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请问历史上帝辛(纣王)真正的元帅是谁
商纣王的来父亲是帝乙。源
殷 帝辛名受,“天下谓之 纣”,人称殷纣王。为帝乙少子。
帝乙(?—公元前1076年),子姓,名羡。公元前1102年,文丁去世,帝乙继位。帝乙继位后,商朝国 势已趋于没落。
帝乙在位末年,迁 都于沬[mei](即朝歌,今河南省淇县)。公元前1076年,帝乙病逝,葬于殷。帝乙死后,其子帝辛(商纣王)继 位。
帝乙长子微子启的母亲地 位卑贱,所以不能立他为嗣 子。而帝乙少子帝辛的母亲是正 室,所以帝乙确立帝辛为嗣 子,就是后来的商纣王。
② 历史上的帝辛是怎样的一个人封神榜中的不是真的吧
帝辛(?―公元前1046年),子姓殷氏,名受德(一作受)庙号帝辛或受辛,世称商王受,帝乙少子,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帝辛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075年―公元前1046年。
帝辛因其母为正后,故得以立为嗣子。帝辛天资聪颖,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深得其父帝乙欢心。
帝辛继位后,重视农桑,因此社会生产力得到较好发展,国力强盛之余,便兴拓土开疆之事,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把商朝疆域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国土则扩大到今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公元前约1046年商朝灭亡。后世对其评价褒贬不一。
帝辛继位后,定都于沫,后改沬邑为朝歌(今河南淇县)
。帝辛重视农桑,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力强盛。他继续发起对东夷用兵,打退东夷向中原拓展,把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特别是讨伐徐夷的胜利,把商朝的国土扩大到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帝辛对东南夷的用兵,保卫商朝的安全。帝辛统一东南以后,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向东南传播,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促进民族融合。
历史评价编辑
子贡:“帝辛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司马迁《史记》:①“帝辛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嬖於妇人。”;②“夏桀、殷受手搏豺狼,足追四马,勇非微也;百战克胜,诸侯慑服,权非轻也。 ;③“帝辛湛湎,诸侯不享。”
皇甫谧《帝王世纪》:“帝辛能倒曳九牛,抚梁易柱。
司马贞《史记索隐》:“帝辛淫乱,拒谏贼贤。”
毛泽东:①“把纣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坏人是错误的,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帝辛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商朝亡了国。”;②“商纣王是很有本领的人,周王发把他说得很坏。他的俘虏政策做得不大好,所以以后失败了。
4趣闻轶事编辑
红盖头的由来
传说,商受王时期,有个力能扛鼎勇冠三军的将军,名叫闻仲,是帝辛的叔叔。商朝一多半的江山都是靠他打下来的,帝辛受德十分敬重这个叔叔,文武百官对他也都是服服帖帖。唯独有一样,闻将军怕老婆是出了名的,朝野皆知。
有一次,闻仲打胜仗凯旋,帝辛率文臣武将亲自到郊外迎接。然后大摆宴席,为他庆功。席间,有个同僚竟跟他开起玩笑,说他怕老婆。引得众人哄堂大笑,闻仲方才的得意之色顿然消失一大半,讪讪地不知如何应答。
群臣耍笑叔叔的这一幕,帝辛全看见。一向暴脾气的受辛王暗想,叔叔真的怕老婆到这种程度?我倒要看看我的婶婶长什么模样,怎么对待叔叔。酒终人散,帝辛回宫换了一身平民衣裳,微服摸索到太师府。刚走到叔叔家门口,透过门缝,他就看到,一向高大威武的叔叔,正半跪在婶婶面前,给老婆大人请安。
受德没法再看下去了,扭身回宫。第二天,一道圣旨传达下来,命满朝文武官员,统统带着夫人一起上殿,不得借故不来!官员们不知就里,都乖乖地带着内人前来,齐刷刷一片像办集体婚礼,这其中,自然包括皇叔闻仲及其夫人。金殿内,文臣武将们携夫人参拜过帝辛,刚要落座,突然听见纣王向身边武士喝令道:将那个可恶的女人押上堂来!目光凶凶,挥臂指向闻仲身边的婶婶。
闻仲夫人被几个壮汉扭胳膊搂头地从人堆里押上台前,帝辛起身,呵斥道:我叔父出入枪林箭雨,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别说其他臣子们个个对他恭敬佩服,就是予,也对他另眼高看,十分敬重;你一个妇人,何德何能,竟敢在家里欺负羞辱他;一个堂堂的将军,半跪在你的面前,成何体统!此前听说过叔父在家怕你,我满以为是玩笑,昨日亲眼得见,真是令人发指!
训斥完,帝辛当即下令:砍掉这个妇人的头!武士手起刀落,婶婶的人头被齐颈砍下。妇人脖颈处鲜血直冒,武士拿来一块白绫裹于其上,鲜红的血转眼就染红三尺白绫。帝辛当即发布号令:为借此染红的绫绸警示天下女子,婚后不再羞辱小看男人,自今日起,但凡女孩出嫁,头上一律都要顶着红绸,遮盖头脸,入住夫家,听候丈夫使唤,尽心伺候夫君!新娘红盖头的习俗,就是这样形成并一代一代传下来。
③ 历史上的商纣王真的是暴君吗
不是,来商纣王这个人物源具有两面性,商纣王好战,其天资聪颖,闻见甚敏,才力过人。继位后,重视扩张领土,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获得大批俘虏,并把商朝势力扩展到长江流域。虽好战至民风凋零,但其行为并没有后世所传那么不堪。不能算作一个单纯的暴君。
在《尚书》中周武王为自己讨伐商纣王拟下六个罪状状告:一是酗酒;二是不用贵戚旧臣;三是登用小人;四是听信妇言;五是信有命在天;六是不留心祭祀。但我们可以看到,仅仅这些,并不能说明他是个暴君。事实上,在他继位后,重视扩张领土,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获得大批俘虏,并把商朝势力扩展到长江流域,开疆扩土。但这些也造成国内萧条,导致矛盾激化,于是才有了周的伐商之行。
商辛(商纣王)-网络
④ 历史上真实的纣王,和电视剧中的纣王是不是完全一样的
纣王是被历史抹黑得最严重的一个帝王,没有之一。至于电视剧中的纣王,除了名字与之相同,其他的所有内容,都是演义。
纣王帝辛可以说是商代最有作为的君王,他在位的几十年间东征西讨,开疆拓土,整个华夏文明和中原政权的原始版图其实就是纣王给奠定下来的。
