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网络图。框架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网络图
㈡ 高一历史知识网络图(结构图)
还是自己整理印象深刻 而且上学的人没有这个闲工夫给你打这个
㈢ 如何构建历史知识网络
我是我们班的历史课代表,每次历史考试成绩可以达到年级前两名。
在我看来,历史版学习就是把当时发生这件事权情归纳好,你可以每次听完一次课(当然,也可以自己复习一课时)就将这节课总结一下,为什么它会出现这件事,这件事的发展是什么,这件事的出现带来了什么影响。然后在一单元一总结,因为它每个单元其实每一个都是有串联的,总结清楚这个单元的事件的性质,然后它会呈现出哪一个是起因,哪一个是过程,哪一个是结果,哪一个是影响。把这些理清楚,历史的知识网络就建立了。
㈣ 构建初中三年级下册历史一三四单元的知识网络图内容详细
高中历史三册 古代史 现代史 世界史你要分开做啊历史是以时间做横坐标 事件发回生的因素做纵坐标答 譬如洋务运动他发生的时间是19世纪60-19世纪90 确切的说是1865年——1895年 在梳理洋务运动发生的背景 原因 目的 过程 影响 教训 则洋务运动掌握在我的手中了!~! 每个时间段内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每个重大事件发生的因素就必须要你下功夫记忆!历史题目无非考时间 考因素辩历史题 就是从时间和因素出发!~!
㈤ 高中历史必修2,必修3的知识网络图,框架
我也在找
㈥ 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网络结构图
是世界史,有一战,一二次科技革命,还有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和俄国农奴改革与日本的明治维新是重点,其他应该是非重点,如日本的大化改新
从第10课起: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
1.“铁幕”降临
(1)美苏矛盾的初步体现。p57
(2)战后美国的形势。二战后,美国经济和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大国。p57
(3)铁幕演说。――揭开“冷战”的序幕。1946年。p57
(4)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正式展开的重要标志。1947年。美国进入全球扩张阶段。p58
(5)马歇尔计划。p58--59
2.“两极”对峙
(1) 北约的建立。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p59--60
(2) 华约的建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东欧8个国家。p60--61
(3) 两极格局。北约和华约对峙。p61
(4) 两极格局的发展和结束。1991年,华约正式解体,两极对峙局面瓦解,“冷战”结束。p61
3.局部“热战”p62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第11课 梦幻超级大国
1.经济“巨无霸”
(1) 战后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原因。p65 (a)二战时期的资本积累;(b)政府采取有效的经济发展政策;(c)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2)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p65 战后美国经济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对外直接投资大大增加,跨国公司飞速发展,资本输出不断扩大。
2.“世界警察”
(1) 美国充当“世界警察”的原因。p66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强大。
(2) 目的。p66力图按自己的意志建立和维护国际秩序。
3.从爵士到摇滚。p67
4.好莱坞。p68
第12课 苏东的艰难探索
1.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 1953年。
(1) 经济改革 (a)农业改革:背景; p71 措施:削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业投资,大规模开垦荒地。P71--72
(b)工业改革p72
(2) 政治改革 :背景: 斯大林统治时期,个人崇拜现象严重,社会民主遭到严重破坏。P72 措施:赫鲁晓夫提出要反对个人崇拜,并昭雪了一批冤假错案。P72 评价。取得一定成效。但未能找到问题的真正根源,最终重蹈覆辙。P72
2.“东欧消费者天堂”p73—74 匈牙利的社会主义改革,1968年,卡达尔领导的。
第13课 挑战“两极”
1.欧洲的联合
(1) 背景。p77(小字)
(2) 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p77—78 (a)1951年,“欧洲媒钢共同体”成立。(b)1957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c)1967年,成立“欧洲共同体”。(d)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3) 欧盟的建立。p78—79 1991年,12个欧共体成员国签订《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2.走向经济大国之路
