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慈禧太后历史事件

慈禧太后历史事件

发布时间:2021-02-25 08:52:55

1. 历史上的慈禧太后究竟是怎么死的,是病死的吗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不仅彰显了诗人的文采程度之高,而且还体现出了诗人的人情世故的智慧,是很容易引起众人的共鸣的。但其实这句话是出自慈禧太后之手,慈禧太后当时是为了给自己的母亲贺寿,但是自己却没有时间亲自去拜寿,所以这时候才题诗以表祝贺。

当然这也仅仅只是一个比较具有争议性的说辞而已,一生活了73岁的慈禧太后,在死后有很多人说这是中华陪葬品最奢侈的一位女性。因为在慈禧太后去世后不久,整个大清都成为了慈禧太后的陪葬品。

2. 历史上的慈禧太后

君主制思想十足,不够爱国,
好享受的,自私的,贪婪的,个人至上,以至于连国家人民利益于不顾

3. 慈禧太后故事

光绪初年,慈禧太后刚满40岁,她为了达到二度垂帘听政的目的,曾使用了种种手段,但慑于朝中有人反对,终日心中不乐。心腹太监李莲英猜知真心事,便令人在万寿寺大雄宝殿的后面建了一座佛。

建成之后,李莲英速去禀告慈禧,说:“听说万寿寺大雄宝殿常常有双佛显光,这是大吉大利之兆,奴才想请太后驾临前往观看”。

慈禧听罢感到十分惊奇,便起驾出宫。出西直门下高梁桥,坐上皇船,沿长河,直到万寿寺。慈禧上了码头,进了山门,直奔大雄宝殿而来。

进得殿来,见供奉的依然是原来的三世佛,不觉勃然大怒:“明明是原来的三世佛嘛,哪来的双佛显光”。

那个时候,奴才欺骗主子是要杀头的,但李莲英心中有数,忙说:“太后息怒,请您后殿御览”。

慈禧太后慢慢悠悠转到三世佛后,果见一慈眉善目的观世音坐在殿中央,此寺方丈住持,还有慈禧的文武大臣也在这里。

这时,李莲英喊道:“老佛爷到。”其他人即刻跪伏高呼:“恭迎老佛爷!” 慈禧见状明白了一半儿,但她故作不解问道:“你们迎接的是哪位老佛爷呀”。

李莲英他们答道:“您就是当今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啊!”“如今先皇晏驾,新皇尚幼,国不可一日无主,臣民们请您垂帘料理朝政,您可要救庶民于水火之中啊”。

一席话说得慈禧心花怒放。自此,老佛爷这个称呼便从万寿寺传遍京城,举国上下,都称慈禧为“太后老佛爷”。

(3)慈禧太后历史事件扩展阅读:

慈禧,叶赫那拉氏,满族人,生于道光十五年。在咸丰时代入宫,由懿贵人晋为懿嫔。三年后生同治,由妃晋为贵妃。咸丰驾崩后尊为慈禧,与慈安、恭亲王进行辛酉政变,开始“太后垂帘、亲王议政”的时代。

几年后,两宫太后归还政权不再干预。同治驾崩,光绪即位,两宫太后不放心,再度垂帘。1881年,慈安逝世,慈禧罢免亲王独掌大权。

八年后归政退居。1898年,慈禧引起政变,囚光绪,出面治理。十年后,光绪驾崩,慈禧立溥仪为帝后随光绪而去,葬于普陀峪。

慈禧是镶蓝旗人,出生于北京某胡同,后入镶黄旗。但是二十世纪末,有人举证称慈禧是汉族人。证据表明慈禧出生在山西的一个汉族家庭。

因为贫穷,慈禧被卖给县里的人为女,后又被卖给惠征为婢,非惠征亲生女儿。咸丰年间,慈禧以惠征之女的名义选入宫中,之后步步高升,成为太后。

面对西方列强的挑战,慈禧知人善用,虽是接连败仗,但她重用李鸿章等人,努力把赔款金额降到最低。慈禧还努力进行变法新政。

她推行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停止武举,筹备学堂,编练新军,倡导官商,重用汉臣,兴办女学。可惜慈禧操之过急,不少改革没能成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慈禧

