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初一上册历史湘教版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我的家在哪里
①地图的三要素:P7-8
A.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P7
“一般定向法”(最普遍)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 “经纬网定向法”(最准确)
B.
: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又叫做“缩尺”。地图上的
,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P7
线段式。例如,
文字式。
数字式。例如,1:10000 。
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注意单位的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C.
和注记:
②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P8
多种多样的社区 P10-13
①社区的主要类型:功能社区、自然社区、行政社区。P10
1、常见地图:
①政区图:②
;
特征:
稀疏的地方,表示地势起伏和缓;
密集的地方,地势比较陡峭。③旅游图:
第二单元复习 (一)大洲、大洋
1、地球上海洋占据了71%,而陆地只占据了29%。因此称为“蓝色的星球”P20
2、
:①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是欧亚大陆。②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
岛(北美洲)
③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
(亚洲)④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
(亚洲)
⑤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非洲)
3、世界上最大的洲是亚洲,最小的洲是大洋洲。海拔最高的洲是
,最低的洲是欧洲。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都在
,北美洲和南美洲在
,
在东
各一半。
亚洲、欧洲、北美洲在北半球,大洋洲、南美洲和
在
。非洲则刚好在南北半球一半。P21
赤道穿过亚洲、非洲、大洋州、南美洲;
4、明确洋与洲之间的位置。如:
被欧洲、北美洲、亚洲所包围的洋是北冰洋;
被亚洲、非洲、大洋州、南极洲包围的是印度洋。
被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包围的是大西洋
被亚洲、大洋州、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包围的是太平洋。
世界上最大的洋是太平洋、最小的洋是北冰洋。
跨
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跨
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
5、
沟通了地中海和大西洋,是欧洲和非洲的
;
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
沟通了太平洋和北冰洋,是亚洲和北美洲的
;
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
;
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二)地形、气候
地形特征表
地形类型
主要特征
山脉 500米以上 高大,排列有序,脉络分明
平原 200米以下 宽广低平,是主要生活地
高原 1000米以上 边缘陡峭,高原面起伏和缓
盆地 四周被群山所环绕的低地
丘陵 多500米以下
和缓,连绵起伏
7、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
(亚洲),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亚洲),它位于中国与
之间。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
(南美洲),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亚洲)。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
(南美洲),世界上最长的山系是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
。世界上最长的河是尼罗河(非洲)。
8、世界气候 P26 图册P14
区域
气候特点
全年高温多雨
、
、我国海南省
全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撒哈拉沙漠
全年高温,干旱少雨,甚至几年不下雨
浙江、四川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雅典
夏季干旱炎热,冬季温和多雨
北京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
内部
全年少雨,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气温差大
岛 极地(
)气候 终年严寒,皆为冬季
10、气候的主要两个要素是气温和降水。植物和动物对当地的气候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尤其是植物。影响
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
造成中国气候
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影响;
(三)人口、人种分布、国家
11、世界三大人种是
、黄色人种、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种是
。南北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叫
)的原始居民是印第安人,他们属于黄色人种。世界人种分布的特点: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又有小范围的散布。P32
12、世界上有近200个国家。国旗和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面积最小的国家是
(都位于欧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国家是
。
13、国界线范围内的邻陆、邻水、邻海和邻空,总称领土。面积最大的六个国家从大到小的顺序: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14、世界上可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其中整个非洲和南美洲以及绝大部分的亚洲的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美国、加拿大)、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亚洲的日本。
: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P35
15、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WTO)、世界绿色和平组织、亚太经和组织(APEC)、欧盟(EU)。
(四)经纬网
经线
形状 半圆 一个圆
长度 相等 不同度数的
不相等
指示方向 南北 东西
度数起点线
(0°经线) 赤道(0°
)
