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初中历史学科出现的问题

初中历史学科出现的问题

发布时间:2021-03-02 15:30:01

『壹』 怎样解决学生不重视历史学科的问题

发挥学科特点,重视以史为鉴 浅谈历史学科中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初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目的。 “未来的文盲不在是一个不识字的人,而是一个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学会学习是一个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在新课改的推进与实施中,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已成为时代的需要,课改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环节。历史教学必须注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打破传统的“教师机械讲,学生被动听”的模式,建立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现代教学方式。但是大部分历史教师仍习惯于“满堂灌”“一言堂”,习惯于让学生死记条条硬背框框,历史学科的改革力度不大。就我校的初中历史教学实际情况看,“课上画条条,课下背条条,考后全忘掉”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学的死,记得苦,简答题死记硬背,机械呆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趣低落,参与课堂学习少。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进行了历史教学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子课题研究实验。在教学中贯彻“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活动为主角”,用历史故事、历史活动、等活动,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在教学中打破了旧有以“接受性”、“结论性”“填鸭式”为特点的教学活动方式,提倡让学生在“探究”、“发现”和“讨论”中主动学习、自我教育,注重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法,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活动中获得主动的发展,掌握历史知识,形成历史技能历史观念,学会分析历史现象。 二、研究方法和步骤。 1、明确现状,寻求突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熟悉、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才能在活动中激发创造性和求知欲。实验前,我们进行了学生学情调查问卷和学生评教调查问卷,分析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中的困惑,学习历史的方法习惯等。认真钻研充实理论,领会课改的精神,学习课标的要求,进行洗脑工程,转换教师角色,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研究商讨教学对策,达成共识,制定了子课题研究计划,明确了研究的目的、方法、手段和要求。在实验中为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保证课题的成功。我们集中备课,相互听课,互相评课。经常与学生交谈,听取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看法,在与学生交流中发展,在共同交流中学习。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及时反馈,及时研究对策,注意灵活解决教学中发生的突发事件。 2、实验内容:注重将传统学习方式与现代学习方式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对比对照实验。“被动学”与“主动学”“灌输”与“导学” “精讲精析”与“满堂灌输”“照本宣科”与“学生创造”进行对照,分析不同方式的不同效果。现在每个年级六个班。两个班以教师讲为主,四个班以学生学为主,两种学习方式同步并存。进而观察研究不同方式下的学生的态度、兴趣热情、效果等不同,,以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平时成长记录、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估等,分析学生的成长变化,研究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步骤、方法、必然性及对教师备课、上课、教材处理的要求,明确学生学习效果与学习方式的关系,从而更好的指导教学。 三、具体操作要求与实践 1) 指导方针:在教学中结合历史学科特点,落实现代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大胆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 2) 课题实施目标:力求通过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落实,使学生喜欢历史,愿意学习历史,产生浓厚兴趣,能扎扎实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历史知识扎实牢固,基本技能得到强化。学生积极性得到发挥,会评判历史事件,能分析历史现象,从历史人物、事件得到有益的启发,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个性、意志、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升华提高,达到“以史为鉴,学史明智”的良好效果。 3) 课堂要求: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抓好师生互动,重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宣扬“我参与、我快乐”“我学习、我成长”“我研究、我进步”“历史课堂我主宰,我的历史我掌握”“今天的拼搏,明天的潇洒”的学习气氛。注重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的转变,注重教学中学生活动的设计,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会学,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把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作为教学中的侧重点;把课堂学习变成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重点研究落实三种学习方式: 1] 自主学习方式。新课程理论注重宏扬人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和自学能力,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即“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简而言之,就是强调学生自己的自主学习。即强调自主确定学习内容、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学,制定学习进度;自我选择学习方法;自我调控学习内容;自我反馈学习效果。如何抓好自主学习?第一,教学中我们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全员参与,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使学生保持浓厚的探究兴趣,保持旺盛的探索力。第二,提供学习的机会,相信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权,学习目标让学生提,学习方法让学生选,测试习题让学生出,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权,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把时间和空间真正还给学生,向学生讲明思考的方向,给学生以自主探索的时间,开动脑筋,主动学习。第三、真正落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主学习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自主学习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在新授课中,我们经常运用这种学习方式,发挥学生自身优势,激发学生动机,鼓励他们过关斩将,鼓励他们勇于质疑,善于释疑。通过自学发现出现的问题,产生的疑问,从而为教师精讲精析作好铺垫,为学生的团体合作共同闯关,作好准备。