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初二(下)历史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
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八下P1)
1、时间:1949年9月
2、地点:北平。
3、主要内容: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选举毛泽东为主席;确定国旗、国歌,北平改名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采用公元纪年。会议决议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下P2-3):开辟历史新纪元。
1、时间: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
2、意义: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篇章。
三、西藏和平解放(八下P4)
1、时间: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
2、意义:至此,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四、土地改革(八下P11-12-13)
1、时间: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到1952年底,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基本完成。
2、重要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了;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五、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八下P17-18)
1、时间: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
2、性质: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六、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八下P20-21)
形式: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百分之九十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七、公私合营(八下P21)
1、形式: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
2、政策: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到来(八下P22)
1、时间: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
2、标志: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九、中共八大(八下P24):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时间:1956年,
2、地点:北京
3、主要内容:(1)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4、意义:“八大”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十、文革的性质(八下P30-31-32-33)
1、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启示:经过“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人们懂得,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的悲剧,必须保障和发展人民民主,健全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十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八下P35)
1、背景:粉碎“四人帮”以后,当时的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这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2、主要精神: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问题的唯一标准》,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意义: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十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八下P36)
1、时间:1978年12月
2、全会内容: ①思想路线: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②政治路线: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③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3、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的历史转折。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十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八下P39)
1、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2、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空前地调动了农民地生产积极性,解放、推动了农村生产力地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十四、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局面的形成(八下P40)
1、1980年建立第一批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开始,引发了第一次沿海开放的高潮,1988年增设海南经济特区。
2、对外开放局面的形成: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3、意义: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绩充分证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其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发积累了经验,它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层面上丰富了我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十五、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八下P45)
1、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提出实行改革开放。
2、改革开放后,针对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提出“在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即邓小平理论的提出)
4、1987年在中共十三大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5、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
十六、中共十三大(八下P46)
1、时间: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
2、主要内容: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立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十七、邓小平南巡讲话(八下P46-47)
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前途缺乏信心,对改革开放提出疑问,对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问题,对党的基本路线产生动摇。
2、主要精神: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3、历史意义:在关键时刻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从理论上回答了长期以来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进一步解放了思想。不仅对当时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十八、中共十四大(八下P47):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时间:1992年
2、内容: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定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3、作用:形成了以江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十九、中共十五大(八下P47)
1、时间:1997年
2、内容:江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3、历史意义: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二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八下P52)
1、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定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在本民族聚居区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制度。(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3、作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发挥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积极性,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和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二十一、一国两制(八下P56)
1、提出者:邓小平
2、含义:“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3、作用:“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此构想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了出来,后成功地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香港终于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
二十二、香港、澳门回归(八下P57-59)
1、1842年,香港岛开始被英国割占,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所回归的香港包括香港岛、新界、九龙。)正式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去。
2、1553年,澳门被葡萄牙占领,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正式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
3、意义: 港、澳的回归,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二十三、对台基本方针(八下P61-62)
1、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3、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4、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中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这两个组织是民间团体组织)。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1993年两岸在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
