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红军长征的历史
长征
[解释]1.长途旅行;长途出征。
2.特指中国工农红军1934—1935年由江西转移到陕北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红军长征(Long Marches)
【时间】1934~1936年间
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
长征失利阶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
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
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
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
大会师阶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
【地点】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
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② 红军长征简介
中国红军长征,指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主力从闽西赣南出发开始长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开始长征。
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同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两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红军长征的路线: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2)红军长征历史知识扩展阅读
1935年2月23日,红军总政治部在《告黔北工农劳苦群众书》中,第一次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为“长征”。5月,朱德在《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盛赞“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从而第一次提出“万里长征”的概念。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同志曾就长征总结:“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
胡锦涛说:“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革命的壮丽史诗。”
③ 红军长征历史知识竞赛题
http://www.gdcyl.org/snjx/ShowArticle.asp?ArticleID=7091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知识竞赛题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683 更新时间:2006-6-30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知识竞赛题
2006年
1.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转战来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C)军。
A.一 B.二 C.四
2.(C)后,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是党领导和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A.古田会议 B.遵义会议 C.三湾改编
3.1929年12月邓小平、张云逸等领导百色起义,建立了中央工农红军第七军,邓小平任(A)。
A.政治委员和前委书记 B.军长 C.总指挥
4.井冈山革命时期,毛泽东总结各地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教训,提出了(C)的光辉思想。
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工农武装割据
5.毛泽东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思想的著作是(C)。
A.《井冈山的斗争》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反对本本主义》
6.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是(A)。
A.茶陵县工农兵政府 B.宁冈县工农兵政府 C.永新县工农兵政府
7.1931年11月,在中央苏区成立了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是(C)。
A.周恩来 B.王稼祥 C.毛泽东
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首府是(B)。
A.福建长汀 B.江西瑞金 C.江西于都
9.红军长征时期我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是(B)。
A.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B.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0.土地革命时期党创立和领导的少年儿童的革命组织名称是(B)。
A.劳动童子团 B.共产儿童团 C.少先队儿童团
11.在井冈山革命时期,因何叔衡、徐特立、谢觉哉、林伯渠、董必武五位同志年龄稍大,被大家尊称为“五老”。他们中有(B)人参加了长征。
A.3 B.4 C.5
12.从1930年10月到1933年9月,蒋介石先后(C)次调集176万兵力围剿中央根据地。
