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详细点、全部初中的、谢谢、人教版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9、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11、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1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1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15、细胞膜的功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16、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里的能量转换器
17、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18、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19、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20、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2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体无系统)
2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23、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都是单细胞生物,能独立生活,有一切生理活动。
赤潮形成的原因:水体富营养化,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
24、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1)种类:按寄生细胞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
(2)结构: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
第三单元
27、区分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28、区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9、种子的主要结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菜豆种子 有种皮和胚 无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子叶里。子叶两片。
玉米种子 有种皮和胚 有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乳里。子叶一片。
在玉米剖面上滴一滴碘液,胚乳被染成蓝色
30、种子萌发的条件
31、种子萌发的过程:先吸收水分(运输营养物质的需要),胚根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32、植株的生长:
33、桃花的结构:花柄、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子房)、雄蕊(花药、花丝)。
34、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35、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导管的功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水是由导管从下往上运输,营养物质由筛管从上往下运输。
36、蒸腾作用: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由一对保卫细胞组成。
蒸腾作用的意义:促进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促进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降温。
37、光合作用:
38、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四单元
39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40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男性: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
输卵管——受精的场所
41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
(2)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42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44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45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口腔 糖类开始消化的地方 唾液淀粉酶
胃 蛋白质开始消化的地方 胃蛋白酶
小肠 糖类、蛋白质、脂肪都能消化 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
46关注食品安全。
47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47.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48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49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血管种类 概念和功能 管壁
动脉 送血离心 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静脉 送血回心 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毛细血管 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 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50心脏的结构和功能(P68图)
51人体的体循环和肺循环(P70图)
52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53输血、血型和无偿献血
54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产生尿液)、输尿管、膀胱(暂存尿液)、尿道
55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56.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57.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的作用。5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反射弧的结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59.人体内几种激素的作用:
外分泌腺:有导管 唾液腺、汗腺
内分泌腺:直接进入血液循环 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和性腺
(2)激素: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调节作用的微量化学物质。
内分泌腺 分泌激素 作用 症状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呆小症、甲亢、地方性甲状腺肿
垂体 生长激素 促进骨的发育,调节生长发育。 侏儒症、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
胰岛 胰岛素 调节糖代谢,降低血糖浓度。 糖尿病、低血糖症状
60.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
(1)乱砍滥伐,开垦草原,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还会引起沙尘暴。
(2)空气污染会形成酸雨。
(3)水污染会破坏水域生态系统。
(4)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危害本地生物。
(5)人类活动也会改善生态环境。
第五单元
动物按有无脊柱,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动物已知150万种,其中昆虫100万多种,是种类最多的类群。
61. 鱼类:靠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游泳,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胸鳍、腹鳍和背鳍维持鱼的平衡,尾鳍控制运动的方向;鳃是鱼的呼吸器官,鳃丝密布毛细血管,可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卵生。变温动物。
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蜇、珊瑚虫等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如:章鱼、乌贼、河蚌、田螺等
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较硬的甲。如:虾、蟹、水蚤等
62. 蚯蚓:1、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2、以植物枯叶、朽根等为食。3、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在粗糙纸上比玻璃板运动快);身体分节使躯体的运动更灵活。4、靠可以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呼吸。5、是环节动物,此类还有沙蚕、水蛭等
63.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有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多为胎生、哺乳。
兔与植食性相适应的特点:门齿(切断食物)、臼齿(磨碎食物)发达,无犬齿(撕裂食物),盲肠发达。
64.空中飞行的动物:
65. 骨胳肌的结构和特性:
66.按照行为的获得方式可分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67.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六单元
68.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
69.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利用现成有机物,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
70.细菌和真菌的区别:细菌体内没有成形细胞核
真菌: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孢子生殖。
7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72.微生物与人类生活:
73 植物分类比较形态结构,被子植物中,花、果实、种子是重要依据。
动物分类比较形态结构、生理功能。
74、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基本单位:种。
