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日本的教育有哪些特点和优势
日本义务教育的课程改革及其特点
日本的教育课程审议会发表了关于改善中小学课程标准的审议报告,根据这份报告的精神,文部省于1998年11月颁布了新的《学习指导要领》,标志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始。本文围绕日本课程审议会的咨询报告和文部省新颁布的《学习指导要领》,对日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动向、特征及其意义做些分析。
一、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
在战后的几十年中,日本大体上每十年就要对《学习指导要领》修订一次。特别是80年代中期的临时教育审议会以后,作为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的中小学课程改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受到重视。针对日本教育面临的偏重学历、过度的考试竞争、青少年心理健康、学校教育的划一化和僵化等一系列问题,临时教育审议会提出教育应朝着尊重个性的方向改革。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日本于1989年对学习指导要领进行了修订,在小学低年级以综合性更强、更重视体验学习的《生活课》代替《社会科》;在初中和高中阶段扩大了选修课的范围和比重等。
此后,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将"临教审"的教育思想进一步具体化,并于1996年8月发表题为《关于面向21世纪的我国教育》的咨询报告。报告指出,面对今后日益信息化、国际化和科技迅猛发展的、不断变化的社会,教育要注重对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生存能力"的培养,即要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学习、独立思考、判断、行动的能力,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身心,自律意识,关心、同情他人的情感与品格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该报告强调,今后日本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必须使教育由注重灌输知识向注重培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转变。因此,要从以下几方面对现有的学校课程进行改革:1.精简那些容易陷入死记硬背的内容,严格筛选基础和基本的教育内容,削减课时;2.通过加强课程的弹性化,改善教学方法,创建有特色的学校,推进个性化教育;3.加强道德教育,培养丰富的人格,应重视志愿服务,自然体验等活动,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健身体育运动;4.适应国际理解、信息、环境、志愿服务等综合学习和课题学习的需要,设定"综合学习时间",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有特色的教育活动。
根据上述建议,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从1996年8月开始,就课程改革的方针、课程体系的构建、学科教育的内容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研讨,并分别于1997年11月和1998年6月发表了关于教育课程标准改善的中间报告、最终审议报告。文部省根据这些报告,着手修订课程标准,并于1998年11月颁布了新的学习指导要领,拉开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序幕。此次课程改革集近十几年来课程改革之大成,采取了一些重大的改革举措。
(二)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构建适合孩子成长的学校教育,是近年来日本教育界着力倡导的一种新的学校教育观,也是贯穿于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教育课程审议会的报告指出,近年来日本青少年发展存在一系列令人担忧的问题,在道德和价值观方面表现为,在丰富的物质生活中,学生社会性发展欠缺,社会规范意识低下、自立迟缓,因而欺负弱小、逃学、暴力等青少年行为问题时有发生,一直未得以解决。在身体健康方面表现为,肥胖儿增多,学生体力和视力下降等。尽管根据近年来国际评价协会的调查结果,日本学生的学力水平还保持了较高的水准,但不能否认在课程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过度重视知识灌输教育,缺乏适于不同孩子学习的课程,部分学生对现行的课程内容不能充分理解,单一的接受型学习,难以培养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认识问题的能力,和其他国家的学生相比,日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等。而这些现象既与整个社会大环境相关,也与目前学校的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直接相关。
