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张浩历史学家

张浩历史学家

发布时间:2021-02-24 07:54:26

Ⅰ 张丹和张浩

姓名:张丹/张昊(Zhang Dan/Zhang Hao)
项目:花样滑冰(双人滑)
国籍:中国
张丹:性别:女
身高:1.61米 生日:1985/10/04
爱好:游泳 羽毛球
张昊:性别:男
身高:1.81米 生日:1984/07/06
爱好:电脑游戏

辉煌战绩

两人从1998年开始配对参加双人滑比赛,2006年都灵冬奥会上,张丹在抛四周失败受伤的情况下顽强地重新回到赛场完成比赛并夺得银牌,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奥运精神令世界为之动容。张丹/张昊在都灵冬奥会上取得的银牌是中国花样滑冰选手在奥运会历史上的最好战绩。

2006年 都灵冬奥会银牌。

2005年 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亚军。

2005年 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日本站冠军。

2005年 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加拿大站冠军。

2005年 世锦赛季军。

2004年 世锦赛第5名,四大洲锦标赛第2名;

2003年 世锦赛第6名,四大洲锦标赛第3名,世界青少年锦标赛冠军,全国锦标赛冠军;

2002年 冬奥会第11名,世锦赛第9名,四大洲锦标赛第3名

2001年02月 世界青少年锦标赛 第一名

2000年01月 世界青少年大奖赛(日本站) 第一名

2000年02月 世界青少年总决赛(波兰站) 第五名

2000年03月 世界青少年锦标赛 第四名

2000年10月 世界青少年大奖赛(哈尔滨站) 第一名

2000年11月 世界青少年大奖赛(挪威站) 第一名

2000年12月 世界青少年总决赛(英国站) 第一名

1999年12月 世界青少年大奖赛(加拿大站) 第二名

1998年10月 世界青少年大奖赛(北京站) 第一名

张丹个人小档案

教练:姚滨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最喜欢的电影:很多

最喜欢的歌曲:很多

最喜欢的音乐类型:现代

最喜欢的表演风格:柔情

最喜欢的食物:面包、冰糕

最喜欢的地方:很多

最喜欢的书:娱乐

最喜欢的学科:英语

最讨厌的学科:数学

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很多

最难忘的事情:第一次参加出国比赛

最难忘的人:妈妈、爸爸

最难过的事情:比赛时没滑好

最尴尬的事情:别人在我面前说我的时候

最高兴的事情:比赛取得好成绩

最害怕的事情:做我不愿意做的事

最喜欢的娱乐方式:和大家在一起

最喜欢的艺人:小甜甜

最喜欢的运动:打篮球

最喜欢的运动员:申雪/赵宏博

最难忘的一次比赛经历:世界青少年锦标赛

最大的愿望:参加奥运会

信奉的格言:只要自己付出了,就一定能得到回报!!

张昊个人小档案

教练:姚滨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最喜欢的电影:《中南海保镖》、《阿虎》、《泰坦尼克》

最喜欢的歌曲:神啊!救救我吧!

最喜欢的音乐类型:流行音乐

最喜欢的表演风格:芭蕾

最喜欢的食物:水果

最喜欢的地方:日本

最喜欢的书:《水浒传》

最喜欢的学科:英语

最讨厌的学科:数学

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开创世纪》

最难忘的事情:99年亚冬运

最难忘的人:爸爸和妈妈

最难过的事情:没有取得好成绩的时候最难过

最尴尬的事情:最尴尬的就是认错人

最遗憾的事情:没有参加上世界锦标赛

最高兴的事情:取得好成绩最高兴

最害怕的事情:怕上街

最伤心的事情:比赛时候动作没有完成是最伤心的

最崇拜的人:我的教练

最喜欢的娱乐方式:打电脑

最喜欢的艺人:陈小春

最喜欢的运动:打篮球

最喜欢的运动员:申雪/赵宏博

最难忘的一次比赛经历:2001年世界青少年锦标赛

最大的愿望:争取在以后取得更好的成绩

信奉的格言:只要站起来比跌倒多一次就是胜利!!

Ⅱ 姓张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张 仪: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张仪的连横战略增强了秦的力量,加快了中国的统一进程。
张 良:刘邦的重要谋士。和萧何、韩信等人辅佐刘邦创建了西汉王朝,封留侯。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张 骞:西汉外交家,陕西城固人。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开启“丝绸之路”。
张 角:东汉杰出的农民起义军领袖,他组织发动的农民战争给汉政权以沉重的打击。
张 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上一改“盖天说”,提出“浑天说”,绘制星象图,发明“浑天仪”、“地震仪”等。
张 飞:字冀德,燕人,三国时名将。为蜀国五虎上将,战长坂名震于时。传与刘备、关羽结义于桃园,世称桃园三结义,被后世所传诵。
张 遂:唐朝天文学家,是世界上第一个测出子午线的人。
张 旭:唐代大书法家,人称“草圣”。
张择端 :北宋画家,他的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图》、《烟雨风雪图》和《西湖争标图》等。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被尊为医圣。
张居正:明末著名政治家。为相十年,海内称治。著有《太岳集》、《帝监图说》等。
张大千:名爱(1899-1983),又名秀,季菱,字大千,别号大千居士,或迳署“署人张大 千”,当代著名画家 。
张学良: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的组织者。字汉卿,号毅庵,奉天(今辽宁省)海城人。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之长子。发动“西安事变”,促进了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抗日,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不朽功绩。2001年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史特劳比医院病逝,享年101岁。

Ⅲ 张浩的有关简介

(?——1163),字浩然,籍贯辽阳(今辽宁省辽阳市),渤海人,。他历仕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世宗五朝,官至尚书令。他在海陵王和世宗统治时期,任宰相十余年,是金代较为重要的历史人物
一 改革的支持者
女真文化是借鉴于契丹、汉文化而开启的。使女真人最先接触到契丹、汉文化的是一些仕辽而又汉化很深的渤海人。926年,辽朝灭亡渤海国,改为东丹国,以耶律倍为王,后来南迁到辽阳,从此以后辽阳便成为渤海大姓聚居的地方。在这些大姓中,张浩一家尤其显贵,是当时辽东的望族。张浩的曾祖张霸,曾任辽金吾卫上将军,祖父张祁,、父张行愿也都是辽朝的官吏。渤海在唐时已通用汉字,张浩出身官宦人家,不仅熟通汉文化,更通晓中原文物制度,这使他在女真族的封建制改革中能够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
天辅年间,金太祖破辽东,张浩前去投奔,得到赏识,太祖以他为“承应御前文字”(《金史、张浩传》,以下凡未注出处者皆引此传),办理文字事务。太宗天会八年(1130年),赐进士及第,授秘书郎。先后受命修宫室、定朝仪、“管勾御前文字”。熙宗时,由户、工、礼三部侍郎升为礼部尚书,参与“详定内外仪式”,在熙宗时的一系列改革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1149年,海陵王杀熙宗自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在镇压女真贵族的同时,他大批任用汉人、契丹人和渤海人。张浩也受到海陵王的重用。海陵王夺取帝位后,召张浩为户部尚书,拜参知政事。天德二年(1150年)十一月,进拜尚书左丞。贞元元年(1153年)三月,进拜平章政事,二年二月,拜尚书右丞兼中书令,三年二月,又进拜左丞相兼侍中。正隆元年(1156年),海陵王废中书、门下两省,只存尚书省。六年七月,张浩以左丞相进为太傅、尚书令、司徒。海陵王统治时期,张浩进入金朝中央最高领导机构,使他的政治才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这一时期,他所从事的最有意义的一项工作是营建中都。
海陵王是金朝最有改革精神的一个皇帝,在他统治的十二年间,展开了比熙宗时期更为激进的一系列改革。其中最重大的改革,就是把金朝的都城从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县白城)迁到燕京(北京市)。而在这一改革中,张浩起了重大作用。
天德三年(1151年)三月,海陵王命张浩等增广燕京、营建宫室。张浩营建燕京,仿汉人都城宫室制度。都城周围七十五里,共十二个城门。都城中的内城是皇帝的宫城,周围九里三十步。内城南门称宣阳门,为正门。宣阳门上有重楼,三门并立。“中门绘龙,两偏绘凤,用金钉钉之,中门惟车驾出入乃开,两偏分双单日开一门。”(《历代宅京记》卷十八引《大金国志“》)内城内建宫殿九重,共三十六殿,皇帝宫殿居于正中,其后为皇后宫殿。内城之南,东边建太庙,西边是尚书省。内城之西,还建有同乐园、瑶池等皇室贵族游乐之所。整个工程“金碧辉煌,规模宏丽(同上),简直可与汉唐时的长安宫室相比。贞元元年(1153年),海陵王定都燕京,“以燕乃列国之名,不当为京师号,遂改为中都。”(《金史、地理志》)张浩又请求凡四方的百姓愿意居住在中都的都免除十年的赋役,以实京师 。海陵王采纳了他的意见。海陵王迁都燕京,进一步打击了女真贵族保守势力,推进了女真族的封建化。同时,也奠定了金、元两代京都规模,对其后的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张浩在这一重大事件中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
金世宗即位后,拜张浩为太师、尚书令。此时张浩已年老多病,但他仍协助世宗实行汉化政策。当时,有人主张罢科举,世宗不敢决定,说:“吾见太师议之。”张浩入见,世宗问他:“自古帝王有不用文学者乎?”张浩回答说:“有。”世宗问:“是谁?”张浩回答说:“秦始皇。”世宗对左右说:“岂可使我为秦始皇乎。”废除科举的议论遂止。在张浩的帮助下,世宗坚定了实行科举制度的决心。
张浩还以荐举人才为己任,世宗时,他荐举的纥石烈志宁等人,后来都成为名臣。

