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考研
历史考研 全国统考
只考一门 历史学基础
中国古代史 约30% (90')
中国近现代史 约20% (60')
世界古代史 约20% (60')
世界近现代史 约30% (90')
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
方面的内容将有机的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其他的就是公共课 政治 英语
历史学基础 国家没有指定教材 一般用的是 高教版或者北师大版教材
1 《世界史古代史》(上卷)高等教育 吴于廑 21.20 7-04-004704-7
2 《世界史古代史》(下卷)高等教育 吴于廑 18.30 7-04-004705-5
3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高等教育 吴于廑 21.10 7-04-009439-8
4 《世界史近代史》(下卷)高等教育 吴于廑 18.10 7-04-009440-1
5 《世界史现代史》(上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19.90 7-04-005325-X
6 《世界史现代史》(下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22.90 7-04-005326-8
7 《中国古代史》(上册) 福建人民 朱绍侯 36.00 7-211-04782-8
8 《中国古代史》(下册) 福建人民 朱绍侯 27.00 7-211-04783-6
9 《中国近代史》(第四版)中华书局 李侃 21.00 7-101-01295-7
10《中国现代史》(上册) 高等教育 王桧林 18.30 7-04-011057-1
11《中国现代史》(下册) 高等教育 王桧林 20.70 7-04-012243-X
这套教材,也就是网上通常所说的历史学考研11本书。其中,《中国古代史》是一部比较经典的教材,但缺点是内容庞杂,分量很重,对于跨专业的同学是个不小的负担。不过还是一部很经典的教材。李侃的《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历史很悠久的教材,但是这部教材已经多年未版,许多观点比较陈旧。齐世荣六卷本《世界史》是一部多次获奖的教材,是名家领衔编写,其特点是学术性很强,各家观点都有,是国内学术界关于《世界史》研究的较为全面的观点。但是,在体力编排上面,有所欠缺,稍显凌乱。
————————————
北师大版教材
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宁 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郭大钧主编:中国当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周启迪主编:世界上古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做为全国师范类教育内的排头兵,其编订的教材一直受到各本科院校的推崇,体系编排合理,严密,适合日常教学,学生易于学习,清晰明白。但是,有些问题涉及不深,点到为止。学术性不够。但是足以应付考研。因为历史学考研考得就是基础。
——————————————
另外推荐2本历史地图集:
1 《世界历史地图集》 中国地图 张芝联 55.00 7-5031-2435-0
2 《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 中国地图 谭其骧 48.00 7-5031-1015-5
两套教材 没有谁好谁差 把它吃透是关键
大三开始后 主要是看书 仔细认证看 不要放过细小知识点 英语也不要放松
历史资料 可以经常去逛逛 考研论坛 里面的历史学板块
2. 历史考研该怎样复习
1、对历史学知识点进行全面复习 ,重在基础
就试卷考察的内容而言,三年来,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部分内容趋于均衡。2007、2008年的历史学试题偏重于政治、经济内容,而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大概占了总分的10%左右,2009年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部分内容基本上趋于均衡,思想文化内容大概占了总分的20%多。所以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全面的复习,切勿忽视对思想文化内容的复习。
历史学考研试题考的是对基础知识记忆和理解,所以复习过程中要重点把握基础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就要对知识点进行全方面的分析,例如一次改革运动,要从背景、时间、过程、结果、性质、意义、影响、评价等方面去掌握,只有这样全面的分析一个知识点,才会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强化基础知识。
2、整理、总结知识点
无论是科班的考生,还是跨专业考历史学的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自己整理、总结知识点,辅导书可以作为参考,切忌买一本辅导书背背就一劳永逸了。自己整理、总结知识点的过程也是加深对知识点理解、记忆的过程。只有自己整理、总结了,才能在考场上对见过的题对答如流,考取高分。
3、以教材为本
在备考的过程中,一定要多看参考教材,要在通读、精读的基础上全面的了解、掌握课本上的知识点。自从2007年历史学改为全国统考以来,教育部考试中心没有指定参考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教材是很不错的参考教材。
4、注意知识点之间纵向和横向的联系 首先,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纵向的联系,纵向联系就是从时间推移的角度来考察历史事件的过程及因果关系,从而探索历史发展趋势。也就是说是相关知识点的发展脉络。比如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的演变,皇权与相权之争,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工业革命等。三年以来,考试中加强了对这一方面的考查,2007史料分析考查了自唐代以来科举制度的演变,2009年考查了19世纪以后全球民族国家建立的四次浪潮,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对知识点的发展脉络有比较清晰的思路。
其次,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横向联系就是通过空间拓展的方式将某一历史现象与同一时间其他地区出现的类似或相反的现象进行类比分析;或者是将某一历史现象与同一时期的其他相关历史现象进行有机的联系和综合。比如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与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前都遭受了西方列强的入侵,在60年代都出现了改革运动等等,通过这种横向的联系比较,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把握了历史的宏观面貌,2007年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5、运用唯物辩证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
