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初中历史华师大版下册知识点

初中历史华师大版下册知识点

发布时间:2021-02-27 19:21:02

Ⅰ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十月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1、建立政权:建立以列宁为首的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

2、巩固新政权的措施:

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等收归国有,实行工人对企业的监督;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经农民耕种;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3、迁都:1918年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4、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目的:抗击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和武装干涉。

作用:取得了平息国内反革命叛乱和粉碎外国势力的武装干涉和进攻的胜利。

5、十月革命的意义: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对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除数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和支持,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1919年1月---6月,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会议,同战败的德国、奥地利、匈牙利等国分别签订和约,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1921年—1922年,华盛顿会议召开,先后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这样,通过两次会议,最终确立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是一个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二、巴黎和会

1、召开时间:1919年1月—6月

2、召开的目的:缔结和约、如何分脏

3、操纵国:美国、英国、法国

4、中心问题: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

5、《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内容:领土方面: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政治方面: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捷克的独立,殖民地方面: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最能体现分脏的特点),经济方面:德国和向协约国支付巨额赔款。

6、中国问题:和约无视中国人民的权益,规定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中国爆发五四爱国运动。

7、和会处理问题的原则:根据战后实力的对比和牺牲弱小民族的利益。

三、华盛顿会议

1、召开目的:协调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美、日矛盾激化)

2、召开的时间:1921—1922年

3、操纵国:美国

4、中心议题:限制海军军备以及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问题

5、《九国公约》的内容:名义上尊重中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但同时又宣布在中国实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九国公约》的实质:是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中国重新变为列强的半殖民地。

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一、经济危机

1、爆发的时间:1929年—1933年

2、首先爆发的国家:美国

3、导致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生产的盲目扩大,人民购买力低下这一矛盾导致。

4、经济危机的特点: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破坏性大

5、经济危机的影响: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三分之一以上,国际贸易减少了三分之二以上,失业人数达到3000万人以上,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

6、影响最大的国家:美国、德国

7、为摆脱经济危机各国走的道路:美国“罗斯福新政”;德国和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

二、罗斯福新政

1、实行的目的:为了尽快摆脱经济危机

2、实行的时间:1933年

3、新政的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4、新政的中心:产业复兴法

5、新政的前提: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6、主要内容:财政方面:政府大力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工业方面:实行产业复兴法,筹划大规模的公共工程的兴建,刺激消费和生产;农业方面:缩减农业产量,补偿农民的损失,复兴农业。

7、对新政的评价: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得以摆脱危机并逐渐复苏,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范例。但由于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它不能化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也无法使美国避免新的危机。

8、新政的实质:是一种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

9新政的局限性: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10、新政的“新”: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德国进攻波兰与大战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战争的扩大和转折

一、大战的扩大

1、苏德战争爆发(巴巴罗萨计划)

(1)爆发的时间:1941年6月22日

(2)爆发的标志:德军突袭苏联(苏联卫国战争爆发)

(3)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4)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德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

2、太平洋战争爆发

(1)时间:1941年12月7日

(2)标志: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3)影响: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附:大东亚共荣圈----1940年近卫文麿提出,实质是建立一个日本殖民大帝国

二、《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1、目的:彻底打败法西斯

2、时间:1942年1月

3、签署地点:华盛顿

4、内容:各国保证以全部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团结一致,彻底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追随者。

5、意义: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三、大战的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1、时间:1942年7月---1943年2月

2、影响: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一、三大国际会议

1、开罗会议

(1)时间:1943年冬

(2)参加国:美、中、英

(3)内容:发表《开罗宣言》(日本侵占中的领土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2、德黑兰会议

(1)时间:1943年冬

(2)参加国:美、英、苏

(3)内容:通过三国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的宣言,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3、雅尔塔会议

(1)时间:1945年2月

(2)参加国:美、英、苏

(3)内容: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盟国军队分区占领,实现德国民主化;成立联合国;苏联对日作战。

(4)影响:雅尔塔会议实际上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战后出现的世界两极格局,主要是通过雅尔塔会议确立的;通过了建立“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联合国。

二、诺曼底登陆

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打击德国的第二战场。

三、德国和日本投降

1、德国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苏联红军首先攻入柏林)。

2、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正式签字。第二世界大战结束。

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性质),挽救了人类文明,避免了历史倒退,奠定了世界和平的基础,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一、西欧的振兴与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1、联邦德国的经济增长迅速,成为西欧实力最强的经济大国

2、1967年欧共体成立

二、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成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苏联解体

1、苏联的领导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

2、戈尔巴乔夫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3、1991年8月19日发生“八一九”事件----苏共中央解散

4、1991年12月戈尔巴乔夫将权力交给叶利钦,苏联正式解体。

5、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影响: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标志着二战后由美苏主导的世界两极格局的崩溃。

亚洲经济的迅速发展

1、韩国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启动经济开发战略”创造“惊人的汉江之奇”。

2、新加坡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东南亚第一个“较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以“神奇的港口之国”著称。

经济全球化的趋向

一、经济全球化趋向的形成

1、形成的原因:(1)现代高科技发展迅猛,信息化、知识化速度加快,使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市场经济席卷全球,出现跨国公司;(2)资本流动、资源配置、经济贸易及经营管理等经济活动冲破了国与国之间的界限,从而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向。

2、形成的表现:(1)世界贸易组织、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国际和区域性经济组织相继建立;(2)国际贸易大幅增长,国际巨额资本流动加速;(3)各国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同消共涨。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的十六字景象:强国主导,受益不均;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使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2)发达国家推进与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更大的销售、投资和劳动力市场;(3)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可从中获得奖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以提升本国经济技术发展水平;(4)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5)容易加剧不公平的国际竞争,使各国从全球化中受益不均,甚至形成强国更富,穷国更穷的局面。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功对峙和争霸的两极格局的崩溃,出现“一超多强”(一个超级大国---美国,多强: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的局面,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2、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影响: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3、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4、现代世界寻求合作的原因:面临全人类关心的反恐、能源、环保和防止核扩散等重大国际问题上,任何一国都不可能单独解决,必须由各大国共同协商、合作并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

计算机网络技术

1、1946年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

2、计算机网络是电子信息时代的产物,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核心技术,是信息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