适合儿童生长和发展,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是学校教育面临的两大基本主题。也就是说,学校教育不仅要解决一系列自身存在的问题,以适合孩子的发展,也要面对一系列社会变化和问题,努力通过改革,充实和完善学校教育内容,以适应社会变化的需求。面对日本近年来出现的一系列新的发展和变化情况,教育课程审议会认为,当前日本学校教育要努力解决以下主要课题。
1.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社会中,面临着日本出生率降低和进入老年社会的实际状况,必须加强道德教育,提高青少年道德意识和道德能力,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伦理观,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2.适应国际合作和使日本人能自立于国际社会的需要,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在提高学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基础上,提高对不同民族、国家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与理解。
3.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进展,展开多样的信息和计算机教育,以帮助学生学会选择信息、运用信息,加深对信息化社会的理解。
4.面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能源问题,进一步提高他们对于环境问题理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能力。
依据上述认识,教育课程审议会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基本任务作了进一步阐述指出,小学的基本任务是:使儿童具备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和一个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生活应具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基础,具有丰富的人格,在接触自然、社会、人和文化等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长处、个性,培养自立意识。在此基础上,初中的基本任务是: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和中学教育的前期,初中教育要使学生能切实掌握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和一个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生活应具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进一步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人格,发现、发展自己个性和自立意识。
(三)课程改革的目标
为实现上述义务教育的目标,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确定了此次课程改革的目标。
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人性和社会性,具有自立于国际社会的日本人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开展宽松的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基础,充实发展个性的教育;使各个学校能够发挥主动性、创出有特色的教育。
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解决现行课程和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过度的"应试教育"和竞争、评价标准单一、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等;
2.要使学生掌握人类永恒(贯穿于各个时代)的价值观,培养其同情心、正义感、奉献精神及对大自然和美的事物的热爱等,掌握最基本和最基础的内容;
3.为使学生灵活地适应社会变化,要使教育从以灌输知识为主转变为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独立思考为主的教育,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其掌握学习方法,发展其个性,重视4.以学校五日制的实施(2002年开始)为契机,从终身学习的角度重构学校的教育内容,要使学校教育有助于学生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学习,并适合其终身学习和选择的需要;
5.精选教学内容,加强基本能力和基础内容的学习,要从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基础的原则出发,严格精选教学内容,转变以知识的量来衡量学生学力的学力观;
6.改善学习指导和评价方法;必须改变从前偏重知识灌输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改进从知识的量上评价学生学业的评价方法,重视对学习过程、学生的优点、可能性和进步状况的评价;