(1) 日本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p79美国利用单独占领日本的有利地位,政治上迫使日本进行民主改革,经济上采取扶持政策。
(2) 内部条件。p79(小字)
第14课 殖民废墟上的重建
1.翱翔的“蓝孔雀”
(1) 背景。p82 二战后,印度国内此起彼伏的士兵起义、农民暴动和工人罢工。
(2) 经过。p82
(3) 发展。p82—83 印度经济有了长足进展,粮食基本上实现自给,建立起比较齐全的工 业体系。
2.“黑暗大陆”现曙光
a) 开始。p84 1952年12月21日,利比里亚宣布独立,成为北非第一个独立的国家。
b) 过程和完成。p85 1990年,纳米比亚获得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世界殖民体系也最终瓦解。
3.艰难发展中的拉丁美洲
(1) 古巴的独立和发展。p85 1959年,推翻亲美政府。顶住美国的重重压力。
(2) 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p86 1999年。
(3) 拉美各国经济上的联合。p87
第四单元 和平与发展
第16课 告别“雅尔塔”
1.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1)勃列日涅夫当政。(1985年)p97 其改革,注重解决农业问题,扩大企业自主权。
(2)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p97 提出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发展战略”。
(3)政治改革。p98 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
(4)改革的发展与影响。p98
2.苏东剧变
a) 改革造成的混乱局面。p99 (小字)
b) “八一九事件”。p99 时间:1991年8月19日。
c) 苏共分裂。p99 1991年8月29日。
d) 苏联解体。p99
e) 独联体的成立。p99—p100 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正式宣告结成独立国家联合体(即“独联体”)。
f) 苏联解体的原因。p100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错误路线、方针和政策。外部原因:西方国家对苏联长期实行的“和平演变”战略。
g) 苏联解体的影响p100
第17课 干戈不息
1.和平路漫漫
(1) 中东战争爆发的原因。p103 原因:巴勒斯坦问题;宗教问题;领土问题;西方大国的干预。
(2) 五次中东战争简介。p103—104(可参考书p128—129)
(3) 巴以和谈。p104—105 和谈的原则:“以土地换和平”。
2.海湾危机p105
(1) 海湾危机。P105 原因:关于石油政策;领土纠纷;债务问题。
(2) 海湾战争及其影响。P105
3.非接触性战争
(1) 科索沃问题。p106
(2) 北约轰炸南联盟。p106
4.伊拉克战争p107
第18课 梦想成真的时代
1.日益发达的电脑
(1) 计算机的诞生。p110 时间:1945年。
(2) 网络时代的到来。p112
2.“生命工业”的兴起
(1) 现代生物技术。p112 含义。
(2) 克隆技术。p112
(3) 对克隆人问题的看法。p113
3.天机无限p113 载人飞船;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航天飞机。
第19课 机遇与挑战
1.走向全球化
(1) 经济全球化的原因。p118
(2) 经济全球化现阶段的特点。p119
(3)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p119
(4) 发达国家面临的挑战。p119
2.应对全球性挑战
(1) 人类社会面临的普遍性问题。p119 有:战争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毒品问题;艾滋病问题和恐怖主义问题。
(2) 各国应对挑战采取的措施。p121 措施:(a)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b)加强环保投资、保护有限资源;(c)加大禁毒和反恐怖的力度;(d)加强国际合作、重视有关的舆论宣传和落后地区的科教工作等。
3.日不落的联合国。p121
㈦ 中考历史的知识网络图或者记忆方法。
框架很重要,买本小册子就可以了,我们高中用的叫《名校直通车》好像哈,专但那只是看哈结构,最属重要的是看书,一遍一遍的看,仔细看。答题的时候要注意知识的串联,还有,平时注意比较记忆,相关的全部拿到一块儿记。。。其实属于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祝你金榜题名哈。。。
㈧ 知识网络图怎么做
知识网络图的绘制步骤:
一、 确认中心知识内容
通过知识历程图,我们可以对企业内部存在的知识进行细致的梳理,而确认中心知识内容就是将这些知识点进行分类,主要是要掌握知识的最高层次分类。比如,一家从事软件开发的科技公司,主要的业务领域包括产品的研发,软件的销售以及售后的技术支持,而针对这样的公司,其中心知识内容可能包括研发中心,销售中心,客户中心,技术人员中心,财务中心等。这样分类的目的就是对于企业的知识有个明确的分类,以便看出各类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样,分类的时候需要结合公司实际的运作情况,是以产品为中心,还是以客户为中心。