二、练达政务的干吏
张浩身仕五朝,任宰相十余年,是一个练达政务的能干的官吏。熙宗时,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相当激烈。右丞相韩企先死后,宗弼开始排斥韩企先一派的汉臣。田珏原是韩企先提掖的汉官,任吏部侍郎。韩企先临死前,向宗弼推荐他作宰相。韩企先死后,宗弼借故杀田珏,被牵连者达几十人,尚书省为之一空。张浩因与宗弼信任的汉臣蔡松年友善,受命行六部事。他办事干练,讲究效率,很受人们的称道。
熙宗统治后期,为免受朝廷派系斗争的牵连,张浩以有病为由,请求到外地作官。他曾做过彰德军节度使、燕京路转运使、平阳尹等官,很有政绩。他任平阳尹时的政绩,更为人们所称道。平阳地区治安状况不好,为盗的很多。临汾有个男子在夜里抢夺民家妇女,张浩将他逮捕,并出榜杀了他。从此,为盗的就减少了。在平阳的近郊有淫祠,郡里的人都很信奉他。庙祝、田主趁机争夺香火的利益,累年不决。成为民害。张浩命人拆毁淫祠,把供奉的神像投到水里。从此,强宗黠吏屏迹,不敢再犯,郡中大治。世宗时,杨伯雄任平阳尹,也很有政绩。平阳百姓赞扬说:“前有张,后有杨。”
三、明哲保身的官僚
熙宗、海陵王统治时期,是女真族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变革时期,改革派和保守派的斗争与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交织在一起,形势十分复杂。在政治斗争的漩涡里,人们升降沉浮,很难把握自己的命运,弄得不好,甚至会把命丢掉。但是,在这种纷乱的局势下,张浩却“无事不为,无役不从,为相最久”,官运亨通,很少受大的打击。究其原因,主要和他善于明哲保身有关。
皇统六年(1146年)二月,右丞相韩企先病死,宗弼开始排斥朝中韩企先一派的汉臣。吏部侍郎田珏被指控结纳朋党,被排挤出朝。次年六月,田珏以结党专擅罪被处死,株连尚书省汉臣多人,尚书省为之一空。在这种情况下,张浩受命行六部事。由于办事干练,人们很佩服他的才能,这本是他施展才能的好机会,但他看到当时政局混乱,大狱迭起,决心离开京师避祸。他以身体有病为名,请求到外地做官。熙宗晚期,他先后任彰德军节度使、平阳尹等官,直到海陵王即位,才又被召还京师。
海陵王统治时期,张浩因办事干练、营建中都有功,很受重用,担任宰相多年。但他却处处小心谨慎,遇事不敢坚持己见,甚至违心地去做他不愿做的事。正隆三年(1158年),海陵王为了南侵宋朝,准备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把这里作为进兵江南的大本营。他派张浩和敬嗣晖营建汴京宫室。营建汴京宫室非张浩所愿,他委婉地对海陵王说:“往岁营建中都,天下乐然趋之,今民力未复,而重劳之,恐不似前时之易成也。”海陵王没有接受他的意见,他也就没有坚持,违心地到汴京去营建宫室。在修建宫室过程中,海陵王时常派宦官梁充去视察。当时,汴京工程浪费惊人,“一殿之费以亿万计”,梁充见了还说不够华丽,有时甚至命令毁掉重建。张浩以丞相之尊,“曲意事之”(《金史、梁充传》),不敢得罪他,害怕他到海陵王身边说自己的坏话。
海陵王一心想南侵宋朝,进而统一江南。对此,张浩是不赞成的。但是,当海陵王向他征求意见时,他却不敢正谏,只用婉转的话来回答,想以此稍止海陵王用兵江南。他上奏说:“臣观天意,欲绝赵氏久矣。”海陵王听了这话很觉吃惊,说:“何以知之?”张浩回答说:“赵构无子,树立疏属,其势必生变,可不烦用兵而服之。”海陵王虽然喜欢他的话,但并不听从。
海陵王南伐失败,在扬州兵变中被杀,留守在汴京的太子光英也被杀死。张浩见大势已去,便派户部员外郎完颜谋衍向金世宗上贺表,表示拥戴,又作起金世宗的宰相。
对张浩的为人,海陵王颇有些不以为然。:他曾说:“左丞相张浩练达政务,而颇不实。”(《金史、纥石烈良弼传》)。他重用张浩,主要是看中他的才干,却不十分信任他。《金史》说海陵王对张浩“用之厚,遇之薄”,不是没有道理的。

Ⅳ 张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发出一声沉甸甸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千古奇叹。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作者路过潼关时写的。《元史·张养浩传》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登天就道,遇饥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张养浩在"关中大旱"之际写下了这首《山坡羊》。
①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为此景所动,“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之气势雄伟窥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华山的山峰好像从四面八方奔集起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我们刚学完这篇课文,把潼关的地形与历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潼关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形容气势宏伟,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诗人站在潼关要塞的山道上,眼前是华山群峰,脚下是黄河急流河水在峡谷中奔腾着,咆哮着,就像暴怒疯狂的兽群。群峰高低参差地簇扔着,攒动着,仿佛集合到这里来接受检阅。
想起古代,诗人不禁向西方望去。潼关以西三百里,便是西京长字,从秦汉到隋唐,好几个朝代在那一带建过都。落日苍茫之中,诗人一无所见,却在脑海里浮现出一座座巍峨壮观的古都,一簇簇富丽堂皇的宫殿,多少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曾在那里龙争虎半,威震一时,然而如今踪影全消,剩下来的只有黄土一片。西望长安,叫人彷徨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对几千年历史一针见血的总评。

这首散曲,从潼关要塞想到古都长安,又从古都长安想到历代兴亡,地域远近数百里,时间上下千余年,思绪驰骋纵横,最后归结为“百姓苦”一句,反复咏叹,兼有山水诗的意境和历史家的眼光。
说明历史上无论是朝代的兴起还是衰亡,受苦遭殃的都是老百姓,从而指出了封建政权与广大人民的根本对立性。

Ⅳ 张氏有什么比较有名的历史人物吗列举人名年代事例…多多益善

张飞,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勇猛大将。东汉末年跟随刘备起兵。曹操夺取荆州,刘备败于长坂(今湖北当阳),张飞率骑出战,曹军不敢前进,当时与关羽同被称为“万人敌”。

张居正,明朝最杰出的改革家。明神宗时他出任宰相,针对当时军政败坏,财政破产的局面进行改革,大力整顿吏治,整顿赋税,又任用名将戚继光练兵,加强边防,取得成效。

张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今草书法大师。好书法,尤善章草书。其后,省略了章草的繁难之处,在运笔上使用了流利的出锋,显示出奋逸的力量,打破了章草的常规,创造了“今草”。

张骞,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出使西域的旅行家。其西汉时(公元前139年和前116年),曾两次出使西域,从此打通了亚洲的交通线,开辟了中国和欧亚各国人民进行经济、文化交往的通道“丝绸之路”。

张謇,最早创建博物馆的人。清光绪年间的状元。从事民族工商业,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民族资本家之一。1905年,在江苏省南通市创建了南通博物苑,开了中国人自办博物馆之先河。

张伯行,“天下第一清官”。清康熙进士,历任福建巡抚、江苏巡抚,官至礼部尚书。康熙皇帝称其操守为“天下第一清官”。

张仲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中医理论家。东汉末年的医学家。年轻时钻研和掌握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后来在长沙任地方官,因看到连年瘟疫夺去无数人的生命,心里十分痛苦,便辞官行医。在医疗中,既重视学习古人的知识和经验,并且勇于创新。有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由于他对中医的贡献,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张之洞,最早推广普通话的高层官员。清末洋务派的后起之秀,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钢厂、铁路。1903年,为清廷学部重臣,主持制定了《学务纲要》,铭文规定学堂皆习官音,积极推广官话(普通话)以统一全国语言,实为一种替中华文明铺石垫路的明智之举。

张元济,张姓最著名的中国近现代出版家。生于1867年,卒于l959年,享年92岁。清光绪进士。曾任刑部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因参加维新运动,“戊戌变法”失败被革职,后在上海致力于文化事业,主持商务印书馆。解放后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张志和,张姓最早成名的唐代诗人。16岁参加科举考试,皇榜高中,被赐为明经及第。他向唐肃宗献策,颇得赏识,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唐肃宗赐名志和。

张衡,世界上第一架观测地震仪器的制造者。东汉著名的天文学家、文学家。曾担任掌管天文的官吏。精通天文历算,不但注意理论研究,而且注重实践。他制造的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地震的仪器。他发明的地动仪比欧洲人发明的地震仪器早1700多年。其文学作品以《二京赋》最著名。

张学良,国民党最著名的爱国将领、张姓最长寿名人。1936年12月12日,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西北军将领杨虎城等爱国志士,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下,在西安毅然率部扣留了蒋介石及其军政要员10多人,发动了“西安事变”。当天,张、杨通电全国,提出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为主旨的八项主张。中共中央以民族利益为重,根据当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及时制定了和平解决的方针并派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等前往西安参加调解谈判。24日,蒋介石被迫同意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25日,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完成。此后,张学良被蒋介石长期囚禁。2001年10月14日逝世,享年101岁。

张勋,最后一支“辫子军”的北洋军阀统帅。曾随袁世凯镇压义和团,受到慈禧太后的宠信。清王朝被推翻以后,他为了表示对清王朝的忠心,令他的部队禁剪辫子,称为“辫子军”,他被称为“辫帅”。在袁世凯死后,他带兵入京,逼走总统黎元洪,解散国会。1917年7月,拥立清帝溥仪复辟。年底被段祺瑞击败,复辟流产。

张国焘,中国共产党党史上最大的叛徒。1920年在北京参加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工作,在中共一大当选为中央局组织主任。在中共六大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31年任中共中央分局书记、军事委员会主席,积极推行“左”倾路线。在红军长征途中,大搞分裂,另立伪中央。1938年叛变革命,投降国民党。1948年逃到台湾,后定居加拿大,死于加拿大多伦多。

张瑞芬,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家。1927年,远渡重洋到美国求学,研读航空学。1932年,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和训练,飞行考试合格,领取了美国航空执照,被接纳为航空协会会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名人

张云逸(文昌籍),开国大将。

张宗逊,开国上将。

张爱萍(达县籍),开国上将。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国务院副总理。

开国中将:张震(平江籍)、张藩(浏阳籍)、张才千(麻城籍)、张天云(红安籍)、张仁初(红安籍)、张令彬(平江籍)、张达志、张池明、张贤约、张祖谅、张国华(永新籍)、张经武(炎陵籍)、张南生(连城籍)、张翼翔(浏阳籍)、陶勇原名张道庸。

开国少将:张雄(瑞金籍)、张光华(宁都籍)、张英辉(兴国籍)、张耀祠(于都籍)、张力雄(上杭籍)、张云龙(永定籍)、张元培(永定籍)、张开荆(吉水籍)、张华(永丰籍)、张和(浏阳籍)、张天恕(红安籍)、张太生(吉安籍)、张日清(长汀籍)张文碧(吉水籍)、张水发(连城籍)、张书祥(平江籍)、张平凯(平江籍)、张正光(平江籍)、张汉丞(麻城籍)、张廷发(沙县籍,任过解放军空军司令等职)、张闯初(平江籍)、张志勇(红安籍)、张宜步(永定籍)、张显扬(通江籍)、张济民(泰和籍)、张培荣(麻城籍)、张铚秀(永新籍)、张强生(安福籍)、张新华(宁化籍)、张雍耿(宁化籍)、张竭诚(红安籍)、张德贵(巴中籍)、张世盖(巴中籍)等103人。以上1/3强出自客家聚居地。

《黄埔军校三百名将》列有张纯(湘乡籍,国民党中将)、张镇(国民党追赠上将)、张子清(红四军十一师师长)、张开荆(吉水籍,解放军少将)、张友清(八路军总司令部秘书长)、张世希(国民党中将)、张赤男(长汀籍,红四军十一师政委)、张灵甫(国民党中将)、张国焘(萍乡籍,原红军总政委)、张宗逊(解放军上将)、张金廷(国民党中将)、张炎元(梅县籍,国民党中将)、张治中(原国民党中将加上将衔,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等17人。

