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考历史复习是做笔记好还是仔细看书上知识点
我觉得仔细看书上知识点比较好。因为比较书上详细,你可以边看书,边把书上内的知识点简容略地写在笔记本上,平时你就看笔记本(比较方便带着看)来回忆知识点,慢慢的你就会记得多了。(PS:我高中历史每次都90分以上)
❷ 求高考历史全面的知识点
这个,我敢说没有人能总结出来。即使是命题人,全国最优秀的历史特级教师也不行。你要回知道现在的高考历答史教学和考试大纲,只要不脱离大纲,任何方面的题都有可能出。知识点其实就是大纲延伸出来的具体的内容。但延伸到哪个方面,就看命题人的兴趣了。
考生不仅要熟记教材,还要掌握海量的历史知识,具备较高的历史素养,拥有较强的分析解答能力。“想要囊括教材内和非教材的知识点,” 难难难! 只能靠考生自己的逐步学习积累。想要仅在高中三年把历史学好,不可能的! 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兴趣和自身努力学习有效结合。
我的建议是你把教学和考试大纲找出来。根据上边列举的范围,把它延伸化,只要与之沾边的内容你都要了解掌握,看的越多越好。再加上一定规模的系统的答题方法的联系,经过时间的积累,我相信你在高考中能够把历史答出好成绩的。
❸ 谁能给我高考历史总复习重要知识点 我要课改以后的
高中历史必修1——2011届一轮复习基础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课堂检测
【知识梳理】
1、我国奴隶社会夏朝建立、商朝发展、西周强盛、春秋瓦解。主要政治制度:夏启创立的王位世袭制、西周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以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
2、夏商时期政治制度:
①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②特点: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③行政管理:中央:设想、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伯。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度有直接的影响。
3、西周分封制:
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的统治;
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内容:周王授予诸侯土地和人民,诸侯有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诸侯在自己的疆域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的权利。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边远地区,形成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瓦解:①原因:受封的诸侯国实力强大,王权衰弱。
②表现:出现春秋争霸、战国兼并的混乱局面。
4、西周宗法制:
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划分宗族内的嫡庶系统,形成相对独立的大宗和小宗。
特点:由嫡长子继承,利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作用:①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②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学习探究】
一、分析理解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三者的关系。
1.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表)
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里)
3.礼乐制度是维护保证分封制、宗法制推行的工具。
二、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
1.早期政治权力实质上是一种强权。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 说明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3.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 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 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4.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5.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堂检测
【知识梳理】
1、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形成与春秋战国、秦朝确立、西汉巩固、隋唐完善、宋元发展、明清强化,近代衰亡。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2、皇帝制度建立的目的:显示君主的权势和地位。特征:皇位世袭,皇权至上。它是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也是维护“家天下”的重要保障。本质是封建君主专制。
3、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是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乃丞相的副手,负责执掌奏章、下达诏令和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丞相之下还有诸卿,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任免权由皇帝决定。
4、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向丞相汇报工作。县以下是乡、里基层行政机构。
5、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金字塔般管理体系,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沿用并发展完善。
【学习探究】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是什么 ?
