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一课 史前时期的人类
1、在非洲南部地区发现的南方古猿是今天人类已知的直系祖先。2、今天印度尼西亚境内出土的爪哇直立人化石,是最早发现的猿人化石。3、三大人种:黄、白、黑 (受到不同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4、母系氏族社会(女神该亚的传说、妇女在氏族内起主导作用) 父系氏族社会(厄瑞忒斯的传说、晚期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
第二课 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
国家
发源地
文明成果
备注
古代埃及
尼罗河流域
金字塔、木乃伊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
古代巴比伦
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
《汉穆拉比法典》
作用:法典维护私有制和社会秩序,地位:是讫今所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古代印度
印度河、恒河流域
种姓制度、佛教发源地
种姓:四大种姓 实质:古代印度社会的等级制度
佛教:产生时间 创始人 早期教义及评价 流传
一、四大上古文明区(东方四大文明古国)
北非:尼罗河流域——古埃及(公元前3100年) 西亚:两河流域 ——古巴比伦(公元前3000年)
南亚:印度河流域——古印度(公元前1000年) 东亚:黄河流域 ——古中国
二、古埃及:金字塔——文明标志(法老陵墓)
三、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894年)
1、作用:维护私有制和社会秩序 2、地位:已知世界历史上首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四、古印度(雅利安人)
1、四大种姓制度内容 2、实质:古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
婆罗门——宗教祭司(精神统治) 刹帝利——军事贵族(世俗统治、国王)
吠 舍——自由民 (平民、商人) 首陀罗——土著居民(被征服、奴隶)
五、佛教
①背景: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列国纷争,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随着经济地位上升,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极力主张取消特权阶层在种姓和宗教方面的特权。
②创始人是释迦牟尼。③早期倡导“众生平等”。
④影响:力图在宗教领域突破种姓间的严格界限,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它宣扬的是极乐世界的“平等”,对民众产生了麻醉的消极作用。
第三课 希腊罗马的上古文明
1、希腊:古代希腊的文明,最早起源于爱琴海及其周边地区,以克里特岛和希腊半岛南部迈锡尼一带为中心,统称爱琴文明。著名的城邦:雅典(民主政治发达,伯里克利执政时民主政治发展到全盛。民主政治的局限性(特点:a、广大公民直接参与(广泛性),b、机构:公民大会(开放性),c、保障:法制严格、健全(规范性),d、范围:仅限于成年男性公民(局限性)) 斯巴达(崇尚武力)
2、罗马:发源于地中海中部意大利半岛台伯河畔,后扩展至欧亚非三洲。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中国的春秋末期)。公元前3世纪统一意大利半岛,开始大举扩张。经过布匿战争打败迦太基,地中海成了“罗马人的内海”。公元前30年,屋大维建立帝国(大秦)。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原因:经济衰落、人民起义、蛮族进攻),标志着西欧奴隶制和上古历史的结束。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大军攻陷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灭亡。
第五课 中古时代的东亚和西亚
1、东亚:日本七世纪,日本社会矛盾尖锐,政治混乱,645年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拥立孝德天皇,建年号“大化”。646年元月,孝德天皇颁布诏书,参照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使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西亚:阿拉伯帝国 6世纪前后,阿拉伯半岛社会矛盾尖锐,秩序动荡,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管理机构。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7世纪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8世纪中叶,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首都巴格达盛极一时,有力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沟通。9世纪中叶后,帝国衰落,1258年蒙古骑兵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
世界三大宗教简表
教派
起源地
创立时间
创始人
经典
教义
佛教
印度
公元前6世纪
释迦牟尼
《金刚经》
倡导众生平等
基督教
巴勒斯坦地区
公元1世纪上半叶
耶稣
《圣经》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麦加
公元7世纪
穆罕默德
《古兰经》
信仰真主安拉
第六课 中古时代的欧洲
1、封建等级制:公元8世纪初,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进行“采邑改革”,此后,西欧形成了封建等级制。
2、天主教会:8世纪中期,基督教会通过“丕平献土”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教皇既是宗教领袖,又获得了世俗权力,教会占有大量土地,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任意干涉别国的内政,控制着西欧的思想文化。
3、西欧城市:11世纪前后,西欧城市出现复兴。法国的琅城起义要求获得城市自治。城市的发展和商业贸易的兴盛,使西欧于12世纪前后诞生了一批最早的大学。
第七课 战争与民族交往
1、希波战争:①原因:波斯帝国的军事扩张,入侵希腊②主要战役:公元前490年马拉松战役,希腊获胜,后诞生了马拉松赛跑运动。
2、亚历山大东征: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国家崛起,征服了希腊各邦。公元前334年,国王亚历山大开始东征,10年间,先后征服了波斯、埃及、小亚细亚、两河流域,东抵印度河流域,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亚历山大帝国。东征的影响 (见书) 3、罗马征服地中海:(略) 4、地跨欧亚非大帝国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拜占廷帝国(东罗马帝国)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帝国
第8课 交流与文化传播
1、马可·波罗:13世纪到达中国的元朝。《马可·波罗行纪》,被誉为“世界奇观之书”,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大大开阔了欧洲人的地理视野,对后来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们也曾有所启示。2、造纸术:西汉早期已使用大麻造的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751年,经过怛逻斯之战,开始向西传播。3、火药:元代开始向外传播。4、指南针:北宋时期用于航海,12世纪后期(南宋时期)经阿拉伯人之手传往欧洲。5、印刷术:10世纪后辗转传至欧洲。6、阿拉伯数字:最早由印度人发明,经过阿拉伯人的吸收与改进,最终创制而成。
第9课 科学技术:
1、历法:古埃及《太阳历》是讫今所知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通用的公历与之有直接渊源。
2、数学:殴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是世界上最早的公理化数学名著,被奉为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阿基米德是古希腊最负盛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发明家,杰出爱国者。发现的杠杆原理和浮力定律为力学开辟道路。
第10课 文字和文学
1、古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和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是迄今所知人类最古老的文字。
2、《荷马史诗》是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相传由盲诗人荷马所作,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3、戏剧
三大家悲剧: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 索福克勒斯|:“戏剧艺术的荷马”欧里庇得斯:“舞台上的哲学家”
喜剧家:阿里斯托芬
4、《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故事集,不仅反映了阿拉伯地区的社会状况,也折射出希腊、印度等诸多国家地区的风俗人情和社会生活,体现了各地区人民的文化交流。
② 九年级人教版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专题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巨大变化(32页)
考点29. 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1978年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历史的伟大转折?)
①会议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
②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3.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是什么?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4.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 ①工作重心:经济建设
②进入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③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
5.改革首先从农村展开,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有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什么?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作用?
它极大地激发起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8.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后来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9.对外开放目的作用是什么?
目的: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
作用:①加快了我国发展步伐 ②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③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④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10.改革开放始于何时何事件?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改革开放的作用(意义)何在?(为什么说是成功的?)
正是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综合国力也显著增强。
12.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它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13.对我国对外开放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有哪些?
①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开始对外开放;
②2001年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考点30.了解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奠定新中国外交事业基础的时间和事件分别是什么?
1953年,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意义:奠定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基础。
4.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5.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外交活动进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主动、最有利、最活跃的时期?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政策又有了重大发展,提出了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赋予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新的内容。
7.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新的内容是: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
8.新战略提出的意义:赋予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新的内容。中国外交进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主动、最有利、最活跃的时期。
专题二.和平发展是时代主题(34页)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2.和平成为主题之一的原因是什么?
冷战结束后,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绝大多数国家都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普遍反对建立一国独霸的单极世界;国际社会祁盼和平的呼声不断高涨,维护和平的力量日益壮大,争取世界和平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
3.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乱
4.维护世界持久和平,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5.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维护世界持久和平
6.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的另一主题原因是什么?
当今国际社会仍是一个贫富差距悬殊的世界,落后、贫困、危机、债务,捆扰着占世界人口2/3的发展中国家的人民。
7.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②恐怖主义。
8.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领土、民族、宗教、资源等矛盾交织的产物。
9.恐怖主义的危害:给世界政治、经济、安全形势带来严重威胁。
10.当今世界不太平根源(最主要因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11.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新的表现是什么?
超级大国倚仗其经济、科技、军事优势,鼓吹“先发制人”和“预防性干预”,以争夺和控制世界战略要地和资源重地。
12.发展问题也称南北问题。
造成当今世界发展问题的主要原因: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其他原因:①历史上长期的殖民掠夺和统治(历史原因)
②战乱和不稳定
13.发展问题,突出表现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
14.解决南北问题根本途径(对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其他途径(对策):①不断推进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
②维护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保持国内社会稳定。
15.建设和谐世界我国应奉行怎样的内外政策?其作用何在?
对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
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进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作用: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专题三.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36页------38页)
考点34.了解我国人口现状及对社会发展影响,理解计划生育是我国基本国策
1..我国人口现状:①人口数量大,新增人口多②人口素质不高③人口老龄化
2.为此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3.计划生育具体要求: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
4.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5.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控制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出生率
6.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提高人口素质
7.我国人口现状对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总说: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低、人口老龄化对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都会带来沉重压力。
分说:①人口数量大影响:使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少,加剧了资源危机、环境恶化;加重就业压力,使诸如交通、住房、教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更加突出;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②人口素质偏低影响:增加了就业难度;环境意识薄弱,不仅开发利用资源的程度低,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③人口老龄化影响:增加了养老、福利、社会保障事业的经济压力,增加了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支出等,给社会进步带来很大压力。
8.实现计划生育政策对我国社会健康发展有何意义?