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自觉动脑,动口、动手、参与学习,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真正作到“书写自己的历史,创造灿烂的明天”。当然教师要做好助手、帮手,当好引路人,为学生铺路搭桥,督促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2]合作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指导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如合作讨论历史问题,小组调查历史现象,团队竞赛历史游戏、历史谜语、合作制作(仿制文物、科技成就表、历史年代图表、)合作扮演(历史短剧)演讲比赛等。合作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合理分组、明确任务、把握时机,规范学生操作、加强指导、注重评价。具体为,创设历史情景,诱发合作愿望。鼓励进取,“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激励他们努力克服困难。没有明确的目的,合作的愿望,学生的合作,分组往往会流于形式,为此凡需要合作的学习时候,我们都创设相应情景,来诱发学生参与,如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第一课学习是,我们通过展示运河图片,创设运河今景,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决定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大运河开通的背景条件前因后果等。总之在教学中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剖析历史现象,分析历史事件。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历史事件的感受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畅谈想法,学生往往愿意参与,“话越说越透,理越辩越明” 在教学实践中,不以某个现成结论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允许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观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甚至宽容学生某些认识上的错误,从而调动其思维积极性,并进行疏导、调适。比如在讲“隋炀帝与大运河”时,让学生自由发表对隋炀帝的看法。大家畅所欲言,有些学生根据所学指出:“隋炀帝虽然残暴奢侈,生活腐化等 ,然而不能因此抹杀他在开凿大运河中的贡献。”“罪在当代,功在千秋”。以一个初中学生,能够持着不是全盘否定的态度去看待这些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事件,实属可贵。比如在七年级我们开展了隋朝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隋炀帝和朱元璋是不是一个坏皇帝?如何评价武则天?颤渊之盟该如何评价?等辩论会,开展历史辩论台,通过提前布置分工,学生分组搜集资料,展开交流,在辩论中大现身手,以理服人,因事明理,令听者茅塞顿开。我们依据教材的要求,引导学生全员参与,使学生明确了历史知识的前因后果,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了解了历史的事实,加深了对知识的系统化掌握、专题化理解。通过学习如新疆、西藏、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等知识,形成了维护祖国统一为荣,分裂祖国为耻的荣辱观,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合作学习方式特别适合于复习课、练习课等,通过分组学习,达到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灵活化,熟练化。在相互的讨论中,互相启发,分组介绍本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发展变化,重新回到历史的天空中,去了解当时的历史。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板报、手抄报、小组表演的形式,展示小组的发现,表演历史剧学生影响深刻。复习课的快节奏在分组学习中得到体现。 3]探究学习方式。历史学科的探究学习方式是指,学生选择和确定与历史有关的主题,自主的搜集整理和运用历史资料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从而获得新知识、发展能力,提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学习方式,包括:选定和确定问题;搜集和处理资料,推导结论,表述结论等。选择探究学习的内容不能盲目随意,要依据教材内容,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引起探究的欲望,联系现实拉近历史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引导学生掌握探究的要领:质疑,发问、联系、求解、领悟、核实、验证。在教学中,让学生敢于冲破教科书及教师讲授的狭小范围,鼓励他们在教材基础上 大量阅读有关课外知识进行补充、延伸如七年级下册我们重点组织学生探究了下列问题:唐宋元明清时期发生在聊城历史的事件,如永济渠的开凿,肖城遗址,会通河;聊城与运河的兴衰等,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调查研究,让学生畅谈认识收获,展示收集的资料,交流探究成果从而关注历史,学习历史。在历史活动课中,探究性学习方式也非常重要如,活动三,制作历史示意图。学生明确问题后,分组后根据要求进行个人、小组探究,然后将探究的成果,共同研究,交流提高、集思广益,互相修改后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展示给全体同学,壁报、手抄报等,丰富多样,充分显示了学生自身的发展,说明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的程度是非常熟练的,灵活的,。通过活动,他们不但巩固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合作意识,学会了探究的本领。复习阶段引导总结,前后联系,如分析汉代的丝绸之路、唐代“海内存知己”、宋元海外交往广,明朝郑和下西洋、清朝的“闭关锁国”的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对当代社会改革的启示。分析开放富强。锁国落后的影响。联系社会热点分析社会发展,激发学生的社会意识、发展意识、进取意识。不但理解历史事实,而且学会分析事件原因。 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教师的要求。 要勇于转变教育观念,用新的理念来指导新的教育教学实践,特别应明确历史教学的任务不仅是学生记住一些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历史的方法,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及时更新知识储备,时代的变革,教材的改变需要教师自觉扩充知识面,掌握新信息,及时在时代的发展中改变。自觉提高指导学生的能力,只有掌握较强课堂组织力,灵活驾驭课堂,全方位指导,营造学习气氛。 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展望 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第一,调动了学生主体参与水平积极性。从学生团体看,实验班中96%选择喜欢历史学科,上课时争相发言达到85%以上;从学生个体看,个别整体水平较差的学生在学习方式的转变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乐土, 恢复了在历史学习中的信心;小组合作成果显著,小组间团结协作,争先恐后。第二,增强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不论其观点是否正确,经过自己的思考而形成的见解正是创新本质的体现。对历史事件、人物、现象都能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第三,有利于历史学科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还处于初步阶段,仍然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继续探索,继续研究。以其更大程度的解放学生,真正作到学史明智的目的。 修改 教师要热爱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爱为师德之体,无爱便无教育”“知其心症,对症下药”关心成长、关心未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关心困难学生,注重情感交流,沟通,建立新的生活交接源,进而克服困难,战胜痛苦,形成新的生活。关心理解学生,爱默生认为“成功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一视同仁,尊重情感,控制情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贰』 初中历史学不好怎么办

