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明朝的重要政治制度或重大历史事件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8/200702/15070.html
其实你可以参看《明朝那些事》,我觉得作者虽然使用调侃的语气写的,但他内尊重了基本史实,而且分析的很容好,值得一看
❷ 请问下明朝有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
弘治中兴]
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八月,宪宗朱见深去世。九月六日,明宪宗第三子朱佑樘即皇帝位,是为明孝宗,大赦天下,以第二年为弘治元年,庙号孝宗。
[武宗乱政]
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五月,明孝宗朱佑幢去世,其长子朱厚照即帝位,以第二年为正德元年,大赦天下,是为武宗。
[宁王谋反]
朱袁壕于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嗣宁王,早已心蓄异谋,不安王位,加之术士的教唆,野心逐渐增长。先后行贿刘谨,拉拢兵部尚书陆完,向权臣献金献宝,又投朱厚照(武宗)所好,贡上特别奇巧的四时灯数百个。
朱袁壕为实现其篡位的愿望,竟想出以
子入嗣的办法,拜托钱宁、减贤等设法使其子“司香太庙”。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朱厚照近臣江彬、张忠与钱宁、臧贤相互倾轧;张忠多次向朱厚照称赞朱袁壕既贤且勤,意思是说武宗反而不贤不勤。朱厚照即下旨收宁王护卫,归还所夺民田。朱袁壕知道这一消息,干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六月十四日自立为帝,且以致仕都御史李士实、举人刘养正为左右丞相,参政王纶为兵部尚书总督军务大元帅职,纠集兵马10万,准备出鄙阳湖,下九江、南康等地,攻下南京后正式即皇帝位。
康戌之变]
严嵩当权之际,边患严重。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六月,蒙古俺答率军犯大同。
[严嵩遭贬]
嘉靖四十一年(公元 1562年)五月,明世宗勒令内间首辅严嵩辞官,其子严世藩被捕入狱。
[荡平倭寇]
明代倭患早在洪武二年便已开始。
[张居正改革]
大学土张居正(公元1525~1582年),湖广江陵县冲湖北江陵人,字叔大,号太岳。嘉靖二十六年(公元
1547年)进士,历任编修、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吏部左侍郎兼东间大学士、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加少保兼太子太保等职,是明代著名政治家。
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七月,他与宦官冯保的私交很好,两人共同辅助幼年明神宗执掌朝政。神宗即位只过了一个月,大学士张居正即利用宦官冯保将高拱排挤掉,代之为首辅,并推荐礼部尚书吕调阳兼文渊间人学士,参颅机务。至此,张居正、冯保两人执掌明王朝政权。
❸ 谁能把明朝清朝的历史重大事件及重要人物归纳一下
明朝:胡兰案,空印案,废宰相,设内阁,设东厂,郑和下西洋,靖难之役,土木之变内,夺门之变,北京保卫容战,平倭寇,万历三大征,后金反叛,郑成功复台,明末农民起义,崇祯上吊
清朝:雉发令,大屠杀,禁海令,征西蒙,白莲教起义,修四库全书,篡改中国文化,鸦片泛滥,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麦克马洪线,外蒙脱离清朝,辛亥革命,维新变法,清末新政
❹ 请问一下明朝有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为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来之不易的大明江山,朱元璋还改革了行政机构。在中央,朱元璋废除了自秦汉以来存在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在地方,朱元璋废除了元朝的行省制度,改设布政司,按照皇帝的意思管理地方政务。同时,还在地方设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别管理军事和司法。在军事上,朱元璋创立了卫所制,在全国重要的军事地区设卫,次要地方设所。将大都督府分为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督府,管理军政,卫、所均受五军督府限制。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并把一直发展的君主专制推向顶峨
明代的宦官专权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宦官控制很严,,朱棣还设立了由亲信太监掌管的特务机构——东厂。专门缉拿“要犯”。东厂只对皇帝负责,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不必经司法机关批准。但在当时,皇帝还亲自掌管朝政。宦官尚且不敢擅权。
厂卫
“厂卫”,是明代特务机构的总称。“厂”指东厂、西厂、内行厂等,是明代以司礼监宦官为首领的内廷特务组织。“卫”指锦衣卫,是明代皇上侍卫之一。锦衣卫大都隶属于厂。厂和卫都自设监狱,它们之间狼狈为奸,相互勾结,对天下臣民进行严密监视和残杀,实行恐怖统治。“厂卫”是宦官专权的工具,是地主阶级镇压人民的暴力机构。
东厂
司礼监
明代宦官机构设有“二十四衙门”,其中权力最大的是司礼监的太监。其职责为提督太监管理皇城内一切礼仪、刑名及钤束长随、当差、听事各役、关防门茶、催督光禄供应等事。皇帝的最后意见。都要由司礼监秉笔太监用红笔批写在奏章上,
明朝宗室封爵制度
明朝宗室封爵制度,由朱元璋定下基本原则。
明代选后制度
明朝宫女殉葬制度
殉葬是一种古老的习俗,早在原始社会。
郑和七下西洋
朱棣即位后,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