张姓枝繁叶茂,名人辈出。战国时有政治家、魏国人张仪,曾先后任泰相和魏相,其策略号称“连横”。西汉最著名的张姓人物除前已述的张良和张骞。还有诸侯王张耳,历算家张苍,御史大夫张汤,大司马张安世,淮南相张释之,京兆尹张敞,丞相张禹。东汉有两个最杰出的张姓人物是前已述的张衡、张仲景。今河南南阳县北25公里石桥镇有张衡墓,南阳市东关温凉河畔医圣祠内有张仲景墓。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在四川创立道派,为道教定型化之始,世称“张天师”。至东汉灵帝时,张氏出现两个著名的道教中心:一个是张角所创的太平道,184年起义,以头缠黄巾为标志,称“黄巾军”,其弟张梁、张宝均为首领,斗争持续了10多年;一个是以张修、张鲁为首领的天师道,184年在四川举行武装起义,所建政权继续约30年,成为东汉末年比较安定的地区。西晋有大臣、文学家张华,还有文学家张翰、张协、张载,法律学家张裴,荆州蛮、汉各族人民联合起义领袖张昌。西晋永康二年(301年),凉州刺史张轨,联合汉族和少数民族统治阶级稳定当地秩序,创造了一个安定繁荣的社会环境;其子张茂,建立前凉国,传4代7王63年。南北期,有南朝宋农民起义领袖张凤,南朝梁画家张僧繇,北魏教育家张伟,北齐天文学家张子信。隋未有山东农民起义首领张金称。唐代,张姓更是才人济济,仅宰相即有17人,其中张说、张九龄同时又是诗人;还有以守睢阳、抗安禄山叛军而闻名的张巡,文学家张鷟,书法家张旭,小说家张读,画家张萱、张璪,诗人张若虚、张继、张籍、张祜、张为、张碧,传为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天文学家、世界上第一个测出子午线的张遂。 五代时南汉有农民起义首领张遇贤。北宋有川陕地区农民起义领袖张余,陕豫鄂农民起义首领张海,唯物主义哲学家张载,词人张先,诗人张末,以画《清明上河图》著名的画家张择端,道教南派初祖张紫阳。南宋有大臣张浚,将领张宪、张俊、张贵、张顺、张珏、张世杰,抗金农民军首领张荣,词人张元干、张孝祥、张炎,学者张拭,书法家张即之。金有医学家张子和、张洁古。元代有大将张弘范,散曲家张养浩、张可久,词人张埜,诗人张翥,画家张渥、张守中,戏曲艺人、作家张国宾。明代有建文时受命密察燕事,靖难兵起被朱棣执,不屈而死的北平布政使张,明代还有画家张路、张宏,戏曲作家张风翼,音乐家张野塘,医学家张景岳,文学家张溥,闽、粤、赣边区农民起义首领张琏,著名道士张三丰;明未有农民军起义首领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即帝位,年号大顺,历时三年。明清之际有伊斯兰教学者张中,文学家张岱,画家张风,经学家张尔岐。清代有医学家张石顽,水利家张玉书,学者张琦、张澍、张文虎,经学家张惠言、张穆,文学家张潮、张景祁,诗人张问陶、张维屏,书法家张照、张裕钊,戏曲作家张大复,川楚白莲教起义首领张正谟;清末有捻军首领张乐行、张宗禹,贵州苗族农民起义首领张秀眉,义和团首领张德成,著名外交官张荫桓,北洋军阀张作霖、张敬尧、张宗昌等。

近现代,张姓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因之几乎在各个领域都有出类拔萃的人物。在军政界有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张太雷,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联大使张闻天,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兼国务院文教办公室主任张际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张澜,著名爱国将领张自忠等。在科学技术界有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张如心,近代地理学家张相文,学者张采田,近代史学家张星烺,植物学家张景。在医药学界有解剖学家、医学教育家张鋆,药理学家张昌绍,近代名医张锡纯、张山雷。在文化艺术界有出版家张元济,现代作曲家张寒晖、张曙。英模人物有张思德、张福林、张学栋。

侨居海外的张姓华人以及台港澳张姓同胞也是人才济济。在美国,有费城中华文化社区中心理事长张天德,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托玛斯·奥森研究中心量子结构部经理、博士张立刚,航空与太空署宇宙航空高级总工程师张云樵,1986年1月12日以哥伦比亚号太空船升空的宇航员张福林,华盛顿世界银行总会计师张展成,林肯大学校长张道行,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张光直,密苏里大学历史学教授张春树,国家科学院院士、教授、被称为“避孕药之父”的遗传生物学家张觉明,《环球瞭望》电视系列节目主持人、总编辑、哈佛大学国际事务中心女研究员张雯,1987年获美国联合艺术家协会年度绘画比赛第一名的水彩画女画家张融。在英国,有剑桥大学汉文系教授张心沧。在法国,有巴黎保安运输公司负责人张宗清,著名女画家张玉良。在澳大利亚,有心外科专家、反贪污特别专员张任谦,国立大学人文科学院院士、教授张光裕。在菲律宾,有马尼拉国际稻米研究所所长、教授、水稻专家张德慈,马尼拉迪拉莎大学文学院中国研究计划女学者张素玉。在印度尼西亚,有苏门答腊资本家张度渊。在新加坡,有古币协会委员张爱俊、张其深。在文莱,张民为文莱工农商业发展立下大功,被文莱王封予拿督勋衔。在巴拿马,有工商部次长张志诚。在台湾,有著名画家张大千;长荣海运公司总经理张荣发及其子张国华、张国明、张国政,拥有财富约20亿美元,在“世界华人超级富豪榜”排名第45位。此外,被列入“世界华人亿万富豪榜”的张姓人有16位,他们是:泰国的张锦程,马来西亚的张晓卿、张德麟、张泗清,菲律宾的张伟廉,美国的张济民,巴西的张胜凯,新西兰的张朝,英国的张祺威,台湾的张建安、张国安、张伯欣、张添根,香港、澳门的张祝珊、张人龙、张玉良。

赣南张姓名人还有出自章贡区的20世纪前半期赣南教育三泰斗之一张广鸿;出自于都的赣南第一个县红色政权主席张文焕;出自上犹的上犹县第一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张书杜等。

张仪(?-前310),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文王时任秦相,封武信君。他用合纵的策略游说各国服从秦国,瓦解了苏秦倡导的连横抗秦策略。后入魏为相。

张苍(?-前152),西汉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帮助刘邦建立西汉政权有功,封为北平侯。文帝四年(前176)代替灌婴担任丞相十五年。

张禹(?-前5),西汉河内轵(今河南济源)人。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拜为丞相,封为昌侯。在位六年,以老病归。

张邯(?-23),籍贯不详。因为推行井田制,得到王莽的称赞,地皇四年(24)拜为新朝宰相,任大司徒。

张湛 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人。西汉时官至二千石。王莽新朝历任太守、都尉。东汉初历任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太中大夫等。建武二十年(44)拜相,任大司徒。

张纯(?-56),平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东汉建武二十三年(47)拜相,在位十年。

张酺(?-104),东汉汝志细阳(今安徽阜阳北)人,东汉和帝永元五年(93)拜相,任太尉,十二年罢相,十六年再次拜相,任司徒。为政刚正不阿,抑制豪强。卒于相位。

张奋(?-102)。张纯之子。东汉和帝永元六年(94)代刘方任司空,十三年任太常,以病免。卒于家。

张禹(?-113)。东汉襄国(今河北邢台)人,和帝永元六年(94)由大司农拜为宰相,为政节俭,重农垦水利。

张敏(?-112),东汉河涧馍(今河北雄县东南)人。建初二年(77)举孝廉,任司空六年。在位奉法守纪,用刑公正平允。以病重免相。

张皓(49-132),东汉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东)人。顺帝永建元年(126)拜相,任司空,在位四年。

张歆,东汉河内人。桓帝建和三年(149)拜相。

张颢,东汉常山(今河北元氏)人。灵帝光和元年(178)拜相。

偶?/B>,东汉汝南细阳人,灵帝光和二年(178)拜相。

张温(?-191),东汉南阳穰(今河南邓县)人。灵帝中平元年(184)拜相,献帝初平二年(191)被董卓杀死。

张延(?-186),东汉河内人,汉桓帝相张歆之子。灵帝中平二年(185)拜相,后被宦官下狱至死。

张喜,东汉汝南细阳人,献帝初平四年(193)拜相,在位四年。

张悌(?-286),三国东吴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末帝天三年(279)以军师兼任丞相,翌年,率三万大军抗击晋军,力战而死。

张华(232-300)西晋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武帝泰始七年(271)拜相,任中书令,力排众议,制订灭吴计划。咸宁五年(279)免相,改任度支尚书。元康元年(291)再次拜相,任中书监加侍中光禄大夫,在位六年,“尽忠匡辅,海内晏然”,封为壮武郡公。

张行成(587-653),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6)拜相,以刑部侍郞兼太子少詹事掌典机务。高宗即位,以顾命大臣辅政,封北平县公。历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子少傅,监修国史。

张文,(605-678),唐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乾封二年(667)任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拜为宰相。在位十二年,为政勤俭,办案公正,执法平恕,受到高宗倚重。

张大安,唐魏州繁水(今河南南乐)人。仪凤二年(667)拜相,同中书门下三品,受到章怀太子倚重。永隆元年(680)罢相,贬为普州刺史,终于横州司马任上。

张光辅(?-689)唐京兆(今陕西长安县)人。武则天垂拱三年(687),以讨平越王李贞之功拜相,永昌元年(689)改任讷言,迁内史令。同年,以不满武则天专权,坐心怀两端之罪被诛杀。

张锡,唐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高宗宰相张文的侄子。武则天久视元年(700)任宰相。次年以泄露宫中机密流放循州。唐隆元年(710)韦后杀中宗立少帝,命为宰相,仅十余天,韦后被杀,他亦被贬。

张柬之,唐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武则天长安四年(704),拜为宰相,次年发动政变,入宫杀张昌宗,张易之,迫武则天退位,拥立唐中宗复辟,以功升天宫尚书、中书令等职,仍居相位。

张仁愿(?-714)华州下圭(今山西富平东)人,唐中宗景龙二年(708)拜为宰相 ,封韩国公。是整个唐代少有的文武双全的宰相。

张嘉福(?-710),籍贯不详。唐睿宗景云元年(710)拜为宰相。同年被诛杀。

张说(667-730),洛阳(今属河南)人。唐睿宗景云二年(711),拜为宰相,监修国史。同年免相,改任尚书左丞。玄宗开元元年(713),第二次拜相,封为燕国公。不久免相,贬为相州刺史,唐玄宗开元九年第三次拜相,在位五年。开元十四年,为奸臣李林甫弹劾免相。

张嘉贞(666-729),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南)人。开元八年(720)拜相。开元十一年免相,封河东候。子延赏、孙弘靖分任德宗、宪宗朝宰相,史称“三相张家”。

张九龄(673-740)。唐韶州曲江(今广东)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拜相。三年后受李林甫排挤,罢相。

张镐(?-764?),唐博州(今山东平西)人。肃宗至德二年(757)拜相,主持平定安史之乱。

张镒,苏州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拜相,次年罢相,谪凤翔右节度使,后为叛将所杀。

张延赏(727-787)德宗贞元元年(785)拜相,旋罢。三年,再次拜相,同年卒于相位。

张弘靖(760-824),唐德宗宰相张延赏之子。肃宗元和九年(814)拜相,在位三年。

张浚(?-902),河间(今属河北)人。唐僖宗光启三年(887)拜相,在位五年。昭宗大顺二年(891)免相,贬为武昌军节度使。后被朱温杀害。

张文蔚(?-908),河间(今属河北)人,唐昭宗天复四年(904)初拜相。天佑四年(907),朱全忠灭唐,任后梁宰相。

张策(?-912),敦煌人。后梁开平二年(908)拜相,兼刑部侍郞。同年以病辞相。

张延朗(?-936),开封人。后梁清泰元年(934)拜相。后被石敬塘杀害。

张孝杰,辽永霸(今辽宁朝阳)人。咸雍八年(1072),封陈国公、北府宰相,赐国姓耶律氏。

张琳(?-1122),沈州(今沈阳)人。辽乾同四年(1104)为南府宰相。

张齐贤(943-1014),北宋曹州人。淳化二年(991)拜相,四年罢。咸平元年(998)再拜相,三年罢相。

张知白(?-1028),北宋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仁宗天圣三年(1025),以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拜相。三年后卒于相位。