度数划分 向东西方向各划分为180° 向南北方向各划分为90°
代号 南(S)、北(N) 东(E)、西(W)
半球划分 20°W 和160°E 赤道(0°纬线)
20、地球每转10需要4分钟,即转150需 要1小时,我国东西之间跨
达62度,则东西之间时间相差4个小时多。其中0度经线又叫
,是通过英国格林尼治
。
21、高中低纬度带的划分:P38
低纬度:0°~30°; 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
第三单元复习 (一)中国国土和人口、民族
1、我国陆地面积是960万
,居世界第三位(与欧洲面积最接近)。
中国的位置是:位于北半球、
。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带,小部分位于低纬度带;大部分位于
,小部分位于热带。位于亚洲的东部,东西跨经度达62度,南北跨纬度达50度。濒临太平洋,背靠欧亚大陆。地理位置的特点是海陆兼备。
这种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是:见书本P43页。
2、我国的四个端点是:最东端是黑龙江与
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端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最北端是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南端是
P42
3、中国的14个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六个国家在地图上的位置。P42-43
4、我国最大的岛屿是
,第二大岛是
,第三大岛是崇明岛。最大的群岛是
。
5、我国的
分为三级:第一级是省、自治区、直辖市和
。第二级是县、市、区、
等。第三级是乡、镇、街道。我国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
。
6、要求熟记我国34个
的全称、简称、省级行政中心以及在地图上的位置和它们的形状。P44-45
7、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南的省区是海南省,最北的省区是黑龙江,最西的省区是
,最东的省区是黑龙江。邻国最多的省区是
(8个)。邻省最多的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
。
浙江省的邻省是上海、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沪、苏、皖、赣、闽)
8、2000年我国的人口已达13亿,约占世界的22%。我国的
是136人/
,是世界的3倍。
9、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
——腾冲。此线以东人口稠密,以西人口稀少。P47
10、我国民族有56个,其中少数民族是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广西壮族。
11、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汉族人口多集中在东部和
。而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东北的边疆地区。P48
12、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区是云南省。少数民族中“回族”以普通话为本民族的共同语言。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回族”。
13、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忌食猪肉; 藏族皮毛做的帽子,献“哈达”
傣族:泼水节,住竹楼 彝族:火把节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14、
分布的特点: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密西疏;
中国各民族在地区分布上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二)地形、气候、黄河、长江
15、我国的地形类型有五种: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我国地形的特点是: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P50-52
16青藏高原(世界屋脊);
(鱼米之乡);
(天府之国)
17、亚洲地形特点是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呈放射状分布;
特点: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中国地势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丽水市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
18、期末考试特别要注意地图的复习
①
和
的分布图P21 ②
图 P24 ③P34图 ④中国行政区图P44-45
⑤
图P50 ⑥中国气候图\季风图P53 ⑦黄河长江图P56-58 ⑧四大地理分区图P62
⑨石油宝库P97\98 ⑩铁路干线图P15 及第四单元各分区的图
15、我国的
有五种:
、
、
、
、高原高山气候。我国气候的特点是:气候复杂多样,各地气候差异显著。P53
16、夏季风是来自海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偏南风;
冬季风是来自大陆内部(西伯利亚和蒙古)的偏北风。P53
17、正由于我国地势是西高东低,所以影响到我国的气候东部
比西部丰富,东部气温比西要温暖。也影响到我国的河流大致是自西向东流。
18、正由于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世界上绝大多数农作物可以在我国种植。
19、请掌握我国气候的分布。尤其是海宁的
属于
,海宁的地形主要是以平原为主。浙江大部分属于丘陵
20、夏
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夏季风可以带来丰沛的降水,而且是气温较高的时期。所以季风区与世界同纬度相比,气候比较湿润;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但由于
的不稳定性,它会给我们带来
或干旱这样的自然灾害。P54
2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为:
、
、贺兰山脉、
、
。这线以东为季风区,以西为非季风区。
23、黄河 上、中、下游各段的
特征
各段 范围
特征
上游
巴颜喀拉山北麓——
内蒙古
1、上源段:水量小、水清流缓2、峡谷段:水流急、峡谷多、水能丰富、水量大增3、
段:水量减少、
发达。
中游 内蒙古
——河南孟津 水量大,河水汹涌,泥沙大量流失
下游
河南孟津——
流速减慢、泥沙大量沉积、形成了世界上罕见的地上河。
24、如何治理黄河?关键在于治沙 P57
(1)、在中游
地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修筑
等水土保持工作。
(2)、在下游培修大堤,“引黄淤灌”。
(3)、在上、中游干流上兴建一系列如:
、刘家峡、青铜峡、
等水利枢纽工程,初步发挥了防洪、灌溉、发电等效益。
25、黄河、长江比较
项目 长 江 黄 河
源头 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 巴颜喀拉山北麓
入海 东海 渤海
干流长度 6300千米 第一大河 5400千米 第二长河
流经省区 青、川、藏、滇、渝、鄂、
湘、赣、皖、苏、沪(11个) 青、川、甘、宁、内蒙古、
晋、陕、豫、鲁(9个)
水系形状 “大V小W”字形 巨大的“几”字
上中下游划分 源头——湖北宜昌——江西湖口——入海口 源头——内蒙古
——河南孟津——入海口
主要支流 上游:
、
、嘉陵江、
.
