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桃园经验的影响历史
1、桃园经验在中共的最高层开创了“配偶参政”的极坏的范例,使毛泽东随后启用江青作为他发动的文化大革命的先锋和打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刘少奇倡导的“桃园经验”、“甘肃白银有色金属公司的经验”和“天津的小站经验”等都采取“群众运动”(其实是“运动群众”)的方式,主张另组“阶级队伍”,进行“夺权斗争”,又为毛的文革提供了在体制外另组“阶级队伍”,进而“全面夺权斗争”的文革思路。
3、刘少奇的所谓的“四清”经验中,逼、供、信和残酷的体罚现象比比皆是。为文革中的逼、供、信和打、砸、抢提供了极坏的样板。
(1)桃园历史事件扩展阅读:
桃园经验是王光美在1963年11月至1964年4月间带领工作队在河北省抚宁县卢王庄公社桃园大队蹲点开展四清运动后总结出来的经验。先搞扎根串边,访贫问苦,从小到大逐步组织阶级队伍;然后开展背靠背的揭发斗争,搞“四清”。
再集中地和系统地进行阶级教育,开展对敌斗争;最后进行组织建设。“四清”的内容已经不止是清工、清帐、清财、清库,而是要解决政治、经济、思想和组织上的“四不清”。刘少奇指导王光美主抓的桃园经验为后来的文化大革命提供了一个阶级斗争的先例。
㈡ 历史上真有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吗谁知道
历史上,刘、关、张三人关系确是非同一般。《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关羽亡命奔涿郡, 刘备正在乡里聚合徒众,关羽、张飞便投其门下。后来刘备为平原相,又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刘备和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关羽经常于稠人广坐,侍立终日,后来徐州失守,关羽被擒,曹操派人劝降,关羽也说:"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张飞传》也记载:"张飞……少与关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
从关羽 "誓以共死"一句看,似乎他们当年有过某种誓愿,但史书只说他们"若兄弟",并没有说 他们已结拜为兄弟。
可能就是根据三人"恩若兄弟"这一点,加以想象发挥,民间便有了桃园结义的传说,而元 人则根据民间传说把故事写进了《三国志平话》和杂剧。一般认为,《三国演义》成书于 元末明初。在这之前,元代至治年间(1321-1323)刊行的《全相平话五种》之一的《三国志 平话》,虽然只有8万字,但已初步具有《三国演义》的主要轮廓。其中就有"桃园结义" 一节,先是关羽杀了贪财好贿、酷害黎民的本县县令,逃往涿郡,张飞见他状貌非俗,谈吐 有志,遂邀至酒店共饮。恰好刘备卖履后也进了酒店,几杯酒共饮之后,三人情投意合,遂 共邀至张飞庄后桃园,各序年甲,"宰白马祭天,杀乌牛祭地","同行同坐同眠,誓为兄 弟"。这与《三国演义》的描写已大同小异。据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统计,以三国故事 为题材的元人杂剧已有四十多种,几乎是三国的主要人物都被搬上了戏剧舞台,对《三国演 义》的成书也起了重要作用。其中也有专门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一出戏,情节与《平话 》又有不同,写关羽杀了趁乱图谋立为王的州尹,逃到涿郡范阳,一日到张飞的肉店买肉下 酒,屠刀却被张飞事先用千斤巨石压住。关羽搬动巨石,让张飞钦佩不已。张飞往客店相访 ,先拜关羽为兄,后又遇见刘备,见他容貌堂堂,有富贵之相,又是帝王后裔,于是与关 羽共拜备为兄,三人共到城外桃园,杀牛宰马,祭告天地,誓共生死,同扶汉室。
桃园结义的故事,也有现实生活的影子。三国时代有杀白马为盟的习俗。建安七年(202), 曹操攻破南皮,杀了袁谭。袁熙的部将焦触、张南背袁向曹,他们起事时,就是杀白马盟誓 。这事见于《三国志•袁绍传》。不过这只是盟誓,并不是结拜兄弟。后来很多农民起义的头领在起事结拜兄弟时就用这种形式。比如,元代刘福顺等人的红巾起义,《元史•顺帝本纪》描写他们结义的情况就是"杀白马乌牛,誓告天地,欲同起兵为乱"。