武王伐纣也并没有那么正义,当时商朝的权力几乎都集中在纣王手中,上朝的贵族们为了推翻纣王,联络周武王起兵进入朝歌,推翻纣王,另立新王。周武王为了向纣王复仇,也起了自己的私心,联络了姜子牙的姜部落一起反周。
周武王率军进入朝歌后,没有实现自己的诺言另立新王,反而是建立了周王朝。
⑤ 历史真实的商纣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一、历史上的纣王:
纣王是个残暴的君主,从考古发掘来看,商朝的奴隶主一向对奴隶很残暴。纣王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不但对奴隶残暴,对贵族也很残暴。、
纣王挖比干的心,囚禁箕子,可能是为了压制贵族势力;杀死九侯、鄂侯,可能是为了打击地方势力。他一方面打击贵族势力,一方面对奴隶仍然很残暴,再加上不断的对外扩张,可能就是这些原因,让他把各个阶层的人都得罪光了,才导致他众叛亲离。
而周文王、武王,也许是对奴隶的态度比较温和,对各方国,包括商朝贵族,也注意拉拢,所以才受拥护。
二、人物评价:
帝辛和商纣王,是同一个人,都是商王朝末代君主的称号。一个人有两种称号,在中国历史上唯此一例。这两个称号之间差别是巨大的,对不同的人群来说具有不同的含义。
毛泽东对帝辛的评价耐人寻味,因为所处地位,毛泽东的着眼点和洞察力显然更令人信服:“把纣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坏人是错误的。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很有功劳的。纣王伐东夷,打了胜仗,但损失也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使商朝亡了国。”“当时微子是里通外国。为什么纣王灭了呢?主要是微子反对他,还有箕子反对他,比干反对他。纣王去打东夷,把那个部族征服了。纣王是很有才干的。后头那些坏话都是周朝人讲的,不要听。”“纣王那个时候很有名声。商朝老百姓很拥护他。纣王自杀了,他宁死不投降。”(《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P1157,转引自高水然:《对纣王的评语》,淇园文萃)
三、人物简介:
纣王(前1105-前1046),子姓 ,名受或受德或辛 ,也叫“帝辛”。商代的第三十二位帝王, 帝辛在位30年,后世称商纣王 。
据正史所载,商纣王博闻广见、思维敏捷、身材高大、膂力过人。继位后,重视农桑,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力强盛。他继续发起对东夷用兵,打退了东夷向中原扩张,把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特别是讨伐徐夷的胜利,把商朝的国土扩大到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把疆土开拓到我国东南一带,开发了长江流域。为古代中国的最终统一奠定了物质和思想的基础,是统一古代中国的先驱者。
⑥ 历史纣王真的那么残暴么
帝纣资捷辨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战,而盈巨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于鬼神。大最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纣愈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太师,少师谋遂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箕子惧,乃佯狂为奴,纣又囚之。殷之太师,太师乃持其祭乐器奔周,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史证·殷本纪》
小说《封神演义》是一部家喻户晓的著作。它在武王伐纣的背景下,写了一系列正邪斗法、神妖混战的故事,在民间影响广泛。书中的主要人物商纣王,是人人恨之入骨的暴君。那么,历史上的商纣王是不是这样的呢?商纣王,名叫帝辛,是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纣”是“残义损善”之意,“纣王”是后人对他的贬损评价。史书上记载的纣王的罪行有:沉溺酒色、奢糜腐化、残忍暴虐、荼毒四
海、重用小人、不敬祖先、不信忠良等种种罪行,简直是罄竹难书。后来,纣王失去士气和民心,终于被武王所打败。他一把火把自己烧死。他的妻子妲己也被武王送上了断头台。商纣王真的会这样残暴么?
人们的质疑
据说孔子的学生子贡就曾怀疑过,认为是
有人故意把天下的罪恶都加在商纣王的头
上。近代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在考察了商
纣王的70多条罪恶发生的次序之后,发现
他的罪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加越多。也
就是说,是后人编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大打了折扣。那么,为什么要有意地丑化
商纣王呢?原因之一是他的政敌别有用心
的宣传。比如奢侈腐化、暴虐荒淫、镇压
反叛、剪除异己,这是一切帝王的共性,
并非商纣王独有。这些劣迹为什么表现在
商纣王身上就那样骇人听闻,令人发指?
原因之二是把罪恶之源引到女人身上。妲
己本是纣王剿灭苏部落的战利品,也是纣
王的玩物。可是,武王伐纣1000 年后的
《列女传》却把劣迹都归于妲己一人,这就
是“女祸亡国论”。其实,在男尊女卑的
封建社会里,本性凶残的帝王我行我素,
独断专行,并不受女子所左右,怎么一旦
亡国灭身,就把女人当成替罪羊了呢?原
因之三是抹杀商纣王的历史功绩。据说,
商军如秋风扫落叶一样,一直打到长江下
游,降服了大多数东夷部落,俘虏了成千
上万的东夷人,取得很大的胜利。从此以
后,中原和东南一带的交通得到了开发,
中部和东南部的关系密切了。中原地区的
文化逐渐传播到东南地区,使当地人民利
用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发展了生产。实事
求是地说,这个历史贡献,应该记到纣王
身上。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商纣王到底什
么样呢?这有待历史学家进一步研究。
请你移步 看看这里的分析,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hapter_64341_43798.html
⑦ 帝辛的人物考证
帝辛,是商族人,或者说是商国的人称呼自己的国君的叫法。因为国君的名字就叫辛。按照现已发现的甲骨和史书的资料来看,商王朝的帝王的名字,一直是以天干命名的。而商帝国的人在称呼君主时,便是在名字前加一个帝字,如帝祖甲、帝文丁、帝太丁、帝武丁等等。
商人之所以将自己的君主称为帝,而不是像夏王朝一样称为后,这是和商王朝的祖宗一元神教有关。在商汤灭夏,建立商朝之后,集王权、神权于一身,既是君主,又是祭司,在灭夏之时,按《尚书》的说法,是打着天命的大旗的。天命为什么在商汤一边,解释起来有些费力。因而自商汤起,经不懈努力,终将原始的多神教改造成祖宗一元神宗教。
