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历史上有吕蒙白衣渡江这事吗具体怎么样的
白衣渡江是一次三国史上最成功最经典的偷袭战之一。这是吕蒙和陆逊共版同策划的针对当时最负盛名的大权将关羽的一次大阴谋。
先是吕蒙抱病,推荐陆逊接手军队事务。陆逊以其年少,关羽必不防备,加上托书示弱,关羽为人骄横,自然落到了这个圈套之中。接着,关羽将荆州守军调网前线攻曹。吕蒙率江东军士白衣渡江,奇袭荆州,取得成功。
前线的关羽又被曹仁、徐晃等曹将打个大败。在重夺荆州无望之下,关羽只得率领余下残兵退守麦城。最终因弹尽粮绝,被俘被杀。
❷ 白衣渡江指的是历史上哪个事件
名将吕蒙以治病为名,被调回吴都建业(今南京市),而代之以毫无名望的书生陆逊,使关版羽放松了对东权吴的戒心。陆逊到任后,使用孙子“卑而骄之”的计谋,写信给关羽,极尽恭维之能事,称赞关羽樊城一战,功勋卓著,足以流芳百世,又说自己如何羡慕,颇以与关羽这样德高望重的将军为邻为荣云云。关羽看到陆逊的书信后,果然“意大安,无复所嫌”,接着便把后方预备队调往前线,助攻樊城,放松了对东吴的戒备。
孙权见骄敌之计得售,于是便令吕蒙率军西上,偷袭荆州。为达成战役的突然性,吕蒙将全部精兵藏于大船之中,命士卒穿上商人穿的衣服(平民百姓不能穿彩衣,故有白衣渡江之说)摇橹,昼夜兼程,溯江而上。
❸ 三国演义中“白衣渡江”是讲什么
白衣渡江是一次三国史上最成功最经典的偷袭战之一。
这是吕蒙策划,由吕蒙与陆逊共同实施的针对当时最负盛名的大将关羽的一次大阴谋。先是吕蒙抱病,推荐陆逊接手军队事务。陆逊以其年少,关羽必不防备,加上托书示弱,关羽为人骄横,自然落到了这个圈套之中。最后关羽在重夺荆州无望之下,只得率领余下残兵退守麦城,最终因弹尽粮绝,被俘被杀。
历史背景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曹操被关羽打得喘不过气来,一面尽全力阻挡关羽, 白衣渡江一面派人“许(诺)割江南以封(孙)权”,叫孙权起兵袭击关羽的后方来减轻曹魏的压力。
东吴集团中的有识之士,一直都有关于全占荆州的主张。甘宁:“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鲁肃:“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之前因为“联刘抗曹”的重要性大于了荆州的重要性,江东以鲁肃为代表的联盟派一直攻打荆州的没有动静,而此时关羽攻打襄阳、樊城,进展颇为顺利,若置之不顾,刘备实力大增,足以和曹操抗衡,而东吴沦为最弱势的一方。关羽的威胁更大,他占据着长江的中上游,顺江而下来吞并吴国是十分容易的事。“联刘抗曹”的重要性已经小于了荆州的重要性。
事件经过
吕蒙秘密向孙权建议,说如果现在命令征虏将军孙皎守南郡,潘璋驻守白帝,蒋钦率领流动部队一万人沿长江上下活动,哪里出现敌人,就在哪里消灭,而吕蒙本人在上游据守襄阳,这样,“何忧于操?何赖于羽?”还说:关羽为人自负、实力雄厚,对我们并不是真心相待。现在关羽之所以未立即向东进攻我们,是因为您圣贤英明,我和其他将领们还没死。如今,不在我们强壮时解除这一后患,一旦我们都死去,那时再欲和他较量是一定会失败的。孙权仔细考虑了一下,决定攻打荆州。
吕蒙来到陆口,发现关羽虽然去征讨樊城,却留下很多军队防守,急促之间也不能有什么新的突破。吕蒙就对孙权建议,说要用一个还没有什么知名度的人来接替自己,让关羽不再担心东吴而放松戒备,并且推荐了陆逊,说他“才堪负重,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