5、1995年初,江针对两岸关系等新情况,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这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详见P62)——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
二十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八下P72)
1、时间: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
2、提出者: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3、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作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二十五、万隆会议(八下P73)
1、时间:1955年
2、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3、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4、内容: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5、作用: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导”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二十六、中美联合公报(八下P77)
1、1971年7月,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2、1972年2月,美国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4、意义:中美两国二十多年来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二十七、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八下P78)
1、时间: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
2、内容: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国的席位。
3、意义:这是中国外交史上的一次胜利。
二十八、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八下P79)
1、时间: 2001年(新世纪的第一年)
2、地点:中国上海
3、组织名称:亚太经合组织(简称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4、会议的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出席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美国总统布什、俄罗斯总统普京等19位领导人。江宣读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
5、意义: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二十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九下P99)
三十、两弹一星(八下P85-86-87)
1、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2、1964年6 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在进行飞行试验成功。
3、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导弹点火发射,在预定的地点上空实现了核爆炸。
4、1970年,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的国家)
5、作用:加强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起自卫作用;同时也可以显示中国强大的国防科学技术,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大意义。
三十一、袁隆平(八下P88)
1、200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
2、主要贡献:袁隆平从20世纪60年代起进行水稻良种的培育,经过多次杂交试验和筛选,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三十二、863计划(八下P90)
1、时间:1986年3月
(四位老科学家联合向中共中央写了一封信,题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提出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国应该不甘落后,要从现在抓起,用力所能及的资金和人力跟踪新技术的发展进程。)
2、主要领域:国家制定了《863计划纲要》,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及海洋高技术等技术,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
B.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知识点归纳
电与磁
一 磁现象
1 物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2 磁体上不同的部分磁性的强弱不同;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每一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在水平面内可以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其中指南的那端叫南极(即S极),指北的那端叫北极(即N极)。
3 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4 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磁化时相互接近的两端总是异名磁极。
5 磁化后磁性很快消失的物质是软磁性材料,适合做铁心;磁化后磁性不容易消失的物质是硬磁性材料,适合做永久磁铁。
二 磁场
1 磁场是存在于磁体周围的一种特殊物质;它最基本的特性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2 磁场是有方向的,磁场中某点的方向与放在该点的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相同。
3 磁感线是为了形象的描述磁场而引入的一种假想线;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北极发出,回到磁体的南极,磁感线上每一点的方向都与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同。
4 记住四种特殊的磁感线形状。
三 电生磁
1 1820年4月,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即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奥斯特也因此成为发现电与磁之间关系的第一人。
2 奥斯特实验可以说明:电流周围有磁场,且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3 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四指弯向电流的环绕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螺线管的北极
四 电磁铁
1 电磁铁是插入铁心的螺线管。
2 电磁铁的优点:电磁铁磁性的有无可以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磁性的强弱可以由电流的大小来控制,磁极的方向可以由电流的方向来控制。
3 电磁铁一般制成U型是为了让两个磁极同时吸引物体。
五电磁继电器和扬声器
电磁继电器是有电磁铁控制的开关,利用电磁继电器可以实现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由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的工作电路;还可以实现自动控制和远距离操作。
六 电动机
1 磁场对放入其中的通电导线有磁力的作用,磁力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均有关,当电流方向改变,或者磁场方向改变时导体的受力方向都发生改变,当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都改变时,导体的受力方向不变。
2 直流电动机是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直流电动机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3 直流电动机中换向器的作用是:当线圈转过平衡位置时,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
七 磁生电
1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成为发现磁生电的第一人。
2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有电流产生的现象叫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导体运动方向都有关。
3 电磁感应现象的最直接应用就是发电机
4 直流发电机与直流电动机的区别:①原理不同②能量转换不同③外电路不同
C. 初二下英语(人教版)第9单元的知识要点。
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
1. take a ride 兜风
2. take the subway
3. have been to, have gone to
4. 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5. a good place to practice your English
6. outside of China
7. end up 结束
8. take a holiday/vacation 度假
9. all year round 全年
10. such as 例如
11. a zoo called/named… 一个叫做……的动物园
12. ring the daytime 在白天
13. wake up 醒来
14. wake somebody up 唤醒/叫醒某人
15. have a great/nice/wonderful/great time 玩得高兴
16. a wonderful place to take a holiday/to visit 一个度假/游览的好地方
17. an English-speaking country 一个讲英语的国家
18. be asleep=fall asleep 睡着
19. go on a DISNEY cruise
20. travel to another province of China
21. the reasons for learning English
22. an exchange student
23. improve my listening skills
24. one….,the other..
25. Three quarters of the population are Chinese. 四分之三的人口是中国人(谓语动词用复数形式)
26. What’s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中国的人口是多少?(不用how much提问)
27.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is 1.3 billion 中国的人口是13亿。(谓动词用单形式)
本单元目标句型:
1. Me neither.
2.It’s fun to learn another language.
3.Disneyland is an amusement park, but we can also call it a theme park.
4.It has all the normal attractions you can find at an amusement park, but it also has a theme.
5.the roller coaster is themed with Disney characters.
6.You can see Disney characters walking around Disneyland all the time.