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生物类别越多,生物间的相似程度越低、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则相反。
75、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一个物种是一个基因库)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我国是裸子植物的故乡。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居世界第三位。
76、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滥砍乱伐、滥捕乱杀、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入侵等。最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77、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 植物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二、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完全变态: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2.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三、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1、青蛙发育过程: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蛙的卵块(体外受精)→蝌蚪→青蛙
2、青蛙发育的四个时期: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3、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导致两栖动物分布范围和种类少的原因是: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生活在水中,幼体经变态发育才能上陆。
4、环境变化对两栖动物繁衍的影响:导致两栖动物生殖和繁育能力下降。出现畸形蛙的原因:水受到污染。
四、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1、鸟卵的结构: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卵壳和壳膜——保护作用,卵白——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营养作用。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卵黄、卵黄膜、胚盘是一个卵细胞。
2、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2、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耳垂、舌头、眼皮、鼻尖、大拇指、酒窝。
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5、 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基因是染色体上能够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断,DAN上有许多基因。在生物的体细胞(除生殖细胞外的细胞中)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二、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三、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亲代的基因通过生殖活动传给子代的。子代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由于基因在染色体上,因此,后代就具有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四、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 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2、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
4.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因为这样,后代换遗传病的几率加大。
五、人的性别遗传
1、人类的性别,一般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性染色体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为XX时为女性,一对性染色体为XY时为男性。
2、女性排出一个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精子的性染色体有两种,一种是含X染色体的,一种是含Y染色体的。它们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因此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六、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因此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了解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和总趋势
1、植物进化的历程
原始藻类?→原始藓类→原始蕨类→原始种子植物(先裸子植物后被子植物)
2、动物进化的历程
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无脊椎动物(腔肠、扁形、线形、环节、软体、节肢)→古代的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第八单元
一、传染病
1、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1)传染源 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 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接触传播等;
(3)易感人群 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二、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
2.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3.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
4.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发挥作用,如人体第一、二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生活中逐渐建立的,针对某种特定病原体发挥作用,如人体第三道防线
5.免疫的功能:识别、监视、自我稳定
三、安全用药常识
(1)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面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
(2)药物可以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简称为OTC,适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3)使用任何药物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和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4.120急救 5.人工呼吸 6.人工胸外心脏挤压
7.出血和止血:外出血,内出血,
四、健康
一、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2.保持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二、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转移注意力;选择合适的方式宣泄烦恼;自我安慰
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低浓度的酒精(<0.25%)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烟草浸出液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
3.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全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引进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饮酒过多,还会有生命危险。
4.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烟草燃烧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时还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
㈡ 人教版生物七八年级知识点总结
颜色的规律
(1)常见物质颜色
① 以红色为基色的物质
红色:难溶于水的Cu,Cu2O,Fe2O3,HgO等。
碱液中的酚酞、酸液中甲基橙、石蕊及pH试纸遇到较强酸时及品红溶液。
橙红色:浓溴水、甲基橙溶液、氧化汞等。
棕红色:Fe(OH)3固体、Fe(OH)3水溶胶体等。
② 以黄色为基色的物质
黄色:难溶于水的金、碘化银、磷酸银、硫磺、黄铁矿、黄铜矿(CuFeS2)等。
溶于水的FeCl3、甲基橙在碱液中、钠离子焰色及TNT等。
浅黄色:溴化银、碳酦银、硫沉淀、硫在CS2中的溶液,还有黄磷、Na2O2、氟气。
棕黄色:铜在氯气中燃烧生成CuCl2的烟。
③ 以棕或褐色为基色的物质
碘水浅棕色、碘酒棕褐色、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3的烟等
④ 以蓝色为基色的物质
蓝色:新制Cu(OH)2固体、胆矾、硝酸铜、溶液中淀粉与碘变蓝、石蕊试液碱变蓝、pH试纸与弱碱变蓝等。
浅蓝色:臭氧、液氧等
蓝色火焰:硫、硫化氢、一氧化碳的火焰。甲烷、氢气火焰(蓝色易受干扰)。
⑤ 以绿色为色的物质
浅绿色:Cu2(OH)2CO3,FeCl2,FeSO4•7H2O。
绿色:浓CuCl2溶液、pH试纸在约pH=8时的颜色。
深黑绿色:K2MnO4。
黄绿色:Cl2及其CCl4的萃取液。
⑥ 以紫色为基色的物质
KMnO4为深紫色、其溶液为红紫色、碘在CCl4萃取液、碘蒸气、中性pH试纸的颜色、K+离子的焰色等。
⑦ 以黑色为基色的物质
黑色:碳粉、活性碳、木碳、烟怠、氧化 铜、四氧化三铁、硫化亚铜(Cu2S)、硫化铅、硫化汞、硫化银、硫化亚铁、氧化银(Ag2O)。
浅黑色:铁粉。
棕黑色:二氧化锰。
⑧ 白色物质
无色晶体的粉末或烟尘;
与水强烈反应的P2O5;
难溶于水和稀酸的:AgCl,BaSO3,PbSO4;
难溶于水的但易溶于稀酸:BaSO3,Ba3(PO4)2,BaCO3,CaCO3,Ca3(PO4)2,CaHPO4,Al(OH)3,Al2O3,ZnO,Zn(OH)2,ZnS,Fe(OH)2,Ag2SO3,CaSO3等;
微溶于水的:CaSO4,Ca(OH)2,PbCl2,MgCO3,Ag2SO4;
与水反应的氧化物:完全反应的:BaO,CaO,Na2O;