7.根据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改善课程管理,发挥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给予地方和学校更大的编制和实施课程的自主权。
日本人一直自视甚高
日本教育专家和历史学家表示,在几年前,将另一个亚洲国家视为教育或者说其他任何领域的学习榜样,在日本都是闻所未闻的事。自19世纪中后期以来,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亚洲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很多日本人一直自视甚高,以日本是亚洲最发达国家而自豪,瞧不起亚洲其他国家。
但近年来,日本人的这种自信正在逐渐流失,日益担心中国、印度等国的发展掩盖日本的光彩,对日本能否在与邻国的竞争中胜出缺乏信心。如今,日本政府竭尽全力试图保持日本的技术领先优势,与此同时,日本人也开始尊重亚洲邻国。
东京索非亚大学亚洲文化学教授村井说:“日本对亚洲的态度在变化。”这种变化的一个出乎意料的结果就是:日本人越来越热衷于印度式教育。
印度近年来的迅速发展引起了日本对印度教育的关注。部分原因在于,印度在软件开发、电子商务以及知识密集型产业领域取得不小成就,引起了不少日本人的嫉妒,因为日本在这些领域一直未能占据优势。
对本国学校不放心
在很多日本人眼里,印度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教育超级大国。不过,印式教育之所以能够在日本流行,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众多日本人对日本的学校不放心。
过去,日本学校培训出来的学生经常在各项国际比赛中名列前茅。但去年年底“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公布的一项测试结果却让日本人大为吃惊:在数学能力方面,日本学生失去了2000年的第一名位置,跌至第10名,落后于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韩国;在科学方面,日本学生也丢掉了2000年的第二名位置,跌倒了第10名。
据报道,其实现在印度教育的优势和日本以前的教育特点十分相似:即强调纪律与规范,要求学生们尽早开始学习,重视背诵和填鸭式教育,注重基础教育。 (来源:广州日报)
B. 结合历史与现实,谈谈你对日本民族的了解与认识。
写作思路: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杂乱,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探索人生真谛,或谈论思想问题、治学精神,使读者受到启迪和教育。这样的文章有了哲理,给予读者的感受也就更加丰富了。
日本“明治维新”后,在其迅速强大的国力支持下,忘记了两国两千年友好的历史传统,扩张野心膨胀,悍然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耻辱;几十年后的侵华战争,日本在中国未愈的伤口上又狠狠的捅了一刀。
中国人民永远铭记那段屈辱、备受压迫的历史,同时也希望日本能够客观的正视这段历史。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在他大肆宣扬日本军国主义光环的同时重重地给了中国一拳,这是中国人民所不能认可的,导致中日关系进入僵局。
日本修改教科书,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日本没有认真反省历史上对中国的侵略,甚至否认侵略、美化侵略,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影响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使中日和平发展的道路变得曲折难走。
日本引发领土与资源争端,日本采取强硬非法手段,企图霸占中国领土,如钓鱼岛问题,干涉中国海洋资源勘探、开发,如东海资源开发问题。一系列的恶行将中日两国再次推上了对立的巅峰,致使中日之间永远存在隔阂。如果日本不能以正确的态度来看待中日战争史,始终不承认自己犯下的罪行,想“建立起融洽的关系”免谈。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目前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稳定、和平的外部环境对我有利无害,而与日本的关系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其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技术进口来源国,中国要登上更高的国际地位,就必须在经济上与日本和平共处、共同合作。
与日本发展友好关系,亦有助于我国发展与其他大国的关系,避免了因为与日交恶,而与美欧关系降温或被动与俄罗斯加强关系,甚至公开走上军事同盟的道路;对我国与其它国家发展关系亦有帮助。 然而,中国经济和日本的政治、军事大国化同步发展,使双方原有矛盾更加复杂、尖锐。
能源领域,日本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加大了与我国的竞争力度。金融领域,日本煽动美欧对我国施压,逼迫人民币升值。东亚经济合作方面,争夺地区合作主导权,排挤我国。 综上,中日关系能否进一步发展,关键在于日本是如何对待中国的。
C. 结合日本的 地理,历史,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谈谈对日本概况的了解
