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比较历史学

比较历史学

发布时间:2021-02-24 19:21:36

㈠ 中国有哪些历史系比较好的大学

本科专业排名校名数量等级历史学1北京师范大学179A++历史学2复旦大学179A++历史学3南开大学179A++历史学4南京内大学179A++世界历容史1南开大学11A++世界历史2北京大学11A++考古学1北京大学14A++考古学2西北大学14A++博物馆学1北京大学22A++民族学1兰州大学13A++

河南大学的中国古代史彪悍(王立群就是这个学校的教授)。另外还有一个历史专业可以和北大抗衡的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师大历史是中国史最强大,外国史也不错。

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的历史专业都是国内一流。不过各自有自己的优势专业。
四川大学和北大一样 在考古学上彪悍 高考志愿有提前批的考古基地班。武汉大学的历史一直不错 文科牛校 易中天就是这个学校的硕士出身。呵呵
如果你想学东亚史OR日韩史 那么北大不错
中国古代史 主要是汉唐 河南大学
中国唐宋明清历史 北京师范大学
东南亚史,美国史,欧洲史 武汉大学 北京大学

㈡ 什么是最好的历史学

待望已久的校友聚会终于成了现实。大家来自各地,有着各种的身份,但此刻,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哈佛燕京学社的校友。赴燕京访学,是大家学术生涯中一个重要的时段,我们多少都有些哈佛情结。有位资深燕京访问学者说过:“我们心中都有一座佛,她姓哈,叫哈佛。”燕京学社关爱的眼神始终照拂着所有曾访问过的学者,有着多种的后续联系与帮助措施。这次论坛就是由燕京学社资助的,学社的当家人裴社长与李若虹副社长又亲自与会。这首先是一次校友的聚会。

感谢各位校友在最繁忙的开学之初来参加论坛。也欢迎旁听的各位。

我2006年从南京大学到了浙江大学后,时常陪朋友来西湖,产生了一个莫名其妙的憧憬:如果有一天,约几位同道泛舟西湖,讨论有意思的学术问题,湖光山色之间一定激发灵感,能闪出精彩的思想火花。2012年10月底,裴社长来杭州公干,傍晚在西湖散步时,我说出了这个想法,没想到她立刻赞同。于是,有了这次论坛。裴社长还说,90多年前,在浙江的南湖上有12、3个人曾经开过一次重要的会议,我们在西湖上也租条船开个12、3人的会议,挺有意思的。于是,就有了现在的会议形式与代表规模。

当时我们还商定,会议的主题,必须是有点空灵与富有想像力的,否则会辜负了这大好风景,于是,就有了“什么是最好的历史学”这个论坛的主题。“什么是最好的历史学”,是一个涉及历史研究本质的问题,是所有从事史学研究的人都必须时刻思考的问题,当然,这也是史学领域最富有争议,而最难达成共识的论题,在社会与学术多元化的今天,更是如此。然而,每个时代的学者都会提出并回答这个问题,历史研究就在这个问题意识的引领下不断进步的。

此际提出“什么是最好的历史学”问题,是基于以下三点考虑:1、尽管不可能有终极的正确答案,我们这些人的思考也不能代表所有地区的所有史学工作者,但以我们的思考与研究实践来试着回答这个问题,作为历史的记录,让后来者知道这个时代的学者的思考。在此层面,我愿意引用美国作家巴勒斯(John Burroughs)在《自然之道》(Ways of Nature)里的话:“一代人,就像一茬树叶,成为下一代的养料,失败者丰富了土壤或者让道路更为平坦。”2、如许多人所批评的,时下的史学研究非常精细,但由此也有了“碎片化”的忧虑,多数学者只关注个性化的小题目,而忽略了对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现在多的是史学专家,而缺少史学大家。在此层面,我愿意引用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的话:“了解一个时代的人们怎样想问题,要比了解他们怎样行动更为重要。”3、人类进入21世纪前夕,所有人都对新世纪充满期待,莫名地激动,史学界也讨论过“新世纪的史学”这样的问题,10多年过去了,这些年的实践已经值得做一次系统的反省。

大家提交的论文,均围绕着主题展开的。肯定能达到我们的预想。论坛的设计,是要充分发挥“论”的优势,大家是校友、同行,但来自不同的地区,研究与观察既有交集又有差异,参加论坛的燕京校友,最早的访问学者与刚结束的学者之间隔了20多年,所以这也是不同地区、不同研究方向与不同代际学者之间的交流。每个人的发言,只是话题的引子,我们不设评论人,大家随意评论,思想的交集一定能产生智慧的光芒。会后,我们考虑整理出来,出个集子。所以,之后大家讨论发言,一定要先通报自己的名字,以便整理。