降低了人口出生率,减缓了人口的过快增长;提高人口文化素质;节省了大量的资源和资金,减缓了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缓解了人口过快增长给人们的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等带来的压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考点35.了解我国的资源状况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解决资源问题的措施
1.我国资源状况如何?(除了总量丰富外,其他是我国的资源问题)
①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丰富的,但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很少,这是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
②资源分布不平衡 `
③自然资源的质量不高
④资源利用率低,破坏与浪费严重”
2.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丰富的,但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很少
3.自然资源特点:数量有限
4 资源利用中出现种种问题的危害: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短缺问题。
5.我国应对资源问题的措施有哪些?
①开源与节流是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
②跨区域调配,是解决资源区域分布不平衡问题的有效方法。如“南水北调”和“西气东输”等
③把对资源的保护纳入法制轨道
6.“开源”是指什么?
“开源”指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扩展资源开发的范围。
7.节流:以节水、节能、节材为中心
8.开源与节流关键在于:科学技术。
9.解决资源问题,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什么?
开源 (“嫦娥一号” “神七”发射目的之一)
10.科学技术在资源方面的作用何在?
①利用科学技术,可用可再生资源代替非可再生资源。
②利用科学技术,可以发掘新资源、研制新材料。
③利用科学技术,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
11.资源问题的出现有何危害?
资源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
12.在资源问题上青少年应做到什么?
①树立人均观念和 节约观点,珍惜和节约资源,减少浪费。
②遵守资源的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同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
③做到节水、节电、节地,不吃野生动物,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日常生活中具体行动)
考点36.了解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解决环境问题对策
(1)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人与环境的关系日趋紧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1.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哪两类?
生态环境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
2.中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3.中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废气 、废水及固体废气物污染
4. 环境问题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危害是什么?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安定、危害人民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5.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6.我国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
①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地位)
②保护环境的主要措施: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我国的环保方针),决不重蹈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具体行动:
在生态建设方面:①针对一些地区风沙肆虐、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因地制宜的开展大规模的防护林工程建设
②把防治荒漠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大力开展治沙工作
③还实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耕还湖和退耕还牧等工程,恢复自然环境本来面貌。
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①重点治理大江大河的水体污染
②治理重工业地区和城市的大气污染。
7.在环境问题上,青少年应做到什么?
①提高环境意识和环境法制意识,积极宣传环保。
②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依法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③做到爱护花木,植树种草,拒绝在街头、露天烧烤,不焚烧废弃物,不乱扔垃圾。(日常生活中具体如何做)
考点37.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PRED四者关系: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是一个相互作用、 相互依赖的整体。
2.在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关系中(PRED),人口因素是:关键因素。
人口因素是关键因素的原因: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造成资源短缺;人类排放的废弃物也逐渐超过了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了环境污染,终会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见人口数量的变化会引发包括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及社会变动等一系列的变化。
3.自然资源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地位、作用)。人类与自然资源是休戚与共的关系。(关系)
4.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地位、作用)
当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协调时,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是平衡的,人类生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就比较优越;否则,就会制约人类的生活、生存和发展。
5.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6.可持续发展中人类应树立的意识是什么?(对人类有何要求?)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要求人们必须以很高的道德标准,保护好人类生存和发展必需的资源和环境基础。人类应该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不损害他人和后代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发展。
7.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①公平性原则 含义: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其他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
②持续性原则 含义: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③共同性原则 含义:许多区域性的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的问题,要求
地方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的整体协调。
8.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正在从观念走向实践
①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
②不仅积极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而且踊跃参加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该战略从观念走向实践,我国具体所作的两方面的努力)
③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正从观念走向实践。青少年应该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并通过自己的行动,为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9.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国应怎么办?
①在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两类社会)
②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10.文明发展道路是怎样的?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专题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区域经济(40页)
考点38.知道现代市场经济中的“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
1.看不见的手是指市场通过价格 传递的信号,指挥着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适时的改变他们的计划,自发的调节着人、财、物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即市场调节)
2.看得见的手指政府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看不见的手”时要注意什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自觉利用“看不见的手”,才能使经济健康地发展。
4.宏观调控有何作用?(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政府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缺点,从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5.市场机制有何作用?
能够自动组织、协调全社会的经济活动,起到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
6.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作用如何?
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它自发的调节着人、财、物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
考点39.理解区域经济发展中“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原则
1..我国发展区域经济的原则: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两地之间)
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本地)
2.为什么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千差万别
3.怎样因地制宜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首先应怎样?)
发展区域经济,首先应分析地区发展的条件 ,主导因素和优势产品,才能使经济得到健康发展。
4.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大力开展贸易活动作用何在?
背景: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每个区域都会有自己的资源特点和名优产品,贸易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
作用:应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大力开展贸易活动,可以使人人们充分生产各自的优势产业,使各地都能享受到更多更丰富的产品。
5.我国各种资源区域分布是怎样的?
①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有发展能源工业的优势条件;
②东部地区工业和交通的基础好,人才、技术、资金雄厚,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③南方降水充沛、空气湿润、水资源丰富,很多地方是鱼米之乡。
④北方降水量较少、空气较干燥、水资源较少,适于发展旱作农业。
专题五.生活在国际社会
考点40.了解当今国际社会的三个基本特征
1.当今国际社会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①经济全球化 ②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 ③文化多元化
2.全球化表现为: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全球化.
3.文化多元化:(含义)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
过程怎样:全球化的过程一定是不同文化共同生存、共享文化成就的过程。
4.文化多样性作用何在?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传播的基础,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是世界充满活力和不断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考点41.知道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1.我国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故宫、颐和园、长城、天坛、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山西:平遥古城、云冈石窟,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云南丽江古城,江苏苏州古典园林,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重庆大足石刻,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西藏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河南龙门石窟,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盛京三陵、十三陵、明孝陵),山东曲阜孔庙孔林孔府,甘肃莫高窟,四川青城山-都江堰,安徽皖南古村落,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澳门历史城区、河南殷墟,广东开平碉楼及村落。
考点42.知道欧盟、世界贸易组织和联合国的作用
1.欧盟:是当今世界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组织
影响:它的崛起有利于世界走向多极化
2.联合国
定义: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是一个当今多极化世界共同制定世界规则的地方。
面对世界多极化在制定国际关系规则方面,联合国最具 广泛性,权威性
3. 联合国的历史由来:
①联合国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产物。
②1945年,中、苏、美、英等50多个国家在美国旧金山举行联合国制宪会议,〈〈联合国宪章〉〉于1945年10月24日生效。这一天成为联合国的诞辰之日。
至今有190多个会员国。
4.联合国的诞辰之日:1945年10月24日.。
5.联合国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6.联合国的原则是什么?
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禁止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等。
7.联合国发挥了什么作用?
和平方面: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
发展方面:促进各国社会经济发展
8.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地位)。积极参加联合国及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为联合国的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如何作贡献)
9.世界贸易组织
①定义:“面对经济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制定的“游戏规则”,就是目前世界
市场上应用最广泛、最具权威性的规则。
②有人把世界贸易组织被称为经济联合国,
③其基本职能:制定和监督执行多边贸易规则,组织多边贸易谈判,解决成员间贸易争端
④.世界贸易组织作用是什么?
它较大幅度的降低了世界各地进口关税的水平,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它规定了国际贸易中的各项基本原则,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有序进行。
10.中国于2001年 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1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有何影响?
加入WTO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也给中国政府和人民带来重大的责任和挑战。(既有利又有弊)
③ 跪求九年级上教版历史与社会全一册的复习提纲以及会考到的地图
九年级政治复习提纲
第1单元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责任
第1课 公平、正义——人们永恒的追求
我们向往公平
一、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 1、公平的含义:公平是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既要分担的责任,又能得到应得到的利益。2、公平对于合作的主要作用:公平是合作不可缺少的主要条件,失去公平合作就难以维持下去,更不可能成功。
二、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 1、社会公平的主要表现:社会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并使每个人能够按照自己的劳动和贡献得到应得的利益。2、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作用:(1)能促使社会合作取得成功,有利于社会合作的不断延续。(2)能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3)能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减少或避免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3、如何维护社会公平:(1)不仅要靠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的力量,而且要靠每位社会成员的努力。(2)树立社会公平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又不侵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等,是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
为正义高歌
一、分清生活中的正义和非正义行为 1、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的区分标准:凡是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行为,反之就是非正义行为。2、正义制度就是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程序。3、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规则和程序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而制定的。4、没有正义制度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5、正义行为应得到政府、社会及人们的支持和赞扬。非正义行为阻碍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的正当权益,必然遭到道德的谴责或法律的制裁。
二、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1)首先要有强烈的规则意识。(2)要坚持正义的标准。(3)不伤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是正义的最起码要求。(4)要鄙视和制止非正义行为,机智勇敢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第2课 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责任对于你我他
一、有承诺就有责任 1、承诺有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有了承诺就有了责任。2、责任是对于一个人做或不做某些事的要求。
二、身份不同,责任不同 1、责任随人所处的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发生改变。2、认清自己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责任,才能扮演好自己的多种社会角色,担负起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
面对责任的选择
一、承担责任意味着什么 1、承担责任有什么影响:(1)需要耗费许多时间,影响自己一的兴趣和爱好(2)要承受心理压力,耗费体力和精力,甚至可能影响健康(3)可能使自己的一些利益受到损失(4)危险和危急时刻还有可能危及到自己的声明。2、承担责任的重要意义:(1)能促使自己的成长和发展(2)有压力才会有动力,能激励自己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3)才能赢得被人的信任,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4)才能获得自尊和自信,增长才干,获得社会的承认和赞誉。
二、不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 1、不承担责任、不履行义务会给个人、他人和社会都带来种种不良后果2、一个对他人和社会不负责人的人实际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必然受到道德的谴责,失去别人的信任,得不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对他人或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还有受到法律制裁,遗憾终身。
让社会投给我赞成票
一、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如何承担自己的责任:1、认识自己应负的各种责任,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2、从我、从现在,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负责任的习惯。3、学会在不同面前进行选择,分清责任的主次和轻重缓急,科学安排,学会统筹兼顾,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二、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1、社会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秩序,道德和法律是维护良好秩序的有力武器。2、每个成员都有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秩序的责任。
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1、服务、奉献社会的最有条件做到的就是服务和建设自己所在的社区。2、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是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好形式。3、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仅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也是我们每个社会成员的内心需要。
第2单元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
第3课腾飞的中国巨龙
感受共和国的巨变
一、百姓生活大变迁(1)人们饮食讲营养,穿戴讲漂亮,住房讲宽敞,连小车也进入寻常百姓家。(2)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读书看报,影视歌舞,运动健身。(3)人民生活实现由贫穷到温饱,在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表现在: 1、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北京申奥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再夺佳绩)。2、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科学技术突飞猛进。3、我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重大成绩,国地位日益提高。
党是我们的领路人
一、执政兴国图伟业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2、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新事业的核心力量,根本原因是源于她的先进性,表现在:①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②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谋求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③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她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3、中国共产党为我国勾画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二、旗帜引领前进路 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是不断指引我们前进的旗帜。3、在新的征程中,我们必须始终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
第4课 全面共同富裕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现阶段,我国主要有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等几种经济成分。2、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3、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4、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6、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 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①是由我国社会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②实行这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3、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4、判断和衡量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三个有利于):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②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③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切好“蛋糕” 共同富裕
一、分配制度的新变化 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好处——有利于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作用,极大的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二、诚实劳动 合法致富 1、共同富裕——就是允许并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2、致富要靠勤劳和智慧,要通过合法正当的方式。3、我国法律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打击和取缔非法收入。
第5课 人民当家作主
一年一度人代会
一、阳春三月看人大 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它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3、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授予他们分别行使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4、政府、法院、检察院必须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接受它的监督。5、人大和政府、法院、检察院分工不同、职责不同,但它们的根本目标都是代表人民的利益、为人民服务。
二、代表人民行使权力 1、人大代表能够代表人民意愿①人民代表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②人民代表对人民负责。③人大代表接受人民监督。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力的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形式。4、青少年要热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
一、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我国已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2、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合作是我们事业胜利的基本保证。
二、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 1、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2、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依照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自主的管理本地方、本民族内部事务。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妥善的解决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自治的关系,既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全,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自主权利,使少数民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力的促进了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5、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维护民族关系?