孙权同意了吕蒙的建议,而陆逊一到陆口就写信给关羽,全方位地歌颂了关羽的功德(称其功美),同时一再地表示自己很年轻,没有经验,愿意再为两方的和平友好继续努力,并且还希望关羽能够多多关心和支持自己(为尽忠自托之意)。关羽果然上当,对东吴不再存有戒心(羽意大安,无复所嫌),便逐渐把东线的军队北调赶赴樊城前线。
得到消息的吕蒙来到浔阳,把精锐士卒都埋伏在船舱里。在甲板上摇橹、扬帆的船工一律穿上普通衣服而不带甲胄(使白衣摇橹),把自己装扮成商人(作商贾人服),沿着长江向江陵进发,沿途关羽的巡哨都没有引起警觉,反而所有的岗哨包括站岗的军士都被“尽收缚之”。由此可见,关羽对吕蒙如此巨大的军事行动竟一无所知。
等关羽得到消息已经太晚了,最终关羽败走麦城。[1]
❹ 白衣渡江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啊
吕蒙
吕蒙秘密向孙权建议,说如果现在命令征虏将军孙皎守南郡,潘璋驻守白帝,蒋钦率领流动部队一万人沿长江上下活动,哪里出现敌人,就在哪里消灭,而吕蒙本人在上游据守襄阳,这样,“何忧于操?何赖于羽?”还说:关羽为人自负、实力雄厚,对我们并不是真心相待。现在关羽之所以未立即向东进攻我们,是因为您圣贤英明,我和其他将领们还没死。如今,不在我们强壮时解除这一后患,一旦我们都死去,那时再欲和他较量是一定会失败的。孙权仔细考虑了一下,决定攻打荆州。
吕蒙来到陆口,发现关羽虽然去征讨樊城,却留下很多军队防守,急促之间也不能有什么新的突破。吕蒙就对孙权建议,说要用一个还没有什么知名度的人来接替自己,让关羽不再担心东吴而放松戒备,并且推荐了陆逊,说他“才堪负重,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 孙权同意了吕蒙的建议,而陆逊一到陆口就写信给关羽,全方位地歌颂了关羽的功德(称其功美),同时一再地表示自己很年轻,没有经验,愿意再为两方的和平友好继续努力,并且还希望关羽能够多多关心和支持自己(为尽忠自托之意)。关羽果然上当,对东吴不再存有戒心(羽意大安,无复所嫌),便逐渐把东线的军队北调赶赴樊城前线。
得到消息的吕蒙来到浔阳,把精锐士卒都埋伏在船舱里。在甲板上摇橹、扬帆的船工一律穿上普通衣服而不带甲胄(使白衣摇橹),把自己装扮成商人(作商贾人服),沿着长江向江陵进发,沿途关羽的巡哨都没有引起警觉,反而所有的岗哨包括站岗的军士都被“尽收缚之”。由此可见,关羽对吕蒙如此巨大的军事行动竟一无所知。
等关羽得到消息已经太晚了,最终关羽败走麦城。
❺ 吕子明为何白衣渡江
1、首先就是迷信军事力量,不重视政治修为,因此,他养军甚多,谋臣以为过分,而他表示这个军队,自保固然不需要这样多,取天下还少呢。其实,孙氏政权终其一世,问题都不在军队多寡,而在内政。大族政治,山越问题,东吴是三国中政治上建树最为有限的一个政权。
2、其次就是割据思想。这就体现在他认为取天下就是取地盘。换句话说,缺乏对全局的认识。孙策认为他不适合争雄天下,只擅长守护江东,便是这个含义。正因为如 此,他才对鲁肃的借荆州逐渐产生了反感,因为他借出的江陵,是自己明明可以握在手中的富庶之地,却交给了刘备。打不下合肥,东吴要扩张领土,那就只有西进 取江陵了。
3、孙权取江陵,带有很大的图一城一地得失的色彩。夺取江陵,给东吴带来的危害相当大。拿到荆州,孙权有了青徐和荆州两个出击点。问题是当时吴弱魏强,吴北伐 的威胁大大小于魏南征的威胁,因此多了一个接触点,为吴国带来的更是防守压力。
吴国因此以头号大将陆逊镇守荆州,阻挡襄阳的威胁。东吴的军事力量化为青徐 和荆州两大集团,力分则弱,魏国则无需战略调整,吴国正面的魏国军事压力就倍增。