有首流行歌曲叫“最浪漫的事”,我们燕京的当家人与校友,在美好的仲秋季节,在中国最美的地方之一(西湖是世界文化遗产)、泛舟湖上,讨论“什么是最好的历史学”这么空灵的历史哲学命题,形式与内容俱佳。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应该也是我们枯燥的学术生涯中所能做的最浪漫的事。希望这次论坛能成为各位学术生涯中一段共有的最美好的记忆。

“什么是最好的历史学”西湖论坛的参加者均是曾经的哈佛燕京访问学者(VisitingScholar),专业限定在中国近代历史,主要是希望讨论问题能更聚集。

9月22日上午,杭州飘着小雨,论坛在西湖的“日月潭号”画舫上举行,船动景移,西湖在清濛淡雅之间,真真就是一幅最美的山水画。会至中途,又雨过天晴云开雾散,应验了苏轼咏西湖的名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下午,会议移至杭州植物园内的笼月楼,古色古香的建筑坐落于山丘高处,翠绿环抱,虽与水天一色的西湖相去不远,全然是另一景致。在此优美的环境中,学者们对学术的远见卓识得以充分展现,且不时有灵光一现的思想火花与激荡。

这次论坛的一大特点,是欢乐:校友重逢之乐、学术交集之乐、泛舟观山之乐。在为论坛进行学术总结时,裴宜理教授特别强调,最好的历史学,就是能给研究者自己带来快乐,给读者带来快乐。

论坛筹备之初,议题是“什么是好的历史学”,到最后阶段改为“什么是最好的历史学”。裴宜理教授风趣地说,她对于什么是好的历史学觉得还能说几句,但看到“最好”两个字,她不敢说了,因为“最好”二字太具主观性,易生歧义。随后发言的学者,几乎无一不拿“最好的历史学”几个字调侃打趣。然而,发言与讨论中,大家均能紧扣“最好”二字做文章,调侃归调侃,还是很在意。大家都明白,“什么是最好的历史学”是个无解之问,答案深藏于每个历史学者的心底与论著之中,各人有本帐。然而,每个人的不同答案汇成在一起,不正是我们这个时代学者们共同完成的一部主弦律“和而不同”的奏鸣曲式答案吗?

香港科技大学苏基朗教授的“入世的史学:香港公众史学的理论与实践”,以其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主任期间推动“公众史学”的实践,讨论历史学如何回应多元化社会需要,这是历史学科生存与拓展所必须面对的问题;韩国延世大学生白永瑞教授的“共感与批评的历史学:为东亚历史和解的建议”,以历史学在东亚和解中的作用为切入点,提出“好的历史学”是在按照学术规范(discipline)将社会议题转化成学术议题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四川大学李瑞英教授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中资料的多样性和局限性”,结合其在成都平原农村土地关系与租佃制度研究中对所面对与如何解决史料收集、爬梳、甄别中产生的各种问题,论证历史资料多样性的重要性。认为好的历史研究,一定是建立在对资料的广泛占有、多方甄别的基础上的,不仅完成了当下评述历史的使命,也为后人留下资料和空间;复旦大学刘平教授的“‘近代史框架’的意识形态化问题”,从学术史的演进探讨意识形态对中国大陆近代史研究的影响,并提出学者在现实环境下的因应之道(收入论文集时改为“上海小刀会起义与上海现代化的关系”);浙江大学陈红民教授的“什么是好的历史研究:以蒋介石研究的三个面向为例”,结合其所从事蒋介石研究的经验,提出现在中国的历史学可分为三个层次,对各层次的评判标准应该各不相同;台湾大学古伟瀛教授的“后之视今:后学对当今华人史学界冲击的初步观察”,从史学研究的方法论上入手多角度地探讨“后现代理论”对华人史学界的影响,古教授提出了“理想史学”的概念以应对“最好的历史学”,他认为“理想史学”应该注意质性研究与量化统计并重,同时探索个人动机与进行心理分析,将理性与潜意识的作用共同考量;来自台北中研院近代史所的潘光哲研究员的“中国近代史知识的生产方式:历史脉络的若干探索”,详细回顾了作为知识生产者角色的历史学家寻找史料、认识史料、鉴别史料的过程,提出“史学研究必须立基在扎实的材料基础上,而不是专以形构理论、概念等空言为能事。”南京大学李里锋教授的“从社会科学拯救历史——关于历史学学科特质的再思考”,认为经过一个多世纪学科交融,历史学已无法返回质朴无华的古典形态,历史学作为最古老的一门学问,面临着“如何既借鉴其他学科的优长之处,又保持自身的学科特质和独立品格”的严峻挑战;杭州师范大学何俊教授的“知识与价值在历史学中的双重变奏”,提出好的历史学应当是它所描述的历史事实能够具有从个案的意义上升到普遍的意义,“引发共鸣,影响人的价值观念,同时它描述历史事实的方法能由不自觉的状态,渐变成自觉,并导向整个研究范式的转移。”新加坡大学的杨斌教授在论坛上通过对《陈克文日记》的分析来阐述日记在近代史研究中的史料价值,非常精彩。可惜最终未能成文。

