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历史上重大事件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彻底回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1953年 第一个答五年计划开始
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
1976年 四五运动,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8年 改革开放
1992年 邓小平讲话,加快改革开放
1997年 香港回归
1999年 澳门回归
㈡ 你知道哪些让你震惊的历史事件
丝绸之路主要运输的是瓷器、茶叶、香料和丝绸。瓷器是贵族的餐具,茶叶是贵族的饮料,香专料是贵族吃肉食属用来去腥的,丝绸是贵族做衣服甚至用来擦屁股的。由于路途遥远,沿途各地加价,欧洲贵族的拿货价往往是产地价格的上百倍。妥妥的都是高档奢侈品。
㈢ 历史事件,要有趣一点的,能具体介绍的。
一些有意思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蒋纬国,出任装甲司令时,正逢雨天,一个女人摔倒在泥水里,几名军官见了,哈哈大笑。蒋纬国看到后怒不可竭,他从屋子里冲出来,喝令这几名军官到雨中罚站,痛斥他们说:你们是军人,是男人,是保护女人的,可你们表现得太不男人了……骂完后,蒋纬国又关自己一个小时的禁闭,惩罚自己管教不力。
1917年的北大,有一群教授。 梁漱溟,25岁;胡适,27岁;刘半农,27岁; 刘文典,27岁;林损,27岁;周作人,33岁; 陈独秀,39岁;朱希祖,39岁…… 校长是蔡元培,50 岁。 最年轻的是画法研究会导师徐悲鸿,23岁。 中国,也曾经有过充满了年轻智者的时代。
雷锋,据说是个奇迹,大饥荒时代,一年被拍200张个人照,堪比首长。一次捐献额比在部队一年多的总收入还高,一名普通士兵能够为自己购买等同与如今电视之类价格比例的手表、皮箱。听说做好事不留名,但感谢信总能送到所在连队,听说把每件事记在日记里。听说赢得了美国军校的崇拜。听说。。。。
终于在那年8月15日,被一辆卡车撞倒的电线杆子砸死了。还好不是喝水死。
老美在开会。美国防长官怎能如此嚣张坐在首位?美国的总统躲在旮旯里干吗呢?也没个人给他打个伞的。说实在的,当美国的总统真可怜哦。就算不可以摆谱也不至于只能呆角落里吧。
这位拍桌子的大哥曾经说过的话:1,没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2,如果你不准备动武,就不要拿起武器,3,真正的男人要不断想办法,而真正的女人要不断挣扎,4,运气是为白痴准备的,5,一旦遭人欺负,瞬间就应当进行回击。瞬间!6, 如果在厕所追上恐怖分子,拎着裤腰带也要把他们干掉,7, 我偶尔也有颓废,但从来不装样子。
杨度:近代经历最丰富的人。拿过秀才,参与过公车上书,当过满清四品。和康有为、梁启超、黄兴是好友,跟汪精卫、蔡锷、齐白石是同学,怂恿过袁世凯称帝,赞同过孙中山共和,北伐时说毛能得天下,营救过李大钊,当过杜月笙的师爷,入过佛门和国民党,在1929年国民党清党之时反而秘密加入G党。
1931年,病死前。曾自题挽联:帝道真知,如今都成过去事; 医民救国,继起自有后来人。
美国有一位著名的战地记者M&G.BLsons说:古今往来,人类历史上最彪悍最有勇气最值得依靠的军队从客观上来说,应该首推二战纳圌粹党卫军。抛开政治立场与信仰的正邪之分,确实,二战德国希圌特圌勒麾下的纳圌粹党卫军的成员是真正的军人,说的更准确,是真正的男人。
1927年菲律宾旧版地图显示南沙群岛属于中国
1961年4月29日,27岁苏联外科医生Leonid Rogozov驻守在南极考察站,因患急性阑尾炎需立即进行阑尾切除术。由于当时天气恶劣,必须自己对自己开刀。手术持续近2小时,每5分钟他便停下休息几秒,让自己从失血和眩晕中缓一缓。最后他成功了,只过了两周他便重回岗位。
据说这就是杀害了那些所谓革命志士的妖魔洞窟:中美合作所
仅1944年6月-1945年6月,中美合作所指挥的部队击毙2.3万名日军、击伤9000名,俘虏300名,摧毁209座桥梁、84辆机车、141艘船舰、97个日军军需库。
1946年,一大群女学生穿过天圌安门。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的照片曾一度挂在天圌安门上,而中山先生的“天下为公”是当时中国的口号。
资本主义内在的罪恶在于幸福的分配不均;而社会主义内在的优越性在于苦难的平均分配。”
——温斯顿.丘吉尔
1987年,菲律宾前总统访华,谈到南沙问题时说:“至少在地理上,那些岛屿离菲律宾更近。”邓抽了口烟:“在地理上,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从此,南沙再无战事。
1888年,李鸿章游历欧洲,拜访了铁血宰相俾斯麦,对他滔滔不绝地夸耀起自己镇压国内叛军的“丰功伟绩”,可是俾斯麦听了半天,最后只冷冷地回了一句:“我们德意志人从不以屠杀同胞为荣!”李汗颜。评: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以戮为荣,乐杀人也!