张士逊(964-1049),北宋阴城(今湖北光化)人。天圣六年(1028)拜相,次年罢相;明道元年(1032),再次拜相,次年罢相,宝元元年(1038)三拜相,朝廷机务悉由裁夺。

张商英(1043-1121),北宋蜀州新津(今属四川)人。大观四年(1110)拜相,大革蔡京弊 政。

张邦昌(1081-1127),宋东光(今属河北)人,靖康元年(1126)拜相。金兵入侵力主议和。次年金灭北宋立他为楚帝。南宋初被处死于潭洲。

张浚(1097-1164),宋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绍兴五年(1135)拜相,督师抗金。忧郁而死。

张浩(?-1163)。金代辽阳(今属辽宁)人。本姓高,改姓张。大定二年(1102)拜相。

张璁(1475-1539),明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嘉靖八年,为内阁首辅。在位六年,从政刚明果敢,痛惩贪官。

张璧(?-1545)明石首(今属湖北)人。嘉靖二十五年(1544)拜相,不久病逝。

张治(?-1550),明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拜相,不久病逝。

张居正(1525-1582),明政治家。江陵(今属湖北)人。隆庆元年(1567)入阁。穆宗死后他代为首辅,主持国政十年,大力改革弊政。

张四维(1526-1585),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人。万历十年张居正逝世,遂代为内阁首辅,力反居正改革措施,次年,以父丧离职。

张位,明新建(今属江西)人。隆庆十九年(1591)入阁,参预机务,为相果敢善断。

张瑞图(1576-1641),明晋江(今属福建)人,天启六年(1626)入阁,累升中极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等职。崇祯元年(1628)被罢相。

张至发(?-1642)明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天启十年(1631)代温体仁为内阁首辅大学士。无大作为。次年,罢相归家。

张四知,明费县(今山东费县)人。崇祯十二年(1639)入阁,参预机务,累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后降清。

张瑞,山东掖县人。顺治十年()拜相,任国史院大学士。次年卒于相位。

张玉书(1642-1711),清江南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康熙二十年(1681)累官刑、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等职,颇得康熙信任

张英(1637-1708),清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康熙三十八年(1699)拜相,颇受康熙器重。四十年以疾辞职,七年后逝世。

张鹏翮(1649-1725),清四川遂宁人。雍正元年(1723)拜相,三年卒于相位。

张廷玉(1672-1755),清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雍正八年(1730),首任军机大臣,备受雍正、乾隆帝倚重。

张之万(1811-1897),清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光绪十年(1884)任军机大臣,十五年加体仁阁大学士,转东阁大学士。为相十年。

张之洞(1837-1909),清末洋务派首领。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历任内阁学士、两广总督、军机大臣等职。

--- ---

张 良:西汉谋臣。(?—前186),汉初大臣,城父(今安徽亳县)人,刘邦的重要谋士。和萧何、韩信等人辅佐刘邦创建了西汉王朝,封留侯。 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张 骞:西汉外交家,陕西城固人。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

张 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上一改"盖天说",提出"浑天说",绘制星象图,发明"浑天仪"、"地震仪"等。

张道陵:江苏丰县人,东汉末年,在四川灌县创立了"五斗米"(道)教,人称张天师。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河南镇平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造福人民,为后人尊为医圣。

张 飞:字冀德,燕人,三国时名将。为蜀国五虎上将,战长坂名震于时。传与刘备、关羽结义于桃园,世称桃园三结义,被后世所传诵。

张 遂:唐朝天文学家,河南南乐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测出子午线的人。 张 旭:唐代大书法家,江苏苏州人。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而后乃下笔,逸势奇绝,连绵回绕,人称"草圣"。

张择端 北宋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

张景岳:明朝中医理论家,浙江绍兴人。他阐发了医易相通的中医理论,对中医理论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张居正:明末著名政治家。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

张德成:清末,中国人民抗击八国联军的义和团首领。

张秀眉:清末,贵州台拱人士,清末苗民抗清领袖。

张天师:道家重要人物。

张大千:著名画家。

张自忠:著名爱国将领。(1890-1940)字荩忱,山东省临清市唐元村人

张学良,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的组织者。字汉卿,号毅庵,生于1901年农历4月17日凌晨(清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七日),奉天(今辽宁)海城人。

张澜,爱国民主人士。(1872-1955),四川南充人。他是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著名爱国人士和教育家。1949年9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先后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

张爱玲,著名作家。(1920-1995)原名张瑛,上海人。著有《传奇》《金锁记》《倾城之恋》 等。中国近代四大才女之一。

中国道教创始宗师(张天师) 张道陵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武术宗师 张三丰
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将领之 张飞 张辽 张颌 张任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 张说 张九龄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医生之一 张仲景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学者之一 张仲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辩士之一 张仪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谋士之一 张良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美女之一 张丽华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丞相之一 张居正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阴谋家之一 张角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张衡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外交官之一 张骞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 张旭 (草圣)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军阀之一 张作霖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将军之一 张自忠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一 张云逸
中国当代最著名的富翁之一 张朝阳
中国当代最著名的导演之一 张艺谋

Ⅵ 同志们,我在收集历史上姓张的名人!赶快来帮帮忙啊

中国道教创始宗师(张天师) 张道陵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武术宗师 张三丰
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将领之 张飞 张辽 张颌 张任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 张说 张九龄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医生之一 张仲景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学者之一 张仲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辩士之一 张仪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谋士之一 张良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美女之一 张丽华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丞相之一 张居正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阴谋家之一 张角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张衡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外交官之一 张骞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 张旭 (草圣)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军阀之一 张作霖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将军之一 张自忠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一 张云逸
中国当代最著名的富翁之一 张朝阳
中国当代最著名的导演之一 张艺谋
张仪(?-前310),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文王时任秦相,封武信君。他用合纵的策略游说各国服从秦国,瓦解了苏秦倡导的连横抗秦策略。后入魏为相。

张苍(?-前152),西汉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帮助刘邦建立西汉政权有功,封为北平侯。文帝四年(前176)代替灌婴担任丞相十五年。

张禹(?-前5),西汉河内轵(今河南济源)人。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拜为丞相,封为昌侯。在位六年,以老病归。

张邯(?-23),籍贯不详。因为推行井田制,得到王莽的称赞,地皇四年(24)拜为新朝宰相,任大司徒。

张湛 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人。西汉时官至二千石。王莽新朝历任太守、都尉。东汉初历任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太中大夫等。建武二十年(44)拜相,任大司徒。

张纯(?-56),平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东汉建武二十三年(47)拜相,在位十年。

张酺(?-104),东汉汝志细阳(今安徽阜阳北)人,东汉和帝永元五年(93)拜相,任太尉,十二年罢相,十六年再次拜相,任司徒。为政刚正不阿,抑制豪强。卒于相位。

张奋(?-102)。张纯之子。东汉和帝永元六年(94)代刘方任司空,十三年任太常,以病免。卒于家。

张禹(?-113)。东汉襄国(今河北邢台)人,和帝永元六年(94)由大司农拜为宰相,为政节俭,重农垦水利。

张敏(?-112),东汉河涧馍(今河北雄县东南)人。建初二年(77)举孝廉,任司空六年。在位奉法守纪,用刑公正平允。以病重免相。

张皓(49-132),东汉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东)人。顺帝永建元年(126)拜相,任司空,在位四年。

张歆,东汉河内人。桓帝建和三年(149)拜相。

张颢,东汉常山(今河北元氏)人。灵帝光和元年(178)拜相。

偶?/B>,东汉汝南细阳人,灵帝光和二年(178)拜相。

张温(?-191),东汉南阳穰(今河南邓县)人。灵帝中平元年(184)拜相,献帝初平二年(191)被董卓杀死。

张延(?-186),东汉河内人,汉桓帝相张歆之子。灵帝中平二年(185)拜相,后被宦官下狱至死。

张喜,东汉汝南细阳人,献帝初平四年(193)拜相,在位四年。

张悌(?-286),三国东吴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末帝天三年(279)以军师兼任丞相,翌年,率三万大军抗击晋军,力战而死。

张华(232-300)西晋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武帝泰始七年(271)拜相,任中书令,力排众议,制订灭吴计划。咸宁五年(279)免相,改任度支尚书。元康元年(291)再次拜相,任中书监加侍中光禄大夫,在位六年,“尽忠匡辅,海内晏然”,封为壮武郡公。

张行成(587-653),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6)拜相,以刑部侍郞兼太子少詹事掌典机务。高宗即位,以顾命大臣辅政,封北平县公。历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子少傅,监修国史。

张文,(605-678),唐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乾封二年(667)任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拜为宰相。在位十二年,为政勤俭,办案公正,执法平恕,受到高宗倚重。

张大安,唐魏州繁水(今河南南乐)人。仪凤二年(667)拜相,同中书门下三品,受到章怀太子倚重。永隆元年(680)罢相,贬为普州刺史,终于横州司马任上。

张光辅(?-689)唐京兆(今陕西长安县)人。武则天垂拱三年(687),以讨平越王李贞之功拜相,永昌元年(689)改任讷言,迁内史令。同年,以不满武则天专权,坐心怀两端之罪被诛杀。

张锡,唐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高宗宰相张文的侄子。武则天久视元年(700)任宰相。次年以泄露宫中机密流放循州。唐隆元年(710)韦后杀中宗立少帝,命为宰相,仅十余天,韦后被杀,他亦被贬。

张柬之,唐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武则天长安四年(704),拜为宰相,次年发动政变,入宫杀张昌宗,张易之,迫武则天退位,拥立唐中宗复辟,以功升天宫尚书、中书令等职,仍居相位。

张仁愿(?-714)华州下圭(今山西富平东)人,唐中宗景龙二年(708)拜为宰相 ,封韩国公。是整个唐代少有的文武双全的宰相。

张嘉福(?-710),籍贯不详。唐睿宗景云元年(710)拜为宰相。同年被诛杀。

张说(667-730),洛阳(今属河南)人。唐睿宗景云二年(711),拜为宰相,监修国史。同年免相,改任尚书左丞。玄宗开元元年(713),第二次拜相,封为燕国公。不久免相,贬为相州刺史,唐玄宗开元九年第三次拜相,在位五年。开元十四年,为奸臣李林甫弹劾免相。

张嘉贞(666-729),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南)人。开元八年(720)拜相。开元十一年免相,封河东候。子延赏、孙弘靖分任德宗、宪宗朝宰相,史称“三相张家”。

张九龄(673-740)。唐韶州曲江(今广东)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拜相。三年后受李林甫排挤,罢相。

张镐(?-764?),唐博州(今山东平西)人。肃宗至德二年(757)拜相,主持平定安史之乱。

张镒,苏州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拜相,次年罢相,谪凤翔右节度使,后为叛将所杀。