7.These are huge boats that also have the Disney theme. You can take a ride on the boat for several days, and you sleep and eat on board.
8.There are also many attractions on board just like any other Disneyland.
9.The boat rides all take different routes, but they all end up in the same place.
10.It is just so much fun in Disneyland.
11.Here’s what two of our students said about our school.
12.When I was a young girl, all I ever wanted to do was traveling, and I decided that the best way to do this was to become a flight attendant .
13.I discovered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requirement was to speak English well, so I studied English at the Hilltop Language School for five years before I became a flight attendant.
14.It was because I could speak English that I got the job.
15.It’s all I have ever wanted to be.
16.However, I know that I have to improve my English, so I have started taking lessons at the school.
17.Maybe when I leave school I’ll think about becoming an English teacher rather than a tour guide.
18.What other job is he thinking of doing?
19.You can rent bicycles at the amusement park.
20.For many Chinese tourists, this small island in Southeast Asia is a wonderful place to take a holiday.
21.Maybe you fear that you won’t be able to find anything to eat in a foreign country.
22.However, if you ‘re feeling brave, Singapore is an excellent place to try new food.
23.If you go to see lions, tigers, or foxes ring the daytime, they’ll probably a asleep.
24.One great thing about Singapore is that the temperature is almost the same all year round..this is because the island is so close to the equator. So you can choose to go whenever you like—spring, summer, or winter.
现在完成时句型举例:
1.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 你曾经去过游乐园吗?Yes, I have./ No, I haven’t.
2.I have never been there. Me neither=Neither have I. 我也没有.
3.Where is he? He has gone to the Beijing.
4.How long has he been in Beijing? (不能用come/arrive)
5.I’ve never been to an aquarium. 我从没去过水族馆.
6.I have been a student here for a year. 我成为这的学生有一年了. (不能用become)
=I became a student here a year ago.
7.He has been dead for two years.(不能用die)=he died two years ago.
8.I have been a teacher since ten years ago(for ten years.) (不能用become)
9.I have just/ever/already/never seen the movie. Have you ever heard of the man before?
本单元语法讲解
现在完成时
1.现在完成时态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或结果。本时态标志词:
already (“已经”,用于肯定句中,放在have /has之后或句尾);
yet (“仍然”“还”,用于疑问句或否定句的句尾)
just(“刚刚”,放在have /has之后);
before(“以前”,放在句尾);
ever(“曾经”,放在have /has之后)
never (“从没有”,在have /has之后)
例句:
1.Our teacher has just left.
2.We have studied English already.
3.I have not finished the homework yet.
4.He has never been to Beijing before.
2.某个动作从过去已经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还有可能持续到将来.动作的持续性要通过一段时间来表示一段时间的表达方法有两种:
for: +一段时间 for a year for two weeks for three years
Since +过去的某一时刻, since nine since last week
Since +一般过去时态的时间状语从句 since you came ; since you got home.
注意:结束性动词不能和表示一段时间的时间状语连用,但是它们可以转换成相应的延续性动词.
1.直接用延续性动词
buy– have;catch(get) a cold –have a cold;borrow—keep;become—be;put on-- wear
2.转换成be+名词
join the army – be a soldier;join the Party –be a Party member;
go to school– be a student
3转换成be+形容词或副词
die—be dead;finish – be over;begin—be on;leave—be away ; fall sleep – be asleep close – be closed come to/ go to/arrive at(in)+某地—be in(at) +某地
4.转换成 be+介词短语go to school– be in school ; get up_ be up;
现在完成时态常见标志词
1.already(已经), just(刚刚), never(从未/从没有), ever(曾经), yet(仍然/还), before(以前(句尾时)
2.since+点时刻或从句; for+段时间; how long(疑问句中用来提问since/for短语的)
3.so far;till now;by now(到目前为止;迄今)
4.recently近来 in the past/last+段时间 在过去的几年中
5.once(一次),twice,three(four…) times
6.It is the+最高级+n.+ (that) sb.have ever done
例:What’s the best gift you have ever received? 你曾收到的最好礼物是什么?
好好消化吧,祝你成功!
