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没有在北京的历史学相关教授或讲师或者有授课经验的
鲍鹏山: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王晓秋: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外关系史研究所所长 高日晖:文学博士、大连大学副教授 胡金兆:中国民主同盟成员、北京市文联退休编审 喻大华: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王树增:国家一级作家、大校军衔 段怀清:浙江大学副教授 王新陆: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教授、全国著名中医内科专家 周汝昌: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 莫砺锋: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邱紫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蒙 曼: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康 尔:南京大学文化艺术教育中心主任。 周文顺:郑州大学港台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乔 良:现任空军政治部创作室副主任,空军少将,中国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 张望朝:现为中共黑龙江省委政法委研究室副主任,作家 陈毅明:现任厦门市华侨历史学会常务副会长 李 蕾:海南师范学院中青年学术骨干。博士、教授 钱文忠: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赵英健:河北遵化市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副主任 孟宪实: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国学院副教授 孙立群: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于 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隋丽娟: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王立群: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徐放鸣:现任徐州师范大学美学教授 易中天: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江汉大学、武汉大学名誉教授,博士生导师,百家讲坛最‘热’的教授,有‘学术超男’之称。 孙丹林:锦州市楹联学会会长 ,渤海大学特聘教授 高有鹏: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李昌集:现为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 康 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赵 林:哲学博士,现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 韩秀云: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葛剑雄: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 刘扬体: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曾国平:重庆大学贸易及法律学院院长 叶广芩: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方尔加: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纪连海:北师大二附中高级历史教师 李敬一: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赵世民:中央音乐学院教师 淳 子:上海东方电台谈话节目主持人,女作家 金正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知名礼仪与公共关系专家 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 姚淦铭:古代文献研究所所长 刘心武:当代作家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马 骏:法学博士、国防大学教授 戴锦华:北京大学教授 张少泉: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周思源:现任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教授 马瑞芳:山东大学教授,学者,作家 阎崇年: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 孔庆东: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马未都: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馆长 曾仕强:胡雪岩研究会副会长、台湾师范大学教授 姜安:深圳大学社会科学院教授 傅佩荣: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张 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三部主任、副研究员 孙 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梅铮铮: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研究保管部主任、副研究员 王启涛:西南民族大学教授 李炜光:天津财经大学财政学科首席教授 袁腾飞: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历史教研员、北京市高级教师 赵晓岚:文学博士后,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江 英:教授,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正师职, 大校军衔 郦 波: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副教授 翁思再: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文汇新民报业高级记者 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曾从事医学工作20年 吕立新:书画鉴定专家 董平: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 商传: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会长。 于涛:中华书局《文史知识》编辑部主任、博士 吴桐祯: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特级教师
② 历史学专业硕士有哪些方向分别属于什么院系有哪些学校招
历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无论专硕还是学硕都属于人文系的‘历史学院’或‘历史回文化学院’、‘历史答文化旅游学院’。当然也有个别从属于文学院的,例如‘上海大学’。
主要招生学校有三类:一,985高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等;二、211类院校,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暨南大学云南大学等;三、普通省属重点高校,湖北大学、湖北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大学等。除此之外,国家社会科学院和一些省级社科院也需要招收该专业的考生。如果这些都不看,国内的很多普通二本院校也招收研究生专业研究生,例如‘赣南师范学院、聊城大学、信阳师范学院、长春师范大学’等。
至于研究方向,学术型的主要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史学理论、专门史【民族史、地方史、经济史等】、世界史等等’。而专业硕士则相对简单,一般都是学科教学【历史学】,这一类硕士大都集中在普通二本院校中,以师范类为主!