商人尊自己的祖先帝俊(没有人字旁的俊)——据现代人考证,即帝喾,即三皇五帝中的一帝,在《史记·五帝本纪》列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由于祖先是天帝,主管一切神灵,因而护佑商人便顺理成章。而且,历代商王死后,都要回到祖先身旁,“在帝左右”,成为沟通人间和上帝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后代会象尊敬祖先一样,将逝去的先王亦称为帝。既然死后为神为帝,因此在人间的称为便是帝××。(胡厚宣、胡振宇:《殷商史·商王称号》)
商纣王,或纣王,则是周人侮辱、蔑视性的称呼。
在未灭商之前,称之为“天邑商”、“天裔商”、“大邑商”,而灭商之后,亦称之为“大邦商”、“大国”,而自称“小邦”。
周王灭商后,因殷商人众多,其“登名民三百六十夫,不显亦不宾灭。”而彻夜难眠。(《尚书》)周武王英年早逝,除战争创伤外,恐怕这忧心忡忡、苦闷烦躁亦是重要原因吧。因此,周人不可能、也没能力把自己的祖先捧为天下共尊的上帝。再者,商王朝神权、王权的激烈的党争,亦使人对商王朝的祖宗一元神宗教的“神道设教”作用和效能不无怀疑。周人既不能、亦不肯重创此类宗教,故而只能居诸侯之王的位置,而不能称帝。周王称为天子是后世的事,至少在西周尚无此类证据。周王朝自大王亶父、王季历、文王昌、周王发所延续下来的称王的习惯,被其不自觉地用到了帝辛的身上,因而才出现商纣王、帝纣这些滑稽的称谓。
如果仅仅只是两个称号,还不至于如此郑重其事。因为拥有这个称号的那个人,代表着一段历史,一段影响中国数千年文化走向的历史。同样是这段历史,由不同的人来写,就有不同的模样和结果。两个不同的称号,代表着两个不同的族群对历史截然相反的认知。在中国历史上,历史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官方出面修的正史,代表着官方主流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一种是野史,代表着民间的历史认同和评判。
同一段历史出现两种正史,则是商周之际的独特存在,是周王朝以小博大带来的后遗症,是官方意识形态和民间意识形态势力相当的结果。
周王朝作为战胜者的虚弱和商人作为战败者的不可小觑的盘根错节的庞大势力。虽然周王朝官方意识形态在长期成为主流,成为正史,但商人记录的历史却并没有在周王朝的封杀和围剿下消失,而是顽强地在各种史料中“留下自己的烙印”。
通过这些雪泥鸿爪零星记载,人们依稀仍然能够窥测到商人记载的那段历史,与广为流布的周人的记载完全不同的模样的那段历史。虽然这和周人的历史一样,不可避免地带着自己的偏见,但作为另一种历史,必然有助于人们探索历史的真实面貌,而这本身就是历史的一部分,是研究历史的目的所在。
帝辛和商纣王,是同一个人,都是商王朝末代君主的称号。。这两个称号之间差别是巨大的,对不同的人群来说具有不同的含义。 帝辛之败有两说
其一,说帝辛在位后期,居功自傲,耗巨资建鹿台,造酒池,悬肉为林,修建豪华的宫殿园林,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使国库空虚。他刚愎自用,听不进正确意见,在上层形成反对派,使用炮烙(炮烙是夏桀姒履癸发明的)等酷刑,镇压人民。杀比干(其实殷比干不一定是被杀而是老死的),囚箕子,年年征战,失去人心。他在讨伐东夷之时,没有注意对西方族的防范,连年用兵,国力衰竭,又需面对其因长年征战而日积月累有增无减的大批俘虏如何处理等问题而造成负担。(该段早已无法考究,由周武编写,故历史可信度极低。)
其二,说亡国原因:
第一,政治糜烂,爆发了大分裂,帝乙把君位传给了次子受德而不传给长子微子启,朝廷随分两派。微子启一派不断向帝辛发起进攻。他们进行了种种卑劣的活动。如造谣中伤,发动内讧,幽谋(暗谋奸谋)行刺,卖国求荣等等。而帝辛对待政敌又太过心慈手软,导致了政治上的失败。
第二,帝辛在位为稳定统治连年征战,力克东夷后,兵力损耗大半,未及休整训练,即遭意外袭击。
第三,周族为了生存而借机起兵伐商,这只军队经过长期准备,强悍而有组织,并有杰出领导。第四,牧野一战,俘虏兵临阵倒戈,动摇分子一哄而散,反对势力顺势献城。郭沫若诗曰:“勿谓殷辛太暴虐,奴隶解放实先驱。殷辛之功迈周武,殷辛之罪有莫须。受德之名当恢复,殷辛之冤当解除。”(《千古之谜——帝王篇》) 帝辛的罪状是“千年积毁”的结果,是“层累地选成”的结果,那么,人们自然而然地要问:谁在抹黑帝辛? 哪些人参与“千年积毁”的“选谤”队伍?仔细分析帝辛罪状的累积过程,剖判其背后的目的与利益取向,结合“层累地造”的年代,这些人便再难躲着在阴暗的角落里,其身份亦呼之欲出,清晰可见。
1. 西周
抹黑帝辛的第一类主力是灭商之后的西周,当时的西周崇尚神学,如同历代朝代般,为了给自己的国家打出顺应天意的口号,那么自然要将前代国家抹黑,让人民都认为自己是替天行道,这样就可以达到巩固自己统治的作用。
2.仇敌
抹黑帝辛的第二主力自然是生死仇敌周人。周人自季历起便大肆拓土,据《竹书纪年》,帝武丁四年,周人伐余无之戎,克之。周王季历命为商牧师。自此时起,季历先后攻伐始乎之戎。翳徒之戎,攻程,攻鬼方。周王季历的扩张,引起了帝文丁的警觉,帝文丁十二年,杀周王季历。继季历为王的周侯昌,亦即后世所谓的周文王,更是变本加厉,帝乙二年,周伐商,败于帝乙。但周王昌并不甘心,而是加快了征伐的步伐,征大戎,攻 ,攻崇,攻黎,引起帝辛的警觉,为黎之搜——在黎举行军事演习,亦有人认为是商、周战于黎,拘周侯昌,囚之羑(音“有”)里。周侯昌的命运,《史记》、《竹书纪年》、《左传》均说是帝辛有条件地释放了西伯昌,而当代有人说是帝辛英明果决杀了周侯昌。两代周王的命运,使商周成为死仇。继位的周王发在厘清内政的同时,更理频频观兵孟津,为报仇雪恨。攻伐大商做准备。然帝辛积威甚重,使周武王畏惧极甚。第一次观兵孟津,诸侯皆曰可伐,武王却因害怕而托词“女未知天命,未可也”;及至牧野大战前夕,周武王仍战战兢兢,不敢应战,是吕尚强迫其出战,才不得已而贾其余勇勉力一战。《史记》、《竹书纪年》、《左传》以铁铸的事实证明着这一切。对大商的仇恨、对帝辛的畏惧,使得周人不顾一切地诋毁、抹黑自己强大的、天神一般的对手,以建立战略联盟,激起将士的同仇敌忾,减轻自己的畏惧和恐慌。
3.内奸
抹黑帝辛的第三主力是是叛徒、内奸。“内奸”的队伍是庞大的,但总体可分为两类人。一类是神棍。这便是帝辛罪状中的“昏弃厥肆祀”、“弗敬上天”、“弗事上帝神祇,遗厥先宗庙弗祀”、“郊社不修、宗庙不享”,“慢慢鬼神”等等罪状的由来。自帝武乙戏弄神祇,“革囊盛血”以“射天”,至帝辛,四世之中,君权与神权之争愈演愈烈。虽然经四代商帝数十年的奋力搏击,王权占据上风,成为统治主导力量,但神权数百年的无上地位,致使队伍庞大的神棍们不甘心失败,一而再地与王权相抗衡,力图再现伊尹、巫咸等时代超越王权的辉煌。