D. 八上历史中考复习指导第九单元复习表格
八年级上历史期末复习材料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爆发
1.林则徐虎门销烟
(1)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白银,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林则徐上书光绪帝请求严禁鸦片.
(2)经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110多万千克鸦片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3)影响: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2、鸦片战争(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原因:直接原因是以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借口,保护鸦片贸易。
根本原因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3.中英《南京条约》 (1)时间: 1842年6月
(2)内容: 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②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
③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 劫难中的抗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英国不满足已经攫取的权利,要求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结束:1860年,10月奕忻与英法两国签定《北京条约》
2.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4、俄国侵占中国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机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其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是《瑷珲条约》。
6、 左宗棠收复新疆
①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讨伐阿古柏。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意义:新疆的收复,不仅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而且维护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尊严,同时对新疆的开发和建设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年7月-----1895年4月 2、主要战役:黄海海战,威海卫之战
3、在黄海海战中,爱国将领: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牺牲。
4、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5、结果:清朝战败, 签订《马关条约》 时间:1895年4月
内容: 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割台湾等领土,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而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赔款是清政府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开埠通商,使日本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允许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联军2000多人队伍,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7月中旬,攻陷天津,8月中旬,攻陷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
2.《辛丑条约》:1901年9月,李鸿章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签定。
内容:
①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④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影响:《辛丑条约》的签定,西方列强完全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这一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知识联想: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答:开始沦为: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列强通过发动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不断扩大侵略特权,使中国沦为其半殖民地,清朝政府成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
第6课 近代工业的兴起
(一)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统治集团中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他们被称为“洋务派”。中央以奕忻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他们从19世纪60——90年代,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2、内容
(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 如: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1866年,张之洞在福州创办福州船政局,开办船政学堂。
(2)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如:李鸿章创办的开平矿务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 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官局和汉阳铁厂。
(3)为实现“自强”的目的,积极筹建陆海军 如: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开办船政学堂,派遣留学生等。
3、近代军事与国防建设带动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
如: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1880----1893年,唐胥铁路竣工,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的铁路 1880年,电报总局在天津设立. 1881年天津至上海之间的电线架设完工.
4.评价洋务运动
(1)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目的: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3)作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地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二)状元实业家是张謇,他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他兴办实业的历程,成为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三)铁路工程师是詹天佑,1909年建成京张铁路。评价: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它的建成,振奋了民族精神,为中国工程界赢得了荣誉.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1、公车上书(时间:1895年春)
背景:《马关条约》的签定 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作用:为维新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
2、康有为称的“中国西学第一”指严复,他著有《天演论》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他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
3.百日维新
(1)时间: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到9月慈禧发动政变,前后103天,最终失败.
(2)内容:(P39自我测评答案)
经济:发展工商业;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文化教育:开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废除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文,创办报刊。
(3)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但不可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不可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
第8课 辛亥革命
1.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为汇集革命力量,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
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时间:1905年8月。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孙中山为总理。
性质: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革命旗帜(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影响: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2.武昌起义:时间:1911年10月10日晚
3.中华民国成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地点:南京。 人物:孙中山。
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辛亥革命的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背景:书P45(小字部分)
兴起的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宣传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两面大旗:民主和科学
代表人物: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
(P49自我测评)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论》,提出文学改良“八不主义”,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用犀利的文字猛烈抨击封建礼教。
主要内容: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提倡科学, 反对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意义:是中国近代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运动,为中国社会日后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
第10课 清末民初的文化和教育
1、1872年,《申报》在上海创刊,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
2、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它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3、1898年戊戌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诏书,设立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4、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5、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制,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1、19世纪40年代,照相术传入中国.