Ⅱ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华师大版

初一历史复习资料
第一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文化代表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火的使用 观念 社会组织 生产活动
元谋人 约170万年 打制石器 会使用火 采集、狩猎
北京人 约70-20万年 保留猿特征 打制石器 会使用火保存火 原始群居 采集、狩猎
山顶洞人 一万八千年 和现代人基本一样 打制石器 磨光、钻孔 人工取火 审美 氏族 采集、狩猎、捕鱼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制造工具
3、我国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70万年前
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原始居民 地域 距今时间 生产工具 房子 畜牧 手工业
河姆渡居民 长江流域 约七千年 磨制石器 耒耜 干栏式 家畜 纺织 陶器
半坡居民 黄河流域 约五六千年 磨制石器骨箭头 半地穴式 猪狗 纺织 彩陶
1、我国较早种植粟的是半坡居民 2、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
3、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源于半坡彩陶 4、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用石刀收割庄稼,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第三课 华夏之祖
炎黄部落联盟—→华夏族—→汉族——→中华民族
黄帝——→人文初祖
1、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禹时期 2、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3、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叫“禅让”制。首先实施该制度的是尧推选舜为继承人,结束该制度的是禹。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夏的都城在阳城,统治中心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朝代 暴君 亡国之君
夏朝 夏桀 夏桀
商朝 纣 纣
西周 周厉王 周幽王
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商朝曾几次迁都,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统治才稳定下来。后来又称商朝为殷朝。
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第五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1、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那时候,农业上以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
2、、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3、、我国古代稻、黍、粟、麦、豆被称为五谷。
时期 青铜器铸造情况
原始社会晚期 出现青铜器
夏 朝 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
商 朝 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西 周 青铜器种类更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
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胜。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后来,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
第七课 大变革的时代
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牛耕: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
1、战国是我国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 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3、战国时期,李冰为秦国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明的防洪灌溉工程。
都江堰修建后,获得“天府之国”美称的是成都平原。
战国时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战国时期各国为什么会开展变法运动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历史作用是什么?内容是: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初一历史复习资料
第八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1)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商朝人刻在龟骨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3、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 “金文”,也称“铭文”。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整理成“大篆”。
4、今天的农历又称“夏历”,据说来源于夏朝。
5、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6、屈原代表作《离骚》,离:遭遇 骚:忧愁
7、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其中以整套编钟最为珍贵。
8、《诗经》记载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现象。
第九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2)
姓名 时期 著作 主要思想 备注
孔子 春秋晚期 《论语》 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论语》由孔子弟子整理编写
老子 春秋晚期 《道德经》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
墨子 春秋战国时期 “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
孟子 战国 “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保护环境
韩非 战国末期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
孙武 春秋晚期 《孙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第十课 “秦王扫六合”
1、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创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
3、焚书坑儒
4、北筑长城,抵御匈奴
5、南凿灵渠,开发南疆
5、秦统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
6、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7、秦朝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8、秦统一六国的年代是公元前221年。
第十一课 “伐无道,诛暴秦”
秦的1、徭役繁重、 暴政 2、赋税严重 3、刑法残酷 4、秦二世更加残暴
导致1、 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大泽乡引发农民起义,在陈建设政权,陈胜为王。
起义失败
2、项羽取得巨鹿之战(前207)胜利
秦灭时,正式接受秦朝统治者投降的农民军领袖是刘邦。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第十二课 大统一的汉朝
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国家富裕,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统治为“文景之治”。
被皇帝誉为“强项令”的东汉敢于执法的廉吏是董宣。
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出现在西汉。
西汉的首都在长安,东汉的首都在洛阳。
为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汉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第十三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西汉时比较彻底地治理黄河是在汉武帝时。
王景治理黄河是在汉明帝时。
地方铸币权收归中央始于汉武帝时。
“水排”是一种鼓风冶铁工具。
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第十四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1、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
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3、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嫁呼韩邪单于,促进了汉匈友好。
汉武帝时,开始反击匈奴,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第十五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西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欧洲的古罗马帝国被中国称作“大秦”。
第十六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初一历史复习资料
2、东汉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历史人物是蔡伦。
3、《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
4、张仲景写成的《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5、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造纸术未发明以前,古埃及人将字写在纸草上,古代欧洲人将字写在羊皮纸上。
东汉华佗最早制成了“麻沸散”。主要著作《五禽戏》。
第十七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世界三大宗教指: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公元前1世纪末)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张骞通西域后,佛教沿丝绸之路逐步传到中国)。(西汉为前206——公元25)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是张陵(道教徒尊称他为张天师)。道教尊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代。
《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水平很高,它的杰出代表诗轰动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第十八课 三国鼎立
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官渡之战。200年袁绍十万大军,主力直逼曹军所在地官渡,曹操只有三四万人,曹操火烧袁军粮草,大败袁军。
208年曹操率二十多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孙刘联军五万人马在长江沿岸的赤壁一带和曹军对峙,周瑜指挥联军火烧赤壁,大败曹军。
220年,曹丕废汉献帝,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蜀国丞相诸葛亮,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人称“卧龙”。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等,率军万余人,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夷洲。
第十九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位,建晋朝,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国。
从东汉末年以后,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西晋。
西晋灭亡的第二年(317年),司马睿重建晋朝,史称“东晋”,都城在建康(282年建业改为建邺,313年又改为建康,今南京)。
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用汉人王猛为丞相,统一黄河流域。
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以少胜多的战役。383年,苻坚以八十多万兵力,欲灭东晋。东晋军队8万人与秦军隔淝水对峙。东晋要秦军稍后退,便于晋军渡河与之决战。苻坚欲乘晋军渡河时击之,同意后退。谁料秦军中汉人多,不愿为秦卖命,一退溃不成军。苻坚“草木皆兵”,秦军“风声鹤唳”。晋军乘机进攻,大败前秦。淝水之战结束了前秦的统治,东晋在南方暂时稳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420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东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第二十课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当时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生产、生活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北魏建立以后,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洛阳迅速发展为一座壮观城市。
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进一步实行改革,主要措施包括: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二十一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确定为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农学家。他生活在北魏和东魏时期,做过东魏太守。他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齐民要术》总结了北方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
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全书以注录水道系统为纲,详细地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
第二十二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其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魏晋南北朝时绘画艺术有较大发展,东晋的顾恺之最为出色,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开凿石窟,雕造佛像。山西大同平城附近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附近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纸、墨、笔、砚是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