历史是一个文科性质的学科,所以各位初中生在学习初中历史时,做到以下几点对学习成绩有帮助:
1、初中历史的学习在于阅读、理解,记忆。需要初中生具备的基本技能是将掌握的知识点可以熟练运用。所以在学习时一定要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每个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学习,如某些某些学生更容易理解条理清晰的知识点,那么在学习时就要将学习过的知识点进行整理。或者是自己学习时效率低那么就要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所以各位初中生一定要找到自己在学习上的特点,
2、初中生在学习初中历史时需要掌握的另一个基本技能就是学会速度记忆。这是提高初中生学习效率的一种办法。这样初中生可在学习时旧件大部分的知识点进行记忆,大大缩短了课下的学习压力。
3、初中生能否将学习过的初中历史知识点进行整理是初中生能不能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因素。初中生要把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整合,方便记忆、复习。而且还要讲新学习的知识点与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点进行联系。以增加这个知识点在自己脑海中的记忆。
4、做题是初中生学习任何任何一科都必不可少的,但是并不建议初中生使用题海战术。做题在于质量而不在于数量。有些初中生在学习初中历史时盲目的使用题海战术,非但知识没有学习明白,反而让初中生自己将所学的知识点记混了,得不偿失。所以初中生要把握好做题的数量,在做题中最重要的是学会反思、归类和整理出相应的解题技巧。并且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调整完善。

