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初三上册历史期中考资料
九年级期中历史试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56分)
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题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题号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答案
题号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答案
题号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答案
1、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是:( )
A、但丁 B、达•芬奇 C、彼特拉克 D、米开朗琪罗
2、使人类直接参加劳动的“手”被解放出来,成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 )
A、珍妮机的发明和应用 B、蒸汽机的改进
C、发明汽船 D、电力的广泛应用
3、18世纪中期在反对英国殖民侵略的斗争中,涌现出来的印度女英雄是:( )
A、花木兰 B、章西女王 C、伊丽莎白女王 D、克莱武
4、“解放者”杯赛是南美最重要的足球赛事,它所以取名叫“解放者”杯是为了纪念拉丁美洲历史上哪一位著名的英雄:( )
A、圣马丁 B、玻利瓦尔 C、伊达尔哥 D、比德罗
5、罪恶的“三角贸易”航程路线是:( )
A、欧洲 非洲 美洲 欧洲 B、非洲 欧洲 美洲 欧洲
C、美洲 非洲 欧洲 美洲 D、欧洲 美洲 非洲 欧洲
6、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在:( )
A、德国 B、英国 C、法国 D、中国
7、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人权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巴黎公社的成立 C、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
8、“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英特纳雄奈尔,就一定要实现”这是:( )
A、《国际歌》歌词 B、美国国歌歌词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 D、“青年团之歌”歌词
9、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颁布的重要法律性文件是:(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拿破仑法典》
10“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他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他的民主制度”的建立者是 ( )
A.伯利克里 B.穆罕默德 C.汉谟拉比 D.亚里士多德
11、古代埃及文明最著名的历史遗产是 ( )
A.金字塔 B.巴黎圣母院 C.《汉漠拉比法典》 D.麦加清真寺
12、当今炮火纷飞的伊拉克位于两河流域,这里是哪一处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
A.古埃及 B.古希腊 C.古巴比伦王国 D.古印度
13 同学们喜欢的NBA球星中有许多都是黑人,他们的祖先来自非洲大陆。历史上与非洲黑人大批来到北美有关的史实是( )
A.三角贸易 B.独立战争 C.南北战争 D.非洲独立年
14、小红同学总结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其中正确的是()
A.都发生于18世纪 B.都是为了反抗殖民压迫
C.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D.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15.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的标志是 ( )
A.1688年宫廷政变 B.英国宣布成立共和国
C.《权利法案》的颁布 D.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
16. 火车站即将建成投入使用,将大大方便人们的出行。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 )
A.富尔敦 B.法拉第 C.史蒂芬逊 D.莱特兄弟
17.文艺复兴的实质是 ( )
A.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重新兴起 B.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C.新兴的地主阶级文化 D.与天主教有关的宗教文化
18.打破以往世界各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把世界各个地区连成一个整体的事件是 ( )
A.基督教创立 B.文艺复兴 C.新航路开辟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9.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
A.《人权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巴黎公社成立 D.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
20、自由、民主从古至今都是天赋人权。在古代社会里,曾有一个国家开出了一枝民主之花。这个国家是( )
A.斯巴达 B.古埃及 C.雅典 D.古印度
21、2004年在雅典举行的第28届奥运会最后一个项目是马拉松长跑,比赛完全是沿着当年的路线进行的,很有纪念意义。那么这一运动项目与下列哪次战争有关( )
A.希波战争 B.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C.希腊远征特洛伊 D.布匿战争
22、人们常常把工作、学习中取得重大突破称之为“发现了新大陆”。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就是今天的( )
A.亚洲 B.非洲 C.美洲 D.大洋洲
23、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 )
A.大和统一日本 B.大化改新 C.幕府统治建立 D.明治维新
24、我们常用1、2、3、4、5……来计数,发明这种计数法的是
A.古代阿拉伯人 B.古代埃及人 C.古代印度人 D.古代希腊人
25、世界上第一个率领船队绕地球一周的航海家是
A、郑和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26、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是
A、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 B、巴黎人民攻占巴士
C、雅各宾派专政 D、拿破仑夺权
27、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
A、《独立宣言》的发表 B、约克镇战役
C、萨拉托加大捷 D、阿亚库巧战役
28.目前西方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现代人类起源于()
A.非洲南方古猿B.非洲早期猿人C.中国南方古猿D.中国元谋人
29.在古代社会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即“种姓制度”的国家是( )
A.古埃及B.古印度C.古中国D.古代巴比伦
30.13世纪晚期,意大利有一位旅行家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中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他是( )
A.玄奘B.利玛窦C.鉴真D.马可•波罗
31、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一个天才的艺术家”的是 ( )
A.普希金 B.贝多芬 C.列夫•托尔斯泰 D.梵高
32. 提出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B.达尔文 C.居里夫妇 D.爱因斯坦
33、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大陆军、《独立宣言》、华盛顿”三个关键词都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美国南北战争
34、下列人种不是世界三大主要人种的是
A黄种人 B白种人 C黑种人 D褐种人
35、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英国殖民者的殖民压迫 B、莱克星顿枪声
C、北美13个殖民地宣告脱离英国独立 D、萨拉托加战役
36.“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这是( )的名言
A 荷马 B 阿基米德 C达•芬奇 D 但丁