二、分解卫星知识内容
围绕在中心知识内容周围的的知识就是卫星知识,分解卫星知识内容,就是从第一步中的中心知识入手,对其进行细分并整理为第二层分类。对于这个层次的分类需要注意两点:卫星知识的分类应该从知识内容入手,而不是单单局限于部门内;卫星知识的分类范围不宜过大,并且要有一定的逻辑顺序。
三、为每个卫星知识配备负责人
最后一个步骤就是对已经确认的知识内容指派一个负责人,即为每个卫星找一个主人。负责人的主要工作就是确保知识内容的质量,整理知识发布者的信息,以便人们在访问的时候知道可以和“谁”就这类问题进行讨论或者寻求帮助。
㈨ 初中历史知识网络结构图
就历史知识而言,历史知识可以分为历史背景、历史经过、历史影响等。 历史背景又可分为动机、条件和原因。原因又分为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内因和外因,必然性原因和偶然性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等。
历史经过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政党、团体、阶层、阶级、事件、现象、著作、制度等。
历史影响包括结果、性质、功绩、经验、教训、意义等等。
历史知识还可分为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特征、历史线索等。其中最为基本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历史概念。
历史概念是以历史理论为指导,对历史现象进行抽象概括而成,是基本史实的拓展和深化,它反映着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由于历史知识是由众多有联系的历史概念所组成,因此,形成并掌握历史概念,也就成了掌握历史知识的关键。
另外,大家还要学会自学历史课本。 一般来说,自学历史课本应包括以下几个程序:
一、逐段写出小标题。知道各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问题,能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粗知教材梗概。
二、全面写出教材要点提纲。逐段找出知识点和层次结构,进行适当加工,形成提纲。
三、找出教材的内在联系。就是要搞清历史的发展是怎样一环套着一环,搞清它的发展线索,形成一个">。
四、总结基本观点。通过以上步骤,总结出一些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五、找出必须记住的内容并设法记牢。什么是重要的历史内容,就是历史三要素和重要事件、制度和政策等。
六、对教材做出评价。这是对读书提出的最高的要求,也是善于读书的标志。尽信书不如无书。课本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可商榷的地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应该大胆质疑。
第二部分:掌握方法,增强信心。
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
(1)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正确的东西就比较容易记住。
(10) 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16)对比记忆法:在记忆相类似的事物时,可将两种事物进行对比,找出异同。
(17)归类记忆法:把要记忆的内容列出提纲,分门别类整理归纳,然后进行记忆。
(18)重点记忆法:记住整个内容中的公式、定理、结论、基本概念、重要句子等重点,作为记忆的“链条”来联系全部内容。
(19)理解记忆法:只有深刻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牢固地记住它。
(20)推理记忆法:利用一事物引出接近的事物或引出有因果关系的事物来记忆。
(21)网络记忆法:如能把所学的各知识点连成线,组成面,编成网的话,那么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就清晰可见了。
最后,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重复是记忆之母。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学者顾炎武,可以背诵14.7万字的十三经。据《先正读书诀》记载:“林亭(即顾炎武)十三经尽皆背诵。每年用3个月温故,余月用以知新。”我国当代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80多岁高龄还能熟练地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以内的数。有人向他请教记忆诀窍,他的回答是:“重复!重复!再重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记忆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