限于实力,东吴荆州一线,自保尚且不足,根本无法和青徐方向发挥“两个拳头打人”的威力。从历史上看,从此吴国再也无法恢复在长江一线的战略主动权,陷入了和魏国消耗战的泥潭,而这种对峙和消耗,对于较弱的吴国显然是不利的。
(5)白衣渡江与哪个历史事件扩展阅读:
历史背景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曹操被关羽打得喘不过气来,一面尽全力阻挡关羽,一面派人“许(诺)割江南以封(孙)权”求和(当时曹孙刘均未称帝,封孙权是以汉的名义。这在当时大环境下名义上没有问题,因此孙权受降论不成立。”,游说孙权起兵袭击关羽的后方来减轻曹军的压力。
东吴集团中的有识之士,一直都有关于全占荆州的主张。甘宁:“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鲁肃:“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之前因为“联刘抗曹”的重要性大于了荆州的重要性,江东以鲁肃为代表的联盟派一直攻打荆州的没有动静,而此时关羽攻打襄阳、樊城,进展颇为顺利,若置之不顾,刘备实力大增,足以和曹操抗衡,而东吴沦为最弱势的一方。关羽的威胁更大,他占据着长江的中上游,顺江而下来吞并吴国是十分容易的事。“联刘抗曹”的重要性已经小于了荆州的重要性。
❻ 白衣渡江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吕蒙,三国时期东吴著名将领,与周瑜、鲁肃、陆逊称为东吴四英将。
❼ 败走麦城.赤壁之战.白衣渡江和孙权劝学的历史时间顺序
败走麦城:
是汉建安二十四年,蜀汉将关羽在败走麦城时为吴将截获,被斩于临沮的专故事。(属公元219年)
赤壁之战:
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公元208年)
白衣渡江:
这是吕蒙策划,由吕蒙与陆逊共同实施的针对当时最负盛名的大将关羽的一次大阴谋。并导致关羽败走麦城。(公元219年)
孙权劝学:
讲述了三国东吴名将吕蒙听从其主孙权的劝告而读书学习的历史故事。但是这个事件的确切时间不详。但在建安十五年(210),周瑜病死,鲁肃接任。鲁肃到陆口,途经吕蒙驻地。发现吕蒙的才能,才说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之话,所以这个事件应该在210年之前,而建安十三年(208)十月,吕蒙还跟随周瑜、程普等人在赤壁大破曹操,曹操引军北归,留曹仁等驻守江陵(今湖北荆州)。所以可以肯定,劝学这个事件发生在208年之后到210年这段时间内。
所以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赤壁之战(208年)
2,孙权劝学(208-210年)
3,白衣渡江(219年)
4,败走麦城(219年)
❽ 吕蒙白衣渡江的典故
白衣渡江江陵一战,吕蒙采取伪装偷渡的奇袭战法,又攻心为上,兵不血刃,夺取江陵,堪称独具特色的偷渡破袭战例,在中国战争史上写下了传奇的一笔,史称“白衣渡江”。这次奇袭战是战略战术上的一次胜利,自古南方立国者,皆以长江为天险,而荆州居于长江上游,顺流直下即可攻吴,对于东吴来说荆州不得,如芒刺在背,无法立国,荆州落入东吴之手,则日后进可攻退可守。在此之前,蜀国士气大盛,刘备的汉中胜利,关羽的水淹七军,都极大的鼓舞了光复汉朝的心理。而吴国要是没有行动的话,蜀国、魏国的虎视眈眈势必都将带来吴国的灭亡。吕蒙杀了关羽,打击了蜀汉的士气,从此真正实现三国鼎立。而后刘备的夷陵之败,更是使得蜀国实力大减。