A.3 B.4 C.5
13.指挥红军粉碎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第四次“围剿”的是(A)。
A.周恩来 朱德 B.毛泽东 朱德 C.毛泽东周恩来
14.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博古、李德推行王明“左”倾错误路线,提出的口号是(A)。
A.“御敌于国门外”,“不丧失守土” B.“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C.“逐次转移,各个击破”
15.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C)。
A.敌强我弱 B.装备落后 C. 错误的军事指导方针
16.党内(A)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指挥,是造成中央红军被迫撤离中央苏区,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
A.“左”倾冒险主义 B.经验主义 C.主观主义
17.红军长征的原因(B)。
A.日本的入侵 B.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C. 北上抗日
18.1934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亦称红一方面军)被迫从(B )撤离,开始长征。
A.福建长汀 B.江西瑞金 C.福建上杭
19.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三大主力是(A)。
A.中央红军,红二,四方面军 B.红一,二,三方面军 C.红二十五,二十七军和红十五军团
20.红军长征后,敌人先后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之间设置了(B)道坚固的封锁线阻拦红军。
A.3 B.4 C.5
21.当中央红军以血肉之躯突破敌人的最后一道封锁线时,人员已经由出发时的8.6万锐减到(C)余人。
A.5万 B.4万 C.3万
22.1935年1月,中央红军主力强渡(A)天险,占领了遵义。
A.乌江 B.湘江 C.大渡河
23.长征途中,中共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的转折意义的大会是(C)。
A.两河口会议 B.俄界会议 C.遵义会议
24.1935年1月,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最为紧迫的(A)。
A.政治和军事问题 B.政治和思想问题 C.军事和组织问题
25.下列哪一项不是遵义会议的内容(C)。
A.集中全力纠正了“左”倾错误 B.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C.选择毛泽东为中共中央主席
26.遵义会议标志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主要是因为(C)。
A.排除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消极影响
B.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C.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27.遵义会议取消了(C)的最高军事指挥权。
A.王明、博古B.李德、王明C.李德、博古
28.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特征是(B)
A.经验主义 B. 教条主义 C.盲动主义
29.遵义会议结束了(A)在党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的领导地位。
A.王明“左”倾冒险主义 B.张国焘分裂主义 C.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
30.1935年1月至3月,毛泽东等指挥的(A),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机动,迂回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成为我军战史上的光辉典范。
A.四渡赤水 B.湘江之战 C.娄山关之战
31.长征途中,红军(b)跳出了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变被动为主动。
A.强渡乌江 B.巧渡金沙江 C.四渡赤水
32.红军长征时经过大凉山彝族地区时,根据党的民族政策,与当地部落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的将领是(C)。
A.朱德 B.彭德怀 C .刘伯承
33.中央红军长征途中,蒋介石企图凭借天险大渡河,南攻北堵,围歼红军,妄图使中央红军成为(B)第二。
A.项羽 B.石达开 C.李秀成
34.强渡大渡河时,红军一部分先有(A)名勇士作为先头部队强渡成功。
A.22 B.19 C.17
35.1935年5月下旬,中央红军主力飞夺(A),越过了被敌人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
A.泸定桥 B.赵州桥 C.卢沟桥
36.长征路上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是(C)。
A.长板山 B.梦笔山 C.夹金山
37.1935年6月中旬,红一方面军克服了重重困难,翻过几座大雪山,到达(A),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A.四川懋功 B.四川安顺场 C.四川甘孜
38.红军两大主力会师后,分左右两路北上,右路军从四川松藩的毛尔盖出发,经(C)天艰难跋涉过了荒无人烟的大草地。
A.15 B.6 C.7
39.中央红军(红军陕甘支队)突破了天险腊子口,在甘肃宕昌县(A),得到了陕北有刘志丹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的消息。
A.哈达铺镇 B.榜罗镇 C.吴起镇
