纳资源、资金和人才的绝好时机。同时,东部发达地区进入产业升级换代的新阶段,也使该地区具有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在“中部崛起”战略的指导下,位于该地区的甲地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在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78年 全国 28.2 47.9 23.9
甲地 51 30 19
2007年 全国 11.3 48.6 40.1
甲 29.7 33.5 36.8
(6)根据表3,指出甲地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经济发展的特点。(10分)
(7)运用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结合材料分析三国时期的刑州地区在当时和现在所处地位的不同。(10分)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
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1.A 2.B 3.D 4.A 5.B
6.B 7.D 8.C 9.B 10.C
11.A 12.C 13.B 14.C 15.D
16.C 17.B 18.C 19.D 20.A
21.A 22.B 23.A 24.C 25.D
26.B 27.C 28.C 29.D 30.B
31.A 32.C 33.B 34.B 35.A
第II卷共4大题,共160分。
36.(36分)
(1)位于南美洲(西)北部,赤道从北部穿过(位于低纬地区或热带地区),西临太平洋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多高峰。
(2)(地处低纬),雨量较充沛, (地势较高)常年光照充足,气候温暖,年温差小
(3)通过航空运输, 可以方便联系北美、欧洲等花卉消费市场。
该国(为发展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 (政府决策)推动花卉种植和出口。
37.(32分)
(1)同:反对儒学独尊。
异:邓实:倡导国粹立国,认为西学与传统文化相通。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认为传统文化禁锢思想,阻碍社会进步。
(2)评分标准:(1)答案应包括四个方面:①对文艺复兴的认识;②对“亚洲古学复兴”论的看法;③分析两者异同;④总体评价。
(2)评析须有史实、有分析、有论点,言之成理。
(3)历史背景: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新;探索教国之路;传统文化的影响。
作 用: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保持民族自信;易导致复古守旧,不足以挽救民族危机。
38.(32分)
(1)从长期趋势看,食品支出比重下降,交通通讯支出、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比重上升。 这说明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的比重下降,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的比重提高,说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改善,消费质量提高。

E. 2009年全国卷2文综试题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题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Ι卷(选择题)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据此完成1~3题。
1.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厂应该近
A.原料产地 B.销售产地
C.能原产地 D.研发基地
2.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产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
A.减轻大气污染 B.减轻“白色污染”
C.促进生物多样性 D.减轻酸雨危害
3.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
A.河南省 B.山东省
C.四川省 D.吉林省
图1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 读图1完成4~5题

4.1951——2000年,该国w.w.w.k.s.5.u.c.o.m
A.是人口净迁入国 B.人口的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
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 D.人口增长了15.1%
5.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
A.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
B.可能位于欧洲
C.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
图2中。H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约200千米的速度东移。据此完成6~8题。

6.H地与甲聚落的相对高差约为
A. 800米 B.1500米
C. 1800米 D.2100米
7.上午10时,H地气温为12℃,甲聚落气温为17℃。到15时甲聚落的气温最接近
A.15℃ B.18℃
C.21℃ D.24℃
8.甲聚落第二天的天气状况为
A.晴天转阴雨 B.大风有浮尘
C.晴暖有微风 D.阵风间暴雨
某旅游团希望在杭州西湖欣赏“雷锋(塔)夕照”的同时,也领略“月到中天(月亮高度最大),水面风来”的情境。(注:月球公转周期约为30天,农历初一月球在天空中的视位置最靠近太阳) 完成9~11题。
9.若旅行团在某日16时左右看到了“月到中天”,则该日式农历
A.初二 B.初五
C.初八 D.十一
10.若该旅行团在某日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则该日式农历
A.初二 B.初五
C.初八 D.十一
11.若该旅行团在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并欣赏到“雷峰夕照”,那么这时期
A.华北平原小麦丰收在望 B.长江三角洲油菜花盛开
C.松嫩平原稻谷飘香 D.山东半岛瑞雪迎春
12. 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
氏于事,则巫乙匠陶。“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A.族号 B. 邑号
C.爵号 D. 官名
13. 隋唐时期商业境界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其中有
A.废除五铢钱 B.市坊分区
C.实行两税法 D.草市兴起
14. 图3所示战役是
A.明朝与瓦刺之战
B.明朝与后金之战
C.清军反击噶尔丹之战
D.清军平定大小和卓之战

15. 表1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工业 其它经济类型工业
1978年 77.6 22.4
1997年 25.5 38.1 17.9 18.5