4. 关于慈禧生平的重大事件的概括,简单提及事件就行。重点是想知道历史评价,相对客观一点的。

1835年阴历十月初十慈禧出生,出生地不明。有人说她出生在安徽,也有人说她出生在呼和浩特;有人说慈禧出生在山西的长治市,有人说慈禧就是出生在北京。
1851年5月(十六岁),选秀入宫,赐号懿贵人。
1854年(十九岁),晋懿嫔。(清制后宫地位共分八级,依序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
1856年(二十一岁),生下儿子载淳(后来的同治皇帝),当日晋懿妃。
1857年(二十二岁),晋懿贵妃。
1860年(二十五岁),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咸丰皇帝率后妃、宗室、重臣等避祸承德避暑山庄,命恭亲王奕䜣留京与联军议和。
1861年(二十六岁),咸丰皇帝驾崩,皇子载淳继位,以皇帝生母被尊为圣母皇太后;八月,在恭亲王奕䜣支持下发动辛酉政变,两宫太后联合恭亲王,杀肃顺等八大臣,成功夺权,垂帘听政。
1862年(二十七岁),同治皇帝对圣母皇太后晋徽号“慈禧”。
1865年(三十岁),罢议政王奕䜣职务,遭洋人、宗室、大臣疑问,旋又复职,但是对奕䜣开始有所戒备。
1874年(三十九岁),同治皇帝驾崩,因其无嗣;遵皇太后之意,由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继位(即后来的光绪皇帝)。
1888年(五十三岁),光绪帝大婚,翌年亲政;慈禧继续“训政”。
1894年(五十九岁),皇太后六十大寿庆典;慈禧太后不惜挪用海军军费重修颐和园,是为甲午战争战败的其中一个因素。
1898年(六十三岁),因光绪皇帝发起戊戌变法,皇太后与守旧派大臣及新军领袖袁世凯,联合发动戊戌政变,杀六君子、囚光绪,后重行训政。
1900年(六十五岁),因义和团发起庚子拳乱,导致列强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帝后被迫离京,前往西安避祸,列强顺势抢夺其最心爱的颐和园文物古董,并火烧圆明园。
1901年(六十六岁),辛丑条约签订后,两宫回銮;皇太后及皇帝下诏罪己、行庚子新政。
1908年(七十二岁),光绪皇帝驾崩后一天,皇太后于11月15日下午五时病逝,后葬于定东陵;大行皇帝无嗣,由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其子溥仪为帝(即后来的宣统皇帝)

5. 翡翠与慈禧太后的历史故事

在恢宏的紫禁城里,曾经居住过二十四位有着不同性情、不同嗜好的明清皇帝,而在这些帝王们中间,有两个人却有着一种完全相同的爱好,那就是他们都特别喜欢玩玉。据说,故宫现今存留下来的三万多件玉器中,有二万多件都历经了这两个人的把玩和收藏,他们一位是执政时间长达61年之久的乾隆皇帝,另一位就是垂帘听政46年的慈禧太后。我们今天所要讲述的正是关于这个晚清女人的故事。

1793年,一位叫马戛尔尼的英国使臣带着大英帝国的礼物来拜见大清朝的乾隆皇帝时,喜爱珍玩玉器的乾隆回赠给他的是一只精工细作的白色玉如意。当时的马戛尔尼或许还不太明白,一个原本用来挠痒痒的物件儿,为什么会被中国人推崇为一种挚爱珍宝。在他的眼里,这东西不过就是一块儿不怎么值钱的白色石头。然而,历史常常就是这样荒诞而又有趣,若干年之后,当一个外国人拿着一颗他们西方光彩夺目的钻石敬献给慈禧太后的时候,这位全倾天下的晚清女人面对这样一件从来没有见过的舶来品,同样流露出了一丝不屑的神情,她只挥了挥手,淡淡地说了一句:“边儿去。”也许在这位东方女人看来,这件喷射着火彩的洋人钻石远不如她收藏的那些石头们可爱。

慈禧太后一生有许多嗜好,她喜欢过年,也喜欢看戏。而她喜欢过年的真正目的并不只是为了图个热闹和沾点儿喜气,而是更喜欢收年礼。每当别人送来的礼物,慈禧都会一件件地仔细过目,喜欢的就留下来用,不喜欢的就锁进仓库里。也许再不去看上一眼了。这些礼物包括细小的用品、珠宝、绸缎、衣服,应有尽有。慈禧从28岁与慈安一齐“垂帘听政”,到她74岁死去的四十六年里,每年过年都要收受礼物。有时候一年就能收到装满几个房间的礼物。因为礼物太多,慈禧设立了专门的收藏间,这也就是“锁在库内” 这种说法的来历。因为慈禧很在乎这些年礼,大臣们都把送年礼看作是巴结这位老佛爷谋求个人发迹的大好机会。

