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开眼界!陕西十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分别是什么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石器时代的人面鱼纹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刻有历史铭文的何尊,法门寺博物馆的四股十二环锡杖,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跪射俑,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的秦封泥,汉阳陵博物馆的微笑俑,西安博物院的三彩腾空马,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大唐西市博物馆的彩绘釉陶戏狮纹扁壶,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开成石经》。
陕西的十大博物馆都有自己独特之处,他们的镇馆之宝也有着自己的特色,这些基本上都是国宝级的代表着我国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传唱着那个时代的故事,可谓珍贵至极。
『贰』 陕西博物馆里面那尊像狮子一样的是什么
陕西历史博物馆里面的大石狮子来自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母亲杨氏的顺陵。它造型宏伟、气势磅礴,堪称“东方第一狮”。
『叁』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四大藏品是什么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四大藏品:
1、金樽兽首玛瑙杯。
2、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3、鸳鸯莲瓣纹金碗 。
4、青釉提梁倒注瓷壶。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西安大雁塔的西北侧,筹建于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开放,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前身可以追溯到1909年成立的陕西“劝工陈列所”,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博物馆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里程。
这座馆舍为“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唐风建筑群,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错落有致,气势雄浑庄重,融民族传统、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于一体。馆区占地6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600平方米,文物库区面积8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1000平方米,馆藏文物1717950件(组)。
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文物不仅数量多、种类全,而且品位高、价值广,其中的商周青铜器精美绝伦,历代陶俑千姿百态,汉唐金银器独步全国,唐墓壁 画举世无双。可谓琳琅满目、精品荟萃。
(3)陕西历史博物馆大狮子扩展阅读:
陕西历史博物馆四大馆藏:
1、神秘瑰丽的青铜器。
雄伟的造型、古朴的纹饰、丰富的铭文,形成中国古代青铜器独特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征。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了不同时代的青铜器约6千件,仅西周青铜器就近2千件。乐器、食器、水器和酒器,样式多样。
2、多姿多彩的历代陶俑。
从秦朝到明朝的历代陶俑藏品也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重头戏。这里有气势磅礴秦朝兵马俑、再到汉代跽(ji)坐俑、色彩绚丽造型妖娆的唐俑等等,每个时代的陶俑都是风格鲜明,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以及审美观。
3、精美绝伦的金银器。
在古代,金银器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目前唐代金银器在我国出土的数量不多,在这里可以看到陕西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的近千件制作精美、做工精细的金银器。舞马壶、鸳鸯莲瓣纹金碗,都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