吕蒙的白衣渡江,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长江上游的蜀国对于吴国的巨大威胁,并且获得了东吴全据长江对抗中原的要地,荆州。而后东吴在君主昏庸、蜀汉灭亡的情况下仍然独自对抗强大的西晋十余年,与吕蒙夺回荆州都密不可分。虽然此战吴蜀联盟出现裂痕,然蜀汉欲独抗曹魏,无异于以卵击石,终将联合东吴。后来诸葛亮掌权即派邓芝前去修善关系,联合东吴,共抗曹魏,就可知,夺荆州之举并未破坏东吴立足之本,站定了脚跟的同时取得向中原进发的资本,实乃上策。东吴集团中的有识之士,一直都有关于全占荆州的主张。甘宁:“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鲁肃:“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但是吕蒙也说过:“若不据荆州之要地奋起而为,只观天下之变,以后我们这些老将都老了,死了,东吴的功业如何能守住,如何去谈统一中国,成就大业?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曹操被关羽打得喘不过气来,一面尽全力阻挡关羽,一面派人“许(诺)割江南以封(孙)权”,叫孙权起兵袭击关羽的后方来减轻曹魏的压力。吕蒙秘密向孙权建议,说如果现在命令征虏将军孙皎守南郡,潘璋驻守白帝,蒋钦率领流动部队一万人沿长江上下活动,哪里出现敌人,就在哪里消灭,而吕蒙本人在上游据守襄阳,这样,“何忧于操?何赖于羽?”还说:关羽为人自负、实力雄厚,对我们并不是真心相待。现在关羽之所以未立即向东进攻我们,是因为您圣贤英明,我和其他将领们还没死。如今,不在我们强壮时解除这一后患,一旦我们都死去,那时再欲和他较量是一定会失败的。孙权仔细考虑了一下,决定攻打荆州。吕蒙来到陆口,发现关羽虽然去征讨樊城,却留下很多军队防守,急促之间也不能有什么新的突破。吕蒙就对孙权建议,说要用一个还没有什么知名度的人来接替自己,让关羽不再担心东吴而放松戒备,并且推荐了陆逊,说他“才堪负重,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孙权同意了吕蒙的建议,而陆逊一到陆口就写信给关羽,全方位地歌颂了关羽的功德(称其功美),同时一再地表示自己很年轻,没有经验,愿意再为两方的和平友好继续努力,并且还希望关羽能够多多关心和支持自己(为尽忠自托之意)。关羽果然上当,对东吴不再存有戒心(羽意大安,无复所嫌),便逐渐把东线的军队北调赶赴樊城前线。得到消息的吕蒙来到浔阳,把精锐士卒都埋伏在船舱里。在甲板上摇橹、扬帆的船工一律穿上普通衣服而不带甲胄(使白衣摇橹),把自己装扮成商人(作商贾人服),沿着长江向江陵进发,沿途关羽的巡哨都没有引起警觉,反而所有的岗哨包括站岗的军士都被“尽收缚之”。由此可见,关羽对吕蒙如此巨大的军事行动竟一无所知。等关羽得到消息已经太晚了,最终关羽败走麦城。
❾ 三国演义吕蒙白衣渡江的简介
关羽知道吕蒙厉害,他虽然亲自率大军进攻樊城,但对在他背后的吕蒙这一头,可并没有放松防备,在蜀吴交界一带,布置得严严实实。
吕蒙本来经常有病。这一回,他就装作旧病发作,而且说是病得很厉害。孙权也正式发布命令,把吕蒙调回去休养。
另派了一个年青的陆逊去接替吕蒙。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樊城。关羽听到吕蒙病重,又听说陆逊是个年青的书生,心里暗暗高兴。
没过几天,陆逊从陆口特地派人拜见关羽,关羽接见使者,使者献上了书信和礼品。信中大意是说,听说将军在樊城水淹七军,俘获于禁,远远近近哪个不称赞将军的神威。这次曹操失败了,我们听得也高兴。我是个书生,很不称职。今后还得靠将军多多照顾呢!