《三国演义》写桃园结义,可能根据民间传说,又吸收农民起义的事迹,可能还与作者自身 经历有关。《演义》作者罗贯中,据鲁迅考定,约生活在1330-1400年间。他的生平事迹多 不可考,有说他是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有说他是东原(今山东东平)人,有说他是钱塘(今 浙江杭州)人。只知道他生逢乱世,阅历丰富。值得注意的还有两点:一是明王圻《稗史汇 编》说他是"有志图王者",一是清徐渭仁、徐所绘《水浒一百单八将图题跋》说他曾与 元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张士诚有关系。他现存有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小说除《三国 演义》外,还写有《小秦王词话》、《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 ,并参加编写了《水浒传》,这些小说戏曲作品,都以乱世英雄事迹为题材,这与他的经历 抱负当有关系。《三国演义》的大量描写,首先是对桃园结义的描写,也应与他的这种经历有关。
从《三国演义》全书的艺术构思来说,写桃园三结义,既引出全书的三位主要英雄,又揭示全书将要从多方面加以表现的忠义主题。这可能也是作者在《演义》开篇就写桃园结义的一个缘由。
㈢ 桃园的历史沿革
桃园市早期文化活动,为拥有2,700多年历史的“大园尖山遗址”,文化类型属新石器时代的圆山文化晚期。
前期主要是平埔族之凯达格兰族及道卡斯族的居住地,主要有南崁、霄里、龟仑、与坑仔等四部落居住于现今之桃园市范围,这四部落常称为南崁四社。除了平埔族之外,泰雅族亦居于当时的桃园市区域。 由于荷治及明郑时期,桃园一带均未有大规模之开发,因此桃园地区在清雍正年间,仍为原住民栖居聚集之所。当时桃园这一大片草原荒地称为“虎茅庄”,虎茅庄即“粗劣野草丛生之地”,取其“茅草如虎伤人”之意。桃园地区最早的正式辟地纪录为1713年(康熙五十二年),大规模屯垦之始则起于1737年(乾隆二年),广东客家移民薛启隆率众自台南入垦桃园地区,拓垦范围东自龟仑岭(龟山),西达崁仔脚(内坜),北起南崁,南至霄里一带。后有移民于此遍植桃树,桃花齐开时节,花海如云,乃改称“桃仔园”,此为桃园市市名之由来。由于桃园的开发为台北盆地开垦的延展,因此桃园地区的发展呈现由北向南的趋势。
在中国大陆移民开始大量移入后,闽籍人士多聚于今桃园区与附近之沿海地带,而粤籍人士则聚于靠内陆的中坜、平镇、杨梅、龙潭及沿海的观音、新屋,这种依籍贯分居的现象壁垒分明。 由于族系之繁复,以及清治前期将北台湾视为边疆地带而甚少管理,桃园地区的闽粤械斗与漳泉械斗非常频繁,并有着非常复杂的合纵连横关系。而至乾隆年间,桃园地区已逐渐发展成两大聚落的面貌,分别是桃仔园与涧仔坜(今中坜),清政府将两大聚落整并后各取一字合而为堡名,故名“桃涧堡”。 日治时期的桃园区街景位于桃园区之日治时期遗迹-桃园神社(现桃园市忠烈祠)
1894年,清朝与日本爆发甲午战争。1895年清朝战败并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全岛及澎湖列岛割让予日本,台湾随即进入日治时期。 日治时期初期,台湾行政区划的变化相当频繁,1895年至1901年,桃园地区属台北县。1901年(明治34年)废县置厅,将台湾划分为20个厅,桃园地区大部分属桃仔园厅,下辖大嵙崁、三角涌、大丘园、杨梅坜、咸菜硼、中坜等六支厅,1905年(明治38年)桃仔园厅更名为桃园厅。1909年(明治42年)全台20厅裁并为12厅,但桃园厅辖区不变。
1920年(大正9年),台湾总督府公布《台湾州制》(大正9年律令第3号)、《台湾市制》(大正9年律令第5号)、《台湾街庄制》(大正9年律令第6号),调整行政区划,将台湾西部十个厅改制为五个州(台北州、新竹州、台中州、台南州、高雄州),其中桃园及新竹两厅合并为新竹州,新竹州所辖之桃园郡、中坜郡、大溪郡三个郡的范围大致与现今桃园市的辖区相同。 桃园市大部分是连绵不断的丘陵台地,地形呈西北向东南之狭长形,临山面海,自石门水库起经大溪区东北出市境之大汉溪,将桃园市划分为东南和西北两大部分。东南部分为标高300米以上之丘陵地、阶地及山岳,地势向东南渐次升高,山势峻峭,河谷窄狭。西北部地势则较为平缓,台地、阶地甚为发达,河流短而呈放射状入海。