Ⅲ 初中历史(华东师大)总复习提纲

七年(上册)历史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中国远古人类
一、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
1、 元谋人:生存年代最早,迄今170万年。
2、 北京人: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
3、 共同点:
① 使用打制工具的天然材料,
② 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懂得使用火。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
一、北方的农耕文化
1、 生活状况及特点:
① 种植粟、黍等旱地作物,
② 学会了喂养家畜,(饲养猪、狗等家畜,用鱼叉或鱼钩捕鱼,用纺轮制作麻布,制造彩绘陶器)
③ 居住半地穴式的房屋。
2、 西安半坡的原始聚落遗址,是北方农耕文化的代表。
二、南方的农耕文化
3、 生活状况及特点
① 种植水稻作物,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
② 建造干栏式房屋(对后世阁楼和楼房样式的出现有所启发)。
③ 饲养猪、狗等家畜,还能驾船和使用多种工具捕鱼;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原始的纺织技术。
三、南、北方农耕文化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4、 共同点:
① 都会制作磨制石器和陶器,都生活在“新石器时代”
② 都生活在“新石器时代”。
5、 不同点:
① 种植作物的不同,
② 居住方式的不同。

第3课 中华民族的祖先
一、炎帝和黄帝部落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后来华夏族的主干。
二、炎帝和黄帝因此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4课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一、禅让的传说
1、 尧、舜、禹,
2、 这种以原始民主方式推荐首领的惯例,史称“禅让”。
二、启建立夏朝,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
第5课 夏商周时代的社会
一、 夏商周的更替
1、 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史称“上古三代”(BC21--BC771)
2、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3、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商朝
二、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1、 分封制:
① 目的: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统治,
② 方式:“授民授疆土”
③ 应尽义务:
A、镇守疆土,
B、出兵勤王,
C、交纳贡赋,
D、定期朝见周王述职。
④历史作用:
对拓展周的统治,加强周王室的权力起了重要作用。
2、 宗法制:
① 含义: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核心是嫡长子的继承制。
② 作用:起着维护西周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第6课 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
一、 春秋时代
1、 时段:BC770——BC476
2、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国、越国)
二、 战国时代
1、 时段:BC475——BC221
2、 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
三、 变法革新
1、 最先进行变法的是魏国,收效最大的是秦国。
2、 商鞅变法
① 时间:BC356年(即BC4世纪)
② 主要内容:
A、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
B、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
C、 建立县制,由国王直接派官吏治理。
D、 编定户籍。
③ 作用:
E、 秦的国势日趋强盛,成为七雄中最强的国家,为最终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四、都江堰
1、秦国蜀守李冰为整治岷江而建,
2、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的建成,使成都平原变成了肥沃的良田。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8课 秦的统一
一、 秦灭六国
1、 时间:BC230——BC221
2、 策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3、 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4、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
二、 秦始皇如何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1、 政治上:
① 宣布自己为统一国家的第一个皇帝,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
② 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三个主要官职,
A、 丞相掌管政事,
B、 太尉掌管军事,
C、 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D、 他们都必须绝对服从和执行皇帝的命令。
③ 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度,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④ 这样,皇帝就把统治全国各地的权力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
2、 经济文化上:
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秦始皇以原来泰国使用的制度为基础,对文字、货币、度量衡以及车轨等实行统一规范。(A、小篆――作为全国推广的标准文字,日常文书来往通用的一种便于书写的字体――隶书。B、半两钱――秦朝货币,圆形方孔钱在我国通用了整整两千多钱。)
3、军事上:
①为了加强地区间的联系,秦朝以咸阳为中心,修建了驰道和直道;
②为了抗御匈奴,修筑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第9课 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一、 秦的暴政
1、 为了加强专制统治,下令将秦国以外的史书以及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烧毁,史称“焚书坑儒”,
2、 秦始皇好大喜功,穷奢极欲,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他建造宫殿和陵墓,(阿房宫和秦始皇陵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3、 秦朝的法律异常残酷。
二、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BC209, 大泽乡陈胜、吴广
三、秦的灭亡
3、 BC207年,项羽在巨鹿消灭了秦军主力,
4、 BC206年,刘邦占领咸阳,推翻秦朝。
第10课 “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
一、 西汉建国
1、 楚汉战争(BC206——BC202)
2、 BC202年,刘邦建立汉朝,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史称“西汉”。
二、休养生息
① 汉初为何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西汉初年呈现一派残破的景象,人口减少,经济萧条,粮食奇缺。对巩固统治极为不利,须尽快恢复生产。
② 主要依据是什么?
陆贾《新语》 主张行仁义、重教化,力求给老百姓一个安静稳定环境。
③ 主要内容:
A、凡退役归农的军吏卒,按军功大小,分配田宅或免除若干年徭役,
B、因战乱逃亡山泽的民众,归还故里领取原有的田宅,
C、因饥饿而卖身为奴婢的释放为平民,
D、减轻田租,定税率为十五税一。
④ 结果如何?
出现“文景之治”。
三、 文景之治
1、 轻徭薄赋(三十税一、慎用民力)
2、 减轻刑罚

第11课 统一国家的巩固(汉武帝刘彻)
一、稳固大一统局面
1、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① 经过西汉前期的休养生息,到了汉武帝时期,人口增殖,经济富庶,国家强盛,西汉王朝达到了空前繁荣的阶段,
② 汉武帝奋发有为,积极开拓。
2、 稳固大一统局面的措施:
① (军事上)北击匈奴,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北部边郡得以安灵,并开通了西汉联系西域以至中亚各地的通道。
② (政治上)汉武帝在河西设郡,河西走廊被开通,迁徙内地的汉族人民前往河西屯田,开始了西汉王朝对西域的经营,也开发了河西地区的经济。
③ (政治上)说服西南诸国归属西汉,接受朝廷的管辖。
④ (政治上)西汉王朝在东北地区设立了行政机构进行统治。
⑤ (经济上)公元前118年,汉武帝下令废除半两钱,改铸五铢钱,这是我国货币制度史上的重要改革。
⑥ (农业上)重视大规模水利兴修(如六辅渠和白渠)治理黄河
⑦ (文化上)酌取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大力发展儒学教育,设置五经博士,让博士教授弟子,并在长安兴办太学。
二、年号和古代纪年方法
中国历史上正式建立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的。
第12课 东汉的盛衰
一、 光武中兴的具体措施:
1、释放奴婢和禁止虐杀奴婢;
2、废除王莽时期的苛捐杂税,恢复西汉时期的三十税一,减轻农民的负担;
3、提倡节俭,裁并机构,裁撤冗员,减少了庞大的行政开支。
4、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
5、注重文治,在洛阳建立多个皇家图书馆,扩大了太学的规模,并在各地兴办地方官学――郡国学,形成重视教育的风气。