37、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最先开始于:( )
A、英国 B、波兰 C、意大利 D、法国
38、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的标志是:( )
A、英国承认美国的独立 B、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
C、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 D、美国联邦政府的成立
39、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是:( )
A、民族解放运动 B、民族独立运动
C、资产阶级革命 D、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40.通过对《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学习,下列哪一组词语来概括其主基本内容最恰当()
A.法治、自由、平等 B.专制、独裁、黑暗
C.民主、科学、文明 D.独立、开放、交流
41.2009年是世界生物科学巨著《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也刚好是其作者诞生200周年。人们要为他“发表”和“诞生”举行纪念活动的大科学家是 ()
A B C D
42.“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这段话出自(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拿破仑《法典》 D.《独立宣言》
43.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典》 B.法国大革命—《独立宣言》
C.美国独立战争—《人权宣言》 D.美国南北战争—《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44、当今世界上英国、比利时等国家都采用君主立宪制这种政体。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确立的标志是 ( )
A、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B、英国宣布成立共和国
C、1688年宫廷政变 D、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45、14至16世纪的欧洲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人的发现”是指:( )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法国大革命
46.1819年某天的英国伦敦,所有工厂的机器轰鸣声都停止了,人们以这种方式来纪念一位把人类历史带入“蒸汽时代”的伟人去世。这位伟人是( )
A.牛顿 B.富尔顿 C.瓦特 D.史蒂芬孙
47.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枝独秀”的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是“遍地开花”的革命。这里的“一枝独秀”指的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48.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形成的两大敌对军事集团是( )
A.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 B.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集团
C.欧洲经济共同体和七十七国集团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
49. “平民──将军──平民──总统──平民”,八年军旅,置生死于度外;八年总统,值国家最艰苦之时。提议用他的名字为首都命名真是太智慧了。他是( )
A.华盛顿 B.拿破仑 C.林肯 D.玻利瓦尔
50.自古以来人们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谁的发明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习惯,延长了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时间( )
A.瓦特 B.爱迪生 C.爱因斯坦 D.牛顿
51.今天,有的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这一政体的最早出现与哪部历史文献有关?(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汉谟拉比法典》
52.“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这句话中的“变革”是指(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光荣革命
C.英国组织的“反法同盟” D.工业革命
53.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是( )
A.马克思、列宁 B.马克思、恩格斯 C.列宁、斯大林 D.斯大林、恩格斯
54. “三权分立”的学说奠定了资产阶级政权的理论基础,这一学说是由谁提出来的( )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培根
55. 伊斯兰教的经典是:( )
A.《圣经》 B.《三藏》 C.《古兰经》 D.《道德经》
56.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标志是:( )
A. 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英国 B. 三级会议的召开
C. 议会的重新召开 D. 查理一世挑起内战
二、识图题。(共16分)
1、识图:(8分)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①、 图一中的人是谁?他的主要成就是什么?该成就标志着人类进入什么时代?(3分)?
②、图二中的人物是谁?他发明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其驱动机器什么?(3分)?
③、图一、图二分别代表了哪两次重大的科技革命?(2分)
2、识图:(8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①、上图中的三位科学家分别是谁?(3分)他们的主要成就分别是什么?(3分)
②、谁的哪项发明是人类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2)
三、材料题。(共24分)
1、阅读下列材料( 14分):
材料一: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是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是天赋而不可剥夺的人权……
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 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三:谴责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 幸福等权利。同时宣告北美 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请回答: (1) 当今英国的国王统而不治、首相领导的议会掌握最高权力。这一政治现象源于上述哪一材料?从材料分析判断,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4分)
(2) 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右手高擎火炬,左手握着一块铭板,上面刻有日期: 1776 年 7 月 4 日 。 你认为刻在铭板上的文件,符合上述哪一材料内容?该文件的名称是什么?( 4 分)
(3) 材料一颁布于哪次资产阶级革命中 ? ( 2分)
(4) 三则材料所表达的共同核心内容是什么?它反映了怎样的时代发展要求?( 4 分)
2、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4分)
请回答:(1)“火药桶”指的是欧洲什么地区?(1分)
(2)哪一事件就像“一粒火星”点燃了“火药桶”? (1分)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结束的标志是什么?(2分)
3、(6分)材料一:1825年9月的一天,“旅行者号”机车拖着三十多节小车厢正式试车,车厢载有450名乘客和90吨货物。当时,铁路两旁人山人海,许多人兴奋地跟着火车跑,还有一些人骑马与火车并驾齐驱。结果,这列火车以每小时24千米的速度跑完了40千米的路程。
材料二:1866年,德国人维•西门子发明电动机后,曾给他在伦敦的弟弟写信:“电力技术很有发展前途,它将会开创一个新纪元。”
(1)材料一所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者是谁?还有哪一新的交通工具?(2分)
(2)两次工业革命中都出现了新能源,把人类带入了两个新时代。这两个新时代分别是什么?