由于地形、地质的关系,桃园台地最主要的地理特色,就是遍布供农田灌溉用的人工埤塘,1963年石门水库完成时埤塘曾达8,845个,赢得“千塘乡”的美称。有埤塘的地方就有聚落,蓄水灌溉,养鱼休闲,甚至是风水景观兼具,因此,昔日桃园农渔牧兴盛,物产富饶。即便迄今,许多桃园重要建筑皆由埤塘辟建而来,也因此造就了桃园的“埤塘文化”。 一般常以“台地砾层”来称呼构成桃园台地各台地之砾石层。亦有学者以“红土台地堆积层”称之。这些红土砾石层也常被细分成不同地层,即店子湖层,中坜层及桃园层。这些地层的岩性相差不大,主要由下部的砾石层与上部的红土层组成,砾石主要为白色石英岩、暗灰色硅质砂岩、浅灰色砂岩。
断层部分,桃园市之断层均分布于东半部丘陵地与山区,至于西半部人口密集之平原地区则未有断层分布。 桃园市有河流二十余条,但除了大汉溪外,其余均为切割各台地的小河,这些河流流路短,水量少,较无航运价值,其中长度最长的为老街溪,流域面积最大的为南崁溪。
桃园市的海岸北起芦竹区海湖附近,西南至新屋区蚵壳港,呈东北东-西南西走向,略呈向外凸的弧形,曲折度不大,仅各河口附近有凹入的河口或潟湖地形,缺乏天然良港,市内两大渔港竹围渔港及永安渔港则为人工围筑防波堤而成。
桃园大圳为台湾日治时期的重要水利工程,于1924年竣工,灌溉区域涵盖桃园市的多个行政区;石门大圳则于1964年6月完工。石门水库位于桃园市龙潭区、大溪区、复兴区交界,是台湾第一座多功能水库,可提供大桃园地区灌溉、给水、发电、防洪等多样功能。 桃园市除东南山区外,全境属副热带季风气候。
桃园市气候受到东北季风与西南季风影响最大。东北季风始于十月下旬,至翌年三月,风力强,气温低。西南季风始于五月至九月,风力较弱,天气较晴朗,但午后多雷阵雨,尤其七月至九月常有台风。
年雨量在1,500至2,000毫米(山区2,000至4,000公毫米),以夏季较多,冬季较少,但降雨日数反以冬季为多。全年平均温度约为摄氏23度,夏季平均29度,冬季平均约16度,全年平均湿度为89度左右。 桃园市(1986年至2012年)气候平均数据 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平均气温℃(℉)15.6(60.1)15.8(60.4)17.7(63.9)21.5(70.7)24.6(76.3)27.3(81.1)29.2(84.6)29.0(84.2)27.0(80.6)24.1(75.4)21.2(70.2)17.6(63.7)22.6(72.7)降雨量㎜(英寸)84.9(3.343)137.1(5.398)180.0(7.087)182.2(7.173)218.4(8.598)275.9(10.862)104.5(4.114)145.8(5.74)193.5(7.618)99.5(3.917)94.5(3.72)74.3(2.925)1,790.7(70.5)相对湿度(%)80.082.681.880.379.579.274.976.076.475.976.677.178.4平均降雨日数16.616.719.416.816.013.310.212.512.911.814.813.8174.8 2002年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曾于桃园市境内进行六类野生动物的调查,依其生物特性、海拔高度、栖地类型以及行政区域的考量,分别选择26至81个不等的调查样区;结果共计发现哺乳类36种、鸟类167种、爬虫类37种、两栖类25种、淡水鱼类47种及蝴蝶类143种。
桃园市山区动植物种类繁多,其中成立于1986年达观山自然保护区属于国有林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内育有红桧群、扁柏、青枫、山毛榉、阔叶混合林以及天然林等树种,其中深受关注的是区内的22株神木,其树龄高达500至3000年不等,散布于全长3.7公里的景观步道旁。野生动物方面,台湾黑熊、猕猴、帝雉和水鹿已被列为国家保育物种。部分山区另在插天山自然保留区与栖兰野生动物重要栖息环境的划设范围内。
滨海部分,桃园市新屋区、观音区沿岸的藻礁地形,是以无节珊瑚藻类为主,经由钙化作用沉积碳酸钙所建造之礁体,是全台湾面积最大的藻礁地形。曾拥有27公里藻礁海岸的桃园市,惜因工业污染的影响,桃园观新藻礁野生动物保护区。
桃园高荣野生动物保护区位于杨梅区,为一处人造埤塘;该处有稳定数量的台北赤蛙等动物栖息,2012年3月3日公告为野生动物保护区。 北桃园 以闽南人聚落为主,包含桃园区、龟山区、八德区、芦竹区、大溪区、大园区,以桃园区为核心,聚居人口约107万人,范围相当于日治时期桃园郡加上大溪郡大溪街。 南桃园 为客家人主要聚居区,包括中坜区、杨梅区、平镇区、龙潭区、观音区、新屋区,以中坜区为核心,聚居人口约97万人,范围相当于日治时期中坜郡加上大溪郡龙潭庄。 原住民区 为原住民聚落,主要为复兴区,大约10,600人。