❺ 明朝的基本历史事件
英宗正统初年,蒙古瓦刺部强盛起来。瓦刺本与明朝有朝贡贸易关系,但每假朝贡名义大肆讹诈明朝物品。按照定制,瓦刺每年的贡使不得超过五十人,而正统四年(1439年)以后,瓦刺每年派到北京的贡使多到二千人以上。明朝供应瓦刺贡使的费用十分浩大,如仅大同地方每年的供应费即达三十余万两。而且瓦刺来使又虚报名额,每每冒领尝赐,又沿途抢掠财物,私买弓箭等违禁物品运出塞外。明朝镇守大同太监郭敬是王振的亲信,此人贪暴纳贿,每年私这大量钢铁箭头,用王振名义送给瓦刺,瓦刺则遣人赠送王振良马。这种走私通敌的活动,严重破坏了明朝的边防。正统十四年(1449年)春,也先遣使二千人到北京贡马,而诈称三千人,要求按虚报名额给予尝品。王振平时勾结瓦刺,这次又轻心戏弄,一定要按照实际人数给尝,而且又大减其马价。也先闻报大怒,遂于这年七月分兵四路,大举南下,也先亲白领兵进攻大同。
王振不作充分准备,即挟英宗领兵五十万亲征,群臣皆言不能轻易出兵,但王振不听。大军离京之后,北出居庸关,过宣府(河北宣化),向大同进发。一路上王振专制横行。成国公朱勇等人向王振白事,皆膝行而前。兵部尚书郎野和户部尚书王佐请帝回兵,被王振罚跪草中,至晚方释。大军未至大同,兵士已乏粮,饥寒交迫,死者满路。月初,大军抵达大同,王振得报前线各军屡败,因而惧不敢战,又立即折回。而途中王震非要挟英宗回老家土木堡,光耀门庭,以至耽误行程。当明军至土木堡(河北怀来境),被瓦刺军追上,兵士死伤过半,随从大臣英国公张辅等五十余人皆阵亡,英宗突围不出被俘,王振被护卫将军樊忠用锤打死,此即所谓“土木之变”。
❻ 明朝北京城有关的三个历史事件
1、1421年2月2日 (辛丑年正月初一) 明朝正式迁都北京;2、明朝中叶张居正改革;3、明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月,李自成攻占北京城
❼ 明朝有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
1572 神宗(朱翊钧,1563-1620)
1572 张居正(1525-1582)为首辅,高拱(1512-1578)遭罢免
1573 万历
1578 李时珍(1518-1593)著《本草纲目》(Great Pharmacopoeia)问世
1580 张居正(1525-1582)丈量田亩
1582 吴承恩(1510?-1582?)逝,著有《西游记》
1583 申时行(1535-1614)任首辅
1584 耿定理(1534-1584)逝
1590 王世贞(1526-1590)逝
1592 日本丰臣秀吉(1536-1598)出兵朝鲜
1593 文人徐渭(1521-1593)逝
1596 耿定向(1524-1596)逝
1596 日本第二次出兵朝鲜
1601 意大利耶稣教会传教士利玛窦(1552-1610)到北京
1602 李贽(李卓吾,1527-1602)狱中自杀
1604 顾宪成(1550-1612)重建东林书院
1606 袁黄(袁了凡,1533-1606)逝,著有《了凡四训》
1610 袁宏道(1568-1610)逝
1615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定八旗制
1616 汤显祖(1550-1616)逝
1620 光宗(朱常洛,1582-1620)
1620 泰昌 熹宗(朱由校,1605-1627)
1620 官宦之争起
1621 天启
1623 魏忠贤(1568-1627)为东厂长官
1627 思宗(朱由检,1611-1644)
1628 崇祯 西北大饥荒,李自成(1605-1645)乱起
1630 袁崇焕( -1630)遭磔刑
1636 董其昌(1555-1636)逝
1637 宋应星(1587-1666)著《天工开物》
1642 洪承畴降清
1644 李自成(1605-1645)陷北京,明朝灭亡
南明(1644-1662)
1644 吴三桂(1612-1678)降清
1644 弘光 安宗(朱由嵩, -1646)福王即位南京
1645 隆武 绍宗(朱聿键,1602-1646)唐王即位福州
1646 绍武注1 唐王(朱聿𨮁, -1647)即位于广州
1646 永历 桂王(朱由榔,1623-1662)即位肇庆
1650 郑成功(1624-1662)以金门、厦门为据点抗清
1658 郑成功(1624-1662)封延平郡王
1659 桂王(1623-1662)逃缅甸
1661 郑成功(1624-1662)攻台湾,驱荷兰人
1662 吴三桂(1612-1678)杀桂王(1623-1662)
1521 世宗(朱厚熜,1507-1566)
1522 嘉靖
1550 瓦剌军围北京
1552 画家仇英( -1552?)逝
1559 杨慎(1488-1559)逝
1559 文征明(1470-1559)逝
1562 严嵩遭罢免
1557 葡萄牙获澳门居住权
1563 俞大猷(1504-1580),戚继光(1528-1587)于福建破倭寇
1564 甲子年
1566 穆宗(朱载《后工》,1537-1572)
1566 海瑞(1514-1587)非难世宗(1507-1566)入狱
1566 葡萄牙人建设澳门
❽ 请问一下明朝历史上发生哪些重大事件
明朝来从朱元璋建立到崇祯皇帝灭亡经历源了二百多年的历史。其中的重大事件数不胜数,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事件:
一:朱元璋推翻元朝政权,建立明朝,统一中国。
二:靖难之役。燕王朱棣因不满朱允炆的消藩政策,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造反夺取帝位。以致朱允炆的生死下落不明,至今都是一个未解开的谜团。
三:郑和七次下西洋。1405~1433,为加强与外国的联系,朱棣派郑和出使西洋。访问亚非30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四:16世纪中期,倭寇大举侵犯我国东南沿海。以戚继光为代表的抗倭英雄极大的挫败了倭寇的锐气,消灭了倭寇。
五:土木堡之变。为了制止边境战乱,明朝远征大军由明英宗亲征大举进攻蒙古也先的部队,大败。明英宗被俘!也可以说土木堡之役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六: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明崇祯皇帝走投无路上吊自杀。宣告明朝政权灭亡!