在复习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运用运用唯物辩证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解决历史问题,总结历史的发展规律。
3. 历史学专业考研具体要怎么做笔记
记笔记要结合自身实际,不同的科目要采取不同的策略的,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和世界史的策略是不同的,因为每一本教材都有它的“特性”,从对真题的不断了解当中我们也可以制定出轻重有别的方法出来。针对你提出的问题,下面我将就通常复习的十一本书给出不同的复习大体策略来:
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教材算是写的特别经典的本子了,出版时间也比较早,所以古代史的教材可谓久经考验而且十分经典,整理笔记时可以直接按教材目录来归类,用数字给知识点编码。
2、中国近代史:这本书也挺经典的。但是近代史的研究这几年屡出新的成果,许多观点和对于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也有了很大的变化,通观整本教材也是以战争史和屈辱史居多,显得太过于偏重,而真题所考的却是文化方面的东西(比如近代历史文献),所以这本书吃透了还得找点精简的书籍来补补课,尤其是教材上少有涉及的知识点。
3、中国现代史:这本书所占分数的比值不大,认认真真过一下就行了。即使考到了也不要太过于后悔,因为历史学这么考试的初衷就是“问你能记住多少”而不是“一个都不能少”,没有谁真的是活字典,历史学两百大几是几乎不可能的。
4、世界史:六本世界史说好也好说不好也不好。因为没什么系统的世界史和他竞争了,一大帮子人搞一套教材也不容易,但他的缺陷是有目共知的:最大的毛病就是知识点太乱,无法串联,许多名词解释重复出现。这样就特别不利于考试,所以这时候借助于考纲是有必要的,按照考纲的分类方法将知识点编目就行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考纲其实并没有涵盖所有考点,所以要注意有意补齐。
最后,强调:复习最好将选择题、名词解释题和大题分开做笔记,因为各个题型的命题思路都是不同的,打个比方来说,四个名词(以晋楚之间的四次战争为例)作为考点的话,做选择题出你就只用记住他们的特点(比如会问楚国获胜的一次是?哪一次发生在黄河以南?等等),作名词解释题可以有四种出题方式,做问答题你就要一一列举了(比如会问晋楚之间发生过哪些重大战役?)。
归纳起来说选择题主要考你的排异思维,名词解释考你的形象思维,大题目考你的逻辑思维如果按照选择题、名词解释题、和大题这样三轮的进度来复习,既可以免去受不同思维干扰的困惑,又可以在每一轮的复习中做到有的放矢,便于把知识点分门别类,还可以免去只是单纯简单机械重复的乏味和单调。至于好不好,相信时间和实践都可以检验的。 收起
4. 请介绍几本好看的历史书,对历史学考研有用的,专业书除外。
我给你推荐一些抄
首先是 剑桥中国史,是一整套的,秦汉史,隋唐史,辽西夏金元史,明代史,晚清史,民国史,中国人民共和国史。里面都是很专业的论文,比较客观,篇幅浩大。
国内的,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
陈寅恪先生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都是可以拜读的好书。
当然还有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里面的历史观发人深省,精彩绝伦。
5. 历史学考研参考书籍有哪些
答:目前常用的有复2中版本的教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
(1)、经典“十一本”
《中国古代史》(上下册) ,朱绍侯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第四版),李侃主编,中华书局;
《中国现代史》(上下册) 王桧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世界史》六卷本,吴于廑、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这套教材,也就是网上通常所说的历史学考研11本书。其中,《中国古代史》是一部比较经典的教材,但缺点是内容庞杂,分量很重,对于跨专业的同学是个不小的负担。不过还是一部很经典的教材。李侃的《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历史很悠久的教材,但是这部教材已经多年未版,许多观点比较陈旧。齐世荣六卷本《世界史》是一部多次获奖的教材,是名家领衔编写,其特点是学术性很强,各家观点都有,是国内学术界关于《世界史》研究的较为全面的观点。但是,在体力编排上面,有所欠缺,稍显凌乱。
6. 历史学考研专业有那些
按照教育部的规划,历史学主要设有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8个二级学科专业。
其每一个专业都需要有深厚的学术功底与长时间的专业知识的积累。该专业毕业生多数都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国家机关、新闻出版等文化机构或文物考古研究、博物馆等单位任职。
历史学作为社会学领域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哲学、民族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尤为接近。有些领域几乎相互覆盖,与自然学科也有密切联系,历史学给这些学科提供资料和知识,与这些学科的发展相互促进。
(6)历史学考研经典总结扩展阅读:
历史学考研试题考的是对基础知识记忆和理解,所以复习过程中要重点把握基础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就要对知识点进行全方面的分析,例如一次改革运动,要从背景、时间、过程、结果、性质、意义、影响、评价等方面去掌握,只有这样全面的分析一个知识点,才会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强化基础知识。
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纵向的联系,纵向联系就是从时间推移的角度来考察历史事件的过程及因果关系,从而探索历史发展趋势。也就是说是相关知识点的发展脉络。比如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的演变,皇权与相权之争,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工业革命等。
三年以来,考试中加强了对这一方面的考查,2007史料分析考查了自唐代以来科举制度的演变,2009年考查了19世纪以后全球民族国家建立的四次浪潮,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对知识点的发展脉络有比较清晰的思路。
7. 历史考试总结与反思
转眼间,已经1个学期了。回首这学期,心中就产生了许多感触。这学期中经历的每一天,都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印记,因为这些印记见证我这样一个新生的成长。现在我觉得自己似乎明白了许多事情,但是仔细琢磨后又不尽然。或许在以后也会嘲笑现在的渺小,但我们不得不笑着回首我们所走过的路. 这次考试,我总结了以下的点滴:
