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国家博物馆的发展历史
印度国家博物馆位来于拉自加帕特街与詹帕特街(Janpath)交会处,外观是典雅的白色建筑,内部设备完善。 国家博物馆里面展示有印度古代、中世纪和现代历史文物,包括寺院雕刻、神像、佛像、民族服饰、武器、织品、银器、绘画、古董等。博物馆内设有导览服务,每天5个梯次,每天有3场影片观赏,周末、周日和假日放映5场。
印度国家博物馆以1948年印度政府参加伦敦举办的展览所提供的大批艺术品为基础,于1949年8月成立。1958年中亚古物博物馆撤销,藏品悉归该馆所有。
2. 印度为什么堪称“世界人种博物馆”
由于特殊的历史因素,印度是世界上民族最为复杂的国家,世系混杂,语言文化混杂。印度大专约有五个民属族:雅利安人、德拉威人、黑人、澳大利亚人和蒙古人,因此被称为“民族博物馆”。德拉威人是印度最重要的民族之一,但对德拉威人是否是土著人仍有不同的看法。目前,印度超过25%的人口是德拉威人,仅次于雅利安人。大多数学者认为,德拉威人最初生活在印度河流域,也是印度河文明的创造者。雅利安人入侵后,德拉威人被驱赶到现在的印度中部和南部。
3. 印度国家博物馆有什么样的历史
印度国家博物馆包括两座著名的博物馆,它们是加尔各答国家博物馆和新德里国家博物馆。加尔各答国家博物馆有悠久的历史、古老的传统,新德里国家博物馆则以其现代化的建筑与设备而著称,两者相得益彰,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亚洲文明古国的历史、文化与传统。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早期印度文明的兴衰交替,可以感受到佛教的巨大内蕴力以及印度教的持久生命力,同时,也可以深刻地理解植根于古老文明沃土之上的当今印度的发展。
加尔各答国家博物馆是亚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博物馆,它的兴建是英国人之举。印度莫卧儿王国自1707年奥琅则布死后开始瓦解,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乘虚进入印度。到17世纪,英法两国排挤葡萄牙人,成为印度的主要掠夺者。通过1756~1763年的七年战争,英国排挤了法国在印度的统治,到1773年,英国凭借其强大的财力和武力,独霸了对印度的统治,把印度沦为它的殖民地。1774年,为了研究亚洲的自然风土和艺术、历史、考古等,配合英国侵略亚洲的需要,深谙印度文化的英国高等推事威廉•笃尤斯在加尔各答创立了“孟加拉亚洲学会”。在不断的调查过程中,他们搜集到很多有关亚洲、印度的文物资料,随着这些物品的不断增加,设馆储藏成为必要。1814年,为方便“孟加拉亚洲学会”会员的各种收藏品的收藏,亚洲学会便成立了一所以“收容一切有助于了解东方民间习俗与历史,足以阐明东方自然风土与艺术特性的作品”为目的的机构,这便是加尔各答国家博物馆的前身。
1876年,英国政府将此馆交给当地政府接管,这时的博物馆已经初具规模。以后,此博物馆藏品不断丰富,馆址也不断扩建,终于发展成现在的规模。虽然,加尔各答博物馆已历两个多世纪之久,但如今它依然活力未衰,引人瞩目。
加尔各答国家博物馆为一座典型的英国式宏伟建筑,坐落在繁华的加尔各答大街上,与繁华的闹市相映成趣。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优雅、安逸的场所,人们可以在此修养身心,接受古代优良文化的熏陶。加尔各答国家博物馆外表庄严,馆内庭院花草茂密,四季飘香。内部分艺术、自然史、民俗及人类学等部门,各种收藏物品数量丰富、珍贵。其中,最珍贵的要数以神像为主的雕刻、绘画艺术品。这里有阿育王时期的石柱柱头狮子,公元前的男女神像以及如意树等珍贵文物、英国爵士康宁汉发掘的著名的巴尔户得的栏楯也陈列其中;这里还展示有印度西北部犍陀罗佛像雕刻艺术以及后起的具有印度本土风格的马朱拉神像雕刻。除佛教雕刻外,还有许多耆那教与印度教的艺术品。同时,加尔各答博物馆中收藏的古代钱币,色彩缤纷的染织品以及莫卧儿时期的纤细画等都相当珍贵。
新德里国家博物馆是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它于1949年8月成立,1960年12月建成新馆,位于贯穿新德里的王家大道中央南侧,并附有一分馆——亚洲古物博物馆。虽然建馆时间很短,但经过工作人员和国家机构的共同努力,其藏品不断丰富,很多稀世杰作珍藏其中,成为世界的著名博物馆之一。