南北桃园与发展分区如下: 地域行政区发展分区北桃园桃园区市中区、中路区、埔子区、会稽区、大树林区八德区八块厝/下庄仔地区、霄里地区、茄苳溪区、大湳区大溪区溪东区、溪西区芦竹区南崁地区、坑子地区、大竹地区龟山区龟山区、龙寿区、南崁区、林口区大园区大园/横山/田心子/照镜地区、双溪口/许厝港/内海墘地区、埔心地区、竹围地区南桃园中坜区市中心区、龙冈区、内坜区、大西区(青埔、大仑、过岭)龙潭区铜锣圈区、龙潭坡区、三坑子区平镇区北势区、社子区、平镇/南势区、东势区、宋屋区杨梅区杨梅区、埔心区、富冈区、高山顶区新屋区新屋区、永安区、大坡区观音区草漯区、新坡区、观音区原住民区复兴区
㈣ 查询桃源县在历史上有没有火山爆发过
那你应该去查桃源县的县志,一般这样重大的自然事件县志都会有记载的。
㈤ 概述《桃园三结义》的故事
1、故事梗概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
2、原文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0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3、创作背景
《三国演义》的素材主要来源于两个途径:其一是关于三国史事的历史文献;其二是民间不断流传的三国故事和民间创作。一方面是上千年所积累和深化的史学家对三国历史的叙述和评价,另一方面是历朝历代民间三国传说的不断演化丰富,它们为《三国演义》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由此就东汉末年的历史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
4、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㈥ 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桃园三结义”这一件事
在桃园结义的故事中,罗贯中把它放在《三国演义》开始时桃园英雄的第一次宴会上。宣布刘备、关羽和张飞的崇高理想,为了一起做大事,他们选择了在桃花盛开的季节,在桃花繁茂的花园里,黄天在上厚土在下,成为生与死的兄弟。
刘备经常认为自己是刘裕和中山皇后靖的曾孙。刘备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但他的老师是九江县长陆志。他所有的同学都来自公孙瓒这样有钱有势的家庭。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曾经想成就伟业的刘备也非常重视家庭等级观念。与刘备不同,关羽在谋杀后是一名逃犯。虽然张飞有一点财产,但那只是一届平民。这两个人和刘备的身份不在同一水平上。
第三,最后,还有年龄的问题。根据相关的历史研究,关羽比刘备大一到两岁。张飞确实比刘备年轻几岁。即使这三个人真的发过誓,大哥应该是关羽,刘备也只能是二哥,张飞排第三,这显然与三国演义相矛盾。
㈦ 下关小桃园的历史
据《南徐州记》载,东晋元帝司马睿南渡时曾在附近登岸,“客主相迎,负担于湖侧,至今名迎内担湖,世容亦呼为迎担洲。”晋咸和二年(327年),苏峻举兵于石头,陶侃督李阳临阵斩峻于白石陂,故此处又称苏峻湖。辛亥革命前,俗称海陵底;民国初,有住户在此植桃树,故名小桃园至今。
太平天国时驻有江防哨兵,属仪凤门驻辖制。此段城墙有碑3块,分别为“左界”、“右军”和中间一方长85厘米、宽43厘米记录修复碑的时间。有关人士疑为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占领南京的入城处。
1989年,小桃园辟为游览景点,占地7000余平方米,建有水榭、桃花渡、游船码头、镂花围墙、彩石路面和石桌凳等游玩设施,种植20多个品种数千株花桃、寿星桃、金丝花,桃花盛开季节,绽出红、粉、黄、白的笑脸,喜迎游客。
㈧ 桃园三结义是不是历史故事
1.
历史上抄并没有真实的“桃园三结义”袭这个典故。是小说的虚构情节。
2.
桃园三结义最初是小说《三国演义》里记载的故事,述说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