至帝辛时,由于帝辛的分外的强势,神棍们撼之不动,便勾结外敌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成为倒商的急先锋。曾经是商王朝中坚力量的祖宗一元神教,此时却成为动摇商王朝统治基础的主力。一类是王党内部的叛逆者。这一类人又可分为两个群体。一个群体是以或微子、箕子、比干为首的王族反对党。这是一群帝祖甲礼制改革的牺牲品。本来,按照商王朝“兄终弟及”的传承方式,这群人是离王位最近的。或尤其是微子,是帝乙的长子。本来是最有希望称帝的,而且,在帝武乙在位,也确实有部分大臣拥立微子。但以太史为首的帝党拥立了帝辛。因为帝辛是嫡子。按帝祖甲确立的礼制,是以嫡长继承制为核心的。先是嫡长子、嫡次子、嫡三子等等,嫡子以后,才是以年龄次序排列,庶长子,庶次子等等。其实,微子、帝辛是同母父兄弟,但因生微子时,其母是妃不是后,因而是庶子;而生帝辛时,其母已是后,故辛为嫡子。故太史争之曰“有妻之子,不可立妾之子。”(《吕氏春秋》;王仲孚:《殷商覆亡原因试释》)微子自不甘失败,但又争不过强势的帝辛,因此不惜卖国以求荣,“微子启,胶鬲与周盟”。(《竹书纪年》)所以,帝辛对微子一系的打击、排挤,决非是昏庸而远贤亲佞,而是政治斗争的必然结果。而微子、箕子、比干、胶鬲等也决非孔子口中的贤人,而是一群因个人利益出卖国家和的“内奸”。
另一个群体则是商王朝的贵族。帝祖甲的礼制改革,不仅是确立了嫡长继承制,而且废除了帝位继承和国家大事中的贵族公议制,使商王朝彻底泯灭了酋邦制的最后残余,完成了从酋邦制向国家、帝国的转进,在国家形态上迈进了一大步。当帝武乙一力打压神权,巩固王权,商王朝才真正进入了帝国形态。这群人在商帝国的实力是如此之大,虽屡经打压而依然坚挺,不得已,商王朝的几代帝王都在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手段建立自己的王权架构。帝武丁做为商王朝武功赫赫的大帝,在欲用千古名相傅说时,仍不得采用“先帝托梦”的手法以掩饰其真正目的。而到帝辛时,帝国内部已四分五裂,神权、王权之间,执政集团与反对集团之间,帝权与贵族之间,诸多斗争已积重难返,帝辛无人可用,只好重用外来的人才——费中、飞廉、恶来等,而这又引起了反对党、尤其是贵族一系的强烈反弹。这两群人虽利益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帝辛。而费中,飞廉、恶来是抛弃了自己的氏族来邦助帝辛的,这在当时是不允许的,是引起公愤的。因而,帝辛的罪状中的“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昵比罪人”、“以奸宄商邑”便是由此而来。而神棍们、王族反对党、贵族们的怨言亦成为帝辛的罪状:“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力行无度,播弃犁老”、“崇信奸四,放黩师保;屏弃典刑,囚奴延士”、“醢九侯”、“脯鄂侯”、“剖比干”、“囚箕子”等等,不一而足。
4.战国诸子
抹黑帝辛的第四类人,则是战国诸子。出于对证明自己观点的需要,先秦诸子无不“案往旧以造说”(《荀子》),以历史来证明自己的政治主张。这也是为什么“层累地造”的中国古史诞生于战国的原因。帝辛被作为反面典型,为证明仁义重要,就举帝辛不仁不义的事例——没有事例可以象苏东坡那样“想当然耳”;为证明尚贤、用贤的重要,就举帝辛残害忠众以亡国的教训;为证明天道亡国,就制造帝辛“斮朝涉之胫”、“刳剔孕妇”的实例;为证明防微杜渐的作用,就制造帝辛“为象箸”,等等。反正帝辛已是污水坑,大家能想象到的千奇百怪的罪名都加诸帝辛身上已是习惯之举,多泼一瓢污水又有何妨,由此造就了“千年积毁”的商纣王。 古代质疑 这些对帝辛肆无忌惮的抹黑,早就引起一些有识之士的置疑与反驳。在现存的典籍记载中,首先旗帜鲜明地指出这一点的,是孔子著名的大弟子子贡。针对一拥而上抹黑帝辛的现象,子贡一针见血地指出:帝辛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子贡作为孔门弟子中政治成就最高的人,“常相鲁卫”,以其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敏锐的政治感觉,一语道破了“千年积毁”现象的本质:“天下之恶皆归焉”,所有的曾经见过的罪恶和所有的人们能想象到的罪恶,都“归”于帝辛的头上。所以“君子恶居下流”,千万别当失败者,其结果是极其可悲的。在中国历史上,亡国之君的下场都极可怜,但象帝辛这样被肆意抹黑的却绝无仅有。
宋人罗泌在《桀纣事多失实论》中认为:“帝辛大造宫殿,建酒林肉池,宠信女色,囚禁贤人,残害忠实等罪恶,与桀的罪恶如出一辙,凡桀的罪,就是帝辛的罪,桀受不分,这些都是出于模仿。”翻开《尚书》、《史记》等,桀有的罪恶帝辛都有,而桀没有的,帝辛亦有。因而,帝辛是夏桀加想象的罪恶的集大成者,亡国是其罪有应得。
但是,亲身经历了家国沦丧、山河破碎的明末大知识分子、抗清义士顾炎武在亡国之后沉思细想,深刻地认识到一个残酷的现实:一个帝国的衰亡,是各种势力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以至于积重难返,非鼎故不足以革新。因此,在研究历史时,但颇有一些政治家的意味:前人多言殷商亡于“受德之不仁”,“吾殊谓不然”,顾氏如是说。并列举了自盘庚以降,商王朝贵族离心离德的种种行经,得出一个惊世骇俗的结论:商亡是必然的,帝辛只是适逢其会,换了任何人,都无法拘救商王朝的命运。在这一点上,帝辛与崇祯帝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比起前几任帝王,都勤政、英明的多,但都“适逢其会”,做了亡国之君。无怪乎崇祯帝临死前仰天浩叹“君非亡国之君,臣是亡国之臣。”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家国沦丧,众叛亲离,此恨曷极!故帝辛自焚,崇祯自缢,英雄末路,无限悲凉。 现代质疑 到了现代,置疑与反驳声势愈演愈烈。胡适做了一篇论文《说儒》,指出《诗经·商顷·玄鸟》诗中“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肇域彼四海,四海来假,来假祁祁”,“殷受命成宣,百禄是荷”,是歌颂商族中的一个伟人,但武丁之后无人有此武功,于是便将之作为“悬记”而安在了孔夫子的头上。这一来引起大争论。冯友兰指出,武丁之后是存在一位武功极盛的君主的,且以考古、甲骨等材料佐证,但未言其姓名。而郭沫若亦着《驳说儒》,予“悬记”以批判。郭氏指出:这个人就是帝辛。“帝辛对于我们民族发展上的功劳倒是不可淹没的。商朝末年有一个很宏大的历史事件,便是经营东南,这几乎完全为周以来的史家所抹煞。”在牧野大战后“,商人被周人压迫,道路是向着帝乙、帝辛两代经略出来的东南走。”“更透辟地说一句,中国南部之所以早被文化,我们是应该纪念帝辛的。”因此,“在殷商人心目中一定不会把帝辛看得来和周人所看的那样。他们就要称他为‘武王或武帝’,要纪念他,其实都是说的过去的了。“解放后,郭沫若亲临殷商故地,更是感慨不已:“殷辛之功迈周武,殷辛之恶莫须有。殷辛之名当恢复,殷辛之冤当解除。”并大声赞扬:“百克东夷身致殒”,“统一神州肇此人。”“中原文化殷创始,商人鹊巢周鸠居”,彻底为帝辛翻案并疾呼。