中游:汉江、湘江、
上游:洮河、
中游:
、
主要
上游:二滩、三峡、葛洲坝
中游:丹江口(汉水) 上游:
、刘家峡、青铜峡
中游:
、
26、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内河航运大动脉,是内河航运中运输量最大的河流。有“黄金水道”之称。P58
27、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有青藏高原、
、
。长江流经的主要地形有青藏高原、
、
、
、巫山、
。P50
28、防洪是
长江的首要任务,措施可以有:加固江防大堤,兴建水库,疏浚河道,中上游禁止砍伐树木。
29、著名的水利枢纽工程有:黄河
(黄河的中游),长江三峡工程(全国最大的),及长江的葛洲坝(两个都位于长江的上游)
(三)南北方和东西部差异
30、我国南方与北方的范围: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
31、南、北方两地的差异:P62-64
秦岭—淮河以北(北方) 秦岭—淮河以南(南方)
衣食住行的特点 民居特色 注意防寒,墙壁、窗户严密,室内一般有取暖设备 一般没有取暖设备,注重通风、防雨。屋顶
较大
饮食习惯 面食 米饭
交通工具 没有水运,陆路交通发达 有公路和铁路,还有许多河流可以通航
自
然
环
境 一月均温 0oC以下 0oC以上
气候、气温带
、温带
亚
和热带
、亚热带、热带
水田 旱地
800毫米以下 800毫米以上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主要农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二熟到三熟
状况 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结冰,不利于航运 河湖众多,水量大,冬季不结冰,利于航运
32、我国西部的范围:12个
——西部地区的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
。 1个直辖市—重庆市(渝)。6个省——甘肃、陕西、青海、四川、云南、贵州P65
33、东部和西部各自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P66
东部:优势——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大,管理经验丰富,人才多,交通便利。
不足——
和能源短缺,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西部:优势面积广大,牧业发达,资源、能源丰富,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不足—— 自然条件较差,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交通等社会条件与东部差距大。
34、游历华夏(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铁路:运量大,速度较快,运费较低,受自然条件影响小;
公路:机动灵活,速度较快,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水运:运量大,运费便宜,速度较慢,受天气条件影响较大;
航空:运量小,速度快,运价高;
管道运输:运量大,运费低,安全可靠,受自然条件影响小。
特别要注意的知识点:
1、长江和黄河都流经的省区是青海和四川;长江的上游和中游都流经的省是湖北省;
2、中国的人口分界线:
―― 腾冲一线;
中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
-贺兰山-巴颜喀拉山-风底斯山一线;
中国的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中国地势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分界线:
3、世界人种分布的特点:大范围的集中,又有小范围的散布;
分布的特点: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密西疏;
中国各民族在地区分布上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第四单元复习
⑴家住平原P74-75
①湄南河平原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及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特点:
湄南河平原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土壤深厚、肥沃;生产水平普遍较低,水稻生产主要靠人工完成;村庄内传统的民居大多就地取材,以木、竹为主,用木桩支撑,悬空架设(高脚屋);人们崇尚”谷神””稻母”等神灵.
