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马克布洛赫德<历史学家的技艺>,以"历史学的价值"为论题,写一篇读书报告。谁会啊,帮个忙
ding
2. 马克·布洛赫的介绍
马克·布洛赫(Marc Bloch)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年鉴学派”早为人知,言必称“新史学”的大有人内在,他的容《封建社会》也已有了中译本。最近,伽利玛出版社将布洛赫的作品结集《历史、大战、抗战》(L'Histoire,la Guerre,laRésistance),校订者是他的儿子埃蒂安,厚达1176页。与此同时法国的人类科学出版社从德文本译出乌尔里希·劳尔夫(Ulrich Raulff)的《马克·布洛赫:二十世纪的历史学家》,可作学术史,也可当作史论阅读,评者称笔法精严。此类学者评传,实是初学者的法门,既有总体的学术脉络,又有“八卦”可读。
3. (世界历史)布洛赫(ERNST BLOCH)思想
布洛赫的哲学以“抄希望”为本体,用“尚未”范畴把世界描述为一个过程,提倡乌托邦精神,充分发挥想象的创造力去构思未来。在他看来,事物之所以是一个尚未完成的过程,是因为事物内部具有一种不断向前的“潜在——倾向性”。这种倾向也就是目的、需要、期待,也就是他所概括的“希望”。“希望”不仅是人的主观需求,也是“客观实在整体内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人类历史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
布洛赫(Ernst Bloch 1885—1977) 德国著名哲学家。出生于巴伐利亚路德维希港一个铁路职员家庭。他智力早熟,兴趣广泛,在中学时代就写过有关无神论文稿,并向学术界一些名流通信请教。
4. 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历史有什么用
马克·布洛赫(Marc Bloch)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年鉴学派”早为人知,言必称“新史学”的大内有人在,他的《封容建社会》也已有了中译本。最近,伽利玛出版社将布洛赫的作品结集《历史、大战、抗战》(L'Histoire,la Guerre,laRésistance),校订者是他的儿子埃蒂安,厚达1176页。与此同时法国的人类科学出版社从德文本译出乌尔里希·劳尔夫(Ulrich Raulff)的《马克·布洛赫:二十世纪的历史学家》,可作学术史,也可当作史论阅读,评者称笔法精严。此类学者评传,实是初学者的法门,既有总体的学术脉络,又有“八卦”可读。
5. 马克·布洛赫:历史有什么用
历史有什么用?法国年鉴学派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的幼子曾如是诘问其父,令其哑口无言。若干年后,布洛赫身陷囹圄,赍志以没而作《历史学家的技艺》,极尽所能为历史学家辩护。
布洛赫的时代,史学家要为史学存在的正当性辩护,并非奇谈,在近代自然科学的冲击之下,社会科学也必须为自己的存在提供合理性论证,而史学当然不可能提出一套几何论证的精确公式,史学是否还是一门“科学”?为“历史”提供其存在的正当性论证,这成了史学家的头等大事,布洛赫也不例外。
然而,《历史学家的技艺》毕竟是布洛赫身陷囹圄时草创之作,虽不乏洞见,却难有系统条陈。于今,或许只能从布洛赫的两部名著,尤其是《封建社会》所提供的新的方法论,来猜测其“技艺”和“辩护”了。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叶,庸俗的实证主义方法风靡一时,波及所有社会科学,遑论史学。首开抗议的是德国社会学界巨擘马 克 思·韦伯、涂尔干等人,韦伯在他的升任教授讲演中直言不讳,庸俗的实证主义方法在社会科学中的泛滥已经导致德国的庸人政治。
布洛赫受业于社会学家涂尔干,对一叶障目的史学方法也颇为不屑,《封建主义》这部杰作正是产生于布洛赫的抗议。“封建社会”的定义,历来便是史学家争论不休的场域,但“封建社会”被普遍地归纳于“附庸与采邑”两个关键词的解释之下却是庸俗实证主义者的普遍教条。在这一框架之内,“封建社会”被肢解为法律、行政、军事等等各不相关领域的“上层历史”。这一态度,尽管跟西欧史学界对马 克 思主义所阐明的“下层历史”的警惕不无关系,但其实质却是将历史分割成各个互不相关的领域。这种方法论有其学科自足的“理性化”要求,但同时也使“历史”成为一堆破碎的碎片。
学科自律的正当性同时也瓦解了历史本身的丰富内蕴,被庸俗的实证主义方法肢解之后的历史还有什么用?