孟德斯鸠:作为一个人来说,在这个这个世界是不可能追求到绝对的平等的。只能追求最大化的公平。让我告诉你什么叫绝对的平等。只有在极权之下的人那才平等,因为他们都跪着。
我来告诉你为什么民国时代多先哲。图为民国22年出版、适用于“初级小学学生”的《模范公民》(第八册)。头4篇课文依次为:《我看见新事物,要常常留心观察》《我发生了疑问,就想法去解决》《我要仔细地观察事物》《我不盲从,不随声附和》。民国期间,为何出了一大批具有现代思想的“范儿”,答案有了吧。
大陆文化大**,台湾提出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徐复观曾评论:这是20世纪对中国开的一个悲凉的大玩笑。大陆一边拥有根深蒂固、沦肌浃髓的华夏文化,却极力消灭她;另一边是远边之地,也没有深厚文化基础,又受日本50年统治,却要拼了老命的强调保存、发扬、复兴华夏!
鲜为人知的希特勒中国情结:与中华民国关系很好。希特勒在自传中描述童年在维也纳的生活时,曾经提到过,在自己贫困潦倒时受到过一家旅居奥地利的中国家庭的无私帮助。他还对中国古兵法和书籍非常喜爱,熟读孙子兵法和资治通鉴。在轴心国结盟的初期,鄙视日本看好中国。
知道么?1946年,有三个大家子女报考清华落榜了,没有人给他们开后门。落榜的女孩分别是:清华建筑系主任梁思成的女儿梁再冰,文学院长冯友兰的女儿冯钟璞,校长梅贻琦的女儿梅祖芬。
兵者,所以诡道也。
春秋时期,齐国国王命令大臣们必须穿丝制衣服,但国内只准种粮食而不准种桑树。齐国丝需求量大,价格上涨,邻近的鲁、梁等小国纷纷停止种粮改种桑树。几年后,齐王又命只准穿布衣,且不准卖粮食给其他小国。结果,鲁、梁等小国因饥荒而大乱,不战而亡,齐国渔翁得利,坐享其成,疆土得以扩张。
佧尔·麻克丝,30 岁时从德国移民到英国。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麻克丝赞美鸦片战争,称英国是在推进中国文明。他说: “看来,历史要先让这些人全部染上毒瘾,然后才能让他们从愚蠢中醒来。”
一战中,有600万英国成年男性奔赴战场,死亡率为12.5%。当时英国著名贵族学校伊顿公学的参战贵族子弟伤亡率,则高达45%。按照常理,英国贵族大多担任军官,为什么死亡率反而远高于一般士兵呢?答案很简单,因为他们总是冲锋在前,撤退在后。对于他们来说,责任和荣誉比生命更重要。
春秋时魏将乐羊奉命攻打中山国,中山国把他儿子煮了,肉汤分了他一碗,乐羊坐在帐下悠然自得地喝下了碗汤。当时举国赞叹,只有睹师赞不赞成,说“其子尚食之,其谁不食?”——“大义灭亲”是中国成语中最脏的一个,鼓吹这种精神无异于禽兽,不管大义有多么大,也决不能加害自己的亲人。-慕容雪村
他是首个亮相《时代》杂志封面的中国人;他秀才出身,却带出了常胜之师,且军纪严明;海外媒体认为他“比其他任何人更有可能统一中国”;他一生不入租界,不置田产,带过几十万军队却无积蓄;他拒绝了邀其出山的日本人,被暗杀;他去世后,国共两党同时表示沉痛哀悼,北京民众自发上街悼念。他是吴佩孚
英国考文垂博物馆著名的油画,是城市名片。典故:英国统治者Leofric伯爵为筹集军费,决定征收重税。善良的伯爵夫人Godiva向丈夫请求减税,伯爵说,若她**围城走一圈,就同意减税。第二天夫人真的一丝不挂,骑在马上.。居民为尊重夫人,当天全部关门闭户,街道上空无一人。
抗战时代,日军记者拍摄的国军少年战士,这个小小的军人被日军俘虏了。他的站姿完全按照军人立正的要领。从瘦小身躯上背带的各种物品--子弹带、军号、水壶来看。这个小战士在军中兼了多少职务?他已不是一个孩子。他是一个军人。一个军容不整,似乎不自量力,瘦弱不堪,装备差劲的中国军人,就是这群人抵抗着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军队。
美国媒体的原则】你不能骂黑人和一切少数民族,你不能拿宗教开玩笑,你不能拿妇女开玩笑,你不能拿残疾人开玩笑,甚至你都不能拿胖子开玩笑。总之,你骂所有的人,骂所有的民间团体都是有危险的。但是,你只有骂总统是安全的
通过连续的通货膨胀,政府可以秘密地、不为人知地剥夺人民的财富,在使多数人贫穷的过程中,却使少数人暴富。——凯恩斯(1883-1946)
㈣ 中国历史上的有趣事件有哪些
1、梁启超妙作咸鱼诗
梁启超九岁那年,他的祖父梁维清带着他乘坐木船,由水路经江门前往广州参加考试,这个还是梁启超第一次离开家乡。