张延赏(727-787)德宗贞元元年(785)拜相,旋罢。三年,再次拜相,同年卒于相位。

张弘靖(760-824),唐德宗宰相张延赏之子。肃宗元和九年(814)拜相,在位三年。

张浚(?-902),河间(今属河北)人。唐僖宗光启三年(887)拜相,在位五年。昭宗大顺二年(891)免相,贬为武昌军节度使。后被朱温杀害。

张文蔚(?-908),河间(今属河北)人,唐昭宗天复四年(904)初拜相。天佑四年(907),朱全忠灭唐,任后梁宰相。

张策(?-912),敦煌人。后梁开平二年(908)拜相,兼刑部侍郞。同年以病辞相。

张延朗(?-936),开封人。后梁清泰元年(934)拜相。后被石敬塘杀害。

张孝杰,辽永霸(今辽宁朝阳)人。咸雍八年(1072),封陈国公、北府宰相,赐国姓耶律氏。

张琳(?-1122),沈州(今沈阳)人。辽乾同四年(1104)为南府宰相。

张齐贤(943-1014),北宋曹州人。淳化二年(991)拜相,四年罢。咸平元年(998)再拜相,三年罢相。

张知白(?-1028),北宋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仁宗天圣三年(1025),以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拜相。三年后卒于相位。

张士逊(964-1049),北宋阴城(今湖北光化)人。天圣六年(1028)拜相,次年罢相;明道元年(1032),再次拜相,次年罢相,宝元元年(1038)三拜相,朝廷机务悉由裁夺。

张商英(1043-1121),北宋蜀州新津(今属四川)人。大观四年(1110)拜相,大革蔡京弊 政。

张邦昌(1081-1127),宋东光(今属河北)人,靖康元年(1126)拜相。金兵入侵力主议和。次年金灭北宋立他为楚帝。南宋初被处死于潭洲。

张浚(1097-1164),宋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绍兴五年(1135)拜相,督师抗金。忧郁而死。

张浩(?-1163)。金代辽阳(今属辽宁)人。本姓高,改姓张。大定二年(1102)拜相。

张璁(1475-1539),明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嘉靖八年,为内阁首辅。在位六年,从政刚明果敢,痛惩贪官。

张璧(?-1545)明石首(今属湖北)人。嘉靖二十五年(1544)拜相,不久病逝。

张治(?-1550),明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拜相,不久病逝。

张居正(1525-1582),明政治家。江陵(今属湖北)人。隆庆元年(1567)入阁。穆宗死后他代为首辅,主持国政十年,大力改革弊政。

张四维(1526-1585),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人。万历十年张居正逝世,遂代为内阁首辅,力反居正改革措施,次年,以父丧离职。

张位,明新建(今属江西)人。隆庆十九年(1591)入阁,参预机务,为相果敢善断。

张瑞图(1576-1641),明晋江(今属福建)人,天启六年(1626)入阁,累升中极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等职。崇祯元年(1628)被罢相。

张至发(?-1642)明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天启十年(1631)代温体仁为内阁首辅大学士。无大作为。次年,罢相归家。

张四知,明费县(今山东费县)人。崇祯十二年(1639)入阁,参预机务,累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后降清。

张瑞,山东掖县人。顺治十年()拜相,任国史院大学士。次年卒于相位。

张玉书(1642-1711),清江南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康熙二十年(1681)累官刑、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等职,颇得康熙信任

张英(1637-1708),清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康熙三十八年(1699)拜相,颇受康熙器重。四十年以疾辞职,七年后逝世。

张鹏翮(1649-1725),清四川遂宁人。雍正元年(1723)拜相,三年卒于相位。

张廷玉(1672-1755),清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雍正八年(1730),首任军机大臣,备受雍正、乾隆帝倚重。

张之万(1811-1897),清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光绪十年(1884)任军机大臣,十五年加体仁阁大学士,转东阁大学士。为相十年。

张之洞(1837-1909),清末洋务派首领。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历任内阁学士、两广总督、军机大臣等职。

--- ---

张 良:西汉谋臣。(?—前186),汉初大臣,城父(今安徽亳县)人,刘邦的重要谋士。和萧何、韩信等人辅佐刘邦创建了西汉王朝,封留侯。 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张 骞:西汉外交家,陕西城固人。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

张 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上一改"盖天说",提出"浑天说",绘制星象图,发明"浑天仪"、"地震仪"等。

张道陵:江苏丰县人,东汉末年,在四川灌县创立了"五斗米"(道)教,人称张天师。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河南镇平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造福人民,为后人尊为医圣。

张 飞:字冀德,燕人,三国时名将。为蜀国五虎上将,战长坂名震于时。传与刘备、关羽结义于桃园,世称桃园三结义,被后世所传诵。

张 遂:唐朝天文学家,河南南乐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测出子午线的人。 张 旭:唐代大书法家,江苏苏州人。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而后乃下笔,逸势奇绝,连绵回绕,人称"草圣"。

张择端 北宋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

张景岳:明朝中医理论家,浙江绍兴人。他阐发了医易相通的中医理论,对中医理论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张居正:明末著名政治家。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

张德成:清末,中国人民抗击八国联军的义和团首领。

张秀眉:清末,贵州台拱人士,清末苗民抗清领袖。

张天师:道家重要人物。

张大千:著名画家。

张自忠:著名爱国将领。(1890-1940)字荩忱,山东省临清市唐元村人

张学良,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的组织者。字汉卿,号毅庵,生于1901年农历4月17日凌晨(清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七日),奉天(今辽宁)海城人。

张澜,爱国民主人士。(1872-1955),四川南充人。他是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著名爱国人士和教育家。1949年9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先后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

张爱玲,著名作家。(1920-1995)原名张瑛,上海人。著有《传奇》《金锁记》《倾城之恋》 等。中国近代四大才女之一。
张仪(?-前310),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文王时任秦相,封武信君。他用合纵的策略游说各国服从秦国,瓦解了苏秦倡导的连横抗秦策略。后入魏为相。

张苍(?-前152),西汉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帮助刘邦建立西汉政权有功,封为北平侯。文帝四年(前176)代替灌婴担任丞相十五年。

张禹(?-前5),西汉河内轵(今河南济源)人。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拜为丞相,封为昌侯。在位六年,以老病归。

张邯(?-23),籍贯不详。因为推行井田制,得到王莽的称赞,地皇四年(24)拜为新朝宰相,任大司徒。

张湛 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人。西汉时官至二千石。王莽新朝历任太守、都尉。东汉初历任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太中大夫等。建武二十年(44)拜相,任大司徒。

张纯(?-56),平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东汉建武二十三年(47)拜相,在位十年。

张酺(?-104),东汉汝志细阳(今安徽阜阳北)人,东汉和帝永元五年(93)拜相,任太尉,十二年罢相,十六年再次拜相,任司徒。为政刚正不阿,抑制豪强。卒于相位。

张奋(?-102)。张纯之子。东汉和帝永元六年(94)代刘方任司空,十三年任太常,以病免。卒于家。

张禹(?-113)。东汉襄国(今河北邢台)人,和帝永元六年(94)由大司农拜为宰相,为政节俭,重农垦水利。

张敏(?-112),东汉河涧馍(今河北雄县东南)人。建初二年(77)举孝廉,任司空六年。在位奉法守纪,用刑公正平允。以病重免相。

张皓(49-132),东汉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东)人。顺帝永建元年(126)拜相,任司空,在位四年。

张歆,东汉河内人。桓帝建和三年(149)拜相。

张颢,东汉常山(今河北元氏)人。灵帝光和元年(178)拜相。

偶?/B>,东汉汝南细阳人,灵帝光和二年(178)拜相。

张温(?-191),东汉南阳穰(今河南邓县)人。灵帝中平元年(184)拜相,献帝初平二年(191)被董卓杀死。

张延(?-186),东汉河内人,汉桓帝相张歆之子。灵帝中平二年(185)拜相,后被宦官下狱至死。

张喜,东汉汝南细阳人,献帝初平四年(193)拜相,在位四年。

张悌(?-286),三国东吴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末帝天三年(279)以军师兼任丞相,翌年,率三万大军抗击晋军,力战而死。

张华(232-300)西晋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武帝泰始七年(271)拜相,任中书令,力排众议,制订灭吴计划。咸宁五年(279)免相,改任度支尚书。元康元年(291)再次拜相,任中书监加侍中光禄大夫,在位六年,“尽忠匡辅,海内晏然”,封为壮武郡公。

张行成(587-653),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6)拜相,以刑部侍郞兼太子少詹事掌典机务。高宗即位,以顾命大臣辅政,封北平县公。历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子少傅,监修国史。

张文,(605-678),唐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乾封二年(667)任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拜为宰相。在位十二年,为政勤俭,办案公正,执法平恕,受到高宗倚重。

张大安,唐魏州繁水(今河南南乐)人。仪凤二年(667)拜相,同中书门下三品,受到章怀太子倚重。永隆元年(680)罢相,贬为普州刺史,终于横州司马任上。

张光辅(?-689)唐京兆(今陕西长安县)人。武则天垂拱三年(687),以讨平越王李贞之功拜相,永昌元年(689)改任讷言,迁内史令。同年,以不满武则天专权,坐心怀两端之罪被诛杀。

张锡,唐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高宗宰相张文的侄子。武则天久视元年(700)任宰相。次年以泄露宫中机密流放循州。唐隆元年(710)韦后杀中宗立少帝,命为宰相,仅十余天,韦后被杀,他亦被贬。

张柬之,唐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武则天长安四年(704),拜为宰相,次年发动政变,入宫杀张昌宗,张易之,迫武则天退位,拥立唐中宗复辟,以功升天宫尚书、中书令等职,仍居相位。

张仁愿(?-714)华州下圭(今山西富平东)人,唐中宗景龙二年(708)拜为宰相 ,封韩国公。是整个唐代少有的文武双全的宰相。

张嘉福(?-710),籍贯不详。唐睿宗景云元年(710)拜为宰相。同年被诛杀。

张说(667-730),洛阳(今属河南)人。唐睿宗景云二年(711),拜为宰相,监修国史。同年免相,改任尚书左丞。玄宗开元元年(713),第二次拜相,封为燕国公。不久免相,贬为相州刺史,唐玄宗开元九年第三次拜相,在位五年。开元十四年,为奸臣李林甫弹劾免相。

张嘉贞(666-729),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南)人。开元八年(720)拜相。开元十一年免相,封河东候。子延赏、孙弘靖分任德宗、宪宗朝宰相,史称“三相张家”。

张九龄(673-740)。唐韶州曲江(今广东)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拜相。三年后受李林甫排挤,罢相。

张镐(?-764?),唐博州(今山东平西)人。肃宗至德二年(757)拜相,主持平定安史之乱。

张镒,苏州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拜相,次年罢相,谪凤翔右节度使,后为叛将所杀。

张延赏(727-787)德宗贞元元年(785)拜相,旋罢。三年,再次拜相,同年卒于相位。

张弘靖(760-824),唐德宗宰相张延赏之子。肃宗元和九年(814)拜相,在位三年。

张浚(?-902),河间(今属河北)人。唐僖宗光启三年(887)拜相,在位五年。昭宗大顺二年(891)免相,贬为武昌军节度使。后被朱温杀害。

张文蔚(?-908),河间(今属河北)人,唐昭宗天复四年(904)初拜相。天佑四年(907),朱全忠灭唐,任后梁宰相。

张策(?-912),敦煌人。后梁开平二年(908)拜相,兼刑部侍郞。同年以病辞相。

张延朗(?-936),开封人。后梁清泰元年(934)拜相。后被石敬塘杀害。

张孝杰,辽永霸(今辽宁朝阳)人。咸雍八年(1072),封陈国公、北府宰相,赐国姓耶律氏。

张琳(?-1122),沈州(今沈阳)人。辽乾同四年(1104)为南府宰相。

张齐贤(943-1014),北宋曹州人。淳化二年(991)拜相,四年罢。咸平元年(998)再拜相,三年罢相。

张知白(?-1028),北宋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仁宗天圣三年(1025),以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拜相。三年后卒于相位。