不完全反应的:MgO。
⑨ 灰色物质
石墨灰色鳞片状、砷、硒(有时灰红色)、锗等。
(2)离子在水溶液或水合晶体的颜色
① 水合离子带色的:
Fe2+:浅绿色;
Cu2+:蓝色;
Fe3+:浅紫色 呈黄色因有[FeCl4(H2O)2] 2-;
MnO4-:紫色
:血红色;
:苯酚与FeCl3的反应开成的紫色。
②主族元素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包括含氧酸根)无色。
运用上述规律便于记忆溶液或结晶水合物的颜色。
(3)主族金属单质颜色的特殊性
ⅠA,ⅡA,ⅣA,ⅤA的金属大多数是银白色。
铯:带微黄色 钡:带微黄色
铅:带蓝白色 铋:带微红色
(4)其他金属单质的颜色
铜呈紫红色(或红),金为黄色,其他金属多为银白色,少数为灰白色(如锗)。
(5)非金属单质的颜色
卤素均有色;氧族除氧外,均有色;氮族除氮外,均有色;碳族除某些同素异形体(金钢石)外,均有色。
2.物质气味的规律(常见气体、挥发物气味)
① 没有气味的气体:H2,O2,N2,CO2,CO,稀有气体,甲烷,乙炔。
② 有刺激性气味:HCl,HBr,HI,HF,SO2,NO2,NH3•HNO3(浓液)、乙醛(液)。
③ 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气体和挥发物:Cl2,Br2,甲醛,冰醋酸。
④ 稀有气味:C2H2。
⑤ 臭鸡蛋味:H2S。
⑥ 特殊气味:苯(液)、甲苯(液)、苯酚(液)、石油(液)、煤焦油(液)、白磷。
⑦ 特殊气味:乙醇(液)、低级酯。
⑧ 芳香(果香)气味:低级酯(液)。
⑨ 特殊难闻气味:不纯的C2H2(混有H2S,PH3等)。
3、气体的溶解性
(1)气体的溶解性
① 常温极易溶解的
NH3[1(水):700(气)] HCl(1:500)
还有HF,HBr,HI,甲醛(40%水溶液—福尔马林)。
② 常温溶于水的
CO2(1:1) Cl2(1:2)
H2S(1:2.6) SO2(1:40)
③ 微溶于水的
O2,O3,C2H2等
④ 难溶于水的
H2,N2,CH4,C2H2,NO,CO等。
㈢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1)复习
第一章
写出以龟为例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 → → → → →
→ → 。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因为没有细胞结构。
细胞是生物体 和 的基本单位。
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是: 。
4、完成右边表格:
另:识记蓝藻和细菌的结构图
细胞学说的建立者: 和 。
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 和 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 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 中产生。
6、低倍显微镜的使用:
①取镜和安放(左手托 、右手握 、放置在实验桌的左上角,安装好目镜)
②对光:三转: 转动转换器---使用低倍物镜; 对好光的标准:
转动反光镜---用凹面镜; 看到圆形的 的视野
转动遮光器---用较大光圈
③观察:用低倍物镜找到目标:放标本玻片(标本正对 中心)→降镜筒→升镜筒,找到目标
7、高倍显微镜的使用: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 ),
2、转动( ),换上高倍镜。
3、 调节( )和( ),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 ),使物象清晰。
8、用7个字概括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 、 、 、 、 、 、
第二章
各种生物体的元素组成种类基本 ,含量 。(填相同或不同)
2、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是 。基本元素是 。主要元素是 。
大量元素是 。微量元素是 。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分为有机物( 、 、 、 四种)和无机物( 、 两种),这六种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是 ;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 。
种类 水 无机盐 蛋白质 脂质 糖类和核酸
含量
4、填写右表:
有机物的鉴定方法填表:
种类 还原糖 脂肪 蛋白质 核酸 淀粉
DNA RNA
鉴定试剂
显色
注意: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用法区别
斐林试剂:A液与B液先混合再加入被鉴定液中,还要水浴加热
双缩脲试剂:在被鉴定液中先加甲液,再加乙液,不需要加热即显色。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 。
氨基酸的通式是 ;
通式的特点:至少有一个 和一个 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 和一个 。
氨基酸的种类主要决定于 基团。氨基酸约有 种,分为两大类:必需氨基酸( 种)和非必需氨基酸( 种)。什么是必需氨基酸? 。
氨基酸的脱水缩合的几个概念及相关计算公式:
⑴几个概念:脱水缩合的概念: 。
多肽的概念: 。
肽链的概念: 。
肽键的化学结构式: ;
氨基的化学式: ;羧基的化学式: ;
⑵相关计算公式:
① 蛋白质分子量的计算:
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的总个数x氨基酸的分子量-脱水数x水的分子量(18)
②脱水数、肽键数的计算:脱水数=肽键数=氨基酸的总个数-肽链条数
例1:一个由n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分子中共有m个氨基酸,该蛋白质分子完全水解共需水分子的个数为( ) A、n B、m C、m+n D、m-n
③游离氨基、游离羧基的计算: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条数(除R基团外)
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的 、 、 以及蛋白质的 不同
蛋白质的功能:①构成 和 结构的重要物质;
② (例如: )③ (例如: )
④ (例如: )⑤ (例如: )
蛋白质的结构层次:氨基酸→二肽→多肽→多肽链→具有复杂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核酸的功能:核酸是细胞内 的物质,在生物体的 、 和蛋白质的 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DNA和RNA的分布:DNA主要分布在 , 和 中也含有少量。
RNA主要分布在 。
16、实验《观察DNA和RNA的分布》
实验原理:⑴DNA用甲基绿染色,呈现 色,RNA用吡罗红染色呈现 色。
⑵盐酸:改变 的通透性,加速 进入细胞。
实验步骤: ⑴制片(滴 %NaCl、取细胞、烘干) ⑵水解(盐酸恒温 ℃浸泡)
⑶冲洗(用蒸馏水、缓水流冲洗) ⑷染色(先染后盖)
⑸ 观察(先低倍后高倍)
实验现象:细胞核呈现绿色,细胞质呈现红色
实验结论:DNA主要分布在 。 RNA主要分布在 。
核酸的基本单位是 。
核苷酸的基本组成是一分子 、一分子 和一分子 。
核苷酸的结构简式:
核苷酸的种类:脱氧核糖核苷酸(是 的基本单位) 磷酸
脱氧核糖
含氮碱基(A、T、C、G)
磷酸
核糖核苷酸(是 的基本单位) 核糖
含氮碱基(A、U、C、G)
五种碱基的名称:A是 、T是 、C是 、G是 、U是 。
19、DNA和RNA的比较:
种类 全称 形态 基本单位 五碳糖 含氮碱基 分布
DNA 双螺旋结构 脱氧核糖 主要分布在 ,少量分布在 和
RNA 核糖核酸 单链 核糖核苷酸 RNA主要分布在
糖类的功能:是 的能源物质。糖类的元素组成是 。
21、糖类的分类:单糖 动植物共有的:葡萄糖----主要的能源物质
是遗传物质的组成成分
植物特有的:果糖
动物特有的:半乳糖
二糖:植物特有的: 、
动物特有的:
多糖 植物特有的: ---是植物体的储能物质
---构成细胞壁
动物特有的:糖原----是动物体的储能物质
三者关系:可以相互转化。
脂质的元素组成是 (少量有N和P)。
23、脂质分类及功能 脂肪 ①细胞内良好的 物质
②具有绝热、保温、 和 的作用
磷脂---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固醇 胆固醇:构成细胞膜,还参与 的运输
---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生殖细胞的形成
---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
24、生物大分子以 为基本骨架。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单体的概念: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如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
多聚体的概念: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多糖、核酸)
25、水的存在形式: 可以相互转化。例:血液凝固(自由水→结合水)
两者比例影响代谢速率:自由水/结合水比值 ,代谢快,反之,代谢慢。
例:小麦萌发时,细胞内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判断
水的功能:⑴结合水: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⑵自由水:①细胞内的良好 ②参与
③运输 和 ④提供细胞生存的
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多数以 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无机盐的功能:①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Mg--叶绿素 Fe--血红蛋白 I2---甲状腺激素 Ca--牙齿和骨骼
②维持生物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血钙低---抽搐 缺B---花而不实
③维持细胞的 和 。
0.9%NaCl--渗透压 缓冲物质(NaHCO3/H2CO3)--维持正常PH值
第3章
细胞膜的成分:主要由 和 组成,还含有少量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 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制备细胞膜的材料是 。原因是 。
制备方法:将红细胞置于清水中,红细胞吸水涨破,内容物流出,获得细胞膜
制备原理: 作用
细胞膜的功能:①将细胞与 隔开。
②控制 。
③进行细胞间的 。(分泌激素、直接接触、形成通道)
细胞壁的功能是 和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是 和 。
细胞质由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组成。
动植物共有的细胞器是 、 、 、 、 、
植物特有的细胞器是 、 。动物特有的细胞器 。
7、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是 、 。单层膜的细胞器是 、 、
、 。无膜的细胞器是 、 。
8、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是 。填写完成下表中各细胞器的功能:
功能 称号
线粒体 的主要场所。 “ 车间”
叶绿体 的场所。 养料制造车间、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 蛋白质的 和 ,以及 的合成 --------
高尔基体 对来自 的蛋白质进行 、 、 、 “发送站”
核糖体 合成 的场所 “生产 的机器”