2、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影片《定军山》。
3、1912年,孙中山以大总统的名义颁布剪辫令,要求剪去辫子,做中华民国的新国民; 还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规定民国政府官员之间一律改称职务,.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
4、清末民初,西服成为男士在正式场合首选的服装。孙中山创制的中山装是这一时期最具特色的服装.在女士服饰方面,高领服装逐渐流行,它是现代中式旗袍的雏形。
第13课 伟大的开端
时间:1919年5月4日;性质:反帝反封建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两个中心:北京(前期5月4日)、上海(后期6月5日)
1、五四运动 斗争方式:学生罢课(前期)、工人罢工(后期)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结果: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精神: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
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中共的诞生(标志:1921年7月21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的召开)
一大的内容 : 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党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党的当前任务: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党的机构: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一大的意义: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第14课 国民革命的洪流
1、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2、黄埔军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创建时间:1924年;地点:广州黄埔
领导机构: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性质: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
目的: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特点: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革命精神。
贡献:黄埔军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时间:1926年7月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主战场:湖南、湖北
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3、北伐战争 先锋: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被称为“铁军”。
性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
4、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5、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时间:1927年4月18日 ;成立地点:南京;
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统治。
结果: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第15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时间:1927年8月1日(八一建军节)
领导: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
1、八一南昌起义 结果:一部转移到广东海陆丰地区,一部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湘南。
意义:南昌起义是中共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它在中共党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
创立的直接原因: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失败,转军井冈山。
2、革命摇篮井冈山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领导人:毛泽东
地位: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创立意义:是中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毛泽东与朱德-----工农红军第四军。
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实行战略转移。
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重 遵义会议:1935年1月;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大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
3、长征 事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
件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结束。
意义:这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长征的传奇性故事传遍国内外,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第17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局部抗战的开始)
1、九一八事变(时间:1931年9月18日。)
经过: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一段铁路,反诬中国军所为,以此为借口,炮击东北军北大营,攻占沈阳。
蒋介石的态度:采取不抵抗政策,命令张学良及其东北军入关。
结果: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
2、《义勇军进行曲》: 作曲:聂耳 ;作词:田汉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发起人及其主张:张学良、杨虎城;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中共主张:以民族利益为重,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谈判。
3、西安事变 结果: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意义: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标志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全面抗战开始)
1、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2、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用六周的时间屠杀中国军民达30万人以上。
3、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答八路军,简称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
4、1937年10月,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
第19课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全民族抗战的表现)
1、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著名战役简表
战役名称 时间 指挥者 意义
国民党 台儿庄战役 1938年 李宗仁 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鼓舞了抗战士气
共产党 百团大战 1940年 彭德怀 主动抗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提高了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
冼星海:1939年《黄河大合唱》----鼓舞抗战
2、各种志士 徐悲鸿:创作反映民族精神的画作----《愚公移山》《奔马图》
侯德榜:1940年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为抗战时期民族工业作出贡献
第20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召开背景:抗战即将胜利;国民党抢夺抗战胜利果实;
召开时间:1945年4月;召开地点:陕西延安
1、 中共七大 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②制定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
③通过新党章,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④选举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使党在组织上空前团 结。
意义:七大是在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促使日本 1945年8月美国向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投降的原因 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
中国军民大反攻(毛泽东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投降:1945年8月15日。
2、日本无条件投降 抗战胜利的意义:抗战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战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3、台湾光复:1945年10月25日
第22课 全面内战的爆发
1、 重庆谈判 谈判时间、地点:1945年8月、重庆。
谈判的结果:1945年10月10日签订《会谈纪要》(《双十协定》)
谈判未解决的内容: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爆发的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2、全面内战的爆发 中共作战原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中共作战战术:运动战。
结果: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第23课 走向战略进攻
时间:1947年3月
中共方针:诱敌深入
1、中共中央 毛泽东、周恩来率中央转战陕北,指挥全国各战场作战
转战陕北 转战陕北的作用及意义: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战斗意志和胜利信心,西北野战部队在彭德怀等指挥下,经过五个月连续作战,粉碎了敌人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
2、1947年3月,蒋介石集中45万兵力,向山东解放军发起大规模进攻,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等指挥下,打响孟良崮战役,粉碎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时间:1947年6月
3、战略反攻的开始 部队: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
标志: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争进攻的序幕)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1、大决战(三大战役):
战役名称
内容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年9月—11月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指挥官 林彪、罗荣桓 刘伯承、邓小平、陈毅
粟裕、谭震林 林彪、聂荣臻、罗荣桓
作战部队 东北解放军 中原、华东解放军 东北、华北解放军
作战战术 关门打狗 中间突破 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关键地点 锦州 徐州 北平