新德里国家博物馆是一座三层楼建筑,雄伟挺拔,主要储存和展示印度史前时代的遗物,佛教与印度教艺术品以及染织品和大量古钱币。其中,斯坦因从中国窃去的许多文物展示于分馆内。进入博物馆,你可以看到古代印度摩亨•佐达罗和巴哈拉遗址上的遗物,也可以欣赏到大量的佛教及印度教雕刻艺术,那些印度教雕刻生动活泼、充满活力,与其他神像雕刻的庄重严肃形成不同格调,你还可以欣赏到阿姜塔石窑的大量临摹壁画。此外,新德里博物馆还陈列有中国、尼泊尔等其他亚洲国家的物品。
印度国家博物馆之加尔各答博物馆
4. 印度为什么堪称'世界人种博物馆'
印度本来不是一个国家,英国帮助印度完成了统一,由于以前国家众多,人种也比较多。
5. 印度被称为“宗教博物馆”,宗教到底是神圣的信仰,还是愚者的悲哀
印度可谓是一个宗教林立的国度,幸好组成了一个国家,不然可能会和中东那边一样战火不断,对于我们这个大部分人不信仰宗教的国家,很难想象他们全国大概90%的人都信仰宗教,而且宗教种类繁多。但是在看似神圣的地方,种姓制度和各种不平等的待遇也比比皆是,看着高等人的光辉,而下等人的悲哀却无人可见。
这个社会永远是有权人在支配,而印度的愚民们却不懂得反抗。宗教成为了统治者统治底层人民的工具,高种姓人享受着来着低种姓人的奉献与服务,这是全球人口最多的民主国家的制度。
6. 印度为何被称为“世界人种博物馆”
在我们的国家,虽然人口有很多,但是我们的人种只有一种,就是黄种人,但是在很多其他的西方国家,他们因为受到了殖民地侵略的原因,所以在他们的国度当中会有着很多不同的人种共同存在,印度就有着一个世界人种博物馆的称号。印度之所以有着这样的一个称号,是因为在他的地域当中,人种的数量是非常多的,高达五种,而且各种肤色的都有,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也是因为印度一直受到了很多外来侵略,才形成了这种局面。
三、外来侵略每一个国家,每一个种族都曾经遭受过外来侵略,印度因为他们的经济一直都比较落后,所以他们的生产力,包括军事实力都是非常低的,就相当于是一个软柿子,会受到很多外来种族的强势入侵,印度对于这些种族也是没有什么办法的,所以这些种族就在印度定居了下来,并且开始繁衍生息,最终就形成了种族大熔炉的局面,也就有了世界人种博物馆这样的一个称号。
7. 印度总共有几个王朝
共经历了五个王朝。分别是:孔雀王朝、笈多王朝、伽色尼王朝、德里苏丹王朝、莫卧尔王朝。
1、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 (Mauryan Dynasty)(约公元前324年-约前187年)是古印度摩揭陀国著名的奴隶制王朝,因其创建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
月护王赶走了希腊人在旁遮普的残余力量,逐渐征服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区。月护王在位后期击退了塞琉古帝国的入侵,并获得对阿富汗的统治权。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统治时期疆域广阔,政权强大,佛教兴盛并开始向外传播。
阿育王死后,他的儿子据地独立,原来在帝国内处于半独立状态的安度罗也在南部宣布独立。孔雀王朝在恒河流域继续维持统治约50年。
约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末王被大臣普沙密多罗·巽伽所杀,孔雀帝国正式结束,该王朝是第一个基本统一印度的政权。
2、笈多王朝
笈多王朝(Gupta Dynasty,约320年~约540年)是中世纪统一印度的第一个封建王朝。疆域包括印度北部、中部及西部部分地区。首都为华氏城(今巴特那)。
公元4世纪初,北印度小国林立,摩揭陀国王旃陀罗笈多一世据华氏城建立笈多王朝。沙摩陀罗笈多采取武力征服政策,统一了北印度。此外,海陆并进南下征服奥里萨、德干高原东部。旃陀罗笈多二世(超日王)时期北印度尽入笈多王朝版图,笈多王朝至此达到鼎盛时期。
佛陀笈多以后(约500年)发生经济危机。嚈哒托拉马纳和米西拉库拉卷土重来,吞并笈多王朝大部分领土,严重破坏北印度政治经济文化,促使其瓦解为许多封建小国,北印度再度处于政治分裂局面,笈多王朝灭亡。
笈多王朝是中世纪印度的黄金时代笈多王朝时期,大乘佛教盛行,印度教兴起。信仰毗湿奴、湿婆和梵天等三大主神的三大教派广泛流行。