40.(C)的胜利,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A.包座战役B.突破腊子口C.直罗镇战役
41.由于张国焘拒绝执行中共中央北上方针,命令一部分红军南下重过草地而导致重大伤亡,红四方面军由8万余人减为(A)。
A.3万余人 B.4万余人 C.5万余人
42.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定》是在(C)。
A.两河口会议上 B.沙窝会议上 C. 俄界会议上
43.在中共中央劝导和督促下,经过(b)及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斗争,张国焘被迫接受了中共中央北上的战略方针。
A.朱德、叶剑英 B.朱德、刘伯承 C.陈昌浩、徐向前
44.1936年7月,红二、六军团到达四川甘孜地区,同(B)胜利会师。
A.红一方面军 B.红四方面军 C.红二十五军
45.1936年7月5日,根据中央命令,红二军团、红六军团、红三十二军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C)任总指挥。
A.任弼时B.关向应C.贺龙
46.红军长征后,项英、(A)等领导的八省游击战争,在长江南北与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保存了革命火种。
A.陈毅 B.杨靖宇 C.刘志丹
47.长征到达西北根据地的第一支红军是(A)。
A.红一方面军 B.红四方面军 C.红二十五军
48.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C),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
A.陕西延安 B.四川甘孜 C .陕北吴起镇
49.二万五千里是(A)所走的长征路程。
A.红一方面军 B.红四方面军 C.红二方面军
50.中央红军长征共经过全国(B)个省区。
A.10 B.11 C.12
51.参加长征的共和国元帅有(B)人。
A.10 B.9 C.8
52.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将中,唯一一名少数民族将领是(B)。
A、陈赓 B、粟裕 C、徐海东
53.诗词(C)是毛泽东在中央红军胜利完成了长征后,行至陕北清涧县袁家沟时写的。
A.《七律·长征》 B.《念奴娇·昆仑》 C.《沁园春·雪》
54.“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是毛泽东登上(B)时的咏怀之作。
A.长城 B.六盘山 C.娄山关
55.在红军长征中,(A)是党中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出版的唯一报纸。
A.《红星报》 B.《拂晓报》 C.《先锋报》
56.由于叛徒告密被捕的红军领导人(B)在狱中坚贞不屈,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光辉的著作。
A.叶挺B.方志敏C.夏明翰
57.(B)在长征途中创作了24幅写生,成为记录长征唯一的形象史料和珍贵的艺术品。
A.廖承志 B.黄镇 C.舒同
58.今年7月19日是《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诞辰(A)周年。
A.101 B.95 C.90
59.长征途中,在娄山关战斗中指挥部队担任主攻的南阳籍将领是(C)。
A.李雪山 B.谭政 C.彭雪枫
60.1932年10月,红(C)方面军被迫离开根据地向西转移,途经南阳的新野、邓州、内乡、淅川等地。
A.二 B.三 C.四
61.1932年11月,红(B)军在战略转移中经过桐柏、唐河、方城、社旗、南召等县,进入伏牛山区。
A.二 B.三 C.四
62.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退出(A)开始长征。
A.豫皖苏区 B.湘鄂川黔苏区 C.川陕苏区
63.1934年11月根据中央指示,红二十五军从(A)何家冲开始出发长征。
A.罗山县 B、新县 C、光山县
64.红二十五军途经南阳时,为红军当向导的鄂豫边委书记是(B)。
A.郭述申 B.张星江 C.姜宗仁
65. 中央红军长征牺牲了约多少人?(C)
A 8万 B 12万 C 17万
66.1936年10月,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在(A)和红一方面军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
A.甘肃会宁县和甘肃静宁县 B.甘肃静宁县和陕北吴起镇 C.甘肃会宁县和陕北吴起镇
67.三军会师后,红四方面军主力渡黄河西进,经艰苦转战,一路由(B)领导,在党中央关怀下经营救进入新疆,后回到延安。
A.董振堂 B.李先念 C.陈云
68.为了扩大抗日根据地,1936年2月至5月,红一方面军以抗日先锋军的名义进行了(A)。
A.东征 B.西征 C.北征
69.抗日战争开始后,根据国共合作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A)第八路军。
A.国民革命军 B.抗日先遣队 C.抗日先锋军
70.“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出自毛泽东的(A)一文。
A.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B.《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C.《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71.中央红军长征经过了多少省?(A)
A 11 B 12 C 14
72.中央红军长征结束时间?(A)
A.1936年 B.1935 C.1937
73.中央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C)
A 棋盘山 B岷山 C六盘山
74.红军长征跳出敌人包围圈的军事行动是(B)
A四渡赤水B抢渡金沙江C遵义会议
75.“十大元帅”中谁没参加过长征(A)
A、陈毅 B、林彪 C、彭德怀
76.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 C)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导致长征的开始?