每位学者的报告,均引起热烈的反响与讨论,讨论的内容围绕论文,但比论文更广泛与开放,成为论坛的有机部分。因而,我们选取了些精彩的讨论与回应,收录在论文的后面。

限于会场条件(如船的容客量),论坛的规模较小,我们还是邀请了少量的学者列席会议(详细名单见后附)。列席者积极参与会场讨论,高谈阔论为会议增色不少。会后,邀请其中的部分学者将感想撰写成文,以使更多的学者(尤其是青年一代史学工作者)有机会表达他们对历史学基本问题的看法。这些文章也一并收录本论文集。

会议组织、讨论与编辑初稿均在欢乐愉快中进行,出版时却遇到小波折,给编辑平添颇多的工作量。有些会议文章略做调适,有的则更换了,实属无奈。最好的历史学不是学者个人或者群体努力就能做出的,还需要时代与环境的配合。

如前所述,“什么是最好的历史学”是个高深莫测的问题,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答案。然而,它又是每一位严肃的历史学家必须面对的问题。这本小书,提供了我们此时此刻的思考与讨论,答案肯定是不完美的,我们所以不惴浅陋,将燕京校友间一次小型学术聚会的愚见贡献出来与大家分享,是热切地期望通过问题的提出,能引发更多学者的思考与讨论,并落实在各自的研究实践中,写出最好的历史作品来。

㈢ 比较历史学与方志学的异同

方志学
方志学是研究方志现象运动规律的科学。

它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方志的产生和发展、方志的性质和分类、方志的特征和功能、志书编纂理论、旧志整理和方志利用、方志批评和志书评论、方志和其他学科的关系等。

方志学由理论方志学、方志编纂学、方志学史3个基本结构组成。方志学理论体系就是由这些结构及其衍生结构所构成的,它的发展则是其基本结构和衍生结构的改进和扩充。

根据编纂的客体不同,方志编纂学可分为综合方志编纂学和专业(专门)方志编纂学。综合方志编纂学又可以分为省志编纂学、自治区志编纂学、直辖市志编纂学、市志编纂学、地区志编纂学、城市区志编纂学、县志编纂学、乡志编纂学、村志编纂学,等等。按照社会和专业分工,专业方志编纂学可分为人口志编纂学、气象志编纂学、教育志编纂学、地理志编纂学、卫生志编纂学、第一产业志编纂学、第二产业志编纂学、第三产业志编纂学、政党志编纂学、政权志编纂学、政法志编纂学,等等。依据方志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关系来分,又有方志美学、方志心理学、方志管理学、方志人才学、方志伦理学、方志教育学、方志社会学、方志史学、方志经济学、方志文化学、方志传播学、口述方志学、电子音像方志学、网络方志学,等等。

发展简史:
萌芽期
中国宋代之前关于修志的论述很少,唐代《元和郡县图志》自序中提到书志有“收地保势胜之利”,以“佐明王扼天下”的功能。宋、元、明代有关修志的论述的内容增多,如南宋景定年间的《建康志》序对志书提出较全面的要求。到明代的《句容县志》序、《泉州府志》序、《猗氏县志》序等一反过去的方志属于地理书的传统,提出志书属于史的见解。

形成期
明末清初的顾炎武所撰的《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和顾祖禹所撰的《读史方舆纪要》,开创了综合利用和研究地方志的先河。同时顾炎武在《营平二州史事序》中对编修地方志提出了系统的见解,为以后修志指明了方向。