在学习上,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我认为面对知识就是力量,离开了知识将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废人。中学时代是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的黄金时代,我应该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知识是无价的。
合理安排时间,调整好作息时间,分配好学习、工作、娱乐的时间。时间是搞好学习的前提与基础,效率和方法更为重要。其次,要保质保量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对待考试,考前认真复习。
积极阅读课外书籍,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抓住点滴时间学习。经常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搞好师生关系,师生相处得融洽和睦;在这次期中考试中,尽管感觉良好,但还是不理想的地方,仍需继续努力,抓紧自己的学习。知识无止境,探索无止境,人的发展亦无止境,我还有很多的知识需要学习。
我要确定未来的发展目标,我也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当然,这需要老师们的精心培养和同学们的真诚帮助
我要努力。
这是我以前抄过的、已改过、任有不妥请自行改正
8. 一个历史爱好者选择历史学的考研有出路吗
通过考研提升学历,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对于大学生来说相当于给他们穿专上一属双跨过用人单位的“弹簧鞋”,让其更为轻松地跨过一些企事业单位的招聘“门槛”。
同样的道理,对于大学生来说,考研之路很难一帆风顺,甚至会“一路荆棘”、“杂草丛生”,这就直接考验你有没有“披荆斩棘”的决心,有没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
同样是本科学历,二本毕业生不占优势;但二本大学生升格为硕士研究生,则在竞聘过程中顺利通过的可能性会大增。九成五以上的二本毕业生表示,二本毕业之后继续读研,所拥有的出路更令人满意。
9. 历史学考研必看书目
历史学考研教育部目前没有指定教材,通用的考研教材是各辅导班更具自己经验列出来的有两个版本。
1,一个是11本:
《世界史古代史》(上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世界史现代史》(上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世界史现代史》(下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中国古代史》(上册) 福建人民 朱绍侯
《中国古代史》(下册) 福建人民 朱绍侯
《中国近代史》(第四版) 中华书局 李侃
《中国现代史》(上册) 高等教育 王桧林
《中国现代史》(下册) 高等教育 王桧林
2,一个是是北师大的版本:
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宁 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历史学考研辅导书:
《 历史学考研辅导 》仝晰纲主编
《历史学名词解释》 考研论坛 历史学版主 长孙博
《历史学基础》、 模拟题 、模拟真题 北师大教材必备辅导书。
备注:
⑴总体来说 历史学考研并不是特别难不过北大 、人大和北师大都属于研究型大学 ,不是本专业的话 不建议报考 。
⑵历史学就业不怎么样 ,特别是对本科出身不好 ,不是师范类的学生而言 ,毕业后想去做老师或者历史学相关专业 相对比较困难。
⑶历史学基础包含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当代史 世界古代史 世界近现代史 世界当代史 还有史学史 历史地理学等学科内容。
10. 历史学科经典题总结
字数太多了你可以看下面的http://..com/question/40234350.html?si=3
http://..com/question/44080233.html?si=6
主题九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课程标准P124—125)
1、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概况。
原因:P书4《动脑筋》;时间。1917年11月;性质:无产阶级革命;任务: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结果: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这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2、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书P5)
3、列宁在杜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傲的探索(书P7)。
掌握:新经济政策背景、时间、内容、作用(书7)。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最主要的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以及对新经济政策经验教训的总结。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从国情出发,放弃了在经挤文化落后的条件下搞“直接过渡”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利用商品、货币、市场关系和国家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途径、新方法。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从本国国情出发,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促进了当时苏俄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有苏俄的民族特色,但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一些带有原则意义的理论和实践,对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借鉴作月。
4、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书P8小字)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书P9—10)。
5,精典P3例3,议一议斯大林模式有何利弊?
6、精典P35—16题,写一篇“我看斯大林”小论文。
主题十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下册P14――31第3、4、5课)