第13课 汉朝的中外交流
一、张骞通西域
6、 西域的地理概念:
西汉时,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今新疆天山南北等地区统称西域。
7、 张骞通西域
① 第一次:BC138年(通西域的根本目的是:――为联络大月氏,攻打匈奴)
② 第二次:BC119年
③ 结果:西汉与西域的联系更加密切。汉宣帝时设立西域都护,进一步促进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8、 班超通西域
二、丝绸之路
1、丝绸之路的路线:
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越过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即古代波斯),再由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大秦(即古代罗马),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2、西汉与西域经济交流简表:
输出 输入
凿井技术、冶金技术、养蚕技术 汗血马、胡萝卜、苜蓿
丝绸、漆器、瓷器 葡萄、核桃、大葱
桃、杏、梨 芝麻、黄瓜、蚕豆
3、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
① 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加强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② “丝绸之路”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三、佛教东传
汉明帝时派使臣去西域求法,迎回天竺高僧,并在洛阳建造中国内地第一座――白马寺。

第四单元 政权的分立和民族大融合
本单元的主要特点:A、民族大融合、B、经济的恢复发展,C、南方经济地位的上升
第15课 三国鼎立
一、三分天下
1、200年,官渡之战,曹操基本统一北方。
2、208年,赤壁之战,三足鼎立局面最终形成:
①220年,曹丕建立魏国,定都洛阳,史称“曹魏”。
②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汉”。
③ 229年,孙权在建业(今江苏南京)称帝,史称“孙吴”。
二、地区经济的发展
1、蜀汉地区:
“七擒七纵”孟获后,南中少数民族归附,从此促进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对开发西南地区的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2、孙吴与夷洲(即今台湾)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等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大陆与台湾大规模交往的史实。
第16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
一、政权分立
此历史阶段,南方相继建立过吴、东晋、宋、齐、梁、陈6个政权,因均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孙吴时称建业,西晋时改称建邺,西晋未年起改称建康),历史上统称为“六朝”。
二、南方经济的发展
1、南方地区经济落后于中原经济发达地区的原因:
①劳动力短缺是一个重要原因,
②当时南方地区沼泽遍地、榛莽丛生,开发的艰难程度也超过北方黄河流域。
2、人口大量南迁
⑴人口大量南迁的原因
为了逃避战祸,许多北方官民陆续往南迁徙。
⑵时间:从东汉末年起
⑶规模:我国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流动高峰。
⑷方向:
A. 西线进入巴蜀地区
B. 东线进入今江浙地区
C. 中线进入今两湖和江西地区
⑸作用:
D. 改变了南方人少地广的局面,长期劳动力不足的困难得到极大的改善,有利于垦辟荒地,
E. 北方官民大量涌入,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更刺激了南方地区的经济增长,为农、工、商各业的发展带来了活泼生机。
2、南方经济发展的前提
F. ⑴相对于北方,江淮以南社会比较安定,
G. ⑵北方人口的大量南移,
3、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
⑴农业技术的进步
H. 水利的大量兴修、
I. 犁耕的推广和改进、
J. 改“火耕水褥”为粪肥精耕以及引入北方小麦、实施稻麦两熟制,
K. 农产品商品化
⑵手工业发展
A、丝织业的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B、丝织业成为上升中的南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家养蚕缫丝渐成风气。
⑶商业城市出现,商业繁盛
A、著名商业城市――建康、京口、吴郡(江苏苏州)、余杭(浙江杭州),
B、著名海外贸易城市――广州和贸县(今浙江宁波)
⑷海上贸易发展
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源头可以远溯到六朝时期。

第17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北方政局
民族交往与民族斗争交织在一起,民族大融合则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请熟悉课本中《北魏统一后北方政局示意图》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魏的建立
A.386年,鲜卑拓拨部建立政权,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B.439年,北魏先后吞灭北方各小国,一统北方。
2、北魏孝文帝改革
①主要内容:
A.政治上,集权中央,基层设置乡官,实行“三长制”,完善地方行政管理,官员一律实行俸禄制,打击贪污受贿,
B.经济上,颁布耕地占有制度,限制豪强占田过限,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称“均田制”。
C.迁都洛阳,
D.改官制、禁胡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
②主要历史作用:
孝文帝成功地承担起当了促进“胡汉融合”的任务,成为顺应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潮流的杰出代表。
③民族大融合的表现:
汉人胡食、胡人汉服、汉人改变席地而坐的习俗
3、民族交往的典范史实:
A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B张骞出使西域、
C班超重开丝绸之路、 D苏武牧羊、
E昭君出塞、F七擒孟获、 G孝文帝改革

第五单元 古代科技与文化
一、文字类
1、(东汉)许慎 《说文解字》
2构字4种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3、汉字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4、汉字,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
二、青铜铸鼎类
青铜冶炼是商周手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注意一些重要的青铜器)
三、诸子百家
1、儒家
A.孔子与《论语》
B.孟子的主张与学说(主张民贵君轻;人心向背是政权兴亡、战争成败的关键。)
2、道家
老子与《老子》(又名《道德经》)
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对立的双方彼此相互联系,又能相互转化。
3、法家
A.韩非与《韩非子》
B.韩非主张历史是发展变化的,今世必然胜过前世,所以不必事事都固守古代的做法。
C.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韩非的这些理论,被秦始皇所采用。
四、文化艺术类
1、屈原与《楚辞》
2、司马迁与《史记》
A.是我国史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记载了传说中的黄帝―――汉武帝3000多年的历史,
D.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五、书法与绘画
1、(东晋)“书圣”王羲之 《兰亭序》:“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人将他的作品视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典范。
六、科学技术类
1、数学
①《九章算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名著。
②祖冲之与圆周率--首次将圆周率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
2、天文历法
①(战国时期)《石氏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②(西汉武帝)《太初历》以夏历正月为岁首,确立了我国后世农历的基本框架。
3、农学
①(北魏)贾思勰与《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网络全书式的农学名著。
4、地学
(北魏)郦道元与《水经注》,代表了当时地学著作的最高水平。
5、造纸术
①(西汉)前2世纪,我国已经使用了大麻造的纸。
②(东汉)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造出纸。
6、地动仪
(东汉)132年,张衡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地动仪。
7、冶铁技术
冶铁技术的发明,是工具材料方面的一次技术革命,铁器工具的出现,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8、医学
①(春秋战国)扁鹊与“四诊法”
②中医经典《黄帝内经》
③“医圣”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④华佗与“麻沸散”,麻醉手术,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一大发明。