著名战役发生地 塔山、黑山 碾庄、双堆集、陈官庄 张家口、天津
战果 解放东北;第一次人数上占优势 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为渡江作战奠定基础 基本上解放华北地区
E. 初二下册历史内容归纳 详细点
这是北师大版的,版本不对可再追问,先发一半,太多了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北师大版)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P1) (一)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
(二)内容: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
(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P3-4) (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54门礼炮齐响28响:54门象征参加第一届政协会议的54个民族[或参加第一届政协的54个政治团体,或五四运动],28响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个春秋)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标志着中国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西藏和平解放(P5):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签定和平协议,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军拉萨,西藏和平解放。
第2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一、土地改革(P9)
1、标志: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
2、结果: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了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参阅P9“土改”的相关图)
3、作用(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P10-13)
1、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为保家卫国(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开赴朝鲜,抗美援朝。(参阅P10“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图) 2、英雄人物:黄继光(为了掩护战友前进,他用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战友的安全,在大火烧身的情况下,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直至壮烈牺牲) 称号:最可爱的人
3、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
4、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5、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革命主义精神等)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一、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P15)(参阅P1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书影”图)
1、会议名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北京;
2、宪法内容: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选举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二、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P16)
(1)提出: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同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影响: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亚非万隆会议: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书P20)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一五计划:(时间:1953---1957年)
三、结束: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四、评价
1、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危害(影响):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
3、教训: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阶级矛盾有科学客观的分析;健全民主和法制建设,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领导。 第8课 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1)1964年10月:原子弹(参阅P42“原子弹爆炸成功”图) (2)1966年10月:导弹,实现导弹和原子弹的结合。
(3)1967年:氢弹(成为第四个能够自己研制氢弹的国家) (4)1970年: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参阅P43“东方红1号”图) (5)1949年:海军和空军
(6)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通常被成为“二炮”的部队是导弹部队)
(7)“两弹一星”精神(P45每课一得):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
第9课 新中 走向世界舞台
一、重返联合国(参阅P47“中国代表团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图):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登上国际政治舞台,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自己不懈的努力。(现在,联合国的5个常任理事国是:中美英法俄) 二、中美建交:1971年,中美双方开展“乒乓外交”;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定上海《中美联合公报》,认为要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的威胁,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改变世界的一周);1978年12月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参见P49“历史性的握手”图) 第10课 学习探究(二)
“铁人”王进喜 、“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的榜样、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好战士雷锋。我们应向他们学习、爱国主义精神、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精神、艰苦创业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P59)(1978年12月,北京)—— 改革开放的开始
1、内容: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2、意义: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联系歌〈春天的故事〉)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2年开始,最早在安徽、四川两省) 1、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包产到户
1)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内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3)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三公路[川藏、青藏、新藏]、三铁路[集二、宝成、鹰厦])。(参阅书P21“第一个五年成就示意图”) 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1、1955年,全国出现农业合作化高潮。
2、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政策:利用、限制、改造。
3、概况: 改造的内容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改造的途径
走合作化道路
从加工订货为主逐步向公私合营过渡 结果
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 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发展速度迅猛,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
第5课 学习探究(一)
1、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P26)
2、5个民族自治区,最早成立的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晚的是西藏自治区。(参阅书P28“自治区成立时间表”)
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一、中共八大(1956年9月北京)(P31)
1、主要内容: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规定了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2、地位: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二、重大失误(P32)
1、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失误的表现
(1)1958年大跃进: 标志: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 大炼钢铁运动
(2)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大办公共食堂 3、失误的结果:是党在探索过程中的严重失误,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4、失误的原因: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5、经验教训:经济发展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立足国情,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多积累发展经济的经验。
三、国民经济复苏:1961年,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2年底开始复苏
第7课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966—1976年)(P37-39) 一、发动
1、原因:毛泽东错误地分析了阶级斗争的形势。
2、导火线:1965年《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 3、开始标志:1966年5月,《五一六通知》。
4、1966年,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指向刘少奇、邓小平。 二、经过
1、红卫兵运动----造反派夺权到武斗;形成林彪(1971年坠机死亡)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
2、最大冤案:刘少奇案。
三、结束: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四、评价
1、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危害(影响):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
3、教训: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阶级矛盾有科学客观的分析;健全民主和法制建设,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领导。 第8课 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1)1964年10月:原子弹(参阅P42“原子弹爆炸成功”图) (2)1966年10月:导弹,实现导弹和原子弹的结合。
