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历史初高中知识衔接课题

历史初高中知识衔接课题

发布时间:2021-02-28 07:39:13

⑴ 历史应该怎么进行初高中衔接

目前国内,初中一般是通史,高中一般是专题史,思路是一脉相承,但是讲课形式不一样。建议上高中之前读一读老版的高中教科书,最好是06年之前的,那时候高中也是通史,补充的背景知识比较多。

⑵ 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摘要:文章就工作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明确了教学衔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内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容有利于高一历史教学的顺利开展。关键词:学历史;教学衔接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5-0044-02因为在江苏高考中文科生历史必考,所以历史成为了江苏高中加二学科中比较重要的一门科目。(剩余2453字)

⑶ 如何做好初中和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衔接

高中历来史只不过是在初中历源史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 你想学好高中历史 先去温习初中历史 把主要的大事年表记下了 高中历史不是死记硬背 要理解去背 就行历史高考选择题 每个选择都对 意思也相近 纯靠背你完全做不出来 这就需要你理解题目 根据课本去做了

⑷ 如何进行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初探

摘要: 通过对初高中历史课标的对比并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比较初高中历史教学的差异,针对差异提出若干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对策,希望对初高中历史教学顺利过渡有所裨益。

⑸ 初中和高中的知识如何衔接

谈高中化学新教材与初中知识的衔接性 高中化学教材,我在教授新教材过程中对其高一知识与初中知识的衔接感受较深,下面就新教材第一册知识的衔接以及新教材的应用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和做法:一、学科兴趣与地位的衔接 教学的衔接不仅是知识的衔接,更需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相互衔接,是学生尽快地进入新的学习境界,适应学科新起点的必要的要求。在整个中学阶段的化学学习中,高一阶段的学习尤为重要。它不仅表现在具有承前启后的功能,还在于高一化学的知识难度、思维跨度,是刚毕业的初中学生不易登上的阶梯。初中化学的是零散的知识点,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学法单一,习惯于记忆,缺乏知识的延伸和扩散训练;是启蒙式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缺乏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训练。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高一化学知识的教与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学习方法。新教材就为我们提供了这种条件,新教材第一册增加了序言,阐述了化学学科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等方面的基础性、实用性和关键,通过重要事实让学生感悟“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社会责任感。“序言”内容中学科的定位明确,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使学生明确学科的重要性,让学生觉得学化学有用、化学并不难学、今后要选化学。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并充分利用序言这阶梯使学生尽快到达高中学习的境界。二、学科知识的衔接性 初中化学很多内容都是直接给出结论,而到了高中阶段,重视让学生自己根据一些现象、事实归纳总结出结论。新教材第一册以《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作为第一章,该章重视初中与高中知识的合理衔接,在复习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又引入一些新的知识,内容源于初中但又高于初中,实际上是对初中化学知识的复习与深化,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学生用初中知识解决不了的问题引路,编排框题讨论、研究性学习和实验探究等,注重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使学生逐步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新教材在知识体系上基本上是按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化学计算、化学实验和化工基础这几大块安排的,保留了物质结构、物质的量、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等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内容,调整某些知识学习的先后顺序,将实验现象鲜明的“碱金属”提前作为分族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首例放在较复杂的“卤素”及“硫”之前学习;将旧教材中用于巩固物质结构知识的氮和磷的知识调整到高二年级学习,取而代之的是硫及其化合物,将化工生产中最简单的硅酸盐工业作为第一册的最后一章,使各相对独立的知识块内部知识体系更加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使教学难度、梯度更加合理。同时,新教材将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内容分散到“卤素”及“氮族”中逐步介绍;将电化学和胶体知识分散到“几种重要金属”这一章及高三选修专题中介绍;中学化学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也被分散在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的必修和选修课中分别去化解,使知识的难点得到分散,降低了教学难度。这种安排是与入境易缓的教学原则是完全一致的,而且留给教师很大的教学空间。具体做法是在教学上要循序渐进,切忌一步到位,切忌用高考的标准来衡量高一新生的水平。要密切联系实际,从初中教材内容出发,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优势,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师生之间要相互适应,尽早度过磨合期。三、重视新教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使人终身受用而无穷。教育发展了人的素质,素质又为人的发展提供基础和无限潜力。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实现终身学习,终身受益。阅读教材、资料主要是要学生自学来完成的学习任务,它们无疑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及时了解国内外重大科研成果,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按照讨论题给出的要求进行课堂讨论,是另外一种教学形式,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与老师,与同学进行交流、对话、讨论,课后能把知识加工整理,结成自已的知识网络并应用;同时,讨论题的安排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课题则以全新的教学形式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现代科技知识,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对科教兴国的认识作用不可低估。新颖的教学形式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实践中培养创造能力。有能力的学校应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已动手去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这样既能培养他们的基本技能,也能让他们体会到探索的艰辛和有创新之举的喜悦。四、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防止不必要的加深和拔高。例如,关于氧化——还原反应,在高一教学中不必引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较复杂的计算。以及“单线桥”等内容,这些内容在高二、高三的学习中逐步引入。 2、关于离子反应,不要在强弱电解质概念上进行大量练习,离子反应条件也可先限于复分解反应,要选择那些常见的而又不太复杂的离子反应让学生练习。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重要的,而根据离子方程式写化学方程式则无意义。另外,不要钻牛角尖,如钠与水的反应是否离子反应等问题。总之,不要一下就将内容讲得很深、很难,要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 3、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的教学中,实验1—1浓度问题要模糊化,不必引入“物质的量浓度”概念。 4、新教材中增加了讨论框图题,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讨论式”的学习方法,精心设计讨论过程,可设计不同思路引导讨论,形式也可多种多样,分组和全班讨论均可。注意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大胆放开让他们自行探索、归纳,得出结论,教师只起引路人的作用。 5、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有条件的学校最好能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做一做。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知道学化学有用。 6、课本中研究性课题选用与否,教师与学生都有自主权,可根据本地区实际,自定研究性课题内容。在掌握好知识点的基础上,教给学生更多的科学方法,多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学以致用。比如学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以布置一些家庭小实验,让学生直接感受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也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一下日常生活中哪些事例可以表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如何利用好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⑹ 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学科的衔接