(2分)
(3)结合所学知识,用具体史实说明材料二中“电力技术开创的一个新纪元”。(1分)
(4)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想一想它们能够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迪?(1分)
四、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是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4分)
(1)开辟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历史事件是:
(2) 颁布法典,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立法规范的是:
(3) 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改革是:
(4) 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改革是:
B. 初三期中历史考试复习资料
.文艺复兴
时间:14世纪前后
地点:意大利
原因:最早出现资产阶级生产关系
思想:人文主义思想
实质: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人物、成就:但丁[意大利]诗人(《神曲》)
达芬奇[意大利]艺术大师(《最后的晚餐》、《蒙娜利莎》)
莎士比亚[英国]文学巨匠(《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利叶》)
意义: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开辟
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经济的出现
过程:
(1)1487年,葡萄牙的迪亚士从葡萄牙往东航行,到达好望角。
(2)1492年,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到达美洲。
(3)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枷马到达印度等地
(4)1519—1522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完成了环球航行。
影响:
(1)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对世界影响)……
(2)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资本主义发展影响)
(3)资本主义市场开始形成
(4)证明了地圆学说 (同学补充,非重点)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新兴的阶级——新贵族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时间:1640—1688
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的召开
领导者: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文献:《权利法案》(革命后颁布)
结果: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
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产阶级扫清了障碍,推动了世界的历史进程。
革命特点:时间长、过程曲折、妥协(不彻底)
4.美国独立战争
原因:
(1)英国希望北美殖民地永远做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竭力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
(2)殖民地人民强烈不满,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3)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原因)
时间:1775—1783
开始标志:来克星顿枪声
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领导者:北方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的种植园主
结束标志: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文献:《独立宣言》(革命中颁布)《美国宪法》(革命后颁布)
结果:建立了联邦制资本主义国家
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
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
(1)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
(2)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
(1)战争的正义性
(2)人民群众积极参战
(3)法国、荷兰等国的支援
(4)华盛顿等人的正确领导和灵活的战术
5.法国大革命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时间:1789—1794
开始标志:1789年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攻占巴士底狱
导火线:三级会议召开
领导者:资产阶级
结束标志:1794年4月罗伯斯庇尔等人在政变中被送上断头台
文献:人权宣言(革命中颁布)《法典》(革命后颁布)
结果: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拿破仑在革命后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革命特点:
(1)过程艰难曲折
(2)革命最彻底
6.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840年前后
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的发明
特征: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广泛英雄,人类进入“蒸汽世代”(注意蒸汽的“汽”与电气的“气”的区别)
理论指导:牛顿力学
成就:
(1)机器的发明与制造:绵纺织业——冶金——采矿
(2)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
(3)交通工具的创造:轮船、火车
(4)新能源:煤炭
影响:
(1)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2)生产关系:改变了社会面貌;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斗争尖锐
(3)国际格局: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重点!)
新兴工业部门:机器制造业
7.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
①宪章运动:
原因:19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
时间:1836—1848
内容: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特点: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影响:
(1)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影响。
(3)表明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
②《共产党宣言》
时间:1848年
起草者:马克思、恩格斯
内容:《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影响:《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③巴黎公社
背景:
(1)1870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巴黎城下。
(2)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
(3)1871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
影响:
(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8.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
根本原因:奴隶制的存在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缺乏生产力)
核心矛盾: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时间:1861—1865
战争目的:维护国家统一
领导者:美国总统林肯
文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革命中颁布)
作用:调动了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奴隶的革命积极性;使战争局面开始有利于北方,为北方取胜创造了条件
性质: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影响: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
北方胜利的原因:
(1)内战中,北方政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支持。
(2)北方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顺应了历史潮流。
(3)北方政府维护国家的统一,具有正义性。
9.资产阶级统治的扩大和巩固
①俄国1861年改革
背景:1.16世纪中期,俄国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盛行农奴制。(1)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到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3.农奴境况十分悲惨,暴动频繁。
时间:1861年
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统治。
领导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内容:
(1)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2)农奴在获得“解放”是,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影响:
(1)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这次改革虽然流下大量的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②日本明治维新
背景:(1)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天皇大权旁落,实际权利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2)外国势力的渗透,激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幕府的统治岌岌可危。
(3)一部分中下级武士,逐渐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并取得成功。
时间:1868年
人物:明治天皇、中下级武士
内容:(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影响:(1)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2)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对比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
1.都是在国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
2.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改革后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改革成为两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
4.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5.改革后实力增强,开始对外扩张。
★19世纪中期,美、日、俄面临的社会问题是什么?各自通过什么途径解决?