笈多诸王虽都信奉印度教,但为缓和民族及教派之间的矛盾,采取宗教兼容政策,放任各派宗教自由发展。大乘佛教中心那烂陀寺,成为印度中世纪前期的宗教和学术文化中心。
笈多时期农业生产有了相当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表现在炼铁、棉纺织业和造船上。对外贸易比较活跃。另外,在梵文文学、绘画、雕刻、建筑艺术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3、伽色尼王朝(Ghaznavid Dynasty,a1-Ghaznawiyun,962~1186)是由中亚突厥人建立,统治中亚南部、伊朗高原东部、阿富汗、印度河流域等地伊斯兰王朝,又称“哥疾宁王朝”,“伽兹尼王朝”。
极盛时期为中亚帝国,占据着伊朗大部,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部分地区,阿富汗,巴基斯坦与印度北部。
中亚萨曼王朝的突厥族奴隶(专指宫廷近侍奴隶和禁卫军奴隶)出身的将领阿勒普特勤占领加兹尼,其子萨布克蒂金建立加兹尼王朝。其因首都在伽色尼(又译鹤悉那、哥疾宁、加兹尼,今阿富汗东南部的加兹尼)而得名。但名义上仍承认萨曼王朝的宗主权,直至999年。
伽色尼王朝仿效萨曼王朝的各项制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由中央垂直管理各个地方。不过地方封疆大吏手握军政大权,对中央威权构成威胁,同时一些边远、偏僻地区由各个藩属、附属国、游牧部落头人等代理统治。
4、德里苏丹王朝
12世纪时,阿富汗的古尔王朝(1152-1206年)从1175年开始不断入侵印度。1206年,古尔王朝的苏丹穆罕默德遇刺身死,其国家分裂。
而统治印度的总督(穆罕默德的一位部将,名叫顾特布-乌德-丁·艾贝克)以德里为中心独立为苏丹,故称德里苏丹国家,北印度从此开始了德里苏丹王朝。
5、莫卧儿帝国
莫卧儿帝国(波斯语:شاهان گورکانی Shāhān-e Gūrkānī;乌尔都语:مغلیہ سلطنت;英文:Mughal Empire,1526年-1857年),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在印度建立的封建专制王朝。
在帝国的全盛时期,领土几乎囊括整个南亚次大陆以及阿富汗等地。莫卧儿帝国上层建筑是穆斯林,而基础则是印度教,波斯语是宫廷、公众事务、外交、文学和上流社会的语言。
帖木儿帝国崩溃后,其皇室后裔巴布尔率军入侵南亚次大陆建立莫卧儿帝国,帝国在其子胡马雍时期曾一度衰落,后在第三代皇帝阿克巴时期进入全盛时期,这一时期莫卧儿帝国内部实行文化融合和宗教宽容政策,但这一政策在第四代皇帝贾汗吉尔时期因叛乱而被抛弃。
到了第五代皇帝沙贾汗时,莫卧儿帝国空前强大,但由于沙贾汗大兴土木和赋税繁重而发生内部纠纷,1657年沙贾汗被其子奥朗则布推翻。奥朗则布时期的莫卧儿帝国领土达到最庞大的时候,但沙贾汗时期遗留下来的一系列问题导致莫卧儿帝国衰落。
莫卧儿帝国衰落后,大英帝国、法兰西殖民帝国、荷兰殖民帝国和葡萄牙殖民帝国等殖民帝国在印度争夺殖民地,最终英国胜利,使莫卧儿皇帝成为傀儡。1858年,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被授予印度女皇称号,成立英属印度,莫卧儿王朝灭亡。
8. “英国国家博物馆,综合性博物馆,历史文物,埃及,希腊,印度,罗马,日本”用英文怎么讲谢谢
British National Museum, comprehensive museum, historical relics, Egypt, Greece, India, Rome, Japan
英国国家博物馆,综合性博物馆,历史文物,埃及,希腊,印度,回罗马,日本。
希望可以答帮到你。
如果满意请采纳或好评。
9. 大英博物馆现有的古印度文物有哪些``(最好带图片)
古代埃及,Ancient Egypt 埃及一词系由古希腊语演变而来,起源于古埃及孟斐斯城的埃及语名Hikuptah(意为普塔神灵之宫)。埃及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远古时代 大约在一、二万年前,由于气候发生重大变化,北非大部分地区变成不毛之地,人们逐渐聚集到尼罗河流域,依靠河水泛滥的平原和沼泽地,过着渔猎采集生活。约公元前18000年,由于弓箭的使用,埃及进入旧石器时代末期或中石器时代。公元前6000年以后,进入新石器时代和铜石并用时代。比较典型的铜石并用时代文化是拜达里文化、涅伽达文化Ⅰ(阿姆拉文化)和涅伽达文化Ⅱ(格尔塞文化)。涅伽达文化Ⅱ(约前3500~前3100)通常被看成是史前文化或前王朝文化的最后阶段,但实际上已进入了文明时代。社会已形成贵族与平民、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划分。希拉孔波利斯等地已发展成为具有城市公社性质的小邦,希腊人称之为诺姆,又译为州。