清朝中叶,修志成风,名家辈出,产生了探讨方志学方面的专论,形成了以戴震为代表的纂辑派(又称地学派),和以章学诚为代表的撰着派(又称史学派)。两派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和自身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展开广泛讨论,争论的焦点是地理沿革和地方文献孰重孰轻的问题。

清朝末期,孙治让总结出修志总例6条:纂辑、测绘、校雠、采访、检查案牍和缮写。

发展期:
民国以后,对地方志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出版了大量关于方志研究方面的专着。

1956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立,1981年中国地方史志协会(1985年改名中国地方志协会)的成立。

研究内容:
方志学的研究对象是方志现象及其运动规律,主要研究内容有:

方志的产生和发展
方志的性质和分类
方志的特征和功能
方志的编纂理论
方志的整理和利用
方志批评和志书评论

方志学与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方志学的研究领域涉及到地理学、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范围。
地理学:方志中所记载的大量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
历史学:地方志史和志书中记载大量许多史料;
政治学:历代编修地方志,都是当时政治需要,为政治服务的,历代地方志所记述的内容一般都涉及当地的世家大族、社会集团、政权机构和政治制度等。
经济学:古志书中不少内容反映当时当地人民的经济生活和关系,有些还是正史书籍中所没提及的,它是研究古代经济情况的一个重要资料来源。
考古学:古志中一般列有古迹志,金石志;近代的志书中也详载本地区的考古发掘的成果,为考古发掘提供了线索和原始资料;考古发掘又可验证方志记载的是否属实。
自然科学:地方志中保存了大量自然科学史料,有很多是一般史书中所没有的。
此外,方志学还与教育学、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等学科有

㈣ 历史学专业都有哪些学校比较好一点

开设历史学专业较好的大学:

  1. 北京大学

  2. 清华大学

  3. 北京师范大内学

  4. 首都师范大学

  5. 四川大学

  6. 南京大学

  7. 复旦容大学

  8. 南开大学

  9. 中国人民大学

  10. 华东师范大学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对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等相关学科有一定的了解;

2.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与分析方法;

3.具有从事历史研究的初步能力和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4.熟悉古文字学、版本目录学、音韵学、史料学、历史地理学及考古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5.了解国内外史学界景重要的理论学术前沿和发展动态趋势;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技能。


主干课程:

  1. 主干学科:历史学

  2. 主要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导论、中国史、西方史学史、考古学通论、历史地理学、古代汉语、中外历史文化原典导读与选读、中国断代史等。

  3.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和社会公益活动等,一般安排10周左右。

㈤ 邢佳佳的比较史学

比较史学,顾名思义就是从事历史比较研究的史学。所谓历史比较研究,就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历史现象的比较来加深、扩大和验证对历史的认识的一种方法。实际上,历史比较研究在酉方从史学诞生的那天起就已经出现了,希罗多德、塔西陀等古典史学家在他们的著作中就曾运用过比较的方法,近代历史学家也都不同程度的把历史上各个不同的民族加以纵向和横向的对比,通过对比来说明他们庞大的思想体系。孔德把比较研究作为探求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一个主要方法,并列举了比较研究的三种方式,这是对历史比较方法的最早的理论探索。但比较研究真正形成一个独立、系统的史学流派却是20世纪初的事情。
从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比较研究作为一种系统的方法为历史学家所接受。1900年,在海牙召开了“国际比较历史学代表大会”,这标志着比较史学作为一个史学流派开始出现。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从事历史比较研究的学者是年鉴学派的创始人马克·布洛克。布洛克在1928年发表的《欧洲社会历史的比较研究外文中,提出了比较完善和系统的比较史学的理论。他认为历史比较研究应当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对象之间要有一定的类似性,二是要有一定的共同点。比较研究在历史学中大致有三种用法:验证和解释假说;发现不同社会的独特性;提出新的问题。布洛克还身体力行,写出了《封建社会》这部被认为是历史比较研究典范的著作。巴勒克拉夫在《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一书中说:“当代历史学家之所以非常重视比较史学,皆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布洛克的教导和他作出的榜样”。

㈥ 比较史学的应用价值有哪些

有助于消除 民族偏见 比较史学的名家与代表作 (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内》;1952年,联邦容 德国史学家阿尔诺和安内利赛出版了《比较世 界史》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布莱克《现代化 的动力——一个比较历史的研究》 ;巴林顿·穆 尔的《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 ) 马克垚《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朱寰主编 《亚欧封建经济形态比较研究》 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 马克 布洛赫《封建社会》 布洛赫 1939-1940出法文版,1961-1989年间英文 版曾经重印过九次 包括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心态等 诸多结构。认为封建主义是一种社会类型,并 把它和日本的封建社会进行比较。