张士逊(964-1049),北宋阴城(今湖北光化)人。天圣六年(1028)拜相,次年罢相;明道元年(1032),再次拜相,次年罢相,宝元元年(1038)三拜相,朝廷机务悉由裁夺。

张商英(1043-1121),北宋蜀州新津(今属四川)人。大观四年(1110)拜相,大革蔡京弊 政。

张邦昌(1081-1127),宋东光(今属河北)人,靖康元年(1126)拜相。金兵入侵力主议和。次年金灭北宋立他为楚帝。南宋初被处死于潭洲。

张浚(1097-1164),宋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绍兴五年(1135)拜相,督师抗金。忧郁而死。

张浩(?-1163)。金代辽阳(今属辽宁)人。本姓高,改姓张。大定二年(1102)拜相。

张璁(1475-1539),明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嘉靖八年,为内阁首辅。在位六年,从政刚明果敢,痛惩贪官。

张璧(?-1545)明石首(今属湖北)人。嘉靖二十五年(1544)拜相,不久病逝。

张治(?-1550),明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拜相,不久病逝。

张居正(1525-1582),明政治家。江陵(今属湖北)人。隆庆元年(1567)入阁。穆宗死后他代为首辅,主持国政十年,大力改革弊政。

张四维(1526-1585),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人。万历十年张居正逝世,遂代为内阁首辅,力反居正改革措施,次年,以父丧离职。

张位,明新建(今属江西)人。隆庆十九年(1591)入阁,参预机务,为相果敢善断。

张瑞图(1576-1641),明晋江(今属福建)人,天启六年(1626)入阁,累升中极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等职。崇祯元年(1628)被罢相。

张至发(?-1642)明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天启十年(1631)代温体仁为内阁首辅大学士。无大作为。次年,罢相归家。

张四知,明费县(今山东费县)人。崇祯十二年(1639)入阁,参预机务,累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后降清。

张瑞,山东掖县人。顺治十年()拜相,任国史院大学士。次年卒于相位。

张玉书(1642-1711),清江南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康熙二十年(1681)累官刑、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等职,颇得康熙信任

张英(1637-1708),清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康熙三十八年(1699)拜相,颇受康熙器重。四十年以疾辞职,七年后逝世。

张鹏翮(1649-1725),清四川遂宁人。雍正元年(1723)拜相,三年卒于相位。

张廷玉(1672-1755),清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雍正八年(1730),首任军机大臣,备受雍正、乾隆帝倚重。

张之万(1811-1897),清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光绪十年(1884)任军机大臣,十五年加体仁阁大学士,转东阁大学士。为相十年。

张之洞(1837-1909),清末洋务派首领。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历任内阁学士、两广总督、军机大臣等职。

--- ---

张 良:西汉谋臣。(?—前186),汉初大臣,城父(今安徽亳县)人,刘邦的重要谋士。和萧何、韩信等人辅佐刘邦创建了西汉王朝,封留侯。 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张 骞:西汉外交家,陕西城固人。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

张 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上一改"盖天说",提出"浑天说",绘制星象图,发明"浑天仪"、"地震仪"等。

张道陵:江苏丰县人,东汉末年,在四川灌县创立了"五斗米"(道)教,人称张天师。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河南镇平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造福人民,为后人尊为医圣。

张 飞:字冀德,燕人,三国时名将。为蜀国五虎上将,战长坂名震于时。传与刘备、关羽结义于桃园,世称桃园三结义,被后世所传诵。

张 遂:唐朝天文学家,河南南乐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测出子午线的人。 张 旭:唐代大书法家,江苏苏州人。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而后乃下笔,逸势奇绝,连绵回绕,人称"草圣"。

张择端 北宋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

张景岳:明朝中医理论家,浙江绍兴人。他阐发了医易相通的中医理论,对中医理论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张居正:明末著名政治家。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

张德成:清末,中国人民抗击八国联军的义和团首领。

张秀眉:清末,贵州台拱人士,清末苗民抗清领袖。

张天师:道家重要人物。

张大千:著名画家。

张自忠:著名爱国将领。(1890-1940)字荩忱,山东省临清市唐元村人

张学良,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的组织者。字汉卿,号毅庵,生于1901年农历4月17日凌晨(清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七日),奉天(今辽宁)海城人。

张澜,爱国民主人士。(1872-1955),四川南充人。他是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著名爱国人士和教育家。1949年9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先后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

张爱玲,著名作家。(1920-1995)原名张瑛,上海人。著有《传奇》《金锁记》《倾城之恋》 等。中国近代四大才女之一。

Ⅶ 张氏在历史上都有哪些伟人

姓张历史名人
张 仪: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张仪的连横战略增强了秦的力量,加快了中国的统一进程。
张 良:西汉谋臣。(公元前?-公元前186),汉初大臣,城父(今安徽省亳县)人,刘邦的重要谋士。和萧何、韩信等人辅佐刘邦创建了西汉王朝,封留侯。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张 骞:西汉外交家,陕西城固人。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前往大月氏国(在今中亚阿姆河流域)。他的使命是帮助该区人民起来抵抗侵略者。张骞被匈奴族捉去囚禁了11年,但他获释后再度前往中国以西的地方探险。他的旅行路线经过阿富汗,直达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境内的撒马尔罕。当时尚无人到过中国以西这么远的地方。因此,张骞给皇帝带回了在中国第一次听到的关于印度、中东以及欧洲诸国的消息。后来中国商人带着丝绸和玉石,沿张骞所经过的路线,翻山越岭来到中国西北并穿过了戈壁沙漠。这条路线后来被称为“丝绸之路”。
张 角:东汉杰出的农民起义军领袖,他组织发动的农民战争给汉政权以沉重的打击。
张 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上一改“盖天说”,提出“浑天说”,绘制星象图,发明“浑天仪”、“地震仪”等。
张 飞:字冀德,燕人,三国时名将。为蜀国五虎上将,战长坂名震于时。传与刘备、关羽结义于桃园,世称桃园三结义,被后世所传诵。
张 遂:唐朝天文学家,河南省南乐人,唐初开国功臣张公谨之孙,少聪敏,博览经史,尤精于历象、阴阳、五行之学。为避武则天之侄武三思,而出家做和尚,法号一行。唐玄宗即位,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气象、地震的调查统计工作,支持“浑天说”。后人只知其善算法,他算法方面的书籍早已散佚,是世界上第一个测出子午线的人。
张 旭:唐代大书法家,江苏苏州人。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而后乃下笔,逸势奇绝,连绵回绕,人称“草圣”。
张 謇:江苏南通人,清代著名实业家和政治活动家。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并开创了士林一代新风。
张 澜,爱国民主人士。(1872-1955),四川南充人。他是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著名爱国人士和教育家。1949年9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先后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
张择端 字正道,北宋画家,东武(今山东省诸城)人。曾在北宋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事绘画,因为丢失官位家居,以卖画为生。宣和年间翰林待诏,擅长“界画”,尤善画舟车、市街、城廓、桥架皆独具风格。他的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图》、《烟雨风雪图》和《西湖争标图》等。最著名的作品是《清明上河图》,据说历时十年完成,历经辗转,后为明贾似道得手,迭经明清两朝皇室收藏。曾被溥仪带至关外,是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中的极品,存北京故宫。
张道陵:原名张陵,字辅汉。东汉沛国丰(今江苏省丰县)人,留候张良九世孙,生于吴之天目山。通达五经,曾入太学,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任巴郡江州(今重庆)令。后弃官隐居北邙山(今洛阳北)。汉章帝、汉和帝征沼皆不就。与弟子王长杖策入淮,经鄱阳(今波阳),溯流至云锦山(今贵溪龙虎山)炼丹,修长生之道,三年丹成。闻巴蜀诊气为害,遂与弟子赴四川鹤鸣山(一作鸽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传道。在四川灌县创立了“五斗米”(道)教,人称张天师。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河南镇平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造福人民,为后人尊为医圣。
张僧繇:南朝梁代吴中(今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书画家。创造了“凹凸法”的绘画手法,与顾恺之、陆探微并称魏晋三大画家。
张景岳:明朝中医理论家,浙江绍兴人。他阐发了医易相通的中医理论,对中医理论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张居正:明末著名政治家。字叔大(1525-1582),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省)人。穆宗时入阁,神宗时为首辅,综核名实,信赏必罚,整饬纪纲,推行一条鞭法,为相(明太祖朱元璋时已经没有宰相的设置,但是他却有宰相的实权)十年,海内称治。卒谥文忠。著有《太岳集》、《帝监图说》等。
张德成:清末义和闭首领。直隶新城(今河北省高碑店)白沟河人。船夫出身。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4月在静海(今属天津市)独流镇设拳坛,所部团民称“天下第一坛”。6月下旬串闭民五、六千人至天津,在紫竹林等地抗击八国联军。天津沦陷后,回独流镇准备再起,不久在静海王家门被地主杀害。
张大千:名爱(1899-1983),又名秀,季菱,字大千,别号大千居士,或迳署“署人张大 千”,当代著名画家。四川省内江人,幼年受擅长绘画的母亲和以画虎著称,自号“虎痴”的二哥张善的熏陶指引,并从名师曾农髯,李梅阉学诗文、书法和绘画。除临摹历代名迹外,又遍游名山大川,以造化为师,经过刻苦钻研,获得了卓越的成就。一生作画无数,遗作甚多,与齐白石并称“南张北齐”。
张自忠:著名爱国将领。字荩忱(1890-1940),山东省临清市唐元村人。自1914年投笔从戎之日起,张将军便将自己的生命和热血奉献给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抗战期间驰骋抗日沙场,屡建战功,一九四零年壮烈殉国于湖北。张自忠将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五十多个同盟国中殉职最高的将领,也是抗日战争期间为国捐躯的唯一的国民党上将级军官,对于他的壮烈殉国,举国同悲,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分别题写“尽忠报国”、“为国捐躯”、“取义成仁”的挽词。
张太雷: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江苏省武进人,中共早期党员之一。1920年参加北京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陪同共产国际代表,先后在北京、上海与李大钊、陈独秀等会谈,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以中共代表身份出席共产国际三大。1922年8月参加中共中央杭州会议,主张国共合作,建立反帝反封建统一战线。曾任中共第四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五届中央委员,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1927年领导广州起义,任总指挥。同年12月12日,在赴前方指挥战斗途中,遭敌伏击,壮烈牺牲。
张学良: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的组织者。字汉卿,号毅庵,奉天(今辽宁省)海城人。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之长子。发动“西安事变”,促进了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抗日,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不朽功绩。2001年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史特劳比医院病逝,享年101岁

Ⅷ 张浩是不是男人

张浩,(1102——1163),字浩然,籍贯辽阳(今辽宁省辽阳市),渤海人,。他历仕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世宗五朝,官至尚书令。他在海陵王和世宗统治时期,任宰相十余年,是金代较为重要的历史人物。
本 名
张浩
字 号
字浩然
所处时代
金代
出生时间
1102
去世时间
1163
籍 贯
辽阳(今辽宁省辽阳市)
目录
1人物经历
▪ 改革的支持者
▪ 练达政务的干吏
▪ 明哲保身的官僚
2史书典故