②美国中部平原农场的生活图景:
A.人们居住得比较分散。
B.劳动人手不多。
C.农业生产主要是机械化作业。
D.人们生活水平较高。
③美国商品性农业:
械化作业,效率高,产量高,剩余多,储备条件好和交通发达。
④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平原的差异:
内容 泰国湄南河平原 美国中部平原
地理位置 亚洲东南部 北美洲中部
密集 分散
主要农作物 水稻 小麦、玉米、大豆等
农业生产方式 精耕细作 机械化作业
生活水平 较低 较高
⑵与山为邻P78-82
①
位于我国新疆中部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山体表明的
自下向上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变化。从
到山顶依次是荒漠、草地、森林(
——针叶林)、草地、雪山。P78 生活在天山附近的
牧民充分利用天山的草场资源安排牧业生产,形成了“四季放牧”的山地畜牧业特色。夏季是牧区的黄金季节,冬季牧民们会利用休闲时间安排婚礼、节庆等活动。在季节交替的时候,牧民从一个牧场转向另一个牧场,被称为“转场”。
②
发展水稻生产的有利条件:
A.四季降水:
位于
区,一年四季都有来自印度洋的水汽,加上
的水汽蒸腾升空,形成云雨,常年不断的雨水,为水稻的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B.合理的引水渠道
C.随山势变化,因地制宜,修筑
。
③阿尔卑斯山位于欧洲
,是欧洲最高大的山脉,欧洲的许多大河,如莱茵河、多瑙河等,都发源在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为阿尔卑斯山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尤其是滑雪提供了条件。旅游业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就业机会,改变着许多人的生活,并为国家带来大量的外汇收入,但同时也给山区的自然生态带来许多问题。所以经济发展要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④注意:A。天山牧场:四季放牧
B.元阳
:小伙子的脸 哈尼族 C:阿尔卑斯山:旅游业
⑶傍水而居P83-88
1、太湖流域是我国的著名水乡,位与长江的下游,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杭州、以及直辖市上海都在太湖流域。至今,乌镇、周庄等水乡古镇还完整的保留着水乡的特征。
2、北海道日本地处东亚,是一个地域狭小、人口众多的
,日本的北海道是世界知名的渔场。日本有着悠久的捕鱼历史,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鱼文化”。为了保护有限的渔业资源,很多国家和日本一样制定了“休渔期”。。
3、威尼斯位于意大利的东北部,地中海的北岸, 《马可、波罗游记》的作者马可波罗就是从意大利威尼斯出发来到中国的。独特的水城风光是威尼斯的动人之处,纵横的水道成了大街小巷,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这里“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因水而忧”。目前海水倒灌与水位上涨经常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⑷草原人家P83-86
1、P89-90澳大利亚位于
的大洋洲,是世界上唯一占据整个大陆及其边缘岛屿的国家,这里气候干热,近70%的土地是干旱地,草原平坦辽阔,便于大面积发展畜牧业。“羊比人多”是澳大利亚草原的真实写照。这里的羊只数量占世界的1/6,羊毛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牧业集中分布在中部和南部的草原上。澳大利亚牧业的最突出特点是机械化程度非常高,而牧业的现代化,是以国家的工业化为基础的。
2、P90-92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这里草场广布,是我国重要的牧区,畜牧业一直是这里的主要支柱产业。传统的藏民穿藏袍,住帐篷,过着“靠天养蓄”,自己自足的生活,主要放养牦牛、藏绵羊、藏山羊。因为它们能克服高寒、缺氧、
的特殊环境。现在,有些牧区已经建立的定居点。
3青藏铁路由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青藏铁路的开通将进一步加快西藏、青海两省区的经济发展, 加强了西藏地区同全国的政治文化交流 ,.促进民族团结,完善全国铁路网
4、P93-94内蒙古自治区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
,内蒙古牧区属于
,寒暑分明,降水稀少。
吃:以牛羊肉和奶制品为主食,以粮食和蔬菜为副食。
奶茶----------饲养牛羊-------草原牧业生产
住:蒙古包--------便于搬迁-------游牧
衣:蒙古袍--------适于骑马-------放牧
行:马------------方便饲养-------放牧