液泡 调节内环境、储存营养物质、维持细胞形态 ----------
中心体 与 有关 ----------
溶酶体 含多种 ,分解 、 的细胞,吞噬杀死病毒病菌 “ 车间”
9、含有色素的两种细胞器是 、 。既含DNA又含RNA的细胞器是 、 。心肌细胞比腹肌细胞中含量多的细胞器是 。与能量转换有关的两种细胞器是 、 。
10、学会识图:
图A属于 (填“植物”或“动物”)细胞,其主要依据是 。
⑵图A中③的功能是对来自[ ] 的蛋白质进行 、 和 。
⑶图A中⑥所指的是 ,它是细胞合成 的场所。
⑷图B中⑤是 ,它是细胞
进行 的主要场所。
分泌蛋白的概念:在 内合成后,分泌到 起作用的蛋白质
(例如酶、抗体、部分激素等)
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
①整个过程由 提供能量
②与分泌蛋白形成有关的四个细胞器是 、 、 、 。
生物膜系统的概念:细胞器膜和 、 等结构构成的统一整体。
特点:①组成成分和结构相似 ②功能上紧密联系
联系核膜和细胞膜的枢纽是 。
生物膜系统的作用:
① 维持稳定的 ,决定细胞与外界环境的 、 、 过程
②为酶提供大量的 ,加快生化反应的进行
③使生化反应区域化,互不干扰,保证细胞生命活动 、 进行
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实验原理:线粒体用 染色,显 颜色
实验过程:
①制作藓类叶片临时装片:载玻片上滴 →镊子撕取叶肉下表皮→展开→盖盖玻片。
②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载玻片上滴 →消毒牙签刮取口腔上皮细胞→展开→盖盖玻片
③观察:先低倍后高倍
实验现象:线粒体呈现 色。叶绿体是 色。
17、细胞核的结构:
双层膜
核孔-----实现核质之间的 和 。
核仁 -----与 的合成以及 的形成有关
染色质-----是遗传物质(DNA)的载体
学会识图:指出右图中结构① 、 ② 、③
18、染色质的概念是:容易被 的物质,染色质由 和 两种物质组成。染色质的两种存在形态是 、 。两者关系是: 。分裂间期是染色质;分裂期是染色体。
19、细胞核的功能:①是 库 。 ②是细胞 和 的控制中心
20、实验《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
⑴模型的类型主要有三种 、 、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实物、图画均属于物理模型。
⑵制作步骤:①确定模型的 ②确定 ③明确实施过程和具体分工
④制作组合配件 ⑤检查修补
⑶设计制作细胞模型时 、 应该是第一位,其次才是模型的美观性。
第四章
1、水分子在动物细胞中的跨膜运输:
溶液类型 红细胞形态变化 红细胞吸水失水情况 红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关系
清水 细胞外溶液浓度 细胞内溶液浓度
浓盐水 细胞外溶液浓度 细胞内溶液浓度
等渗溶液 形态不变 水分进出处于动态平衡 细胞外溶液浓度 细胞内溶液浓度
水分子在植物细胞中的跨膜运输:
溶液类型 植物细胞形态变化 植物细胞吸水失水情况 植物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关系
0.3g/L蔗糖水 细胞外溶液 细胞内溶液
清水 细胞外溶液 细胞内溶液
等渗溶液 既不发生质壁分离也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水分进出细胞
处于动态平衡 细胞外溶液 细胞内溶液
以上1、2中水分子的跨膜运输说明: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与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有关
3、渗透作用的概念:水分子(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溶液的 流向溶液的 。
渗透作用的条件:①具有 。 植物细胞的 相当于半透膜
动物细胞的 相当于半透膜
②膜两侧具有 。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由 、 以及两层膜之间的 组成。
4、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⑴对无机盐的吸收:①逆浓度梯度运输——主动运输
②吸收的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由细胞膜上载体的 和 决定
⑵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是 膜。原因是: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实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实验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原因:液泡呈 色,易于观察)
实验药品:清水、 g/L蔗糖溶液。
实验步骤:①在低倍镜下找到紫色大液泡,观察自然状态下的液泡形态
②滴加蔗糖溶液,观察质壁分离
③滴加清水,观察质壁分离复原
若出现质壁分离则能证明:实验细胞是活细胞;细胞膜比细胞壁弹性大;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关系
6、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① 欧文顿的实验和推论:膜是由 组成的
②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所有生物膜都由 三层静态结构组成
③1970年,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指出细胞膜具有 ;
④1972年,桑格和 提出了 。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
① 构成膜的基本支架;
②.蛋白质分子有的 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 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 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说明蛋白质的分布:镶嵌、贯穿、嵌插于磷脂双分子层中)
③磷脂双分子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 。(说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 )
④细胞膜表面具有 。(是蛋白质与糖类的结合物,其功能是:保护、 、 )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特点、实例:(完成表格)
跨膜运输方式 特点 实例
运输方向 能量 载体蛋白
被动
运输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顺浓度梯度) O2、CO2、N2、水、甘油、乙醇、苯、脂质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顺浓度梯度) 不需要能量
主 动 运 输 需要
载体蛋白 无机盐离子、 、
、 。
内 吞 外 排 与浓度无关,需要能量,需要囊泡运输 婴儿吸收母乳中的抗体、
分泌蛋白的排出
主动运输的意义:保证活细胞能够按照 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 ,排出 和 。(这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10、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 。
第五章
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是: 作用。该作用的实质是:显著降低 。
活化能的概念:分子从常态转变为 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酶的本质:酶是 产生的具有 作用的一类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实验原理:①②酶比无机催化剂催化效率高
掌握几个名词:自变量(人为改变的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实验组、对照组
例:在右图所示的实验中属于自变量的是( )
A.催化剂不同 B.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的大小
C.试管的大小 D.试管中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量
酶具有三个特性: 、 、 。
高效性: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专一性: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作用条件温和:需要适宜的温度、PH值等,强酸、强碱、高温、紫外线能使酶变性失活
胃蛋白酶的适宜PH值: 唾液淀粉酶的适宜PH值: 胰蛋白酶的适宜PH值:
例:在测定胃蛋白酶活性时,将溶液的pH由10降到2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将( )。
A. 不断上升B. 没有变化C. 先升后降 D. 先降后升
8、ATP的全称是 。结构简式是 。A表示 ,T表示 ,
P表示 ,“~”表示 ,“—”表示 。Pi表示 。
ATP的特点:①远离腺苷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最容易水解
②1molATP最多释放 KJ/mol的能量。
写出两个反应式:ATP的合成: 。
ATP的水解: 。
12、ATP与ADP的关系:
注意:①不是可逆反应: 可逆、 不可逆、酶不可逆
②生物体内ATP含量极低,因为ATP和ADP相互转化迅速。
13、ATP中能量的来源去向:合成ATP时能量的来源: 和 。 ATP水解
后能量的去向:用于 。
ATP的功能: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 能源物质。(生物体中主要能源物质是 ,储能物质是 ,最终能量来源是 。)
写出有氧呼吸的反应式 。
写出无氧呼吸的两个反应式① ② 。
17、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不同点 主要场所
条件 缺氧
产物 CO2和H2O 酒精、CO2或
能量 大量能量(共产生2870kJ能量,只有1161kJ的能量储存在38mol
ATP中,其他以热能形式散失) 少量能量(共产生196.06kJ能量,只有61.02kJ的能量储存在2molATP中,其他以热能形式散失)
相同点 ①第一阶段完全相同(葡萄糖→2丙酮酸+4[H]+2ATP,发生在细胞质基质)
②都是将 分解成 。
③都能产生能量,合成ATP
呼吸作用的意义: ①为 提供能量
②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丙酮酸
相关计算:若甲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乙酵母菌进行发酵,若它们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问它们放出的二氧化碳和吸入的氧气的体积之比是( )A.1:2 B.1:1 C.2:3 D.4:3
实验《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实验材料:生物材料---酵母菌
化学药品---5%葡萄糖(培养酵母菌)、澄清石灰水(鉴定CO2)、
NaOH溶液(吸收空气中的CO2)
浓硫酸溶液和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鉴定酒精的生成)
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变 澄清石灰水变
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不变色 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由 色变 色