当时满船的人都是准备应试的赶考的书生,大家坐在一起都是在讨论学问和夸耀才学的。一日在船上吃午饭,刚好吃的是白米饭和蒸咸鱼,有一个考生就提议以咸鱼为题进行吟诗或作对。
其实用咸鱼入诗入对,是一个非常难的题目,因为咸鱼虽然是广东人饭桌上的名菜,但毕竟是登不了大雅之堂,俗话说:“进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但说的仍然是臭,并且是与“入芝兰之室”相对着的。
话题一出,当时满船的考生都一下子被难倒了,大家纷纷都在抓耳挠腮,苦苦思考。
梁启超稍停片刻,便当众吟诵:“太公垂钓后,胶鬲举盐初”。在座的人听了,都不约如同地愣了一下,然后大家都拍手叫好,不约而同地称赞他的诗做得十分切题,风格典雅,诗意浓郁,而且适当地运用典故,不落俗套,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好句。
到后来有人讨论到梁启超的时候,就有这样戏言:“广东咸鱼从此得翻身了,入风流儒雅的一类了”,这个可能都是从梁启超作咸鱼诗中得到的。
2、林则徐拒贿拾遗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林则徐被任命为江南监察御史,巡视江南各地。他到澎湖群岛寓所刚歇下,有个自称“花农”的人献上一盆玫瑰花,还说是要请林大人换个大盆栽花。
林则徐心知有异,一脚踢翻花盆,盆里现出一个红包。包里是一只足有半斤重的金老鼠和一纸信笺,笺上写着:“林大人亲收,张保敬献。”林则徐当场将张保行贿的金老鼠没收,上缴国库。
3、昭君“落雁”
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
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的代称。
4、纪晓岚求诊
纪晓岚曾有一位脾气不好的医生朋友。某日纪晓岚因小恙前去求诊,这位医生朋友对他说,我出个上联,你若能对出下联,诊费、药费全免,纪晓岚心想对联之事能难倒我?便点头应允。上联为:"膏可吃,药可吃,膏药不可吃"。
纪晓岚便借其脾气发挥,续了下联:"脾好医,气好医,脾气不好医。"既触其缺点,又促其改正,一语双关,妙哉!“
5、金屋藏娇
武帝幼时,他的姑姑馆陶长公主想把自己的女儿阿姣许配给他,便半开玩笑的去征求他的意见,童稚的刘彻当场答曰:“好!若得阿姣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长公主大悦,遂力劝景帝促成这了桩婚事。这就是“金屋藏娇”一词的来历。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小刘彻这次极到位的回答一方面使他从此赢得了长公主强有力的政治支持,另一方面也注定了西汉王朝未来几十年的奢靡。
㈤ 10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
常遇春
(1330~1369) 字伯仁,号燕衡,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
民族英雄,安徽省怀远县常家坟镇永平岗人,明朝开国名将。宋朝南渡时常氏迁来怀远,到常遇春已经是第七世。其父常六六,母高氏。其妻蓝氏生有三子三女。常遇春字伯仁,生于公元1330年(元朝至顺元年)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貌奇体伟,勇力过人,猿臂善射。23岁时,适值元末,朝政日非,天下大乱,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常遇春适此啸聚绿林草泽中,后在和阳归顺了明太祖朱元璋。
相传,常遇春率军队进驻九华山时,适逢天旱无雨,士兵饮水困难。于是,他亲自带领将士在九华山下寻水,忽然在五溪桥南边挖出了六股泉水,解决了部队饮水的困难。这六股泉水泉水是否为常遇春所发现,无从查考。但是常遇春结寨六泉口,大战九华山却是千真万确的。后人有诗可证:偏仄旁山行,溪流咽不呜。何年留古砦,犹复说开平。