Ⅳ 九年级上下册历史(华师版)复习重点

第一课: 史前时期的人类
一:原始人类的出现;
1,西方盛行:上帝首创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
2:19世纪初法国学者拉马克指出人类源自动物界的类人猿.
3,英国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揭示生物进化规律,指出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
4,迄今为止最古老的人类化石出土于非洲.
5,非洲南方古猿是今天已知的直系祖先.但不会制造工具.
6,晚期猿人又称直立人,
7,今印度尼西亚境内出土的爪哇直立人化石,是最早发现的猿人化石.
二:三大人种的形成.
1,根据体质形态的特征,人种划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2.氏族社会分为母系和父系氏族社会两个阶断
3,父系的后期,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也表明了没有文字的史前时代即将进入文明时代.
第二课: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
概说:大河流域孕育了东方上古文明,四大文明古国----埃及,古巴比伦,印度,和中国.
一. 金字塔:
1,古代埃及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进入阶级社会的地区之一,大约在公元前3100年已出现了国家,
2,法老是古埃及最高统治者,
3,古埃及法老的陵墓—金字塔,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4,三大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门卡乌拉金字塔.
二,<<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私有制的法律.,也是迄今所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种性制度:
1,公元前14世纪前后,雅利安人征服印度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2古代印度分为四大种姓:第一种姓婆罗门,精神统治阶级,,第二种姓刹帝利世俗统治阶级,第三种姓吠舍自由民,第四种姓首陀罗,被征服的土著居民.
3,种姓制度实质是古代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
四,佛教的产生:
1,时间,公元前6世纪.
2,创始人,释迦牟尼.
3,早期的佛教倡导”众生平等”,力图在宗教领域突破四大种姓间的严格界限,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佛教宣扬的是极乐世界的平等,也产生了麻醉民众的消极作用.
4,公元前3世纪印度佛教开始向外传播,主要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第三课 希腊罗马的上古文明
一,雅典民主政治:
1,西方文明---希腊文明-----爱琴文明.
2,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奴隶制城邦国家代表:雅典和斯巴达
3,斯巴达是.奴隶制军事国家.
4,公元前443---前429年,伯里克利连续15年当选雅典将军,史称伯里克利时代,使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3,雅典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核心:广大公民直接参与,原则上公民都有权决定和管理国家大事,通过选举担任各级政府官职.
影响:这种先进的古代政治制度为公民创造了广泛的参政机会,激发了公民的自由开拓精神,推动了雅典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进步性.同时,它对日后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演进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过,真正享有民主权力的只有少数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奴隶都被排除于民主之外.
二,罗马的兴衰:
1,公元前509年,罗马开始建立奴隶制共和国.
2,布匿战争:公元前3世纪,罗马与地中海强国迦太基展开了争霸战争,因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因而这场战争被称为……
3,公元前30年,屋大维实行军事独裁,罗马进入帝国时代.
4,公元前509年----公元前30年,共和国时代
公元前30年-----公元476年,帝国时代.
5,罗马大帝国:到公元2世纪初,罗马西起大不列颠岛,东低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北越多瑙河,南至北非,地跨欧亚非三洲.
6,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两部分,东罗马(也称拜占庭)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为都城.西罗马仍以罗马为中心
7,476年,西罗马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制和西欧上古历史的终结.
8东罗马则存续到1453年.
三,早期基督教:
1,时间,公元1世纪.2,地点,巴勒斯坦地区3,.创始人:耶稣.
4教义: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倡导衣食互助患难相恤,鼓吹正义必胜.后来教义发生变化,逆来顺受,精神忏悔,希冀来世等宿命论思想成为教义的主调.
5,392年基督教正式被定为罗马国教,开始向外传播.
6,罗马文明对日后西方文明的形成有何作用?在民族冲突和交融的过程中,罗马文明因吸纳希腊文明及其他地区的优秀成果而愈显繁盛壮丽光彩夺目,并为日后西方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五课 中古时代的东亚和西亚
一,大化改新:
645年6月,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拥立孝德天皇,组建新政府,并模仿中国建年号大化。646年元月,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参照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实施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为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二,伊斯兰教产生的原因:A)6世纪前后阿拉伯半岛正处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时期,内部分化日益明显,又遭外族长期侵扰,社会动荡不安。B)面对急剧变化的环境,阿拉伯贵族们迫切要求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管理机构,平民也希望改善生活条件,这为阿拉伯国家的形成和伊斯兰教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2, 创始人:穆罕默德
3, 教义;号召大家放弃本部落的神,崇拜唯一的神真主安拉,各部落间都是兄弟,
4, 圣地:麦加
5, 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
三,阿拉伯帝国:
1, 8世纪时,阿拉伯大帝国已横跨欧亚非三洲.伊斯兰教也广为传播,
2, 首都巴格达盛极一时,
3, 阿拉伯帝国的出现,有力的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沟通.
4, 1258年,蒙古兵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
5三大宗教最初都遭受统治阶级排斥,但后来却被统治阶级大力扶植,为什么? A)三大宗教都是在社会矛盾激化的背景下产生的,都对现实社会不满,甚至是对现实社会的反叛,因此遭到当权者排斥甚至镇压. B)但三大宗教的早期的教义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含有消极适应社会,命运天定,反对使用暴力等消极因素,在发展的过程中,统治阶级势力深入教会内部,进而控制教会,为己所用.成为他们的统治工具,因而大力扶植.
第六课 中古时代的欧洲
一,西欧的等级制度:
1,日耳曼人在西罗马的废墟上建立起许多封建王国,其中最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2,公元8世纪初,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查理.马特,推行土地分封制度的改革,史称采邑改革.,西欧从此形成了从国王到骑士的封建等级制(国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
二,罗马天主教廷:
1, 8世纪中期,通过丕平献土,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从此,教皇既是宗教领袖又获得世俗权力.
2, 罗马天主教皇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凌驾与各国国君之上.任意干涉他国内政,占有大批土地,征收十一税,还控制了西欧的思想文化,居于封建制度的中心地位.
三.西欧城市的兴起: 11世纪西欧各地出现了城市复兴的现象,开展城市自治斗争,其中最典型的史法国琅城起义.
四,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1, 拜占庭帝国(又称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曾横跨欧亚非三洲.
2,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大军攻陷君士坦丁堡.
3.后来的奥斯曼帝国也曾地跨欧亚非三洲.
4,拜占庭帝国的文化仍具有巨大的魅力,特别士对东欧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
5, 西欧封建社会初期,相当于我国的那个朝代?这两个地区的封建社会最大的特点各是什么?你能结合有关中国古代史的内容对这两个地区的社会加以比较吗?请试一试.-------相当于中国的唐朝.---西欧形成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教皇和教会是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10世纪西欧封建城市重新兴起..而唐朝时我国社会处于繁荣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昌盛,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
6,古代史上曾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1罗马帝国2 拜占庭帝国3 阿拉伯帝国4 亚历山大帝国5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6波斯帝国