1.积极:①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秦朝国力日益增强,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中国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
②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 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都起了重要作用。
③秦朝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消极: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 阶级矛盾激化, 给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破坏。
二、分析对比西周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的异同。
1.相同点:①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②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③都在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2.不同点:①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上:分封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绝对服从中央。
②传承制度上:分封制爵位和领地世袭;郡县制由皇帝直接任免。
③建立基础上:分封以血缘为基础;郡县按地域划分。
④历史作用上:分封制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堂检测
【知识梳理】
1、汉初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封国有时对抗朝廷。汉景帝平定“七国治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使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在中央汉武帝重用身边作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为尚书令、侍中等,让他们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唐中期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唐朝在中央设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在尚书省下设“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3、北宋初期在地方①军事上: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禁军;②行政上: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③财政上:地方赋税大部分由中央掌控;加强了中央集权。在中央①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②后来增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
4、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但河北、山西、山东由中央直接管理,还设宣尉司管理边远民族地区,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在中央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统领六部,行使宰相职权。
5、选官、用管制度:秦朝百官由皇帝直接任免;汉朝实行察举制,举孝廉;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选用官吏依靠门第,不重才能;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按学识才能选官,其“公开竞争、公平考试”的原则,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学习探究】分析对比郡县制与行省制的异同。
郡县制 行省制
不同点 盛行时代 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 确立并开始于元朝
与中央的
关系 (1)郡、县是中央政府下属地方机构(2)长官由皇帝任免 (1)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一一中书省的派出机构(2)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
相同点 作用 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
地位 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 巩固封建统治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堂检测
【知识梳理】
1、明清两朝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①明太祖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②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明成祖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宫内的文渊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③康熙帝设南书房参与机要事物;④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设立军机处,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2、宰相制度废除的根本原因:是这一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直接原因是:丞相权倾朝野骄恣擅权。内阁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皇帝政务繁多力不从心;后来内阁大学时有了票拟权,内阁地位提高,内阁首辅权压众臣。。但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 机构或行政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3、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使皇权受到很大限制。康熙帝亲政后,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相互制约,最后集权与皇帝。雍正帝在宫内设立军机处(有官无吏、皇帝钦定、跪受笔录),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学习探究】17、18世纪中国和欧洲历史的不同发展趋势及认识。
1.17、18世纪的中国在政治上空前强化君主专制,在经济上重农抑商,在外交上闭关锁国, 影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正常发展;文化上实行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2.17、18 世纪的欧洲在政治上通过加强君主专制来反对罗马教廷的控制, 实行君主开明专制;在经济上实行重商主义;在外交上鼓励对外扩张, 促进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 文化上, 启蒙思想蓬勃发展。
3.认识:加强君主专制和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的初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明清时期消极作用日益显现, 成为历史发展的阻碍, 中国已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课堂检测
【知识梳理】
1、古希腊文明的环境是以海洋为依托,航海和海外贸易条件优厚,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古希腊城邦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2、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是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确立,伯利克利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代表了古希腊文明的最高成就。
3、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的是议事会,最高司法与检察机关是陪审法庭。十将军委员会是由十个地区部落各选一名将军组成。克利斯提尼执政期间,还实行“陶片放逐法”,成为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
4、伯利克里时代,真正参加公民大会的是所有成年男性公民,为鼓励公民参政,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为吸引公民观赏戏剧,为公民发放“戏剧津贴”。
5、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政治制度。
6、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民主的氛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小国寡民体制下造成直接民主泛滥,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狭隘的城邦体制最终无法容纳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被北部崛起的马其顿所灭。
【学习探究】分析概括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主要特点有哪些?
(1) 雅典公民在城邦政治生活中占据主体地位, 是城邦政治的核心。
(2) 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
(3) 体现奴隶主公民多数人的意愿。
(4) 体现公民的个人自由与平等。
(5) 开放官职, 通过抽签、举手表决等方式产生权力机构。
(6) 制定严密的制度,加强对国家事务的监督。
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课堂检测
【知识梳理】
1、罗马法从形式上分为习惯法与成文法。习惯法的特点是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标志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2、罗马成文法主要包括;《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成的《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3、罗马成文法的核心内容: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其中公民法适用于共和国时期罗马公民;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