据史料记载,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初,朱元璋令常遇春与另一名大将徐达率重兵镇守池州防备。陈友谅统其兵众,部署袭取池州。徐达侦悉陈友谅的行动,令常遇春率精兵万人,设伏于六泉口。陈友谅兵至,全力猛攻池州城,徐达率领守军开城出击,常遇春伏兵掩其后,大破陈友谅军,斩首万余,擒捉三千,陈友谅败走江州(九江)。
这次战役不仅恢复了皖南
军事要地太平县,也使汉军龟缩于武汉不敢再犯。论功行赏常遇春功劳最大。朱元璋夸赞他说:“当百万众,摧锋陷坚,莫如副将军。”
常遇春当年设伏的地方就在今天九华山的大古岭、凤凰岭一带,并在百丈潭前留有诗文:赤汗透征袍,何如孝隐高。结庐亲冢侧,只为报劬劳。
可惜,常遇春只活到40岁,就病死于柳河川。一生为将未曾败北。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常十万”之称,人美称他为“天下奇男子”。死后,被追封为“开平王”,故六泉口又有“开平寨”之称。当地村民为纪念常遇春智勇过人,还在大古岭下的在百丈潭侧建庙祭祀,当时称将军庙,庙址所在村落因此得名将军村。该庙规模壮观,翘檐飞角,庙内塑有常将军全身像。抗日战争中庙宇为日军焚毁,但村民仍保留“拜将军年”的旧俗。
常遇春
传体貌奇伟,沉毅果敢,长臂善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元至正十五年(1355),参加农民起义军,随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今安徽当涂),破集庆(今南京)等地,每战必先,屡立战功,升中翼大元帅。十七年,攻宁国(今属安徽),身中流矢,裹伤再战。此后连克宁国、池州(今安徽贵池)、婺州(今浙江金华)等城。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之战中,他奋勇当先,救出被陈友谅军围困的朱元璋,旋即率军封锁湖口,会同诸将全歼号称60万的陈军。二十五年十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进攻张士诚,先取淮东,后占浙西,于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苏州),俘获张士诚及其将士25万。因功升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十月,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25万北上,转战中原,次年八月,攻克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明洪武二年(1369),率军继续北征,攻占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俘元宗王及将士万余。七月,回师途中,暴病而卒,追封开平王。他英勇善战,统军有方,自谓能以10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为“常十万”。
面涅将军——狄青
狄青,生于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卒干嘉佑二年(1057年),字汉臣,身长八尺有余约为(1.89米),浓眉大眼,姿态雄伟,胸襟广阔。汾州西河(山西汾阳)人,北宋大将。狄青出身贫寒,从小就胸怀大志,16岁时,因其兄与乡人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被“逮罪人京,窜名赤籍”,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西北称帝,建立西夏。宋廷择京师卫士从边,狄青入其选,任延州指挥使,当了一名低级军官。在战争中,他骁勇善战,多次充当先锋,率领士兵夺关斩将,先后攻克金汤城,宥州等地,烧毁西夏粮草数万,“收其帐二千三百,牲口五千七百”,并指挥士兵在战略要地桥子谷修城,筑招安、丰林、新寨、大郎诸堡,“皆扼贼要害”。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一马当先,所向披靡,在4年时间里,参加了大小25次战役,身中8箭,但从不畏怯。在一次攻打安远的战斗中,狄青身负重伤,但“闻寇至,即挺起驰赴”,冲锋陷阵,在宋夏战争中,立下了累累战功,声名也随之大振。