面临的主要问题:美国——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日本——幕府统治危机;俄国——农奴制危机。
解决途径:
(1)美国通过1861年—1865年的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2)日本经过武装倒幕斗争,建立了明治天皇政府,并于1868年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
(3)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实行了废除农奴制的资产阶级改革。
10.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
开始标志: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特征: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和生活领域,电力的广泛使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注意蒸汽的“汽”与电气的“气”的区别)
理论指导: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原理
成就:
(1)电力的广泛使用:“发明大王”爱迪生(美国)研制耐用碳丝灯泡
(2)新机器的创制:“汽车之父”卡尔•本茨(德国)设计出内燃机,带动了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汽车和飞机;电报、电话的发明
(3)新能源:石油
影响:
(1)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生产关系: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注意即帝国主义过度
(3)国际格局:资本主义市场最终形成,导致“穷者越穷,富者越富”;资本主义制度已牢牢取得世界统治地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导致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新兴工业部门:电力、化工、汽车、航空
★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对于生产的影响不如第二次显著,新技术的发明主体与其说是科学家,不如说是有才能的技工;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发现往往直接导致技术发明。
(2)第一次工业革命重心在轻工业部门,主要是纺织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则重心转移到重工业,如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
(3)第二次工业革命涉及领域更加广泛,不仅有能源动力革新,且扩展到材料、信息和动力技术的全面革新。
(4)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心主要在英国,然后扩展到欧洲其它国家;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展开,德国和美国成为相对中心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1.第一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时间:1914—1918
开始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主要参与国家:英国、法国、俄国(于10月革命后退出)——三国协约;德国、意大利(后加入协约国作战)、奥匈帝国——三国同盟
结束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结果:德国战败,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影响:
(1)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
(2)大战造成了欧洲的衰弱和美日的兴起,世界格局发生改变
(3)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诞生了苏维埃俄国
(4)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中国五四运动)
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除塞尔维亚以外)
12.俄国十月革命
时间: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
领导者:列宁
意义:
(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2)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注意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中国)
★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不同
相同点:领导力量基本相同,都是由布尔仁政什维克党领导的。
不同点:反对对象不同,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专制统治。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革命性质不同,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产生的结果不同:二月革命后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仍然进行对外参加一战,对内镇压人民的政策,而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13.斯大林模式
1.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外有帝国主义保卫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
2.但这一模式也有严重的弊端:
(1)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3)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
(4)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总之,从长远来看,它严重地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1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如何形成的:
(1)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召开了巴黎和会。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定了《凡尔赛和约》。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定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巴黎和会虽然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但他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日美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在美国的倡议下,美、英、法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评价: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15.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和法西斯的发展
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表现: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业部门的危机;从1929年到1933年共5个年头;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资本主义世界的贸易总额缩减了2/3。
影响:
(1)经济危机中,人民群众深受其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人大量失业,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
(2)垄断资本家为保持价格,维持利润的,宁愿大量销毁产品,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3)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罗斯福新政
时间:1933年
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措施: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个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影响:
①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
(1)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2)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3)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4)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利明显增强。
②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德国法西斯的发展
(1)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
(2)解散了一切工会,取缔了除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
(3)强化专政机器,镇压、迫害革命者和反法西斯战士。
(4)加强思想控制,焚毁大量进步书籍。
(5)德国法西斯政权还掀起迫害犹太人的狂潮。
(6)对外疯狂扩军备战。
16.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范围:全球各地的30多个国家
开始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
★慕尼黑阴谋
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捷方必须在十天之内从上述领土撤退完毕。
影响:它使法西斯国家特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绥靖政策
含义:20世纪30年代,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法西斯在世界各地不断进行侵略活动,这些侵略活动使西方大国的利益受到一定损害。西方大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不满,但又害怕法西斯国家的战争讹诈。它们想将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因此,它们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人们把这种政策称为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想顶峰。
影响:绥靖政策的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特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二战开始和扩大
(1)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1940年四五月间,德军又向欧洲西部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许多国家,英国也遭到了德国飞机的猛烈轰炸。
(3)1941年6月德军掉头向东,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
(4)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被卷入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之中。
★二战的转折点
(1)1942年7月-1943年2月,俄国斯大林格勒战役,使德国军队的闪击战失败。反法西斯国家由防守转为进攻
(2)1942年中途岛海战,改变了太平洋战场的形式
(3)1942年,英美军队在北非了阿拉曼击溃了德意军队。不久,意大利投降
(4)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5)1945年5月2日,柏林守军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二战的影响: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
(2)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彻底改变了社会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3)打击了法西斯势力,维护了民主
性质:反法西斯国家的正义战争
17.美国经济的发展
①战后的繁荣(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又称为黄金时期)
原因: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
(3)政府也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表现: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迅速,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②经济危机和经济调整(20世纪70—80年代)
70年代经济地位下降的原因:
(1)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经济危机,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2)西欧、日本的高速发展冲击了美国经济霸主的地位
70年代经济危机的表现:
(1)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2)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
(3)1975年以后,美国经济进入“滞胀”阶段(经济发展缓慢,但通货膨胀)
80年代经济好转(但负担加重)的原因:
(1)美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2)通货膨胀
(3)债务负担较重(受美苏争霸的影响)
80年代经济好转的表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经济形式逐渐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
③美国新经济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
原因:
(1)美国政府进行社会经济改革
(2)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
(3)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表现:
(1)经济增长加快
(2)通货膨胀率下降
(3)低失业率
(4)财政赤字逐年递减,出现盈余
主要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
18.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①欧洲经济的发展
战后欧洲经济发展的原因:
(1)利用美国的援助(直接原因)
(2)采用最新近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主要原因)
(3)工业基础好,劳动力素质高
战后欧洲经济发展的表现:
(1)20世纪50年代初,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大体达到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
(2)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②欧洲的联合
1.20世纪60年代,法国等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
2.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1991年签署协定,两年后生效)
原因:
(1)使西欧各国联系密切
(2)在美苏争霸,美控制西欧的情况下,西欧国家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促进经济发展,有必要联合发展
作用:欧盟成立以后,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性质:区域性的经济政治组织
③日本的崛起
原因:
(1)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于本国战略的需要,开始扶持日本(直接原因)
(2)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3)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表现:
(1)20世纪50年代(1955年)以后的近二十年间,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速度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年均增长10%)
(2)1964年,日本东京成功的举办了奥运会
影响: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膨胀,军费支出增加,引起亚洲临国的关注和不安
19.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①赫鲁晓夫改革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在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后,开始进行改革。
开始:1956年苏联共产党的“二十大”
结果:1964年,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失败的根本原因:他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年):经济改革的重点是重工业,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势力有所提高(在美苏争霸中占主动),但他的改革仍没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
②苏联的解体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了政治方面。此后苏联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主要表现为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
1991年12月15日,苏联解体,叶利钦成为俄罗斯的领导人。
影响:改变了历史进程
(1)结束了曾对20世纪的人类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种发展模式的实践
(2)结束了曾在战后45年间,主导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
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
C. 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其复习方法
利用时间顺序 写下来 逐个记忆他的人物时间和意义什摸的 能达到全片能版给顺下来权 差不多行了 多做点典型的题目 注意夹深点印象 考前默想一边 像什莫大提要点不说也得掌握 我就不多说了 主你好运啊!