③ 台湾中国历史系大学排名。
全台湾(历史学系)大学排名,按学测最低录取总级分数排名的话结果如下:
国立台湾大学专(历史学系):63级分
国立属政治大学(历史学系):61级分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58级分
国立成功大学(历史学系):58级分
国立中兴大学(历史学系:55级分
国立东华大学(历史学系):55级分
国立中正大学(历史学系):54级分
淡江大学(历史学系):51级分
东海大学(历史学系:50级分
佛光大学(历史学系):42级分
玄奘大学(历史学系):40级分
④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名人
上海师范大学(英文: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缩写:SHNU,简称:上海师大、上师大),是一所位於中国上海市的公立综合性大学,属三所市重点大学之一。目前该校在上海共有4个校区,分别位於徐汇区、奉贤区、嘉定区以及虹口区。
上海师范大学源於1954年创办的上海师范专科学校,後经国务院批准,在该校基础上分别成立了上海第一师范学院和上海第二师范学院。1958年,两院合并,成立上海师范学院。院长由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任命的第一师院院长、著名教育家廖世承再度出任。时任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的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同志为上海师范学院亲笔题写了校名。1984年,由上海市政府批准上海师范学院正式更名为上海师范大学。
校友
李源潮,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毕业於原上海师范大学)
王沪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毕业於原上海师范大学)
崔天凯,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毕业於原上海师范大学)
李君如,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2008年3月任11届全国政协常委。(1972年毕业於原上海师范大学政史系)
唐振琪,外交部办公厅主任、驻希腊大使,1966年8月毕业於上海师范学院外语系。
冯国勤,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上海市常务副市长、上海市政府党组副书记;第三届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副主席,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师范大学80级校长班学员。
郁雨君,著名儿童文学作家,1997—1999年在上海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硕士专业学习。
殷健灵,现任上海作家协会理事,《新民晚报》主任编辑,曾获获第四届上海市十大文化新人、首届《儿童文学》青年金作家称号,著名儿童文学作家,1999—2001年在上海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硕士专业学习。
彭懿,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专职研究员,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理论家,著有《西方现代幻想文学论》、《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夏壳壳系列小说等。2005—2008年在上海师范大学儿童文学博士专业学习。
梅子涵,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儿童文学创作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出版文学著作数百部,代表作品《女儿的故事》。
俞天白,著名小说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褚君浩,中国科学院院士,毕业於上海师范学院物理系62级。
陈白桦,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福利会少年宫主任。
龚如心,亚洲女首富、慈善家、企业家,前香港华懋集团主席。曾在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就读一个学期,後因病辍学。
胡敏,著名教育专家、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总裁兼校长、留英学者。曾任国际关系学院英语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原新东方总裁兼校长。
唐盛昌,上海中学校长,上海市教育功臣
刘京海,闸北八中校长、中学特级校长、教心学科特级教师,2003年9月10日被评为「上海市教育功臣",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岚清、黄菊、陈至立等的褒奖和肯定。
张建中,香港城市大学前数学系系主任(1996-2002)、教授。师从「冯.诺依曼奖」获得者,国际著名的运筹学家A. Charnes。於2007年8月加入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现为香港城市大学科技和理工学部教授。