4、独具魅力的唐墓壁画。
唐墓壁画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独具特色的珍贵藏品,共有20多座唐墓的壁画精品近600幅。这些壁画都是从唐代墓葬当中原件揭取下来的,描绘了当时的仪礼规范、生活习俗、服饰特色、娱乐方式与建筑风格。
『肆』 西安历史博物馆中大厅那个大的石狮子有什么来源,是文物麽
是文物。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的母亲(杨氏)顺陵前的护陵兽前。它造型宏伟、气势磅礴,堪称“东方第一狮”。
『伍』 陕西历史博物馆石狮子有多重。长宽高是多少
立狮高约2.5米,坐狮高约三米。
『陆』 陕西历史博物馆里的大石狮是古代的吗
陕西历史博物馆门前的石狮及马踏雄奴应是从汉武帝墓搬来的。
『柒』 陕西历史博物馆里面的大石狮子是从哪儿来的
一、陕西历史博物馆里面的大石狮子来自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母亲杨氏的顺陵。它造型宏伟、气势磅礴,堪称“东方第一狮”。
二、顺陵石狮的意义:
中国古代帝陵以石狮为门兽的思想,主要来源自西亚、中亚和古印度佛教的影响。狮子产于非洲和西亚地区,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狮子开始运到中国。唐朝中西交往更加频繁,这些国家将狮子作为珍贵贡品献给中国。狮子的到来,伴随的是有关狮子的神话传说和崇奉信仰一同传播到东方,尤其是狮子在佛教中的地位独特,随着佛教的兴盛,狮文化也传播开来,渐渐人们把它置于陵前代替避邪把守大门。
三、延伸:
顺陵位于渭城区底张镇韩家村东,为武则天之母杨氏的葬地。杨氏死于咸亨元年(670的),以王礼葬。武则天在天授元年(690年)称帝改国号为周,追封其母为孝明高皇后,将墓改称为陵。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陵园平面略呈长方形,占地面积 110万平方米,有内城和外城。外城南北长1264米,东西宽 866米,南面正门并列两个土阙,相距50米。内城亦称皇城,位于外城偏北部,南墙长 286米,东墙长291米,西墙长294米,北墙长 282米。南墙中段有相对两个土阙,相距 22 米。城墙系夯土筑成,宽1.9~2.2米。
陵墓位于内城北部略偏西,坟丘底部平面呈方形,每边长48.5米,高12.6米。墓道斜坡形,长28.5米,宽2米。墓道两 顺陵壁用石灰粉刷,绘有壁画。 顺陵是唐代武则天之母杨氏的坟墓,在今陕西咸阳城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顺陵有南北东西四门。现南门遗有立狮、天禄(鹿)各一对;北门有坐狮、鞍马各一对;东、两二门还遗有坐狮。其中以立狮和坐狮雕刻最为宏伟。立狮高约2.5米,双目圆睁,大鼻阔口,胸肌突起,作昂首行进状。坐狮高约三米,为历代石雕坐狮中最大,张口吐舌,筋肉突出。前肢和足爪,刻划特别坚实粗大,把狮子雄健的形象,加以有力的夸张。整个石雕,都刻制精美,强劲有力,气势慑人。表现了盛唐时期石雕艺术的宏伟风格。
『捌』 陕西历史博物馆有什么镇馆之宝
1、彩陶人面纹细颈瓶
新石器时代中期文物,高13.5厘米,口径5.8厘米,腹径10.5厘米,底径3.5厘米,1977年陕西省临潼县姜寨遗址出土。
泥质红陶,饰以黑色彩绘。小口,大平沿,瓶首形似花苞;束颈,溜肩,垂腹,小平底。口部绘制八道粗辐射纹,颈的上部饰黑彩,肩至中腹绘由三角、椭圆及圆点所组成的变形人面纹。
人面纹是这件细颈瓶的主题纹饰,突出两只大大的眼睛,也有人称之为“兽面纹”。人面纹可能是神话化了的图像,反映了原始人的图腾崇拜。
这种正面双眼的人面或兽面纹的图像一直影响到了后代,尤其是在商代的青铜器上常能见到类似的纹饰,表明这种纹饰的传承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2、龙泉窑刻花三足炉
明代文物,通高25.1厘米,口径25厘米,腹径27.5厘米。1956年西安市郊区出土。
宽沿上卷,束颈,鼓腹,三柱足,口沿上设两只对称的编索状竖耳。颈部一周刻划回纹,腹上刻划折枝花卉三处,用凹宽带区分。通体青釉晶莹肥厚,有匀称密集的气泡。外底无釉,为红色肚脐状。胎质灰白细密。
龙泉窑在今浙江省龙泉市境内,现已发现古窑址三百余处。据调查,其创烧于北宋早期,兴盛于南宋,衰落于明中期,有七八百年的烧造历史。
3、“廿六年诏”陶权
秦朝文物,高12.4厘米,底径15.3厘米,重2.85千克,1956年陕西省博物馆征集。
灰陶制成,陶质细腻。整体为覆钵形,上有桥形提钮,钮下穿圆孔。腹部刻秦始皇二十六年为统一度量衡而颁发的诏令八行四十字:“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权是古代天平的砝码。有皇帝诏文的秦权,其质地多为铜和铁,这在陕西、甘肃、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山东、江苏等省和自治区都有发现。作为陶质的秦权,出土较少,有诏文的更是罕见,因而这件“廿六年诏”陶权,极显珍贵。