日本(日文:日本国,前660年2月11日—)是位于亚洲大陆东岸外的太平洋岛国。 西、北隔东海、黄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与中国、朝鲜、俄罗斯相望,东濒太平洋。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日本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起一直是世界公认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被称为“日出之国”。日本为单一民族国家,国内大城市主要有东京、大阪和神户等。
地理位置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由数千个岛屿组成,众列岛呈弧形。日本东部和南部为一望无际的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东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别和朝鲜,韩国、中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相望。日本北海道有世界最著名的渔场之一——北海道渔场,其成因是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
面积和地区划分
日本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其它6800多个小岛屿。 日本的总面积为:377,835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积37万多平方千米,水域面积3,091平方公里,领海面积310000平方公里。日本是世界上填海造陆最多的国家,填海造陆的面积多达1600平方公里。
日本历史
约公元2世纪,日本各地有100多个部落(其中有的与东汉建立了关系)。 到了公元4世纪,在关西地方建立了比较大的国家,据说最终将它们统一起来的是当今天皇族的祖先。当时,日本国范围仅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国。 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
经过一千多年,日本列岛上在4世纪后才出现比较统一的国家,所以很难对日本国诞生的确实年代作出准确的判定。据日本传说《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并即位,即位日相当于现在的公历2月11日,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神武天皇,是圣德太子曾借道教辛酉年之说,编排的“皇纪”。推古九年正好是辛酉年,也是圣德太子在斑鸠宫推行改革的年份。辛酉年每60年出现一次,亦称一轮。按道皇居二重桥教的说法,每一轮辛酉年是发生变革之年。而第21轮的辛酉年则是发生彻底的大变革之年。 于是,圣德太子以推古九年(601年)为起点再往上推第21轮的辛酉年为日本建国之年。规定该年的阴历一月一日为神武天皇登极之日(阳历为2月21日)。按照这种推算法,公元1990年是皇纪2649年。结果把皇统向前多推算了大约一千年。在这一千年的空白中人为地安插了10位虚构的天皇。圣德太子按照这种逻辑编修了日本史。后人便加以延用至今。
樱花、和服、俳句与武士、清酒、神道教构成了传统日本的两个方面——菊与刀。在日本有著名的 "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日本茶道
茶道也叫作茶汤(品茗会),自古以来就作为一种美感仪式受到上流阶层的无比喜爱。茶道是一种独特的饮茶仪式和社会礼仪。日本的茶道最早是由中国唐朝贞观年间传到日本的。在古代,日本与中国早有往来。盛唐时期,日本曾派大量使臣来中国,受中国影响较深。日本人民称“中国是日本茶道的故乡”,日本茶道和中国的潮汕工夫茶有些相似。 花道作为一种在茶室内再现野外盛开的鲜花的技法而诞生。因展示的规则和方法的有所不同,花道可分成20多种流派,日本国内也有许多传授花道各流派技法的学校。另外,在宾馆、百货商店等各种场所,可以欣赏到装饰优美的插花艺术。忌讳荷花,认为荷花是丧花。忌用山茶花,菊花是皇室家族的标志。 相扑来源于日本神道的宗教仪式。在奈良和平安时期,相扑是一种宫廷观赏运动,而到了镰仓战国时期,相扑成为武士训练的一部分。18世纪兴起了职业相扑运动,它与现在的相扑比赛极为相似。神道仪式强调相扑运动,比赛前的跺脚仪式(四顾)的目的是将场地中的恶鬼趋走,同时还起到放松肌肉的作用。场地上还要撒盐以达到净化的目的。相扑比赛在台子上进行。整个台子为正方形,中部为圆圈,其直径为4.55米。比赛时,两位力士束发梳髻,下身系一条兜带,近乎赤身裸体上台比赛。比赛中,力士除脚掌外任何部分不得触及台子表面,同时也不得超出圆圈。大力士的最高等级是“横纲”。下面是大关、关胁、小结、前颈,这四个等级被称为“幕内”,属于力士中的上层。再次是十两、幕下,除此之外还有更低级的三段目、序三段。处于序之口、序二段的学员只能做一些打水扫地之类的打杂工作,只有到了三段目的时候,师傅才会传授一些技术,而到了十两的学员就是职业相扑选手了,被称为“力士”,不仅有工资,而且还可以参加各种比赛赢取奖金。相扑手一旦达到了横纲,几乎就可以说是站在了日本相扑界的顶点,将拥有终身至高无上的荣耀。 和服是日本传统民族服装的称呼。它在日本也称“着物”。和服是仿照中国隋唐服式和吴服改制的,所以在日本被称为"吴服 服"和"唐衣",和服是西方人对吴服的称谓,现在日本人已经接受了这个称谓,但是很多卖和服的商店,还是写着"吴服"。公元八至九世纪,日本一度盛行过“唐风”服装。以后虽有改变形成日本独特的风格,但仍含有中国古代服装的某些特色。妇女和服的款式和花色的差别是区别年龄和结婚与否的标志。日本最早的少女组合—早安少女组