表1反映了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16. 17——18世纪,欧洲大陆仍处于以土地贵族和依附农民为主体的社会,而英国较早发
展成以土地贵族——中间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这表明
A.英国工业发展水平远高于欧洲大陆 B.欧洲大陆农业发展水平远高于英国
C.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工业革命 D.社会结果变迁与工业革命同步发生
17. 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63-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
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 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
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
A.背离了美国革命的原则 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利
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 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
18.1835年,印度总督本丁克决定:“英国政府的伟大目标英国式在印度本地人中间提倡
欧洲文艺和科学,所拨出的一切教育经费最好完全用在英语教育上。”这表明英国当局
力图
A.将英语教育融入印度本土教育 B.以行政手段促进印度基督教化
C.在印度大力推行西方文化 D.推动英国文化与印度文化结合
19.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德国在短短30年间,“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
变为以工艺技术、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促
成这一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A.垄断组织大量出现 B.从殖民地攫取巨额利润
C.自法国获得割地赔款 D.德意志统一的完成
20.在20世纪,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大英帝国、大日本帝国等帝国渐次消失,这反
映出
A.资本主义扩张的方式发生变化 B.第三世界兴起
C.经济实力的提高受到普遍重视 D.民主政体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1.1951年,美、英等国家在旧金山召开对日媾和会议,签订了对日合约。中国、朝鲜、
越南被排除在会议之外,参加过对日作战的印度和缅甸拒绝参加会议,苏联等国拒绝在合约上签字。该合约的签订违反了
A.《联合国家宣言》 B.《开罗宣言》
C.《雅尔塔协定》 D.《波茨坦公告》
2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影响力增强,一些亚洲国家独立后在经济上实行
“社会主义”,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工业体系。其中有
A.马来西亚 B.印度
C.新加坡 D.泰国
23.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保姆在总结20世纪的历史时说,最简单明了的一点,就是到了80年代,保加利亚与厄瓜多尔之间的相似之处,远比其各自与1939年时的本国或对方更为接近。他强调的是
A. 走向现代化的国家经济上共同之处增多
B.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C. 不同国家之间的社会发展水平差距缩小
D. 各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24.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如果2009年该国生
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
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
A.720万元,6元 B.720万元,5元
C.600万元,5元 D.600万元,6元
25.2009年4月,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5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
币结算试点。跨境贸易人民币核算
①将扩大人民币的职能从而使其成为世界货币
②使人民币在一些国际贸易中发挥流通手段的职能
③有利于中国国内物价保持稳定
④有利于降低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汇率风险
A.①③ B.②③ C. ①④ D.②④
目前,全国各地纷纷开展“家电下乡”活动,政府对农民购买家电产品给予补贴。
家电下乡受到农民的欢迎 回答26~27题。
26.“家电下乡”活动的推出有利于
①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②拉动国内的消费需求
③通过消费带动家电企业的生产
④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7.个别地方出现了不法商家借“家电下乡”销售伪劣产品坑害农民的现象,这种不法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
①自主选择权 ②知情权 ③公平交易权 ④求偿权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美国科研人员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青蛙触电般立即窜逃出去;又将青蛙放入凉水中,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温度的变化,确没有立即跳出去而逐渐丧失逃生能力。这种现象被称为“青蛙效应”。回答28~29题。
28.“青蛙效应”说明的关于事物发展状态的哲理是
①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是引起质变的量变
②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
③事物的质变就发生在无形的量变之中
④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9.人可以避免“青蛙效应”在于能居安思危,并因“思所以危”而“安”,其哲学道理是
①认识“危”的条件、根源和前景是实现“安”的必要前提
②认识“危”的必然性,则可以安之若素、泰然处之
③认识“安”与“危”的依存、贯通关系,顺应和迎接安危转化的趋势
④认识“安”与“危”的包含、转化关系,努力实现转危为安的趋安避危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0.中国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做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指出:“我之所以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就是因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带来巨大发展的肯定,其中包含的深刻这里是
①认识对象在变化发展,不能囿于静止的观点而无视其变化
②认识对象的改变,必然引起人们认识的改变
③看问题观点的改变,是认识结论变化的前提和基础
④看问题观点的不同,会导致对客观事物判断的差异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1.胡杨树生长在中国西北浩瀚的沙漠中,它扎根深,抗干旱,迎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强。人们赞美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称其为“英雄树”,誉之为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精神象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①可以激发人昂扬的精神状态,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积极的反作用
②可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相对独立性
③可以调动人的精神能量,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特殊决定作用
④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32.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下列选项中,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基本原则的是
①各级代表大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②在法律的制定上实行少数服从多数
③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大常委会负责 ④在贯彻执行上实行严格的责任制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33.在2009年3月十一届全国政协二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们就经济发张、民生保障、文化教育等建言献策,会议提案组共收到委员提案5571件。这说明
①人民政协是我国制定政策法律的重要机构
②人民政协建言献策是我国实现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
③提交议案是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根本途径
④提交议案是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
A.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3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国务院公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四条规定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从这里可以看出,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
①是该地方的最高权力机关
②可以依法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关法规
③有权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制定行政法规
④其自治权即立法和文化管理自治权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35.自1990年到2008年11月,中国共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22项,累计派出维和人员上万人次。2008年在海外执行维和任务的官兵有1900多人,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这充分表明
①中国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力量
②维和行动有利于实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③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④维和行动有利于扩大中国同联合国其他成员国的军事联系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4大题,共160分。
36.(36分)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同期,图4所示国家成为所在大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国。

(1) 简述该国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10分)
(2) 说明该国有利于花卉生长的自然条件。(13分)
(3) 概述该国发展花卉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13分)
37.(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国必有学而始立,学必以粹为有用。国不学则不国,学非粹则非学。非学不国,其将何以自存矣! ——邓实:《国粹学》(1902年)
国学者何?一国所自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者也。国学者,与有国以俱来,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君子生是国,则通是学,知爱其国,无不知爱其学。
——邓实:《国学讲习记》(1905年)
十五世纪为欧洲古学复兴之世,而二十世纪则为亚洲古学复兴之世。夫周秦诸子,封建之压制,犹之汉武之罢黜百家也。呜呼!西学入华,宿儒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于是而周秦学派遂兴,吹秦灰之已死,扬祖国之耿光。亚洲古学复兴,非其时邪?
——邓实:《古学复兴论》(1905年)
(1) 概括指出邓实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异同。(8分)
(2) 邓实认为“亚洲复学复兴”犹如欧洲文艺复兴。评析这一观点。(12分)
(3) 邓实的主张代表了当时的一种思潮。指出这一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作用。(12分)
38.(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废除人民公社,确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粮食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农产品供应日益丰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十三亿人口吃饭问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蓬勃发展,农村市场兴旺繁荣,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亿万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据统计,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在1978乃约有2.5亿,到2007年末减少为1479万;农民人均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

(1) 根据表2描述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指出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6分)
(2) 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途径是大力发展农业,根据所学经济学知识,提出发展农业的有效经济措施。(6分)
(3) 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从党的宗旨出发解决农民脱贫致富问题的。(10分)
(4)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改革发展中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10分)
39.(60分)阅读分析资料和图5,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鲁)肃对(孙权)曰:“……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缝隙,可乘之机)……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刘表死,苏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三国志•鲁肃传》
材料二
(诸葛)亮答(刘备)曰:“……今操已拥兵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托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从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壶桨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三国志•诸葛亮传》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鲁肃和诸葛亮对荆州认识的相同之处。(4分)
(2) 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鲁肃和诸葛亮提出的战略目标及实现步骤。(12分)
(3) 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荆州问题对孙、刘双方未来关系的影响。(4分)
图5示意古荆州部分地区。