早王朝与古王国时代 古埃及编年史家曼内托(前3世纪),把埃及古代史分为31个王朝。第l、2王朝习惯上被称为早王朝时代(约前3100~前2686)。传说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成为第1王朝的第一位国王。
古埃及真正的统一是在古王国时代(第3~6王朝,约前2686~前2181)。这是古埃及史上农业、手工业、商业、建筑业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第一个伟大时代。随着各州的被兼并,形成了统一奴隶制国家,政权机构加强,确立了以官僚体制为基础的、君主独裁的专制统治。奴隶主专制君主被称为神之子或神的化身,不仅在今世,而且在来世也要维持其统治地位,因此他们生前就为自己建造地下世界的“永恒之宫”——金字塔。除专制君主外,奴隶主阶级还包括贵族官吏、神庙僧侣等。他们不仅占有奴隶,而且依靠国家政权压榨剥削农民、手工业者等自由民阶层,致使某些自由民变成国王、贵族和神庙的依附者。从第5王朝起,地方贵族和僧侣集团的势力逐渐加强。王室成员垄断国家要职(宰相)的特权已被日益发展起来的地方权贵所打破。中央与地方势力、专制政权与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导致古王国的崩溃。
世界最早的文明——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希腊语的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土地。)文明(又称两河文明)发源于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发拉底河(Euphrates)之间的流域——苏美尔(Sumer)地区(中下游地区)。美索不达亚是古巴比伦(Babylon)的所在,在今伊拉克(Iraq)共和国境内。
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250年是两河文明的鼎盛时期,《旧约全书》称其为"希纳国"(Land of Shinar)。两河沿岸因河水泛滥而积淀成肥沃土壤,史称"肥沃的新月地带"(南美的那个和"金三角"齐名的地区堪称"罪恶的新月地带")。由于两河不象尼罗河一样是定期泛滥的,所以确定时间就必须靠观测天象。住在下游的苏美人发明了太阴历,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作为计时标准,把一年划分为12个月,共354天,并发明闰月,放置与太阳历相差的11天。把一小时分成60分,以7天为一星期。还会分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解一元二次方程,发明了10进位法和16进位法。他们把圆分为360度,并知道π近似于3。甚至会计算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及一些锥体的体积。
4000BC,苏美人最早发明了表意和指意符号的象形文字,因为这种文字大多刻在砖、石或黑色的玄武岩。泥板上,"起笔重而印痕较深",成尖劈形,形似木楔,所以被称为楔形文字。
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Hanging Gardens)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这座花园传说是当时的国王为公主而建的。
之后的尼罗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是在两河文明的促进下发展起来的。希腊人从那里学到了数学、物理学和哲学;犹太人从那里学到了神学,并将它传播于世;阿拉伯人从那里学到了建筑学,并以此教化了整个中世纪野蛮的欧洲。