4、彩绘胡人牵驼俑
唐代文物,高45厘米,1974年陕西省咸阳市契苾明墓出土。
该俑头扎幞头,凸目圆睁,阔鼻大口,留有蓬松的络腮胡须,身着翻领袍服,袍服下摆撩起缠于腰间,外套毛皮坎肩,下穿红色窄腿裤及皮靴;双臂屈抬腰间,右手半握拳呈牵驼姿势。
5、捧食盒侍女俑
宋代文物,高41厘米,陕西省汉中市出土。
女子头发向后平梳,挽髻,上身穿襦袄,外罩宋代非常流行的一款服装背子”,下着长裙,脚穿平底翘头鞋,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用织物衬、盖的多层食盒,似乎是为了保持盒中食物的温度,正在静静地耐心侍奉主人。
参考资料来源: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精品
『玖』 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厅中的曽雕像是什么动物
你好!是文物。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的母亲(杨氏)顺陵前的护陵兽前。它造型宏伟、气势磅礴,堪称“东方第一狮”。
『拾』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18件国宝都有哪些
分别是:镶金兽首玛瑙杯、旟鼎、五祀卫鼎、多友鼎、皇后之玺、鎏金银竹节熏炉、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客使图、阙楼仪仗图。
马球图、宫女图、鸳鸯莲瓣纹金碗、鎏金鹦鹉纹提梁壶、三彩载乐驼、青釉提梁倒注瓷壶、黑釉油滴碗、狩猎出行图、鸳鸯莲瓣纹金碗有两件,所以共计18件。
1、黑釉油滴碗
黒釉碗大口小足,胎质灰白,通体施黑釉。油层表面布满了大小不一,称金属光泽的小圆点,这些圆点就像浮在水面上的油滴一样,因此被成为”油滴釉“。油滴釉是黒釉中一个特殊的种类,属于结晶釉。这件是迄今所见同类器物中体量最大的一件。
古籍记载黑釉油滴碗“盛茶闪金光,盛水闪迄今所见银光。映日透视,光彩夺目。
2、青釉提梁倒注提壶
青釉提梁倒注瓷壶,高18.3厘米,腹径14.3厘米。1968年陕西彬县出土。这件造型独特、构思巧妙的倒灌壶,壶身呈圆形,盖、梁、身连为一体。
象征性的壶盖为柿蒂形,提梁是一只伏卧着、圆眼短嘴的凤凰。壶嘴为一张口侧卧的母狮,一只幼狮正在腹下吮吸乳汁,非常生动,活泼可爱。
壶身一周饰有凸雕的缠枝牡丹花,下饰一周仰莲瓣,纹饰简洁明快。因为凤凰、狮子和牡丹分别为百鸟之王,百兽之王和百花之王,这件壶也被称作“三王壶”。
3、唐鸳鸯莲瓣纹金碗
唐鸳鸯莲瓣纹金碗共出土两件。一件高5.5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6.8厘米,重392克;另一件高5.6厘米,口径13.5厘米,足径6.8厘米,重391克。
两碗造型、纹饰均相同。纯金质,锤碟成形,錾刻为纹,造型饱满庄重。侈口,弧腹,圜底,喇叭形圈足。器壁捶作出上下两层向外凸鼓的莲花瓣纹,每层十片,上下轮廓相合。每一个莲瓣单元里都錾刻有装饰图案,上层主题是动物纹,有鸳鸯、野鸭、鹦鹉、狐狸等。
下层是单一的忍冬花装饰图案。莲瓣上空白处装饰飞禽和云纹。鱼子纹底。两碗内壁分别墨书“九两半”、“九两三”,应是碗的重量。墨书标重显示两碗重量略有差异,但天平实测重量相同。
4、唐舞马衔杯纹银壶
壶的造型采用的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皮囊的形状,壶身为扁圆形,一端开有竖筒状的小口,上面置有覆莲瓣式的壶盖,壶顶有银链和弓形的壶柄相连,这种形制,既便于外出骑猎携带,又便于日常生活使用,表现了唐代工匠在设计上的独具匠心。
银壶的两侧采用凸纹工艺各塑造出一匹奋首鼓尾、跃然起舞的骏马。壶上的骏马就是唐代有名的舞马形象,《明皇杂录》记载,玄宗曾在宫中驯养舞马400匹,每年8月初,玄宗生日时,则给这些舞马披上锦绣衣服。
按着“倾杯乐”的节拍,跳舞祝寿,高潮时,舞马跃上三层高的板床旋转如飞,有时还让壮士把床举起,让马在床上表演,而少年乐工则站在周围为马伴奏。
亦有诗描写舞马完成表演后的神态:“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棹尾醉如泥。”此壶的舞马形象正好与书中记载相互印证,是十分难得的文物珍品。
5、唐兽首玛瑙杯
唐兽首玛瑙杯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选材精良,巧妙利用玉料的俏色纹理雕琢而成。杯体为角状兽首形,兽双角为杯柄。嘴部镶金帽,眼、耳、鼻皆刻画细微精确,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
唐兽首玛瑙杯上口近圆形,下部为兽首形,兽头圆瞪着大眼,目视前方,似乎在寻找和窥探着什么,兽头上有两只弯曲的羚羊角,而面部却似牛,所以不能认为造型完全出自写实的手法。
但看上去安详典雅,并无造作感。兽首的口鼻部有类似笼嘴状的金冒,能够卸下,突出了兽首的色彩和造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