A.三 B.四 C.五
77.长征起始点为( A)
A.瑞金 B.湘西 C.遵义
78.长征大致时间为( B)
A.1933年至1935年 B.1934年至1936年 C.1935年至1937年
79.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时间为( A)
A.1936年10月 B.1936年11月 C.1936年12月
80.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地点为(C )
A.甘肃 B.遵义 C.陕北
81.第五次"围剿"时间大致为(C )
A.1933年3月 B.1933年6月 C.1933年9月
82.红军长征开始后第一仗是( B)
A.瑞金战役 B.湘江战役 C.平型关战役
83.湘江战役红军人数削减了约(B )
A.2万人 B.5万人 C.7万人
84.遵义会议的时间为(A )
A.1935年1月 B.1935年7月 C.1935年12月
85.遵义会议时红军人数约为( B)
A.1.7万人 B.3.7万人 C.5.7万人
86.遵义会议后红军决定( B)
A.南下 B.北上 C.东进
87.红军共渡过(C )次赤水河
A.两次 B.三次 C.四次
88.经过娄山关时,被山势的雄浑和红军将士的英勇所感动,(B )赋词述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A.周恩来 B.毛泽东 C.王明
89.中央红军北渡金沙江后,在(A )地区进行了休整,并召开了会议
A.会理 B.上海 C.瑞金
90.蒋介石妄图利用大渡河的险峻,使中央红军成为"第二个(B )"。
A.孙中山 B.石达开 C.洪秀全
91.至1935年6月2日,中央红军主力全部由( A)渡过了大渡河。
A.泸定桥 B.古北口 C.安顺场
92.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为(B )
A.小金山 B.夹金山 C.大金山
93.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终于翻过几座大雪山,在北进途中与红(C )方面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
A.一 B.二 C.四
94.6月12日,红军两大主力红军会师后,( A)却以种种借口延误红四方面军主力北上,并以改组党中央和红军总部相要挟。
A.张国焘 B.王明 C.博古
95.8月20日,中共中央局在毛儿盖召开会议,批评了(A )的错误主张,决定以主力迅速占领洮河流域地区,并以此向东发展取得陕甘。
A.张国焘 B.王明 C.博古
96.毛儿盖会议后,红军进入了(B )大草原
A.上甘岭 B.毛儿盖 C.漠北
97.1935年9月9日,(A )背着中共中央电令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并企图以武力分裂和危害党中央。
A.张国焘 B.汪精卫 C.李德
98.红军进入甘南的关键一战是(C )
A.徐州会战 B.四渡赤水河 C.突破腊子口
99.(B )在他的著名诗词《七律·长征》中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A.周恩来 B.毛泽东 C.朱德
100.( B),中共中央在此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宣告红军主力长征胜利结束。
A.1933年10月22日 B.1935年10月22日 C.1937年10月22日
101.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C )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
A.吴起镇 B.直罗镇 C.会宁
102.( B),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
A.1934年10月 B.1936年10月 C.1938年10月
103.毛泽东同志曾说过:"(A )一仗,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A.直罗镇 B.太原 C.徐州
104.由于中国共产党内的(A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
A.“左”倾错误 B.“右”倾错误 C.整风运动
105.(B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史的转折点。
A.瓦窑堡会议 B.遵义会议 C.娄山关会议
106,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三大主力是( A)
A中央红军,红二,四方面军 B.红一,二,三方面军
C.红二十五,二十七军和红十五军团 D.红二,六军团,四方面军
107,红军长征的原因( D )
A.日本的入侵 B.北上抗日 C.伪满洲国的建立 D.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108,红军长征跳出敌人的包围是在( B )
A.四渡赤水河 B.渡过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翻过大雪山
109.《八一宣言》最早刊载于1935年10月1日中共在哪个城市出版的中文《救国报》第十期上?(D )
A.纽约 B.伦敦 C.莫斯科 D.巴黎
110,红军长征结束的标志是( A )
A.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 B.陕北会师 C.红军攻克遵义 D.懋功会师
111,长征途中,中共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的转折意义的大会是( D)
A.两河口会议 B.巴西会议 C.俄界会议 D.遵义会议
112,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D )
A.强渡大渡河 B.四渡赤水 C.渡过金沙江 D.遵义会议的召开
113,1931年1月,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最为紧迫的( C )
A.政治和军事问题 B.政治和思想问题 C.军事和组织问题 D.军事和作风问题
114,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定》是在(D )
A.两河口会议上 B.沙窝会议上 C.巴西会议上 D.俄界会议上
115,"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难"包括 (D )
A.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B.穷山恶水的自然条件 C.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 D.ABC都有
116,指挥红军粉碎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第四次"围剿"的是( A)