大约在2000BC,阿摩利人建立了以巴比伦城为首都的巴比伦王国。1792BC,汉谟拉比(Hammurabi)即位,征服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并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但不是最早的,最早的叫《乌尔纳木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共有282条,刻在一块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
689BC,巴比伦王国被亚述所灭。605BC新巴比伦王国灭掉了亚述。后来,神庙祭师集团当权,终于在538BC,被位于伊朗高原的波斯所灭。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便告结束。
印度是我国的紧邻,但由于连绵高耸的喜马拉雅雪山的阻隔,我们对于这位邻居的情况又知之甚少,"去西天取经"在中国人的耳朵里成了艰难的代名词,和古代埃及的尼罗河、两河流域以及中国的黄河、长江一样,印度河、恒河同样酝酿了光耀人寰、彪炳史籍的古代文化。古埃及、巴比伦、中国、印度同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在距今五十万年以前,印度次大陆就已有了远古先民,他们同样是刀耕火种、渔猎采集,在此一代代地繁衍生息。到了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印度境内遍布了居民点,人们已开始从事农业,驯养家畜,制造精美的生活用具。这一切,为一个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的诞生提供了沃土。在南亚次大陆,有一个头枕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脚濯浩瀚的印度洋,恢恢然陈躺,又生机无限的古老国度。这就是被人称作"月亮之国"的印度,因其国土形状宛若牛首,也有人称之为"牛颅之国"。
神游文明古国--印度 圣诗般的纯美曲调
恒河,从喜马拉雅山起步,走过一个被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和印度洋环抱的亚洲半岛,滋润了这一方土地,也孕育了一片光辉灿烂的文明,成为一个国度的“圣河”。而这个幸运的国度就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
圣诗般的纯美曲调
印度是一个文化的大熔炉。这个国家独特的历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从远古到现代、从西方到东方、从亚洲到欧洲等多种文化潮流。再加上它是一个由五大民族构成的国家,本身就像一个大大的文化博物馆。首都新德里西岸的孟买是文化的中心,而加尔各答则每天都有关于文化的新闻,多元化的音乐、舞蹈、舞剧和笑剧都令游人眼花缭乱,乐而忘返。
在喧闹的大城市生活久了,人们都向往返璞归真。而印度传统音乐的基础正是“自然”。它歌颂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四季的旋律都在传统曲调“拉格”中得到体现——传说古人从森林里小鸟的鸣叫和树枝燃烧的声音获得灵感而创造了第一首“拉格”。至于歌曲的内容,则源于北印度的宗教仪式。时至今日,传统歌曲依然保留了古代的发音,歌者音质纯净,令歌曲保持一种简洁、纯美的圣诗感觉。即使你听不懂歌词,也能体会到自然的神圣与平和。
印度最古老的舞蹈之一——Natyam,在印度语中的意思是“舞蹈的艺术”。它除了强调舞蹈的节奏感,还十分强调伴奏音乐必须悦耳动听,由庄重的诗歌和风格纯朴的音乐组成。这本是用于祭祀的舞蹈,能充分体现舞者情感,最初由神庙舞女在庙宇里表演。这一舞蹈的动作关键在于保持上身的挺直,腿部半弯,双膝分开,而双脚则要像一把半开的扇。虽然有严格的动作规范,但其实每一个演员的表演都是不一样的,而且大多数时候表演都是即兴的,因此每一支Natyam的个人风格都十分强烈。
现在,这种传统的舞蹈在一股复古的潮流中再度兴起。不过,古时候的Natyam一般是独舞,而现在群舞更为流行。一群身段婀娜、身穿艳丽传统服装的舞女,在动听的音乐中如仙子般翩然起舞,效果比独舞更胜一筹。时至今日,Natyam更发展成一套讲究技术的艺术体系.