(4) 据图5分析古荆州地区的交通区位。(12分)
(5)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但是荆州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8分)
材料三
三国时期的荆州地区包括现在的湖北、湖南部分地区。这一区域位于我国经济梯次发展战略的中部。为统筹区域经济发展,近年来国家推进“中部崛起“战略,确定其为重点开发区域,拟加大对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财政投入,从而使该地区面临吸纳资源、资金和人才的绝好时机。同时,东部发达地区进入产业升级换代的新阶段,也使该地区具有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在“中部崛起”战略的指导下,位于该地区的甲地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在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表3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表(%)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78年 全国 28.2 47.9 23.9
甲地 51 30 19
2007年 全国 11.3 48.6 40.1
甲地 29.7 33.5 36.8
(6)根据表3,指出甲地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经济发展的特点。(10分)
(7)运用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结合材料分析三国时期的荆州地区在当时和现在所处地位的不同。(10分)

F. 历史3解析

二十年(1956-1976)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失误及其原因。教训
一、探索。成功的探索。1.中共八大2.调整期 纠正农村 左倾错误
二、失误。1.生产力“大跃进”。2、生产关系 人民公社化运动 3、文革十年

原因、客观:中共对国情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主观、1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照搬苏联模式2对社会主义建设认识不足3违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4没有正确认识处理左倾错误使之蔓延

三、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 按客观规律办事2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3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4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发展,搞好综合平衡。

十年建设探索时期的失误造成的危害
1、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率严重失调
2、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大炼钢铁破坏了生态平衡
4、也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根本原因

195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共产党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特色和原因
一、特色:1经纪商,通过赎买的方式改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实现和平过渡 2政治上,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民主协商,于民主党派长期并存,互相监督
二、原因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民族资本主义是先进的经济成分,冲击了封建自然经济2民族资产阶级和共产党一起为民主革命的胜利作出过贡献3民族资产阶级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经济体制改革
1.必要性。,a。计划经济体制存在严重弊端,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b适应世界技术革命的迫切需要
2.前提,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3.目的。解放生产力
4.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措施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特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6.本质 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原因。1.是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生产力发展2改革开放以后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发展了生产力,积累了经验3.邓小平的南方讲话中冲破了思想束缚,4.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世界经济全球化趣事,要求经济改革有重大发展

1所谓市场经济,是指建立在社会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它是人类现代化进程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与所有制、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无关,它本身不存在“资”“姓”“社”的区别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市场经济,其特征是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与其他所有制和分配方式并存

标志。内容,党的十四大,邓小平的南方讲话
特点。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2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3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4以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实行、、、的意义
1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成为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2到21世纪,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3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奇迹3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人民生活从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

党的第十三届三中全会
时间 地点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
中心议题 讨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3 主要内容 确
4 历史意义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时期的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也是在这一次会议上开始形成的,这次会议还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的原因
1.由中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中国是农业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农村,农村的稳定决定了中国的稳定,
2.在农村改革不会引起太大的动荡和风险,而城市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现代化大生产,风险较大,
3.在经济体制改革前,有些地方的农民已经自发组织起来,实行包产到户,成为改革的先声.党中央正是在综合他们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对其加以肯定和推广的。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980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1988 中国设立海南省。海南经济特区。
1984 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又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上海浦东
1历史原因 上海在历史上开放早,经济实力雄厚
2地理原因 上海地处长三角地带,资源丰富,交通发达
3人才技术 人才多,技术先进
4政策导向 国家决定开发上海浦东是为了示范带动 作用:使他们更加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
原因 文革导致我国经济科技等方面远远落后于世纪2通过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吸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经济建设步伐 3适应当今形式发展的需要
前提。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 特点。点--经济特区(原因,历史上这些地方与海外有密切交往,基础好,b紧靠国际市场,深圳珠海与澳门香港为邻,厦门面对台湾,vc交通便利,深圳是我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地通道。汕头厦门是中国南方重要海运港口d以广阔经济腹地为依托,e华侨较多f资源丰富 线--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面--由沿海向内地延伸

经济特区的作用。经济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方面,成为全国的排头兵,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实行特殊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的特区,也是经济体制改革实验的适宜场所

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的层次 特点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江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城市
特点 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实践: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以重工业为主,(结合历史地图册记住这时期的成就)。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经验教训:①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②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③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的水平相适应。④必须发扬民主,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反对个人崇拜。反右更要反“左”
(2) 了解中共八大主要内容:1956年;大会正确分析了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我国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尽快将我国有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先进的工业国。是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次成功探索。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3)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及意义:
内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还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改革开放与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点。
这次会议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束缚,重新树立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意义:①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②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③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4) 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最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地区——安徽、四川。作用:极大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5) 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内容: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在所有制改革方面:那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改革方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作用:通过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6) 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
? 经济特区——深圳(第一个 1980年)、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 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沿海开放城市和其他开放城市,划出一定的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引进外资为主,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加工出口产品为主,具有人才、技术、知识密集等特点,是新型的经济区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 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国务院先后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0年4月,中央政府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20世纪90年代,上海浦东成为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7) 了解中共十四大的主要决定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 了解近代“断发易服”、西装传入和中山装流行等物质生活变迁的史实
史实:①西装传入:广州、上海等地买办最早传起西装。洋务运动期间,留美幼童也开始穿西装。②“断发易服”:洋务运动期间,留美幼童揭开“断发易服”的序幕。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革命色彩。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③中山装: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倡中山装。
? 了解近代“废止缠足”与婚姻自由的习俗
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派,主张 “废止缠足”,改革传统婚姻制度。
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 了解中国铁路的诞生
? 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唐胥)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 了解中国电讯事业的发展
19世纪70年代,丹麦电报公司架到上海,并建立第一个电报机房。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20世纪初,上海崇明海装置无线电台,并设有无线电报局。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清政府到20世纪初才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
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
? 知道中国近代前期的一些代表性报刊
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昭文新报》,一般被认为是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宣传维新改良思想。辛亥革命时期《民报》,宣传革命思想。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新青年》,宣传新文化。
? 了解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1905年,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1935年,电影《渔光曲》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这是中国第一步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 了解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原因: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②国民贫富差距拉大。③一系列的投机活动: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股票投机。
标志。1929年十月二十四日,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股市崩溃
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

