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复旦大学名字的来历
复旦大学名字源自于《尚书大传·虞夏传》中国:“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祥云灿烂,聚集弥漫在天空。日月的光辉,日复一日)。”“复旦”的字面意思是“旦复旦兮(日复一日)”,表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力更生和勤奋。
复旦公学的创立,与震旦学院有不少渊源,取名“复旦”,既有恢复震旦之意,又有自强不息之意。
1903年马相伯先生创建了震旦学院;1905年震旦学院因外籍传教士南从周篡夺校政发生学潮,130名学生愤然离校,拥戴马相伯另立新校;退学学生公推于右任、叶仲裕等7人为干事,商议新校创建办法。
1905年,马相伯、叶仲裕等邀请热心教育事业的严复、张謇、熊希龄等28人为校董,筹集复旦建校资金。两江总督周馥拨银1万两,并借吴淞提督衙门为临时校舍。
1905年6月29日(农历五月廿七),原震旦学院教师于《时报》登载《震旦学院退学师生公白》,是为“复旦”校名之始。是年中秋节翌日(公历9月14日),民办官助的复旦公学正式开学。从1912年至1916年,复旦公学共培养大学预科毕业生15人,中学毕业生150人。1915年,学校在江湾购地,以建校舍、恢弘规模。
1949年秋,奉教育部指示,上海私立暨南大学新闻系并入复旦大学新闻系;1950年9月,复旦大学生物系海洋组并入山东大学;1951年,复旦大学土木工程系并入交通大学,教育系并入新成立的华东师范大学。
1952年,复旦大学列名第一批进行院系调整的高等院校。由十余所高等学校有关系科合并组成的新复旦,汇聚了江、浙、皖、沪地区最著名的一批专家学者,成为一所文理科综合性大学,从此跻身全国一流名校之列。
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优势学科从“文理并进”发展成为文理医“三足鼎立”的新格局。
(1)上海复旦大学重要历史事件扩展阅读
复旦大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府,学校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领导,是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国首批7所“211工程”、首批9所“985工程”重点高校之一,也是首批“珠峰计划”、“111计划”重点建设的研究型大学,同时亦是长三角高校合作联盟、金砖国家大学联盟和中国C9联盟成员。
学校形成了文理医三足鼎立的学科格局,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复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㈡ 近年来得重大历史事件。
我知道的: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余下的网上看到:
1103年3月24日 南宋杰出的军事将领岳飞出生
1420年3月24日 唐赛儿领导白莲教起义
1603年3月24日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逝世
1839年3月24日 义律潜入广州破坏禁烟
1885年3月24日 镇南关大捷
1893年3月24日 德国天文学家沃尔特·巴德出生
1896年3月24日 俄国波波夫表演无线电通信成功
1905年3月24日 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逝世
1914年3月24日 西姆拉会议,英国与西藏擅自划定中印边界
1919年3月24日 北京发起工读互助团
1921年3月24日 陈独秀在广东活动建党
1927年3月24日 “南京惨案”发生国民党政府却向屠杀者道歉、赔款
1927年3月24日 北伐军占领南京
1927年3月24日 英美在南京制造“三·二四”惨案
1932年3月24日 中日正式开始淞沪停战谈判
1934年3月24日 美国许诺给菲律宾以自由
1935年3月24日 中共中央三人军事小组成立,毛泽东获红军指挥权
1935年3月24日 梅兰芳在苏联演出大获成功
1938年3月24日 日本通过《国家总动员法》
1938年3月24日 蒋介石抵达徐州视察台儿庄作战
1941年3月24日 新四军副军长项英遇害
1949年3月24日 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55年3月24日 中国第一只手表在津诞生
1958年3月24日 美国当红歌星猫王穿上军装
1971年3月24日 南越入侵老挝的企图宣告失败
1972年3月24日 英国强迫北爱尔兰接受其直接统治
1977年3月24日 叶剑英要求军队澄清十个问题
1980年3月24日 《克莱默夫妇》获第5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五项大奖
1980年3月24日 中共中央命名首批“经济特区”
1980年3月24日 苏州市与意大利威尼斯市结为友好城市
1986年3月24日 利比亚引发美国军事冲突
1990年3月24日 美国王安电脑公司创始人王安逝世
1992年3月24日 列宁格勒核电站发生放射性泄漏事故
1994年3月24日 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专家考证墓主为西汉大数学家张苍
1995年3月24日 “人民友好使者”李约瑟博士逝世
1995年3月24日 英国科技史学家、生物化学家李约瑟逝世
1997年3月24日 北京大唐发电公司成为首家在伦敦上市的中国公司
1997年3月24日 全国人大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
1998年3月24日 北京一尊最古老的佛教石雕被盗
1998年3月24日 陈景润论文手稿被革命博物馆收藏
1998年3月24日 复旦大学分离和克隆人类重要基因27个并获得知识产权
1999年3月24日 北约开始轰炸南联盟
2008年3月24日 不丹国王凯萨尔愿放弃王权 还政于民
2008年3月24日 北京奥运会圣火采集仪式在希腊古奥林匹亚遗址举行赞同0| 评论
㈢ 复旦大学走出过哪些知名校友
知名校友,我只想到陈果,毕竟是网红。但是听到关于她负面消息居多,嗯,各方面的,我保持中立态度,因为消息这个有可能是加工过度了。对于她的课程我没听过,在网上被安利过,可惜真的听不大下去了,可能觉得有些鸡汤吧,我这个人又不大爱喝鸡汤。但是有的时候人生艰难,适度喝喝鸡汤可以帮你过得舒服些,感觉人生还有希望,那鸡汤其实就是还不错的~
㈣ 1905年的中国历史发生一些什么重要的事
日俄战争的结束、抵制美货运动、革命党人成立同盟会、废除科举、袁世凯练成北洋新军等。
一、1905年1月1日日俄战争:驻守旅顺的俄军向日军投降。
日俄战争是指1904年到1905年间,日本帝国与俄罗斯帝国为了争夺朝鲜半岛和满洲的控制权,而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日俄战争以俄国的失败、日本的惨胜而告终,战争暴露了俄国的弊端,导致了俄国1905年革命的爆发,动摇了沙皇的统治。日本经过战争跨入列强的行列。这次战争地区跨度极大,横跨整个西伯利亚。许多高科技发明被应用于战争。