泥炉碳火烹调的美食
印度的咖喱闻名世界,很多人都以为米饭和咖喱是印度的主要食品和调味料。但实际上,在印度只有一部分地方是以米饭为主食,而咖喱对于大部分印度人来说更是一种陌生的调味料。
其实,没有统一风格才是印度菜的最大特色。而且不仅印度各城市之间的饮食习惯有很大不同,就连每家人都有明显的饮食风格。但总的来说,鸡、鱼和羊肉是最普遍的。肉汁是印度的主要酱料,在整个印度都十分流行。当然,每个地方的肉汁都有其明显的地方特色。而在印度的厨房里,只有新鲜的青辣椒和晒干的红辣椒是辣的。所以不喜欢辣的游客不用担心不能吃到正宗的印度美食。
对于游客来说,印度最著名的传统菜色起源于印度王室。炖肉、酱料和米饭分别是三种不同烹调风格的基础。但王室食品毕竟只能在专门餐馆和大酒店吃得上,老百姓对它也并不“感冒”。在当地,很多受追捧的印度菜都是很家常的,例如用未发酵的燕麦面包,涂上以煤火煮上整整一夜而成的青芥末,如此简单的冬天小吃,无论是农夫还是城市人都把它视为至爱。而在南部城市,地道的脆薄饼和蒸米糕都很出名。至于在沿海的一些地区,除了有螃蟹、龙虾、虎虾和贝类等海鲜餐外,清香的椰子也是最常用的食材。
泥炉碳火烹调法是印度特有的烹饪方式。它对时间的掌握非常讲究。当炉温达到600摄氏度后,烹饪相差一两分钟,甚至一两秒钟,都影响着烹饪的成败。而用这种方法烹饪的肉是不用油的,吃的时候再蘸上酸奶酪。当食物还没上桌,那吱吱作响的碳火声,还有悠悠飘出的香味,都已经令你食指大动。
此外,在印度的多个地方,都喜欢用一种叫“thali”的大浅盘盛载食物。在用“thali”进餐时,应该入乡随俗地慢慢品尝,狼吞虎咽只会让当地人笑话。
天竺之魂——印度古国青铜雕像展
古代印度是神话之邦,宗教、哲学异常发达。因此印度古代的青铜造像往往是神话的象征、宗教的偶像和哲学的隐喻,融铸着诸神之灵。印度青铜造像的传统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2500——1500年印度河时代的青铜小雕像《舞女》。公元前9——6世纪相继兴起的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前身)、佛教、和耆那教,为古代印度艺术包括青铜造像提供了永恒的主题。印度中世纪(公元7——13世纪),印度青铜造像达到鼎盛时期。
10. 世界著名的五大博物馆是
世界五大博物馆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法国的卢浮宫、英国的大不列颠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俄罗斯的埃米塔什博物馆(冬宫)、中国的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五大博物馆。其中前四个是世界公认的具有世界性文物收藏的博物馆。
卢浮宫
这个举世闻名的艺术宫殿始建于12世纪末,是当时法国王室的城堡,被充当为国库及档案馆。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扩建和修缮逐渐成为一个具有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金碧辉煌的王宫。从16世纪起,弗朗索瓦一世开始大规模的收藏各种艺术品,以后各代皇帝延续了这个传统,充实了卢浮宫的收藏。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博物馆。如今博物馆收藏的艺术品已达40万件,其中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和古希腊罗马等7个门类。1981年,法国政府这座精美的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从此卢浮宫成了专业博物馆。其艺术藏品种类之丰富,档次之高堪称世界一流。其中最重要的镇宫三宝是世人皆知的:《米洛的维纳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迄今为止,卢浮宫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卢浮宫正门入口处有一个透明金字塔建筑,它的设计者就是著名的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
大不列颠博物馆