5、内蒙古牧区的特色:
逐水草而居 那达慕大会
6、澳大利亚与内蒙古的比较
位置 地形 气候 品种 居住方式 牧场特色 机械化程度
澳大利亚牧场
平原 热带草原 美利奴羊 定居 机械化 高
内蒙古草原 北半球 高原 温带大陆 普通 逐水草而居、游牧 人工 低
⑸干旱的宝地P96-98
1、丝路明珠——绿洲,位于新疆,新疆位于我国
,这里气候干旱(温带
)、沙漠连绵,当地人创造出一种灌溉设施——坎儿井。坎儿井与万里长城、
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这里的主要种植物有葡萄、哈密瓜、小麦坎儿井的构造及优点:P96
2、丝绸之路的荒废对现代绿洲农业的发展的启示:要注意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科技采用滴灌等技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
沿岸,主要国家有:伊朗、伊拉克、
、
、
、
、
和
。海湾地区为世界最大石油产地和供应地,已探明石油储量占全世界总储量的一半以上,年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所产石油,经
运往世界各地。素有“石油宝库”之称。
4 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西亚
沿岸的石油输出主要有三条线路,(1)向东:
→
→印度洋→
→中国和日本、(2)向西:波斯湾——
——印度洋——红海——
——地中海——
——大西洋——西欧和北美;(3)向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欧和北美。这里的石油主要输往日本、美国、西欧各国
4、丝路明珠和石油宝库的异同
不同点 丝路明珠 石油宝库
位置 中国西北部
主要特点 绿洲农业带来财富 石油资源带来财富
解决水问题的措施 坎儿井 购买节水灌溉设备、海水淡化厂
农产品 葡萄、哈密瓜、小麦 椰枣、小麦、水稻
相同点 ① 气候干旱、沙漠多、缺水
② ②积极利用和改造环境,使其成为宝地
⑹文明中心——城市P99-105
国际性大都市P99
1、上海位于长江的入海口,由于地理位置优越,经济文化发达,被称为“东方的巴黎”,2001年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组织(APEC)曾在这里召开会议。上海也唯一处于南方的直辖市。如同上海一样的国际性大都市还有美国的纽约、日本的东京、英国的伦敦等。
2、城市病:
二氧化
,生活用水短缺,住房紧张,污染严重。资源浪费
3、
:
为了营建一个舒适的适合人居住的生活环境。四个方面:P101
A.日常生活便利安全;
B.文化生活丰富充实;
C.自然环境整洁优美
D.邻里关系和睦友善。
4、巴黎获得“世界文化艺术之都”美誉:P102
A.巴黎最著名的建筑景观主要集中在塞纳河沿岸,
B.景点:卢浮宫、奥塞博物馆、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巴黎圣母院。
5、湄南河地区的人民崇尚“谷神”“稻母”,美国人多数信仰基督教。
可以“四季转场”放牧的是
。“绿洲农业”主要分布在
的山坡地带。
6、“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是说云南
区。
7、太湖流域处于鱼米之乡,耕海牧鱼反映日本渔业的发达和鱼文化,水上都市威尼斯位于欧洲的意大利,处于地中海的北部。
8、《剪羊毛》是澳大利亚的民歌,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反映的是内蒙古大草原的情景,蒙古族被称为“骑在马背上的民族”。
9、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青藏铁路被称为“天路”,青藏高原特有的牦牛被称为“高原之舟”。
天山牧民在冬季举行婚礼; 那达慕大会在夏季——七八月份举行;休渔期一般在八九月。
⑵ 初中历史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截取片段如下:
★第一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第三课 华夏之祖
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
二、尧舜禹的“禅让”
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的兴衰
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五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全文链接:http://wenku..com/link?url=9TQOEh2_LEmHp4zPvDDGoMgpCiDlD7M-nHH3u
⑶ 初中历史所有知识点总结
今年中复考么?
看在我刚刚接受完制中考的摧残的份上..把我的复习资料发给你吧..
http://wenku..com/view/c7e11b22aaea998fcc220e38.html
地理 上面其他的自己找。
咦?楼主你设着问题加不上你啊?!怎么给你发?!