D.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哪些是重点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主要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奴隶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另外还有文艺复兴及新航路的开辟。 第一二次科技革命。
E. 九上历史期中必考知识点
1、两河流域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
楔形文字,又被称为“钉头文字”,因其书写笔画的形状酷似木楔或钉子而得名,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汉穆拉比法典》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的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
2、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河流域,其地理范围与今天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国大致相当。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法老是拥有绝对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自奉为神或神的后裔。古代埃及金字塔中,最负盛名的就是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举世闻名的狮身人面像就矗立在后者的旁边。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也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古代埃及人早在3500年以前就发明了象形文字。这种文字因其字形与各种具体事物的形态相像而得名。只有祭司、书吏、官员和一些大商人掌握读写能力。
3、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初,曾用种姓来区分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当他们的氏族制度走向解体时,内部也出现了等级划分,社会分裂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大种姓集团。种姓制度由此登上印度历史舞台。
种姓制度的特征:四大种姓在理论上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佛教创始人为乔达摩。悉达多,出身婆罗门种姓。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早期佛教倡导宗教领域内的“众生平等”,因此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传播迅速。到公元前3世纪,印度佛教臻于鼎盛,开始向域外,主要是东亚和东南亚传播,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宗教。
4、古代印第安文明杰出代表有中美洲的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南美洲的印加文化。玛雅人在农业、自然科学、建筑以及艺术等诸多方面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他们长于农耕,培育了包括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在内的40多种农作物,丰富和改善和人类的生活。
5、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地域范围除了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爱奥尼亚群岛之外,还包括小亚细亚半岛西部沿海地带。古代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以小国寡民为基本特征。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是古代希腊历的“古典时代”。这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的繁荣时期,也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全盛时期。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以公民的直接参与为核心。公元前594年的“梭伦改革”和公元前508年的“克里斯提尼改革”是民主政治建立过程中的两个里程碑。公元前5世纪以后,尤其是经过希波战争之后,雅典迎来了全盛时期。公元前443年至公元前429年,开创了雅典历的“伯里克利(黄金时代)时代”。
雅典民主政治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步。然而它毕竟只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而且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民主权利,妇女、外邦人和奴隶则都被排斥在外。
6、古代希腊人创作的《荷马史诗》,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三大哲人。希罗多德有“史学之父”的美誉。他以自身经历与收集的资料为基础,撰写了《历史(希波战争)》。开创了叙事体的撰史体裁,对欧洲史学传统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
7、公元前509年,罗马废除了“王政”,改行共和制度,开始了近500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公元前27年屋大维被授予“奥古斯都”称号,罗马进入帝国时代;公元2世纪,罗马成为地跨欧、亚、非的环地中海大帝国;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形成以君士坦丁为都城的“东罗马帝国”和以罗马为都城的“西罗马帝国”。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古代历史终结
8、公元前451年至公元前450年,罗马共和国政府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它是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它体现出古代罗马人的法制精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会生活。成为罗马法体系的渊源。随着古代罗马国家的壮大和发展,罗马政府在不同时期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和文献。由于它们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内部,只有因而被统称为“公民法”。
进入帝国时期以后,历代皇帝针对某些具体事项也发布了一些敕令。这些法令和决议经过长时期的积累,逐渐形成为一种适用于境内各民族的共同法律,因而被统称为“万民法”。古代罗马法体系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比较完备的形式对后来欧洲各国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它的历史价值。但它将奴隶排斥在法律对象外反映了它的局限性。
9、伊斯兰教兴起于西亚的阿拉伯半岛。622年,作为阿拉伯人统一的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在麦加应运而生。穆罕默德是创始人。不久,统一的国家也诞生了。到8世纪中叶成为一个横跨亚、非、欧的军事大帝国。伊斯兰教随之广为传播,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宗教。1258年,蒙古骑兵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终告覆灭。
10、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穆罕默德二世亲率大军围攻并攻陷了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后奥斯曼人将城市改名伊斯坦布尔。进入16世纪后,奥斯曼帝国成为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它控制了亚欧商路。破坏了地中海区域原来的商业秩序和环境,迫使欧洲商人另行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11、西欧封建制度大体产生于6世纪下半叶,后逐渐扩展,11世纪前后基本确立。8世纪上半叶,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革土地分配制度,变无条件赏赐为有条件分封。史称“采邑改革”。这次改革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加速了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进程。各级封建主层层分封,也逐渐形成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大体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国王、教会贵族和世俗贵族都是庄园主领主。
F. 初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复习资料人教版考到第16课
初中生...还是自己做吧 不然到中考考好后真的你看着自己的成绩不知道以后的出路
G. 初三下学期期中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
<世界历史>第一册.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开展殖民掠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和新生贵族力量日益壮大,他们要掌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来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总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生产关系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意义:a.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1689年,为限制国王权利,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b.它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2.<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为限制国王的权利,确定议会的大权,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使以后的国王不能滥用权利,为所欲为,这就使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3.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
英国采用海盗方式,在海上进行抢劫活动.16世纪晚期,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取得了海上霸权,开始在海外殖民.英法早期殖民活动主要集中在印度和北美.在殖民扩张过程中,英法荷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最后,英国战胜了荷兰和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4.来克星顿的枪声和美国独立
a. 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
b. 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整编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
c. 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英属北美殖民地独立.