一次,一个人捧着一块产自缅甸的绿色玉石进献给慈禧太后,面对这个水润润、绿莹莹的小物件儿,慈禧的眼睛里忽然大放异彩,她迫不及待地大声喊了起来,“好东西!赏!”之后,这位进献者得到了一笔价值不菲的赏赐。这件产自缅甸的绿色宝石就是“翡翠”。

相传慈禧太后在颐和园里有一个珠宝房,四面摆着檀木方橱,盛着大大小小的玻璃锦盒,那些用绣缎包裹着精致盒子里边就装满了各式各样的珠宝,金银、宝石、珍珠、玛瑙、翡翠、数也数不清。在这成千上万件宝物里,她最喜欢的是一对翡翠西瓜。

翡翠西瓜什么样子?为何珍贵?一般人常常以为翡翠是绿色的,其实不然,除了常见的深浅不一的绿色,翡翠还有红、黄、白、黑、灰、蓝和紫之分,各色中又有深浅之别,一块同时并存有多种色彩的翡翠,不仅寓意丰富,也更加珍贵。传说中的翡翠西瓜正是由绿色、红色、黑色三色之分,据说,这对翡翠西瓜是生的瓜皮翠生生、绿莹莹的,还带着墨绿的条纹,瓜里的黑瓜籽、红瓜瓤还能影影绰绰的看得见,可谓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据说,这对翡翠西瓜是在昆仑山自然生成的,而且雕琢得非常精美。慈禧对它可谓是爱若至宝啊!就是放在最坚实的柜橱里还是觉得不放心,后来,又加上一把机械锁。如果要想打开这把锁,你必须把钥匙插入锁心左转五次才行,如果方向转错了,或者多转少转了一圈儿半圈儿的,就根本打不开了。为了这对翡翠西瓜的安全,慈禧还特意派了几名亲信太监,三人一班,日夜轮流看守这间珠宝房。每到高兴的时候,慈禧太后就会让太监把翡翠西瓜取出来,在自己手里尽情地把玩观赏一番,她还经常向人夸耀说:“这对儿翡翠西瓜啊!你找遍天下也就这么一对儿。”

6. 慈禧太后的历史简介有哪些

(1835年~1908年),同治帝的生母。她以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或临朝称版制,为清末时期的“无权冕女皇”,生前,外人以“慈禧太后”、“圣母皇太后”、“那拉太后”和“西太后”等称之者。自光绪年间,宫中及朝廷开始以“老佛爷”尊称她。