『叁』 初中历史教学实施过程中要考虑哪些因素

课程改革以来,广大历史教师根据新理念、新课标组织教学,课堂教学呈现出可喜的变化.从形式上看,在45分钟的课堂里常常是欢声笑语、高潮迭起,似乎我们的历史课堂已经走进了新课程的最佳状态.但是,认真审视一下目前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是肤浅的,突出的表现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致使课堂中出现了虚假的“繁荣”.下面,是我对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一些粗浅认识,期望大家能提出更多宝贵的想法,以便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共勉,为2009年即将进入新课程的高中课堂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实行新课程改革,是在继承基础上的改革,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教学
新课程在推广和实践过程中,给人一种把传统教学“推倒重来”的感觉,在处理新课改与传统教学关系时,存在一种“全盘肯定”与“全盘否定”的思维倾向,应该引起重视.我认为应处理好新课改与传统教学的两个辩证关系:
一是继承性和创新性的关系.与新课程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改革不能脱离“历史”,要在继承优秀传统基础上进行改革.目前我们在新课程实验中需要思考和梳理的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和证明的行之有效的优秀教学传统思想和做法有哪些?传统教学中有哪些思想和做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能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对培养人才要求的实际?在推进新课程实验进程中,我们要如何继承和改进传统的教学思想和做法?新课程要求教学实施与时俱进,改革、发展、创新.但发展什么?目前哪些方面首先要发展?用什么标准来检验教学实施改革、发展、创新的成败呢?我认为要服务于每一位学生成人成才全面发展的大目标,改革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围绕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主动性,用课程新理念反思传统教学中的不足,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着力点.
二是理论前瞻性和现实操作性的关系.新课标理论的前瞻性与历史现实环境局限的矛盾,是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也是广大师生深入进行新课程研究实践的主要障碍.在目前大环境下,我们不能空谈观念更新,而应该实事求是,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界的各种研究成果,融合新课程理念,踏踏实实研究历史教学法,并自觉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解决实际操作性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要在新理念指导下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反思,逐步把新理念转化为个人教学行为习惯.

二、重视过程与情感目标,但不能忽视“知识”目标
历史新课程从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特点出发,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基本的历史知识包含重要的历史史实和基本历史线索两部分.一些老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了后两者.对历史教学任务的理解从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上看,有一些教师忽略对具体知识的传授,表现为在课堂上少讲或不讲新知识,或是上课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这样一来,学生缺乏对历史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缺乏历史的具体感受,因而很难积极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甚至很难展
开讨论.教师这样安排,可能是认为应当让学生来建构新知识,或是认为讲多了就会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但实际情况是,由于学生缺少必要的背景知识,教学的活动难以深入,使得学生和教师都处于尴尬的被动状态.我们知道,历史教学的任务包括很多方面,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表述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历史教学的目标无论怎样划分,都是整体目标的具体体现,都不应该忽视某一个方面.而且,正是由于历史本身所包含的丰富内涵,才使得历史教育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
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学生发展的双翅,学生只有在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和具体的历史知识的同时,才能形成历史学习的初步能力,才能真正学会学习,才会产生爱国主义情感、正义感、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的生活态度、做人态度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生不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一切活动都难以展开,一切能力也都难以形成,思想、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生成也会成为空泛之谈.所以,现在要注意避免对教学目标整体把握上的失缺,要
全面和正确地理解历史教学的任务.
第一,在知识传授方面,一是在贯彻整体知识结构的教学方面,教师应注意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尤其还要重视对内容的深广度作出恰如其分的规定,便于有的放矢地教学;二是要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转化,即将教材的基本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
第二,在学生的智能培养方面,要想使智能培养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应从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入手,具体说:一是教师应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并进行思辨的讨论;二是教师讲授的侧重点应从历史过程为中心转向历史发展的逻辑联系为中心;三是历史教学要联系实际,要谈古论今,发挥历史的明理、鉴今、育人的作用.
第三,在思想教育方面,总体看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是个普遍现象,当然学科的思想教育的阵地作用也就远未得到充分发挥.思想教育的内容笼统地讲,在中国史教学中要着重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尊心及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在世界史教学中主要是审美观、世界观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相比之下,中国史的思想教育要好于世界史部分.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与应试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历史教师应引以为戒,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予以重视和进一步地落实.

三、倡导教学形式多样化,但不能丢弃教学重点历史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老师们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但是,有些活动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只是一种点缀.例如,历史剧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但是教师在设计这些活动、指导学生编演时没有充分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可以从中了解些什么,有时候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嘻嘻哈哈,内容简单、形式单一.表演过后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至于剧中表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而对教学内容重点的把握,一堂课的时间有限,需要选定重点的内容,组织重点的活动,而重点活动是应该围绕着重点内容来设计的.但现在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不是围绕着重点内容展开教学,而是舍本求末,追逐形式,或是就一些枝节性的问题组织讨论;或是对重点的内容轻描淡写,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其他的内容上.