第3单元关注国家的发展
第6课 走强国富民之路
发展是硬道理
一、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党的基本路线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2、基本路线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3、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二、“一个中心”是关键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经济、政治、国防、教育等,而经济建设是这个系统工程的核心工程。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方面的工作都要服从并服务于经济建设。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4、为什么发展是我国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1)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2)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离不开发展。(3)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4)提高国际竞争力、掌握国际斗争的主动权离不开发展。(5)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发展。
讲述春天的故事
一、改革——社会发展的动力 1、改革的时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闸门。2、改革的领域:改革开放由农村到城市,由经济领域到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3、改革的必要性: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存在体制上的种种弊端,抑制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经济组织失去了应有的活力,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4、改革的成绩:通过改革①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 ②、给我国社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③使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国家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
实际证明,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5、举身边的事例说明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什么。6、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改革:改革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不可能一帆风顺,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问题,也会涉及许多人的切身利益。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我们每个人都应以主人翁的姿态正确对待改革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对待改革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影响,争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二、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1、对外开放的有效方式:发展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创办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到国外承包工程、办企业等。2、对外开放的两种基本途径——“引进来”和“走出去”。3、对外开放的必要性(或为什么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①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要发展必须走向世界。②我国随虽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但资金短缺、技术和管理落后。③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才能更好的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紧跟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潮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4、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对外开放: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需要我们以更积极的姿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当中,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在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青少年应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参与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做好充分准备。
第7课 走科教兴国之路
时代的选择
一、科教兴则国兴 1、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①国家和民族的兴衰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②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③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国家的兴衰成败。2、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①科技的发展,关键在人才②人才的培养主要在教育③。③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国家的兴衰成败。
二、面对竞争与差距 1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性和紧迫性:①在新科技革命的浪潮中,我国面临日趋6激烈的国际竞争②我国科技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从整体上看,科技和教育水平还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③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的正确选择。2、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含义:就是在整个国家的发展中,要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创新是关键
一、科技创新 赶超一流 1、科技创新的重大作用和意义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②科技创新是我国赶超发达国家的关键2、我国实施科技创新的重大举措:①长远的规划(重点基础研究计划、科技攻关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973计划、863计划…).②重要措施(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大幅度加大科技的投入…)
二、教育创新 人才蔚出 1、教育创新的必要性:①从科技创新与教育创新的关系来说,教育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②只有不断进行教育创新,才能改变我国教育落后的面貌,提高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2、我国教育改革的措施:①大力发展基础教育②构建教育立交桥③实施素质教育 3、从现在做起,争当创新型人才(要转变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第8课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存在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1、人口问题(1)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2)其他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3)人口问题的负面影响:A、给资源和环境带来沉重的负担B、就业压力越来越大C、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D、影响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资源问题:(1)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资源相对短缺。(2)严峻性:资源相对短缺,需求量不断增加,开发不合理,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3、环境问题:(1)基本状况: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二、可持续发展是正确选择 1、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人口增长过快,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增大,造成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而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也发展。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就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其内涵是以人为本的、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观。
我们在行动
一、计划生育好1、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3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4、实行计划生育利国利民,是每个公民的光荣职责,也是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
二、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 1、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是我国的又一项基本国策。2、为了贯彻落实这一基本国策,我国制定了保护环境和资源的一系列法律法规,采取了一系列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重大措施。3、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初见成效: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控制,资源、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步伐加快,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公民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进一步增强。4、青少年应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我们青少年应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积极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第9课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耀中华
一、五千年文明熔铸民族魂 1、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奋斗历程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熔铸了伟大的民族精神。2、中国共产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3、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二、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 1、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2、民族精神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的精神动力。3、我们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①从经济的全球化的角度来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②从应对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的角度来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③从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来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
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
一、在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及其重要的任务。2、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①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和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②必须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③必须充分汲取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营养。④要坚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二、火炬在我们手中 1、青少年应怎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①要以积极的态度自觉接受民族精神的教育。②要积极参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更多的是落实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http://hi..com/ddf23/blog/item/224135e8a4452738b80e2dfa.html
④ 九年级上册思想品德复习提纲(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人教版)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点归类复习
一、“主体”、“主要”、“主角”、“主导力量”类
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
5、我们参与经济生活的主要表现于日常生活的消费和理财。
6、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二、“基本”类
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3、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是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P37
10、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1、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2、“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3、我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P36
14、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立法)、有法必依(守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
三、“基础”类
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5、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
6、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大自然。
7、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基础是工农联盟。
8、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物质文明的发展。
9、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宪法。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
四、“根本”类
1、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充满生机和活力。(P38)
3、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四项基本原则;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4、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5、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教育。
6、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发展科技、教育。
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9、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宪法。 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0、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有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国家根本任务、基本经济制度等。
11、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12、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3、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4、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根本是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1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6、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17、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18、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五、“本质”、“实质”、“性质”类
1、我国改革的实质(性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发展问题。
3、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是:共同富裕。
4、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义社会。
六、“最”类
1、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
2、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共同富裕。
4、最富有责任心的人的共有情感: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5、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6、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
7、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8、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效力或最具权威的是:宪法。
9、最能考验公民责任意识的是:国家处在危难时刻。
七、“集中”、“集中体现”类:
1、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
2、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科学技术。
5、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三峡移民精神等。
6、体现共同富裕原则的经济成分:集体经济。
7、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八、“决定”类
1、决定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事业是:教育。 决定人们一生命运的事业是:教育。
2、实现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科技创新能力。
4、我国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是: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5、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的决定因素是:基本经济制度。
九、“制度”类
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我国的两种制度指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十、“核心”、“中心”类
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我国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中心:经济建设。 一个中心指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5、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十一、“关键”类
1、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是:少生。
2、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者。
3、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的是:国有经济。
十二、“目的”、“目标”
1、基本路线确定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3、在实际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大局的目的是:发展。
4、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根本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教材P114“六个更加”。
6、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实现最高理想(共产主义)。
十三、“原则”、“原因”类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管理。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发展两岸关系的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5、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
7、中华文明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断,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十四、“前提”类
1、两种制度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2、改革和发展的前提:稳定。 3、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可依。
十五、“保证”、“保障”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
2、物质文明发展的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是:政治文明。
3、物质文明发展的精神(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是:精神文明。
4、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十六、“重要”、“重点”类
1、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4、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所有制。
5、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
6、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依法行政。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公有制经济。
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诚实守信。
9、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增强自身实力
十七、带有“一”的知识点:
1、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一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
十八、带有“二(两)”的知识点:
1、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
2、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3、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方面: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4、公有制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5、“两种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十九、带有“三”的知识点:
1、三次科技革命:P55
2、三个代表:中共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社会主义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三个原因或表现:P34第一段2-4行。
4、基本国情的三个方面: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P50、P53、P59。
5、实行计划生育的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6、人口现状的三个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7、控制人口数量的三个具体措施:晚婚、晚育、少生。
8、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9、三步走战略:P88第二段第3行……P89第一段。
10、“三下乡”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城市“创三优”:创建优美环境、建立优良秩序、搞好优质服务
11、发展先进文化的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2、公有制经济的三种成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3、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14、新型民族关系的三个特点: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15、维护民族团结的“三个尊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
⑤ 人教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世界历史》第一册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开展殖民掠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和新生贵族力量日益壮大,他们要掌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来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总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生产关系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意义
:a.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1689年,为限制国王权利,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b.它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2.<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为限制国王的权利,确定议会的大权,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使以后的国王不能滥用权利,为所欲为,这就使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3.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
英国采用海盗方式,在海上进行抢劫活动.16世纪晚期,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取得了海上霸权,开始在海外殖民.英法早期殖民活动主要集中在印度和北美.在殖民扩张过程中,英法荷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最后,英国战胜了荷兰和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4.来克星顿的枪声和美国独立
a. 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
b. 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整编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
c. 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英属北美殖民地独立.
d. 1777年,在萨拉托加战役中,美军打败英军,是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e.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f. 意义:
1.独立战争使美国赢得了独立(1787年,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实行总统制,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它同时又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5.攻占巴士底狱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6.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和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791年6月,奥地利和普鲁士采取军事行动,帮助路易十六镇压革命,巴黎人民推翻君主统治,,9月,法国军队也把外国军队赶出国境,并宣布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资产阶级革命高潮过后,法国政局动荡,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皇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颁布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典>,对外打击反法联盟,扩张法国势力.对外战争损害了被侵略地区人民的利益,引起人民的反抗,1812年远征俄国失败,敲响了帝国的丧钟;在莱比锡战役中,法军再次惨败;1814年反法盟军开进巴黎,帝国灭亡.