1、《凡尔赛和约》的性质是(在牺牲战败国和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签订的掠夺性条约)。其目的是(惩罚与削弱德国),时间(1919年6月),签订国(协约国与德国),内容(P课本15表格)其内容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的是殖民地问题,对德国影响(精典P38—16
2、《九国公约》时间:1922年,内容:P课本17,影响:《九国公约》表面上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实际上是肯定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它打破了日本在第一次中国扩大侵略势力,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精典P38—17
4、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倾会议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构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国际关系的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5、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特点是历史上最深刻,波及范网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大的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它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以及国际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了世界整体性发展进程,①是工人失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劳动人民生活恶化,加深资本主义各国壮会危机;②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要,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德、日等国为摆脱危机迅速走向法西斯化,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③动摇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引起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6、精典P36例2
7、罗斯福新政背景(P书22第2段),目的(P书23第1段),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盛)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作用或影响(P书23最后1段)
8、以《国家工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谷:从《国家工业复兴法》的实施,可看出新政作用主要就是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改良的功能,
9、10题:精典P38—18、19题
11、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是世界经济危机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危机,国内阶
级矛盾激化的产物,德、意、日实行法西斯化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代表垄断资本集团的利益,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恐怖专政,对外极力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法西斯是最反动,最富有侵略野心的政权,对人类的和平和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12、通过国会纵火案(针对共产党)和反犹暴行等事例揭露德,意、日法西斯暴行,(下册书P26-27 6小点)
主题十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P34—44》
1、慕尼黑会议背景、内容、影响(P书34第1段)
2、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课本P34—35)
答:绥靖政策实质是西方大国为维护自身利益,避免与法西斯国家爆发战争,牺性弱小国家利益,想将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影响:其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浸略野心目益膨胀,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二战的爆发。
3,二战中的大事:
①1939年9月l日,德对波兰发动突然进攻,英法只得对德宣战,标志二战全面爆发。
②1941年6月,德军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标志着二战规模扩大。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是一战开始以来德国法西斯在欧洲大陆上的第一次失败,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③1941年12月7日凌展,日本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第2天,美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标志肴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④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⑤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转折点,而且成为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⑥1944年6月6日,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军陷入东两两线同时夹攻境地,有利于加速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⑦大战胜利结束,法西斯瓦解、崩溃,最早投降的是意大利。1945年4月,苏军发动了柏林战役,希特勒自杀身亡。5月2日,柏林守军投降。1945年5月8日,德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二战在欧洲战争结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二战胜利结束,
4、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墓础,形成的标志各是什么?开展了哪些主要活动(或盟国是如何联手进行了哪些主要活动)?有何作用,意义?