顾颉刚亦做《纣恶七十事发生的次第》,指出帝辛的罪恶在周人的《尚书》中只有六点,战国书中增加二十七事,西汉书中增加二十三事,东汉时增加一事,东晋时增加十三事,于是商帝辛就变成自古未有的残忍暴君。顾氏通过仔细的考证,彻底洗清泼在帝辛身上的污水浊泥,还其本来面目,与郭沫若的论证相表里,使帝辛做为一个“武王”的形象重现人们面前。这也使孟子的帝辛有“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的说法有了落脚处。 在周人充斥着污蔑、谩骂的历史记载之外,还有一幅真实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帝乙在位九年而崩,次子辛即位。当此之时,帝祖甲的礼制改革已逐步取得正统地位,嫡长继承制的王位传承已取代兄终弟及而成为主流。因此,微子启虽然是帝乙的长子,并与帝辛是一母所生,但因为其母生微子时地位尚低,故微子为庶出。而其母为后以后,生辛,故其为嫡出。此即太史所谓“妻之子”、“妾之子”的同来。帝辛的即位对微子启的打击可想而知。且微子启素有贤名,其朋党亦颇众,几与帝辛成抗衡之势。故而终帝辛一世,微子一派始终是最坚决的反对派,幽谋诡计,无所不用其极。在帝辛的强力打压下,铤而走险,通敌卖国,与周人勾搭而奸,不惜一切代价地颠覆帝辛政权。
另一方面,由于祖甲礼制改革而受到打击,不仅仅是微子。王族中的箕子、比干亦是礼制改革的坚决反对者。因为按兄终弟及制,他们都是有机会登上王位的。而拜嫡长继承制之赐,则彻底断了念想。这些心怀怨念的王族大臣,在对待礼制改革上,是与微子一派同仇敌忾的。虽然目的未必尽然相同,但制掣肘、削弱、打击帝辛方面却是一拍即合。这些王族勋贵与微子一派或分或合,虽不象微子一派通敌卖国,但却是帝辛实实在在的反对派。帝辛虽名义上是王族的最高代表,实际上在王族得到的支持十分有限。
此外,自盘庚以后,商族贵族离心离德已日渐难制,商帝的祭祠、行政、军事难以展布,因而至祖甲时,废贵族公议,形成君主集权,加大王族势力。但受商代以氏族为社会基本组织单元的社会现实的影响,贵族的势力仍是难以抑制的。这些贵族都有自己的基本势力,商帝亦难以拔除。故而在商帝强势力可以压服,一旦商帝稍弱便各自为政,乌烟瘴气。因此,自帝武丁以后,商王朝“圣贤之君六七作”,大部分时代商帝是强势力的。然而,帝辛继位时,由于王族的分裂和微子一派的疯狂,这些贵族亦蠢蠢欲动。
而整个商族,由于数百年的兴盛,疲态尽显。奢侈享受、贪生怕死,自私短视,“朋家作仇,胁权相灭”,一派衰落腐朽的八旗模样。而且,商族好酒之风甚盛,自商帝、王公大臣以至庶民,无不酗酒成风,以至于“一国失日”。周人攻击帝辛“沉湎冒色”,孰不知这是商族整体的嗜好与行为,而“纣为长夜之钦”,在当时的环境下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然的。帝辛再英明,亦未能脱“俗”。
在如此情况下,商王朝中央已对周边的诸侯方面失去控御能力。诸侯方伯时附时叛,时时骚扰、袭击,尤其是东夷,竟多次涂入王畿掳掠。东夷原本商王朝盟友,后虽有龃龉,但不为大害。但自武功赫赫的帝武丁惩灭坐大的方伯大彭。豕韦后,东夷再无人可制。虽武丁一朝服贴,但给后世商帝留下隐患。帝武丁可谓为一时之忿而自毁长城。因此,六七帝而东南不宁。自帝武丁迄帝辛,对东夷用兵就未停过。而在西边,周人自帝武乙时已渐孳大。《竹书纪年》中的帝武乙“狩于河、渭,大雷震死”的记载相当奇特。现代人多数怀疑帝武乙的真正死因,但绝对与周人脱不了干系。至帝文丁,周季历继续骄横征伐,被帝文丁所杀、至帝辛时,周侯昌变本加厉,已成西方大患。
这就是帝辛继位后的局面,一个内部四分五裂、外部群强环伺的老大帝国。帝辛继位后的措施,因史料缺乏已以全面描述。但根据现有的简略记述,综合起来可勾勒出一个大致轮廓:一是对内部的驾驭。帝辛一方面对四分五裂的内部庞大的反对阵营进行分化、打压,不惜采取高压手段,或杀比干,囚箕子,逐微子,另一方面,提拔外来逃臣中的飞廉、恶来为将,牢牢掌握军队。此二人亦不负帝辛重望,飞廉为伐东夷统帅,商亡后仍坚持战斗,直至战死。而恶来更是战死于牧野。至于内政,用费仲以对抗诸方势力。二是以战功稳局势,树威望,凝人心。帝辛即位元年即命九侯、虞侯,邗侯——这与周人历史命周侯昌为西伯要早五十年,而且原因、目的均不一样。四年,大搜于黎——即《左传》所谓“帝辛为黎之菟而东夷叛”者,在西边举行军事演习以震慑西部诸侯,尤其是周人。九年,伐有苏,获妲己。二十二年,大搜于渭,囚西伯昌——现代人认为,帝辛为解除西边威胁,于此时杀掉了西伯昌,而不是象周人说的那样因诸侯声援而惧而释之。
在解决西部威胁后,帝辛掉头东征、南伐,对时常侵袭至王畿的东夷进行讨伐,倾全国之力以期灭掉百年来的肘腋之大患。商与东夷之战是一场漫长的、消耗极大的苦战,经数十年方决出胜负。而此时商王朝所有的精华已消耗殆尽,虽然是战胜者,俘虏、财货无数,但帝国已成空架子。故而,以帝辛之英明强势,只能将周人在西部征伐视若不见,而是极力地消化战果,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抚平战争的创伤。而这时,一直被帝辛强势压制的反对派在关键时刻给虚弱的商帝国致命一击——大夫甲、内史向挚、微子先后逃到周,向周人出卖帝辛极力隐盖的帝国真相,引导周人乘虚而入,煌煌大商顷刻间轰然倒塌,帝辛山河梦断,壮烈殉国。
回头来看看毛泽东的评语,便能理解为什么“受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能够理解“帝辛那时很有名声。商朝老百姓很拥护他。”因此,微子启从周人手中乞求而建的宋国的商人后裔,才会写出《玄鸟》那样的诗来纪念帝辛、赞美帝辛,称帝辛为无微不胜的“武王或武帝”。 时间电视剧扮演者剧照1981年TVB《封神榜》谭炳文 1989年内地版《封神榜》张续成 1990年内地版《封神榜》达奇 2001年TVB《封神榜》系列郑子诚 2006年《封神榜之凤鸣岐山》马锦涛 2009年《封神榜之武王伐纣》吕良伟 2015年《封神英雄榜》《封神英雄》吴卓翰
⑧ 商“帝辛”为何被称为“纣王”他真名是什么
纣王
殷帝辛名受,“天下谓之纣”,人称殷纣王。为帝乙少子,以母为正后,辛为嗣。帝纣天资聪颖,闻见甚敏;稍长又材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深得帝乙欢心。时帝乙都沫已十有七载,帝乙崩,帝辛继位。
即位后的纣王,在父师长箕子、少师比十五上,时常用先公先王的赫赫功业,名臣贤相的诰言警语的劝谏教育下,也曾励精图治,以期增光先王,宏振邦。所以当时的政治也还清明,四海也还宾服。只是江淮间的夷人,还时有内侵。帝辛八年,九月甲子卜,“征夷方”,纣王决心御驾亲征,彻底制服夷人。帝都的九月,沫邑柿叶染丹,淇滨竹林叶翠。英姿飒爽的纣王,身着戎装,在大臣的陪伴下,举行了告庙典礼,接着在大校场杀牲祭旗,鸣炮启驾。只见旌旗蔽天,戈戟耀日,这时纣王坐在四马拉的战车上,在四辚马萧声中,东征大军出淇水关,越过汤汤南流的淇水,跨过滚滚北流的大河,向通行为表现黎邑(在今河南浚县东)的大道进发。在黎邑会合了诸侯发来的军队。纣王作了征东夷的誓师后,东征大军便直奔商邑(今河南商邱)而去。在商邑略事休息,第三天便向攸地(今安徽桐城县)开跋。到达攸地后,纣王接受了攸侯的参拜及军情的汇报。纣王的大军在攸侯军队的前导下即开赴前线。也许是由于王师军容的盛壮,夷方闻风丧胆,仓皇远遁。纣王的军队只和东夷的盟国小有接触,未有大的斩获。后来纣王的军队在夷方国域大肆威势之后,即于次年正月,由前线返回攸地。再入商邑。在商邑举行了告庙后,纣王的大军便走上返国的道路。在返国途中,遇上风景好的地方,便留连几于;碰上好的围场,便狩猎一番。边走边玩,兴致勃勃。直到杨花扑暮春天气,王师才回到沫都。