7.英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促使手工工场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次革命,,它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
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和原料;海外贸易的迫切需求.
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出现于棉纺织业.
进程
a.18世纪六七十年代,珍妮纺纱机,水利纺纱等机器相继问世;80年代,水利织布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织布的效率
b.机械师瓦特制成了改良蒸气机,1785年,这种蒸气机被用来带动纺织机器,从而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c.蒸气机的使用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汽船和火车机车相继诞生.d.19世纪上半期,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8.工业革命的影响
影响
a.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c.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是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彼此联系,不可分离的整体.
9.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武装起义,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理论研究同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联系在一起,在吸收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意义:使无产阶级有了自己强大的思想武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0.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及意义
原因:
北部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南部实行大种植园经济,以黑人奴隶为主要劳动力.双方在关税和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的矛盾不可调和.
意义:
使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11.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
1689年,彼得一世为摆脱落后状态使俄国成为近代强国,推行多方面的改革,其内容包括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推行学校教育.它实际上是一场封建农奴主推行的富国强兵改革.作用: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巩固了专制统治,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1861年改革
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所发展,但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发展极其缓慢.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维护贵族和地主的利益被迫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农奴可以出钱赎买一块份地.它实际上是一场沙皇自上而下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作用: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12.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主要内容:
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意义:
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但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世界历史》第二册
1.科学成就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成就:
a.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石油的开采和提炼,石油,电力和煤炭构成了三大能源.
b.新机器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德国的西门子创制了第一辆有轨电车;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导致了汽车和飞机的试制成功.
c.新的信息传递工具的发明 19世纪中期,发明了有线电报;19世纪晚期,有线电话和无限电报也研制成功.
影响:
大大促进了生产力,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途径.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19世纪晚期,随着生产力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其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
美国和德国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别成为世界头号,二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
英国和法国由于技术装备落后和过分依赖殖民地,经济发展缓慢,工业生产被美国,德国赶上和超过.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竭力进行武装扩张,促进了经济发展;俄国资本主义虽然有较快的发展,但由于大量封建残余的存在,仍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3.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和主要成员
同盟国集团:
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后来参加到协约国一方)
协约国集团:
英国,法国,俄国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西线三大战役
1914年6月底,一个塞尔维亚青年在萨拉热窝街头刺杀了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这就是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萨拉热窝事件.
西线三大战役:
交战双方是英法和德国,分别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5.美国参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大战爆发时,美国利用中立的地位与交战国做生意,通过出售军火,提供贷款,大发横财,国力大增.1917年,在交战双方都已精疲力竭的时候,美国加入协约国,终于参战了.美国的参战无论在政治,军事还是财力方面,使协约国受益极大.
一战性质:
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6.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俄国经济陷于全面崩溃,1917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用武力镇压革命群众.1917年11月7日,在列宁亲自领导下,十月革命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推出”一战”,颁布了没收地主,寺院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的<土地法令>.
苏联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28年和1933年的两国五年计划,其重点都是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1937年苏联基本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同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确立.
7.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1919年1-6月,参加国有27个,英国,法国,美国三国成为和会的主宰.其主要内容有:同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分别和德国盟国签订一系列和约,它们和对德和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决定成立制裁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1920年成立,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列强维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工具).确定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和约内容见初三<世界历史>第二册35页)
8.华盛顿会议
在美国倡议下召开,共有九国国家参加,美,英,日三国起主要作用.英,法,日,美签订了<四国条约>,相约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属地的权益.美,英,日,法,意五国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了五国海军主力舰的吨位比例.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实际上成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最终确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9.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是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有三大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其内容有:金融方面,首先从金融业开始,使私人现款重新流通;农业方面,政府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耕牛,由政府拨款补偿;工业方面,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1933年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社会赈济方面,新建许多公共工程,以减少失业队伍,刺激消费和生产.
评价:
a.新政取得了一定成效,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资本主义统治得到稳定;
b.资本主义制度没有改变,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10.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德意日三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的根本原因是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
希特勒的上台执政,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受到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标志着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1937年,德,意,日三国结成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成为“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
11.第二次世界大战
原因:
a.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意日建立和强化了法西斯专政,疯狂对外侵略;
b.英法美的纵容侵略政策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苏联军民英勇捍卫国土,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1942年初,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3年9月意大利新政府投降;
1943年中,美,英在埃及召开开罗会议,发表了<开罗宣言>,为战后处理日本问题提供了依据;美,英,苏在伊朗德黑兰举行了会议,确定了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达成重大协议:德国由美苏英分区占领;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成立联合国.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初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12.二战后苏联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措施和影响
从1946年起开始执行第四个五年计划,在斯大林领导下,集中精力恢复并发展经济,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是苏联工业的发展重点.苏联人民取得了经济振兴的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教育文化事业有较大发展,加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
13.”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1967年,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强互相间的合作,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六国发起建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欧共体”建立后,成员国数目不断增加,相互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促进了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也提高了欧共体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14.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
美国霸权政策的体现: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欧洲推行”冷战”政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
美国通过提供经济援助,抵挡苏联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冲击,控制西欧各国.
为了进一步控制西欧,对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包围,1949年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0世纪50.60年代,发动了侵略朝鲜和越南战争.
美苏争霸: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国立的增强,苏联也走上了霸权主义的道路;60年代的”古巴导弹危机”;70年代末,苏联出兵占领了阿富汗,企图建立在南亚和波斯湾地区的霸权;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美苏争霸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也给两国本身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苏联力不从心,80年代中期被迫改变称霸政策.
15.第三世界的兴起
二战后亚洲人民首先掀起民族解放运动;
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
⑥ 求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1978年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历史的伟大转折?)
①会议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
②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3.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是什么?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4.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 ①工作重心:经济建设
②进入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③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
5.改革首先从农村展开,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有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什么?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作用?
它极大地激发起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8.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后来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9.对外开放目的作用是什么?
目的: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
作用:①加快了我国发展步伐 ②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③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④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10.改革开放始于何时何事件?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改革开放的作用(意义)何在?(为什么说是成功的?)
正是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综合国力也显著增强。
12.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它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13.对我国对外开放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有哪些?
①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开始对外开放;
②2001年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考点30.了解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奠定新中国外交事业基础的时间和事件分别是什么?
1953年,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意义:奠定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基础。
4.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5.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外交活动进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主动、最有利、最活跃的时期?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政策又有了重大发展,提出了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赋予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新的内容。
7.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新的内容是: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
8.新战略提出的意义:赋予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新的内容。中国外交进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主动、最有利、最活跃的时期。
专题二.和平发展是时代主题(34页)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2.和平成为主题之一的原因是什么?
冷战结束后,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绝大多数国家都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普遍反对建立一国独霸的单极世界;国际社会祁盼和平的呼声不断高涨,维护和平的力量日益壮大,争取世界和平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
3.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乱
4.维护世界持久和平,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5.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维护世界持久和平
6.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的另一主题原因是什么?
当今国际社会仍是一个贫富差距悬殊的世界,落后、贫困、危机、债务,捆扰着占世界人口2/3的发展中国家的人民。
7.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②恐怖主义。
8.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领土、民族、宗教、资源等矛盾交织的产物。
9.恐怖主义的危害:给世界政治、经济、安全形势带来严重威胁。
10.当今世界不太平根源(最主要因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11.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新的表现是什么?
超级大国倚仗其经济、科技、军事优势,鼓吹“先发制人”和“预防性干预”,以争夺和控制世界战略要地和资源重地。
12.发展问题也称南北问题。
造成当今世界发展问题的主要原因: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其他原因:①历史上长期的殖民掠夺和统治(历史原因)
②战乱和不稳定
13.发展问题,突出表现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
14.解决南北问题根本途径(对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其他途径(对策):①不断推进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
②维护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保持国内社会稳定。
15.建设和谐世界我国应奉行怎样的内外政策?其作用何在?
对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
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进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作用: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专题三.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36页------38页)
考点34.了解我国人口现状及对社会发展影响,理解计划生育是我国基本国策
1..我国人口现状:①人口数量大,新增人口多②人口素质不高③人口老龄化
2.为此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3.计划生育具体要求: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
4.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5.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控制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出生率
6.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提高人口素质
7.我国人口现状对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总说: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低、人口老龄化对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都会带来沉重压力。
分说:①人口数量大影响:使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少,加剧了资源危机、环境恶化;加重就业压力,使诸如交通、住房、教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更加突出;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②人口素质偏低影响:增加了就业难度;环境意识薄弱,不仅开发利用资源的程度低,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③人口老龄化影响:增加了养老、福利、社会保障事业的经济压力,增加了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支出等,给社会进步带来很大压力。
8.实现计划生育政策对我国社会健康发展有何意义?