7. 慈禧太后的介绍与事件

孝钦显皇后(慈禧太后)1835年-1908年,叶赫那拉氏,名杏贞。出生于叶赫部(今四平附近)。咸丰皇帝的妃子,同治皇帝的生母,以皇太后身份或垂帘听政或临朝称制,为自1861年至1908年间大清帝国的实际统治者,为期仅次于清朝康熙帝和乾隆帝。人称清朝“无冕女皇”,由于在其48年的统治期间,中国除了太平天国之乱外,还饱受外国侵略,中国国力日渐衰败。其执政能力颇受争议,加上中国传统对于女性执政的负面意见,近来,史学界逐渐开始有人从历史条件局限的观点,对慈禧当政提出多元化的评价。但她在大多数人的心中,依然是一位负面人物。
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1835年11月29)慈禧出生,出生地不明。有人说她出生在安徽,也有人说她出生在呼和浩特;有人说慈禧出生在山西的长治市,有人说慈禧就是出生在北京。现在一般认为慈禧出生于北京西四牌楼劈柴胡同,今辟才胡同。 咸丰二年(1852年5月)(18岁),选秀入宫,赐号兰贵人。 咸丰四年(1854年)(20岁),晋懿嫔。(清制后宫地位共分八级,依序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 咸丰六年(1856年)(21岁),生皇长子载淳(后来的同治皇帝),当日晋懿妃。 咸丰七年(1857年)(22岁),晋懿贵妃。 咸丰十年(1860年)(26岁),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咸丰皇帝率后妃宗室重臣等避祸承德避暑山庄,命恭亲王奕?留京与联军议和。 咸丰十一年(1861年)(27岁),咸丰皇帝驾崩,皇子载淳继位,以皇帝生母被尊为圣母皇太后;九月,在恭亲王奕?支持下发动辛酉政变,两宫太后联合恭亲王,杀肃顺等八大臣,成功夺权,垂帘听政。 同治元年(1862年)(28岁),同治皇帝对圣母皇太后晋徽号“慈禧”。 同治四年(1865年)(31岁),罢议政王奕忻职务,遭洋人、宗室、大臣疑问,旋又复职。 同治十三年(1874年)(40岁),同治皇帝驾崩,因其无嗣;遵皇太后之意,由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继位(即后来的光绪皇帝)。 光绪七年三月(1881年) (47岁)慈安皇太后 钮钴禄氏病逝;年45岁。 光绪十三年(1888年)(54岁),光绪帝大婚,翌年亲政;慈禧继续“训政”。 光绪十九年(1894年)(60岁),皇太后六十大寿庆典;甲午中日战争战败。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64岁),因光绪皇帝发起戊戌变法,皇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杀六君子、囚光绪,后重行训政。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66岁),因义和团发起庚子拳乱,导致列强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帝后被迫离京,前往西安避祸。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67岁),辛丑条约签订后,两宫回銮;皇太后及皇帝下诏罪己、行庚子新政。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74岁),光绪皇帝驾崩后一天,皇太后于11月15日下午五时病逝,后葬于定东陵;大行皇帝无嗣,由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 其子溥仪为帝(即后来的宣统皇帝)。 皇太后叶赫纳拉氏生前死后得到的谥号全称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谥字23字,连皇后共25字,谥号长度超过清朝开国皇后孝庄,及孝德与孝贞两位正宫皇后,为清代及中国历代皇后中之最。 · 1928年,军阀孙殿英藉演习之名,率其部下盗掘了金碧辉煌,极尽奢华的慈禧定东陵。

8. 请问历史对慈禧太后的资料与评价~.

慈禧一生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期间,她两次决定皇室,两次发动政变,三次垂帘听政,可以说在权利的掌握上是极为成功的。她将王公大臣,甚至皇帝都玩弄于股掌之中。但她作为当时中国的最高统治者,却是一个失败者。

在她47年的统治中,在中国历史走向最危难的时期,她没有将中国这艘古老的航船带出外强侵略的激流险滩,而且正是由于她的不谙世事,使得中国社会一步一步地陷入了更为危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正面评价

慈禧皇太后是帝制时代中国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称聪明干练,尤其擅长操弄亲贵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以维系清廷的绝对权威。

慈禧皇太后当权时期,清廷的中央集权以及中国主权面临来自内部及外国的种种威胁,她从捍卫清帝国权威及其本身权力的立场出发,所作之举措收效虽不尽成功,但放在历史脉络下做持平之论,多数允称合理。

为因应自鸦片战争以来,来自欧美列强的挑战,以及镇压太平天国等民间反抗势力,慈禧皇太后重用李鸿章、张之洞等能臣,在地方上开办洋务运动,是中国发展近代化工业的开始。

在洋务自强运动成果的支持下,清廷得以弭平内部反抗势力,在帝国体制下维系中国相对稳定的局面,并且建设近代化陆海军军备,造就“同治中兴”的气象。

2、负面评价

个人人格方面,从宫廷斗争中夺得政权,慈禧太后素有残忍和狡诈之名。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于热河避暑山庄后,甫成为皇太后的叶赫纳拉氏,联合恭亲王奕䜣等皇室近支,发动政变从以皇室远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为首,实际以能臣肃顺为核心的顾命八大臣集团手中夺得政权。

并将其中三位(载垣、端华、肃顺)处死。后为建立及维系其独裁权力,慈禧皇太后对于政敌之整肃绝少留情,即使对亲生儿子同治皇帝,以及继位皇帝光绪皇帝的操控及管制,亦极为高压严峻。

从中国国家主权的角度出发,许多人对慈禧皇太后当政的结果做出负面评价。包括1885年在对法战争中赢得镇南关大捷,并成功阻止法军登陆台湾的优势局面下,却以主动求和、签订令清帝国丧失安南宗主权的中法天津条约来结束战争。