薛礼字仁贵(614-683年3月24日),山西绛州龙门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名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创造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诸方面在军事,政治上的赫赫功勋。
艰苦奋斗三十载,家里穷苦志不穷
薛礼,字仁贵,山西绛州龙门人,大业九年(614)生,是南北朝时期名将薛安都的后代,属于河东薛氏家族,但是到他的一辈已经没落,,父亲薛轨早丧,虽自幼家贫,但是习文练武,刻苦努力,天生臂力过人.但是生于乱世之中,未有什么发展,长大务农,娶妻柳氏,生得一副大饭量。到30岁的时候,记载中描写他穷困不得志,希望迁移祖坟,以希望带来好运,他的妻子说:“有本事的人,要善于抓住时机。现在当今皇帝御驾亲征辽东,正是需要猛将的时候,你有这一身的本事,何不从军立个功名?等你富贵还乡,再改葬父母也不晚!”仁贵听了,觉得有道理,就告别妻子,去新绛城里找张士贵将军,应征入伍,开始了他驰骋沙场40年的传奇经历。
薛岳(1896年12月27日——1998年5月3日),汉族,字伯陵,广东韶关市乐昌县九峰镇小坪石村客家人。抗日名将,时有抗日“战神”之称,一级上将。原名薛仰岳,因生于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乃父起名仰岳以求能效法岳飞成为民族英雄。薛仰岳后改名薛岳,以示不仅仰慕岳飞更将身体力行。
1906年入黄埔陆军小学,1909年加入同盟会,之后入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回粤后曾任孙中山警卫团第一营营长。1922年陈炯明叛乱期间,薛岳曾保护宋庆龄脱险。北伐初期任第一师师长。
吕蒙
吕蒙(178-219)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将领,仕于东吴的孙权。
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汾阳。唐代著名的军事家。武举出身。安史之乱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打败史思明。后连回纥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代宗时,叛将仆固怀恩勾引吐蕃、回纥进犯关中地区,郭子仪正确地采取了结盟回纥,打击吐蕃的策略,保卫了国家的安宁。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以84岁的高龄才告别沙场。天下因有他而获得安宁达20多年。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举国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
蒙恬(?—前210年),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汉族,祖籍齐国,山东人。传说他曾改良过毛笔,是祖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
秦琼(571~638)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开国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与尉迟恭为传统门神。兵器:四棱金装锏、虎头錾金枪。座驾:黄骠透骨龙。济南五龙潭有其故居。
卫青,中国历史人物。一为西汉军事家卫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106年(西汉武帝元封五年).他是西汉时期能征惯战,为汉朝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将领,也是中国历史上为人熟知的常胜将军。率军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但从不结党干预政事。他对士卒体恤较多,威信很高。另一位卫青(?—?)字明德,松江华亭人。是明代抗倭名将。其子卫子颖。