1人物经历编辑
改革的支持者
女真文化是借鉴于契丹、汉文化而开启的。使女真人最先接触到契丹、汉文化的是一些仕辽而又汉化很深的渤海人。926年,辽朝灭亡渤海国,改为东丹国,以耶律倍为王,后来南迁到辽阳,从此以后辽阳便成为渤海大姓聚居的地方。在这些大姓中,张浩一家尤其显贵,是当时辽东的望族。张浩的曾祖张霸,曾任辽金吾卫上将军,祖父张祁,、父张行愿也都是辽朝的官吏。渤海在唐时已通用汉字,张浩出身宦官人家,不仅熟通汉文化,更通晓中原文物制度,这使他在女真族的封建制改革中能够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
天辅年间,金太祖破辽东,张浩前去投奔宫政,得到赏识,立为义子。太祖以他为“承应御前文字”(《金史、张浩传》,以下凡未注出处者皆引此传),办理文字事务。太宗天会八年(1130年),赐进士及第,授秘书郎。先后受命修宫室、定朝仪、“管勾御前文字”。熙宗时,由户、工、礼三部侍郎升为礼部尚书,参与“详定内外仪式”,在熙宗时的一系列改革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1149年,海陵王杀熙宗自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在镇压女真贵族的同时,他大批任用汉人、契丹人和渤海人。张浩也受到海陵王的重用。海陵王夺取帝位后,召张浩为户部尚书,拜参知政事。天德二年(1150年)十一月,进拜尚书左丞。贞元元年(1153年)三月,进拜平章政事,二年二月,拜尚书右丞兼中书令,三年二月,又进拜左丞相兼侍中。正隆元年(1156年),海陵王废中书、门下两省,只存尚书省。六年七月,张浩以左丞相进为太傅、尚书令、司徒。海陵王统治时期,张浩进入金朝中央最高领导机构,使他的政治才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这一时期,他所从事的最有意义的一项工作是营建中都。
海陵王是金朝最有改革精神的一个皇帝,在他统治的十二年间,展开了比熙宗时期更为激进的一系列改革。其中最重大的改革,就是把金朝的都城从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县白城)迁到燕京(北京市)。而在这一改革中,张浩起了重大作用。
天德三年(1151年)三月,海陵王命张浩等增广燕京、营建宫室。张浩营建燕京,仿汉人都城宫室制度。都城周围七十五里,共十二个城门。都城中的内城是皇帝的宫城,周围九里三十步。内城南门称宣阳门,为正门。宣阳门上有重楼,三门并立。“中门绘龙,两偏绘凤,用金钉钉之,中门惟车驾出入乃开,两偏分双单日开一门。”(《历代宅京记》卷十八引《大金国志“》)内城内建宫殿九重,共三十六殿,皇帝宫殿居于正中,其后为皇后宫殿。内城之南,东边建太庙,西边是尚书省。内城之西,还建有同乐园、瑶池等皇室贵族游乐之所。整个工程“金碧辉煌,规模宏丽(同上),简直可与汉唐时的长安宫室相比。贞元元年(1153年),海陵王定都燕京,“以燕乃列国之名,不当为京师号,遂改为中都。”(《金史、地理志》)张浩又请求凡四方的百姓愿意居住在中都的都免除十年的赋役,以实京师 。海陵王采纳了他的意见。海陵王迁都燕京,进一步打击了女真贵族保守势力,推进了女真族的封建化。同时,也奠定了金、元两代京都规模,对其后的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张浩在这一重大事件中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
金世宗即位后,拜张浩为太师、尚书令。此时张浩已年老多病,但他仍协助世宗实行汉化政策。当时,有人主张罢科举,世宗不敢决定,说:“吾见太师议之。”张浩入见,世宗问他:“自古帝王有不用文学者乎?”张浩回答说:“有。”世宗问:“是谁?”张浩回答说:“秦始皇。”世宗对左右说:“岂可使我为秦始皇乎。”废除科举的议论遂止。在张浩的帮助下,世宗坚定了实行科举制度的决心。
张浩还以荐举人才为己任,世宗时,他荐举的纥石烈志宁等人,后来都成为名臣。
练达政务的干吏
张浩身仕五朝,任宰相十余年,是一个练达政务的能干的官吏。熙宗时,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相当激烈。右丞相韩企先死后,宗弼开始排斥韩企先一派的汉臣。田珏原是韩企先提掖的汉官,任吏部侍郎。韩企先临死前,向宗弼推荐他作宰相。韩企先死后,宗弼借故杀田珏,被牵连者达几十人,尚书省为之一空。张浩因与宗弼信任的汉臣蔡松年友善,受命行六部事。他办事干练,讲究效率,很受人们的称道。
熙宗统治后期,为免受朝廷派系斗争的牵连,张浩以有病为由,请求到外地作官。他曾做过彰德军节度使、燕京路转运使、平阳尹等官,很有政绩。他任平阳尹时的政绩,更为人们所称道。平阳地区治安状况不好,为盗的很多。临汾有个男子在夜里抢夺民家妇女,张浩将他逮捕,并出榜杀了他。从此,为盗的就减少了。在平阳的近郊有淫祠,郡里的人都很信奉他。庙祝、田主趁机争夺香火的利益,累年不决。成为民害。张浩命人拆毁淫祠,把供奉的神像投到水里。从此,强宗黠吏屏迹,不敢再犯,郡中大治。世宗时,杨伯雄任平阳尹,也很有政绩。平阳百姓赞扬说:“前有张,后有杨。”
明哲保身的官僚
熙宗、海陵王统治时期,是女真族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变革时期,改革派和保守派的斗争与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交织在一起,形势十分复杂。在政治斗争的漩涡里,人们升降沉浮,很难把握自己的命运,弄得不好,甚至会把命丢掉。但是,在这种纷乱的局势下,张浩却“无事不为,无役不从,为相最久”,官运亨通,很少受大的打击。究其原因,主要和他善于明哲保身有关。
皇统六年(1146年)二月,右丞相韩企先病死,宗弼开始排斥朝中韩企先一派的汉臣。吏部侍郎田珏被指控结纳朋党,被排挤出朝。次年六月,田珏以结党专擅罪被处死,株连尚书省汉臣多人,尚书省为之一空。在这种情况下,张浩受命行六部事。由于办事干练,人们很佩服他的才能,这本是他施展才能的好机会,但他看到当时政局混乱,大狱迭起,决心离开京师避祸。他以身体有病为名,请求到外地做官。熙宗晚期,他先后任彰德军节度使、平阳尹等官,直到海陵王即位,才又被召还京师。
海陵王统治时期,张浩因办事干练、营建中都有功,很受重用,担任宰相多年。但他却处处小心谨慎,遇事不敢坚持己见,甚至违心地去做他不愿做的事。正隆三年(1158年),海陵王为了南侵宋朝,准备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把这里作为进兵江南的大本营。他派张浩和敬嗣晖营建汴京宫室。营建汴京宫室非张浩所愿,他委婉地对海陵王说:“往岁营建中都,天下乐然趋之,今民力未复,而重劳之,恐不似前时之易成也。”海陵王没有接受他的意见,他也就没有坚持,违心地到汴京去营建宫室。在修建宫室过程中,海陵王时常派宦官梁充去视察。当时,汴京工程浪费惊人,“一殿之费以亿万计”,梁充见了还说不够华丽,有时甚至命令毁掉重建。张浩以丞相之尊,“曲意事之”(《金史、梁充传》),不敢得罪他,害怕他到海陵王身边说自己的坏话。
海陵王一心想南侵宋朝,进而统一江南。对此,张浩是不赞成的。但是,当海陵王向他征求意见时,他却不敢正谏,只用婉转的话来回答,想以此稍止海陵王用兵江南。他上奏说:“臣观天意,欲绝赵氏久矣。”海陵王听了这话很觉吃惊,说:“何以知之?”张浩回答说:“赵构无子,树立疏属,其势必生变,可不烦用兵而服之。”海陵王虽然喜欢他的话,但并不听从。
海陵王南伐失败,在扬州兵变中被杀,留守在汴京的太子光英也被杀死。张浩见大势已去,便派户部员外郎完颜谋衍向金世宗上贺表,表示拥戴,又作起金世宗的宰相。
对张浩的为人,海陵王颇有些不以为然。:他曾说:“左丞相张浩练达政务,而颇不实。”(《金史、纥石烈良弼传》)。他重用张浩,主要是看中他的才干,却不十分信任他。《金史》说海陵王对张浩“用之厚,遇之薄”,不是没有道理的。