吴兆芬,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戏剧家协会理事。
任仲伦,上影集团党委书记、总裁,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
钮卫平,上海东方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周艾钧,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深交所上市公司。
舒榕斌,上海外高桥集团公司总经理。
马春雷,中共上海嘉定区委书记,1989年毕业於上海师范大学政法系。
林乃华,中共上海金山区教育局党委书记。
祝学军,中共上海普陀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吴永祥,山阳中学特级老师,得到国家教委、国家艺教委、上海市委、市人大、市政协的领导,以及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学者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方杰,奥普控股集团(香港上市公司)董事会主席、杭州侨商协会会长。
谢月恒,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
张长东,上海武警总队副政委,大校警衔。
吴毅卫,上海市北印刷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党总支书记。
叶佩玉,全国模范教师、上海市教育功臣。
王志刚,中国中学校长工作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高中教管委员会主任,上海市首届普教名校长培养基地主持人,曹杨二中校长。
史维澄,扎根边疆教育事业。
刘湘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理事,中国新疆电视台高级编辑、著名纪录片导演。
陆纯,上海美丽园大酒店有限公司董事长。
朱杰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
宋振东,上海供销合作总社党委书记、董事长。
张育青,奉贤中学教育科研室副主任,04年全国「师德先进个人」、上海市首届「师德标兵」,06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07年上海市「劳动模范」,首批国家级、市级骨干教师,上海市「特级教师」。
徐文华,上海新黄浦酒店公寓总经理。
仇忠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特级校长。
乔世伟,上海市首批特级校长,上世纪九十年代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4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同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
张庭,台湾著名影星,代表作《夜光神杯》,2011年6月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
⑤ 台湾学者教师为何反对新修高中历史课纲
台当局教育主管部门“课审大会”日前通过高中历史课纲,将“中国史纳入东亚史的架构下讨论”。8月22日,多位台湾史学、教育学专家和教师表示,为捍卫与挽救台湾下一代免受这种违反史学与教育原则的毒害,对新修课纲将坚决反对到底。
他表示,希望回归到正确的史实,用正确的史实教育下一代。并强调,史学家应该捍卫“史权”,不能昧着良心讲不符合史实的东西,也不应该随着权势起舞。
台中二中历史老师伍少侠强调,要把中华文化和中华历史当做基底,如果没有基本的文化和历史脉络基础,很多学问容易是片段、主观或意识形态化的。
他认为,这次新修历史课纲,内容上是为了摧毁台湾民众与中国历史文化间的关联而设定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用了“多元”“思辨”“价值判断”等漂亮名词来包装,事实上是把历史知识肤浅化、片面化和意识形态化。
台大校友会副主席张凯钧博士表示,放任新历史课纲上路,将使台湾年轻人不知不觉间未来都被政客操持。他希望孩子们能受到正常的历史文化教育,也呼吁台湾青年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要被政客操弄断送自己的未来。
嘉义大学应用历史学系教授吴昆财则指出,这是一份急就章的课纲。因为充满着政治算计,所以仓促,故而造成其后的教科书必定粗糙不堪。如此恶性循环,如何期待历史教学现场的老师与学子们,都产生良好的历史情境?
在持续约两个小时的记者会上,台湾师范大学东亚学系教授张��将、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徐泓、嘉义大学中国文学系暨研究所教授苏子敬、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理事长段心仪等也表达了对新修高中历史课纲的反对与批评意见。
⑥ 台湾学生到兰州学历史都在什么学校
应该是到有历史系的学校,首先兰大有这个系,兰州大学又是甘肃排第一的,所以多半就是到兰州大学学习,当应师范大学也有历史系,也可去学,但肯定不如兰大有名!
⑦ 林献堂的研究书目
(按照作者姓氏汉语拼音顺序排列)
周婉窈,1989,日治时期的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台北:自立报系文化出版部