这次御驾亲征,大大增长了纣王的见识,提高了纣王的威望,同时也暗暗滋长了他骄横与逸乐的情绪。东征归来,沫都显得狭小了,纣王便决定扩沫都,并因城西的朝歌山,改沫都为朝歌。以后纣王即不断地向东夷用兵,由于战争的胜利,一批批的战俘不断地拥向朝歌。这些成十万,成百万的战俘,都变成了殷国的奴隶。由于纣王对东经营,跟着中原文化也逐渐发展到东南,促进了江、淮地区文化的发展;同时也由于战俘的不断增加,从而也大大促进了殷王朝的农业、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提高了奴隶主贵族的生活水平。殷王朝的这种“中兴气象”,资长了纣王对自身价值的再认识,使他在人臣面前开始骄横起来,变得刚愎自用、他巧言饰非,听不进谏言,矜人以才能,以为天下没有人能高过自己;甚至对大臣说话,也渐声高气粗,装腔做执,渐渐地连比干的话,也听不下去。同时,生活直的要求也跟着高了起来,雕花的筷子换成了象牙的,杯子也换成发犀玉的。有了象牙筷、犀玉杯,又要吃旄象豹胎。穿衣要锦衣九重,住房要广厦高台;而且梁要雕,楝要画,窗要镂,墙要文。摘星不足壮观瞻,又另起鹿台。原配姜氏,年老色衰,便要诸侯献美女。宠妲己,唯妲己之方是从。於是使师涓创新淫声,引进“北里之舞”。把搜求来的狗马厅物,充满宫室,杂耍百戏,俱置苑中;扩大沙丘苑台,广建离宫馆,多置飞禽走兽,供己享乐。闲来宫中无事,便逐狗斗鸡,饮酒作乐。凿池储酒,悬肉如林。让妇女倡优,裸着身子,跳互相追逐的“北里舞”,以取笑乐。每到秋高气爽,纣王便陪着妲己到西山一带去打猎,有时到更远的辉县一带,甚至十天半月也不回来。为取悦妲己,甚至zhuo朝涉之胫,剖孕妇之腹,作长夜之饮,以至把记日的干支都忘了。从而对鬼神的祭祀也便荒慢起来。由于生活下的日益奢侈,赋税也上加重,而鹿台的府库,钜桥的粮仓,却装得满满的。
百姓日益怨望,诸侯渐有离心。于是纣王便采纳妲己的建议,以酪刑镇压人心,设炮烙以惩叛逆。时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有美女,送给纣王。九侯女不善承欢,纣王怒而杀之,并把九侯剁为肉酱。鄂侯诤谏,便脯了鄂侯。西伯昌暗自叹息,谀臣左疆告密,纣王便把西伯囚于 里。这是帝辛二十三年的事。后来费仲、恶来当政,朝政一天天坏下去。费仲好利,与宗亲争利,宗亲也不亲了;恶来善谤,说诸侯也疏远了、西伯因 里七年,西伯之臣闳夭,以美女、奇物、善马,献给纣王,纣王才放了西伯。这是帝辛二十九年的事。西伯回西歧后,修德行善,笼络诸侯,表面上对纣王更加诚服。帝辛三十年春三月 ,西伯又率诸侯入贡,纣王大喜,特赐地千里。帝辛三十三年,又特赐弓、矢、斧、钺 ,命西伯特得专征伐。于是西伯借此权力,暗地扩大自己的实力。一年断虞、芮之讼,二年伐犬戎,三年伐密须,四年伐耆国。三伐皆胜,西伯威望大增。很多诸侯都背叛纣王而归依文王,三分天下周有其二。而西伯表面上仍卑躬事纣,但纣王号令天下的权威却渐渐地小了。比干看到这种现状,忧在心中,愁在眉稍。往谏纣王,根本不听。贤臣商容往谏,甘脆把商容废斥为民。明年周人伐 (今陕西 县以北),又明年伐崇(在丰、镐间)周人既清除了后顾之忧,又 开拓了东进的道路。于是便把都城山歧下迁到丰邑,积极准备伐纣的大事。帝辛四十一年,西伯昌薨,太子发立,是为武王。
帝辛四十四年,武王伐黎,(见《史记志疑》P·66)并把他灭掉。黎国在今山西省上党壶关,位于纣都朝歌之西,是一个位近王畿 的方国。武王灭黎的消息传到朝歌,满朝文武为之震惊。贤臣祖伊奔告纣王说:“天帝莫不是要结束我殷的王命?不管从人事来看, 还是从大龟的神灵,都不敢告知殷的前途有什么好的征兆。不是先王不顾恤他的后代,只是王淫佚过度,不遵守王道常法,自绝于先王,所以上天丢弃了我们,使祖宗不能安食供享。如今天下百姓,没有不希望殷命 早绝的。王打算怎么办”?纣王听后,坦然地说:“我的命不是天给的吗?他们的恶言,又能把我怎么样呢”?祖伊踉 踉跄跄地走下殿来,说:“纣王真的是不可以劝谏了”。从此以后,纣王越发淫乱下去。整个纣都, 如盛夏的鸣蝉,似滚开的肉羹。神祗没人敬祭,宗庙不, 人管理。大臣有、小人都做偷窃奸邪的坏事。犯了法的人受不到惩罚,甚至连偷窃神用的牺牲,也得不到宽容;吃了也受不到灾害。因而纣王的宗亲,没有不担心王朝命运的。结识纣兄微子启,几次劝谏,纣王都不理会。于是徵子对父师、少师说:“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江山,因为受嗜酒的淫乐,败坏祖先的美德,现在江山 完 了。如今连大臣、小人都干偷窃奸邪的坏事,六卿、典士也互相效法而不遵守法度。小民们都 反对我们,我们的国家,真象涉大水一样,既找不到渡口,又看不到边岸,殷就要亡在今天了!父师、少师呀!我在家里心乱如麻,想离开家到荒野去,请你们不要把国家危亡的事告诉我”。箕子说:“王子 ,上天给我们殷邦降下灾难。使他沉酗于酒,有什么办法。他什么都不怕:上不怕天威,下不怕长老旧臣。现在殷民重赋,实际上是更快地招来敌人。商如果灭亡,我们只有殉国,我们不能做他人的奴仆。不过,我认为王子出奔,倒是一条正道,否则,我殷家宗庙陨坠 ,就没有人来挽救了”。于是微子出走。比干见微子去,于是叹息说:“主上有过,不去劝谏,就是不忠。怕死不说,就是不勇。有过就谏,不听就死,才是大忠大勇的人”。说着比干冒着生命危险,上殿去见纣王。一连三天,指责纣王的过错,劝谏纣王洗面革心,重整朝纲。说得纣王无言答对,却恼羞成怒说:“你为什么要坚持你的看法?是什么东西支持你坚持自己的看法”?比干说:“我是希望你痛改前非,保住先王留下的社稷,是这个大义支持我来劝谏你”。纣王心想:“他如此坚持自己的看法,必定是觉得自己高明,把自己当作圣人。难道真有比自己还高明的圣人”?于是他轻蔑地看着群臣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窍,比干认为自己是圣人,他的心真的有七个孔窍”?于是比干被剖腹在而死。箕子看到纣王如此残酷地害死自己的叔父,知道他是谁的话也听不进去了,为了保存自己,假装疯狂,把自己装扮成奴隶模样。但是纣王也没有放过他,把他抓起来,囚禁 在牢狱里。从此,满朝大臣,谁也不敢再进谏了。纣王在身边佞臣的谄谀下,更加荒淫暴虐,肆无忌惮。结果朝政日益腐败,郊社不修,宗庙不祭,一味以奇巧异能,博取妲已的喜悦。殷太师疵,少师疆看到纣王如此对待天帝、祖先,知道殷朝的天下快要完了,便偷偷在抱着祭器、乐器,逃往周国去了。
帝辛五十一年,周武王十一年,武王看到纣王荒淫无道这地方,亲也畔了,众也离了,知道伐纣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遍告诸侯说:“殷有重罪,不能不伐灭他了”。十二月癸巳,周武王遵文王遗命,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由镐京出发,东征伐纣。师行二十五日,于丁己日到达盟津,在盟津大会诸侯。与会诸侯有庸、羌、 、徽、彭、濮等方国,周师联军合计兵力达三十多万。周武王作了伐纣的总动员,武王从上天设君谈起,继数商纣罪行,最后谈到自己这次伐纣是恭行天罚;指出纣恶贯盈,代纣必胜,不要错过这个时机。戊午日,整个联军渡过大河,周武王循诸侯的请求,再作动员。指出商纣不以夏亡为镜子,而且罪恶超过夏桀,是自绝于天,不可不伐。希望大家不以一心一德,以立不世之功。戊午的次日即已未日,这天正是冬至。黎明的时候,周武王亲自检阅了联军,在北上之前,武王又作动员,再次说明伐纣是恭行天罚,要求百夫长以上的军官,都要果毅勇敢,帮助自己的君主,多立战功。盟津离纣都约四百里,已未离癸亥只有六天。他们於是“选马而进”。从而大大提高了进军速度。终于在癸亥日,“朝食于戚,暮宿百泉”。在共邑百泉,埋锅造饭,稍事休息,大军便向牧野进发。周师联军到达牧野,已是“厌旦”时分。周武王下令停止宿夜,士卒欢乐歌舞,以待天亮。