二、1905年8月20日 中国留日学生在东京正式成立同盟会。
1905年7月,在黑龙会领袖内田良平的牵线下,孙中山返回日本东京,倡导筹备成立中国同盟、会1905年8月20日,在东京赤坂区头山满提供的民宅二楼榻榻米房,中国革命同盟会成立(中国同盟会由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合并而成),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黄兴等任庶务;
其机关刊物是《民报》。孙中山为其总理,黄兴为副总理。会上通过了孙中山起草的《中国同盟会宣言》、《中国同盟会对外宣言》以及由黄兴等起草的会章。会章共30条,以后经过修改、成为24条。当天,还选举了总部的主要干部。孙中山被一致推选为中国同盟会总理。黄兴被推为负责执行部的庶务。中国同盟会的本部设在日本东京。
三、废科举兴学校
1905年8月31日,由直隶总督袁世凯领衔,盛京将军赵尔巽、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周馥、两广总督岑春煊、湖南巡抚端方等一批地方开明重臣联名会奏,请清廷痛下决心,废除科举取士制度。
在客观局势的压力和众多重臣的推动下,清廷终于下定决心,在众大臣上奏仅仅两天后,即1905年9月6日发布了停废科举的上谕:“谕袁世凯奏请立停科举以广学校并妥筹办法一折……欲广学堂必先停科举等语,所陈不为无见。着即于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四、抵制美货运动
1904年底,《中美会订限制来美华工保护寓美华人条款》,不平等条约期满。中国人民特别是旅美华侨强烈要求废除条约。在舆论的压力下,清政府向美国政府提出改约要求。但美国政府悍然拒绝,蛮横无理地要求续约,抵制美货运动,由此激发起来。1905年运动正式爆发。但是随着清政府的不断镇压,运动10月后渐渐平息。
五、袁世凯练成北洋新军
1905年5月,北洋六镇新军全部练成,共计兵额近7万人。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派长芦盐运使胡橘芬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聘德国人为教官,有步队3000人、炮队1000人、马队250人、工程队500人。12月8日,荣禄决定改派袁世凯到小站督练新建陆军。袁世凯接任后,将“定武军”进行扩编,加募步队2000人、马队250人,凑足7000人;并陆续加聘德国译员至10余人。
这支新军完全按照德国营制、操典进行训练,用新式武器装备,拥有步、骑、炮、工程、辎重等兵种;各级军官大多由武备学堂毕业生充任;对新兵的招募,按照西方国家的入伍要求,有年龄、体格及识字程度等规定。镇压义和团时,新军扩充到1.7万人。
1903年袁世凯任练兵处会办大臣,新军大加扩充。日俄战争爆发后,袁世凯建议在全国成立新军36镇。他先将北洋“左”、“右”两镇募足兵员,正式成立北洋军第一镇、第二镇,派王英楷、吴长纯分任统制,随后又将巡警营扩编为第三镇,派段祺瑞统制。又将原来的武卫右军、南洋自强军编成北洋第四镇、第五镇,派王士珍、吴长纯分任统制。1905年5月14日,“京旗常备军”也扩编成镇,以凤山为统制。至此,北洋新军六镇练成。
㈤ 如何评价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出轨事件
如何评价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出轨事件
主要过错在徐冲,婚内出轨、在《情况说明》中又不敢公开承认。通过此事,认识了徐冲的真实面目。
㈥ 复旦大学事件
2010年12月,以复旦大学学生为主的18名上海驴友黄山遇险,致营救民警张宁海内不慎坠亡,复旦学容生脱险后不谈哀悼殉职民警、不承认错误推卸责任等表现不佳,导致网络上层出不穷爆出“内情”,让复旦大学深陷“黄山门”
㈦ 上海复旦大学的历史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中秋节正式开学,是第一所由中国人通过民间集资自主创办的高等学校。“复旦”二字由创始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选定当时西北奇才于右任先生的建议,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卿云歌》“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一百多年来,复旦大学经历了数不清的风风雨雨,然而“复旦”二字却深深地镌刻进了一代又一代复旦人的心中。2005年是复旦大学的百年校庆。国家主席胡锦涛发来贺信,贺信中称复旦大学是“由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私立大学”。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参加校庆大会并致词。国家邮政总局发行复旦百年校庆纪念邮票,这是继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后我国第二次为一所大学百年校庆发行邮票。2006年,“复旦”被评为上海市著名商标;2007年,“复旦”商标(包括“复旦”二字和图形标识)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教育类),复旦因此成为继清华之后,中国第二所获此殊荣的高校。东京大学只接收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国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并由该大学校长推荐的学生到本校就读大学院硕士课程及专业学位课程,给予ADK中国育英基金奖学金,其主要目的在于协助培养中国各个领域的下一代领导人材。 复旦大学经历逾百年的沿革。1917年复旦公学改名为私立复旦大学,下设文、理、商三科以及预科和中学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内迁重庆北碚, 并于1941年改为“国立”。1946年学校迁回上海江湾原址。到1949年学校已设立文、理、法、商、农五院20多个系(科)。鲁迅、郭沫若、邹韬奋、老舍、竺可桢、马寅初等著名学者曾到校演讲或任教。1950年高校初步进行院系调整,复旦大学的海洋系并入山东大学;上海暨南大学的文、法、商三院,同济大学的文、法两院,以及浙江大学、英士大学的部分系科并入复旦大学。1952年秋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复旦大学的法学院、商学院、农学院调出,分别成立了华东政法学院、上海财经学院和沈阳农学院(即沈阳农业大学);而华东地区的浙江大学、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安徽大学、金陵大学、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震旦大学、大同大学、光华大学、大夏大学、上海学院、中华工商专科学校、中国新闻专科学校等高等院校的文、理科有关系科并入复旦大学。