黄富三,2004,林献堂传。南投县南投市: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黄裕元,2000,论人物研究与民族观:以林献堂之“民族思想”为例。史汇,no. 4:95-116
赖西安(李潼),1978,台湾民族运动倡导者:林献堂传。台中: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1999,阿罩雾三少爷。台北:圆神出版社
廖振富,1996,栎社三家诗研究:林痴仙、林幼春、林献堂。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论文
1999,反战与反皇民化的呼声:日治末期的林献堂诗。台湾文献 50,no. 4:61-77。台湾省咨议会编著
2001,台湾省参议会、临时省议会暨省议会时期史料汇编计划:林献堂先生史料汇编,黄正义计划主持
台中县雾峰乡:台湾省咨议会。天下杂志影视中心制作,1999,为台湾筑梦的人,林献堂(1881-1956):力争台湾人尊严(VHS)。台北:天下杂志
徐千惠,2002,日治时期台人旅外游记析论:以李春生、连横、林献堂、吴浊流游记为分析场域。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硕士论文
许雪姬,1998,林献堂著“环球游记”研究。台湾文献 49,no. 2:1-33
1999a,皇民奉公会的研究:以林献堂的参与为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no. 31:167-211
引言,1999b,林献堂先生与台湾社会活动:以雾峰一新会为中心。台湾文献 50,no. 4:100-108
2002,反抗与屈从:林献堂府评议员的任命与辞任。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报,no. 19:259-96
伊藤干彦,2005,日治时代后期台湾政治思想之研究:析论台湾抗日运动者的抗日思想。台北:鸿儒堂出版社
张惠珍,2005,他者之域的文化想像与国族论述:林献堂《环球游记》析论。台湾文学学报,no. 6:89-120
张炎宪引言,1999,林献堂对民族运动的贡献。台湾文献 50,no. 4:95
张怡敏,2001,日治时代台湾地主资本累积之研究:以雾峰林澄堂系为个案。国立政治大学地政学系博士论文
张正昌,1981,林献堂与台湾民族运动。台北:益群书店
钟美芳,1986,日据时代栎社之研究。东海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
朱佩琪, 2000,台湾日治时期菁英教育的摇篮:以台中一中为例。国立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
若林正丈著,何义麟等译, 2007,台湾抗日运动史研究。台北:播种者出版公司
⑧ 历史学专升本大学有哪些
有很多
要看报考哪个省的
具体情况说一下
⑨ 1.台湾历史系较好的大学,除了台湾大学还有哪些大致排一下名。
本人是台湾人,若你是准备报名今年赴台求学的大陆高中生,老实说你问历史系排名版根本没有太大意义权.因为今年一共也才5个学校有开放历史系,分别是辅仁大学历史学系、东吴大学历史学系、台北市立大学历史学系、东海大学历史学系、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文科最一流的国立台湾大学、国立政治大学、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都没有开放历史学系招收大陆本科生.
若你要在这五所历史学系院校填志愿顺序,辅仁、东吴、台北市立大学这三所都差不多,且都在台北地区内,若按照往年的招生情形,个人建议把辅仁填在第一,东吴第二,台北市立大学第三.东海稍差一些,中国文化大学垫底.
⑩ 卢建荣的出版著作
1.刘献庭(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8)。
2.曹操(台北:联鸣出版社,1980)。
3.魏晋自然思想(台北:联鸣出版社,1981)。
4.一位父亲的叮咛:颜氏家训(台北:时报出版公司,1981)。
5.分裂的国族认同,1975-1997(台北:麦田出版社,1999)。
6.入侵台湾:烽火家国四百年(台北:麦田出版社,1999)。
7.高职中国历史(台北:三民书局,2000)。
8.高中中国文化史(台北:建宏出版社,2001)。
9.高中世界文化史(台北:建宏出版社,2002)。
10.从根烂起(台北:前卫出版社,2002)。
11.台湾後殖民国族认同,1950-2000(台北:麦田出版社,2003)。
12.高中世界文化史(台北:建宏出版社,2003)。 学位论文 1.Hsu-chou's Struggle for Autonomy in Late T'ang China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1993). 01.归有光──命定论的改革主义者,《食货月刊》9,1/2(1979),页24-33。
02.葛洪──山林中的社会批评者,《食货月刊》9,9(1979),页339-364。
03.魏晋之际的变法派及其敌对者,《食货月刊》10,7(1980),页7-28。
04.颜之推──文化的理想主义者,《一位父亲的叮咛》(台北:时报出版公司,1981),页7-49。
05.颜之推的治学──佛学在颜氏思想中比重的重要探讨,《一位父亲的叮咛》(台北:时报出版公司,1981),页228-244。
06.使民无讼、朴作教刑──帝制中国的德治与法治思想,《中国文化新论‧思想篇(一):理想与现实》(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2),页157-208。
07.从役物到顺化──自然思想的分析,《中国文化新论‧思想篇(二):天道与人道》(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2),页329-372。