孙膑是孙武后代。身长七尺约为161cm(周的一尺合今23.1cm)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骗孙膑到魏,用刖刑(即砍去双脚),被齐国使者偷偷救回齐国后,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庞涓,大败魏军。著作有《孙膑兵法》,久已失传。1972年山东省临沂银雀山出土残简,有一万一千余字。关于孙膑膑刑其实是错误的,在太史公自序这本书中提到“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讲的是孙膑被砍掉双脚,而不是挖掉膝盖骨。
㈥ 要历史故事的梗概
李斯谏逐客
秦国虽然在邯郸打了一次败仗,但是它的实力还很强。第二年(公元前256年)又进攻韩、赵两国,打了胜仗。后来,索性把挂名的东周王朝也灭掉了。秦昭襄王死去后,他的孙子秦庄襄王即位不到三年也死去,年才十三岁的太子嬴政即位。
当时,秦国的朝政大权掌握在相国吕不韦手里。
吕不韦原是阳翟(今河南禹县)地方的一个富商,因为帮助庄襄王取得王位,当上了相国。吕不韦当相国以后,也学孟尝君的样子,收留了大批门客,其中有不少是列国来的。
战国时期有许多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历史上把这种情况称做“百家争鸣”。吕不韦自己不会写书,他组织他的门客一起编写一部书,叫《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吕不韦还派人把它挂在咸阳城门上,还发布告示,说谁能对这部书提出意见,不论添个字或者删掉个字,就赏金千两。这一来,他的名气就更响了。
秦王政年纪渐渐大起来,在他二十二岁那年,宫里发生一起叛乱,牵连到吕不韦。秦王政觉得留着吕不韦碍事,把吕不韦免了职。后来又发现吕不韦势力不小,就逼他自杀。
吕不韦一倒台,秦国一些贵族、大臣就议论起来,说列国的人跑到秦国来,都是为他们本国打算,有的说不定是来当间谍的。他们请秦王政把客卿统统撵出秦国。
秦王政接受这个意见,就下了一道逐客令。大小官员,凡不是秦国人,都得离开秦国。
有个楚国来的客卿李斯,原是著名儒家学派代表荀况的学生。他来到秦国,被吕不韦留下来当了客卿。这一回,李斯也挨到被驱逐的份儿,心里挺不服气。离开咸阳的时候,他上了一道奏章给秦王。
李斯在奏章上说:“从前秦穆公用了百里奚、蹇叔,当了霸主;秦孝公用了商鞅,变法图强;惠文王用了张仪,拆散了六国联盟;昭襄王有了范雎,提高了朝廷的威望,这四位君主,都是依靠客卿建立了功业。现在到大王手里,却把外来的人才都撵走,这不是帮助敌国增加实力吗?”
秦王政觉得李斯说得有道理,连忙打发人把李斯从半路上找回来,恢复他的官职,还取消了逐客令。
秦王政用李斯当谋士后,一面加强对各国的攻势,一面派人到列国游说诸侯,还用反间、收卖等手段,配合武力进攻。韩王安看到这形势,害怕起来,派公子韩非到秦国来求和,表示愿意做秦国的属国。
韩非也是荀况的学生,跟李斯同学。他在韩国看到国家一天天削弱,几次三番向韩王进谏,韩王就是不理他。韩非满肚子学问,没被重用,就关起门来写了一部书,叫《韩非子》。他在书中主张君主要集中权力,加强法治。这部书传到秦国,秦王政看到了十分赞赏,说:“如果我能和这个人见见面,该多好啊。”
这一回,韩非受韩王委派来到秦国,看到秦国的强大,上书给秦王,表示愿为秦国统一天下出力。这份奏章一送上去,秦王还没考虑重用韩非,李斯倒先着急起来,怕韩非夺了他的地位。他在秦王面前说:“韩非是韩国的公子,大王兼并诸侯,韩非肯定要为韩国打算;如果让他回国,也是个后患,不如找个罪名把他杀了。”
秦王政听了这话,有点犹豫,下令先把韩非扣押起来,准备审问。韩非进了监狱,想辩白也没机会。李斯却给他送来了毒药,韩非只好服药自杀了。
秦王政扣押了韩非,也有点后悔,打发人把韩非放出来,可是已经晚了。秦王政十分懊恼。正在这时候,有个魏国人缭到秦国来,秦王政找他一谈,觉得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就任用缭为秦国尉,后来人们称他尉缭.