实验结果: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了CO2,在无氧条件下产生了CO2和 。
实验结论:酵母菌有两种细胞呼吸方式,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呼吸产生CO2和水,
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呼吸产生CO2和酒精。
CO2和酒精的鉴定方法:CO2的鉴定方法---澄清石灰水变
酒精的鉴定方法--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由橙色变 色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 变 再变 色
绿叶中的色素种类分两大类:类胡萝卜素 胡萝卜素(呈橙黄色)主要吸收 光
(呈 色)
(呈黄绿色) 主要吸收 光
叶绿素 (呈蓝绿色) 和 光
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原理:①色素只溶于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
②色素在层析液中的 不同,由于溶解度不同而导致随层析液在滤纸
上扩散的速度不同(溶解度越大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越快,反之越慢)
实验材料:生物材料---绿叶
化学药品--SiO2和CaCO3(前者加快研磨速度、后者减少色素分解)、
无水乙醇(溶解色素)、 层析液(分离色素)
实验步骤:
①提取色素 :【剪碎→研磨(加乙醇、SiO2和CaCO3)→过滤(尼龙布)】
②制备 :
③画滤液细线:每画一条滤液细线,待干后再画第二、第三条
(注意细、匀、直)
④分离色素: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
(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不会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
实验现象:色素在滤纸条上扩散,出现四条色素带。
(如右图:请从上到下依次写出四种色素的名称)
注意:色素的宽窄与含量有关(最宽的一条色素是 ,四种色素中含量最多)
色素的排列顺序与溶解度有关(最上面的色素是 ,溶解度最大扩散速度最快)
240年代) 光合产物中有机物的碳来自 。
光合作用的概念: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 ,把 和 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 ,并且释放 的过程。
⑵在右图虚线框中填写物质或过程名称
⑶分别写出光反应和暗反应有关的反应式,
比较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和能量变化:
光反应(场所:类囊体的薄膜上) 暗反应(场所: )
①水的光解: ①CO2的固定:
②ATP的合成: ②C3的还原:
③ATP的水解:
能量变化:光能→活跃的化学能(ATP) 活跃的化学能(ATP)→稳定的化学能(糖类)
⑷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 ;
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原料(ADP、Pi)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即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光合作用强度的概念:单位时间内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 的量
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控制光照强度、适宜温度、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提供必需矿质元素、供应水分、昼夜温差等
实验《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实验材料:打孔器、注射器、3盏40W台灯
实验步骤:①取材:打孔器打30片圆形小叶片②用注射器抽去叶片内气体
③将抽去气体叶片置于清水中放于黑暗处 ④将叶片取出放入装有3只富含CO2的烧杯内置于3种不同光照强度下
实验现象:光照强度越强,浮上来的叶片数量越 。
实验结论: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着 的增加而增加。
化能合成作用:
①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硝铁硫”即 细菌、 细菌、 细菌。
②化能合成作用的实质: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所释放的能量(化学能),把CO2等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
③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属于自养型生物
㈣ 人教版七年级上的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人教版)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一、 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能排泄废物
4、有应激性 5、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6、生长发育 7、能繁殖 8、遗传变异
二、 观察法 P2
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一、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二、 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 生物圈
一、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全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二、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一、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二、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中考卷子的题目理解掌握)
三、 探究的过程: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四、 对照实验 P15
五、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根据同种或异种的关系,生物因素可分为两种:1、种内关系:种内互助(蚂蚁搬食)、种内斗争(两豹争夺羚羊、争夺栖息地)
2、种间关系:寄生(蛔虫)、竞争(狮子和豹争夺食物)、互助(犀牛和犀牛鸟)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一、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二、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第四节 生态系统
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
1、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二、 食物链和食物网:
1、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
2、 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
3、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聚更多,譬如日本的水吴病。
三、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第五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一、 生态系统的类型p29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二、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注意DDT的例子 (平时练习卷子的题目)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 观察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1.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光线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又称粗调):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又称细调)。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三、 显微镜的使用 P37-38 的图要掌握
1、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
2、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3、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第二节 观察植物细胞
一、 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二、 实验过程P43-44
三、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 细胞壁:支持、保护
2、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3、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
4、 细胞核:贮存&传递遗传信息
5、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6、 液泡:细胞液
7、 线粒体:呼吸的场所
第三节 观察动物细胞
一、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P47
二、 动物细胞的结构
1、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2、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3、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第二章 细胞的生活
第一节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一、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以白糖融解的实验为例说明。
分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颗粒,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而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二、 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三、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四、 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第二节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一、 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多莉羊的例子p55