⑷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历史作为非热门考试科目,却也在中考中占据一定比重,近年来的历史中考中,开放性题目的比重在不断增高。因为开放性试题最能体现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人文素养的要求。昂立新课程小编为大家带来中考历史19大必考知识点,让这万能的模板助你得高分。
一、大国崛起
1. 常考设问:对大国发展/崛起的认识
2. 答案模板
(1)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发展经济的基础和前提;
(2)不断改革,大胆创新;制度创新是大国崛起的关键;
(3)善于学习外国的长处和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大力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等。
二、中日关系
1. 常考设问:中日双方妥善处理两国关系、为中日关系良性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 答案模板 (1)总体做法(建议、启示、看法)
① 正视历史,以史为鉴,面对未来;
② 加强交流,增进互信;
③ 睦邻友好,合作共赢。
(2)日本方面:应正视历史问题,积极、主动、妥善解决战争遗留问题,不要做伤害中国人民情感的事,努力发展中日两国互惠互利、友好合作的睦邻关系。
(3)中国方面:应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努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加强和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努力促进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
三、中美关系
1. 常考设问:发展中美两国新型大国关系的看法、建议
2. 答案模板
(1)求同存异、增强政治互信;
(2)促进经济合作与共赢、加强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事务合作;
(3)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坚持和平发展,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珍惜和平发展机遇期。
四、三次科技革命
1. 常考设问: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和认识
2. 答案模板
(1)积极影响: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2)消极影响:环境污染,交通拥挤,高科技犯罪,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
(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要正确利用科技,减少消极影响。
五、对外交往
1. 常考设问:对外交往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2. 答案模板
(1)开放利于进步,闭关导致落后;
(2)独立自主、平等互利是外交的保障;
(3)国家利益是外交的出发点;
(4)维护国家安定和统一是外交发展的保障;
(5)外交政策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
六、民族复兴
1. 常考设问: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答案模板
(1)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3)青少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世界观,为发展贡献力量。
七、战争与和平
1. 常考设问:怎样才能有效地避免战争
2. 答案模板
(1)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2)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打击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防止军国主义和极右势力抬头;
(4)力争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5)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八、民族团结
1. 常考设问:如何维护民族统一
2. 答案模板
(1)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2)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自觉同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行为作斗争;
(3)实行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
(4)加大对民族分裂势力的打击力度,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都注定失败。
九、两岸关系与祖国统一
1. 常考设问:如何推进两岸关系进一步(和平稳定)发展,实现祖国统一
2. 答案模板
(1)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九二共识;坚决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2)互相尊重、互补互利,加强经济、科技、文艺、旅游等方面的交流;
(3)加强领导人对话和两岸人员往来;
(4)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坚决反对“一中一台”等各类台独言行,坚决维护国家统一;
(5)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聪明才智,积极参与海峡两岸的交流活动等。
十、改革与制度创新
1. 常考设问:从中外的改革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2. 答案模板
(1)改革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改革必须立足国情,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改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是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之源;
(4)改革是强国之路,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十一、侵略与反抗
1. 常考设问:对中国近代遭受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抗争的认识
2. 答案模板
(1)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2)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对外开放,只有提升综合国力,才能在国际上立足;
(3)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国人民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等。
十二、思想解放
1. 常考设问:思想解放的作用及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2. 答案模板
(1)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社会进步;
(2)思想解放为社会进步奠定思想基础,社会进步推动思想解放。
十三、党的发展历程
1. 常考设问:对党的发展历程的启示
2. 答案模板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3)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4)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抓住机遇,发展壮大自己,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我,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等。
十四、改革开放
1. 常考设问:由中国改革开放得到的启示
2. 答案模版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
(2)要结合本国国情,实事求是,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
(3)要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十五、民主与法制
1. 常考设问:对民主法制建设的认识
2. 答案模板
(1)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民主与法制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3)不同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借鉴;
(4)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十六、经济全球化
1. 常考设问: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2. 答案模板
(1)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重视区域合作,与各国实现互利共赢;
(2)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重视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3)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
十七、世界政治格局
1. 常考设问:面对复杂多变的政治形势,中国应该如何做/如何应对
2. 答案模板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教育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综合国力;
(2)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加快自身发展,积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
(3)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十八、传统文化
1. 常考设问: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 答案模板
(1)坚持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自觉抵制西方落后思想和意识的侵蚀;
(3)积极宣传民族传统文化;