摘要:文章就工作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明确了教学衔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专了属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有利于高一历史教学的顺利开展。关键词:学历史;教学衔接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5-0044-02因为在江苏高考中文科生历史必考,所以历史成为了江苏高中加二学科中比较重要的一门科目。(剩余2453字)

⑺ 如何做好历史初高中衔接ppt免费资料

转一篇文章供参考
因为在江苏高考中文科生历史必考,所以历史成为了江苏高中加二学科中比较重要的一门科目。可能正是基于这一点原因,教育部门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规定初升高历史科目成为考试科目。寄希望初中的历史考试可以为高中的历史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比较残酷的。笔者作为一位从教十年的高中历史教师,接手了一届又一届的高一新生,切身的感受是通过初中历史考试升上高一的学生不见得在高中历史学习上就比以往的不参加历史考试的初中生显得轻松。那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呢?初中多背点了历史难道是无用功吗?笔者从高一历史教学的角度进行了一定的反思,觉得问题主要是师生没有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工作。
一、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心理状态方面。学生中考完毕整个身心松弛下来,中考过后彻底放松了两个月,步入高一,整个身心很难一下子进入学习状态。并且高中学习才刚刚开始,还未到突击用功的时候。这种侥幸心理的存在,使得松懈情绪继续蔓延,让高一的历史学习一开始就显得苦难重重。
2.教材方面:
(1)初中历史教材较通俗易懂、难度小,且大都介绍的是基本的历史概念和历史现象,特别强调基础知识的死记硬背。而高中教材的内容迅速增加,而且题目的难度也迅速增加,比较注重历史情景材料的分析和运用。《江苏省考试说明》中强调“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相统一的考核目标,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1]使得从初中跨上高中这一阶“台阶”显得过高,学生一时很难适应。
(2)从教材的编写体例来看,初中的历史教材还是传统的编年史形式出现,学生按照时间把握中外历史的基本发展脉络。而新一轮课程改革后高中历史教材以专题史的形式出现,用学习模块加学习专题的形式来呈现课程内容,包括9大模块(必修3个,选修6个)和66个学习专题(必修25个,选修41个)。而且根据教科书多样化的要求,历史教科书由“一纲一本”向“一标多本”过渡,促进了教科书的多元化。这就使得刚进高一的学生一下子看花了眼,难以适应新的教学体例。
3.教学方法方面。“初中历史教材每课内容较少,教学进度较慢,对重点内容和疑难问题,教师均有较多的时间反复强调和答疑解惑。”而高中历史教材每课内容通常较多,而且高一每周仅有两课时,教学进度较快,对于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很难在第一时间就吃透教材的内容。而教师顾及到进度也不会在课堂上多次的反复,导致部分同学对高一的历史消化不良。同时初中历史习题难度较低,学生只需记住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即可很好的应付考试。而高中历史习题难度较高,考试注重对学生能力的检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把有限的时间重点放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很多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需要学生自己理解掌握。教学侧重点的转换也让学生一时难以适应。甚至有的时候还会用初中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去解答高中的历史习题。让高中教师觉得心里十分矛盾,究竟应该感谢初中历史教学还是归咎于初中历史教学呢?
4.学习方法方面。初中学生习惯于跟着老师转,用记忆的方法,不太善于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历史问题。而高中历史学习中需要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脉络。很多新升上高一的学生往往沿用初中那套历史学习的老方法,甚至考试前还要求历史老师划出考试范围,好临时突击背诵应付考试。最后才发现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二、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途径