08.宋应星的社会思想,《益世杂志》17(1982),页14-17。
09.唐代通才型官僚体系之初步考察──太常卿、少卿人物的任官分析,《第二届中国社会经济史研讨会论文集》(台北:汉学研究中心,1983),页89-122。
10.唐代後期(756-893)户部侍郎人物的任官分析,《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54,2(1983),页157-181。
11.唐代财经专家之分析──兼论唐代士大夫的阶级意识与理财观念,《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54,4(1983),页157-223。
12.唐代前期非常支出的筹措及其回响,《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56,1(1985),页137-213。
13.唐代前期财政决断权的转移及户尚选拔问题,《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56,2(1985),页329-357。
14.裴松之历史评论的思想根源──兼论尊经传统的回应,《中国历史论文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页493-517。
15.唐代彭城刘氏宗族团体之研究,《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3,3(1993),页571-638。
16.中晚唐藩镇文职幕僚职位的探讨──以徐州节度区为例,《第二届国际唐代学术会议论文集》(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页1237-1271。
17.沈约(441-513)的思想──结合历史评论与社会评论,《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22(1994),页15-29。
18.从造像铭记论五至六世纪北朝乡民社会意识,《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23(1995),页97-131。
19.台湾鲁凯人反水库运动的文化政治意涵,《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24(1996),页247-261。
20.台湾青少年认同文化的形塑──对五所中学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之分析,《思与言》34,3(1996),页113-146。
21.从在室女墓志看唐宋性别意识的演进,《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25(1997),页15-42。
22.一次没有宣言的改革──唐玄宗朝的政治与文化,《台湾大学文史哲学报》46(1997),页73-108。
23.从男性书写材料看三至七世纪女性的社会形象塑摸,《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26(1998),页1-42。
24.欠缺对话的学术社群文化──二十世纪石刻史料与中国中古史的建构,1935-1997,《中华民国史专题论文集第四届讨论会》(台北:国史馆,1998),页335-408。
25.地方军事化对唐代後期淮北地区政治与社会的冲击,《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27(1999),页17-54。
26.墓志史料与日常生活史,《古今论衡》3(1999),页19-32。
27.法官与政治威权:中古三法司联合审案制下的实际权力运作(514-755),《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
28(2000),页1-67。 28.唐後期河北特区化过程中的抗争文化逻辑──兼论唐廷与河北为扈从主义关系说,《中华民国史专题论文集第五届讨论会》(台北:国史馆,2000),页397-458。
29.六至八世纪中国法律知识的建构及其相关的文化和权力问题,《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29(2001),页1-71。
30.台湾史学界的後现代状况,《汉学研究通讯》21,1(2002.2)。
31.以笔代剑:後殖民的国族认同困境──解析张深切晚年自传,《二十世纪台湾新文化运动与国家建构研讨会论文集》(2002)。
32.小村落见证日本殖民台湾:解析张文环《滚地郎》,《二十世纪台湾历史与人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
33.台湾史学界的後现代状况,《汉学研究通讯》21,1(2002),页6-10。
34.七世纪中国皇权体制下的司法抗争文化,《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学报》30(2002),页1-38。
35.极权体制下五四之子的生命出路:回应赖(诚斌)、丁(兴祥)两位大作,《辅大应用心理研究》16(2002),页41-45。
36.征服情海:试掘一口情欲的老井,收载熊秉贞主编,《欲掩弥彰--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私」与「情」》(台北:汉学研究中心,2003),「公义篇」导论(一)。
37.欲望之河--唐代情、义边界的建构和逾越,收载《欲掩弥彰--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私」与「情」》