4、恩格斯认为罗马法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它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它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稳固了罗马国家的统治基础。但它也保护奴隶制度,维护私有制,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5、罗马法对世界的影响:①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步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②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司法、反对封建斗争有重要影响。③当代很多法律制度的原则和做法,都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如: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美国《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法国的《人权宣言》和拿破仑时期颁布的《民法典》都以罗马法学说为理论基础。罗马法的影响甚至远及亚洲。
【学习探究】中国与西方古代政治制度的比较。
比较内容 中国
古希腊、罗马
神话特点 实用性、集体、等级、治理等 理性、个体、平等、主宰等
发展趋势 趋向专制 走向民主
政治改革、法律制度 加强君主专制、法律是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工具。
古希腊进一步实行民主,并以法律作保证,古罗马先是共和,法律限制其专横,后是独裁,对君主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文明延续与否与政治制度的关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当时有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科技文化进步,并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有力保障,促使文明进一步延续。 缺乏强有力的权威,国家不统一,经常分崩离析,易摧毁文明,破坏文明的发展历程。
认识 人类文明史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政治制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时代、阶级的局限性。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课堂检测
【知识梳理】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经济基础是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较大发展;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出现,而且在议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本原因是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侵犯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2、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1649年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此后英国成为
共和国。但统治者争权夺利不断,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了复辟王朝,其实质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贵族的妥协。
3、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以明确法律条文限制国王权利,保证了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4、工业革命后,1832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保障了资本主义发展。1721年沃尔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标志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内阁首脑是首相,由国王任命多数党的领袖担任。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实际对议会负责。内阁与首相的关系是共进退。首相实际掌握国家大权。此后,资产阶级议会政党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5、作用: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它有利于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避免独裁统治;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制度产生巨大的影响。
【学习探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 以责任制内阁为核心。(2) 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 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 首相是最高行政首脑, 即政府首脑。(3) 内阁对议会负责, 由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内阁及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4) 以代议制为基础, 议会掌握国家主权。(5) 实行分权原则。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课堂检测
【知识梳理】
1、美国宣布独立的时间是1776年《独立宣言》的发表,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的时间是 年,根据1787年宪法,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美国联邦共和制政体开始确立起来。
2、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国家的行政权,司法权由最高法院掌握,三者独立平等,但相互制约,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3、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突出了“分权与制衡”原则,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但它仍存在着不足,例如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有种族歧视烙印。
4、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他们不仅控制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得以大特色,两大政党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学习探究】分析、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1. 相同点:①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政体, 其核心特征是代议制民主;
②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2. 不同点:
比较项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总统制
国家元首 国王
总统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世袭 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国家元首任期 终身制 任期制
国家元首的权力 “统而不治”的虚君 掌握国家的实权
政府首脑 首相 总统
政府的产生 议会产生 总统任命
政府与议会的关系 以首相为首的内阁是由议会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并对议会负责 以总统为首的政府与议会(参众两院)是制约与平衡关系
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 总统
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课堂检测
【知识梳理】
一、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l) 大革命前的社会状况
①政治:欧洲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 , 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矛盾尖锐。
②思想:资产阶级思想家公开反对君主专制, 抨击宗教神权, 号召人民争取自由民主。
(2)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①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792年建立共和国, 此后共和制和君主制斗争不断。
②1870年,普法战争后,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法共再次建立共和国。1785年初,在广大人民群众坚决拥护下,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
二、1875 年宪法的内容
1.内容:(1) 立法权属于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2) 行政大权由总统掌握,由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任命权、缔约权、特赦权;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2.特点:总统和参议院有很大权力,又相互制约。
3. 作用:(1) 使资产阶级掌握了众议院、参议院、内阁和总统等关键职位, 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得到确立和巩固。
(2) 为法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习探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及作用。
(1) 特点:
①由通过普选产生的议员组成议会, 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
②一般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
③现代国家大都实行政党政治, 实现政治上的制衡, 更有助于民主政治实行。
(2) 作用:
①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 保证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利益, 具有先进的民主精神, 对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关系, 有效地防止封建王朝的复辟活动, 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③在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下, 无产阶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合法斗争, 有助于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堂检测
【知识梳理】
一、鸦片战争
1、背景:
①国际:18世纪中后期,英法美已经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相继开展工业革命。
②国内:此时中国清政府统治下,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弛,外交上坚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在与英国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违背国际道德,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