1929-1933年经济危机首先爆发在美国。②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大③影响:加深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各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是世界局势变得动荡不安。
? 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历史背景:①胡佛的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动荡。②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希望能够迅速摆脱经济危机。③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主要内容:见课文P85,重点:工业,首先金融业。
?
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与作用
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作用:①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危害程度。②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③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模式,资本主义世界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注意:由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混合经济”和福利国家。了解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第七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 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形势:①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反苏维埃政权②1918年开始的国内战争的需要。内容: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
必要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日益显现,苏俄广大的农民、工人和士兵队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1921年2月,彼得格勒附近的海军基地喀琅施塔得发生反政府兵变,反映出国内出现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 了解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作用:
① 内容:农业方面,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还允许农民出租土地,使用雇佣劳动。
工业方面,中小企业以出租的方式交给原来的业主经营,允许国内外资本家投资开发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
贸易方面,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分配方面,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以工人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为依据的按劳分配。
② 作用: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治形势。找到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斯大林模式”
? 列举“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经济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经济效益低下;牺牲农民利益,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停滞不前。
? 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
① 政治方面: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强调集体领导
② 经济方面:减轻农民负担,大力开垦土地,大种玉米,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精简机构。(对农业政策的调整,是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
? 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后果
① 内容:经济方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② 后果:1991年苏联解体。
③ 注意分析对中国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 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① 1944年7月,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协定》得以签署。1945年12月,根据协定,联合国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成立 。美国控制了两大国际金融机构,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
? 了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
① 建立:1947年10月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48年1月1日开始实施。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 了解欧洲联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
① 欧洲联盟的成立:1992年,欧共体12过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11月,《欧洲联盟条约》正式生效,欧盟成立。
② 欧盟的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度。
③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1992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正式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 了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情况
① 1989年11月,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在堪培拉召开,标志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② 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中国台北和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加入。
③ 宗旨:1991年11月,《汉城宣言》,正式确立组织的宗旨和目标。
④ 自成立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 三个方面取得了成就。
世界经济全球化
? 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
① 世界贸易组织从关贸总协定发展而来。
1995年1月1日起,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开始运作,标志着规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
? 理解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① 作为国际性贸易组织,世贸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 市场开放 ,调节贸易纠纷 ,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 自由 化。它通过多边贸易,促使各成员之间逐渐取消贸易壁垒,使贸易更加自由地进行,使各国通过贸易获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它还通过争端解决机制,为各成员提供建设性和公平合理的解决贸易纠纷的方案。
? 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经过
① 1947年,中国参与签定《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是创始员之一,后被台湾当局非法占据
②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 认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一把双刃剑。
① 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②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加入的影响
1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同时也将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建立万丈的世界贸易体系
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也带来压力和严峻的挑战,中国企业正在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以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式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1.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表现是1944年确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建立了关贸总协定)
2.两极格局形成 但苏联在经济上还是无法与美国抗衡
3.20世纪70年代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引发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 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4.西欧和日本相继崛起 20世纪70年代 在资本主义世界与美国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5.二十世纪后半期亚洲国家相继崛起
6.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加强

G.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19世纪后半期,德国在

德国在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兴衰是历史的一面镜子。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直到1870年至1900年,德国的工业发展才形成一股真正的洪流,把这种发展速度的加快叫做“革命”是适当的。德国正是在这期间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国家……一些作为“未来”工业时代标志的新兴工业,像电气工业、化学工业、光学工业等,得到最早的开发和扶持。……德国的综合国力很快赶上和超过英国和法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科技化工业强国。

——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二? 不可一世的纳粹政权仅仅存在12年就兵败国亡,其暴兴速亡的反常曲线给世人留下很大的思索空间。从显性的历史发展进程来看,纳粹体制是被外力打败的。……从更深的层次看,20世纪的人类社会,世界整体发展的进程在加快,民众的民主意识在提高,纳粹政权鼓吹并实施的专制恐怖统治和民族沙文主义行为,严重违背了时代精神,是注定要失败的。

——齐世荣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的历史演变》

材料三表5:1951-1966年联邦德国经济增长率表

——数据2000年第28期《德国经济研究所DIW周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870年后德国经济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纳粹德国迅速败亡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联邦德国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从经济、外交两个方面分析联邦德国政府为此发挥了哪些作用?(10分)

=============================================================


答案

(1)变化:工业领域特别是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迅速上升;新兴工业部门出现并发展迅速;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传统产业部门逐步向现代化转化;德国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主要经济指标赶超英法。(每点1分,写到其中4点即可给4分)


原因:1871年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德意志统一,建立帝国,为工业革命创造有利条件。(2分,若学生答:德国获得了法国的赔款和矿产资源,也可得2分)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确立了德国联邦制体制和君主立宪政体,为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奠定政治基础。(2分)德国抓住了刚刚兴起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迅速崛起。(或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之一)(2分)

(2)原因: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成立,对迅速战胜纳粹德国起了决定性作用;(2分)纳粹政权鼓吹并实施的专制恐怖统治和民族沙文主义行为,严重违背了追求民主的时代精神;(2分)纳粹政权在战略战术中有不少失误之处,如在尚未征服英国的情况下大举入侵苏联,东西两线作战,犯了兵家大忌。(2分。举出其他言之成理的例证也可给1分。)

(3)状况:联邦德国经济复兴并持续增长。(2分)

经济上:政府建立了介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2分)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2分,写到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或社会市场经济的其中1个内容也可给2分。附内容: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用收入调节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