大不列颠博物馆,即大英博物馆始建于 1823年。她的展览馆里保存着最能代表英国艺术和文学的珍品,有很多极珍贵的文件与手稿,如英国大宪章的原稿、莎士比亚手稿真迹等等;有埃及、西亚、东方、希腊、罗马和英国的历史文物;有英国历代的“战利品”,如小巧的埃及狮身人面像、从雅典女神殿取来的爱尔琴大理石等等;此外还收集了中国、印度等历史悠久国家的民俗资料、美术品及出土文物。在中国展室可看到许多中国古玩字画,这些器物多是英法联军、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掠夺的。其东方艺术馆的藏品绝大多数是中国文物,达两万多件。其中有六千多年前的半坡村红陶碗,新石器时代的玉刀、玉斧,商周的青铜器,秦汉以降直至明清各个时期的瓷器、玉器、漆器、绘画、雕塑等等,乃至博物馆后门的两座大石狮,都是中国艺术品。这里还藏有斯坦因从敦煌藏经洞掠夺的大量佛画。其馆藏最著名的中国名画是传为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所作《女史箴图》。这是一卷流传有绪的著名巨迹,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此件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劫往英国的。
其图书馆以丰富的馆藏闻名于世,英国的每种书在此都有保存,事实上,国家所有的出版发行物你都能在此找到。此外不乏各国珍贵的版本和极具价值的文献手稿。这个图书馆是最佳学问天地,马克思的《资本论》即在此完成。大英图书馆的藏书中,中国古籍达六万多种,内有中国波罗蜜佛经的最早版本,《永乐大典》45卷,中国历代宫廷档案、竹简、刻本等,还有敦煌写本一万余件。
大英博物馆目前分为10个分馆:古近东馆、硬币和纪念币馆、埃及馆、民族馆、希腊和罗马馆、日本馆、中世纪及近代欧洲馆、东方馆、史前及早期欧洲、版画和素描馆以及西亚馆。
大都会博物馆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是美国最大的博物馆,建于1870年,整个博物馆是一幢大厦,占地8公顷,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的1/9,但展出面积很大,不下24公顷,反而是故宫博物院的两倍。大都会博物馆号称是西半球最大的博物馆,仅画廊就有200多个,藏有300多万件各类文物和艺术品。内容却丰富多彩,体现了资金足、气派大的美国风格。
移置在馆内专建的大厅中巨型玻璃罩里的完整的公元前15年的埃及神殿,它的总重量为800吨,据说拆的时候为了确保原貌,还给每块砖上都打了标号,令人叹为观止,可谓镇馆之宝。服饰馆也堪称世界之最,收集了4个世纪以来五大洲的各民族服装1.5万件。我国的苏州园林,1981年9月才由我国苏州能工巧匠建成的明轩也被仿建在博物馆的主楼二层的北厅之中,这可能真是典型的“文化移植”了,十分吸引观众,为了避免拥挤,规定了专门路线入园,由定时电梯控制人数。园中飞檐、雕梁、鱼池、凉亭,室内对联、掸瓶、八仙桌、太师椅一应俱全。除明轩外,还按时间和国别布置了英国、法国和西班牙从14至18世纪的室内陈设。尽管都是一样的富丽堂皇,但法国式的画顶、英国式的壁炉和西班牙式的家具还是刻上了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的烙印。博物馆内还收藏了大量来自中国的文物和艺术品,特别是一些佛像和壁画,游客在馆内还可以欣赏到一些珍贵的中国古代绘画,例如唐代韩干的《照夜白图》。
埃米塔什博物馆
埃米塔什博物馆即冬宫,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该宫由著名的建筑师拉斯特雷利设计。最早是叶卡特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博物馆。1764年,叶卡特琳娜二世从柏林购进伦勃朗、鲁本斯等人的250幅绘画存放在冬宫的埃米塔什(法语,意为“隐宫”),该馆由此而得名。
冬宫初建于1754至1762年间,1837年被大火焚毁,1838至1839年间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再次遭到破坏,战后被精心修复。宫殿共有三层,长约230米,宽140米,高22米,成封闭式长方形,占地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4.6万平方米。冬宫的四面各具特色,但内部设计和装饰风格则严格统一。四角形的建筑宫殿里面有内院,三个方向分别朝向皇宫广场、海军指挥部、涅瓦河,第四面连接小埃尔米塔日宫殿。面向冬宫广场的一面,中央稍突出,有三道拱形铁门,入口处有阿特拉斯巨神群像。冬宫四周有两排柱廊,雄伟壮观。宫殿装饰华丽,许多大厅用俄国宝石——孔雀石,碧玉,玛瑙制品装饰,如孔雀大厅就用了2吨孔雀石,拼花地板用了9重贵重木材。埃米塔什是圣彼得堡最大的、最有特色的巴洛克风格建筑物。其完整性与华丽程度都令人印象深刻,装潢丰富,窗上饰框及浮雕装饰给人以力量,圆柱有规律的排列,墙表面由白色、绿色相间配合,使长长的外观形形色色,生动起来。