降低了人口出生率,减缓了人口的过快增长;提高人口文化素质;节省了大量的资源和资金,减缓了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缓解了人口过快增长给人们的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等带来的压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考点35.了解我国的资源状况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解决资源问题的措施
1.我国资源状况如何?(除了总量丰富外,其他是我国的资源问题)
①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丰富的,但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很少,这是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
②资源分布不平衡 `
③自然资源的质量不高
④资源利用率低,破坏与浪费严重”
2.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丰富的,但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很少
3.自然资源特点:数量有限
4 资源利用中出现种种问题的危害: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短缺问题。
5.我国应对资源问题的措施有哪些?
①开源与节流是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
②跨区域调配,是解决资源区域分布不平衡问题的有效方法。如“南水北调”和“西气东输”等
③把对资源的保护纳入法制轨道
6.“开源”是指什么?
“开源”指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扩展资源开发的范围。
7.节流:以节水、节能、节材为中心
8.开源与节流关键在于:科学技术。
9.解决资源问题,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什么?
开源 (“嫦娥一号” “神七”发射目的之一)
10.科学技术在资源方面的作用何在?
①利用科学技术,可用可再生资源代替非可再生资源。
②利用科学技术,可以发掘新资源、研制新材料。
③利用科学技术,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
11.资源问题的出现有何危害?
资源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
12.在资源问题上青少年应做到什么?
①树立人均观念和 节约观点,珍惜和节约资源,减少浪费。
②遵守资源的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同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
③做到节水、节电、节地,不吃野生动物,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日常生活中具体行动)
考点36.了解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解决环境问题对策
(1)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人与环境的关系日趋紧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1.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哪两类?
生态环境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
2.中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3.中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废气 、废水及固体废气物污染
4. 环境问题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危害是什么?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安定、危害人民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5.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6.我国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
①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地位)
②保护环境的主要措施: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我国的环保方针),决不重蹈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具体行动:
在生态建设方面:①针对一些地区风沙肆虐、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因地制宜的开展大规模的防护林工程建设
②把防治荒漠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大力开展治沙工作
③还实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耕还湖和退耕还牧等工程,恢复自然环境本来面貌。
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①重点治理大江大河的水体污染
②治理重工业地区和城市的大气污染。
7.在环境问题上,青少年应做到什么?
①提高环境意识和环境法制意识,积极宣传环保。
②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依法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③做到爱护花木,植树种草,拒绝在街头、露天烧烤,不焚烧废弃物,不乱扔垃圾。(日常生活中具体如何做)
考点37.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PRED四者关系: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是一个相互作用、 相互依赖的整体。
2.在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关系中(PRED),人口因素是:关键因素。
人口因素是关键因素的原因: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造成资源短缺;人类排放的废弃物也逐渐超过了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了环境污染,终会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见人口数量的变化会引发包括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及社会变动等一系列的变化。
3.自然资源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地位、作用)。人类与自然资源是休戚与共的关系。(关系)
4.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地位、作用)
当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协调时,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是平衡的,人类生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就比较优越;否则,就会制约人类的生活、生存和发展。
5.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6.可持续发展中人类应树立的意识是什么?(对人类有何要求?)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要求人们必须以很高的道德标准,保护好人类生存和发展必需的资源和环境基础。人类应该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不损害他人和后代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发展。
7.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①公平性原则 含义: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其他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
②持续性原则 含义: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③共同性原则 含义:许多区域性的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的问题,要求
地方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的整体协调。
8.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正在从观念走向实践
①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
②不仅积极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而且踊跃参加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该战略从观念走向实践,我国具体所作的两方面的努力)
③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正从观念走向实践。青少年应该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并通过自己的行动,为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9.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国应怎么办?
①在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两类社会)
②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10.文明发展道路是怎样的?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专题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区域经济(40页)
考点38.知道现代市场经济中的“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
1.看不见的手是指市场通过价格 传递的信号,指挥着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适时的改变他们的计划,自发的调节着人、财、物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即市场调节)
2.看得见的手指政府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看不见的手”时要注意什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自觉利用“看不见的手”,才能使经济健康地发展。
4.宏观调控有何作用?(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政府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缺点,从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5.市场机制有何作用?
能够自动组织、协调全社会的经济活动,起到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
6.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作用如何?
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它自发的调节着人、财、物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
考点39.理解区域经济发展中“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原则
1..我国发展区域经济的原则: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两地之间)
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本地)
2.为什么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千差万别
3.怎样因地制宜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首先应怎样?)
发展区域经济,首先应分析地区发展的条件 ,主导因素和优势产品,才能使经济得到健康发展。
4.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大力开展贸易活动作用何在?
背景: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每个区域都会有自己的资源特点和名优产品,贸易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
作用:应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大力开展贸易活动,可以使人人们充分生产各自的优势产业,使各地都能享受到更多更丰富的产品。
5.我国各种资源区域分布是怎样的?
①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有发展能源工业的优势条件;
②东部地区工业和交通的基础好,人才、技术、资金雄厚,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③南方降水充沛、空气湿润、水资源丰富,很多地方是鱼米之乡。
④北方降水量较少、空气较干燥、水资源较少,适于发展旱作农业。
专题五.生活在国际社会
考点40.了解当今国际社会的三个基本特征
1.当今国际社会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①经济全球化 ②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 ③文化多元化
2.全球化表现为: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全球化.
3.文化多元化:(含义)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
过程怎样:全球化的过程一定是不同文化共同生存、共享文化成就的过程。
4.文化多样性作用何在?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传播的基础,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是世界充满活力和不断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考点41.知道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1.我国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故宫、颐和园、长城、天坛、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山西:平遥古城、云冈石窟,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云南丽江古城,江苏苏州古典园林,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重庆大足石刻,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西藏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河南龙门石窟,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盛京三陵、十三陵、明孝陵),山东曲阜孔庙孔林孔府,甘肃莫高窟,四川青城山-都江堰,安徽皖南古村落,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澳门历史城区、河南殷墟,广东开平碉楼及村落。
考点42.知道欧盟、世界贸易组织和联合国的作用
1.欧盟:是当今世界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组织
影响:它的崛起有利于世界走向多极化
2.联合国
定义: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是一个当今多极化世界共同制定世界规则的地方。
面对世界多极化在制定国际关系规则方面,联合国最具 广泛性,权威性
3. 联合国的历史由来:
①联合国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产物。
②1945年,中、苏、美、英等50多个国家在美国旧金山举行联合国制宪会议,〈〈联合国宪章〉〉于1945年10月24日生效。这一天成为联合国的诞辰之日。
至今有190多个会员国。
4.联合国的诞辰之日:1945年10月24日.。
5.联合国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6.联合国的原则是什么?
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禁止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等。
7.联合国发挥了什么作用?
和平方面: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
发展方面:促进各国社会经济发展
8.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地位)。积极参加联合国及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为联合国的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如何作贡献)
9.世界贸易组织
①定义:“面对经济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制定的“游戏规则”,就是目前世界
市场上应用最广泛、最具权威性的规则。
②有人把世界贸易组织被称为经济联合国,
③其基本职能:制定和监督执行多边贸易规则,组织多边贸易谈判,解决成员间贸易争端
④.世界贸易组织作用是什么?
它较大幅度的降低了世界各地进口关税的水平,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它规定了国际贸易中的各项基本原则,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有序进行。
10.中国于2001年 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1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有何影响?