A.周恩来 朱德 B.毛泽东 朱德 C.毛泽东 周恩来 D.朱德 陈毅
117,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 D )
A.敌强我弱 B.装备落后 C.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失败 D.错误的军事指导方针
118,下列哪一项不是遵义会议的内容( C )
A.集中全力纠正了"左"倾错误 B.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C.选择毛泽东为中共中央主席 D.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119,遵义会议标志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主要是因为( D )
A.排除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消极影响
B.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C.在危机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以及中国革命
D.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120,长征途中,红军变被动为主动的首次军事行动是( B )
A.强渡乌江 B.巧渡金沙江 C.四渡赤水 D.强渡大渡河
121,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博古,李德推行王明"左"倾错误路线,提出的口号是( B )
A."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B."御敌于国门外","不丧失守土"
C."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D."逐次转移,各个击破"
122,遵义会议的最大贡献是( D )
A.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B.坚持了游击战争顺利掩护主力红军转移
C.决定了红军继续北上进军陕甘宁 D.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
123.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同红二、四方面军在哪里会师?( B)
A. 西康的甘孜一带 B.甘肃会宁 C.甘肃平凉 D.甘肃天水
124.红军长征被称为什么?(D )
A.战略后退 B.突围转移 C.突围后退 D战略转移
125.在哪一天,红军总政治部发布政治指令,提出“准备突破敌人的封锁线,进行长途行军与战斗”?(A )
A.1934.10.9 B.1934.10.10 C.1934.10.1 D.1935.10.9
126. 长征时中共中央红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将红四方面军之第三十二军编入第二方面军)的总指挥是谁?(A )
A.贺龙 B,刘伯承 C.任弼时 D.肖克
127. 1936年10月2日, 红一方面军部队攻占会宁城,控制西兰大道一段,这为什么创造了条件?( C)
A.长征胜利 B.战略大转移 C.大会师 D.建立革命根据地
128. 1936年10月5日,毛泽东、周恩来给谁致书,再次申明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D)
A.蒋介石 B.杨虎城 C. 张国焘 D.张学良
129. 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红二十五军发展到三干七百人,开辟了哪个游击根据地?(A )
A.鄂豫陕 B晋察冀. C.陕甘宁 D.冀鲁豫
130.被捕后坚贞不屈,在狱中著有《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死》、《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等的是谁?(B )
A.刘胡兰 B.方志敏 C.叶挺
131,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 )昼夜,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 )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红军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 )万人。( A )
A 5 4 3 B 6 3 4 C 5 4 4 D 4 5 5
132,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是毛泽东在哪个战役时作的词( A )
A 四渡赤水战役 B 二渡赤水战役 C 三渡赤水战役
133, 1935年5月25日到6月2日,中央红军主力全部了,是岷江最大的支流。当年,太平天国将领就率数万大军进抵此河南岸,在安顺场渡口陷清军重围,最后全军覆没。(A)
A 大渡河 石达开 B大渡河 李秀成 C 赤水河 石达开 D 赤水河 李秀成
134, 长征路红军通过的第一座大雪山是(C)
A 大铜山 B 大银山 C大金山 D 大铁山
135.长征开始的时候红军总共多少人?(D)
A.5.4万 B.6.2万 C.7.6万 D.8.6万
④ 有关红军长征的历史
我们知道,红军先后曾有4支队伍从不同地点参加了长征。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是其中的一支,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二万五千里”。“二万五千里”是从哪来的呢?
1935年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12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到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毛泽东根据什么说红一方面军长征有二万余里?他是怎么算出来的?
老红军李中权将军回忆,1937年他在抗大亲自听毛泽东在大会上讲的。毛泽东的算法是从1934年10月出发到1935年10月结束,以每天走70里,共25550里,略为二万五千里。
1937年2月编好的《二万五千里》一书有5个附录,其中《红军第一军团经过地点及里程一览表》专门有说明,说明指出一军团直属队:“除休息外,行军作战时间,1934年10月12天,11月24天,12月24天,1935年1月22天,2月26天,3月24天,4月30天,5月27天,6月23天,7月10天,8月14天,9月16天,10月19天。”作战的时间加起来共271天。如果以每天红军行军70里,271天应走18970里,可是编者却将书名定为《二万五千里》。这是为什么?