二、 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1、 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2、 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三、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1、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2、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3、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4、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四、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第三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一、 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生长和细胞的分裂
二、 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第三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第一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细胞分裂、细胞分化概念
三、 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四、 几种组织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具有一定形状,能够完成多种功能的结构才能够满足植物体某一方面生命活动的需要,这样的结构叫做器官。
五、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六、 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七、 动物或人体内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了系统。
八、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九、 P65题3
十、 八大系统的名称
第二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 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1、 养器官:根、茎、叶 2、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二、 植物的组织
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第三节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一、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
二、草履虫
结构:纤毛、表膜、收集管、收缩泡、胞肛、口沟、食物泡、细胞质、细胞核(大核、小核)
功能:笔记
三、 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 有益方面:笔记
2、 有害方面:笔记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一、 蕨类植物的地上部分不是茎,而是它的复叶;地下部分是地下茎和根。
二、 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三、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孢子囊也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看到,只是在夏天生殖时可见到,当孢子萌发时可形成原叶体。
四、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五、 苔藓植物的植物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有茎、叶的分化,但茎很细小,叶又小又薄,如葫芦藓、墙藓;另一种没有茎、叶的分化,植物体只是扁平的叶状体,如地钱。
六、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七、 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八、 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九、 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十、 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十一、 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第四章 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一、 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二、 病毒的结构
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三、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看笔记
第二节 种子植物
一、 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二、 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三、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要求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四、果皮的作用(看笔记)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一、 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子粒饱满,胚完整,具有生命力,已度过休眠期。
二、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和抽样检测
三、 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一、 根尖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二、 幼根的生长
1、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2、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三、 芽的结构
1、 芽轴——发育成茎
2、 芽原基——发育长成侧芽
3、 生长点——使芽轴不断伸长,并产生出新的芽原基和叶原基
4、 叶原基——发育成幼叶]
四、 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
氮、磷、钾
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
一、 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二、 花的结构
花瓣、花托、花萼、雄蕊(花药、花丝)、雌蕊(子房、花柱、柱头)
三、 传粉和受精
看笔记
四、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 受精卵——胚 受精极核——胚乳
胚珠——种子 珠被——种皮
五、 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循环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一、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1、 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分
2、 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3、 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
4、 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
二、 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三、 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P109
第二节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一、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二、 根的结构
从外到里:树皮:韧皮部(有筛管)、形成层;木质部(有导管)
三、 水分的运输途径
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第三节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 叶片的结构
上下表皮、叶肉(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脉、气孔
二、 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三、 蒸腾作用的意义:
1、 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2、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3、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4、 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第一节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一、 天竺葵的实验
1、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
2、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
3、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
4、 染色:用碘液染色
5、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二、 光合作用
1、 产生了淀粉等有机物
2、 并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里
第二节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一、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1、 用来构建之物体
2、 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二、 呼吸作用
1、 在线粒体里进行