加入WTO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也给中国政府和人民带来重大的责任和挑战。(既有利又有弊)
⑦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要点```急```
九年级历史上册
一、填空题:
1、西欧文艺复兴起端于意大利,是一场资产阶级掀起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西欧文艺复兴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前提。
2、最早进行新航路开辟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杰出航海家有发现美洲的哥伦布、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一周的 和麦哲伦是探索新航路的开拓者。新航路的开辟在经济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3、西欧宗教改革由马丁。路德 揭开序幕。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早期资产阶级进行的反封建的社会政治斗争,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4、因为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英国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革命的重要领导人物是克伦威尔,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
5、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社会经济发展,1775年4月,列克星敦枪声标志美国独立战争开始;1776 年7月4日,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正式宣告美国独立;在华盛顿领导下,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结束。
6、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是1787年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它规定: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 ,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依据宪法,华盛顿当选为联邦政府首任总统。
7、法国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法国大革命纲领性的文件是《人权宣言》,巴黎人民举行了3次起义将革命不断推向高潮;1799年11月,拿破仑政变上台,1804年5月,建立资产阶级君主制国家——拿破仑帝国(即法兰西第一帝国),他制定《拿破仑法典 》,用法律形式肯定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并为其他国家制定民法典提供范本,1815年,帝国覆亡。
8、工业革命于18世纪下半叶率先从英国开始,它是用机器生产系统地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工业革命首先在棉纺织行业中发生;阿克莱特因最早开办机器纺纱厂而被誉为“近代工厂之父”;瓦特改良蒸汽机,研制出联动式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最重大的技术发明;科尔特发明“搅炼和碾压法”,使英国钢铁生产居世界最前列;斯蒂芬森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工业革命使英国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
9、19世纪三四十年代,各国工人斗争日益具有组织性和自觉性;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撰写《共产党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历史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府是诞生于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鲍狄埃创作了一首革命诗篇《国际歌》。
10、持续了400多年的黑奴贸易是人类历史上悲惨耻辱的一页;16世纪上半叶拉丁美洲被西班牙和葡萄牙完全征服;1810—1826年,拉丁美洲人民掀起独立运动,西蒙。玻利瓦尔被许多南美国家尊为“解放者”。
11、1757年开始,印度逐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857年印度爆发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起义,1859年底起义失败,其中 成为印度人民歌颂的民族女英雄。
12、独立后的美国,存在北方各州的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和南方各蓄奴州的 种植园奴隶制 的矛盾,奴隶制的存废成为矛盾的焦点;林肯当选为总统成为美国内战的导火线;1861年南方挑起内战;《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制》扭转北方不利的战局;内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是葛底斯堡战役;1865年4月,美国内战以南方同盟军胜利而结束。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13、19世纪上半叶,俄国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因此,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实行 改革,废除农奴制,这是一场自上而下的 资产阶级改革,使俄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14、19世纪中期,美国率先打开日本大门;面对幕府的专制统治和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日本倒幕派通过内战推翻德川幕府;之后,日本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措施,史称“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15、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神曲》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二、问答题
1、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影响:
答:(1)、 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海外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
(2)、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的封闭和孤立状态,把旧大陆与新大陆联系在一起,世界历史迈出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关键性一步。
2、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答:(1)、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欧美各国先后实现工业化,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3)、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意义:
(1)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这是英国革命对欧洲乃至世界最大的政治影响;
(2)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加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
4、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
答:(1)、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2)、推动欧洲、拉美革命。
5、法国大革命的意义:
答:(1)、法国大革命是一次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它是一次欧洲
范围的革命,推动了欧洲各国的反封建斗争,为欧洲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6、日本明治维新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答:内容:
(1)、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3)、文化: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努力发展教育。
影响: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并强大起来,但这次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不少的封建残余。
1. 评价拿破仑:
答:著名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1)、他执政时,采取了一系列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帮助和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制定《民法典》,以法律形式肯定资产阶级的胜利,废除了 封建特权,促进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各资产阶级国家的民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他执政时的对外战争,打击了各国旧的封建统治,传播了革命思想,但也掠夺了被占领国家的财富,带有侵略性。
1. 评价华盛顿:
答: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他廉洁奉公,不居功,不恋权,不敛财的高尚品质,以身作则,为美国政府官员树立了一个为官清廉的光辉榜样。
(1)、他临危受命担任大陆军总司令,不畏艰险,领导大陆军和殖民地人民,坚持武装反英斗争,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2)、他坚持共和制,反对君主制,主持制定了美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宪法,组建了第一届联邦政府,巩固了独立战争的胜利成果。
(3)、他坚持任期制,反对终身制,在第二届总统任期届满后,拒绝第三次出任总统,开创美国总统任期不得超过两届的先例。
9、评价克伦威尔:
答:(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建立资产阶级军队,领导和指挥军队打败王党军;领导人民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军事独裁者。解散长期议会,就任护国主,把护国主由终身制改为世袭制,共和国名存实亡,为斯图亚特王朝复辟铺平了道路。
10、评价林肯:
答:(1)、内战期间,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了战局,加速了北方军事胜利的进程。
(2)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南北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并为美国跻身于世界列国之列奠定了基础。
11、结合所学知识,评议哥伦布远航美洲与郑和下西洋对历史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
答:郑和下西洋影响:
哥伦布远航美洲影响:第一,哥伦布是世界上第一个将两个原来相互孤立、隔绝的大陆联系起来的人。他的远航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第二,哥伦布远航美洲,加速了欧洲封建社会的灭亡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没有新大陆的资源,没有印第安人、黑人奴隶般的劳动,欧洲不可能冲破中古时代的黑暗,也没有后来的工业革命。
九年级历史下册
1、填空题:
1、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欧美国家兴起一场以电机、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核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策源地是美国 和德国。
2、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发明发电机;1885年德国工程师本茨和戴姆勒成功地将内燃机用于驱动车辆。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造世界上第一架飞机(“飞行者1号。”)
3、填表:
国家 贡献 代表作
牛顿 英国 经典力学体系
达尔文 英国 生物进化论 《物种起源》
爱因斯坦 德国 相对论
莎士比亚 英国 《哈姆雷特》
托尔斯泰 俄国 《安娜……》
凡•高 荷兰 《向日葵》
贝多芬 德国 《英雄交响乐》
德莱塞 美国 《美国人的悲剧》
毕加索 法国 《向日葵》
4、填表:
国家 主张 代表作
伏尔泰 法国 自然权利说,开明君主说
孟德斯鸠 法国 三权分立说
卢梭 法国 天赋人权说
5、18世纪在欧洲掀起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史称“启蒙运动”,以法国为中心。伏尔泰被誉为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
6、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意、日同盟国和英、法、俄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而爆发的世界大战。从作战双方来说,总体上说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最后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7、一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决定着欧洲整个战局形势的是西线战场。一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争夺的焦点是巴尔干半岛。
8、列举一战中的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
9、俄国十月革命的时间是1917年,领导是列宁,首先爆发的城市是彼德格勒。
10、苏联基本实现农业集体化是在1932年。
11、《凡尔塞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地区的权益全部移交给日本,激起中国人民的愤概,引发“五四”。
12、“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的条约是《九国公约》。
13、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首先发生于美国,导火线是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暴跌。
14、罗斯福新政从整顿银行开始,基础和核心是《国家产业复兴法》 。
15、二战之前,英法对德国的侵略行为采取绥靖政策,慕尼黑会议是此政策的顶点。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德国闪击波兰。
16、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标志二战全面扩大。二战的转折点是中途岛海战、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
17、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行动是诺曼底登陆。
18、二战期间,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
19、列举二战中的战役: 、 、 、 、……
20、亚洲四小龙:韩国、日本、香港、台湾
21、1960年,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被称为非洲独立年。1990年,西南非
纳米比亚宣告独立,标志着殖民体系在非洲最终崩溃。
22、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开始。美苏冷战终结的标志是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冷战的重点地区是欧洲。
23、20世纪40年代,人类历史上发生了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它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
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首先兴起于美国。
24、1957年,苏联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开创了人类向宇宙空间进军的新纪元。世界上第一座原子堆首先诞生于美国。
25、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取代关贸总协定。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中收回运河主权。
二、问答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是一次令人发指的浩劫,但客观上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某些推动作用。”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自相矛盾的观点;也有人认为这种观点符合历史发展的辨证过程。请对这一学术争论谈谈你的看法。
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确实是一场浩劫,对人类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进程产生了很大影响,尤其是引发一系列革命运动和战后解放运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当然,我们不能反过来由此推出战争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从而肯定战争的结论。
2、结合具体的历史史实,简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答:主要内容:整顿金融、复兴工业(《国家产业复兴法》)、复兴农业(《农业调整法》)、试图抑制巨富。
意义:罗斯福新政实施后,缓和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在实施“以工代赈”的过程中,兴建了很多市政设施和公共工程,既有利于日后经济发展,也能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罗斯福新政还注意改善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经济与社会地位,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罗斯福新政不仅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而且为其他国家实施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更多的国家走上了国家干预经济的道路。
3、从日本、韩国、新加坡发展的史实中,人们能够得到什么启示?
答:(1)、坚持不懈地狠抓教育事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经济竞争更多地表现为科学技术实力竞争。
(2)、要加强同外国的科技合作,大胆地引进海外人才,密切关注世界科技发展最新动态。同时要花大力气消化吸收外来的先进科技。在吸收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形成自己特色。
(3)、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迅速发展对外贸易,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
4、一战的影响。
答:(1)、战争给人类造成深重的灾难和破坏。(2)、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了一系列革命运动,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资本主义列强的战略战局。欧洲在世界上的中心地位开始动摇,美国和日本迅速崛起。(4)、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5、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
答:(1)、俄国十月革命是帝国主义时代第一次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创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2)、它打破了资本主义体系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3)、它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到新的阶段。
6、在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上,巴以双方的极端势力都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的立场,用以牙还牙、以暴对暴的极端方法来制服对方,并向下一代灌输民族复仇主义的思想,你认为这样做会产生什么后果,正确的立场和方法应该是什么?
答:从战争中东事态发展来看,中东地区的战争与和平,同双方的极端做法有一定联系。每当一方或双方提出极端的口号,采取极端的行动,想压服对方时,双方的矛盾就会尖锐起来,导致战争爆发,而当一方采取理智的态度,作出和平尝试时,双方的矛盾就会缓和,冲突渐趋平息。巴以双方极端势力的做法,只会加剧矛盾,使冲突一轮一轮地升级,永无休止。正确的立场和方法应该是认识到,双方都不可能用武力达到目的,只有相互承认对方的生存权利,怀着和平的愿望处理各种问题,才有可能为自己争得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产生双赢的结局。
7、中国为什么要加入世贸?加入世贸给我国社会与个人带来了什么影响?
答:(1)、中国需要世贸组织。发展中国家若不想长期落后、被动挨打,就必须顺应潮流,积极融入经济。加入WTO,中国不仅有分享经济全球化成果的权利,还能够参加制定有关的“游戏规则”,在建立国际经济秩序中把握主动权,并且可以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在国际贸易战中占据有利地位。这是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次重大政治经济行动。世贸组织也需要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拥有全世界五分之一多的人口,经济总量和进出口总值均居世界前列。
(2)、带来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从社会来看,入世既推动了中国进出口贸易发展,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又对中国构成挑战,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如失业。从个人来看,入世后人们享受到部分物美价廉的外国产品,包括各种水果、农产品、汽车等。同时,在部分行业中工作的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8、关于人口、资源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世界上一直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在可预测的未来,人口增长会超出地球供应能力,人类将面临饥饿和能源枯竭,并窒息于自身排出的烟雾空间是有限的,但是其潜在的资源非常多,而且随着科学的发展,还会找到新的资源,因此,为地球确定一个人口的极限,是毫无意义的。你的看法如何?