38.景物寄情:唐宋庭园的文化与政治,收载熊秉贞主编,《睹物思人》(台北:麦田出版社,2003)。
书评
1.评雷家骥的《李靖》,《幼狮月刊》53,10(1981),页33-35。
2.评韦政通主编《中国哲学辞典大全》,《汉学研究》1,2(1983),页713-720。
3.评Mona Ozouf《节庆与法国大革命》,《新史学》5,1(1994),页163-167。
4.评Kurt Vonnegut Jr.《冠军的早餐》──真实与虚幻之间,《冯内果作品集》8(台北:麦田出版社,1994),页13-18。
5.评Ronald J. Grele《声音的层层封套:口述历史的艺术》,《新史学》6,3(1995),页207-215。
6.评A. J. P. Taylor《革命与革命者》──攻占电视论坛的历史学,收载李宛蓉译本(台北:麦田出版社,1996),页3-21。
7.评E. J. Hobsbawm《极端的年代,1914-1991》──跨越国界、拥抱俗众的大历史叙述,收载郑明萱译本(台北:麦田出版社,1996),页ix-xvii。
8.评Keith Jenkins《历史的再思考》──後现代历史学指南,收载贾士蘅译本(台北:麦田出版社,1996),页7-36。
9.评Charles Tilly《法国人民抗争史》──历史学家应该汗颜,收载刘絮恺译本(台北:麦田出版社,1999),页ix-xvii。
10.评Charles de Gaulle《剑锋》(台北:猫头鹰出版社,2000),收载《明日报》2000.4.10 首页阅读拦。
11.评Volker R. Berghahn《旧欧洲的没落》(台北:麦田出版社,2000),收载《明日报》2000.8.10 首页阅读栏。
12.这一次历史,总算有了女人和小孩──评Lawrence Stone《英国十六至十八世纪的家庭‧性与婚姻》,收载刁筱华译本(台北:麦田出版社,2000),页xi-xviii。
13.评Natulie Z. Davis《马丹‧盖赫返乡记》,收载《明日报》2000.11.21首页阅读栏。
14.评Louise Levathes《当中国称霸海上》──只见训诂名物、不见人物神采,收载《中央日报‧阅读与出版》2001.1.15。
15.评Emmanuel Le Roy Larie《蒙大犹》──法国史学旋风登陆台湾,收载《中央日报‧副刊》2001.7.16。
16.评Emmanuel Le Roy Larie《蒙大犹》──滴水测海:树立由口供治史的新典范,收载许明龙译本(台北:麦田出版社,2001),页ix-xix。
17.评Natulie Z. Davis《档案里的虚构》──一位左翼、犹太族裔女历史学家的奋斗,收载杨逸鸿译本(台北:麦田出版社,2001),页x-xix。
18.评Lynn Hunt《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家庭罗曼史》──克莱欧女神救活了历史学,收载郑明宣译本(台北:麦田出版社,2002),页11-20。
19.评Lynn Hunt主编《新文化史》──与文学共枕的历史学:历史不是社会科学的婢女却是文学的朋友,收载江政宽译本(台北:麦田出版社,2002),9-15。
20.评Peter Burke, History and Social Theory:梁启超,你安息吧!,收载江政宽中译本(台北:麦田出版社,2002),页7-16。
21.评Carl E. Schorske, Fin-De-Siecle Viena: Politics and Culture:一页民主崩盘的痛史,收载黄煜文中译本(台北:麦田出版社,2002),页9-19。
22.评Eric Wolf, Europe and the People without History:台湾命运与资本主义,收载贾士蘅中译本(台北:麦田出版社,2002),页7-14。
23.评Peter Burke, A Social History of Knowledge: From Gutenberg to Diderot──台湾知识产能低落的原因,收载贾士蘅中译本(台北:麦田出版社,2003),页7-14。
24.评Raymond Jones, France and the Cult of the Sacred Heart:历史教你如何参观一所教堂,收载贾士蘅中译本(台北:麦田出板社,2003),页9-16。
25.获窥法国史学殿堂的一扇窗,收载Jean Lec(尚‧勒狄克)著,林铮译,《史家与时间》(台北:麦田出版社,2003),页iii-viii。 1.战后台湾的中国传统发明──以武侠小说中医疗知识的建构为列,发表于「疾病的历史」研讨会(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0.6.16-18)。
2.欲望之河──唐代情、义边界的建构和逾越,发表于「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私』与『情』国际学术研讨会」(台北:汉学研究中心主办,2001.8.20-22,预订2002出版)。
3.唐宋时代菁英人士景物寄情文化之样态,发表于「景物与人事学术研讨会」(台北: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会主办,2002.1.9-10)(台北:麦田出版社)。
4.边缘学门的奋战:象牙塔外与妖风小庙内,发表于「人文社会学术的《文化转向》会议」(文化研究学会主办,2002.1.11-12)(2002,出版中)。 1.性别、政治与集体心态:中国新文化史(台北:麦田出版社,2001)。
2.文化与权力:台湾新文化史(台北:麦田出版社,2001)。 1.李树桐先生的唐史研究,《中国唐代学会会刊》2(1991),页1-9。
2.台、日历史教科书争议──国家论的迷惘,《日本文摘》8(1997),页128-132。
3.两岸三地新世代的新历史观──重画文化政治的权力版图,《中央日报(第19版)》,1999.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