柔道在全世界有广泛声誉。柔道的基本原理不是攻击、而是一种利用对方的力量的护身之术,柔道家的级别用腰带的颜色(初级∶白/高级∶黑)来表示。柔道是中国拳术的发展,源出少林之门。明末,中国的一位武林高手陈元赞将中国的传统武术传到扶桑(今日本),成为现代风行世界的柔道之先河。 剑道是指从武士重要武艺剑术中派生而出的日本击剑运动。比赛者按照严格的规则,身着专用防护具,用一把竹刀互刺对方的头、躯体以及手指尖。 空手道是由距今五百年前的古老格斗术和中国传入日本的拳法揉合而成的。空手道不使用任何武器、仅使用拳和脚,与其它格斗运动相比,是一种相当具有实战意义的运动形式。 书道,提起书法,相信不少人会认为它是中国独有的一门艺术。其实,书法在日本不仅盛行,更是人们修行养性的方式之一。古代日本人称书法叫“入木道”或“笔道”,直到江户时代(十七世纪),才出现“书道”这个名词。在日本,用毛笔写汉字而盛行书法,应当是在佛教传入之后。僧侣和佛教徒模仿中国,用毛笔抄录经书。 能剧是日本的传统戏剧,也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能剧源于古代舞蹈戏剧形式和12世纪或13世纪在日本的神社和寺院举行的各种节庆戏剧。“能”具有才能或技能的意义。演员通过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暗示故事的本质,而不是把它表现出来。现在这一剧种在日本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合气道是日本一种以巧制胜的武术。
日本经济
日本经济高度发达,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水平。GDP方面,2009年,按照国际汇率计算的话,日本国内生产总值5.068万亿美元,居世界第2位(2009年中国GDP4.98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9,731美元,是世界第17位。若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3位(次于美国和中国;[第四名:印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世界第23位。2004年末,日本在海外的纯资产达1.8万亿美元,也是世界最大。 政府以资本扶持工业与企业、强大的劳动力、高科技的发展以及较低的军事预算比例(占GDP的1%),帮助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并成为当今仅次于美国的科技强国及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系。日本的经济特点是生产商、供应商和经销商的紧密结合、强大的企业联盟、紧密的团队合作、年功序列制、终身雇用制等 。 日本的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金融业、航运业、保险业以及商业服务业占GDP占最大比重,而且处于世界领导地位,首都东京不仅是全国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更是世界数一数二的金融、航运和服务中心。自二次大战后,日本的制造业得到迅速发展,尤其电子产业和汽车制造业。日本三菱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通用的超级企业财阀,2007年仅在三菱旗下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就达到了11家。日本的电子产业和高科技著名制造商包括索尼、松下、佳能、夏普、东芝、日立等公司。汽车业方面,日本公司的汽车生产量超越美国和德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其中丰田、马自达、本田和日产等制造商,均有出产汽车行销全球。日本拥有世界资产最庞大的银行邮储银行,三菱UFJ金融集团、瑞穗金融集团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团在世界金融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日本经济自1960年代到1980年代保持了20多年的高度成长,被誉为奇迹:1960年代池田勇人内阁提出“所得倍增计划”,经济出现平均10%的增长;1970年代初期虽然遇到石油危机,平均仍有5%的增长;1980年代则为平均4%的增长。而从199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趋于不景气,主要是由于1980年代末的过度投资所造成的资产膨胀,以及证券及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最终在逾放比过高与日圆不断升值下,泡沫经济瓦解。政府改革经济的努力也没有立竿见影的成效。2002年2月以来日本的景气一直扩大,创下了战后最长的景气复苏期纪录,不少企业创造了历史最好业绩。
(网络)
另外的是我的观点:
无论国人怎样讨厌日本,你不得不承认,它是比中国强的。而且,你说他文化剽窃,问题在于他还知道那时文化,我们呢?自己的文化却不了解。
他们的民族感很强,不会窝里斗,这与中国不同。
日本是一个少数以没有资源为基础而发展的国家,这点很了不起。
我很讨厌一部分日本人对中国人的态度,对历史的态度。但你说他们参拜神社也好,干什么也好,都是为了民族利益,靖国神社相当于中国的抗日英雄纪念馆,可中国人又有多少人去过呢?!