2史书典故编辑
《金史·张浩传》
张浩,字浩然,辽阳渤海人。本姓高,东明王之后。曾祖霸,仕辽而为张氏。天辅中,辽东平,浩以策干太祖,太祖以浩为承应御前文字。天会八年,赐进士及第,授秘书郎。太宗将幸东京,浩提点缮修大内,超迁卫尉卿,权签宣徽院事,管勾御前文字,初定朝仪。求养亲,去职。起为赵州刺史。官制行,以中大夫为大理卿。天眷二年,详定内外仪式,历户、工、礼三部侍郎,迁礼部尚书。田珏党事起,台省一空,以浩行六部事。簿书丛委,决遣无留,人服其才。以疾求外,补除彰德军节度使,迁燕京路都转运使。俄改平阳尹。平阳多盗,临汾男子夜掠人妇,浩捕得,榜杀之,盗遂衰息。近郊有淫祠,郡人颇事之。庙祝、田主争香火之利,累年不决。浩撤其祠屋,投其像水中。强宗黠吏屏迹,莫敢犯者。郡中大治。乃缮葺尧帝祠,作击壤遗风亭。
金史海陵召为户部尚书,拜参知政事。天德二年,丁母忧。起复参知政事,进拜尚书右丞。天德三年,广燕京城,营建宫室。浩与燕京留守刘筈、大名尹卢彦伦监护工作,命浩就拟差除。既而暑月,工役多疾疫。诏发燕京五百里内医者,使治疗,官给药物,全活多者与官,其次给赏,下者转运司举察以闻。
金史贞元元年,海陵定都燕京,改燕京为中都,改析津府为大兴府。浩进拜平章政事,赐金带玉带各一,赐宴于鱼藻池。浩请凡四方之民欲居中都者,给复十年,以实京城,从之。拜尚书右丞相兼侍中,封潞王,赐其子汝霖进士及第。未几,改封蜀王,进拜左丞相。正隆二年,改封鲁国公。表乞致仕。海陵曰:“人君不明,谏不行,言不听,则宰相求去。宰相老病不能任事则求去。卿于二者何居?”浩对曰:“臣羸病不堪任事,宰相非养病之地也,是以求去。”不许。
金史海陵欲伐宋,将幸汴,而汴京大内失火,于是使浩与敬嗣晖营建南京宫室。浩从容奏曰:“往岁营治中都,天下乐然趋之。今民力未复,而重劳之,恐不似前时之易成也。”不听。浩朝辞,海陵问用兵利害。浩不敢正谏,乃婉词以对,欲以微止海陵用兵,奏曰:“臣观天意,欲绝赵氏久矣。”海陵愕然曰:“何以知之?”对曰:“赵构无子,树立疏属,其势必生变,可不烦用兵而服之。”海陵虽喜其言,而不能从也。浩至汴,海陵时时使宦者梁珫来视工役,凡一殿之成,费累巨万。珫指曰:“某处不如法式。”辄撤之。浩不能抗而与之均礼。汴宫成,海陵自燕来迁居之。浩拜太傅、尚书令,进封秦国公。
金史海陵至汴,累月不视朝,日治兵南伐,部署诸将。浩欲奏事,不得见。会海陵遣周福儿至浩家,浩附奏曰:“诸将皆新进少年,恐误国事。宜求旧人练习兵者,以为千户谋克。”而海陵部署已定,恶闻其言,乃杖之。海陵自将发汴京,皇后、太子居守。浩留治尚书省事。
金史世宗即位于辽阳,扬州军变,海陵遇害。都督府使使杀太子光英于南京。浩遣户部员外郎完颜谋衍上贺表。明年二月,浩朝京师,入见。世宗谓曰:“朕思天位惟艰,夙夜惕惧,不遑宁处。卿国之元老,当戮力赞治,宜令后世称扬德政,毋失委注之意也。”俄拜太师、尚书令,封南阳郡王。世宗曰:“卿在正隆时为首相,不能匡救,恶得无罪。营建两宫,殚竭民力,汝亦尝谏,故天下不以咎汝,惟怨正隆。而卿在省十余年,练达政务,故复用卿为相,当自勉,毋负朕意。”浩顿首谢。居数日,世宗谓浩曰:“卿为尚书令,凡人材有可用者,当举用之。”浩举纥石烈志宁等,其后皆为名臣。
金史浩有疾,在告者久之。遣左司郎中高衎及浩侄汝弼宣谕。浩力疾入对,即诏入朝毋拜,许设座殿陛之东,若有咨谋,然后进对。或体中不佳,不必日至省中,大政可就第裁决。浩虽受诏,然每以退为请。三年夏,复申前请。乃除判东京留守。疾不能赴任,因请致仕。
金史初,近侍有欲罢科举者,上曰:“吾见太师议之。”浩入见,上曰:“自古帝王有不用文学者乎?”浩对曰:“有。”曰:“谁欤?”浩曰:“秦始皇。”上顾左右曰:“岂可使我为始皇乎!”事遂寝。
金史是岁,薨。上辍朝一日。诏左宣徽使赵兴祥率百官致奠,赙银千两、重彩五十端、绢五百匹。谥曰文康。明昌五年,配享世宗庙廷。泰和元年,图像衍庆宫。子汝为、汝霖、汝能、汝方、汝猷。

Ⅸ 张浩啊啊

(?——1163),字浩然,籍贯辽阳(今辽宁省辽阳市),渤海人,。他历仕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世宗五朝,官至尚书令。他在海陵王和世宗统治时期,任宰相十余年,是金代较为重要的历史人物。
一 改革的支持者
女真文化是借鉴于契丹、汉文化而开启的。使女真人最先接触到契丹、汉文化的是一些仕辽而又汉化很深的渤海人。926年,辽朝灭亡渤海国,改为东丹国,以耶律倍为王,后来南迁到辽阳,从此以后辽阳便成为渤海大姓聚居的地方。在这些大姓中,张浩一家尤其显贵,是当时辽东的望族。张浩的曾祖张霸,曾任辽金吾卫上将军,祖父张祁,、父张行愿也都是辽朝的官吏。渤海在唐时已通用汉字,张浩出身官宦人家,不仅熟通汉文化,更通晓中原文物制度,这使他在女真族的封建制改革中能够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
天辅年间,金太祖破辽东,张浩前去投奔,得到赏识,太祖以他为“承应御前文字”(《金史、张浩传》,以下凡未注出处者皆引此传),办理文字事务。太宗天会八年(1130年),赐进士及第,授秘书郎。先后受命修宫室、定朝仪、“管勾御前文字”。熙宗时,由户、工、礼三部侍郎升为礼部尚书,参与“详定内外仪式”,在熙宗时的一系列改革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1149年,海陵王杀熙宗自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在镇压女真贵族的同时,他大批任用汉人、契丹人和渤海人。张浩也受到海陵王的重用。海陵王夺取帝位后,召张浩为户部尚书,拜参知政事。天德二年(1150年)十一月,进拜尚书左丞。贞元元年(1153年)三月,进拜平章政事,二年二月,拜尚书右丞兼中书令,三年二月,又进拜左丞相兼侍中。正隆元年(1156年),海陵王废中书、门下两省,只存尚书省。六年七月,张浩以左丞相进为太傅、尚书令、司徒。海陵王统治时期,张浩进入金朝中央最高领导机构,使他的政治才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这一时期,他所从事的最有意义的一项工作是营建中都。
海陵王是金朝最有改革精神的一个皇帝,在他统治的十二年间,展开了比熙宗时期更为激进的一系列改革。其中最重大的改革,就是把金朝的都城从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县白城)迁到燕京(北京市)。而在这一改革中,张浩起了重大作用。
天德三年(1151年)三月,海陵王命张浩等增广燕京、营建宫室。张浩营建燕京,仿汉人都城宫室制度。都城周围七十五里,共十二个城门。都城中的内城是皇帝的宫城,周围九里三十步。内城南门称宣阳门,为正门。宣阳门上有重楼,三门并立。“中门绘龙,两偏绘凤,用金钉钉之,中门惟车驾出入乃开,两偏分双单日开一门。”(《历代宅京记》卷十八引《大金国志“》)内城内建宫殿九重,共三十六殿,皇帝宫殿居于正中,其后为皇后宫殿。内城之南,东边建太庙,西边是尚书省。内城之西,还建有同乐园、瑶池等皇室贵族游乐之所。整个工程“金碧辉煌,规模宏丽(同上),简直可与汉唐时的长安宫室相比。贞元元年(1153年),海陵王定都燕京,“以燕乃列国之名,不当为京师号,遂改为中都。”(《金史、地理志》)张浩又请求凡四方的百姓愿意居住在中都的都免除十年的赋役,以实京师 。海陵王采纳了他的意见。海陵王迁都燕京,进一步打击了女真贵族保守势力,推进了女真族的封建化。同时,也奠定了金、元两代京都规模,对其后的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张浩在这一重大事件中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
金世宗即位后,拜张浩为太师、尚书令。此时张浩已年老多病,但他仍协助世宗实行汉化政策。当时,有人主张罢科举,世宗不敢决定,说:“吾见太师议之。”张浩入见,世宗问他:“自古帝王有不用文学者乎?”张浩回答说:“有。”世宗问:“是谁?”张浩回答说:“秦始皇。”世宗对左右说:“岂可使我为秦始皇乎。”废除科举的议论遂止。在张浩的帮助下,世宗坚定了实行科举制度的决心。
张浩还以荐举人才为己任,世宗时,他荐举的纥石烈志宁等人,后来都成为名臣。
二、练达政务的干吏
张浩身仕五朝,任宰相十余年,是一个练达政务的能干的官吏。熙宗时,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相当激烈。右丞相韩企先死后,宗弼开始排斥韩企先一派的汉臣。田珏原是韩企先提掖的汉官,任吏部侍郎。韩企先临死前,向宗弼推荐他作宰相。韩企先死后,宗弼借故杀田珏,被牵连者达几十人,尚书省为之一空。张浩因与宗弼信任的汉臣蔡松年友善,受命行六部事。他办事干练,讲究效率,很受人们的称道。
熙宗统治后期,为免受朝廷派系斗争的牵连,张浩以有病为由,请求到外地作官。他曾做过彰德军节度使、燕京路转运使、平阳尹等官,很有政绩。他任平阳尹时的政绩,更为人们所称道。平阳地区治安状况不好,为盗的很多。临汾有个男子在夜里抢夺民家妇女,张浩将他逮捕,并出榜杀了他。从此,为盗的就减少了。在平阳的近郊有淫祠,郡里的人都很信奉他。庙祝、田主趁机争夺香火的利益,累年不决。成为民害。张浩命人拆毁淫祠,把供奉的神像投到水里。从此,强宗黠吏屏迹,不敢再犯,郡中大治。世宗时,杨伯雄任平阳尹,也很有政绩。平阳百姓赞扬说:“前有张,后有杨。”
三、明哲保身的官僚
熙宗、海陵王统治时期,是女真族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变革时期,改革派和保守派的斗争与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交织在一起,形势十分复杂。在政治斗争的漩涡里,人们升降沉浮,很难把握自己的命运,弄得不好,甚至会把命丢掉。但是,在这种纷乱的局势下,张浩却“无事不为,无役不从,为相最久”,官运亨通,很少受大的打击。究其原因,主要和他善于明哲保身有关。
皇统六年(1146年)二月,右丞相韩企先病死,宗弼开始排斥朝中韩企先一派的汉臣。吏部侍郎田珏被指控结纳朋党,被排挤出朝。次年六月,田珏以结党专擅罪被处死,株连尚书省汉臣多人,尚书省为之一空。在这种情况下,张浩受命行六部事。由于办事干练,人们很佩服他的才能,这本是他施展才能的好机会,但他看到当时政局混乱,大狱迭起,决心离开京师避祸。他以身体有病为名,请求到外地做官。熙宗晚期,他先后任彰德军节度使、平阳尹等官,直到海陵王即位,才又被召还京师。
海陵王统治时期,张浩因办事干练、营建中都有功,很受重用,担任宰相多年。但他却处处小心谨慎,遇事不敢坚持己见,甚至违心地去做他不愿做的事。正隆三年(1158年),海陵王为了南侵宋朝,准备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把这里作为进兵江南的大本营。他派张浩和敬嗣晖营建汴京宫室。营建汴京宫室非张浩所愿,他委婉地对海陵王说:“往岁营建中都,天下乐然趋之,今民力未复,而重劳之,恐不似前时之易成也。”海陵王没有接受他的意见,他也就没有坚持,违心地到汴京去营建宫室。在修建宫室过程中,海陵王时常派宦官梁充去视察。当时,汴京工程浪费惊人,“一殿之费以亿万计”,梁充见了还说不够华丽,有时甚至命令毁掉重建。张浩以丞相之尊,“曲意事之”(《金史、梁充传》),不敢得罪他,害怕他到海陵王身边说自己的坏话。
海陵王一心想南侵宋朝,进而统一江南。对此,张浩是不赞成的。但是,当海陵王向他征求意见时,他却不敢正谏,只用婉转的话来回答,想以此稍止海陵王用兵江南。他上奏说:“臣观天意,欲绝赵氏久矣。”海陵王听了这话很觉吃惊,说:“何以知之?”张浩回答说:“赵构无子,树立疏属,其势必生变,可不烦用兵而服之。”海陵王虽然喜欢他的话,但并不听从。
海陵王南伐失败,在扬州兵变中被杀,留守在汴京的太子光英也被杀死。张浩见大势已去,便派户部员外郎完颜谋衍向金世宗上贺表,表示拥戴,又作起金世宗的宰相。
对张浩的为人,海陵王颇有些不以为然。:他曾说:“左丞相张浩练达政务,而颇不实。”(《金史、纥石烈良弼传》)。他重用张浩,主要是看中他的才干,却不十分信任他。《金史》说海陵王对张浩“用之厚,遇之薄”,不是没有道理的。

阅读全文

与张浩历史学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