第七课 战争与民族交往
导言:人类历史上各民族和国家经历了从相互孤立,隔绝到彼此交流融合的过程。1,商人 使节 游历者 文人学者的交往,使各地的文明发生了直接或间接的传播与交流。2,但战争与征服在带来灾难与痛苦的同时,也常常不自觉地充当了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以及蒙古的西征,这一次次重大战争,都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导致不同区域间联系的加强,出现经济文化的大交流大融合。3,通过大规模军事征服而建立的跨洲大帝国,常常将不同地区整合为统一的政治单元,客观上促进了人类历史从分散到整体发展的进程。
一, 希波战争:前492------前449年,公元前490年希腊与波斯在马拉松平原激战,重创波斯军。经过数十年的较量,希腊人取得最后胜利。影响:1,希波战争的胜利,有利于希腊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的发展。2,雅典成为当时地中海地区最大的手工业和商业中心。3,雅典的民主政治也得到了充分地发展。
二, 亚历山大东征:前334年---前32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征,先后征服埃及波斯等,直抵印度河流域,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影响:1,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双方贸易往来更加频繁。2,许多希腊商人士兵学者和移民来到西亚埃及,其生活方式语言和文字由此传入东方,同时也从东方吸取了不少文化养分。3,经过这一途径,希腊和东方文化或得了直接交流和融合的机会。
三, 罗马征服地中海:公元前3世纪,罗马统一意大利半岛。经过百余年的战争,罗马先后征服了迦太基,马其顿西班牙,希腊及西亚的部分地区成为地中海霸主。影响:1,战争中掠夺了大量地土地财富和奴隶,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2,海外贸易进一步扩大,罗马城成为最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3,罗马帝国境各个地区之间文化的交流更加活跃起来。
第八课 交流与文化传播
概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和平交往,有助于人民的相互了解,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汇融合与借鉴互惠。
一, 马可.波罗的到来:13世纪晚期,意大利威尼斯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中国,曾受元世祖忽必烈的礼遇,有《马可,波罗行记》传世。影响:1,此书被誉为“世界奇观之书”,2,该书盛赞中国地大物博,文化昌盛,向西方社会展现了瑰丽迷人的东方文明,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3,开阔了欧洲人的地理视眼,对后来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们也曾有所启示。
二, 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 1,造纸术,首先传于东亚的越南朝鲜日本,后经新疆或西藏传入南亚,直到751年怛逻斯之战后才开始西传。 2,火药,元代开始西传。蒙古军在大举征战的过程中,将火药及制作技术传往中亚西亚和欧洲,战争再次充当了传播人类文明成果的不自觉得工具。3,指南针,北宋时用于航海,12世纪后期经阿拉伯人之手传到欧洲。4,印刷术,中国的雕版和活字印刷术10世纪末期传入朝鲜日本等邻国,后经中东传至欧洲。
三, 阿拉伯数字:1,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2,阿拉伯人通过地中海一带传入西班牙和欧洲各地。3,阿拉伯数字的广泛传播与应用,大大便利于商业贸易活动,并直接促进了数学和自然科学的进步。
第九课 科学技术
一, 古埃及太阳历:是迄今所知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当今公历与之渊源颇深。
二, 欧几里德: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几何学鼻祖,令欧氏名垂千古的代表作《几何原本》,是世界上最早的公理化数学名著。
三,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最负盛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发明家及爱国者,发现杠杆原理和浮力定律,发明杠杆滑轮螺旋。
第十课 文字与文学
一,埃及与西亚的古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和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是迄今所知人类最古老的文字。
腓尼基字母是世界上最早的字母文字,也是许多国家民族字母文字的源头(见书P65)
二,《荷马史诗》:是西腊最早的一部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古希腊戏剧:1,诞生与公元前5世纪。2,有悲剧和喜剧两种。3,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 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庀得斯。4,希腊最杰出的喜剧家是阿里斯托芬。
三,《天方夜谭》:是中古阿拉伯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又名《一千零一夜》
第十一课 雕塑与建筑
一, 掷铁饼者――古希腊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古希腊三大著名雕塑家:米隆 菲狄亚斯和波力克利特
二, 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希腊本土最大最完美的多利克式建筑,也是西波战争后雅典强大的象征。希腊建筑的三种柱式结构;多利克 爱奥尼亚 科林斯。
三, 麦加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大寺是阿拉伯建筑艺术的代表。
四, 巴黎圣母院――是哥特式建筑的典范,建筑特征高尖直。
如需更多资料请参考:http://tieba..com/f?kw=%CC%C1%CC%EF%D5%F2%D6%D0