㈦ 中国哪个大学的历史系是最好的

中国北京大学的历史系是最好的。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始于1899年京师大学堂设立回之史学堂,是近代中答国最早的国立史学高等教育机构。该系现有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地理学、专门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及考古学8个二级学科。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共有1个系直属科研实体,2个藏书共达20万册并有珍本、善本等特藏的专业图书馆,1个史学文献数字化实验室。

在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具有历史目光和渊博知识的人才,在各条战线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从历史学系毕业的学生中,成长出一批批著名学者、革命者、爱国志士和社会贤达。在历史学系的教师行列里,涌现过李大钊、朱希祖、马叙伦、马衡、陈寅恪、陈翰笙、傅斯年、李济、董作宾、孟森、钱穆、陈垣、陈受颐、顾颉刚、冯家升、张星烺、刘崇鋐、毛子水、姚从吾、郑天挺、翦伯赞、张政烺、向达、邓广铭、周一良、齐思和、杨人楩、邵循正、苏秉琦等杰出的史学家。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严谨扎实的治学态度,承前启后,代代相传。

㈧ 比较史学

比较史学,顾名思义就是从事历史比较研究的史学。所谓历史比较研究,就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历史现象的比较来加深、扩大和验证对历史的认识的一种方法。实际上,历史比较研究在酉方从史学诞生的那天起就已经出现了,希罗多德、塔西陀等古典史学家在他们的著作中就曾运用过比较的方法,近代历史学家也都不同程度的把历史上各个不同的民族加以纵向和横向的对比,通过对比来说明他们庞大的思想体系。孔德把比较研究作为探求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一个主要方法,并列举了比较研究的三种方式,这是对历史比较方法的最早的理论探索。但比较研究真正形成一个独立、系统的史学流派却是20世纪初的事情。

从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比较研究作为一种系统的方法为历史学家所接受。1900年,在海牙召开了“国际比较历史学代表大会”,这标志着比较史学作为一个史学流派开始出现。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从事历史比较研究的学者是年鉴学派的创始人马克·布洛克。布洛克在1928年发表的《欧洲社会历史的比较研究外文中,提出了比较完善和系统的比较史学的理论。他认为历史比较研究应当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对象之间要有一定的类似性,二是要有一定的共同点。比较研究在历史学中大致有三种用法:验证和解释假说;发现不同社会的独特性;提出新的问题。布洛克还身体力行,写出了《封建社会》这部被认为是历史比较研究典范的著作。巴勒克拉夫在《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一书中说:“当代历史学家之所以非常重视比较史学,皆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布洛克的教导和他作出的榜样”。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比较史学进人了新的发展阶段,历史学家把历史比较研究的范围从欧洲扩大到全世界;更多地注意借用其他学科的概念和方法;在整个西方兴起一个比较史学“热”,专门从事历史比较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1952年,联邦德国史学家阿尔诺和安内利赛出版了《比较世界史》一书,受到广泛欢迎。1958年,一些西方史学家在荷兰海牙宣布成立社会和历史比较研究会,并出版了《社会和历史比较研究》季刊。史学家还加强了在比较史学方面的国际合作,50年代以来的历次国际史学家大会都有比较史学方面的议题。1980年,在西德召开了战后社会历史比较讨论会;1982年,在葡萄牙召开了比较历史社会学讨论会。

60年代中期,比较史学的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1966年,美国出版了两部比较史学巨著,轰动世界。一部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一个比较历史的研究》;另一部是巴林顿·穆尔的《独裁与民主的社会起源》。

布莱克的《现代化的动力》一书主要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对现代化的不同道路进行了比较研究,他不是以经济为标准,而是以社会结构和政治为标准,把各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分为七类八.英国、法国;2.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3.西欧。北欧、东欧;4.拉美;5.苏联、日本、中国;6.亚洲大部分地区和北非;7.中南非洲和亚洲少数地区。名次越前,现代化程度越高。这部书的观点现在看来已经过时,但在当时却代表了比较历史学的最高水平。布莱克后来还从比较历史学的角度对日本、德国、中国的现代化进行了专门的探讨,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1976年,他出版了《比较现代化论文集》。