③导火线:1840年,借口钦差大臣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在虎门海滩销毁缴获鸦片,英国借端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④根本目的:是为了开拓海外市场、掠夺生产资料。
2、经过:1840年6月,英国军舰在广东海面挑衅,战争爆发。英军沿海北上,最后到达天津白河口 ,威胁北京。道光帝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与英方“议和”。在议和时英军于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道光帝对英宣战。清军满族将领海龄在镇江战役中牺牲。1842年8月,英军侵入南京下关江面,中国战败。
3、结果:清政府屈辱求和,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4、影响:①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②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1856年,列强提出修约要求遭拒绝,为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战火再燃。
2、过程:①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战争爆发,法国加入。
②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进逼天津,于1858年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
③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签订了《北京条约》。
④美俄两国也趁火打劫,特别是俄国乘机强占了中国北方的大片领土。
3、危害:①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大侵害。
②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镇压中国人民反抗
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学习探究】
一、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成为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矛盾;中国人民从此担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1.继续:①根本目的一脉相承,都是为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②战争性质一脉相承,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③战争影响一脉相承,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2.扩大:①侵略国家增多,由英国一国扩大为四国;②侵略区域扩大,由东南沿海扩大到中国北部沿海各省以及内地;③主权丧失更多,由领海主权丧失扩大到内河航运权的丧失;④领土割占更多;⑤影响加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堂检测
【知识梳理】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①根本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实力上升,蓄谋侵略中国;②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趁机入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2、经过:①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挑起战端;②清军在朝鲜平壤陆战失利;③黄海大战,由于李鸿章保船避战,日军乘机控制黄海制海权;④日军进攻辽东和山东半岛,占领大连、旅顺;⑤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4、影响:①大片领土割让,使中国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到严重破坏;②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人民负担;③新开辟的通商口岸,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④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⑤列强争相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背景:民间组织义和团发动反帝爱国运动,他们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2、经过:1900年6月,英、美、法、俄、德、日、意、奥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侵华战争。从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在廊坊、天津和北京打击侵略者。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联军统帅瓦德西帅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劫,罄竹难书。
3、结果:1901年 9月,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4、危害:①巨额赔款,使清政府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的关税受到了列强控制;②设立“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和侵华大本营;③允许外国驻兵京津至山海关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控制之下;④按列强旨意惩办官员和设外务部,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⑤《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学习探究】
一、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签订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1)《南京条约》中被迫割让香港岛,中国的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马关条约》割让了台湾、辽东半岛、澎湖列岛以附属岛屿,并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帝国主义各国相继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而《马关条约》则赔款2亿两白银。清政府为偿付巨额赔款,一方面加紧搜刮人民,另一方面大借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3)《南京条约》开放东南沿海五口通商,《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进一步向内深入。
(4)《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适应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要求,西方列强援引“利益均沾”条款获取同样利益。他们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榨取巨额利润,并且利用关税特权,严重排挤和摧残着中国的民族工业,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由以上四个方面比较可以看出,《马关条约》在每个方面对中国的侵略都比《南京条约》更加深化,它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二、概括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历史进程,并归纳出列强在侵华过程中呈现出哪些趋势?
1、进程:(1)1840-1842 年鸦片战争及其随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1856-1860 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签订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使中国半殖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3)1894-1895 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及其签订的《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地化程度大大加深。(4)1900 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趋势:(1) 侵略中国的国家:从一国到列强共同侵略。
(2) 经济侵略的特点:从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
(3) 政治侵略特点:从局部宰割中国到扶植代理人控制中国内政外交。
❹ 求高考历史知识点,要全面一点的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约170万年前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70-20万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3万年前 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7000年前 河姆渡
约五六年前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四五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 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
夏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商 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300年 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灭亡
春秋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 商鞅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公元前206年 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前119年为情霍去病抗击匈奴
东汉(25年到220年)班超出使西域; 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
200年 官渡之战
208年 赤避之战
220年 魏国建立
221年 蜀国建立
222年 吴国建立
230年 吴派卫温等率军队到台湾
西晋(266~ 316年)316年 匈奴攻占长安,西晋结束
东晋(317~420年)383年 淝水之战
南北朝(420~ 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隋(581~ 618) 589年 隋统一南北方;605年 开始开通大运河
唐(618~907年) 贞观之治;武则天创设武举殿试;开元盛世;安史之乱
10世纪初,契丹族阿保机建立辽
北宋(960~1127年) 宋、辽澶渊之盟(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约400年;景德镇兴起
11世纪,党项族元昊建立西夏
12世纪,女真族阿骨打建立金,先灭辽,1127年灭北宋