答:形成基础: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不断扩大野蛮、凶残的侵略战争,给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灾难。法西斯国家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也是英、美等国最大的威胁,全世界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要联合起来共同对敌,这是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笔础。苏德战争和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终于促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形成的标志: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同盟形成后开展的共同活动:①政治上互相协作,如苏美英三国召开雅尔塔会议等,协调了反法西斯联盟的行动,对打欣法西斯国家有积极促进作用;②经济上互相支持,相互支援;③军事上互相配合,协同作战,共同打击法西斯,采取的重大军事行动有:开辟北非战场,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的开助;盟军登上欧洲大陆,解放了法国等一个个被法西斯占领的欧洲国家,中国战场大反攻,苏联红军对日作战等。作用与意义:①加强了大战的反法西斯性质。参加反法西斯联盟的各国有彻底击败法西斯的共同目标,并且承担了义务,所以,二战成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②改变了力量对比,成为战胜法西斯国家的有力保证;③改变了战场上的战略态势,对最后战胜法西斯势力起决定性作用。
5、雅尔塔会议背景(法西斯德国失败已成定局),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
争取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和解决战后一系列重人问题),时同(1945年2月),人物、内容(见P课本39—40),形晌(P书40)
6、某班举办一次辩论会,就“人类能否有效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进行辩论,写出你的辩论提纲和结论
答:辩论提纲:①确立自已辩题;②查找相关资料,搜集证据材料,分析、论证辩题;④结题。结论:人类能有效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国人民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反对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正义的力量加强联合,一定能战胜邢恶,人类才能有效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因此找们一定要反对战争,维护和平。
7、列举二战各个战场主要抗战事例。
(一)欧洲战场,1、莫斯科保卫战(1941年底〕;2、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转折点(1942年7月--1943年2月)3、诺曼底登陆战(1944年6月)4、攻克柏林战役(1945年4月--5月)
(二)亚洲太平洋战场(美,日):l、开始标志日偷袭美珍珠港;2、转折点:中途岛海战
(三)北非战场(英对德意):转折点阿拉曼战役
(四)中国大陆战场
8、二战爆发原因,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了帝国主义矛盾。
世界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直接原因是由于法西斯的进攻,其中英、法、美缓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
9、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即法西斯被打败的原因)精典P41例3.
10、二战影响、启迪:精典P43—18
11、精典
主题十二主耍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1、简述二战后五十多年来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况(或基本特点)、主要原因(P书50),
答:〔基本特点〕可以包括:①美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处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前列;②经历了繁荣—危机--持续稳定发展的过程;③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科技含量高。〔主要原因〕可以包括:①根本原因:适时高速经济政滚,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②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③政策措施:重视基础教育,培养实用为才;④实力地位:战后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军事经济实力的增强;⑤政治野心:确立世界霸权地位的政治需要。
2、战败后的日本,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囚素,积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特别是重视科学技术,
注重人才培养,大力发展经济,成为资本主义强国。从50年代中期起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朋,60年代末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80年代后期成为世界第二位经济大国。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的国际地位得到加强,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开始膨胀。
3、知道欧洲联盟(欧洲共同体)。回答,欧盟的前身是什么组织?这个组织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建立?(P书52)
“欧盟”建立的大致经过(P书53小字);欧盟成立的意义:欧盟成立标志着欧洲各国人民在创建一个从未有的更为紧密的联盟进程中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欧盟成立后,其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它的成立极大促进欧洲区域经济、政治一体化进程,提高了欧洲联盟各国的实力,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4、列表归纳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三阶段,每阶段基本情况(或主要特点)、原因。
时期 表现(特点) 原因 经济,与政治形势变化关系
五六十年代 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繁荣 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改善人民生活,创造经济发展环境 ⑴约二战初,美推行中立政策,大发战争财,军事工业迅速发展;
⑵战后初期,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取得了统治地位
七八十年代 70年代危机,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调整,经济发展受限 经济发展弊端显露;受到危机严重打击通货膨胀,债务沉重 70年代,欧共体及起,中东展开石油斗争;80年代,美苏争霸,美大力发展高技术军事工业,债务负担沉重
90年代 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改革社会经济: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90年代,为了在多极化的世界政治格局中占据绝对优势,美大力发展高新技术
5、分析科技发展成果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
答: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科技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自我调节和改良,从而促进经济有较大新发展。