毛泽东在长征中并不是天天行军。如红军1935年1月7日占领遵义,中央在此停了12天。红军7月底到达四川松潘,到8月底才离开北上过草地,停留了近1个月的时间。这是两次大的停留,仅这两次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毛泽东对此是很清楚的,他为什么计算里程时没有将此天数扣除?
因为他知道中央机关是红军中走路最少的单位。作战部队除行军外还要打仗,就要不断奔袭、迂回。作战部队走的路常常是机关、后勤部队的几倍。这里仅举一例:红军为突破第一道封锁线,三军团四师和先头部队十一团占领古陂圩后,敌人撤退逃跑,十一团和十二团乘胜追击,敌人缴械后,他们再返回追红军大部队,一去一回起码140里。部队的这些行动都是奉军委之令,毛泽东对此一清二楚。他知道在中央停留时,作战部队一直在运动,作战部队行军的里数路线远远超过中央直属队。所以他在计算红军长征里数时,没有扣除中央机关停留的时间。
最早进入陕北的斯诺,于1936年秋采访了许多长征干部,看到《红军第一军团经过地点及里程一览表》。他说:“红军自己普遍总说是‘二万五千里长征’,其实连所有的转折和走回头路都算起来,从福建最远的一点到陕西的西北隅,长征军中的某一些部队所走的路程无疑要超过上述的数字。照第一军团所记的一个准确的、一段一段的旅程计,显示了全部路程两倍于美国大陆的宽度———而且这还是主力行军中的最小的里程。我们必须记着,在全部旅程中,都是步行的,他们这样地跨过了世界最难走的通道,爬越了几个最高的山岭,横渡了亚洲最大的河流,而且从头到底就是一个长久的战争。”
重走长征路,今非昔比
李爱德、马普安所走的路线远比当年红军走得少,走得容易,除经济发展,修了大量的公路,自然条件发生变化,环境大为改善外,还有一个原因,他们是在和平环境,得到众人帮助,平安走完长征路的。而当年红军在几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之中,为了求得生存,他们要与敌人作战,要寻找敌人的薄弱环节。什么地方敌人的力量薄弱呢?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在没有路的地方开出一条路来。现在重走长征路,是为学习、体会、宣传长征精神,首先要保证参加者的安全,不能死人,不能伤人,绝对不能让参加者冒险。这是两个长征的最大的不同。
7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人们受时间、体力、交通、经费种种条件的限制,一般只能走最著名的地方,走大的村镇、县城,走容易到的地方。在众多的红军长征路线中,只能选一条路线走。每一个人很难严格按照长征路走完,更不能真正沿着红军的脚印走。
“二万五千里”长征,不容置疑
综上所述,两个外国年轻人走的长征路,只是当年红军长征走过路线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他们所说的红军长征12000至13000里是很不准确的。但是,没有想到他们随便说的一句话竟然在世界各地的报道有100篇之多,产生的影响如此之大,由此可见红军长征在世界影响之大,关于红军长征的任何一个不同的说法都会引起轩然大波。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历史上、情感上重要的路线,红军长征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情感上最重要的路线,也是世界上最长、最著名的路线。红军长征25000里是历史事实,是不容置疑的。红军长征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是空前绝后的,即便是科技发达的今天,任何人也不可能完全重走当年长征路,不可能再现当年长征的艰难险阻。(摘自《解读长征》徐占权编著、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相关阅读
“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
提到“长征”,不少人都把它等同于“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是不准确的。“长征”的外延较大,是指各支队伍的战略行动的总称。中国工农红军先后曾有4支队伍参加长征: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因此,红一方面军长征又称“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行程近万里;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由四川彰明等地出发,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合编为红二方面军),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宁夏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由此可以看出,4支长征队伍的总行程约六万五千里,而“二万五千里”只是其中的1支—————红一方面军的基本行程。
⑤ 谁知道红军长征的有关知识
红军长征从瑞金至陕西,从中最有代表的是大渡河的泸定桥,乌蒙山,金沙江,岷山等地,这儿有红军经过的地点路线图。你也可以看毛泽东的一首诗七律·长征。箭头1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何家冲、金家寨、泾县、旌德、陶家河、汤口、谭家桥;箭头2红两方面军长征路线分水、淳安、怀玉山、常山、重溪、玉山、江山、横峰;箭头4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线戈阳、古楼、庆元、福安、宁冈、宁化、井冈山、雩都;箭头6红六军团西征路线长汀、全州、桂东、信丰、瑞金、宁远、汝城、王母渡;箭头7红七军团北上路线大田、良田、新田、宜章、城口、安远、界首、盘县、宾川;箭头10红1十军团北上路线会泽、绞平渡、靖县、黔西、遵义、威信(扎西)、西昌;箭头25红二十五军西征路线娄山关、木黄、中甸、安顺场、永顺、大庸、桑植、汉源;红体字为革命根据地以及游击区泸定、天全、名山、懋功、两河口、炉霍、甘孜、苍溪;
敌军进攻方向