日本无时无刻不在宣扬高尚的文化底蕴与素质的培养,力争在日本国民小时候就让他们有高尚的品德与良好的素质。从我看动漫就可以看出来。在日本动漫中,会潜移默化地介绍中国文化,会显示垃圾要分类扔这一小小细节。
我不想说日本一定多么的好,我也不想说对于日本人的情感,但我只是想对中国的国民说一句:不要想象中国有多强大,日本有多不好,妄想打败日本,切合实际的是提高自身能力,否则,一切都是扯淡!!!用着日本的东西,自己只会意淫,这样的国民可以打败日本?日本比中国强,你要承认。照这个趋势发展,日本早晚还要超越中国更多。
我只代表自己,不代表别人,客观的评价,不要说我如何。
ps:如果是一道地理题目的话,就应侧重于地理方面答。
D. 结合史实谈谈你对学习日本历史的认识和体会
鉴于日本历史我觉得也不是很多,但是有一个是非常众所周知的一个,就是日本的明治内维新。他的容明治维新大概和中国的百日维新基本上相差的年代并不久远。明治维新取得了一个非常伟大的成就,从根本上使日本踏入了这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
E. 求论文:浅谈日本的近代教育
日本的大学是“作为学术的中心,在广泛传授只是的同时,以深入教授及研究专门的学艺,发展智慧,培养道德和应用能力为目的”的高等教育机构。在日本,真正近代意义上的大学实在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才有的。明治维新开始以后,日本学习欧美的的教育体制,建立近代化的学校体系。1872年8月3日,明治维新政府颁布《学制》,将全国分为8个大学区,规定每个大学区设一所大学。1877年,明治政府决定,将文部省所管辖的东京昌平学校,东京开成学校和东京医学学校合并,成立了日本历史上真正近代化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东京大学。
日本根据《学制》和《帝国大学令》,继东京大学之后,又相继设立了京都帝国大学,东北帝国大学,九州大学,北海道帝国大学等由若干等学部组成的综合性大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的大学被迫进行军国主义教育,成了为政府的侵略政策服务的工具。
战后,随着教育的民主化改革,根据《教育法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1945年8月15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共公告》,宣布宣布无条件投降,。美国军队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进驻日本,对日本实行全面占领。在美国全面占领期间(1945.9——1952.4),按照美国政府的旨意,日本进行了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方全方位的民主改革。1949年开始建立新制大学。新制大学是由旧制大学,大学预科,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等改组,合并而成的。
经过战前和战后的巨大变化和发展,日本的高等教育机构现在主要有4种类型:即大学,短期大学,高等专科学校和专修学校。
一、大学
日本的大学的学科与我国大学的专业内涵不一样,它是以科学非类的范畴命名的,如理学学科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若干专业在内。日本大学里最基本的单位是:“讲座”,每个讲座包括教授,副教授各1名,讲师和助教1-3名。课程一般有4大类型:一般教育课程,外语课程,保健体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授课科目实行学分制。
日本大学课程设置有以下特点:
1.重视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学生入学后,刚开始用2年时间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即使在后期2年的专业教育阶段,也很重视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结合。
2.课程内容综合化。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促使各学科的互相渗透和许多边缘学科的出现,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力求避免过细的专业分化,而要求学科之间有联系,并不断开拓跨学科课程,使课程设置向综合化方面发展。
3.扩大了选修课程范围。为了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日本大学都普遍缩减了必修课,增加了许多选修课程
4.各学部课程安排灵活,办出了自己的特色。日本大学的各学部可根据本学部的特征,不仅在课程内容上,而且在讲座,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安排上以及学分,实习,毕业,论文等教学制度和形式等方面,都不拘一格,力求多样化。
二、短期大学
短期大学是日本的一种新型高等教育办学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进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时,将战前的旧制大学转化为4年制的新制大学,将不具备转为新制大学条件的一些高校暂时定为短期大学。短期大学为产业发展和经济复苏培养了大批中级技术人员,灵活地适应了产业结构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64年,日本国会通过修改《学校教育法》正式承认了短期大学的合法地位。2003年,日本有短期大学525所,其中国立13所,公立49所,私立463所,在校学生2500065人,其中国立校4515人,公立校17999人,私立校27551人。
日本的短期大学有如下特点:
1.培养目标和规格明确,高度重视技能训练。
2.多数为私立,经费主要来源月学费收入和法人集资,因而特别讲求教学质量敢和效率,否则就难以维持。
3.规模精巧。短期大学多数设在中小城市,人数一般只有700——800人。小巧就灵活,便于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办学方向。