6、讨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此题为开放式答案,只要言之有理都可得分。
重要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才能提高生产力,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时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主要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这实际上是科技力量的竞争,归根到底又是培养科技人才的竞争,重视教育、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因此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非常重要必要性:当前我国跟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技教育水平还很低,基础差,要想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取胜,就更有必要大力实施利教兴国战略。
7、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见第16页表格)
美国 西欧 日本
状况 原因 状况 原因 状况 原因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持续繁荣 市场广、先进科学技术、政府改善 战后至50年代初经济恢复 美国援助、劳动力素质提高,采用最高科技成果、政府制订恰当的经济政策、欧洲的联合 战后至50年代初经济恢复 美国在日本实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铲除封建残余,节省军费开支),订购大量军需物质,扶持日本,日本政府制订适当的经济政策,引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力发展教育科技
70年代前期,地位下降 石油提价,造成经济危机 50--70年代持续高速发展 50年代中期以后至70年代高速发展
70年代后期一80年代,回升、好转 政府调整 70年代初减缓 经济危机
90年代持续稳定发展 社会改革、加大发展科技教育、传统工业改造完成。 80年代中期以后加快 实行科教立国
共同点:⑴状况:20世纪五六十年代高速发展,70年代以后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速度减缓,八九十年代,速度加快;⑵原因:①外因:西欧和日本都得到了美国的援助或扶持;②各国都大力引进最新的科技成果,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制订恰当的经济政策
借鉴点(启示):
⑴抓住机遇,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发展对外贸易,扩大市场,招商引资。(走出去)
⑵积极引进世界先进科技。(引进来)
⑶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兴科技)
⑷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政策。(合国情)
8、(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国际经济联系中的有利地位)成为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主题十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P书60-一67)
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P书60—61,,精典14题)
2、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内容、影响)和苏联解体(P书61—62。精典15题)
3、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P书64—65。匈牙利改革较为突出,取得一定成效。
4、精典P49例3
5、东欧剧变对我们有哪些启示?(P书66)
6、精典P51--16、17题
主题十四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P70—81)
1、以印度为例,简述亚洲国家实现国家独立和走上民族振兴道路的概况。
答:(l)印度于17世纪开始遭受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侵略,18世纪中期被英国完全占有,1858年英王派总督管辖印度。1947年印度独立,实行印巴分治。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印度掀起民族独立运动高潮。二战后初期,亚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印度再次出现民族独立运动高潮。(2)1950年印度共和国建立,实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外交政策,积极倡导并发起不结盟运动,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建立起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粮食基本自给,在科技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2、精典P52例2
3、精典P54--16题
4、简述战后非洲独立运动和拉丁美洲各国为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进行的斗争。(P书71—73)
答:(一)非洲:1、1952年,埃及爆发(反帝反封)的七月革命,在(纳赛尔)的领导下,赢得埃及的真正独立。1956年,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2、(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3、199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二)拉丁美洲:精典P53例3
5、二战后,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国)建立。以色列国成立后至1973年,(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国)之间就发生了四次战争,史称(中东战争),其主要是围绕巴勒斯坦主权,(巴以冲突)成为中东问题的关键。
6、分析战后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P书76—79,课本P79活动探究2)
7、精典P54--17、18题。
主题十五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课本14、15、16课)
一、冷战中的对峙(书P84—87)
1、冷战政策、背景、含义、表现、开始标志(书P84),结束的标志(1991年底苏联的解体),影响(精典P56例2)
2、杜鲁门主义:含义、影响(书P84)
马歇尔计划:目的、概况(书P84-85小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目的、时间、国家标志(书P85)
3、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及其影响。
形成: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和不同国家的利益,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的敌对关系。美国经过二战,实力大增,妄图称霸世界。“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成立,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组成了“经互会”和“华沙条约组织”,至此,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美苏冷战对峙局面形成。
影响:在两极格局下,美苏展开了一系列争霸斗争,这是违背客观的历史潮流,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和各国的发展与安全。
4、什么是“冷战”政策?什么是热战?它们之间有何关系?美苏之间“冷战”对世界和平有何影响?(精典P56例2)
5、北约、华约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它的成立有何影响?华约何时解体?它解体有何影响?(精典P57例3)
6、美苏争霸情况。
二、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书P90-92)