d. 1777年,在萨拉托加战役中,美军打败英军,是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e.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f. 意义:
1.独立战争使美国赢得了独立(1787年,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实行总统制,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它同时又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5.攻占巴士底狱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6.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和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791年6月,奥地利和普鲁士采取军事行动,帮助路易十六镇压革命,巴黎人民推翻君主统治,,9月,法国军队也把外国军队赶出国境,并宣布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资产阶级革命高潮过后,法国政局动荡,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皇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颁布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典>,对外打击反法联盟,扩张法国势力.对外战争损害了被侵略地区人民的利益,引起人民的反抗,1812年远征俄国失败,敲响了帝国的丧钟;在莱比锡战役中,法军再次惨败;1814年反法盟军开进巴黎,帝国灭亡.
7.英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促使手工工场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次革命,,它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
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和原料;海外贸易的迫切需求.
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出现于棉纺织业.
进程:a.18世纪六七十年代,珍妮纺纱机,水利纺纱等机器相继问世;80年代,水利织布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织布的效率.b.机械师瓦特制成了改良蒸气机,1785年,这种蒸气机被用来带动纺织机器,从而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c.蒸气机的使用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汽船和火车机车相继诞生.d.19世纪上半期,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8.工业革命的影响
影响:a.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c.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是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彼此联系,不可分离的整体.
9.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武装起义,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理论研究同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联系在一起,在吸收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意义:使无产阶级有了自己强大的思想武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0.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及意义
原因: 北部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南部实行大种植园经济,以黑人奴隶为主要劳动力.双方在关税和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的矛盾不可调和.
意义:使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11.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 1689年,彼得一世为摆脱落后状态使俄国成为近代强国,推行多方面的改革,其内容包括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推行学校教育.它实际上是一场封建农奴主推行的富国强兵改革.作用: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巩固了专制统治,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1861年改革 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所发展,但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发展极其缓慢.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维护贵族和地主的利益被迫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农奴可以出钱赎买一块份地.它实际上是一场沙皇自上而下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作用: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12.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主要内容: 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意义: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但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世界历史>第二册
1.科学成就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成就:a.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石油的开采和提炼,石油,电力和煤炭构成了三大能源.
b.新机器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德国的西门子创制了第一辆有轨电车;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导致了汽车和飞机的试制成功.
c.新的信息传递工具的发明 19世纪中期,发明了有线电报;19世纪晚期,有线电话和无限电报也研制成功.
影响:大大促进了生产力,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途径.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19世纪晚期,随着生产力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其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
美国和德国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别成为世界头号,二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
英国和法国由于技术装备落后和过分依赖殖民地,经济发展缓慢,工业生产被美国,德国赶上和超过.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竭力进行武装扩张,促进了经济发展;俄国资本主义虽然有较快的发展,但由于大量封建残余的存在,仍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3.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和主要成员
同盟国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后来参加到协约国一方)
协约国集团:英国,法国,俄国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西线三大战役
1914年6月底,一个塞尔维亚青年在萨拉热窝街头刺杀了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这就是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萨拉热窝事件.
西线三大战役:交战双方是英法和德国,分别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5.美国参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大战爆发时,美国利用中立的地位与交战国做生意,通过出售军火,提供贷款,大发横财,国力大增.1917年,在交战双方都已精疲力竭的时候,美国加入协约国,终于参战了.美国的参战无论在政治,军事还是财力方面,使协约国受益极大.
一战性质: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6.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俄国经济陷于全面崩溃,1917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用武力镇压革命群众.1917年11月7日,在列宁亲自领导下,十月革命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推出”一战”,颁布了没收地主,寺院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的<土地法令>.
苏联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28年和1933年的两国五年计划,其重点都是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1937年苏联基本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同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确立.
7.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1919年1-6月,参加国有27个,英国,法国,美国三国成为和会的主宰.其主要内容有:同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分别和德国盟国签订一系列和约,它们和对德和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决定成立制裁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1920年成立,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列强维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工具).确定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和约内容见初三<世界历史>第二册35页)
8.华盛顿会议
在美国倡议下召开,共有九国国家参加,美,英,日三国起主要作用.英,法,日,美签订了<四国条约>,相约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属地的权益.美,英,日,法,意五国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了五国海军主力舰的吨位比例.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实际上成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最终确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9.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是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有三大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其内容有:金融方面,首先从金融业开始,使私人现款重新流通;农业方面,政府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耕牛,由政府拨款补偿;工业方面,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1933年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社会赈济方面,新建许多公共工程,以减少失业队伍,刺激消费和生产.