http://www.huaxia.com/wh/jdgs/lsgs.html
㈦ 历史上著名的历史事件
1、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
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诸侯。司马光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就从这一事件开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作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
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
后来赵把范、中行氏灭掉后,公元前453年又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了晋国公室。
2、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又称王莽新政,是新朝皇帝王莽为缓和西汉末年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而采取的一系列新的措施的“托古改制”。包括土地改革、币制改革、商业改革和官名县名改革。
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刘婴)的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作为新朝都城,王莽开中国历史上通过符命禅让作皇帝的先河。王莽开始进行的全面社会改革。
王莽仿照《周礼》的制度推行新政,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耕地重新分配,又废止奴隶制度,建立五均赊贷(贷款制度)、六筦政策,以公权力平衡物价,防止商人剥削,增加国库收入。
刑罚、礼仪、田宅车服等仪式,不停回复到西周时代的周礼模式。
但王莽的改制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由于政策多迂通不合实情处,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从,不断引起天下各贵族和平民的不满。
到了天凤四年(17年)全国发生蝗灾、旱灾,饥荒四起,各地农民纷起,形成赤眉、绿林大规模的反抗。导致新朝的灭亡。
3、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
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
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平息叛乱,各地拥兵自重,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
4、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指在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形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
“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但事实上五胡是西晋末各乱华胡人的代表,数目远非五个。
百余年间,北方各族及汉人在华北地区建立的国家达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其中存在时间较长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有五胡十六国。后北方被前秦统一,中国呈现出前南北朝特征。
西晋“八王之乱”,胡人趁乱反晋。西晋灭亡后,出于避乱,晋朝皇室和北方黄河流域广大居民进入安定的长江流域,史称衣冠南渡。南渡导致了经济重心南移。
五胡乱华的时间一般从西晋灭亡(316年)开始算起,一直到鲜卑北魏统一北方(439年)。有的学者也称之为“永嘉之乱”、“中原陆沉”、“中原沦陷”等。
这一时期,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是汉民族的一场灾难。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589年灭陈朝,方使中国结束了300年的动乱和分治。
5、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
959年,周世宗柴荣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
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仍定都开封。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王审锜、张光翰、赵彦徽皆得授节度使位号。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历史事件
㈧ 最讽刺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发生过无数令世人难忘的事件,其中有许多令人骄傲的史诗级壮举,但也不乏一些讽刺历史名场面。下面我们便来盘点一下几个最有名的讽刺事件吧。
1、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烽火戏诸侯”可算得上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事件了,周幽王酷爱自己的妃子褒姒,竟点燃烽火戏耍诸侯只为博得褒姒一笑。这烽火可不是一般的火,它本应该在西戎侵略到天子脚下时被点燃,以召集诸侯前来守护京城。
结果周幽王这么一弄,诸侯都十分恼火,以至于西戎真的来犯之时,周幽王再令人点燃烽火竟无诸侯相信并出兵拯救的地步。这简直就是真实版“狼来了”的故事。最后西周灭亡,堂堂王朝竟因国君的愚蠢行为而直接覆灭,简直是匪夷所思。
其实李鸿章早就料到北洋海军的军备问题,曾多次向朝廷申请,但是皆因慈禧等统治者的不在意被驳回。后来,北洋海军果不其然地输了,这也直接导致清朝国际地位迅速下降,列强开始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假如慈禧那六百万白银用强大的军事实力来树立国家威信,相信清朝也不至于那么快灭亡。
除了这四个事件,历史上还有不少讽刺事件就不一一列举了,有兴趣可以去了解一下。历史就像一杯香醇的酒,越品越沉醉。
㈨ 关于历史事件
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年~1842年
双方:英国 中国
原因:贸易不均衡,英国向中国倾销鸦片。
经过:英国战舰东南沿海北上,一路攻城克地。
结果:中国签订第一份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
性质:初步使中国进入半封建办殖民地时代。
感人故事:三元里抗英
~~~~~~~~~~~~~~~~~~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1860年
双方:英国联合法国 中国
原因:其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经过:广州被攻克,大沽口陷落,世界园林的精华圆明园被劫掠焚毁
结果:与诸列强签订《北京条约》,中国再次损失了大量主权和领土,向半殖民地道路又前进了一大步。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化。
感人故事:1858年6月25日,英法联军突然向大沽炮台进攻。在僧格林沁的指挥下,守军英勇抵抗,战斗异常激烈。直隶提督史荣椿、大沽协副将龙汝元身先士卒,先后阵亡。激战结果,英法联军惨遭失败,损失舰艇多艘,死伤四百多人,英舰队司令何伯也受重伤。
~~~~~~~~~~~~~~~~
甲午战争 1894年~1895年
双方:日本 中国
原因:作为朝鲜当时的宗主国,中国在朝鲜请求下出兵同试图吞并朝鲜的日本作战。
经过:清政府屡战屡败,丢失了朝鲜半岛,最精锐的北洋水师被摧毁,日本长驱直入,在东北大肆破坏,****。
结果:签订了最耻辱的《马关条约》,失去对朝鲜的宗主权,赔偿日本白银2亿两,割让台湾。
感人故事:邓世昌的定远号成为精神符号激励后世千千万华夏儿女保家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