当周师东来时,纣王曾使胶 在鲔水候周师,诘问去向。当纣王知道周师要进犯京师的消息后,不禁拈须大笑说:“你周,也不过是一个要方里的小国,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岂不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所以,纣王把武王的兵犯朝歌,根本没放在心上。另一方面,纣王伐东夷的战争,由于后来采取了穷追猛打的战术,经过一个多月的血战,东夷终于被征服。捷报传来,纣王喜上眉稍,朝歌一片欢腾。从前线遗来的战浮,正源源不断地送来京师。加上时值腊尽,朝廷上下,一方面张灯结彩,挑符换新;一方面又要准备隆重热烈的祝捷盛典。至于如何对付东来的周师,看来纣王还没有来得及排上日程。 进入新春,纣王君臣又接连数日,在鹿台忙于计功授勋,大摆九龙盛筵。欢庆征伐东夷的胜利。纣王把周师东来的事,早已忘在了脑后。直到周师兵到牧野,军报传来,这才惊散了纣王君臣的欢宴。纣王仓皇从鹿台下来,乘车来到牧邑的黄土岗上。天色已近黄昏,临时筑起高台,远望周师,但见牧野篝火处处,光烛夜空,犹如火的海洋。周师的人数,大大出乎纣王的意料之外。这时纣王才洒意初醒,火速返回朝歌,组织兵力迎战。但由于国家的主力部队,还在远离京师的东夷前线,只好把从东夷前线遣来的战浮及大田奴隶,临时整编起来,作为前锋;把京师小人及京师宿卫军,作为后卫,开赴牧野。两军对垒,看起来纣旅“其会如林”,人数大大超过周师,但纣旅的士气,却极为散涣。
帝辛五十二年正月甲子,天色微明,但见周武王在文王木主前,举行“岁祭”,接着武王左拄黄钺,右执白旄,到军前作战前誓师,说:“举起你们的戈,提起你们的盾,竖起你们的矛,听我誓师”。武王在这次誓师的话中,除再一次揭发纣王的罪行外,特地举出了纣王重用四方逃亡的罪囚这件事,这是最能触及方国诸侯对纣王仇恨的。继而武王又一次表白了自己是恭行天罚。并宣布了战争进退击刺的节制,以明陈战纪律,以期获取全胜。誓师之后,武王令师父与百夫,到纣旅前挑战。於是尚父率戎车三百五十乘,士卒二万六千五百人,虎贲三千人,冲向纣旅。冲陈的周师如貔、如貅、如熊、如罴;而纣王的军队,却没有决战之心,相反地倒是希望武王的军队,更快地打下朝歌。所以尽管纣王左右挥动他手中的令旗,命令前锋应战,无奈纣军前锋不唯不前进,相反都掉转矛头,向后杀去。纣军阵脚大乱,接着武王的军队掩杀过来。纣王的七十万大军山倒坡滑,一下子溃退下来,直到朝歌外城。在玉门关外,纣王重整队伍,作背城一战。于是由小人与卫宿军组成的纣军后卫,与倒戈的奴隶及周师联军,展开了一场恶战。只杀得天昏地暗,鬼哭神嚎,“血流漂杵”,沧河水赤。结果玉门又败,纣王逃入鹿台,想登朝歌寨据险而守。周师联军,攻下金牛岭,也冲进鹿台。在鹿台,双方又作了最后的拼杀。由于周兵身披有“阙巩之甲”,纣军后卫的弓箭,阻止不了周兵的追击。结果纣王在兵撤朝歌寨途中,被武王擒杀。武王的大军国,当天便进入商国。甲子次日,周武王命人打扫了通往社坛的道路,祭祀了殷社。尹佚宣读了 书祝文,武王再拜叩首,宣布了这次革除殷命,是奉上天的明命。最后,周武王把象征国家的九鼎,由朝歌迁往镐京。于是,这个立国六百多年的殷商帝国,在殷纣的手中,就这样被一个地方百里的部落氏族给推翻了。
帝辛在位五十二年,关于纣王的为人,后世贬毁的多。其实早在春秋时代,就有人替殷纣抱过不平。当代的历史学家郭沫若也曾说过:“实际,这个人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对于中华民族的贡献非常之大……中华民族之能向东南部发展,是纣王的功劳"(《今昔蒲剑》)P.178)。所以,对这样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历史帝王,他的一生功过是应该给以正确评说的。纣王在位,虽曾作过不少坏事,但从中华民族的统一与发展来说,他的功绩还是第一位的。我们应该肯定殷纣王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应该说殷纣王是一位在中国历史是曾有过极大贡献的帝王。
---------------------------------------
纣王帝辛,是商朝第三十代君主,也是商朝的亡国之君。纣王除了天资聪颖、领悟力奇高之外,也是少见的大力士。关于纣王的一切,大多仅限于历史记载,对于纣王的魔性来源,却决少有人知道。没有人知道纣王的魔力到底有多强,所以对于纣王的一切只能用空白来形容。
---------------------------------------
纣,姓成,名受,帝乙的第三个儿子,武力超群,非常聪明,口才好,就是爱饮酒。
⑨ 封神榜中出现的帝辛这个人物,在真实的历史上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说起商纣王这个人,想必大家第一时间就会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残暴的人。因为从古至今大家都把纣王和夏桀这两个人联系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呢?懂历史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他们两个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残暴的君王。他们到底有多残暴呢?历史的记载与后人们的传说是否相符呢?如果商纣王,真的非常残暴的话,为什么后人对他仍有很多的褒奖呢?真实的历史之中的商纣王帝辛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最初认识商纣王帝辛的时候还是小时候看的动画片《哪咤传奇》,在这一部动画片里面,他的形象真的是非常残暴,而且非常的反面。让当时的小朋友们都非常讨厌他,也很害怕他,只知道他特别喜欢一个女人,那就是妲己。在剧中苏妲己非常漂亮并且是一个狐狸精,所以大家都认为是她蛊惑了商纣王的心。因此妲己这个形象也很坏,由于她把商纣王迷的神魂颠倒让他成为一个昏庸的暴君,每天沉迷于酒色与玩乐之中,不关心国家真正的大事,所以他的名声非常的不好。但是真实的历史之中记载的商纣王并不完全是一个坏人,相反的事,她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君王,只不过在后期他确实有昏庸的表现,也确实非常的残暴。
但是不能因为这些就说他是一个坏人,因为从来没有绝对的坏人,也没有绝对残暴的君王,既然身为一个君王,他肯定对自己的国家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贡献的。