2、 有机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储存的能量也被释放,供生命活动需要。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一、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二氧化碳+水 ———— 有机物+氧气+能量
叶绿体 (储存能量)
二、 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三、 栽培作物时要注意合理密植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一、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二、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1、 植被覆盖率低
2、 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
㈤ 生物人教版必修3知识点总结
必修3
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A)
生长素的发现:向性实验,植物尖端有感光性。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一侧多,生长素极性向下端运输,使背光一侧生长快,植物表现出弯向光源生长。
注意:光不是产生生长素的因素,有光和无光都能产生生长素 (化学本质:吲哚乙酸)。
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分布(A)
生长素的产生(嫩叶、发育着的种子)
分布(广泛)
运输(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
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B)
生理作用: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
a 生长素的二重性:一般来说,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反应不同,根最适浓度是10-10mol/L,芽的最适浓度是10-8mol/L,茎的最适浓度是10-4mol/L。
b 顶端优势: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因为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打顶活摘心使侧芽生长素降低,打破顶端优势
4、 生长素的功能应用(B)
① 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浸泡枝条下端,不久长出大量的
②促进果实发育。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未受粉的花蕾,可长出无籽果实③防止落花落果
5、 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与作用(A)
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
脱落酸:压制细胞分裂,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6、 反射和反射弧(B)
反射:在中枢系统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环境的变化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反射活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7、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A)
结构: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组成
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功能:传递神经冲动
8、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B)
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刺激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突触的结构特点(A)
突触分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10、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A)
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11、人脑的组成及各个部分的功能(B)
大 脑 -------最高级中枢
人脑 小 脑--------维持身体平衡
下丘脑---------调节体温、水分平衡
脑 干---------维持呼吸等
感 知
控 制
人脑的高 语 言---听、说、读、写的控制是位于大脑皮层不同位置
级功能 学 习 ---积累经验
记 忆---经验的储存和再现
思 维
12、人类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A)
位于大脑皮层的S区----如果发生障碍不能讲话
位于大脑皮层的 H区------发生障碍不能听懂别人的话
位于大脑皮层的W区-----发生障碍,不能写字
位于大脑皮层的 V区-----发生障碍,看不懂文字
13、动物激素的调节(A)
(1) 体液调节概念
象激素、CO2、H+、乳酸和K+等通过体液传送,对人和对动物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称体液调节
(2)激素分泌不足或过多导致的症状
注意:糖尿病患者用胰岛素治疗时,宜口服
14、单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A)
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质调节与外界发生物质和信息交流
多细胞生物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15、内环境(B)
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
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
组织细胞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16、稳态的调节机制(B)
内环境之所以能保持稳定的状态是因为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比如H2CO3 / NaHCO3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稳态调节的主要机制
17、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B)
当外界环境 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18、神经和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B)
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9、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A)
1、血糖调节
胰岛 胰岛素 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 过少:糖尿病
胰高血糖素 加速肝糖原分解,提高血糖浓度
2、水盐的调节
人每天吃进去的水和盐和排出的水和盐是相等的
体内水少时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3、体温的调节
体温调节是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20、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B)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包括: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免疫活性细胞(T、B淋巴细胞等)和免疫活性介质(抗体、细胞因子和补体等)
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
免疫系统:是脊椎动物和人类的防御系统。它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一样,是机体的一个重要系统。它是在系统发生过程中长期适应外界环境而形成的。它主要是指形成特异免疫应答的器官、组织、细胞和免疫活性介质(免疫效应分子)。
2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
细胞免疫由免疫细胞发挥效应以清除异物的作用即称为细胞免疫。参与的细胞称为效应T细胞。
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经一系列的分化、增殖成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进入体液而形成的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的发生分为感应、反应和效应三个阶段。
22、艾滋病的全称、病原体及其存在部位(A)
艾滋病(AIDS)的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病原体:HIV病毒
存在部位:精液、阴道分泌物、血液、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拔牙工具等。
23、艾滋病的发病机理、症状(A)
艾滋病的发病机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症状
开始症状象伤风、流感、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体重减轻、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如皮肤、粘肤出现白色念球菌感染,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肿、血疱、滞血斑、皮肤容易损伤,伤后出血不止等;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不断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可长达3-4个月;还可出现咳嗽、气短、持续性腹泻 、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呼吸困难等。
24、爱滋病的流行和预防(A)
从1981年美国发现第一个患者后,2003年低全球已经有60000000多患者,被称为世纪瘟疫
预防:1、不吸毒
2、洁身自好,不性滥交
3、不与爱滋病人公用文身、剃须刀等器具
25、种群的概念和基本特征(A)
概念 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基本特征:
1、种群的密度
2、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3、种群的年龄组成
包括三种:
(1)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数目接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3)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4、种群的性别比例
26、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A)
种群密度:单位空间内某种群个体数量。特点:面积相同,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同;同种生物不同条件下种群密度可能不同。