http://zoudingjian.blog.163.com/blog/

Ⅳ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考点华东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题
一.选出正确的一项
1.十月革命与以往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
A.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资产阶级革命 D.土地革命
2.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在( )
A.英国 B.俄国 C.中国 D.美国
3.下列对十月革命历史意义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新纪元
C.开始了探索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D.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
4.某网站讨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正确的答案是( )
A.重新确立一战后欧洲统治秩序的体系
B.维护世界主权独立的体系
C.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D.维护世界和平的体系
5.下列地点曾作为十月革命总指挥部的是( )
A.白宫 B.冬宫 C.斯莫尼尔宫 D.凡尔赛宫
6.十月革命胜利的象征是( )
A.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
B.“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向敌人最后攻击炮声
C.第一个苏维埃政府的建立
D.粉碎了帝国主义武装干涉
7.《凡尔赛和约》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的规定是( )
A.德国边界问题 B.成立国联
C.殖民地问题 D.军备问题
8.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主要针对的国家是( )
A.法国 B.中国 C.德国 D.意大利
9.确立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统治秩序的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开罗会议
C.华盛顿会议 D.德黑兰会议
10.巴黎和会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竞争最激烈的两个国家是( )
A.美、日 B.英、日 C.英、德 D.美、英
11.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的条约是( )
A.《辛丑条约》 B.《四国条约》
C.《中日协定》 D.《九国公约》
12.在巴黎和会上起主宰作用的国家是( )
A.英日法 B.英美日 C.英法美 D.法美日
13.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进一步破坏导致中国爆发了( )
A.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大革命
14.下列关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它确立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B.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
C.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D.它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15.为摆脱危机而实行“新政”的美国总统是( )
A.林肯 B.华盛顿 C.威尔逊 D.罗斯福
16.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
A.国家对工业的整顿 B.国家对银行的整顿
C.国家对农业的调整 D.新建公共工程
17.新政的主要特点是( )
A.通过《工业复兴法》 B.消除经济危机
C.刺激消费和生产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18.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论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新政的特点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B.这次新政的目的是对付经济危机
C.这次新政的实施,取得了很大成效
D.这次改革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19.罗斯福“新政”中既减少庞大的失业队伍,又刺激消费和生产的新政措施是( )
A.对银行的整顿 B.对农民的补偿
C.国会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D.新建许多公共工程
20.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事件是( )
A.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B.德国闪击波兰
C.英法对德宣战 D.德军开始进攻苏联
21.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
A.日本偷袭珍珠港 B.苏联卫国战争开始
C.德军侵入布拉格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2.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的事件是( )
A.苏德战争爆发 B.太平洋战争爆发
C.诺曼底登陆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23.德国在二战中惯用的战术首推( )
A.阵地战 B.闪击战 C.持久战 D.运动战
24.决定建立联合国的会议是( )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25.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战场结束的历史事件是( )
A.诺曼底登陆 B.巴黎解放
C.苏军占领柏林 D.德国投降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萨尔煤矿交给法国开采15年,萨尔区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确定德波边界,把历来属于波兰的一些地区仍留给德国总的来说,德国比原来领土小了1/8……

材料二:第一条除中国外,缔结各国协定:(1)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2)中国给予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和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3)使用各种之权势,以其切实设立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只原则。(4)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友帮人之权利。
请回答:
(1)材料一指的是什么条约?是什么会议通过的?主要确立了哪些地方的统治秩序?

(2)材料二指的是什么条约?又是在什么会议上通过的?主要确立了什么地方的统治秩序?

三 开放性探究
27.战争灾难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部历史教科书,需要人们时时反观和阅读。认真领会下列三则材料的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数据统计
参加国家个数 卷入战争人口 阵亡人数 受伤人数 双方支出战费
30多个 15亿 840万 2100万 2084亿美元

九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出正确的一项
1.C 2.B 3.A 4.A 5.C 6.A 7.C 8.C 9.C
10.A 11.D 12.B 13.C 14.B 15.D 16.A 17.D
18.D 19.D 20.C 21.A 22.B 23.B 24.C 25.C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6.(1)《凡尔赛条约》,巴黎和会,欧洲国际新秩序
(2)《九国公约》,华盛顿会议,远东太平洋秩序
三.开放性探究
27.提示:题目恰当、合理(如以史为鉴,反思战争,维护和平等意思);观点明确、有理(如反对战争,和平交往,建立和谐共处的国际社会等意思);合理联系中外历史内容和当今国际形势展开论述(如从一战、二战、日本侵华战争等,战争造成的危害;求同存异,友好交往的益处;当今强权政权、恐怖主义等因素对世界和平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展开)对我有帮助
28回答时间:2010-11-10 18:18 | 我来评论

向TA求助 回答者: 懵7懂 | 一级采纳率:50%

擅长领域: 华语流行乐 华人明星 幽默滑稽

参加的活动: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

很好··但是应经考完了
相关内容
2010-10-21 谁有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北师大版 8
2007-7-21 历史下册期末测试题(北师大版)?
2010-7-26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试题答案 14
2009-3-7 北师大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10
2009-1-16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具体一些) 92
更多关于九年级历史下册的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 北师大 九年级 九年级 历史
等待您来回答del0回答身体瞬间没了温度那种抖是你怎么暖也停不下来的文章.del0回答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考点华东师大版.del1回答我学历史的,为什老师说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el1回答锻件进行热处理的目的是什么?.del0回答谁能给我找到克里昂写的人类的历史的读后感.del1回答20求:寒假作业八年级-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历史部分答案.del0回答革命“是人类社会历史中最有生气、最重要、最本质、 最有决定性的关头....del1回答5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其中信息和密....更多等待您来回答的问题>>没有感兴趣的问题?试试换一批其他回答 共1条

1. 传说中的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是因为他对中华民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图片反映黄帝贡献的是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秦统一全国以后,规定通行全国的货币是