(3)1967年:氢弹(成为第四个能够自己研制氢弹的国家) (4)1970年: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参阅P43“东方红1号”图) (5)1949年:海军和空军
(6)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通常被成为“二炮”的部队是导弹部队)
(7)“两弹一星”精神(P45每课一得):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
第9课 新中 走向世界舞台
一、重返联合国(参阅P47“中国代表团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图):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登上国际政治舞台,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自己不懈的努力。(现在,联合国的5个常任理事国是:中美英法俄) 二、中美建交:1971年,中美双方开展“乒乓外交”;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定上海《中美联合公报》,认为要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的威胁,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改变世界的一周);1978年12月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参见P49“历史性的握手”图) 第10课 学习探究(二)
“铁人”王进喜 、“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的榜样、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好战士雷锋。我们应向他们学习、爱国主义精神、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精神、艰苦创业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F.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
八年级历史抄上册复习提纲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1、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到广州禁烟.
2、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销烟.
3、1840年6月,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4、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有(1)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2)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3)割让香港岛给英国;(4)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5.爱国知识分子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师夷就是向外国学习,长技就是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制夷就是抵抗外国侵略,使中国富强。
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
6.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有奕
G. 初二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新课标)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1949年9月21日—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是:(1)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2)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3)确定了新中国的国旗、国歌和首都。(4)决定采用公元纪年。(5)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国歌的原名叫《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曲创作于1935年
3、祖国大陆的统一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是1951年。1951年四月底,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到达北京。
5、“抗美援朝”的主要原因:美国的侵略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
6、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司令员是彭德怀。
7、我国地主阶级彻底消灭于1952年底。
8、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土地改革逐步展开,1953年,土地改革在大陆基本完成。
9、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1950年10月,彭德怀司令员带领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共同抵抗侵略者。
10、1953年7月,美国被迫同朝中方面在板门店签定《朝鲜停战协议》。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1)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阶段。
(3)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4)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5)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6)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12、抗美援朝的意义:(1)打乱了帝国主义扩大势力的战略部署。
(2)捍卫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保卫了国家的独立。
(3)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
(4)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空前提高。
(5)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13、新中国巩固权力与统治的措施:(1)收复西藏。
(2)抗美援朝
(3)土地改革
(4)镇压反革命运动。
14、镇压反革命运动的意义:有力地支持、配合了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战争,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15.(附):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50—1953:土地改革
1953—1956:三大改造
1953—1957:第一个五年计划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由于旧中国的经济十分落后,工业基础极端薄弱,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发展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所以有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实行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1)以苏联帮助建设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3)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
(4)继续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稳步增长。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1953年12月,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4年,南昌飞机厂制造的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1956年,中国汽车工业的源头—长春第一制造厂成立,并生产出第一辆国产汽车。
4、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意义:使中国基础工业实力大力增强,农业、交通运输业、科技、教育、卫生、文艺等事业都得了较大的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较大改善。
5、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三大改造包括:对农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改造。
7、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好快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8、意义:这条总路线规划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雄伟目标,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善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
9、大跃进的意义:“大跃进”运动严重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后果。各部门经济关系严重失调、人力物力大量浪费,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下降。
10、大公社成立时间为1958年七月,公社的特点是:“一曰大,二曰公”。
11、文化大革命的起因:毛泽东对国内外的形势作出了错误的判断。
12、文化大革命的标志:(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简称“五一六通知”。1966年5月通过。
(2)8月,通过《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13、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乘飞机叛逃,到蒙古飞机坠毁。
14、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
15.(附):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6月,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个历史问题》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1986年9月
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1996年10月,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个重问题的决议》。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1982年9月,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
中共十三大:1987年10月。确立“三步走”战略,定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科学地概括“邓小平理论”,确立它的领导地位,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中共十五大:1997年7月,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命名为“邓小平理论”。确立它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三单元:伟大的转折
1、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