答:在这个问题上,不能过于悲观或过于乐观。人类不断地遇到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也会不断地提出新的解决方法,包括控制自身数量的增长,一般不会达到自身毁灭的程度。同时,由于地球空间的有限性,水源、空气等资源也是有限的,人类数量过快增长,也会遭到自然界的惩罚。
9、二战后西欧国家走向联合的目的有:振兴经济;抗衡苏联东欧;摆脱美国控制。
10、二战影响:(1)、前所未有的灾难。(2)、摧毁了法西斯主义、和平思想深入人心。
(3)、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民族运动发展。(4)、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壮大。
(5)、客观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⑧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新版复习提纲
答: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 第一课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1、后版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走上对外扩张之路:
(1)原因:发端于19世纪晚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向人类展示了新的发展前景。在一系列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创新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2)表现:①美国 ②日本 ③德国:德国渴望重新瓜分世界的愿望最为强烈。20世纪初德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欧洲第二号资本主义强国。但此时它比英国、法国抢占的殖民地少得多。 2、世权界殖民体系确立:到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其中法国在非洲三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殖民统治。 3、欧洲列强的军备竞争:
(1)原因:在瓜分世界和夺取霸权的过程中,欧洲列强的矛盾日益尖锐,彼此间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争。
(2)表现:德国和英国的海军竞赛引人注目。
⑨ 跪求九年级上教版历史与社会全一册的复习提纲以及会考到的地图...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1.南方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
生活的时间:三四百万年前 地区:非洲 代表:少女“露西”
早期猿人智人与晚期猿人智人(完全形成中的人)
进化阶段
主 要 代 表
猿人
早期
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
晚期
印尼爪哇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
智人
早期
德国尼安德特人、中国丁村人
晚期
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
2.世界人种形成
形成时期:晚期智人阶段
区分依据:体貌特征
三大人种: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
人种形成原因:自然地理环境不同等多种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3.母系社会与父系社会的主要区别
母系氏族社会:①由于群婚的缘故,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妇女在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以母系血缘为纽带的稳固的集团;②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都以集体为基础。
父系氏族社会:①婚姻关系相对固定,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逐渐取代妇女在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稳固的集团;②生产力发展,私有财产出现。
4.三大文明古国
国家
地域
时 间
首都
古埃及
尼罗河流域
公元前3500年
孟斐斯
古巴比伦
两河流域
公元前3500年
巴比伦
古印度
印度和恒河流域
公元前2500年
华氏城
5.《汉谟拉比法典》
背景: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性质(目的):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
历史地位: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6.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雅典在伯利克里时期达到全盛时期
原因:是伯利克里的改革。
改革内容:扩大公民的权利;鼓励学术探究,重视教育,发展文艺
表现:
政治上
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经济上
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
文化上
文化昌盛,重视教育,人才辈出
7.罗马共和国
①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
②公元前2世纪,罗马打败迦太基(布匿战争),成为地中海的霸主。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起义。
③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2世纪,罗马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④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的结束)
8.识记古埃及金字塔图
9.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书11面的表格,自己掌握)
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1.大化改新
时间和实施者: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改革派领袖:中臣镰足
内容:
政治: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经济: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意义: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2.622年(7世纪),默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3.查理·马特实行采邑制,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在此基础上形成。
4.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基督教是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
5.拜占庭帝国衰败的原因和启示(理解层次 很重要)
①国内因素:a.长期的军事扩张,导致国库空虚,财尽民穷;
b.国内人民起义不断;
c.帝国统治者心态保守,固步自封。
②国际因素:13世纪西方军队的东征和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加速了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启示: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 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第三单元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1.希波战争的结果:希腊彻底战胜波斯军队;客观上促成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2.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征战的结果:都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客观上促进了希腊和罗马文化的传播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此段仅供阅读,不需掌握)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A. 从帝国的疆域来看,亚历山大帝国几乎包括了当时人类的文明:希腊文明、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以及从两河流域文明派生出来的犹太文明、波斯文明等。B. 这些文明同属于亚历山大帝国管辖的好处:整个亚欧大陆的交通被打通。因此,伴随着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希腊文化传播到了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到希腊文化。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东西方文化得到交流和发展。
3.六大地跨三大洲的帝国
前6世纪 波斯帝国 前4世纪 亚历山大帝国 前27年 罗马帝国
6世纪 拜占庭帝国 7世纪 阿拉伯帝国 13世纪末 奥斯曼土耳其
4.‘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
发明者:古代印度人发明了0~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
传播者:阿拉伯人加以改造并传播到世界各地。故称为“阿拉伯数字”
5.马可波罗来华史实
1271年启程,17岁的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得到了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被留在元朝朝廷中任职。在中国生活17年,由海路返回意大利。口述《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后来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
6.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①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叫做象形文字,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埃及象形文字对以后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对西亚各族人民、对人类文明有重大贡献。
③腓尼基文字对字母文字的影响:古代腓尼基人对人 类文化的最大贡献,是他们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套拼音字母。
8.三大宗教
名称
佛 教
基 督 教
伊 斯 兰 教
产时间
公元前6世纪
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时期]
7世纪初
发源地
古代印度地区
中东的巴勒斯坦一带
阿拉伯半岛[麦加]
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
[释迦牟尼]
犹太人
穆罕默德
经典
《佛经》
《圣经》
《古兰经》
9. 古代文学、科学、建筑成就
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阿拉伯的《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名篇《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的贡献是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发明螺旋式水车,用来灌溉和排水。
东方著名建筑麦加大清真寺和西方著名建筑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最突出的特点为“高、直、尖”,麦加大清真寺最突出的特点是“大而高”,而它们重要的相同点则都是宗教圣地。麦加大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圣地。巴黎圣母院是天主教教堂。
第四单元 步入近代
1. 文艺复兴
①背景:14世纪前后,意大利兴起了手工工场,开始产生新生的资产阶级,他们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中的幸福。最早兴起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是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②指导思想(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③实质:文艺复兴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教会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④代表人物及作品:
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的一位诗人。他创作的《神曲》,明确表达了自己对天主教会的厌恶,率先对教会提出批评。
达·芬奇:意大利一位伟大的艺术大师。他的代表作品是《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文学巨匠。代表作《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
⑤意义: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理解层次)
2.新航路的开辟(要求掌握地图,注意结合地图复习)
①原因和条件:
根本原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直接原因:《马可波罗行纪》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和对黄金的追求。
有利条件:指南针的应用、造船业的发展、地圆学说的出现、世界地图的绘制。
②开辟新航路的时间、人物、到达地点、国家。
时间
人物
国家
航线
支持者
1487—1488
迪亚士
葡萄牙
西欧—好望角
葡萄牙
1492
哥伦布
意大利
西欧—美洲
西班牙
1497—1498
达迦马
葡萄牙
西欧—好望角—印度
葡萄牙
1519—1522
麦哲伦
葡萄牙
环球航行
西班牙
③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理解层次)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导火线: 苏格兰人民起义
开始标志: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
重要事件:1645年克伦威尔率议会军在纳西比击溃王军主力。
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完成标志:1688年光荣革命(1688年宫廷政变)
重要文件: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意义和影响:
①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
②它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③开辟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新时代,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4.美国独立战争
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国殖民者压迫北美人民。
导火线: 波士顿倾茶事件
开始标志: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转折点: 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结束标志: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性质:既是一次民族解放运动,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重要文献:
① 发表 《独立宣言》 时间:1776.7.4 意义:标志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① 制定 《1787年宪法》
内容: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权;国会拥有立法权;最高法院行使最高司法权。)
意义: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
美国独立战争历史影响:
① 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最重要的意义)
② 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但南方保留了黑人奴隶制残余。
③ 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推动了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运动。(世界意义)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原因:
①是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战争; ②广大人民积极参加革命;
③华盛顿具有杰出军事才能,起重要领导作用;④得到法国等国家的军事援助。
5.评价华盛顿(运用层次 很重要 背下来)
①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者和美国的第一任总统。
②主要功绩:
a.他推动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实现了美国的独立。被誉为“美国国父”。
b.他坚持共和制,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他拒绝参加第三届总统竞选,从而确立了美国总统的任期制,否决了总统终身制。6.法国大革命
开始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重大事件: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路易十六被腿上断头台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雅各宾派(代表是罗伯斯庇尔)专政把法国大革命推向了高潮。
重要文献:1789年颁布《人权宣言》
《人权宣言》主要内容: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历史意义: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意义:
①是一次规模大、范围广、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②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世界意义)
③推动了欧洲各国的反封建斗争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运动。(世界意义)
7.拿破仑帝国的建立
建立:1804年 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了《拿破仑法典》。
性 质:资产阶级军事帝国,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实行资产阶级军事专政
灭亡原因:侵略扩张引起欧洲人民的广泛反抗。
帝国衰亡转折点:1812年法国远征俄国的战争失败。
拿破仑失败的重要战役:莱比锡战役、滑铁卢战役。
附:
一、重要图片
1.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书10面
2.印度的种姓制度 书11面
3.公元前2500年亚非文明古国地图 书12面
4.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 书29面
5. 三种古代文字图 书49面
6.新航路的开辟 书62面
二、综合题的出题预测(出题可能结合图片和材料)
1.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的主要方式:暴力冲突和和平往来。请各举出2个例子。
2.古代奴隶制民主政治和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古代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雅典在伯利克里时期达到全盛时期
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英国的君主立宪和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
3. 英、美、法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重要时间地点、重大战役、重要人物、文献、影响等)
4.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重要时间地点、人物及贡献、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等等
⑩ 求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专题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巨大变化(页)
考点29. 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1978年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历史的伟大转折?)
①会议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
②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3.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是什么?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4.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 ①工作重心:经济建设
②进入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③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
5.改革首先从农村展开,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有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什么?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作用?
它极大地激发起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8.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后来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9.对外开放目的作用是什么?
目的: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
作用:①加快了我国发展步伐 ②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③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④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10.改革开放始于何时何事件?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改革开放的作用(意义)何在?(为什么说是成功的?)
正是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综合国力也显著增强。
12.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它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13.对我国对外开放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有哪些?
①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开始对外开放;
②2001年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考点30.了解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奠定新中国外交事业基础的时间和事件分别是什么?