外交上:与法国、意大利等国共同合作,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欧洲的统一。(4分,答到欧洲的联合可给2分,答到正确的2个事例可给2分。答欧洲共同体、欧盟不给分,因为图中数据截止到1966年。)

H. 高考文中历史部分古文翻译

13.B 下面是试题和答案,你看下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据此完成1~3题。
1. 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厂应接近
A.原料产地 B.销售市场
C.能源基地 D.研发基地
2. 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用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
A.减轻大气污染 B.减轻“白色污染”
C.促进生物多样性 D.减轻酸雨危害
3. 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
A.河南省 B.山东省
C.四川省 D.吉林省
图1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读图1完成4~5题。

4. 1951-2000年,该国
A.是人口净迁入国 B.人口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
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 D.人口增长了15.1%
5.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
A. 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
B. 可能位于欧洲
C. 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
D. 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
图2中,H地给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相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约200千米的速度东移。据此完成6~8题。

6. H地与甲聚落的相对高差约为
A.800米 B.1500米
C.1800米 D.2100米
7.上午10时,H地气温为12 ℃,甲聚落气温为17 ℃。到15时甲聚落的气温最接近
A.15 ℃ B.18 ℃
C.21 ℃ D.24 ℃
8.甲聚落第三天的天气状况为
A.晴天转阴雨 B.大风有浮尘
C.晴暖有微风 D.阵风间暴雨
某旅游团希望在杭州西湖欣赏“雷峰(塔)夕照”的同时,也领略“月到中天(亮高度最大),水面风来”的情境。(注:月球公转周期约为30天,农历初一月球在天中的视位置最靠近太阳)。完成9~11题。
9.若该旅游团在某日16时左右看到了“月到中天”,则该日是农历
A.初二 B.初五
C.初八 D.十一
10.若该旅游团在某日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则该日是农历
A.初三 B.初五彩缤纷
C.初八 D.十一
11.若该旅游团在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并欣赏到“雷峰夕照”,那么这时
A.华北平原小麦丰收在望 B.长江三角洲由菜花盛开
C.松嫩平原稻谷飘香 D.山羊半岛瑞雪迎春
12.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宜¬……氏于事,则巫乙匠陶。”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A.族号 B.邑名 C.爵号 D.官名
13.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
A.废除五铢钱 B.市坊分区
C.实行两税法 D.草市兴起
14.图3所示战役是
A.明朝与瓦刺之战
B.明朝与后金之战
C.清军反击喝尔丹之战
D.清军平定大小和旱之战
15.表1 1979、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 国有及国有
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工业 其他经济类
型工业
1978年 77.6 22.4
1997年 25.5 38.1 17.9 18.5
表1反映了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份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16.17-18世纪,欧洲大陆仍处于以土地贵族和依附农民为主体的社会,而英国较早发展成以土地贵族-中间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这表明
A.英国工业发展水平远高于欧洲大陆 B.欧洲大陆农业发展水平远高于英国
C.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工业革命 D.社会结构变迁与工业革命同步发生
17.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63-197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
A.背离了美国革命的原则 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
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持 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
18. 1835年,印度总督本丁克决定:“英语政府的伟大目标洞庭湖 该是在印度本地人中间提欧洲文艺和科学,所拔出的一切教育经费最好完全用在英语教育上。”这表明英国当力图
A.将英语教育融入印度本士教育
B.以行政手段促进印度基督教化
C.在印度大力推行西方文化
D.推动英语文化与印度文化结合
19.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德国在短短30年间,“从一个‘诗人思想家’的民族变为以工艺技术、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的显著特征的民族”。成这一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A.垄断组织大量出现 B.从殖民地攫取巨额利润
C.自法国获得割地赔款 D.德意志统一的完成
20.在20世纪,奥利帝国、德意志帝国、大英帝国、大日本帝国等帝国渐次消失。这映出
A.资本主义扩张的方式发生变化 B.第三世界兴起
C.经济实力的提高受到普遍重视 D.民主政体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1. 1951年,美、英等国在旧金山召开对日嫦和会议,签订了对日和约。中国、朝鲜越南被排除在会议之外,参加过对日作战的印度和缅甸拒绝参加会议,苏联等国绝在和约上签字。该和约的签订违反了
A.《联合国家宣言》 B.印度
C.《雅尔塔协定》 D.泰国
23.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总结20世纪的历史时说,最简单明了的一点,就是到80年代,保加利亚与厄瓜多尔之间的相似之处,远比其各自与1939年时的本国或方更为接近。他强调的是
A.走向现代化的国家经济上共同之处增多
B.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C.不同国家之间的社会发展水平差距缩小
D.各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24. 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
A.720万元,6元 B.720万元,5元
C.600万元,5元 B.600万元,6元
25.2009年4月,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5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①将扩大人民币的职能从而使其成为世界货币
②使人民币在一些国际贸易中发挥流通手段的职能
③有利于中国国内物价保持稳定
④有利于降低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汇率风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目前,全国各地纷纷开展“家电下乡”活动,政府对农民购买家电产品给予补贴家电下乡受到农民的欢迎。回答26~27题。
26.“家电下乡”活动的推出有利于
①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②闰动国内的消费需求
③通过消费带动家电企业的生产
④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
A. ①② B. ①②③④ C. ①④ D. ①③
27.方出现了不法商家借“家电下乡”销售伪劣产品坑害农民的现象,这种不法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
①自主选择权 ②知情权 ③公平交易权 ④求偿仅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美国科研人员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青蛙触电般立即窜逃出去;又将青蛙放入凉水中,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温度变化,却没有立即跳出去而逐渐丧失逃生能力。这种现象被称为“青蛙效应”。回答28~29题。
28.“青蛙效应”说明的关于事物发展状态的哲理是
①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是引起质变的量变
②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
③事物的质变就发生在无形的量变之中
④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9.人可以避免“青蛙效应”在于能居安思危,并因“思所以危”而“安”,其哲学道理是
①认识“危”的条件、根源和前景是实现“安”的必要前提
②认识“危”的必须性,则可以安之若素、秦然处之
③认识“安”与“危”的依存、贯通关系,顺应和迎接安危转化的趋势
④认识“安”与“危”的包含、转化关系,努力实现转危为安和趋安避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0.中国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做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指出:“我之所以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就是因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发展的肯定,其中包含的深刻哲理是
①认识对象在变化发展,不能囿于静止的观点而无视其变化
②认识对象的改变,必然引起人们认识的改变
③看问题观点的改变,是认识结论变化的前提和基础
④看问题观点的不同,会导致对客观事物判断的差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③
31.胡杨树生长在中国西北浩瀚的沙漠中,它扎根深,抗干旱,迎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强。人们赞美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倒,倒而千年不朽”,称其为“英雄树”,誉之为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精神的象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①可以激发人们昂扬的精神状态,体现了意对物质的积极的反作用
②可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国,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相对独立性
③可以调动人的精神能量,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特殊决定作用
④可以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32.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下列选项中,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基本原则的是
①各级代表大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②在法律的制定上实行少数服从多数
③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大常季委会负责
④在贯彻执行上实现严格的责任制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33.在2009年3月十一届全国政协二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们就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化教育等建言献策,会议提案组共收到委员提案5571件。这说明
①政协是我国制定政策法律的重要机构
②人民政协建言献策是我国实现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
③提交议案是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根本途径
④提交议案是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34.民族区域自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国务院公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侯办法》第四条规定,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从这里可以看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①是该地方的提高权力机关
②可以依法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关法规
③有权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制定行政法规
④其自治权即立法和文化管理彼治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5.自1990年到2008年11月,中国共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22项,累计派出维和人员上万人次。2008年在海外执行维和任务的官兵有1900多人,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这充分表明
①中国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力量
②维和行动有利于实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③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④维和行动有利于扩大中国同联合国其他成员国的军事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4大题,共160分。
36.(36分)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同期,图4所示国家成为所在大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国。