黑色箭头为敌军进攻方向巴中、毛儿盖、阿坝、巴西、山阳、柞水、卢氏、腊子口;黑色锯齿标记为敌军封锁线淳化、会宁、将台堡、延安、永坪镇、吴起镇、神木。主要路线:瑞金→遵义→胶平渡→安顺场→泸定桥→雪山草地→毛儿盖→静宁→吴起镇→会宁
图中有些字不清楚,请谅解,看一下大概的图就行了。
⑥ 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
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五座终年积雪,雪山行程共2700里),走过入迹罕至的茫茫草地(草地行程共600里),渡过24条河流,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
红二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历时11个月,转战九省,行程一万六千里,进行大小战斗110次;红四方面军长征由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历时长达18个月,转战数省,行程八千余里,进行过大小战斗千百次。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6)红军长征历史知识扩展阅读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众所周知,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面,红军辗转十四省,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的英雄史诗。
惠于中华文明熏陶的华夏儿女,以孔孟之道、儒家学说等为基础的民族精神,除了作为修齐治平的政治理念外,还作为一种传统、一种信念存在于每一个老百姓的心中。在某些情况下就会自觉不自觉的表现出这种精神的力量。
⑦ 红军长征历史资料
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版共爬过18座山脉(权其中五座终年积雪,雪山行程共2700里),走过入迹罕至的茫茫草地(草地行程共600里),渡过24条河流,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
红二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历时11个月,转战九省,行程一万六千里,进行大小战斗110次;红四方面军长征由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历时长达18个月,转战数省,行程八千余里,进行过大小战斗千百次。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⑧ 关于长征的知识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红军368天的长征期间,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总共有15天进行大决战,235天用于白天行军,18天用于夜间行军,期间只休息了44天,平均每走114英里休息一次。
中央红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共进行了38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62座县城,红军阵亡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击溃政府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五座连绵起伏的雪山。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基本路线:
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相关会议:
通道会议: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在湖南通道召开临时紧急会议。会议听取了毛泽东的意见,改变了原定的去湘西同二、六军团会合的路线,而取西入贵州。
黎平会议: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县召开会议,再次接受了毛泽东的意见,放弃了北上与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而改向黔北的遵义进军。
猴场会议:1934年12月31日至1935年1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瓮安县猴场镇召开会议,通过了在川黔边展开战略反攻,建立新的苏区的决定。
⑨ 红军长征有哪五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1、红一方面军
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1934年10月初,博古等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导人决定放弃中央苏区,将中央红军主力及中共中央机构向西转移至湖南西部与红二、六军团会合,这一决定未经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
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红一、三、五、八、九军团及机关直属队共七万五千至八万一千人,从长汀、古城向西转移,由此开始了中央红军历时两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红二十四师和地方部队共1.6万余人则被留下在项英、陈毅等人领导下进行游击战,开始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2、红四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是工农红军主力之一,由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领导,1931年11月7日成立于鄂豫皖苏区。1932年5月遭受国民党军围剿,于9月突围西行五千里,于12月过大巴山入川北,1933年1月占领通江,建立川陕根据地,这是第一支长征的红军。