1917年2月前,冬宫一直是沙皇的宫邸,后来被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占据。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起义群众攻下了冬宫。十月革命后,将原来官廷房舍和整个冬宫拨给艾尔米塔什,1922年正式建立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成为博物馆的一部分。1946年冬宫表面涂成起初的蓝宝石颜色。博物馆现包括五座建筑物:冬宫、埃米塔什、旧埃米塔什、埃米塔什剧院、新埃米塔什。目前,博物馆共分八个部分:原始文化部、古希腊、罗马部、东方民族文化部、俄罗斯文化史部、古钱币部、西欧艺术部、从事导游工作的科学教育部和作品修复部。8个部共有藏品270余万件,包括史前文化和埃及艺术收藏品以及大量意大利、西班牙、德国、英国、俄国、比利时、荷兰和法国的油画及雕刻。其中有1.5万幅绘画,1.2万件雕塑,60万幅线条画作品,100万块硬币和证章,22.4万件古代家具、瓷器、金银制品、宝石与象牙工艺品等。这些工艺品分别陈列在350多个展厅中,如毕加索立体画展厅,意、法画家展厅,俄国历代服装展厅等。所有展厅各具特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彼得大帝展厅,这里陈列有大量的彼得大帝生前用品,其中许多是他亲手制造的。展厅中的一个玻璃柜中有一尊彼得大帝的腊坐像,头发是彼得大帝本人的真发。肖像旁立有一木杆,木杆上端两米多的地方刻有一道线,以示彼得大帝身高超过两米。同中国故宫一样,该馆藏品异常丰富,因此参观者如果想要走遍所有全部展厅,恐怕花上一个月的时间都不够。
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这座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逊帝溥仪被逐出宫禁。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
紫禁城,四面环有高10m的城墙和宽52m的护城河,城南北长961m,东西宽753m,占地面积达780,000㎡。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南半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称为“前朝”。北半部则以乾清、交泰、坤宁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称为“后寝”。 前后两部分宫殿建筑总面积达163,000㎡。整组宫殿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经初步清点,清代宫廷遗留下来的文物,据1925年公开出版的二十八册《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报告》一书所载,计有一百一十七万余件,可谓金翠珠玉,奇珍异宝,天下财富,尽聚于此。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图书典籍、文献档案。为此故宫博物院下设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分别组织人力继续对文物进行整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夕,为了保护故宫文物不至遭战火毁灭或被日本帝国主义掠夺,故宫博物院决定采取文物避敌南迁之策。从1933年2月至5月,宫内重要文物被装成13,427箱又64包,分五批先运抵上海,后又运至南京。遂于南京建立文物库房,并成立了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1937年,南迁文物又沿三路辗转迁徙至四川,分 别存于四川省的巴县、峨嵋和乐山。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三处文物复集中于重庆,于1947年运回南京。自1948年底至1949年初,南京国民党政府从南京库房中挑选出2,972箱文物运往台湾,后于台北市士林外双溪建立新馆,公开对外展出。余下的大批文物,在1949年以后陆续运回故宫博物院一万余箱,但至今还有2,221箱仍封存于南京库房。近十几年来,故宫博物院平均每年接待中外观众600-800万人次,而且,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观众的人数有增无减,人们对紫禁城的兴趣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