❾ 明朝发生了哪些大事
1、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
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帝起用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
朱棣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南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 。
战争历时四年(1399—1402年)。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自焚死,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
2、土木之变
土木之变亦称土木堡之变、土木之祸,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变。
土木堡是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的一个城堡,土木堡坐落于居庸关至大同长城一线的内侧,是长城防御系统组成部分。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师也先侵犯他人领地,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把年仅两岁的皇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令异母皇弟朱祁钰留守,亲率大军出征。
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行军路线屡变,士兵疲惫不堪。兵部尚书邝埜一再要求入居庸关,以保安全,但王振不准。
后勤不续退至土木堡时王振下令移营,饥渴难忍的军士一哄而起,人马失序,瓦剌军趁机进攻。明军仓促应战,所以兵败,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大臣战死。
当时京师精锐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老弱士卒不到十万。于谦力排众议请郕王调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
江北和北京各府的运粮军驰援,人心渐定,也先送英宗回去,要求守城者开门,于谦等大臣私立郕王为帝,并亲自守城拒绝也先送英宗回京。
3、南宫复辟
明代宗身患重病,而太子朱见济已死,皇位继承问题引起了朝中大臣们的忧虑,新立皇太子又无法取得一致意见。
武清侯石亨深知明代宗难以康复,与太监曹吉祥、太常卿许彬、副都御史徐有贞等谋议拥立明英宗复位。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七日凌晨,石亨、徐有贞等以四方边警为借口,命手下带兵入城加强防备。随即前往南宫迎接明英宗至奉天殿升帝座,徐有贞向等待上朝的大臣们宣告太上皇已复位。
明英宗命徐有贞掌管机务,次日加封为兵部尚书,将于谦、王文等逮捕入狱,后来又予以杀害。
二十一日,明英宗宣布改景泰八年为天顺元年,封石亨为忠国公。此事件在历史上又称“夺门之变”。
4、国本之争
国本之争又称争国本,是明朝明神宗册立太子的问题,由于中国古代历来“太子者,国之根本”之说,所以被称为国本之争。
当时有两派分别拥护皇长子朱常洛与福王朱常洵(郑贵妃所生)争夺太子之位。朝廷大臣按照明朝册立长子为太子的原则,大多拥戴皇长子朱常洛,向明神宗建议立长子为太子。
然而明神宗不喜欢宫女所生的朱常洛,却加倍宠爱郑贵妃,并且有意立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却受到大臣与慈圣皇太后极力反对。
由于明神宗迟迟不立太子,令群臣忧心如焚。朝中上下也因此分成两个派别,明神宗与群臣争论达15年之久。
直到1601年,朱常洛才被封为太子,而朱常洵被封为福王。但是福王迟迟不离京就任藩王。直到梃击案发生,舆论对郑贵妃不利后,福王才离京就藩,太子朱常洛的地位也因而稳固。
至此,前后争吵达15年,使无数大臣被斥被贬被杖打,明神宗身心交瘁、郑贵妃悒郁不乐、整个帝国不得安宁的“国本之争”,才算告一段落。争国本的官僚多是后来的东林党人,因此它又是东林党争的一项内容。
国本之争,使得明神宗悲痛欲绝,他感到自己虽贵为天子,而终被群臣所制,最终和大臣闹掰,逐步对朝政失去兴趣,开始怠政。
5、萨尔浒大战
萨尔浒战役是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二到三月间,在明朝与后金的战争中,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大伙房水库附近),以及萨尔浒附近地区大败明军四路进攻的反击战,是明朝与后金辽东战争中的战略决战。
萨尔浒之战以明朝攻围后金,后金防卫反击的形式发生,在这次战役中,后金军在作战指挥上运用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5天之内连破三路明军,歼灭明军约5万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此战役以明军大败而告终。
此战役是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明清兴亡史上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明朝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