评价:a.新政取得了一定成效,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资本主义统治得到稳定;
b.资本主义制度没有改变,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10.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德意日三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的根本原因是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
希特勒的上台执政,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受到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标志着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1937年,德,意,日三国结成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成为“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
11.第二次世界大战
原因:a.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意日建立和强化了法西斯专政,疯狂对外侵略;
b.英法美的纵容侵略政策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苏联军民英勇捍卫国土,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1942年初,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3年9月意大利新政府投降;
1943年中,美,英在埃及召开开罗会议,发表了<开罗宣言>,为战后处理日本问题提供了依据;美,英,苏在伊朗德黑兰举行了会议,确定了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达成重大协议:德国由美苏英分区占领;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成立联合国.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初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12.二战后苏联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措施和影响
从1946年起开始执行第四个五年计划,在斯大林领导下,集中精力恢复并发展经济,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是苏联工业的发展重点.苏联人民取得了经济振兴的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教育文化事业有较大发展,加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
13.”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1967年,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强互相间的合作,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六国发起建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欧共体”建立后,成员国数目不断增加,相互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促进了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也提高了欧共体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14.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
美国霸权政策的体现: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欧洲推行”冷战”政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
美国通过提供经济援助,抵挡苏联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冲击,控制西欧各国.
为了进一步控制西欧,对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包围,1949年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0世纪50.60年代,发动了侵略朝鲜和越南战争.
美苏争霸: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国立的增强,苏联也走上了霸权主义的道路;60年代的”古巴导弹危机”;70年代末,苏联出兵占领了阿富汗,企图建立在南亚和波斯湾地区的霸权;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美苏争霸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也给两国本身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苏联力不从心,80年代中期被迫改变称霸政策.
15.第三世界的兴起
二战后亚洲人民首先掀起民族解放运动;
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
H. 初三历史期中考试复习笔记
第一次世界大战
维基网络,自由的网络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本条目需要清理或重写,以符合更高的质量标准。
参看如何编辑页面、格式指南和本条目的讨论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8月 - 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Triple Alliance)和协约国(Entente)之间的战斗。 德国、奥匈帝国(Austria-Hungary)和意大利是同盟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和塞尔维亚是协约国。在1914年至1918年期间,很多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战场主要在欧洲。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是同盟国,但是后来却加入到了协约国与同盟国作战。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0,000人参战,10,000,000左右的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左右的人受伤。
战争的导火索是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战线主要分为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对德作战)和南线(又称巴尔干战线)(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作战)。其中西线最惨烈,著名的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目录
[隐藏]
* 1 战事起源
* 2 战争爆发
* 3 战争的蔓延
o 3.1 1914年
o 3.2 1915年
o 3.3 1916年
o 3.4 1917年
o 3.5 1918年
* 4 战争的结束
o 4.1 协约国士兵的阵亡: 5,497,600
o 4.2 同盟国士兵的阵亡: 3,382,500
o 4.3 平民被杀: 6,493,000
* 5 战争的影响
* 6 参看
[编辑]
战事起源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主张吞并塞尔维亚的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这一事件被称为萨拉热窝事件,被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一些分析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根本原因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迅速崛起的德国认为自己的殖民地太少,原料产地及商品市场不足,要求重新划分全球势力范围,触犯了老牌殖民大国--英国、法国和沙皇俄国的既得利益。为了以武力改变世界格局,德国和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了同盟国军事集团;与此相对应,英、法、俄三国组成了协约国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在战前进行了激烈的军备竞赛:英国和德国从1905年起争造无畏舰,到战前的1913年,德国常备军扩充至87万,法国达80万,沙俄也准备增加到230万。