此外,令中国丧失重大利权的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1901年辛丑和约等之缔结,肇因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战败,以及1900年庚子拳乱之大祸。慈禧皇太后的执政及决策,于此二事件之发生,均有不可推卸之责任。

(8)慈禧太后历史事件扩展阅读

在晚清的大变局中,没能认清世界大势,把握好转型的大局,这也许是苛责慈禧了,在那个时候,也许换一个人也未必能做得更好。

但是,在甲午之后,亡国危机迫在眉睫的情形下,居然为了个人的权势,发动政变,废掉变法。进而掉进光绪忘恩不孝的感情漩涡里不能自拔,

为了能顺利废掉光绪,不惜冒崩盘的危险,贸然支持义和团,跟西方决裂。浑到这个地步,几乎丧失了满清统治的最后的机会和合法性。

后来即使倾全力投入改革,回旋的余地已经很小了。她死之后,选了一个少不经事的第二代醇亲王载沣,清朝的辛亥年的脆败,在很大程度上,是慈禧一手造成的。

9. 慈禧太后的历史小故事

清朝末年, 军机大臣袁世凯从香港买了一辆小轿车.他坐着四处兜风, 觉得挺新鲜好玩.
不久, 这件事传到宫里, 被慈禧太后知道了.慈禧把袁召到宫里, 让他把"稀罕玩艺儿"送到宫里, 她也要玩一玩.
袁世凯立刻照办, 命司机把车开到宫里, 并在一旁伺候西太后登车.但当袁世凯打开小轿车的后门让西太后坐进去时, 西太后不高兴了: "怎么, 让我坐在后边, 前边的座位是留给谁的?"
袁答道: "前边的座儿是车夫坐的."
西太后说: "那不行, 让车夫坐在我前边, 挡我的道儿?"
袁连忙解释: "老佛爷, 这种洋玩艺儿都是这样的."
西太后有点火了: "今儿个我非要坐在前边不可, 谁要是让我一时不痛快, 我就叫他一辈子不舒服."
听了这话, 袁世凯的冷汗都冒出来了.看来不让西太后坐在前边是不行了, 但她坐在前边, 这车又如何开呢?袁脑瓜转了几转突然有了主意, 他对西太后说:
"老佛爷, 这洋人就是怪, 他们的前就是咱们的后, 他们的后就是咱们的前, 您现在要坐在这一边, 按洋人的意思是后边, 但按着咱们大清国的意思就是前了, 您尽管上车, 车夫绝挡不了您的道儿."
西太后听他这么一说, 便半信半疑地上了车.袁世凯给西太后关上了车门后忙把司机叫过来, 如此这般地吩咐一番.
只见司机上了车, 倒开着车在紫禁城里兜起圈子来.西太后坐在车里扭头从车后窗看去倒也很新鲜, 车夫果然没挡她的"道儿".
开着开着西太后又觉得不对劲儿, 她问坐在司机身边的袁世凯: "我听说这种洋玩艺儿跑起来像飞一样, 可这车怎么开得这么慢那?"
袁世凯乖巧地说: "平时这车能跑得挺快, 可今儿个这车上坐的是大清的江山, 就开不快了."
西太后听了笑骂道: "少跟我耍贫嘴."
车又开了几圈, 西太后老扭着脖子很不舒服, 於是就吩咐停车, 从车上下来了.她对袁世凯说:
"这洋玩艺儿也不过如此, 没什么意思, 坐上老扭脖子怪累人的, 你还是带回去吧."
袁世凯谢过恩后, 擦了把汗, 如释重负地带着轿车回去了.

10. 慈禧太后做过哪些有利于清朝发展的事情

1894年,大清甲午海战落败,慈禧委派李鸿章赴日签马关条约,并赔白银二亿俩,割让台湾岛。回答

国耻国耻啊。1900年,慈禧为义和团事件向西方列强宣战,结果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同光绪仓惶西逃,一路逃到西安。

委派李鸿章同八国联军签辛丑条约,并赔偿白银4,5亿俩,平均每个国人赔偿一俩,中国近代史最大国耻,辛丑条约。

慈禧对中华民族最大贡献是任命左宗堂收复新疆,将新疆再度纳入中华版图。慈禧功不可没。

阅读全文

与慈禧太后历史事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