1953年,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意义:奠定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基础。
4.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5.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外交活动进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主动、最有利、最活跃的时期?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政策又有了重大发展,提出了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赋予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新的内容。
7.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新的内容是: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
8.新战略提出的意义:赋予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新的内容。中国外交进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主动、最有利、最活跃的时期。
专题二.和平发展是时代主题(34页)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2.和平成为主题之一的原因是什么?
冷战结束后,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绝大多数国家都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普遍反对建立一国独霸的单极世界;国际社会祁盼和平的呼声不断高涨,维护和平的力量日益壮大,争取世界和平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
3.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乱
4.维护世界持久和平,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5.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维护世界持久和平
6.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的另一主题原因是什么?
当今国际社会仍是一个贫富差距悬殊的世界,落后、贫困、危机、债务,捆扰着占世界人口2/3的发展中国家的人民。
7.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②恐怖主义。
8.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领土、民族、宗教、资源等矛盾交织的产物。
9.恐怖主义的危害:给世界政治、经济、安全形势带来严重威胁。
10.当今世界不太平根源(最主要因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11.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新的表现是什么?
超级大国倚仗其经济、科技、军事优势,鼓吹“先发制人”和“预防性干预”,以争夺和控制世界战略要地和资源重地。
12.发展问题也称南北问题。
造成当今世界发展问题的主要原因: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其他原因:①历史上长期的殖民掠夺和统治(历史原因)
②战乱和不稳定
13.发展问题,突出表现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
14.解决南北问题根本途径(对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其他途径(对策):①不断推进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
②维护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保持国内社会稳定。
15.建设和谐世界我国应奉行怎样的内外政策?其作用何在?
对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
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进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作用: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专题三.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36页------38页)
考点34.了解我国人口现状及对社会发展影响,理解计划生育是我国基本国策
1..我国人口现状:①人口数量大,新增人口多②人口素质不高③人口老龄化
2.为此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3.计划生育具体要求: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
4.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5.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控制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出生率
6.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提高人口素质
7.我国人口现状对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总说: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低、人口老龄化对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都会带来沉重压力。
分说:①人口数量大影响:使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少,加剧了资源危机、环境恶化;加重就业压力,使诸如交通、住房、教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更加突出;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②人口素质偏低影响:增加了就业难度;环境意识薄弱,不仅开发利用资源的程度低,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③人口老龄化影响:增加了养老、福利、社会保障事业的经济压力,增加了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支出等,给社会进步带来很大压力。
8.实现计划生育政策对我国社会健康发展有何意义?
降低了人口出生率,减缓了人口的过快增长;提高人口文化素质;节省了大量的资源和资金,减缓了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缓解了人口过快增长给人们的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等带来的压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考点35.了解我国的资源状况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解决资源问题的措施
1.我国资源状况如何?(除了总量丰富外,其他是我国的资源问题)
①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丰富的,但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很少,这是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
②资源分布不平衡 `
③自然资源的质量不高
④资源利用率低,破坏与浪费严重”
2.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丰富的,但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很少
3.自然资源特点:数量有限
4 资源利用中出现种种问题的危害: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短缺问题。
5.我国应对资源问题的措施有哪些?
①开源与节流是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
②跨区域调配,是解决资源区域分布不平衡问题的有效方法。如“南水北调”和“西气东输”等
③把对资源的保护纳入法制轨道
6.“开源”是指什么?
“开源”指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扩展资源开发的范围。
7.节流:以节水、节能、节材为中心
8.开源与节流关键在于:科学技术。
9.解决资源问题,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什么?
开源 (“嫦娥一号” “神七”发射目的之一)
10.科学技术在资源方面的作用何在?
①利用科学技术,可用可再生资源代替非可再生资源。
②利用科学技术,可以发掘新资源、研制新材料。
③利用科学技术,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
11.资源问题的出现有何危害?
资源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
12.在资源问题上青少年应做到什么?
①树立人均观念和 节约观点,珍惜和节约资源,减少浪费。
②遵守资源的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同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
③做到节水、节电、节地,不吃野生动物,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日常生活中具体行动)
考点36.了解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解决环境问题对策
(1)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人与环境的关系日趋紧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1.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哪两类?
生态环境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
2.中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3.中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废气 、废水及固体废气物污染
4. 环境问题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危害是什么?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安定、危害人民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5.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6.我国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
①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地位)
②保护环境的主要措施: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我国的环保方针),决不重蹈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具体行动:
在生态建设方面:①针对一些地区风沙肆虐、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因地制宜的开展大规模的防护林工程建设
②把防治荒漠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大力开展治沙工作
③还实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耕还湖和退耕还牧等工程,恢复自然环境本来面貌。
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①重点治理大江大河的水体污染
②治理重工业地区和城市的大气污染。
7.在环境问题上,青少年应做到什么?
①提高环境意识和环境法制意识,积极宣传环保。
②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依法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③做到爱护花木,植树种草,拒绝在街头、露天烧烤,不焚烧废弃物,不乱扔垃圾。(日常生活中具体如何做)
考点37.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PRED四者关系: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是一个相互作用、 相互依赖的整体。
2.在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关系中(PRED),人口因素是:关键因素。
人口因素是关键因素的原因: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造成资源短缺;人类排放的废弃物也逐渐超过了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了环境污染,终会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见人口数量的变化会引发包括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及社会变动等一系列的变化。
3.自然资源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地位、作用)。人类与自然资源是休戚与共的关系。(关系)
4.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地位、作用)
当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协调时,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是平衡的,人类生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就比较优越;否则,就会制约人类的生活、生存和发展。
5.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6.可持续发展中人类应树立的意识是什么?(对人类有何要求?)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要求人们必须以很高的道德标准,保护好人类生存和发展必需的资源和环境基础。人类应该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不损害他人和后代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发展。
7.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①公平性原则 含义: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其他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
②持续性原则 含义: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③共同性原则 含义:许多区域性的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的问题,要求
地方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的整体协调。
8.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正在从观念走向实践
①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
②不仅积极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而且踊跃参加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该战略从观念走向实践,我国具体所作的两方面的努力)
③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正从观念走向实践。青少年应该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并通过自己的行动,为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9.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国应怎么办?
①在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两类社会)
②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10.文明发展道路是怎样的?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专题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区域经济(40页)
考点38.知道现代市场经济中的“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
1.看不见的手是指市场通过价格 传递的信号,指挥着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适时的改变他们的计划,自发的调节着人、财、物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即市场调节)
2.看得见的手指政府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看不见的手”时要注意什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自觉利用“看不见的手”,才能使经济健康地发展。
4.宏观调控有何作用?(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政府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缺点,从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5.市场机制有何作用?
能够自动组织、协调全社会的经济活动,起到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
6.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作用如何?
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它自发的调节着人、财、物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
考点39.理解区域经济发展中“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原则
1..我国发展区域经济的原则: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两地之间)
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本地)
2.为什么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千差万别
3.怎样因地制宜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首先应怎样?)
发展区域经济,首先应分析地区发展的条件 ,主导因素和优势产品,才能使经济得到健康发展。
4.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大力开展贸易活动作用何在?
背景: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每个区域都会有自己的资源特点和名优产品,贸易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
作用:应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大力开展贸易活动,可以使人人们充分生产各自的优势产业,使各地都能享受到更多更丰富的产品。
5.我国各种资源区域分布是怎样的?
①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有发展能源工业的优势条件;
②东部地区工业和交通的基础好,人才、技术、资金雄厚,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③南方降水充沛、空气湿润、水资源丰富,很多地方是鱼米之乡。
④北方降水量较少、空气较干燥、水资源较少,适于发展旱作农业。
专题五.生活在国际社会
考点40.了解当今国际社会的三个基本特征
1.当今国际社会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①经济全球化 ②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 ③文化多元化
2.全球化表现为: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全球化.
3.文化多元化:(含义)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
过程怎样:全球化的过程一定是不同文化共同生存、共享文化成就的过程。
4.文化多样性作用何在?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传播的基础,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是世界充满活力和不断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考点41.知道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1.我国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故宫、颐和园、长城、天坛、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山西:平遥古城、云冈石窟,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云南丽江古城,江苏苏州古典园林,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重庆大足石刻,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西藏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河南龙门石窟,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盛京三陵、十三陵、明孝陵),山东曲阜孔庙孔林孔府,甘肃莫高窟,四川青城山-都江堰,安徽皖南古村落,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澳门历史城区、河南殷墟,广东开平碉楼及村落。
考点42.知道欧盟、世界贸易组织和联合国的作用
1.欧盟:是当今世界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组织
影响:它的崛起有利于世界走向多极化
2.联合国
定义: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是一个当今多极化世界共同制定世界规则的地方。
面对世界多极化在制定国际关系规则方面,联合国最具 广泛性,权威性
3. 联合国的历史由来:
①联合国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产物。
②1945年,中、苏、美、英等50多个国家在美国旧金山举行联合国制宪会议,〈〈联合国宪章〉〉于1945年10月24日生效。这一天成为联合国的诞辰之日。
至今有190多个会员国。
4.联合国的诞辰之日:1945年10月24日.。
5.联合国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6.联合国的原则是什么?
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禁止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等。
7.联合国发挥了什么作用?
和平方面: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
发展方面:促进各国社会经济发展
8.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地位)。积极参加联合国及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为联合国的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如何作贡献)
9.世界贸易组织
①定义:“面对经济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制定的“游戏规则”,就是目前世界
市场上应用最广泛、最具权威性的规则。
②有人把世界贸易组织被称为经济联合国,
③其基本职能:制定和监督执行多边贸易规则,组织多边贸易谈判,解决成员间贸易争端
④.世界贸易组织作用是什么?
它较大幅度的降低了世界各地进口关税的水平,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它规定了国际贸易中的各项基本原则,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有序进行。
10.中国于2001年 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1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有何影响?
加入WTO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也给中国政府和人民带来重大的责任和挑战。(既有利又有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