调查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27、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J”型曲线(B)
“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
“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
28、 研究种群数量变动的意义(A)
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临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都有重要的意义
29、群落的结构特征(A)
群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受阳光的影响)
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30、群落演替的过程和主要类型(B)
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主要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31、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A)
人类可以砍伐树木,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32、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A)
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结构上:生态系统由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构成。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在物质和能量上: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类型: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
33、生态系统的结构(B)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各种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一种联系。(举例:草——鼠——蛇——鹰)
3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B)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举例:对于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来说,能量流动的时候只能从草到鼠到蛇到鹰,而不能倒过来流动,所以说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是指从前一种生物所包含的能量只有10%~20%能够传给下一种生物,其他的能量都损耗掉了。
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4、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B)
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
2、可以帮助人们合理的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地方
35、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特点(B)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概念组成生物体的C、H、O、N、S、P等元素,都不断进行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有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特点:物质可以被反复利用
因为把储存在地层里古代的碳元素(煤、石油等),经过燃烧在短时间内就释放到现在的大气中来,使现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迅速增加,从而产生“温室效应”
特点:能量流动是随物质循环而进行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间互为因果,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36、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C)
因为把储存在地层里古代的碳元素(煤、石油等),经过燃烧在短时间内就释放到现在的大气中来,使现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迅速增加,从而产生“温室效应”
3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A)
信息包括:物理信息 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
化学信息 如生物碱、有机酸等物质
行为信息 如动物的行为
38、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A)
1、利用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集群或远离农田
2、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3、有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使有害动物的繁殖力下降
3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
生物系统的稳定性: 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结构越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越低,反之亦然。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强,草地破坏后能恢复。而森林恢复很困难。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它的恢复力稳定就弱。
注意: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保持其稳定性,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40、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B)
影响 人类的活动正在改变着自然界中各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致出现了全球性的环境危机,如酸雨、温室效应等。
措施 在草原上适当栽种防护林,可以有效地防止风沙的侵蚀,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图)。再比如避免对森林过量砍伐,控制污染物的排放,等等,都是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有效措施。
4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A)
(1)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2)对水资源的压力
(3)对能源的压力
(4)对森林资源的压力
(5)环境污染加剧
43、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A)
一)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与全球气候变暖
二)人工固氮的总量已经超过了天然固氮总量
三)臭氧层和紫外辐射
四)酸雨问题
五) 荒漠化
六)水资源短缺
七)海洋污染
八)生物多样性锐减及其危害
4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B)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潜在价值
直接价值
间接价值
措施:
1.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
2 .迁地保护,如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植物基因库,以及野生动物园和植物园及水族馆等。
3. 制定必要的法规,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损失的活动进行打击和控制。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全球共同的大事,最主要的是要行动,这必须所有缔约国广泛 合作,积极行动,制定必要的法规,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损失的活动进行打击和控制,对濒临灭绝的物种、破坏严重的生态系统和遗传资源实行有效的保护和抢救。
44、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B)
原理:生长素对器官建成的作用最明显的是表现在促进根原基形成及生长上。吲哚丁酸(IBA)在生长素中促进生根的效果最好,在应用方面发现IBA(吲哚丁酸)与萘乙酸(NAA)比吲哚乙酸(IAA)稳定,效果更好。
实验方法:
对照法
结果分析:实事求是地对实验前、实验中(包括课内、课外)和实验后插条生根的情况进行记录,并及时整理数据,绘制成表格或图形。最后分析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测是否一致,得出探究实验的结论。不要求实验结果都一致,但要求有分析研究。
45、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B)
制定计划:
在小组的基础上写出实验方案,方法步骤应当具体,并且是可以操作的,确定小组同学的分工。向老师汇报本小组的研究计划,以求老师的指导
实验方法:
通过显微镜,估算出10毫升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初始数量,在此后连续观察7天,分别记下7天的值。
结果分析:
将结果有关曲线图表示出来,分析实验结果是否支持所作的假设
46、制作生态瓶(B)
实验原理:
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的原理,将生态系统具有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人工生态系统三可能的。要注意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三有条件的,也可能三短暂的。
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
材料:蚯蚓8-10条 蜗牛5-7个 小乌龟2-3只 浮萍、水草、蕨类植物和一些低矮杂草、仙人球和仙人掌 玻璃板 粘胶足量 沙土8-10千克 含腐殖质较多的花土40-50千克,自来水足量
步骤:
1、 制作100*70*50的标准玻璃生态缸框架
2、 将花土和沙土一边高一边低的放在缸的底部
3、 将各种生物合理的放在缸里
4、 封上生态缸盖。把它放在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是要避免阳光的直射
实验结果和分析:
根据观察结果写出实验报告
47 调查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主要问题
调查方案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