l、世界格局含义:世界格局〔体系)是指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各种基本力量在一定时期同相互作用、不断斗争,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
2、近代以来三次政治格局的演变:(1)一战后世界格局:一战宣告了19世纪初拿破仑战争之后建立起来的“维也纳体系”的终结,产生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二战后世界格局:二战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形成“雅尔塔体系”(即美苏两极格局)。
(3)当今世界格局: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终结,暂时形成了“一起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3、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根源是(经济结构的多极化), 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争取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是可能的,但是威助世界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l)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如科索沃战争、巴以冲突;(2)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二战后美国一直想称霸世界,冷战时期(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防止共产主义扩张),冷战后(保持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地位,建立美国主导的国际新秩序);(3)恐怖主义。
4、科索沃战争:时间(1999年3月―6月),发动者(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借口(南斯拉夫联盟军队屠杀科索沃地区阿尔巴尼亚族人)。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表明由某一大国为所欲为主宰世界建立单极霸权的企图已难以得逞了
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书P95-98)
1、经济全球化趋势含义:随着世界性经济交往的日益增多,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从总体上看,世界经济正在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2、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书(经济全球化趋势形成的原因和条件)书P95
3、P96动脑筋
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书P97精典P58--15题第二问
5、P97动脑筋
6、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的做法。书P98
7、20世纪末,世界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和全球化的过程持续发展,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程度进一步加强,同时,国际竞争也空前加剧。
8、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当今人类面临哪些共同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采取什么对策?精典P63--l6题。
9、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这是一柄双刃剑,面对这种趋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采取什么应对措施或政策?
(l)发达国家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重视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与计划,推动生产社会化,超越国界向国际发展。
(2)发展中国家:a、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把企业推向市场,与世界经济接轨;b、坚持科教兴国,抓好知识经济的发展;c、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主题十六科学技术和文化(l7、18、19课)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书Pl。一矽
1、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美国),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标志(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2、(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国际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的社会),电子计算机伎术的运用方便了人民的生活,如发送电子邮件、:收看网络电影电视、实现远程教育、网上购物、电子商务等。
3、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工程),而在基因工程的发展中,(克隆技术)尤为引人注目,1996年,世界上第一只从成年动物细胞克隆出的哺乳动物绵羊“多利”诞生。
4、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这次技术革命出现的新技术,不是单一的技术,而是技术群。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和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海洋开发技术等诸多领域。第二,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如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第三,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城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构成了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生产力,如生物工程这一综合性科学技术的兴起。第四,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科学进步日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二、现代文学和美术(书P107一108)
1、20世纪欧美文学作品中,名著很多。美国作家德塞的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法国荒涎派剧作家贝克特的剧本《等待戈多》。
2、20世纪初的苏联涌现出许多世界闻名的文学作品。尚洛霍夫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获诺贝尔文学奖)。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是西方现代美术诸流派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20世纪初他在法国创立了立体派绘画,这一画派代表了20世纪绘画的抽象化倾向。50岁时发表的《格尔尼卡》则震撼了全世界。
4、爵士乐是现代音乐演变的一个代表,起源于非洲音乐,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南部发展起来。爵士乐产生以后,很快风行美国,并且流传到世界许多国家。爵士乐不仅影响了其他流行音乐的形式,也影响了古典音乐的创作。除爵士乐外,二战后又出现了摇滚乐。摇滚乐起源于美国。
5、19世纪以来电影响经历了由无声到有声,由黑白到彩色,由单一银幕到多种银幕的发展。
好莱坞成为美国电影代名词,好莱坞电影以大众娱乐为目的,创造出不同的类型片来吸引观众。战争片、科幻片等。主要包括喜剧片、音乐歌舞片、西部片、警匪片、恐怖片、斯卡金像奖。电影最高奖是奥斯卡金像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