早在战争爆发之前几年,德国总参谋长施里芬伯爵制定了以速战速决为主要特征的施里芬计划:先利用德国发达的铁路网,集中优势兵力在6周之内打败法国,然后将部队调往东线进攻沙俄。与此相对应,法国也制订了以两个集团军齐头并进,一举收复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德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17号计划。但战事的发展使这些军事家的设想都相继破产。
[编辑]
战争爆发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接着在3日,向法国宣战。8月4日,德国入侵保持中立的比利时;同日,英国考虑到比利时对自己国土安全的重要性,向德国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8月12日,英国向奥匈帝国宣战。
[编辑]
战争的蔓延
[编辑]
1914年
* 8月19日:奥匈帝国在Cer打败塞尔维亚
* 8月20日:德国军队占据布鲁塞尔
* 8月23日:日本向德国宣战
* 9月:法国,英国,和俄罗斯签署了一份合作协约,组成协约国
* 9月2日:德国在东线坦南堡战役取得大捷,俄军第二集团军司令萨姆索诺夫自杀身亡。
* 9月5日:英法联军与德军展开马恩河战役,德军被迫撤退
* 10月9日:比利时安特卫普被德军攻下
* 10月29日:奥图曼土耳其帝国加入同盟国
* 11月2日:俄罗斯向土耳其宣战
* 11月5日:法国和英国向土耳其宣战
[编辑]
1915年
* 4月21日: 德国军队进军普尔,并在4月22日对英法联军使用氯气弹
* 4月24日: 土耳其人开始集体屠杀亚美尼亚人
* 4月25日: 英联邦军队在土耳其达达尼尔海峡岸边的加里波利半岛登陆,开始加里波利之战
* 4月26日: 意大利秘密和协约国签订伦敦密约
* 5月23日: 意大利向奥匈帝国宣战
* 10月14日: 保加利亚向塞尔维亚宣战并加入德国和奥匈帝国的战团. 塞尔维亚在15个月后被征服
[编辑]
1916年
英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坦克
放大
英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坦克
* 3月9日: 德国向葡萄牙宣战
* 2月21日:德国发动凡尔登战役。这场对阵地防御的攻坚战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 5月31日:德国、英国海军之间发生了大战中唯一的一次海上主力会战——日德兰海战
* 6月4日:俄国勃鲁西洛夫将军在东线发动夏季攻势,奥匈帝国军队主力被摧毁。
* 8月27日: 罗马尼亚向奥匈帝国宣战
* 8月28日: 意大利向德国宣战
* 9月15日: 索姆河战役 — 每前进1厘米需死2个人 ;首次使用坦克。
[编辑]
1917年
* 2月24日: 美国驻英大使Walter H. Page收到齐默曼电报, 称如果墨西哥对美国宣战, 德国将协助把美国西南部还给墨西哥
* 3月3日: 俄罗斯由于战争危机引发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罗曼诺夫皇朝灭亡,出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 4月6日: 美国向德国宣战
* 6月27日: 希腊加入协约国
* 8月14日: 中国向德国宣战
* 10月26日: 巴西向德国宣战
* 11月7日: 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主张继续进行战争的临时政府被推翻,苏维埃掌握全部政权
* 12月7日: 美国向奥匈帝国宣战
[编辑]
1918年
* 3月3日: 布列斯特和约签订, 苏俄退出战争
* 8月: 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同时在美国波士顿、法国布莱斯特和塞拉里昂首府弗里敦爆发
* 10月30日: 土耳其投降
* 11月3日: 奥匈帝国向意大利投降
* 11月11日: 德国签署停战协定,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编辑]
战争的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军尸体
放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军尸体
[编辑]
协约国士兵的阵亡: 5,497,600
* 比利时: 13,700
* 英国: 908,000
o 澳大利亚: 60,000
o 加拿大: 55,000
o 印度: 25,000
o 新西兰: 16,000
o 南非: 7,000
o 联合王国: 715,000
* 法国: 1,240,000
o 法国殖民地: 114,000
* 希腊: 5,000
* 意大利: 650,000
* 日本: 300
* 黑山: 30,000
* 罗马尼亚: 336,000
* 俄罗斯: 1,700,000
* 塞尔维亚: 450,000
* 美国: 50,600
[编辑]
同盟国士兵的阵亡: 3,382,500
* 奥匈帝国: 1,200,000
* 保加利亚:87500
* 德国: 1,770,000
* 奥斯曼帝国: 325,000
[编辑]
平民被杀: 6,493,000
* 奥匈帝国: 300,000
* 比利时: 30,000
* 英国: 31,000
* 保加利亚: 275,000
* 法国: 40,000
* 德国: 760,000
* 希腊: 132,000
* 罗马尼亚: 275,000
* 俄罗斯: 3,100,000
* 塞尔维亚: 650,000
* 奥斯曼帝国: 1,000,000
[编辑]
战争的影响
本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它使同盟国和协约国人民生灵涂炭。一战持续了四年,大约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十五亿人口卷入其中。虽然塞尔维亚和比利时等国家参与战争是带有保卫国家独立自由的正义性质,但这并不能改变整场战争的非正义性——这在战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一方面它向德国强加了极其苛刻的割地赔款及限制军备条款;另一方面,德皇威廉二世、兴登堡元帅、鲁登道夫将军等战犯并未得到应有的惩处。以上两个隐患为德国在20年后挑起规模更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另外,条约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做法成为中国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重大损失,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四大帝国覆灭;削弱了英、法、意;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世界金融中心也由伦敦转移到纽约;日本也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并侵占了原属德国势力范围的中国胶州湾及山东半岛。大战产生的另一个成果就是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美国的一战军人领到每人每日1美元为薪金,另加25分为每日在美国国外消费。后来由于1930年代的大萧条,退伍军人、其家属与其他有关团体向美国政府要求即时索取战时服务的酬劳金额不果而导致1932年美国军方介入的流血酬恤金进军事件。
[编辑]
参看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凡尔赛和约
取自"http://wikipedia.cnblog.org/wiki/%E7%AC%AC%E4%B8%80%E6%AC%A1%E4%B8%96%E7%95%8C%E5%A4%A7%E6%88%98"
页面分类: 维基网络清理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战争 | 欧洲历史
二战规模更大,破坏性更强。一战历时四年多,三十多个国家,十五亿人口被卷入战争,战场主要在欧洲。二战历时六年,世界80%人口被卷入战争,战场遍布欧、非、亚及太平洋岛屿,参战国也多,武器(如原子弹)的破坏力更强。
②性质不同。一战是由帝国主义争夺世界的矛盾斗争而引发的,基本上是帝国主义战争;二战则是法西斯势力疯狂侵略扩张引起的,主要是反法西斯战争。
③一战的导火线是突发事件,二战则是由局部战争到世界大战,更具有世界性。萨拉热窝事件不久,一战全面爆发。二战则是中国的抗日战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等先期爆发,德国突袭波兰后再全面爆发。
④参战国成分有很大差别。一战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及其附属国参战;二战的参加国有帝国主义国家、法西斯国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参战,而且形成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实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联合作战。
⑤二战对帝国主义的打击更大。二战打垮了德日意法西斯国家。削弱了除美国以外的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⑥二战更大地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殖民体系迅速瓦解;东欧8国、亚洲4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