1.教学心理的衔接。新高一的班主任在七月初拿到新生入学名单的时候就应该和新生及其家长及时沟通,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初高中学习的差异,让学生在中考后适当放松的同时,能够适当的作一些学习的准备工作,不要将两个月暑假完全荒废掉。劳逸结合迎接高一的到来是最佳的选择。而新高一的历史老师在上第一堂历史课的时候,就应该向学生明确介绍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高中历史学习的艰巨性,以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同时对于初高中教材的差异、教学方法的差异,学习方法的差异也要做出详细的介绍。让学生在对高中历史有着清楚认识的状态下进入高一的历史学习。
2.教材的衔接。高中教学内容增多了,但很多地方还是与初中内容具有相似点和联系性的。教师应该注意初高中历史教材中相关知识点的衔接。已教过的相同知识点应注意复习,并侧重相同知识点之间存在的细节上的差异。而高中新增的内容则应重点介绍和分析,并注意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差别和联系。学生在旧知识上可以温故而知新,在新知识上可以触类旁通。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体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让高一新生尽快适应这种变化,教师应该紧扣历史课程标准和江苏省考试说明,注重教材知识结构的构建,使其尽快和高一新生的认知结构相适应,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教学方法的衔接。适当放慢起始的教学进度,让高一新生有两三个星期的适应时间,再逐步加快教学的节奏,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尽快适应,又不会影响到整个的历史教学进度。教师在课堂上讲清历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创设新问题和新情境,加强学生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编写必要的历史学习提纲来引导学生阅读和消化高中日益增多的历史教学内容,并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4.学习方法的衔接。教师首先得明确初中那一套死记硬背的历史学习方法其实并不适合高中。同时在课堂上利用专门的时间给学生上一堂学法课,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才能产生出最佳的学习效率。同时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要不时的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只有通过不时的训练和指导,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当然每一个高一学生都是不同的学习个体,老师介绍的学习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位学生。因此学生自己应该在历史学习中不断摸索,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多指点,学生多探究,互相配合,尽快跨过高一新“台阶”。
实践证明,按照上述方法,大约经过一个月的学习时间,绝大部分学生可以适应高一的历史学习,说明上述一些方法对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还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笔者希望通过以后的实践和改进能够将学生适应的时间变得更短。

⑻ 怎样做好初中历史与高中历史的衔接

高中历史不过是初中历史的深入学习,只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对高中历史进行学习就好了

⑼ 试论如何在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中实现学生核

1、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何愁教不好?他们自己也会学了.
2、掌握有专效的教学属方法.
3、教师自己要有文本解读能力,课堂上要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4、要重视教学,培养学生用“我手写我心”.文章不在于技巧,关键在于富有真情实感.
5、掌握一些实用的教学法,多向名家学习,学习他们的课堂教学技能和方法,比如老一辈的教育家一些新课程改革后出现的特级教师的教学方法.

阅读全文

与历史初高中知识衔接课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