『肆』 初中历史学科命题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初中历史学科命题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命题:
一、课程标准
二、中考考回点
三、突出史观
四、核心素答养
注意几点:
1.通过知识的考查进行价值观的引领。也就是要有“题魂”;
2.答题要从历史和历史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而不是从语文作文立意的角度得出的结论;

『伍』 初中历史史料运用应注意哪些问题

史料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广为应用的时间还不长,一线教师对史料教学的目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教师在使用方法上还不够娴熟,因而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史料运用未能达到预期目的,出现有效性偏低甚至无效的现象。具体表现有三个方面:1、史料运用只是招牌,学生未能从中获取任何史学方法和历史学科能力;2、史料堆砌,与主要历史知识关联不紧密;3、史料有误,给予学生错误信息,构建了错误的历史情景。细分析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史料运用不充分


在学习中,“论从史出”大致有以下步骤:研读史料,辨析史料,提取信息,论从史出。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也应遵循这几步进行,某一步不到位即会导致史料运用不充分。不充分的具体表现为:引导学生研读不到位,导致学生对史料理解不透,也就谈不上辨析史料的可信度,更谈不上提取有效信息,史论或问题的结论也只能由教师得出,这样的情况致使史料运用成了招牌,走形式而已,学生无法从中获取《课标》中所要求的“搜集史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交流成果”等历史学科能力。
2、 史料失真失准
史料从内容上分为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两大类,从表现形式上分为文字、实物、口碑三大类。因为史学研究是依据史料进行的,因而史料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史学研究首选的是直接史料,间接史料运用则要多方印证。
现代信息技术为查找历史资料提供了便捷,也带来了弊端。网络上所提供的史料多为转手的间接史料,其真实性和准确性都需要考证,但一线历史教师受时间和阅读面的限制,对网络上查到的史料不进行考证而直接使用,时常会发生史料有误的现象。此外,别人论文或资料中转引的史料也应考证,多次转引容易出现讹传现象。一旦史料有误,给予学生的信息以及学生据此建构的历史情景和历史知识也就出现差错了。
另外,课堂教学中常出现引用电影和电视剧片断的现象,常常有失妥当。目前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很多,走“戏说”路线的绝不能成为历史课堂的教学资料,即使非“戏说”类也很难成为真实可信的史料,比如七年级下册教材引用了电影《鸦片战争》中虎门销烟的场面图,此场景就算是根据文字材料再现,也很难做到绝对准确,所以给予电影图片不如给予文字史料让学生自己建构历史情景更为妥当。电影和电视剧,只有在将来研究传媒史或生活文化史时才能成为可信的真实史料。
三、提高史料运用的有效性
1、 合理选用史料
(1)充分合理使用教科书上的史料
沪版新编历史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更重视史料,且以直接史料为多,间接史料也多经过史学家的考证,可信度较高。史料的种类也很多:文字史料、图片史料、图表史料等等,非常丰富。这些史料基本上是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取的,和正文内容相互补充,具有情景性、典型性、深刻性和启发性。在教学中应重视运用,细致地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材料,必然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学生形成“证据”与“史实”之间的逻辑意识,更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历史知识的真实感。
(2)适当补充史料
教材中的史料受篇幅的限制是有限的,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补充课外史料。补充的史料应遵循几个原则:一、史料应确保真实可信;二、史料与教学重点难点应紧密关联;三、史料的长短应适宜;四、史料的难易度应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在补充史料的同时,根据历史知识与史料本身特质、学生的认识水平,提出相应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史料,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提取信息”、“解决问题”、“交流成果”的学科能力。
在补充史料时,如需学生自己查找搜集史料,教师最好要先行浏览一遍,因为史料太广,学生还没有能力甄别史料的真伪,教师应给与一定的指导。
2、 加强对运用学生史料的指导

阅读全文

与初中历史学科出现的问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