(1) 简述该国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10分)
(2) 说明该国有利于花卉生长的自然条件。(13分)
(3) 概述该国发展花卉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13分)
37.(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国必有学而始立,学必以粹为有用。国不学则不国,学非粹则非学。非学不国,其将何以自存矣!
——邓实:《国粹学》(1902)
国学者何?一国所自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者也。国学者,与有国以俱来,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去。君子生是国,则通是学,知爱其国,无不知爱其学。
——邓实:〈国学讲习记〉(1905年)
十五世纪为欧洲古学复兴之世,而二十世纪则为亚洲古学复兴之世。夫周秦诸子,则犹之希腊七贤也。土耳其毁灭罗马图籍,犹之赢秦氏之焚书也。旧宗教之束缚,贵族封建之压制,犹之汉武之罢黜百家也。呜呼!西学入华,宿懦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于是而周秦学派遂兴,吹秦灰之已死。扬祖国之耿光。亚洲古学复兴,非其时邪?
——邓实:〈古学复兴论〉(1905年)
(1) 根据指出邓实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异同。(8分)
(2) 邓实认为“亚洲古学复兴”犹如欧洲文艺复兴。评析这一观点。(12分)
(3) 邓实的主张代表了当时的一种思潮。指出这一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作用。(12分)
38.(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党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废除人民公社,确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粮食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农产品供应日益丰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十三亿人口吃饭问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蓬勃发展,农村市场兴旺繁荣,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亿万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据统计,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在1978年约有2.5亿,到2007年末减少为1479万;农民人均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
材料二
表2 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构成统计
年份 家庭人均纯收入指数
(1978年=100) 食品支出% 交通通讯
支出% 文教娱乐用品
及服务支出%
1985 268.9 57.79 1.8 3.9
1990 311.2 58.80 1.44 5.37
1995 383.6 58.62 2.58 7.81
2000 483.4 49.13 5.58 11.18
2005 624.5 45.48 9.59 11.56

(1) 根据表2描述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指出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什么问题。(6分)
(2) 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途径是大力发展农业,根据所学经济学知识,提出发展农业的有效经济措施。(6分)
(3) 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从党的宗旨出发解决农民脱贫致富问题的,(10分)
(4)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改革发展中为什么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10分)
39.(60分)阅读分析资料和图5,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鲁)肃对(孙权)曰:“•••••••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缝隙,可乘之机)••••••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刘表死,肃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材料二
(鲁)肃对(孙权)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今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困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阴,西和谐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熟收不箪食壹将以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鲁和诸葛亮对荆州认识的相同之处。(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鲁肃和诸葛亮提出的战略目标及实现步骤。(12分)
(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荆州问题对孙、刘双方未来关系的影响。(4分)
如4示意古荆州部分地区。