(4)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坚持发展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十九、三农与民生
1. 常考设问: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
2. 答案模板
(1)重视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2)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坚持税费改革;
(3)加强、加大向农民宣传农业技术等的力度;
(4)注重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历史学科注重记忆理解与背诵,学生们不可忽视历史对我们的学习成长的作用,在初中阶段就应该打好基础。
⑸ 初中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史:商鞅变法、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大一统的具体措施、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民族融合、南北朝经济中心南移、贞观之治的措施、两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元朝的民族融合、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明清中国的社会危机及原因分析。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上的几次战争失败的原因及签定的不平等条约和影响、中国近代的几次自救运动及影响和失败的原因(重点要与日本做比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影响、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影响。
中国现代史:新中国的成立及影响、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三大改造的完成、文化大革命的危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与意义、对外开放的格局、一国两制的伟大历史意义
世界古代史一般不会有大题的出现,即使有也是文明古国的内容(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中国、古希腊、古罗马)和三大宗教相关的小内容。
世界近代史: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英美法等过的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美国的南北战争日本与俄国的资产阶级改革、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
世界现代史: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十月革命、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世界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经济全球化、第三次科技革命。
掌握这些中考就基本上可以了。
⑹ 湘教版 历史 八年级要点归纳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现代史
1.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鸦片战争(2)第二次鸦片战争(3)左宗棠收复新疆(4)甲午中日战争(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近代化的起步:(1)洋务运动(2)戊戌变法 (3)辛亥革命(4)新文化运动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五四爱国运动(2)黄埔军校、北伐战争(3)中共探索革命道路(4)红军长征
4.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2)卢沟桥事变与第二次国共合作(3)南京大屠杀
(4)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5)抗日战争的胜利
5.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重庆谈判 (2)内战的爆发、战略防御(3)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6.中国近代的经济、科技与思想文化
(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2)詹天佑、魏源和严复(3)科举制的废除与京师大学堂的开办
7.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1)开国大典(2)新中国巩固政权的斗争
8.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一五计划、一届人大、三大改造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3)“文革”十年
9.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 (2)改革开放(3)邓小平理论
10.新中国的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外交成就
(1)民族区域自治(2)“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3)新中国的外交
⑺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史部分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1、元谋人:170万年前,我国最早人类。
2、河姆渡人:长江流域、水稻、干栏式房屋
半坡人:黄河流域、粟、半地穴房屋
3、黄帝:“人文初祖”
炎黄联盟→“炎黄子孙”。
4、尧、舜、禹禅让。
(二)国家的生产和社会巨变
1、禹建立夏—我国第一个国家政权
2、西周分封制和嫡长子继承制
3、春秋五霸(典故)
4、战国七雄
5、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发展→社会变革
6、商鞅变法(内容、影响)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
1、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中国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3、书同文、车同轨(促进经济文化发展)
4、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
5、汉初休养生息
6、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7、张骞通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8、前60年,西域都护的建立,标志着新疆正是归属中央政权
(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少数民族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
2、三国鼎立:曹丕(魏),刘备(蜀汉),孙权(吴)
3、三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4、北民南迁和江南的开发:
东晋南朝时,江南得到开发,逐渐赶上北方。
5、北魏孝文帝改革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
(五)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隋朝统一南北、开凿大运河、创立科举制
2、唐太宗“贞观之治”
3、武则天“上承贞观,下启开元” 鼎盛时期
4、开元盛世
5、唐朝的民族交往
大祚荣“渤海郡王”(东北)
骨力裴罗“怀仁可汗”(漠北) 边疆稳定
皮罗阁“云南王”
文成公主入藏远嫁松赞干布
6、唐朝的中外交往: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学
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高度繁荣、全面辉煌
(六)经济中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辽、宋、夏、金的并立
2、岳飞抗金和文天祥抗元
3、两宋时,经济重心南移
4、“交子”“瓦肆”“夜市”的出现,两宋经济繁荣
5、元朝“行省”制度及民族大融合
(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1、郑和下西洋(目的、航程、影响)
2、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
3、清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设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漠北
设伊犁将军管辖新疆,设驻藏大臣管辖西藏
4、康熙组织雅克萨保卫战,攻取台湾、平三藩、征噶尔丹
5、清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埋下近代中国落后的隐患
(八)科学技术
1、秦汉领先的科学技术
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的地动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华佗的“麻沸散”
2、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唐宋科技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毕升的活字印刷术、火药改变了战争方式
(九)思想文化
1、孔子和老子
孔子:春秋教育家、思想家、创立了儒家学派,以“仁”为核心思想
《诗经》、《春秋》、《论语》,
兴办私学,“有教无类”
老子:春秋思想家,创立了道家学派,主张“无为而治”
2、战国百家争鸣
儒、道、法、墨、兵家
3、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
唐朝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宋朝三大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元朝剧作家:关汉卿和马致远
四大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4、西汉司马迁的《史记》纪传体通史
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既是帝国主义的侵华史和掠夺史,又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
复习时,应围绕“侵略与抗争”这一主题进行
(一)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林则徐虎门销烟
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国人民和清朝政府的表现有何不同?