3.在唐朝之前,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古代的经济文化中心,出现这一格局的原因主要在于黄河流域
A.开发较早,农耕发达 B.战乱较少,社会安定
C.建都较多,地位重要 D.人口密集,劳力充足
4.三峡游已成为时下的一条旅游热线。以下古代著作中,对三峡两岸景物作了生动描写的是
A.《天工开物》 B.《齐民要术》 C.《九章算术》 D.《水经注》
5.明初为了加强皇权,明太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下列不是明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A.设殿阁大学士 B.废除行中书省 C.废除丞相 D.设立特务机构东厂
6.《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 其中属于沪浙(上海、浙江)红色旅游区的主题是
A.开天辟地,党的创立 B.遵义会议,生死攸关
C.延安精神,革命圣地 D.开国大典,国旗飘扬
7.史学家们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有成功论、失败论、不彻底论等。下列史实能够支持成功论的是
A.1912年1月5日,孙中山为争取列强支持,宣布承认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B.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下诏退位
C.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1912年4月1曰,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8.下列流行语中,出现于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一组是
A.解放、土改、三大改造 B.总路线、大跃进、大炼钢铁
C.上山下乡、红卫兵、造反有理 D.希望工程、炒股、个体户
9.下列历史题材的影片,主要反映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史实的是
A.《林则徐》 B.《鸦片战争》 C.《火烧圆明园》 D.《甲午风云》
10.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洋务运动的内容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
A.创办军事工业 B.创办民用工业 C.兴办新式学堂 D.派留学生出国
11.电视剧《闯关东》中曾有传武兄弟剪辫子的情节,请问民国政府颁布剪辫令是在
A.洋务运动期间 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C.戊戌变法期间 D.辛亥革命后
12.下列史实与国共合作无关的是:
A.黄埔军校 B.北伐战争 C.东北抗日义勇军 D.抗日战争
13.右面两幅作品之所以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的 伟大作品,主要是因为它们都
A. 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腐化
B. 反映了对民主共和的追求
C. 反对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
D. 表现现实生活和赞美了人性的伟大

14.在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发表的代表性文献中,《权利法案》与《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的最大区别在于
A.强调自由平等 B.限制君主权利
C.保护私有财产 D. 宣告脱离殖民统治
1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对黄金等财富的追求
C.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了东西方陆路贸易的通道
D. 世界各个地区已经连成一个整体
16.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巴黎公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都是对世界历史有着重大影响的社会实践,它们所依据的理论来源于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共产党宣言》
17.下列事件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是
①《人权宣言》的颁布 ②宪章运动的开展③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④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有关雅尔塔会议内容中,不应出现的是:
A.决定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B.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C.苏联承诺对日本作战 D.决定建立联合国
19.因“沸水顶壶盖”的生活现象激发了人的探索欲望,最终促成的伟大发明是
A.改进蒸汽机 B.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C.发明内燃机 D.提出相对论
20.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是
A.国际联盟的成立 B.欧洲联盟的成立 C.欧洲共同体成立 D.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6分;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21.中国历代的统治者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因此农民的社会地位最高。
22.中央政府对西藏进行有效的管辖,最早开始于元朝。
23.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4.邓小平理论是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25.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涉及面广,破坏性大,持续时间长,因此又被人们
称之为大萧条。
26.二战中德国的无条件投降,标志着轴心国同盟的瓦解。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27.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在文化上采取了统一文字和“ ▲ ”,把 ▲ 统一为全
国的规范文字。
28. ▲ 促使秦国发展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1898年 发动戊戌政变,致使戊戌变法失败。
29. ▲ (人名)掌权,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拿破仑
颁布了《 ▲ 》。
四.材料解析题(18分)
30.材料一:“……在工业方面,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在流通方面,由最初实行的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分配……”
——苏联某时期的政策调整
材料二:“……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资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美国某位总统应对危机的政策
材料三:“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地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请回答:
(1)有人说,二十世纪的世界史上有三次重大变革,在三个大国的历史进程中成效显著。根据三则材料写出有关的三位杰出领导人以及有关政策名称。(3分)

(2)选择其中的两次变革说说起到的什么作用。(2分)

(3)从这三位伟人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共同的品质?(1分)
31.材料一: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二:1958年3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召开的成都会议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内容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1958年6月21日《人民日报》社论写道:“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快,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
材料三:1966年8月5日,毛泽东写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他在大字报中指出:“从中央到地方的某些领导同志,……站在反动的资产阶级立场上,实行资产阶级专政,……长资产阶级的威风,灭无产阶级的志气,又何其毒也!……”
材料四: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任务。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确保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
(1)在1958年,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的经济建设出现了哪些失误?(2分)

(2)材料三导致了我国的哪一重大事件?(1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时期提出的“又好又快”与1958年提出的“多快好省”有什么不同?(2分)

(4)通过以上材料的学习,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1分)
32.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以宗室女入藏嫁之。……带去了营造与工技著作、医书医方、医疗器械、佛教经典,对西藏的社会、生产、生活都有很大影响。
——施建中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 雍正二年,……设立驻藏大臣,监督地方政府。乾隆五十七年,清政府大力整顿西藏行政事务,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共同任命西藏各级地方政府的官员,噶伦以下僧俗官员,事无大小都要禀命驻藏大臣办理。
——刘泽华等编著《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2006年7月,青藏铁路全线开通,长期制约西藏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解决。如今,西藏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

雪域铁龙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哪位公主嫁给了吐蕃的哪位赞普。(2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央政府是怎样强化驻藏大臣权力的?(2分)

(3)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你能获得哪些重要结论?(2分)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0分)1—5:DAADD 6—10:ABDCA 11—15:DCDBD 16—20:DABAD
二、判断(6分)BABAAB
三、填空(6分)27.焚书坑儒小篆 28.商鞅变法慈禧 29.罗伯斯比尔《法典》
四、材料解析题(18分)
30、(1)材料一: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材料二:罗斯福实施新政;材料三: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3分)
(2)列宁: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罗斯福: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邓小平:使中国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人民开始富裕起来(2分)
(3)大胆改革,勇于创新(1分,回答有理就可给分)
31、(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
(2)文化大革命(1分)
(3)“又好又快”的中心是“好”,“好”统领“快”,强调经济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而“多快好省”的中心是“快”,一味盲目地求“快”,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2分)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制定任何政策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经济建设要和谐、持续的发展。(答出任意一点就可给分,1分)
32、(1)文成公主松赞干布(2分)
(2)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共同任命西藏各级地方政府的官员,噶伦以下僧俗官员,事无大小都要禀命驻藏大臣办理。(2分)
(3)汉藏人民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扶植下,西藏地区得到快速发展等。要给分哦小弟。。。。。。。。。。。。。。

阅读全文

与初中历史华师大版下册知识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