南宋(1127~1276年) 1140年 宋、金郾城大战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元(1271~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国号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灭南宋
明(1368~1644年) 1405年-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戚继光抗日倭,
1553年 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清(1636~1911年)
1636年 后金改国号为清
1661~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771年 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1772年设驻藏大臣
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
1851年 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1853年定都天京
1856 -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中俄《爱珲条约》《北京条约》
19世纪60~ 90年代 洋务运动
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895年公车上书,1898年 戊戌变法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1894年兴中会在美国檀香山成立1905年 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1912~1949年)
1915年 新文化运动,1919年 五四运动爆发
1921年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1924年黄埔军校在广州黄埔建立1926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8月1日南昌起义秋收起义1928年 井冈山会师
1931年 九•一八事变(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红军长征
1936年 西安事变
1937年7月 卢沟桥事变,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1937年12月,日军南京大屠杀
1938年 台儿庄战役;1940年 百团大战
1945年9月2日 日本签定无条件投降书
1945年8月双十协定,1946年蒋介石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地区战略反攻开始
1949年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0~1952年土地改革
1953~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4年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
1971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召开,改革开放
1979 中美建交
1992年 邓小平南方讲话,十四大召开
1997年 香港回归
1999年 澳门回归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大约三百万年前 地球上出现人类
公元前3500年左右 埃及出现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3500年左右 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2500年代中期 印度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国家种姓制
公元前18世纪 古巴比伦王国建立《汉莫拉比法典》
公元前世纪乔达摩 悉达多创建佛教
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率军东征
公元前二三世纪罗马同迦太基进行了三次布匿战争
公元前8世纪雅典是当时最重要的城邦,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里时代
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
公元一世纪 基督教产生
公元三世纪 日本大和奴隶制国家兴起
476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奴隶制度崩溃
六世纪初 法兰克王国建立
622年 穆罕默德从麦加出走麦地拉,伊斯兰教纪元,八世纪中叶 阿拉伯帝国形成
646年 日本大化改新
676年 新罗统一朝鲜
九世纪早期 英吉利王国形成
843年 查里曼帝国分裂,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雏形产生
九世纪 封建制度在西欧确立
十四世纪 马里王国全盛时期,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十四至十六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337年 英法百年战争开始
1358年 法国农民起义
1381年 英国瓦特。泰勒起义
1453年 东罗马帝国灭亡,英法百年战争结束
1487年 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1492年 哥伦布初次航行到美洲
1497-1498年 达加马开辟西欧到印度的新航路
1519-1522年 麦哲伦船队环航地球
十六世纪 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在亚、美强占殖民地
1524-1525 德意志农民起义
1588年 英国海军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592-1598年 朝鲜军民抗击日本侵略的卫国战争
1600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
十七世纪初 法国殖民者开始在北美拓殖
1607年 英国殖民者开始在北美拓殖
1632年 沙俄在西伯利亚修建侵略扩张的基地—雅库次克
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49年 英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
1660年 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 英国政变,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
1689年 中俄签定“尼布楚条约”
十八世纪中期 英国打败法国,成为最强大的殖民国家
十八世纪 罪恶的奴隶贸易达到最猖獗的地步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75-1783 北美独立战争
1776年7月4日 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美国成立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作为纺纱机的动力
1789年7月14日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792年9月 国民公会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799年11月9日 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1804年 拿破仑称帝,法兰西第一帝国开始
十九世纪早期 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宣传空想社会主义
1807年 富尔敦制造第一艘汽船试航
1810-1826 拉丁美洲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独立运动
1818年5月5日 卡儿•马克思出生
1820年11月28日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出生
1825年 史蒂芬孙制造的第一台蒸汽机车试行
1836-1848年 英国宪章运动
1847-1852年 共产主义者同盟
1857-1859年 印度民族起义
1858年 “中俄爱晖条约”签定,沙俄占领我国领土60多万平方公里
1860年 “中俄北京条约”签定,沙俄又强占我4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1861年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1865年 美国内战
十九世纪60-80年代 沙俄侵占我国西北地区40万平方公里
1864年9月28日 第一国际成立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71年3月21日-5月28日 巴黎公社
1882年 德、奥、意三国同盟形成
1883年3月14日 马克思逝世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 十月革命胜利
1918-1920年 苏俄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
1919年3月 共产国际成立
1919年1月-6月 巴黎和会
1921年 新经济政策
1921年11月-1922年2月 帝国主义争夺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华盛顿会议
1922年10月 意大利墨索里尼上台
1922年12月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1929年-1933年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1年9月18日 日本开始侵略中国东北地区
1932年4月 朝鲜抗日游击队诞生
1933年1月 德国希特勒上台
1933年3月 罗斯福就任总统,实行“新政”
1937年七月七日 中国全面抗日
1938年9月 英法德意宰割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会议
1939年9月3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0年 法国投降
1940年9月 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签定
1941年6月22日 苏联卫国战争开始
1942年7月-1943年2月 苏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43年12月1日 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
1944年6月6日 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1945年2月 苏英美雅尔塔会议
1945年5月8日 德国签定无条件投降书
1945年9月2日 日本签定无条件投降书
1945.10 联合国建立
1948 美国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
1949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50--1953 美国侵略朝鲜的战争
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初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
1959 古巴革命取得胜利
20世纪60年代初--1973 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
1967 欧洲共同体成立
1968 苏联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1991 苏联解体
1992 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
1993 欧洲联盟建立
❺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历史顺口溜 历史有了它,给你一上午一个高中的大概! 历史有了它,给版你一上午一个高中的权大概!