下面小编来说一下,这位帝王他曾经的功绩吧!在历史记载之中,商纣王帝辛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他是一个能文能武,并且很有才能,也很有思想的人。他曾经也统一过中原地区,所以在历史的记载之中,他的贡献是非常大的。而且后来在大诗人郭沫若的考察之下,也证实了商纣王帝辛确实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历史曾经记载商纣王讨伐徐州的时候,当时其实是打了胜仗的,但是由于损失非常的大,那个时候的粥王边趁这个机会把商朝给灭了。
从此之后商朝便消失了,周朝便开始了一段新的历史!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觉得对商纣王的认识有误,觉得上周王底薪本来就是一个特别残暴的人,但是经过史学家郭沫若的考察却还了商纣王一个清白。其实在此之前的确有很多关于伤者王负面的消息,上周王虽然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但是他也非常的荒淫无度,在民间的各种传说之中,他一直都是一个很坏的形象。他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在他的统治之下,百姓们生活的很不好,他经常会抓壮丁,去修建各种东西,所以在那个时代男性同胞非常的害怕。
因为一旦被抓走,基本上就是像奴隶一样,苦不堪言的去做各种劳累的工作。在小时候看的动画片里面,他的确是一个很反派的一个形象,纣王其实并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人们觉得他很残暴所以给他加的“纣王”这一称号。
纣王最爱的女人是苏妲己,但是在历史之中真的有苏妲己这个人吗?她这个形象到底存不存在呢?而且人们都说商纣王是因为被苏妲己所迷惑才变得残暴不堪的,真是的商纣王,其实是一个很有才能,很厉害的人,他为中国也做了很多有贡献的事情。
但是说真的,商纣王其实也确实是一个暴君,因为据记载从小都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并且当了帝王之后,他开始有些骄傲自大,觉得他是天底下最有能力,并且最聪明的人,所以他一直不听,从别人的建议觉得自己才是最棒的。所以当时只要是给他进谏的人都没有得到好的下场。他后来特别昏庸的时候就是每天饮酒作乐,通宵达旦的饮酒,并且把酒弄成了一个池子,每天都是美女相伴,并且最爱的女人是苏妲己,还是宫里的乐师们为他做一些很淫荡的曲子。据说他还喜欢让男女都脱光衣服在大堂之中嬉戏打闹,从这里可以看出商周王真的是一个昏庸的人。
说到商纣王的昏庸,大家可以从一些影视剧里就能看到,比如《封神榜》等等相关的影视资料里面,都把商纣王这个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都是他昏庸的形象,作为一个暴君,为什么又有人说他的功绩很大呢?他的确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从他统一中原的时候就可以看出他的能力的确是很大的,但是说他非常的昏庸也确实是有点不相符。后人们对商纣王的形象只能说是褒贬不一吧!,他有很大的功绩,但是也有过错,或许人们会说这真的是一个矛盾体,如果一个国家安稳下来了,统治者想要享受生活放松自己,这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所以就有了后来的日日夜夜饮酒作乐,并且宠爱女人不问朝中的事情,最主要的就是他变得非常残暴,所以是历史上被称为暴君的其中之一。
小编认为:如果一个君王能被人们所记住,他有很大的功绩,要么就是有着很坏的名声。其实以上说的这些负面评价都是周武王对商纣王帝辛的记载,所以然,后人们也一直认为商纣王就是一个非常残暴的君主。但是经过历史学家的考究,他们认为在古代的时候商纣王却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君王,他当初统一了中原,并且把中原地区和东夷的地区给巩固了起来,这样说来他对当时的中国有着很大的贡献的。但是商纣王也确实是比较残暴的,只能说他是一个有功也有过的人,即便是在现在的记载中,商纣王帝辛仍然贴着一个暴君的标签。
⑩ 历史上纣王帝辛是个怎么样的人
统一东夷和中原。
商纣在位期间,积极开疆拓土,这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征伐东夷,为其带来的不仅仅是战争,还对文化的传播有着极大的正向作用。我们看一下郭沫若的评价:
“殷纣王这个人对于我们民族发展上的功劳倒是不可淹没的。殷代末年有一个很宏大的历史事件,便是经营东南,这几乎完全为周以来的史家所抹煞了。”在牧野大战后,“殷人被周人压迫,道路是向着帝乙、帝辛两代经略出来的东南走。”“更透辟地说一句,中国南部之所以早被文化,我们是应该纪念殷纣王的。”因此,“在殷人心目中一定不会把殷纣王看得来和周人所看的那样。他们就要称他为‘武王’,要纪念他,其实都是说的过去的了。“
促动了贵族集团利益。
商纣时期,他一改贵族制度下的用人标准,开始启用普通人,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肯定是为大多数贵族集团的不解,所以在统治阶级的内部开始出现裂缝甚至对立。一旦一个国家的内部出现问题,那么必然会走向衰落和灭亡。
商王朝大势已去,不可能逆势而为。
商朝自商汤始立,之后国都几经迁徙,最终盘庚迁殷才稳定下来。所以叫“殷商”。前后共历经600多年,至商纣而亡。商朝是奴隶社会,但到周朝已经开始进入封建社会,可以说,商朝的覆亡也是历史向前发展的大趋势。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谁也无法阻挡。
顾炎武说:商亡是必然的,帝辛只是适逢其会,换了任何人,都无法拘救商王朝的命运。在这一点上,帝辛与崇祯帝有惊人的相似之外:比起前几任帝王,都勤政、英明的多,但都“适逢其会”,做了亡国之君。无怪乎崇祯帝临死前仰天浩叹“君非亡国之君,臣是亡国之臣。”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家国沦丧,众叛亲离,此恨曷极!故帝辛自焚,崇祯自缢,英雄末路,无限悲凉。
历史往往由胜者书写。
其实在商朝的史料中,商纣王的记录还是比较中肯的。但是经过周朝的加工以后,商纣就变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人。在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中有不少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就往商纣身上泼脏水,甚至还捏造事件,将商纣的形象变成今天影视中的样子。
商纣的昏庸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灭国,这是那些“正义”的史官以及诋毁他的人的主要依据。可见一个人的功过是非并不一定是大家熟悉的那样。对待历史,我们应该客观,也许我们觉得不可思议的事在当时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