4.就业率高。短期大学毕业生实际操作技能强,很受企业欢迎,就业率几乎是100%,加上短期大学毕业生可以与大学互换学分,转学方便,因而特别受到欢迎。
三、高等专科学校:
日本的高等专科学校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学校,它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5年连修制,将高中3年与短期大学2年连了起来,毕业生水平相当于短期大学毕业生。其办学目标是“深入教授专门学艺,育成职业上所必要的能力。专业主要有工学、印刷、航海、无限电通信等20多种学科。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学内容与工业和交通运输有关,因而大多数为男生,女生一般还不到5%,这一点正好与短期大学相反。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实践能力强,很受工矿企业的欢迎,往往是供不应求。
四、专修学校
专修学校是日本高等教育系统中一类十分复杂的教育机构。专修学校在教学上是最灵活的,其修业年限多为2年,也有3年的,甚至有的可以长达4年,但也有短到不足1年的。专修学校招收高中毕业生,开设的专业课程五花八门,由
各个学校根据社会需求灵活制定。专修学校的女生较多,学生所学的专业课程以医疗方面人数最多,约占1/4;其次是家政,约占1/5;再次是工业,约占1/6;商业约占1/10.专修学校多以取得国家规定的职业资格和技能鉴定为目的,这个就是专科学校不同于其他高校的特点。
由于专科学校在学校年限、专业设置等方面过于灵活,加上学校小、人员少等原因,以至于许多人常常不认为它是高等教育机构。但日本文部省1976年1月10日颁布的《专修学校设置基础》中,却承认它属于高等教育机构。日本的各种专修学校3300所,在校生791431人。2000年,学校有3551所,在校生750824人。2003年,学校有3439所,其中国立90所,公立208所。私立3141所;在校生786135人,其中国立校12195人,公立校30583人,私立校343357人。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一直以中国为其学习榜样。可是在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努力学习西方,为了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便大力发展和普及教育,使其教育水平很快地超过了中国,它的大学入学率在全世界也遥遥领先,近代日本人教育的发展有许多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F. 日本在强国之路上哪一步最重要,结合历史谈谈
明治维新,它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危机,使日本走上版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
路,跻权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的背景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措施。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政治革命,也是日本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它推翻德川幕府,使大政归还天皇,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 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明治维新的主要领导人是一些青年武士,他 们以“富国强兵”为口号,企图建立一个能同西方并驾齐驱的国家。
G. 有关日本历史教育的问题,不光是关于教科书问题啦,很想了解下
日本小学的历史教育。其主要就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日本的起源; 二是古代和中世纪的日本。对于小学的历史教育,日本想培养的学生素质,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多少史实,而主旨在于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感知社会。让青少年理解社会生活,培养其致力于社会进步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建设民主社会的社会人。不考究所谓的学问系统,而是以现实生活问题为中心,拓展青少年的社会经验,并使他们的社会经验进一步深化。确立开阔的视野,把道德作为培养公民教养的基础,养成作为民主的、和平的国家、社会形成者必要的公民素质基础。简单说,日本小学的历史教育,就是在孩子还比较小的时候,打下一个良好的学习基础,为以后的学习和培养成人做准备。
日本初中的历史教育主要包括五方面内容: ( 1) 历史的潮流和地域历史; ( 2) 古代日本; ( 3) 中世纪日本;( 4) 近代日本; ( 5) 近现代日本和世界。通过对日本初中历史教科书的阅读,能够明显感觉到,对于初中的学生致力于培养这样的素质: 在德育方面,养成对在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人类生活的提高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和文化遗产的尊重态度,充分理解他们与当时历史时期和地域的关系。伴随日本与世界各国的历史和文化交往的加深,养成具有关心其他民族的文化、生活及国际协调精神。在历史学习和培养人格素质方面,使学生在了解世界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学习本国的历史。通过对具体史实的学习,使学生对历史更加关心,从而培养他们从多种角度考察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并对其作出公正判断的态度和能力。