二十世纪80年代以后,尤其是通过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同建设,以及“七五”、“八五”和“九五”的重点建设,复旦大学逐步发展成为一所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以及管理科学在内的多科性研究型综合大学。2000年4月27日上海医科大学与复旦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创建于1927年,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医学院校。建院时定名为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1932年改名为国立上海医学院,1952年更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1959年被中央指定为全国16所重点高等院校之一,1985年改名为上海医科大学。上海医科大学与复旦大学合并,进一步拓宽了复旦大学的学科结构,为综合性大学的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㈧ 复旦历史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创始人为近代著名教育家马相伯,首任校董为孙中山。校名“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名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
1917年,复旦公学改为私立复旦大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学校内迁重庆北碚,并于1942年元旦改为“国立”;1946年迁回上海江湾原址;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复旦大学成为以文理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1959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
2000年,原复旦大学与原上海医科大学合并成新的复旦大学。截至2017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244.9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0.20万平方米。
复旦大学学科建设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复旦大学是中国首批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单位之一,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5个;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5个。
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9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上海市重点学科20个,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9个。
复旦大学研究生教育在全国研究生教育史上曾有过三个“率先”。1923年,从金陵大学毕业的文学学士蔡乐生,进入复旦大学心理学院为研究生,标志着复旦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开始,这在国人所办的高等学校中是首开先河的。
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复旦大学率先在全国公开招收研究生,从1949年10月至1965年12月共计招收、培养研究生651人。1977年10月复旦大学又在全国最早恢复研究生招生。
㈨ 上海复旦大学的由来、历史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创始人为近代著名教育家马相伯,首任校董为孙中山。校名“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名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
1917年,复旦公学改为私立复旦大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学校内迁重庆北碚,并于1942年元旦改为“国立”;1946年迁回上海江湾原址;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复旦大学成为以文理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1959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
2000年,原复旦大学与原上海医科大学合并成新的复旦大学。截至2017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244.9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0.20万平方米。
复旦师生谨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严守“文明、健康、团结、奋发”的校风,力行“刻苦、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发扬“爱国奉献、学术独立、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复旦精神,以服务国家为己任,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复旦大学,简称“复旦”,位于中国上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国家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九校联盟(C9)、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环太平洋大学协会的重要成员,是一所世界知名、国内顶尖的全国重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