(4)据图5分析古荆州地区的交通地位。(12分)
(5)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当时荆州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8分)
材料三
三国时斯的荆州地区包括现在的湖北、湖南部分地区。这一区域位于我国经济梯次发展战略的中部。为统筹区域经济发展,近年来国家推进“中部崛起”战略,确定其为重点开发区域,拟加大对该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等财政投入,从而使该地区而临吸纳资源、资金和人才的绝好时机。同时,东部发达地区进入产业升级换代的新阶段,也使该地区具有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在“中部崛起”战略的指导下,位于该地区的甲地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在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78年 全国 28.2 47.9 23.9
甲地 51 30 19
2007年 全国 11.3 48.6 40.1
甲 29.7 33.5 36.8
(6)根据表3,指出甲地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经济发展的特点。(10分)
(7)运用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结合材料分析三国时期的刑州地区在当时和现在所处地位的不同。(10分)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
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1.A 2.B 3.D 4.A 5.B
6.B 7.D 8.C 9.B 10.C
11.A 12.C 13.B 14.C 15.D
16.C 17.B 18.C 19.D 20.A
21.A 22.B 23.A 24.C 25.D
26.B 27.C 28.C 29.D 30.B
31.A 32.C 33.B 34.B 35.A
第II卷共4大题,共160分。
36.(36分)
(1)位于南美洲(西)北部,赤道从北部穿过(位于低纬地区或热带地区),西临太平洋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多高峰。
(2)(地处低纬),雨量较充沛, (地势较高)常年光照充足,气候温暖,年温差小
(3)通过航空运输, 可以方便联系北美、欧洲等花卉消费市场。
该国(为发展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 (政府决策)推动花卉种植和出口。
37.(32分)
(1)同:反对儒学独尊。
异:邓实:倡导国粹立国,认为西学与传统文化相通。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认为传统文化禁锢思想,阻碍社会进步。
(2)评分标准:(1)答案应包括四个方面:①对文艺复兴的认识;②对“亚洲古学复兴”论的看法;③分析两者异同;④总体评价。
(2)评析须有史实、有分析、有论点,言之成理。
(3)历史背景: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新;探索教国之路;传统文化的影响。
作 用: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保持民族自信;易导致复古守旧,不足以挽救民族危机。
38.(32分)
(1)从长期趋势看,食品支出比重下降,交通通讯支出、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比重上升。 这说明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的比重下降,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的比重提高,说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改善,消费质量提高。

I. 高2历史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它选出来,并把它前面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每小题2分,共48分。)
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西方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积累原始资本、抢占商品市场、强占原料产地、拓展殖民地,使东方日益从属于西方。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6题。
1.欧洲航海家首次发现新大陆的航行的出发地是右图中的
2.一个英国政论家描述英国时这样说道:“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这种按照自然法则,用原料换成制成品的方法使各个国家相互服务,显示人类的兄弟之情。”这段描述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英国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中国沦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成为英国经济的附庸
C.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D.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为了开展某研究性课题,同学们搜集到中国通商口岸兴建大批外资企业、英国在印度大力投资修筑铁路、法国高利贷资本发达、美孚石油公司的石油产量占全美产量的90%以上等相关资料。该研究性课题的主题最可能是
A.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B.资本主义国家大肆资本输出
C.资本主义国家垄断组织的形成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4.依照中国刑法第四十八条、第三百四十七条的规定,2009年12月29日上午,英国毒贩阿克毛?沙伊克在新疆乌鲁木齐市被注射执行死刑,成为第一个在中国被判处死刑的英国人。“阿克毛案”被誉为“迟到了一百多年的审判”。19世纪40年代英国毒贩在中国肆意妄为却能逍遥法外,是受益于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黄埔条约》 D.《天津条约》
5.光绪帝诗云:“城上神威炮千斤,枉资剧冠挫我军。后来无道终许汝,致远深沉第一勋。”此诗反映的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19世纪晚期,美德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采用新技术新设备 B.在世界占有广阔的殖民地
C.拥有统一的国内市场 D.垄断组织发展的程度比较高
思想文化的发展往往走在政治变革之前,对人类文明的进步起重要作用。根据相关知识回答7—9题。
7.“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天体运行之道路》。”将《天体运行之道路》作为中世纪科学终结的标志是因为它
A.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
B.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C.撼动了中世纪神学基础,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
D.概括了宇宙运动规律,指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
8.欧洲文艺复兴和中国维新思想都被称为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都宣扬天赋人权、民主法制 B.都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C.都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 D.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武器
9.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这里的“陈腐”与“过火”思想分别是指
A.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 B.民主科学和实业救国
C.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 D.新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对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近代化进程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0—15题。
10.在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各国实行了不同的土地政策,其中阻碍工业革命进程的是
A.圈占土地建立资本主义农牧场 B.以法律形式保障小农土地所有制
C.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D.开垦西部土地建立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
11.1804年8月9日,曼彻斯特某棉纺织厂厂主激动地对工人们说:“这一批布我们也能在一小时内完工啦!”四位同学对这则材料发表了如下看法,最为合理的看法是
甲:这太夸张了,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织好一批布料
乙:这是真实的,因为我听说这则材料来自于一位学者的著作
丙:这有可能,厂主可能招募了大批工人,以完成任务
丁:这有可能,厂主可能引进了机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A.甲 B.乙 C.丙 D.丁
12.“1815年,法国与英国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地位的失败,标志着伦敦将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此后,法国再也未能重现其往日作为“超级”大国的辉煌,她已沦为二流强国。”这段材料所述状况产生的原因是
①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而法国尚未开展工业革命
②1789年到1815年法国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动荡
③启蒙思想对英法两国的不同影响
④18世纪英法争夺欧洲霸权和殖民地战争,法国战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3.“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日本社会生活的这种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近代西方文明的影响 B.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C.明治政府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D.人们思想文化观念的改变
14.随着轮船、火车、汽车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主要反映了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
A.加强了中国各地之间的联系 B.导致了中国人口迁移
C.冲击了中国的封建等级制度 D.冲击了中国人的传统观念
15.全世界最大的博览会将于2010年在中国上海举办,上海世博会将是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下列图片不是上海近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是