高中历史教育包括世界史A 世界史B 和日本史A 日本史B。B 是对A 的深化。其中世界史A 主要是以近现代史为中心,以专题的形式,主要分为四个专题: ( 1) 各文明的历史特征; ( 2)各文明的接触和交流; ( 3) 19 世纪世界的形成和展开;( 4) 现代世界和日本。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理解现代世界的形成过程,多角度考察各国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培养作为生存于国际社会的日本人的自觉和资质。主要在于培养一种对历史的思考方式。世界史B 主要包括六个专题: ( 1) 文明的起源; ( 2)东亚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 ( 3) 西亚、南亚的文化圈和东西交流; ( 4) 欧洲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 ( 5) 近代世界的变化; ( 6) 20 世纪的历史发展与科学技术文明。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理解世界史形成过程和世界史中各国文化圈的特色,从宽广角度考察文化的多样性、复合性及相互间的交流,找到他们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从而也培养出一种历史的思考方式。
日本史A 主要包括五个专题: ( 1) 古代和中世纪的日本和亚洲; ( 2) 幕府体制的形成和变迁; ( 3) 日本的近代化道路和19 世纪的世界; ( 4) 近代日本的形成和发展;( 5) 现代的世界和日本。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在确立世界史视野的基础上,理解日本历史的发展,特别联系日本的国际环境,考察日本近代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日本史B 主要包括七个专题: ( 1) 日本文化的文明;( 2) 古代国家和古代文化的形成; ( 3) 中世纪社会的形成和文化的展开; ( 4) 幕府体制的变迁和文化的展开; ( 5)近代日本的形成和亚洲; ( 6) 两次世界大战和日本; ( 7)现代的世界和日本。日本史B 就是在日本史A 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其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也基本与日本史A 一样,即站在世界史的角度综合理解、学习日本史。通过对本国文化和传统特点的深刻认识,培养历史的思维方式。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历史教育对公民素质的培养中,历史知识和人物的学习了解只是基本的一个方面,而更加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提高,兴趣的培养,重视学生运用历史的观点来分析历史事件,以一定的方法分析、综合、比较、评价和说明历史事实。但是日本的历史教育更应该强调要培养学生以公正的态度来判断历史事件,这对于日本的历史教学来说是必要的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日本的“皇国史观”并未根本清除,所以经常还会出现国家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历史教科书问题等等。因此以什么样的历史眼光、观点来看待、分析历史问题是影响到日本对历史事件所持的基本态度和主张,如果不能公正判断历史事件,那么仍有重蹈军国主义覆辙的危险。为使日本的年青一代不致忘却历史,日本的历史教学应当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具有公正的判断历史的态度和能力。
H. 结合历史相关知识,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又是如何正确地看待与日本之间的关系呢
国与国之间实际上是一种利益关系.没有真正的敌人,也没有真正的朋友.
中日关系版无非是权一种利益关系.当一国损害另一国的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时,两国交恶.反之,友好.所以两国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中日其实就是表面合作背后斗争.但公开的合作对两国都有利.所以,斗争是暗地里的......但不会停止.只要两国分歧存在,斗争就会继续进行.
作为学生当然要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I. 通过中国近代史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大量关于日本侵华的史料,请结合相关史料谈谈自己的体会
日本是愤青主要的攻抄击对象,他们主张以强硬路线应对,认为其没有为二战中对中国、甚至东亚东南亚造成的损失做到应有的道歉与赔偿,以及从战后日本政府对二战的反省态度、近年来日本官员参拜供奉二战中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实际上日本教科书并非官方编写)、占领归属有争议的钓鱼岛等一系列事件中得出结论,相信日本仍然在寻求军国主义扩张的道路。愤青中的温和人士认为应该用中国日益增强的政治与经济实力遏制日本,将日本画进中国的势力范围内,但有激进人士更期望用武力解决问题,比如“中日必有一战”等武力主张。
日本的侵略事实是不对,日本不承认历史也是不对,但我们中国人呢,口口声声说要炸沉日本,日本人反感了;一直说要收复台湾,结果台湾人反感了。须知实际上日本教科书并非官方编写;台湾人以前也是希望回归的,现在则是希望”维持现状“.....不过”当然“不能阻止愤青们继续骂,中国1威1胁1论也就出来了,结果我们不得不说这是诽谤Orz......我只能说这个世界很微妙。
J.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日本传统上认为,教育是一项与仁和孝同等重要的德行。因此改革者们一直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