http://wenku..com/view/740108a1284ac850ad0242c3.html
❻ 历史高考必考的知识点2020年
隐形于中学历史各册教材的目录或章节标题之中。如奴隶社会编中“第一章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一夏商”,就要求学生明白夏朝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商朝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与此相类似的知识点有: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秦汉是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三大”即1919年至1923年是中共创立时期;国民党“一大”至汪精卫叛变即1924年至1927年7月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此可见,教材的目录标题隐含着丰富的知识,学习时要善于挖掘和思考。
二、跨章节中的隐形知识
这类知识,因教材的编写体例,或隐形于背景,或隐形于因果,或隐形于时限,或隐形于补述,或隐形于删简。如战国时的长平之战隐形于秦统一的背景;曹操及官渡之战、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等东汉史实隐藏于三国鼎立一节;司马睿给祖逖刺史空衔的西晋史实隐形于东晋教材;916年阿保机建国契丹隐形于五代时限之内;北宋末年钟相提出“等贵贱、均贫富”口号隐形于南宋农民战争;蒙古政权的耶律楚材劝止窝阔台汗破坏农业隐藏于元世祖劝课农桑;春秋的皮囊鼓风冶铁、突厥、契丹兴起于北魏等知识隐形于后面章节的补述。东周的后期是战国,但东周的后期即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56年,并不等于全是战国,因战国止于公元前221年,比东周时间要长35年,这段史实被隐没于教材的删简之列了。于是,学生在学习时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
三、插图中的隐形知识
通过图案插于课本,形象生动地强调该史实的重要,减少了课本的冗长文字表述,因而也造成了学生所忽视的隐形知识。如隐形于扉页彩图中的《自由引导人民》,就反映了法国七月革命;隐形于书中的人物插图《达?芬奇自画像》,就使人不易觉察到课本举出了达?芬奇的代表作品有3个;隐形于书刊手迹之类的插图,更暗示了许多知识,“大总统誓词”中的民国元年,就是指1912年,“严夏和他的主要译著”图中除《天演论》之外,还有与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书名相异的《法意》等等。学习时,对插图的隐含的知识不可忽视。
❼ 为什么高考历史已经把知识点弄明白了题还是做不对
高考历史考的深入,一般来说主观题先给一段文字,你得先理解这段文专字,再去结合教材里属的知识点进行答题,但是往往考的很灵活,这需要你自己去理解扩展延伸,这个简单说需要悟性,你如果做不对,建议题海战术,多做题目,但是这些题目也是让你锻炼答题点,因为高考的题目你一般是以前做不到的
❽ 高考备考经验:高考冲刺阶段如何复习历史
高考历史备考方法对我们在高考冲刺阶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环球网校快问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考备考经验:高考冲刺阶段如何复习历史的相关信息,准备参加考试的考生请及时关注。下面是高考备考经验:高考冲刺阶段如何复习历史的详细内容,一起来关注吧!
高考备考经验:高考冲刺阶段如何复习历史
作为一名文科生,我可太有这方面的经验了,我就抛砖引玉,先来谈谈自己的经验吧~
一、分析参考答案
做题、背书是文科生无法避免的,但是我认为做题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多细。怎么理解呢?大家拿到一道题,肯定会先自己作答,然后对照参考答案对吧?那么对照完呢?背参考答案吗?错!你要学习的是答题的思维方式,要去分析参考答案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哪些,自己为什么没有想到。
二、保持做题习惯
这里要保持的是每天都做练习的这个习惯,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题可以帮助你发现知识薄弱的地方,总结答题规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一举多得!当在做题过程中发现遗忘的知识点要第一时间去查询记忆,这样带着目的看书就不会无从下手啦。
三、考前自我安慰
尤其是考试的前十天,这时候心态很重要,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千万千万不要慌乱焦虑。看一看以前做过的题,翻一翻错题本,把以前的错题再温习一遍,看看自己会不会再错。做好这些就可以抱着必胜的信心去参加高考了。
好啦,以上就是高考备考经验:高考冲刺阶段如何复习历史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大家在考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掌控时间,不要在不会的题上面纠结太久,好多小伙伴都表示时间不够答不完哦~更多考试相关资讯关注环球网校快问,我们将持续更新考试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