1935年3月28日至4月21日,张国焘战略配合红一方面军,发起嘉陵江战役,令红四方面军放弃川陕根据地,强渡嘉陵江,向西挺进,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副总指挥王树声。5月中旬占领了茂县、理番。6月,抵达岷江以西的懋功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6月17日,张国焘、陈昌浩反对向东向北发展的川陕甘方针,复电中共中央,认为“北川一带地形给养均不利大部队行动”,“敌已有准备”、不宜过岷江东打。提出向西发展,“组织远征军,占领青海、新疆”。
不久,张国焘率左路军穿过松潘草地到达阿坝后,拒绝继续北上,南下再过草地,希望能在西康创建根据地,但屡遭挫折,部队损失严重。
3、红二方面军
红2、红6军团长征,同缸四方面军在甘孜地区会师1935年9月,国民党军130多个团对湘鄂川黔苏区进行新的“围剿”。
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军委分会决定,红军转到外线寻求机动,创建新苏区。11月19日,红2、红6军团共1.7万余人从湖南省桑植地区出发,退出湘鄂川黔苏区,开始长征,向南渡过澧水和沅江,于11月底进占淑浦、辰溪、新化、蓝田地区。
1935年11月19日南下湖南桑植刘家坪开始展开长征,于1936年4月在云南丽江渡过金沙江,翻越玉龙雪山。1936年7月2日到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1936年7月5日,奉中央军委指示,红二军团、红六军团与红三十二军组成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政治委员关向应。在红四方面军左纵队之后跟进,1936年10月22日在甘肃静宁县将台堡(今属宁夏)与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会师,行程近两万里。
4、红二十五军
红二十五军1931年10月成立于鄂豫皖苏区,1934年10月按照中共中央指示,红二十五军主力和鄂豫皖省委从河南省罗山县向西转移,进入陕南,11月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此时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参谋长戴季英、政治委员吴焕先、政治部主任郑位三。
1935年7月,为策应中央红军,西进甘肃东部,9月到达陕甘苏区,与刘志丹陕北红军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会师会于延安附近,成立第十五军团,共约七千人。在红一、三军团到达陕甘苏区后,与之合编为红一方面军。
5、三大主力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保存了力量约3万人。
同年年底,红四方面军部分主力(约一半)加上红一方面军红五军团组成“西路军”,约两万人,在虎豹口度过黄河之后,向甘肃河西地区前进,打通对苏联的国际交通线失败,全军仅剩四百余人,在李先念等人的带领下,到达新疆星星峡,被新疆军阀盛世才缴械投降。
中共中央对红二、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表示极大的欣慰和关怀。7月22日,中共中央指示红二、红四方面军,“以迅速出至甘南为有利”,“取得三个方面军的完全会台,开展西北伟大局面”。
27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共中央西北局,任命张国焘为书记,任弼时为副书记,统一领导红二、红四方面军的北上行动。
8月5日,红二、红四方面军先后从包座地区出发继续北上,通过腊子口,击溃国民党军的拦阻进入甘南,于9月中旬控制了漳县、洮州、泪源、通渭、成县、徽县、两当、康县_8座县城及附近广大地区。这时,红一方面军主力由宁夏的豫旺堡地区南下,接应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
9月21日,张国焘违背中共中央关于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师,尔后向宁夏发展的决定,命令红四方面军撤离通渭等地西进,拟从兰州以西之永靖、循化间渡过黄河,单独向甘北发展。27日,中共中央电令张国焘率红四方面军北上,迅速实现3个方面军会师。
30日,红四方面军折返北进,10月9日在会宁同红一方面军会师。10月4日,红二方面军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从两当、徽县、成县、康县地区开始北移,22日在静宁以北的将台堡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长征胜利结束。
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又名华夫,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共产党党员),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
1934年4月,中央红军(1月,由红一方面军改称)在江西省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损失严重,形势危殆。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军第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挺进,建立新的苏区。
命令红军第6军团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中革军委派出两个军团分别北上、西征,意在调动国民党“围剿”军,以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但未能达到目的。
10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进行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