A.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荣氏兄弟创办福新面粉公司

C.严复创办《国闻报》 D.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政治民主化体现了人类社会由专制向民主、由人治向法治演变的过程。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6—21题。
16.“与别国不同,英国没有固定的国庆日,国王的生日就是国庆节……在各种宴会上,人们会为国王的健康干杯,却从不提议为首相祝酒。”这种持续至今的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英国人有许多保守习惯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保留了封建残余
C.英国国王的权力超过了首相的权力 D.英国国王与首相的权力相互制约
17.美国经济的整体下滑虽然被抑制,失业率却呈螺旋上升之势。2009年12月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发表讲演时提出了促进就业、降低失业率等新举措。这些新举措需要国会通过才能付诸实施。奥巴马表示,实施这些措施所需的资金总额将取决于国会通过的计划规模。有人通过这一事件对美国的政治体制作出了如下评价,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美国总统与国会是相互制约的关系 ②美国总统拥有制定政策法规的权力
③美国国会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④美国政治体制成功地实践了三权分立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④
18.以图证史是历史研究的新方法,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下列图片反映文献为近代社会提供法律规范的是
A.《论法的精神》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19.1830年7月27-29日,法国议会将路易?菲利浦推上最高权力宝座,史称“光荣三日”,“光荣”的含义源自英国“光荣革命”。据此推断“光荣三日”后法国的政体应该是
A.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制 C.民主共和制 D.责任内阁制
20.当你的老师谈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法西斯主义、黑人民权运动等史实时,你不由自主地想到的历史概念是
A.三权分立 B.社会保障 C.人权 D.君主立宪
21.下图是一份报纸的号外,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这是1920年一份报刊 B.报到的新闻焦点城市可能是北京
C.表明工人阶级已经登上政治舞台 D.抨击南京政府失败的外交政策
工业革命后,世界上出现了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三股思想潮流。根据相关知识回答22—23题。
22.中国辛亥革命的爆发反映了
A.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潮流 B.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潮流
C.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潮流 D.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潮流
23.下列与民族主义进步潮流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拉美独立运动彻底铲除了封建主义
B.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先进的领导阶级
C.亚洲的觉醒反映了旧式民族解放运动的典型特征
D.塞尔维亚的参战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24.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在这里,雅克?勒高夫强调的是
A.从社会各方面发展的角度阐释历史 B.以关注下层民众的视野认识历史
C.以辩证发展的眼光研究历史 D.从与现实联系紧密的角度探索历史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问答题(共52分)
25.(22分)实现工业化是世界近代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趋势。世界近代史上两次工业革命使欧美国家相继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同时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也卷入到工业化潮流之中。工业化这把双刃剑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上半期英国基本完成工业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的三大条件。(6分)
材料二:美国钢铁业统计表
年份 1870 1900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工人总数(人) 78 000 272 000
产量(吨) 3 200 000 29 500 000
投资额(美元) 121 000 000 590 000 000
(2)材料二反映了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钢铁业的发展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化进程中取得了怎样的成果?(4分)
材料三:农业是我国古代的主导产业,它为我们在历史上的不断进步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直到近代,作为一个已经落后于世界的传统农业型国家,我们在西方国家开始进行工业革命一百年后,终于也迈开了近代工业使用动力机械的步伐。然而中国的最初90年,却步履维艰,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国传统农业大国的地位才得以改变。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迈开了近代工业使用动力机械的步伐”是从哪一历史活动开始的?中国工业化“最初90年步履维艰”的客观因素是什么?(6分)
材料四: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它反映了各方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意愿。12月19日会议以决定附加文件方式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 在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方面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气候安全、生态安全和低碳发展等一系列崭新的理念,可能会导致人类的生活方式、经济模式和国际格局进一步演变。
(4)结合世界近代工业化进程中机器动力装置的创新发明和能源的开发利用,简要指出材料四所述会议召开的历史渊源,它给当代各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启示是什么?(6分)

26.(共30分)世界近代史是一部欧美各族自强复兴的历史,欧美各国迅速崛起,成为世界近代文明的中心。中华民族却落后于世界近代化进程近一个世纪,直至新中国的成立,才奏响了民族复兴的序章,打开重返世界舞台中心的命运之门。这一段近代各民族复兴的历史发人深省。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英属北美13块殖民地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同时,在长期的交流、融合过程中,英语成为来自各移民的共同语言,逐渐产生了共同的文化。在此基础上,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民族意识逐渐觉醒。美利坚民族的形成使北美13块殖民地各自为阵的反英的民族独立战争统一了起来……
……这场战争最终清除了联邦只是一个各州的联盟,而其成员可以随意退出的观念。如今成功地取代它的是另一种观念,即美国不是由各成员州组成的,而是一个不可改变的团结在一起的人民组成的一个整体,即一个民族国家。
——R?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一中美国通过哪一场战争成为了“一个不可改变的团结在一起的人民组成的一个整体,即一个民族国家”?这场战争为美利坚民族的崛起提供了什么条件?(10分)
材料二: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德国在短短30年间,“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成为了一个以工艺技术、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下图反映了德意志某一历史时期的版图变化状况。

(2)根据材料二,指出德意志民族开启近代民族复兴之路的前提是什么?它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此后,促成德意志民族在短短30年间发生巨变的主要内外因素又是什么?(8分)
材料三:19世纪以后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民族强大的感情,但都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
(3)概括材料三反映出的狭隘民族主义的内容。面对欧洲狭隘民族主义的泛滥,近代前期中华民族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变革,你认为哪一事件对近代中华民族复兴最具进步意义,并说明你的理由。(8分)
(4)谈谈你从近代世界各国民族复兴中得到的启示。(4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5 AADAC 6—10 BCDCB 11—15 DDBDC
16—20 BCDBC 21—24 BCB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25题22分,26题30分,共52分。)
25.(共22分)
(1)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2分)
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资金来源;(2分)
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较早瓦解,提供了劳动力资源。(2分)
(2)特征: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钢铁业出现了垄断组织)。(2分)
成果:美国工业产量巨增,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家。(2分)
(3)洋务运动。(2分)
客观因素:自然经济的阻碍;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阻挠破坏。(4分)
(4)历史渊源:第一次工业革命改良蒸汽机的出现推动了煤的开采和使用,造成了环境污染;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的开采和使用,加剧了环境污染。(4分)
启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等。(2分)
26.(共30分)
(1)原因:统一的国内市场;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文化。(4分)
战争:南北战争。(2分)
条件: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4分)
(2)前提:德意志的统一。(2分)
方式: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2分)
内因:两次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外因:殖民扩张。(4分)
(3)内容:本民族利益至上,排斥敌视掠夺其他民族。(2分)
最具进步意义的政治变革:戊戌变法或辛亥革命。(2分)
理由: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中国民族复兴的进程。(4分)
(4)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民族复兴的前提;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实力;走和平发展之路。(4分)

阅读全文

与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