关羽看了陆逊的书信,觉得陆逊态度谦虚、老实,也就放了心,把原来防备东吴的人马陆陆续续调到樊城那边去了。
陆逊把关羽人马调动的情况,随时报告给孙权和吕蒙。
这时候,关羽在樊城接受了于禁的投降兵十几万人,粮草供应发生了困难,就把东吴贮藏在湘关的粮食强占了。
孙权得知湘关的米被抢,就派吕蒙为大都督,命令他迅速袭击关羽的后方。
吕蒙到了寻阳(今湖北黄梅西南),把所有的战船都改装作商船,选了一批精锐的兵士躲在船舱里。船上摇橹的兵士扮作商人,一律穿上商人穿的白色衣服。就这样,一列又一列商船向北岸进发了。
到了北岸,蜀军守防的兵士一看都是穿白衣的商人,就允许他们把船停在江边。没想到一到晚上,船舱里的兵士一齐出来,偷偷摸进江边岗楼,把蜀军将士全部抓住,把岗楼占了。
吕蒙大军神不知鬼不觉地占领了北岸,进军公安。留守公安、江陵的蜀军将领本来对关羽很不满意,经吕蒙一劝降,都投降了。
白衣渡江是一次三国史上最成功最经典的偷袭战之一。这是吕蒙和陆逊共同策划的针对当时最负盛名的大将关羽的一次大阴谋。
先是吕蒙抱病,推荐陆逊接手军队事务。陆逊以其年少,关羽必不防备,加上托书示弱,关羽为人骄横,自然落到了这个圈套之中。接着,关羽将荆州守军调网前线攻曹。吕蒙率江东军士白衣渡江,奇袭荆州,取得成功。
前线的关羽又被曹仁、徐晃等曹将打个大败。在重夺荆州无望之下,关羽只得率领余下残兵退守麦城。最终因弹尽粮绝,被俘被杀。
还有,所谓“白衣”——是说未穿军装甲胄,身着便服的意思。否则一大帮人都穿着白衣服同时出现,能不引起民众乃至官员的注意和警惕么
❿ 吕蒙白衣渡江故事情节
白衣渡江,即江陵之战,又称奇袭荆州之战。是一次三国史上最成功最经典的奇袭战之一。这是吕蒙和孙权策划,由吕蒙与陆逊共同实施的针对当时最负盛名的大将关羽的一次大战。
先是吕蒙抱病,推荐陆逊接手军队事务。陆逊以其名声不显,关羽必不防备,加上托书示弱,关羽为人骄横,自然落到了这个圈套之中。最后关羽在重夺荆州无望之下,只得率领余下残兵退守麦城,最终因弹尽粮绝,被俘被杀。
吕蒙装病,由陆逊代守陆口。关羽得知了,不再防备江东,将荆州大部分兵马调走,吕蒙派士兵伪装成客商,骗过荆州守军,长驱直入,白衣渡江,兵不血刃,夺取了荆州。入城后吴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原任官吏,依旧留任,关羽及蜀军将士的家属也得善待,赢得民心。
荆州攻略孙吴满盘皆赢,即获得完整的长江防线,又以微小代价重创蜀汉的主力,保全成果,从而在三国中立国最久。
(10)白衣渡江与哪个历史事件扩展阅读:
1、历史背景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曹操被关羽打得喘不过气来,一面尽全力阻挡关羽,一面派人“许(诺)割江南以封(孙)权”求和(当时曹孙刘均未称帝,封孙权是以汉的名义。这在当时大环境下名义上没有问题,因此孙权受降论不成立。”,游说孙权起兵袭击关羽的后方来减轻曹军的压力。
东吴集团中的有识之士,一直都有关于全占荆州的主张。甘宁:“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鲁肃:“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之前因为“联刘抗曹”的重要性大于了荆州的重要性,江东以鲁肃为代表的联盟派一直攻打荆州的没有动静,而此时关羽攻打襄阳、樊城,进展颇为顺利,若置之不顾,刘备实力大增,足以和曹操抗衡,而东吴沦为最弱势的一方。