(二)近代化的起步
1、洋务运动: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运动,失败
3、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
4、新文化运动:初期是资产阶级思想大解放运动,后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五四运动”及五四精神(爱国主义精神)
2、“中共一大”的划时代意义(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3、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
4、南昌起义及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
5、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长征及长征精神
(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2、第二次国共合作
3、南京大屠杀
4、台儿庄战役(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5、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战役)
6、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中华民族由衰落到振兴的转折点)
(五)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重庆谈判及内战开始
2、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开始
3、三大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
4、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统治
(六)经济和社会生活
1、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张謇和周学熙
2、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3、近代科技、文化的主要成就
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是中华民族摆脱外国奴役,走向独立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振兴史和发展史
在复习过程中,应把握这一主题
(一)中华民族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开国大典和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2、建国初期巩固国家政权的措施:
(1)继续肃清国民党反动残余
(2)抗美援朝
(3)土地改革
(4)恢复国民经济
(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一五”计划的实施
2、一届全国人大及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3、三大改造社会及主义制度的建立
4、建国初期十年经济成就
5、“文化大革命”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
2、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3、对外开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大经济特区的设立
4、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四)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新中国的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
4、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及意义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五)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1、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及“二炮”部队的建立
2、周恩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万隆会议和“求同存异”
4、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5、中美建交及新中国外交成就
(六)科技教育与文化
1、“两弹一星”(钱学森、邓稼先)1960年,导弹。1964你,原子弹。1970年,人造卫星。
2、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
3、“863”计划的实施
4、“科教兴国”战略
5、我国教育、文体事业的主要成就
(七)社会生活
1、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
2、就业制度和就业观念的变化
3、医保、社保制度的建立
五、考点知识整合(考题范例)
(一)以主题为核心的范例—“近代中国的探索与抗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
材料二:“形势已发展到‘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揭竿斩木,已可忧危’的地步,如不及时变法,列强的侵略会变本加厉人民的斗争会风起云涌。”
——康有为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同盟会纲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李鸿章等人后来发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最大作用是什么?(3分)
运动:洋务运动
作用:它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2)材料二中康有为等人后来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的目的是什么?这场运动的结果如何?(2分)
目的:主张学习西方,实行政治变革。
结果:失败
(3)材料三中孙中山后来领导了什么革命运动?这场运动最大成果是什么?(3分)
运动:辛亥革命
成果: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二)以问题为核心的范例—“外交问题”
观察下图,回答问题(12分)
下面是一位同学搜集到的反映新旧中国外交活动的几幅照片。
请回答:
(1)图一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那一年?对中国社会最严重的危害是什么?(3分)
1901年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代表为什么没有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2分)
因为国内爆发了五四运动
(3)图三中乔冠华为什么会开怀大笑?(2分)
因为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图四反映的历史事件得以实现,在于中国政府对该地区实行什么基本方针?(2分)
“一国两制”
(5)看了四幅照片,谈谈你的感受?(3分)
旧中国衰弱,国际地位低,导致外交失败;新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外交工作取得重大成就。
(三)以同类知识点组合范例—“历史典故”
请将下列历史人物和相关典故用线段连接起来(10分)
齐桓公 退避三舍
晋文公 尊王攘夷
项羽 卧薪尝胆
赵括 破釜沉舟
越王勾践 纸上谈兵
⑻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类
当前,我国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最常见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讲谈——接受式”、“自觉——辅导式”和“参与——活动式”。 一、讲谈——接受式 讲谈——接受式是在改革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 传统历史教学模式是50年代初我国历史教育工作者以苏联的教学模式为基础,融合我国的一些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方式而成的,以“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家庭作业”五个环节为结构程序。它的优点是方便了人们对历史教学活动过程的准确把握,有利于历史知识的系统传授,对历史教学实践的指导也更为明确具体。其教学过程由教师直接控制,通过教师对历史教材内容的系统讲述,使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由感知到理解,然后通过总结新课和家庭作业的完成,巩固所学的历史知识。它能使学生比较有效地在单位时间内掌握较多的历史知识,比较突出地体现了历史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简约的认识过程的特性,使系统性较强的历史知识得以有效地传授,历史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然而,它的局限性和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最主要的是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就是过分强调书本知识,忽视能力培养,造成了“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教师一讲到底,学生一听到底的被动学习的局面。它所反映的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为授受关系,表现在教学内容上以知识为主,在教学方式上以传授、灌输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