“总体思想”的历史
与旧史学的封建社会研究强调纯政治史、纯制度史或战役史不同,而布洛赫却极大地拓展了历史学的视野,布洛赫认为,“依附农民;附有役务的佃领地(即采邑)而不是薪俸制的广泛使用———薪俸制是不可能实行的;专职武士等级的优越地位;将人与人联系起来的服从—保护关系———这种关系在武士等级内部采用被称作附庸关系的特定形式;必然导致混乱状态的权威分割;在所有这些关系中其他组织形式,即家族和国家的存留———在封建社会第二阶段,国家将获得复兴的力量———这些似乎就是欧洲封建主义的基本特征”。
布洛赫的“封建主义”概念将史学引向了社会、经济、文化乃至集体心理等领域,其理论核心非仅颠覆了狭隘的封建主义观念,更还原了历史中的多元对话格局。
在旧历史的单一线条叙事之下,历史中的事件通过时间演进被逻辑地组织成因果关系,而布洛赫的将历史中各种互相交织、对抗的要素相结合的“总体思想”却打破了这种人为的“因果关系”。
布洛赫的方法论隐隐约约似乎是在呼应韦伯的“理想型”分析方法,韦伯讲“理想型”方法的同时,把庸俗化的实证主义当成只晓得技术分析,不晓得价值判断的废物,韦伯的目的不仅在于澄清历史,更是要从中发现当下历史的内在可能性,布洛赫的做法是不是也如此?历史有什么用,不正在于此?
史学慧见,多发见于困顿遭际。汤因比身历一战,始悟修昔底德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之真谛而为《历史研究》,陈寅恪避日祸而窜香江,以亲身经历证诸史籍,谓“平生读史四十年,从无此亲切有味”。布洛赫一生,历经一战二战,适逢家国危难,其史学研究之路,可谓筚路蓝缕。
如何在冰冷的“史学研究”与火热的“家国天下”之间寻找制衡,布洛赫在一战而潜心研习“封建主义”,还原被肢解的“封建社会”,发见历史真谛,不正是布洛赫所回答的“历史有什么用”?
布洛赫与史学的发展
武人弄墨,尚可附庸风雅,学者扛枪,只能归咎命运残酷。1944年,马克·布洛赫因参加抵抗纳粹而死在盖世太保枪口之下,此时,他在狱中所作的《历史学家的技艺》依然未完成,而出版于1940年的史学巨著《封建社会》也尚未引起世人注意。
布洛赫死前,他的《法国农村史》已使他跻身于一流历史学者的行列,但他的远大志向远非止于此,布洛赫生前曾有志于撰述一部欧洲封建社会的通史,《法国农村史》和《封建社会》只能算是布洛赫伟业中的一个部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布洛赫所作《封建社会》,抉剔爬梳,条分缕析,于缜密考订工夫中驰骋宏观思维。精深而不流于繁琐,博大而不失之空疏,识见独到精辟,即使放诸今日,依然是一部研究晚期中世纪的杰作,有西方学者赞誉它是“为其他学者所写的书”,“一座研究者所需要的知识矿”,确不算是高估。
年鉴学派在当今的发展,和布洛赫在《封建社会》中所展现的总体思想和“长时段”史学方法,都深深得益于布洛赫极具开拓性的史学业绩,或者说,都得益于布洛赫这部只能算是他所构筑中的史学巨著中的分卷———《封建社会》。
6. 布洛赫科学家是属哪个国家人
布洛赫(Bloch)是一个德语姓氏,叫这个的科学家有好几个,国籍也各不相同
比如:
康拉德·布洛版赫(Konrad Bloch,1912 -2000),德国生物化学家,1936年加入了美国籍。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