2、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内容包括:(1)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建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3)增选陈云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1)新中国的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2)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成为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4、四项基本原则包括:(1)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3)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4)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5、四个现代化: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6、家庭联产承包制是指包干到户、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7、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意义:使生产者在劳动和经营方面获得了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权,把他们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紧密结合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8、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9、198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试办经济特区。1988年,海南岛也成为了经济特区。
10、1984年,我国对外开放了14个港口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
11、政治协商制度的作用:发挥了人民当家作主和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使民主有了保障。
1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979年以来,国家完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制度。、
13、1982年,宪法赋予公民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14、1986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79年7月,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5、1985年,中小学开设了法制课。
16、在城市和农村设立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是扩大基层民主的重要措施。
17、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8、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见第四项),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概括说,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9、南方谈话的“三个有利于”:(1)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2)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力。(3)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0、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叫邓小平理论。
21、邓小平理论的意义:它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22、中共十四大的内容: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领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
23、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答:“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1. 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一律平等。
2.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在国家统一的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由当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3. 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少数民族享有广泛的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和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
4. 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措施:(1)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
(2)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抽调内地干部支援建设。
5.
自治区
成立时间
首府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
呼和浩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年10月
乌鲁木齐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
南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年10月
银川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
拉萨
6一国两制的内容:在祖国统一的领导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7. 一国两制的意义:(1)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
(2)充分考虑了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
(3)有利于台湾、澳门、香港的长期稳定。
(4)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和民族振兴。
(5)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1.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成立,是华东军区海军。
2.1949年8月,组建了空军第一个飞行中队。
3.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司令部成立。
4.195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成立。
5.中国是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6.今天的人民海军拥有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岸防部队、海军陆战队。
7.人民空军包括航空兵、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雷达兵、空降兵。
8.1984年国庆大阅兵,中国战略导弹部队首次亮相。
9.1953年底,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2)互不侵犯。
(3)互不干涉内政。
(4)平等互惠。
(5)和平共处。
10.1955年4月,亚非29个国家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亚非会议,称万隆会议。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
11.亚非会议的意义:周恩来在会议上表现出高超的外交艺术,为中国赢得了声誉和朋友,打开了新中国同亚非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
12.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同时将台湾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的意义:这是我国外交工作的一项重大胜利。重返联合国,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能够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为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作出更大的贡献。
14.1979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本月底,在上海签定《中美联合公报》。
15.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6.2001年6月,中国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共同宣布建立上海合作组织。意义:各成员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不断增强,在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巩固地区安全与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7.2001年10月,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会议通过了《上海共识》。意义:这次会议是至今在中国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和社会生活
1、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
2、1966年我国核导弹试验成功。
3、1967年,我国又成功地爆炸了一颗氢弹。
4、1970年4月,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5、2003年10月,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升空。环绕地球14周后,在蒙古安全落地。我国成为继苏联、美国第三个完全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6、1973年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出被誉为“东方魔稻”的粘型杂交水稻,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7、1986年3月,在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的建议下,我国提出了“863计划”
8、1986年我国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0年我国基本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的策略。
9、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为景山学校的题词
10、1989年10月,我国实施“希望工程”。
11、1977年冬,恢复了在“文化大革命”中废除的高考制度。
12、1999年,我国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3、1956年,我国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
14、“双百”方针的成果:《林海雪原》、《红岩》、《青春之歌》、《创业史》、《红旗谱》、《将军三步曲》、《雷锋之歌》。
15、1995年,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促进了群众的体育活动。
16、1956年,举重运动员陈镜开打破最轻级双手挺举世界纪录,是我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人。
17、1959年,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容国团夺得男子单打冠军,是我国第一个世界冠军。
18、1981—1986年,中国女排发扬“团结拼搏,勇攀高峰”的精神,成为了世界第一支取的“五连冠”的女子排球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