关羽的威胁更大,他占据着长江的中上游,顺江而下来吞并吴国是十分容易的事。“联刘抗曹”的重要性已经小于了荆州的重要性。
2、战前荆州局势
“关羽大意失荆州”已成俗语,大多数人认为关羽对吴军西进的判断是鲁莽的,是因为相信了吕蒙的“诈病”以及对陆逊的轻视而产生的错误判断。
但事实上关羽选择北伐的确是很好的时机。首先,白衣渡江并不是孙刘第一次交锋。在孙权军的意识里,荆州是刘备趁孙军主力牵制曹仁的时候窃取的。在赤壁之战中,孙家出力最大,而刘备获利最大。
战后在刘备和孙权的交涉中,也有明确得益州,还荆州的承诺。所以早在公元215年,吕蒙就曾经发动荆州讨返战。
这一战迅如闪电,鲁肃以一万人驻守益阳牵制了关羽主力的救援,吕蒙的两万兵马轻取长沙,桂阳,围零陵。最后又以攻心术诱降守将郝普。其实刘备亲率的援军也已在路上,孙权已将南三郡揽入囊中。
此后孙刘和谈,关羽与鲁肃各持单刀赴会。因刘备有“借约”在先,孙家诉求无可指责。会议结果双方以湘江为界,各领三郡瓜分荆州告终,孙权归还了已夺取的零陵郡。
这次会议的结果,是关羽放松警惕的原因之一。因为和谈刚刚进行,孙家应该在心理上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短期内应该不至于有太大的动作。
其次,在公元217年,曹军与孙家军爆发了一次大规模会战——“濡须会战”。此战自孙权亲征围合肥始,张辽又奋威逍遥津,几乎杀吴主。又被曹军反扑,吕蒙拒濡须坞相抗,再曹退军。前后一年多时间,双方各投入数万兵力,均有重大损失。
曹军东线因此失去援助襄阳的力量,才有其后汉水淹七军,几欲亡国的哀声。而孙权同样元气大伤,在保留长江沿线布防的情况下,是没有机动力量可以用来强夺荆州的。
公元218年,是汉之将末,政坛最为动荡的一年。先有耿纪,吉本(《三国演义》吉平原型)反曹。又有乌桓,鲜卑之乱。再到宛城侯音叛乱,直接触动襄阳后方。
公元219年,刘备称汉中王,举国士气高涨。关羽在各方如此形势之下,选择北伐原本无可厚非。
3、第二次吴蜀战争直接导火索
在《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中是这样记载白衣渡江起因的“羽尽擒禁等,人马数万,托以粮乏,擅取湘关米。权闻之,遂行。”
关羽水淹七军后,一是有些得意忘形,二是确实需要粮饷,就取了湘关的米。而孙权立即就发动了战争。很多人认为这个地方吴军存在小题大做,只是找了一个“小借口”发动战争。但这个问题小不小,就要看取的是哪里的粮。
所谓白衣渡江,渡的是湘江。前文提到了“单刀会”和谈,双方以湘江为界,湘关属桂阳,长沙以南,湘江以东,是当时和谈定义的东吴界。所以先渡江的,是关羽军,先打破和谈议约的,也是关羽军。这个时候湘江畔应该属于吴蜀两国最敏感地带,是碰不得的。
关羽这一次越界,如果东吴没有像样的动作回应,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外交上,都是说不通的。所以孙权才会立即发动战争,即便是在吕蒙的传记里,也非常明确的表明了,这个决策是来自孙权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