穆尔的《独裁与民主的社会起源》也是探讨现代化问题的,但是他不像布莱克那样注重国家结构和文化传统,而是注重社会阶级,特别是农民阶级的作用。他认为世界各国现代化走了三条不同的途径:1.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向资本主义民主制;2.通过上层改革走向法西斯主义;3.通过农民革命走向共产主义。穆尔的书出版以后,在西方引起巨大反响,先后再版了9次,和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埃米尔·德克海姆的《论自杀》并称为本世纪社会科学三大名著。

在布莱克和穆尔之后,更多的学者参加到比较史学的行列,1968年,历史学家伍德沃德主编了一本《美国史比较探讨》论文集,共收人论文24篇。1978年,在第93届美国史学会年会上,比较史学成为大会讨论的中心议题。1980年10月号、12月号和1982年2月号的《美国历史评论》杂志还先后开辟了“比较史学的理论与实际”讨论专栏。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比较史学的发展,一些学者开始对比较史学进行方法论上的探讨。这些探讨主要涉及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比较史学的分类问题。有关这一问题最具代表性的论著是哈佛大学教授斯哥克波尔1980年在《社会和历史比较研究》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历史比较在宏观社会研究中的运用》。她把最近十几年来美国发表的比较史学著作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用历史实例的对比来证明某一理论的观点;第二类是通过历史比较来发现某一具体事实的特性和影响;第三类是通过历史比较进行宏观的因果分析。斯哥克波尔还对每一类历史比较著作的利弊进行了分析,并用大量实例作了说明。

第二,比较史学的意义和作用。穆尔在《独裁和民主的社会起源》中指出,历史比较研究有三个优点,一是导致提出有用的问题;二是从反面检验已被接受的历史解释;三是推导出新的历史结论。1985年,美国史学家格鲁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比较史学有四种用途:可以使我们看到单一结构中不太明朗的问题;为需要探讨的历史问题下更精确的定义;确定适合于某一历史问题的史料和方法;对某一理论和历史的因果关系作出说明。格鲁还强调指出,不见得所有的历史著作都必须应用比较方法,而且应用历史比较方法也不一定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即使是拙劣的历史比较也比其他错误形式的历史研究更能启发读者去进行有益的思考。他还认为,是否应用历史比较方法,决定于历史学家是否具备探索的精神和开放的态度。格鲁的这番话使许多从事历史比较研究的学者深受鼓舞。

第三,比较史学的问题。美国的史学家们在肯定比较史学功用的同时,也指出了美国比较史学目前存在的一些弱点:从事历史比较研究的学者在整个历史研究的队伍中属少数,主要是由于美国大学生的专业设置相对狭小,也没有相应的博士学位和教授职称,全国又缺少独立的比较史学杂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史学家进行历史比较研究的积极性;比较研究往往缺乏深度,主要表现为某些学者知识面的狭窄,总是根据自己是否熟悉来选择比较对象,方法上也过于简单,许多著作都是先陈述一个事实,再陈述另一个事实,最后以一个简单的结论概括异同。因此,历史学家应当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理论素养,加强方法论的训练。尽管如此,美国史学界对比较史学的前景仍持一种乐观的态度,大多数史学家认为,历史比较研究是史学进步的标志,因为它冲破了几百年来危害史学发展的地理上和方法上的狭隘主义,代表了当今科学走向综合的时代趋势,因此,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

㈨ 学历史专业好不好

具体来说历史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并不窄,如果要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可以选择:回
1、城市小学、初中或答乡镇初高中历史教师。如果仅仅是非几所著名师范大学的本科学历,在一二线城市想担任高中教师是很比较困难的,小学初中相对而言门槛低一些(但不排除教育大省对初中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如果是选择在三线城市或者县城乡镇的学校,可以选择的余裕就大了很多。
2、文物与博物馆相关工作。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的开设目前还比较少,并且是划分在历史学大类之中的。各大省市都不缺乏各种主题的博物馆,博物馆工作环境比较简单,但也相对枯燥,博物馆的招聘历史学的优势还是比较大的。文物方面可以从事文物鉴赏(但这个行业比价看重资历,本科生优势不大)。
3、文化产业中历史方面相关。这部分可能比较笼统,因为不好说主要是什么类型的工作。现在有的文化产业类公司主要就是研究历史文化方面,这类公司会在招聘条件中写明历史学专业优先,这需要大家多关注招聘信息。
4、相关专业公务员。虽然每年历史学能报的岗位都特别稀少,但有心人还是可以去试试。

阅读全文

与比较历史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